只顾 的古今异义词是什么?

(2) 7.说出“卑鄙 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卑鄙古义: 今义: 8.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2) 7.说出“卑鄙 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卑鄙古义: 今义: 8.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为同学们推荐部分热门搜索同步练习册答案,要查找更多练习册答案请点击访问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先帝不以臣卑鄙,很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你能够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吗?尝试解释下列句中词语。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2)臣本布衣。
布衣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4)由是感激。
感激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你能够解释下列多义词吗?尝试解释下列句中词语。
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
然侍卫之士不懈于内,忠志之臣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至于斟酌损益,竭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诸葛亮写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表中7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这篇表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是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临崩寄臣以大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出师的目的是什么?(用文段的话来回答)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7分)。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选自《出师表》) 5.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伤先帝之明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故五月渡泸 C.&&&&&&&&&&&&&&&&&&&&& C.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6.翻译句子。(3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在横线上写出(甲)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3分)                               8.(乙)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3分)                               9.作者在这两段文字中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三件往事(概括回答)?(3分)你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体会到诸葛亮对刘备的什么情感?(3分)  答:三件往事:                              情感:                            
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 (3)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 &(1)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 ) A.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 A.客之美我者&&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小大之狱& D. 甚矣,汝之不惠 6.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 ) &A.何以战?& (《曹刿论战》)&&
B.何陋之有?(《陋室铭》) &&&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D.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和《出师表》中的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 答:&&&&&&&&&&&&&&&&&&&&&&&&&&&&&&&&&&&&&&&&&&&&&&&&&&&&&&&&&&&&&&&&&&&&&&&&&&&&&&
【甲】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丙】诫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2分)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2分)指出下面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C.躬耕于南阳:弯曲 D. 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8.(2分)指出下面句子主要停顿处标示有误的一项 A. 直挂云帆/济沧海&&&&&&&&&& B. 故/五月渡泸 C.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 夫君子/之行 9.(2分)下面对古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行路难》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B.《行路难》中借用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表现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统治者寄予强烈的期望。 C.《出师表》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寓情于议论叙事之中,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 D.《出师表》中大量合成词,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等,都是诸葛亮的首创,后经提炼作为成语广为运用。 10.(2分)下面对《诫子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全文主旨是劝儿子淡泊宁静、勤学立志。 B. 文章句式对仗工整,说理精警透彻。 C.“年与时驰”和“意与日去”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说法。 D. 全文生动体现了诸葛亮的儒家思想。 11.(2分)请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2.(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3.(8分)请将下面古诗文补充完整。 长江浩浩西来,汇细流,纳巨川,逶迤万里。生生不息的长江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古典文化。出峡口,有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①&&& 。渡荆门,有诗仙吟诵:山随平野尽,&&&& ②&&& ;过洞庭湖,范仲淹把酒临风:先天下之忧而忧,&&&& ③&&&&& 。登岳阳楼,陈与义凭危徘徊:登临吴蜀横分地,&&& ④&&&& ;宣州饯别,李太白幽愤而作:抽刀断水水更流,&&& ⑤&& 。扬州酬酢,刘禹锡慨然自勉: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赤壁咏史,杜牧以史鉴今:东风不与周郎便,&&&& ⑦&&&& 。京口怀古,辛弃疾思接千载: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⑧&&&& 。江流奔涌,你究竟能承载多少不一样的人世悲歌?逝者如斯,唯一不变的是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
& 说明:1.主观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创新;如果考生的答案与本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不一致,但能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有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2.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给分;用语用词不准确、不全面的酌情扣分。& 3.除有特殊说明外,答案(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扣分&&& 不要超过该小题分值。&&&
4.全卷最后得分取整数(小数点后分值四舍五入)。&&&题号&& 分值&&&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每小题各1分,错、漏、、添一字扣0.5分)&&& (4分)& (1)&&& 1分&& &尚思为国戍轮台& (2)&&& 1分&&& 山河破碎风飘絮& (3)&&& 1分&&& 黑云压城城欲摧& (4)&&& 1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1分&&& 略(一定要与“离愁别恨”有关。)& (6)&&& 1分&&& 得来全不费工夫& 2.&&& 3分&&& 示例:《水浒传》中,武松酒后走上天黑后无人敢走的景阳冈,果&& &&&&&&&&&&&&&&遇猛虎,经过一番搏斗,武松重拳打死老虎,为民除了一害。& 3.&&& 3分&&& 示例:有竞争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和活力。(或: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或;生命在于运动,怠惰失去活力。)& 4.&&& 4分&&& 您的父亲;家乡;请原谅我;好兴致。&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5.&&& 3分&&& 疏远;的原因;此(这)。& 6,&&& 4分&&& (1)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显达。&& &&&&&&&&&&&&&&(2)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使命不能完成。& 7.&&& 2分&&& (1)身份低微,出身鄙野。(2)恶劣(不道德)。& 8.&&& 1分&&& 亲贤远佞。& 9.&&& 2分&&& (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10.& &2分&&& 不忍心(强忍悲痛)。为祖国的山河破碎而痛苦万分。& 11.& &1分&&&& an& 12.& 2分&&& 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分,不分小句,每错、&&& &&&&&&&&&&&&&漏、添2字扣0。5分,扣完为止)。&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13.&&& 4分&&& 人生好比一副对联,我们要尽自己所能使人生更完美(有意义)。&&&
&&&&&&&&&&&&&(或:“对联小人生,人生大对联。”)& 14.&&& 4分&&& 讽刺黄老板,要他不要埋怨别人,而要反省自己。(子女“不肖”、&&& &&&&&&&&&&&&&“冷冷清清”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坦坦荡荡度此生,怎么会闹出&&& &&&&&&&&&&&&&&笑话?)& 15.&&& 2分&&& “黄世仁”比喻荒淫而霸道的人;“杨白劳”比喻穷苦无地位的人。& 16. &&&&4分&&& (写法方面)如:作者善于联想。如从黄老板对联故事联想到文革中父子打“对联仗”之事,显得生动风趣。(语言运用)如:语言风趣,意味深长。如“当我们出示自己用生命之笔所写就的对联时,却完全可以尽我们所能,写得工而又工些。”(本题能举例说明一方面的特点即可)&17.&&& 4分&&& 如:锦上添花,小康人家买轿车。或:锦上添花,富强中国跨骏马。(宽对即可)&18.&&& 3分&&& 只是叶子相似,而它的果实的味道不同,造成如此的原因是什么呢?&19.&&& 2分&&& 因环境的影响而品质变坏。&20.&&& 4分&&& 作者用晏子使楚的故事来开头,显得非常引人人胜,增强了可读性。&21.&&& 3分&&& D&22.&&& 3分&&& 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23.&&& 3分&&& 不能。因为两种因素都起很大作用,并无主次之分。&四、24.作文(50分)&&&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一类卷(45―50分)1.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2.结构完整,注意照应,详略得当。3.语言得体、流畅。二类卷(40―44分)1.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3.语言规范、通顺。三类卷(30―39分)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四类卷(15―29分)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五类卷(0―14分)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3.文理不通,错别字很多。附加题(10分)1.&&&
2分&&& &不多;告诉;只有;特别(尤其)。2.&&& 4分&&& (1)没有片刻不拿书的。(2)读书的声音很清晰的传到远处近处,其刻苦学习到了这个地步。3.&&& 2分&&& 三。共同点是: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甚至连上厕所也读书)。或:笃学。4.&&& 2分&&& (略)卷面分3分分值3分2分1分0分评分标准字体端正卷面整洁字体清楚卷面干净字体潦草卷面杂乱字体难认卷面脏乱&&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请问思而不学则殆的殆古今异义是什么?紧急
二妞爱二毛071
殆:古义:疑惑;今义:危险,几乎.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求‘诣太守,说如此’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应该是如此古,指发现桃花源这件事【书上翻译的】今,这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桃花源记吧,你要哪个字的?
我也不知道哪个词是古今异义词
初中课文?哪册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今异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