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的马克思

研究生教学;2011.;关于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建设;郭凤志;秦春生;摘要:对研究生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关键词: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作者简介:郭凤志,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2010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基础上,参照研究生思想
研究生教学
关于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建设的思考*
摘要:对研究生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性质和课程改革的目的作了分析,根据东北师范大学的试点经验,提出了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方案,并就专题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郭凤志,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长春130024;秦春生,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长春130024。
2010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根据《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为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推进构建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下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调整为:硕士研究生开设1门必修课程(占2学分,36个学时),1门选修课程(占
基础上,参照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编写提纲(征求意见稿)于2011年春季学期继续试点,
201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有关高校普遍实施。
东北师范大学作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试点单位,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具体负责新课程试点的课题研究及教学小组。2010年
8月下旬课题组上报了教学大纲并获得通过,试点
工作于2010年秋季学期以实验班形式顺利推进。
为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解决好“讲什么”和“如何讲”等事关课程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参照2011年春季学期试点的新要求,对学校试点半年来的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思考,期望就教于同行,以对下一步的试点工作能有新的推动。
一、准确理解课程性质和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建设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性质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政治导向性,政治性对于保持课程特质是第一位的,这是由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所内涵的基本规定性所决定的,而课程改革的目
1学分,18个学时)。必修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1门选修课程是指硕士研究生须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或“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两门课程中选择1门作为选修课程。
按照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实施的安排,本着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从2010年秋季开始在部分高校先行试点。第一阶段试点工作从2010年秋季学期正式启动,第二阶段在总结第一阶段试点工作经验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项目编号:10SZKSD020)、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0YKCO1)阶段性成果。
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其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以区别于专业知识课和纯粹的方法论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和学理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及其认识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培育学生具有在现代多元文化中自觉秉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导引科学研究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学生具有认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尤其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的政治敏锐性,使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正因为如此,《意见》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要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其次,要体现层次性,实现步步高。该门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区别于本科生和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计该门课程需要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硕士、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要求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的高度来定位,实现“步步高”。基于这种层次性要求,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高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应体现为:一是课程教育内容要高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它应与本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纵向衔接和递进的关系,衔接是指它以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基础,递进是指内容上比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进一步“精深化”和“专门化”。“精深化”指以学科视角反观和整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展开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研究的立场、对象和范围、研究内容和重点、研究方式、学术规范和话语形态,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透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专门化”是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加聚焦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毫无疑问,理论与方法是一体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方法“本身就是对象的内在原则和灵魂”[1],但是,研究生的教学侧重应立足于:在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中
研究生教学
实现深度的延伸,即要从更高的层次、更深的角度来挖掘隐藏在这些具体观点、命题之后的研究哲学―――马克思所遵循的思维逻辑。理论指其所阐明的具体内容,在形式上体现为观点、命题或陈述等,方法论则是这些观点、命题据此得出、据以论证的视角、手段、程序、方法等的抽象。方法论是支撑理论的基石,是理论的生产方式及其论证的基本原则,它对科学研究和理论发现起到先导性作用[2]。显然,这样的教学内容在层次上是高于本科的基础性学习的。
二是研究生的教学方式要高于本科教学。研究生阶段已经进入到二级学科领域学习,学科视域是研究层面的,是深层次的,学科的基础和本体在学术研究。研究生教育是研究式教育,是以研究带动教学,要体现“研”和“专”,“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教学要体现研究生教育“研”和“专”的共性,就必然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功能。就马克思主义的功能、价值而言,它具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意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固有的思想。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一文中也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的理论中,只是借用了宝贵的方法。没有这种方法,就不能阐明社会关系[4]。研究生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贵在教“法”。教学侧重从理论的“获得性”上升为理论的“运用”,以研究作为载体,以研究促学习,以应用促进认识进一步深化,着力培育学生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认识理论的基本价值并转化延伸与专业研究方法相结合,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同时,培养研究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自觉。正如《意见》在设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的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的,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硕士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
研究生教学
此次课程改革围绕课程教学目的,更加注重提升课程的实效性。研究生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应当通过其理论视野、选题方向、研究的价值立场、社会责任意识、思想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应针对和结合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紧密联系研究生思想实际和教学实际,以促进研究生在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效上的提升。
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是关键
根据研究生教学“研究型”的要求,为了体现“教”与“研”的统一,找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与研究生、尤其是文科研究生专业学习的交集,对提升研究生研究能力起到助推作用,如何建构教学内容体系成为落实“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依据现有教育部下发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编写提纲(征求意见稿),结合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秋季学期试点课程教学实验班情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应包括由若干板块统摄下不同主题构成的内容体系。
板块一: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概说。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具体内容:①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界分。②社会科学的性质及其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特点;方法和方法论的层次。③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简介:实证主义方法;“理解”方法;“范式”理论;社会批判理论。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社会历史认识的基本理论、科学思维方式和分析框架,其特点是宏观性、整体性。这个版块要突出强调方法和方法论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理论和方法论的关系。重点讲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认识方法在何种意义上使社会历史学说成为真正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的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板块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论。这个版块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认识的基本观点及支撑这些观点据以论证的视角、理念等方法论内容。它由四个主题构成,是这门课程的主体部分。
主题一: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和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对社会历史研究的贯穿。①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确立了认识社会历史的逻辑起点。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③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中的“实践优先”的方法论原则。
这一主题立意在于:突出马克思主义从实践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从实践角度理解人、从实践角度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发展的社会历史认识的基本观点。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重点在于讲解实践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中的世界观意义,人类以实践方式能动地创造自己的社会历史存在和社会生活,自觉地改造和发展自身,建构理想世界。实践观点和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解社会历史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方法论内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认识的支撑性在于“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5]。实践是思想的基础。由此,马克思更新了解释社会历史的原则: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主题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的本质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历史的原则。①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定性认识)。②社会的基本结构。③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归结”思想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④利益关系是一切生活关系的基础。人类社会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人类实践活动始终以人的发展为主线,人的生存发展以社会为实现形式,通过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等基本生产形式和实践创建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构成社会的总体结构关系。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认识的唯物主义基础。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认识首先遵循了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立足于对现存社会的解剖,是一种宏观分――主体、社析、定性认识。基本思维框架是把客体―会―――人、静态―――动态结合起来考察社会历史。
主题三:社会历史矛盾运动机制及矛盾研究方法。①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活的有机体。②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③社会矛盾及其辩证运动的阶段性和过程性。④社会认识的矛盾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认识在遵循唯物主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原则分析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强调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和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矛盾方法论的运用。社会矛盾包括: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人的实践创造性、选择性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客观限制的矛盾;个体与社会的矛盾;社会领域内的经济利益矛盾、政治矛盾、观念矛盾;社会的结构性矛盾;社会内部矛盾和社会外部矛盾。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强调辨别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处理好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分清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主题四:社会历史主体理论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认识立场和价值评价。①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马克思主义社会评价的客观性尺度与价值性尺度的统一。④研究历史主体作用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蕴涵的方法论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研究社会发展趋势;从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的辩证关系研究历史进程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路径。
板块三: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研究个案分析。主题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认识的方法论。考虑到不同专业研究生专业背景的差异,案例式教学对于提高其理论运用能力有直观的指导作用,所以,专设了这一板块的内容。重点在于讲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剖析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运用。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马克思建构起分析资本主义的理论框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提出了“两个必然”
的基本认识。
研究生教学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没有停留在道德谴责和对无产阶级的同情上,而是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从经济分析入手,其展开过程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矛盾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及其历史趋势,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根源在于两个阶级间的利益冲突和对立具有不可调和性,因此,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性力量。正是由于马克思对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社会主义才能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不是站在现存社会之外去批判和否定现存社会,而是立足于对现存社会的结构和基本矛盾关系的解剖,确立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导致资本主义内在否定的结论。
历史辩证法原则支撑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既要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又要把它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认识,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肯定中又包含着否定。即要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又要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性中看到它未来的走势。既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上的巨大作用,又要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掠夺性和剥削性。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和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坚持了利益分析、阶级分析、矛盾分析、实践批判、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客观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等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专题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按照试点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的教学方式实行专题教学,实践证明,专题式教学方式是比较适宜研究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为了使专题教学能够更加有效,我们认为,需要注意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正确理解专题教学的内涵。专题式教学是在理解教学要点的基础上,充分领会课程精神,提升
研究生教学
出课程的基本理论、重点和难点,精炼教学内容后整合成的主题式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设计是在教材(教学大纲)基础上对教材(教学大纲)的再创造。其基本要素包括:课程整体教学目标分解后的具体教育目标确定,相对独立的理论主题,教法配置,选用案例等。因此,每个主题的确定要有慎重和严谨的科学论证,以避免主观随意性。专题教学的优点是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教学针对性强。我们设计的六个专题就是在反复研究讨论《意见》要求和凭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精神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凝炼、创造与提升得以确定的不同理论主题。如,第二板块主题四“社会历史主体理论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认识立场和价值评价”的确立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线之一是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发现,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讲的内容,我们教学中选用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等文章做教学案例,采用讨论方法,使学生认识研究立场对于认识的重要意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每个专题应当具有明确的主题,每个主题下的具体内容要有逻辑关联性并使主题内的内容自成体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侧重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功能,但是理论观点与方法论是一致的,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所以,以何种理论,这种理论以何种角度切入都需要教师以严谨的研究态度认真思考,即方法论的学理支撑必须科学和合理。因此,每个主题中“讲什么”,“怎么讲”都需要深入研究。通俗地说,每个专题主题如何确定,内容如何安排,重点如何展开,形成什么结论等教学过程的推进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演示过程。仍然以“社会历史主体理论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认识立场和价值评价”为例,这一专题的理论是专题二和专题三在逻辑上的延伸,因为只有承认社会物质生产力对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才能承认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由于对这一历史运动本质和主体力量的确定,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必然始终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强化问题意识。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起点和生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目的,解决问题的程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我们理解,以问题设定教学起点,把每个主题的讲授、讨论都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过程提高研究能力,会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教育力。如,板块二中的主题三“社会历史矛盾运动机制及矛盾研究方法”中就蕴含着“社会历史有无规律”的问题,这一问题在现代仍然是社会理论研究中争论的热点问题,并以“历史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对立”等形式表现出来。板块三“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研究个案分析”中蕴含着马克思时代与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的时代性问题,即“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结合现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反观马克思19世纪对资本主义的睿智批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方法论功能会得到研究生更真切的认同,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人类思想的贡献和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的认识。
总之,18学时内如何才能使教学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是我们要考虑的。我们认为较恰当的形式应是:教学要有精练的理论阐述,教法要以专题探究式进行。这将能有效改变过去以章节线性结构的方式建立教学体系所造成的局限性,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理论思维水平,更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及对不同思想观念的理解与尊重等。
[1]黑格尔.逻辑学:下卷[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
范大学,2005: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责任编辑刘俊起)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56关于研究生_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_课程建设的思考等内容。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硕士...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 践有...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第一次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  当代研究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观为基础,融合了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  最全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诸如物质文明建 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计划和市场...问题,提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和对策思考。 ...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授课教师: 院...四、研究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使我们在加强自身思想素质建设的同时,能够用马克思 ...  我们在研究生阶段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这门课程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 学方法论》 ,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 ...  学年第 2 学期研究生学位课程考查主考教师: 序号 学院__ ___ _学号 _ 姓名 __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从下列问题中任选一题,完成课程论文。 ...  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生课程 作 业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研究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观点和方法来解读社会现实,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相应 知识来思考...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方案 ...6、论文选题:从各主讲老师所列课后思考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论...114网址导航硕士研究生教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 - 搜狗百科
硕士研究生教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
《硕士研究生教程: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给高校研究生指明了方向,构架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总纲。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从教学大纲到教材转变的必要性。
教程:与社会科学方法
苑英科 张乃芳
《硕士研究生教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前言/1 导论/1 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 一、社会科学学科的产生与特点/2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6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7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与意义/8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lo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l 2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15 第一节实践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1 6 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6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25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7 第二节研究社会的实践原则/30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30 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是应答实践提出的问题/31 三、理论研究的原则是/32 四、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33 五、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调查研究/33 六、理论研究的检验标准是社会实践/34 七、理论研究的发展要与实践的发展相统一/35 八、理论研究的态度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36 第二章研究方法/38 第一节社会系统研究理论/39 一、马克思主义的渊源与特点/39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41 三、与/46 第二节社会系统研究的方法论原则/49 一、整体性原则/49 二、结构性原则/50 三、层次性原则/50 四、开放性原则/51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52 第一节社会矛盾研究的理论/52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理论/52 二、社会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理论/55 第二节社会矛盾研究的方法论原则/6 1 一、的原则/6l 二、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化/63 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67 第一节社会过程研究理论/67 一、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一个过程/67 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特点/69 三、社会历史过程的与主体选择性/71 第二节社会过程研究的方法论原则/76 一、历史相统一的方法/76 …… 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80 第六章与评价方法/92 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105 主要参考文献/126 后记/128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合作伙伴:
亚马逊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2014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2014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_PDF图书下载_杨春贵 编_在线阅读_PDF免费电子书下载_第一图书网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出版时间:2012-10&&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杨春贵 编&&页数:280&&Tag标签:无&&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依据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的。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课题组的全体同志参加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编写工作。为了交流对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精神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在这里首先谈谈《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供使用这本教材的高校师生们参考。
前言 导论 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二、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第三节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一节系统、系统科学和系统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系统? 二、什么是系统科学? 三、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 第二节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一、生产力系统 二、生产关系系统 三、上层建筑系统 四、人口系统 五、自然环境系统 第三节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一、社会有机体 二、经济社会形态 三、技术社会形态 第四节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二、结构性原则 三、层次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一、矛盾与问题 二、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第二节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第三节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第一节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四、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第二节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 第三节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第一节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二、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人的存在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 第二节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二、“虚假共同体”与“真实共同体” 三、“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第三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真理与价值 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三、社会认知的概括、综合 第三节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第一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三、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 第三节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一、以世界眼光观照当代社会发展 二、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三、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二、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三方面的构成要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当中。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指的是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由谁支配的问题。它表明了人们对生产资料是否具有拥有和支配的地位,决定着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结合的方式,通过人对物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生产关系类型的根本标志。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指的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劳动者、不同分工的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互相交换活动的关系。在各种生产活动和生产部门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生产组织和生产活动的不同岗位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由于分工的不同人们在生产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相互之间存在着交换活动的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指的是社会产品归谁占有、由谁支配,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既要用于个人的生活消费,又要用于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还要用于社会的公共需要,从而分配关系包括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初次分配,以及在初次分配之后在全社会范围内所作的二次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系统的三个构成要素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但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又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例如在生产资料归氏族共有的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合作关系;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剥削者手里,广大被剥削的劳动者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生产资料,因而生产的指挥权、管理权掌握在少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手中。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o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总计5条)
&&&&还不错 研究生学习用的
&&&&还不错吧还不错,就是这本书本身就是存在的不必要的最大体现
&&&&考试不怕没内容写,不过脉络不那么清晰,有点重复啰嗦,弄得我考试的有一题的答案找错了地方,只好重新做了一遍,差点就没做完卷子
&&&&书还挺好,商品物超所值
&&&&买了书 就开始跷课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 20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