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一下 给鼓励人展望未来的诗句自己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近期,小站以“神曲”团队的代表身份,报道我们的每步进程。希望大家的关注啊。。寒假愉快。。。&
神曲调查报告
之小段亲笔
神曲调查报告时间:日星期二作者:神曲调查队队员段云瑞调查目的&如今的歌坛,各种神曲不断轰炸.这些神曲一经产生,就迅速红遍大江南北,众人争先模仿.从龚琳娜老师的&&忐忑&&到&&法海,你不懂爱&&,一次次的挑战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鸟叔的&&江南style&&,到慕容晓晓的&&爱情买卖&&,都风靡了大街小巷,繁华闹市.但是在这些现象背后,却存在着出单纯的娱乐之外的更深层次的发人深省的东西.例如,这些联欢广告结婚过节通吃的神曲究竟迷人在哪里?各色神曲们背后,是怎样心酸严肃的价值?大众对神曲的追捧,体现了怎样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在这种种复杂的谜题之后,媒体又起到怎样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神曲调查队展开了研究.二 调查对象及方法调查对象:山西省太原市群众资料收集方法:问卷调查,座谈,采访调查方法: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可信度,更能反映客观情况,我们在太原的不同场合进行了调查.在居民小区,商业街,大型超市,高校校园等不同场所都进行了调查,尽量覆盖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在性别的选择上也尽量做到平衡.得到调查结果与数据后,进行整理研究,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研究,进而得出结论.三 调查内容及结果&&&& 1.你是否知道神曲这个名词?A 知道(10/40)&&&& B 不知道(30/40)2.你是否听过上述文字中提到的歌曲?A 有(40/40)&&&&& B 没有0/40&& 3.&&& 您一周的上网频率?A.&& 几乎不(10/40)B.&& 4~6& (5/40)C.&& 2~3& (0/40)D.&& 6次以上(25/40)4.&&& 你是否喜欢《江南style》这类歌曲?A.&& 非常喜欢(25/40)B.&& 一般(2/40)&&&&&&&&&&&&&&& C.很厌恶(5/40)D.&& 没感觉(8/40)5.你认为各类神曲(《忐忑》《法海你不懂爱》,)最吸引你的是什么?A 舞蹈 3/40B 歌曲 17/40C 表演者和歌手 9/40D 搞笑的场景11/406.& 神曲有没有让你感到轻松,缓解了你的压力?A 有 (22/40)B 没有(12/40) C 没什么感觉(6/40)7.你认为如果神曲没有那么多模仿版的话还会引起这种世界旋风吗?A 会(19/40) B 不会 (15/40)C 不清楚(6/40)8. .你觉得《江南style》为什么能成为国际神曲?(多选)A.&& 歌曲本身优秀,有足够的吸引力(7/40)B.&& 审丑文化再创奇迹(22/40)C.&& 从众心理使其引关注(32/40)D.&& 各类媒体推波助澜(33/40)E.&&& 喜感太强烈,让人看了心情愉悦(13/40)F.偶像都在推荐这首歌(0/40)G.歌词背后的态度引起大家的共鸣(3/40)H. 其他:只是一个噱头;大众太无聊了、专家们脑袋被门挤过&&(7/40)9.您认为&江南style&是什么样的style(风格)?A.长得帅或漂亮的(1/40)B.富有的(3/40)C.聪明干练的(0/40)&& D.暴发户的或者爱炫耀吹牛的(10/40)E.不知道或没想过(26/40)F.其他_________10,对于近期社会上出现的模仿神曲的各种视频您怎么看?A大家一起娱乐,支持(13/40)&& B无聊幼稚(9/40)& C盲目跟风(16/40)&& D与我无关(2/40)11.请问您知道《江南style》想表达的是什么吗?A.刚开始不知道,后来看到评论知道的(9/40)B.刚开始就知道此曲表达的深意(0/40)C.到现在也不知道它有什么深意(22/40)E.不知道它还有深层的含义(9/40)12.您认为神曲的创作动机是什么?A娱乐大众& (5/40)&&&& B盈利& (12/40)&&& C换取知名度(23/40)&&& D发泄个人情感(0/40)13、您的性别& && A.男(20/40)&& B.女(20/40)14、您的年龄&& A.15岁以下(10/40)&& B.15-30岁(10/40)& C.30-45岁(10/40)& D.45岁(10/40)四 调查结果分析虽然大家部分人没听过神曲这个词汇,但是实际大家都在不同的场合听过这些歌曲.分析数据时发现,上网频率高的人,听过神曲这个词的人要更多一点,并且对这些歌曲的了解也深入一点,说明媒体对神曲的走红有很大的作用.媒体的大量推广,让人们只好被动的接受神曲.人们追捧,模仿神曲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出于真心的喜欢.有一小部分人是因为这些火爆的歌曲可以缓解工作,生活的压力.有的喜欢里面搞笑的场景,有的人喜欢里面的舞蹈,但有很大一部分只是盲目地模仿,只是别人都这样做,为了显示自己赶得上潮流,自己也便那样做.由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大部分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江南style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歌词要表达什么意思.在整理调查资料时发现,处在15-30岁年纪的人们对神曲这个名词以及神曲的发展与更新有更深的了解,说明年轻人更容易跟上潮流,引领时尚.在神曲上也是这样.但是这并不代表年轻人就对神曲的深层意思有理解,这说明从众心理在年轻人中也是很盛行的,年轻人的这种心理与行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科学的,对事物总是不求甚解,一味盲目追捧.总体来说,人们对神曲的作者与演唱者所持的态度不是十分积极的,即使是喜欢神曲的人,他们认为演唱者或是作者这样做只是为了钓名沽誉,而不是单纯娱乐大众,给大家一些享受.这说明在当今商业化的社会下,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商业化的气息,而不是单纯追求艺术.在调查中发现,女性要比男性对神曲更感兴趣,可能是男性在生活中需要忙的事情要多一点,对娱乐化的东西关心要少一点.而女性可能在生活中要闲一点,所以对神曲的关注度要大一点.五& 调查结果总结& &&&& 当今社会各种神曲横行,其原因是很复杂的.有人是为它简单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有人为它搞笑的气场,氛围,可以缓解生活工作压力.更多的人而只是盲目的从众,为了显示自己赶随潮流,而不去了解它的深层次的意思.如今俗文化已经更多的被接受,而真正的高雅的艺术的东西却被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悲哀.人们对神曲的盲目从众心里说明了当今人们价值观的一些问题.人们或许要更多考虑真正理解这些流行曲目的真正含义,批判地接受.媒体对神曲的走红有着不可泯灭的作用.媒体的大肆宣传.让人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只好听着神曲.而演唱者成名后却要更多的投入到商业演出中,人们更愿意相信,他们是为了出名.&&& @段云瑞
实践中学习
————神曲系列之三
& 二月二日,在几天的商量和安排下,神曲队部分成员到达蚌埠市电视台,按计划,进行为期一周的跟随学习,之后再就本课题对视角独到的记者进行访问。
& 队员们同意,要在千篇一律的问卷调查中学到新的方法和技巧。神曲队在网络找寻多种调研方式后,决定深入实践,直接从&正牌&记者那里学起。
& 接待我们的是蚌埠电视台新闻部主任王道,他在听到我们的解释后,立即电话给有关记者,不多时,我们的第一次出车行动就敲定了。队员们从不知如何采访的困扰中走出,对下午学习如何采访收集新闻表现很强的期望。他们也真正意识到社会实践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 下午两点,我们跟随者记者队出车前往蚌埠日报社。在路上,我们向记者介绍我们神曲队的调查过程和调查目的和意义。记者们也向我们说了他们的日常的工作环境,电视台在很多程度上是政府的喉舌,在舆论导向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人民能够看到的只是见面的,修饰过的,所以他们的反应自然是不够准确的。无论是否完全准确,电视台的目的是推广政府的政策,达到使社会富裕,和平稳定的目标。而像我们的所说的神曲,若是说社会影响方面,应该是歌手们从社会各层反映出的想法集结起来的精华,以歌曲的形式去迎合大众的口味。所以,是政府制定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之一。
& 队员们纷纷表示也曾考虑到。
& 关于后续报道,神曲队将在第一时间报道。
神曲队报道三之安庆你懂神曲吗
启动几日后,二月一日,神曲队队员迅速开始各自的行动,按照计划安排,队员们将在安徽安庆,山西太原,安徽蚌埠,浙江温州等地分别派发调查问卷,并且对各个地方的情况做成调查分析。这些城市,涵盖了中国的内部沿海,南北中都有,以期获得更为准确的调查结果。队长在安排工作时说,我们的课题或许并不大,调查问卷想必每个人都做过,但是后期的分析对整个课题的全局把握十分重要。
&我们的第一站,到了安徽的安庆,安庆是个中偏小的城市,地处安徽,属于中部城市。我们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保证各年龄段和性别比例均衡,对于4个不同年龄段,各随机调查10人,各段男女数均等。
& 通过对样本中人数的调查,得到以下数据:虽然32.5%的被访者不知道&神曲&这个词,但是40名被访者全部听过这类的歌曲。在对于神曲的态度上,60%的人表示神曲给他们带来了轻松和愉悦。并且有28%的人明确表示非常喜欢此类歌曲。72.5%的人认为歌曲本身加搞笑场景是其流行的主要原因。仅有20%的人觉得此类歌曲不会引起世界的一股流行模仿。《江南style》为什么能成为国际神曲?在被访的40人中有30人认为是&从众心理&在主导。50%的人认为各类的媒体也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他们同时觉得当前的审丑文化对歌曲起到了一定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仅有20%的人认为歌曲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而认为歌曲本身优秀,有足够吸引力的只占到了5%。
&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绝大多数群众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神曲,但是多数人并不能理解此类歌曲所表达的意思。他们仅仅是单纯的把神曲当做难懂而又搞笑的歌曲,就好比平淡生活的一股调味剂。对于歌曲的流行度和模仿潮态度上,超过半数人觉得只是一时的噱头,认为大众媒体和从众心理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尽管神曲着实火了一把,但终究难免昙花一现的结局,因为人们认为他们就像跳骑马舞一样,起初很有热情,但跳着跳着也就觉得无聊了。
& 有人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如何更清晰的看到神曲背后的价值,神曲队将给出后续报道。
& 记者:乔璐雅
我们的队标,哝,爱你们
@陆皓@朱凯@朱富慧@厉徐军@段云瑞@我自己
给未来的自己
神曲调查报告之小厉篇
& & & & & & & & & & & & &神曲调查报告
时间: &&&&作者:神曲调查队队员厉徐军
&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一批形式新颖,表现方法独特的歌曲出现在歌坛之上,它们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但得到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它们就是所谓的&神曲&。社会对于这类的&神曲&的价值观如何?&神曲&是否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大众对于&神曲&的态度是什么?为此,我们做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安徽省安庆市群众
2、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调查与采访
3、调查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保证各年龄段和性别比例均衡)对于4个不同年龄段,各随机调查10人,各段男女数均等。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对样本中人数的调查,得到以下数据:虽然32.5%的被访者不知道&神曲&这个词,但是40名被访者全部听过这类的歌曲。&
2、在对于神曲的态度上,60%的人表示神曲给他们带来了轻松和愉悦。并且有28%的人明确表示非常喜欢此类歌曲。
3、72.5%的人认为歌曲本身加搞笑场景是其流行的主要原因。仅有20%的人觉得此类歌曲不会引起世界的一股流行模仿。
4、《江南style》为什么能成为国际神曲?在被访的40人中有30人认为是&从众心理&在主导。50%的人认为各类的媒体也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他们同时觉得当前的审丑文化对歌曲起到了一定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仅有20%的人认为歌曲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而认为歌曲本身优秀,有足够吸引力的只占到了5%。
6、在对待各种形式的模仿态度上,85%的被访者持否定。他们认为有些盲目跟风和无聊幼稚。&&&&&&&
7.你是否轻易就能理解像《江南style》这类歌曲所表达的意思?一个都没有。接近半数的人认为他们至今难以理解,甚至根本不清楚这类歌曲还有多少深意。
五、调查结果总结
&&&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绝大多数群众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神曲,但是多数人并不能理解此类歌曲所表达的意思。他们仅仅是单纯的把神曲当做难懂而又搞笑的歌曲,就好比平淡生活的一股调味剂。对于歌曲的流行度和模仿潮态度上,超过半数人觉得只是一时的噱头,认为大众媒体和从众心理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尽管神曲着实火了一把,但终究难免昙花一现的结局,因为人们认为他们就像跳骑马舞一样,起初很有热情,但跳着跳着也就觉得无聊了。我认为真正能经久不衰的歌曲还是那些我们耳边回荡的那些传统经典。
&&&&&&&&&&&&&&& 问卷调查结果分布一览
1.你是否知道神曲这个名词?
A 知道(13/40)&&&& B 不知道
2.你是否听过上述文字中提到的歌曲?
A 有(40/40)&&&&& B 没有0/40&&
3.&&& 您一周的上网频率?
A.&& 几乎不(8/40)
B.&& 4~6& (0/40)
C.&& 2~3& (0/40)
D.&& 6次以上(32/40)
4.&&& 你是否喜欢《江南style》这类歌曲?
A.&& 非常喜欢(14/40)
B.&& 一般(20/40)&&&&&&&&&&&&&&& C.很厌恶(4/40)
D.&& 没感觉(2/40)
5.你认为各类神曲(《忐忑》《法海你不懂爱》,)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 舞蹈 5/40
B 歌曲 17/40
C 表演者和歌手 6/40
D 搞笑的场景12/40
6.神曲有没有让你感到轻松,缓解了你的压力?
A 有 (24/40)
B 没有(9/40)
C 没什么感觉(7/40)
7.你认为如果神曲没有那么多模仿版的话还会引起这种世界旋风吗?
A 会(24/40)
B 不会 (8/40)
C 不清楚(8/40)
8. .你觉得《江南style》为什么能成为国际神曲?(多选)
A.&& 歌曲本身优秀,有足够的吸引力(2/40)
B.&& 审丑文化再创奇迹(20/40)
C.&& 从众心理使其引关注(30/40)
D.&& 各类媒体推波助澜(20/40)
E.&&& 喜感太强烈,让人看了心情愉悦(12/40)
F.偶像都在推荐这首歌(1/40)
G.歌词背后的态度引起大家的共鸣(8/40)
H. 其他:只是一个噱头;大众太无聊了、专家们脑袋被门挤过&&
9.您认为&江南style&是什么样的style(风格)?
A.长得帅或漂亮的(0/40)
B.富有的(10/40)
C.聪明干练的(0/40)
D.暴发户的或者爱炫耀吹牛的(10/40)
E.不知道或没想过(20/40)
F.其他___________
10,对于近期社会上出现的模仿神曲的各种视频您怎么看?
A大家一起娱乐,支持(6/40)&&& B无聊幼稚(11/40)& C盲目跟风(17/40)&& D与我无关(6/40)
11.请问您知道《江南style》想表达的是什么吗?
A.刚开始不知道,后来看到评论知道的(11/40)
B.刚开始就知道此曲表达的深意(0/40)
C.到现在也不知道它有什么深意(19/40)
E.不知道它还有深层的含义(10/40)
12.您认为神曲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A娱乐大众& (0/40)&&&& B盈利& (0/40)&&& C换取知名度(40/40)&&& D发泄个人情感(0/40)
13、您的性别&
&A.男(20/40)&& B.女(20/40)
14、您的年龄
& A.15岁以下(10/40)&& B.15-30岁(10/40)& C.30-45岁(10/40)& D.45岁(10/40)
我们的大学生活,是从一曲甩葱歌开始的,作为联欢会的必备节目,如此神曲确实在每一个青涩的大一新生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尤其是需要上场演的小干事们)。
接下来的《最炫民族风》《爱情买卖》《哥是个传说》一次次颠覆了青春的。。嗯嗯。。人生观价值观,三观返祖后,龚琳娜老师一曲《忐忑》,鸟叔一曲&江南style&将俗气的神曲提到了艺术和社会观的高度。。&2013的寒假,我们来研究研究神曲这玩意。朗朗上口的风靡大江南北的各色神曲们背后,是怎样心酸严肃的价值?联欢广告结婚过节通吃的神曲究竟迷人在哪里?在这种种复杂的谜题之后,媒体又起到怎样推波助澜的作用?&一切精彩,尽在神曲研究队。&要问为何选择如此题目,&唉,法海,你不懂爱,又怎么能理解呢&&
做个向北欧人看齐的幸福人。
北欧人为什么最幸福 (这才叫生活&&我们只能叫做活着) 来源:
去年我的一个朋友去超市买东西,买了一瓶酱,结果不小心掉到地上瓶子破了,于是她又换了一瓶新的,她付账的时候收银员问她,你是不是打破了一瓶,她说是,结果收银员说那你免费把这瓶拿走吧。
我以前从flogsta去乘公交车去斯京,我问票多少钱,司机说在车上买很贵的,你有车票卡吗,我说没有。司机说那这样吧,你别付钱了,我免费带你去。
我早上到了斯京,去乘公共汽车,我说我要去这个地方多少钱,司机说车上不能付款,只能刷卡,我说我刚从UU来,没有卡啊。他说,这样吧,你找座位坐下就行了。
办完事情,回来时我一直在想,瑞典人到底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幸福感,对待人这么友善?如果我能找到几个关键的因素,可执行的因素,我想如果我为我的妻子我的家庭营造这些因素的话,她也看这个世界这么美好,也如此善良的对待每一个人,那我们的家庭一定很幸福。而幸福不就是我们努力奋斗一生所岁追求的东西吗。
北欧的人幸福
下午的四、五点钟,北欧人已经下班开着车到湖边或山上,恣意地划船或攀岩;此刻的中国CBD区,上班族仍卖力地冲业绩,继续吃著各种方便食品。不成文的加班文化,让中国夜晚的办公大楼依旧灯火通明,晚餐的应酬又变相地延长了工作的时间。
  北欧人平均每周工时37个小时,而中国人平均多了8小时。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公布的调查,中国人去年平均工时已经超过2200个小时,几乎居全球之冠。这样的代价,让我们的富裕陷入了著名的&GDP与幸福&问题。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的经济指标逐年攀升,中国人的幸福值却没能与之同步,先升后降地划着一条并不漂亮的曲线。
  而最近几年以来世界各国推出的幸福指数、幸福值排行中,北欧五国无不高居榜首位置,中国则远远地在三四十位徘徊。无论是在自然环境、公共建设、社会福利以及文化教育上,辛苦劳碌的中国人到底是输给了北欧人。
  放眼望去,北欧国家没有高楼大厦,人们穿着朴素,开着旧车,吃着简单的食物,每天晚上7点以后街上就静悄悄的,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也没有超级奢华的消费刺激着人的神经。生活在这种地方的男人们,幸福从哪里来?
  北欧男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生活品质,瑞典有句老话:钱是可以储存的,而时间是不能储存的,你怎么花时间,决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质量。被房子、车子、票子充满的人生,和被孩子、妻子、园子充满的人生,北欧男人选择后者,因为他们要的是品质,而不是物质。
  孩子是男人生活品质的重要部分
  如果你有孩子,而保姆费用特别昂贵,你会选择去外面多找一份工作挣钱给孩子请保姆,还是辞职回家自己带孩子?
  在瑞典,很多男人无一例外选择后者。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他们有一年的带薪产假,政府鼓励生育。他们会说,你说的没错,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男人带孩子比女人更细致,或者孩子跟父亲在一起才能培养好的个性。Fredrik说的可能最有代表性:&因为我一天不看见我的孩子,不给他讲故事,不在他的小额头上亲一下,我就什么都做不了,人生没有意义了。如果错过了孩子叫第一声&爸爸&,我可能恨不得撞墙。&
  这一点都不夸张,瑞典男人爱孩子是出了名的。在路上经常看到胳膊上都是文身,却在胸前兜着一个婴儿,手上牵着一个孩子,拎着购物袋的金发帅哥,他们慢吞吞地走着,时不时地往街边的店铺里张望一下,仿佛心里在默算还要添置的东西。公园里也有推着婴儿车晒太阳的奶爸,换尿布的时候把孩子的小腿并起来往上一抬,手底下一抻一塞,动作十分娴熟。
  Fredrik是一家商场的会计师,公司有专门的幼儿园和哺乳室,很多父母都是带着孩子上班,午饭时间还要去给孩子喂奶。很多奶爸混迹在奶妈中间,坦然地用奶瓶给孩子喂奶,一点都不觉得尴尬。机场的男用洗手间里甚至有专门给婴儿换尿布的操作台,北欧爸爸是一刻也离不开孩子。
  &我们并不是&家务男&,而是&居家父亲&。如果一个家庭主男把自己淹没在琐碎的家务事里,是愚蠢的表现。居家父亲应该成为孩子心目中最棒的爸爸,还要能有自己的创意,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做过8年家庭主男的Fredrik郑重补充。
  瑞典&奶爸&们认为,最好的时光就是孩子们在睡觉之前爬上膝盖,向自己要一个拥抱。这种时候,他们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幸福。对瑞典男人来说,孩子不是男人在寻求成功过程中的一个背景,而是一个男人生活品质最重要的部分。
  热爱女人就是热爱自己
  众所周知,丹麦的婚姻制度几乎濒临灭亡,很多成年男女选择同居不结婚。结婚的人也经常穿着便装去登个记就可以了。而且丹麦是个性开放程度很高的国家。然而丹麦男人却非常保守和专一。
   Eric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在一家公司作软件开发师,还有半年的时间他就可以升任研发主管。这个时候女友Jan被银行总部派往香港出任经理,这正是Jan梦寐以求的机会,为此她每天坚持学习一个小时中文。这让人担心,没有婚姻关系的感情,能否经得起两地分居的考验?
  Eric却抿起好看的嘴唇笑了,他轻松地说,两周后我会去公司领最后一个月的薪水。
  Eric认为,自己的工作虽然好,但自己没有Jan那么强烈的工作愿望,当然是自己放弃比较好。Jan每天都那么努力地学习中文,她一定能实现梦想的。根本就不存在两地分居的问题,因为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Eric自己主动报名参加了反对家庭暴力培训班,说起男人应该如何避免家庭暴力,他的话就变得很多;还有准爸爸课程,他说害怕以后去了国外没有这样的课程,他要先学好,如果Jan怀孕了能给她最好的照顾。
  这也不是什么特殊例子。丹麦男人从小就被教育要热爱女人,尊重女人。Eric不仅对她Jqan这样,对自己的母亲、姐妹都是这样照顾得无微不至。妹妹的丈夫不幸去世,Eric陪伴了她整整一年,每天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开导她,带她去旅游,在她情绪失控大叫大闹的时候冲上去抱住她,流着泪亲吻她。他热爱所有的女人,这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他看来,给女人一个虚无的承诺只能让他感到不安,只有分分秒秒的陪伴和注视才能让他安心。
找到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做
  Reidun住在挪威卑尔根附近的一个岛上,岛上几乎荒无人烟,每座房子都掩藏在大片的树林和草坪中。他家是一栋两层楼的房子,里面的摆设非常普通,但推开后门,人们都会惊叫出来,他的后花园令人惊艳,玫瑰、郁金香发出阵阵香气,嫩绿的草坪被修剪得像绒毯一样,甚至还有一处人工瀑布,水帘底下是一块刻着盾牌的石雕。Reidun得意地说:&这个园子和我儿子同龄,6岁,这个瀑布,我花了整整两年才搭好。&
  其实,这个花园并不是那么奢华,花草都是普通的品种,是挪威家家后花园里都有的东西。Reidun引以为豪的瀑布,也不过是普通的石料,他自己雕的图案也难免粗糙。
  Reidun说:&我就是喜欢劳动的感觉,浑身热汗,喝一杯冰镇啤酒,很爽。阳光灿烂的时候,脱了衣服在草地上晒一天,是我觉得最幸福的时候。&
  Reidun从来都闲不住,他现在的计划是每个星期去刨一根圆木,要在树林里搭一个小木屋,还要砌个壁炉,冬天带全家人去度假。
  对Reidun来说,:&我们的花园很大,不仅仅是自己家里的后花园,还有这个国家所有的公园、湖泊和森林。挪威男人的花园是无边无际的,我们总是能找到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做,让自己的生活处处有味道,不会懒散,只会充实。&
  五个问题,你是否象北欧人一样幸福
  晚上7点到10点,你在哪里?
  中国:人们多在KTV、打牌、吃大餐、交际应酬、逛街&&,就是很少在家(即便在家,也是上网、看电视)。
  北欧:此时是Family time,不开电视机的家庭时间,北欧的商店在晚上6 点钟就打烊(有时更早),大家都回家晚餐、聚会,很少人在外流连。
  你天天陪孩子或家人吃早餐?
  中国:年轻父母,经常是前一天晚上加班加到太晚,所以早上起不来,更别说吃早餐了;小孩多半就在路口转角的早餐店解决,有了零用钱,不怕饿肚子。
  北欧:父母百分之百一定和小孩吃早餐,情非得已的话,也会有一个人陪孩子。
  你的青少年孩子愿意跟父母一起出门吗﹖
  中国:别说因为青少年叛逆期,事实上,是因为父母亲早年失误所造成的结果。回忆一下,大人带着小孩参加宴会,常任由他们跑来跑去,在极其无聊的情况下,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总是挨骂。长大后便认定,通常父母约的八成没好事。
  北欧:父母约子孩出门是欢天喜地的事,即使80岁北欧的老父母打1通电话给 60岁的老孩子,也能相约出游。北欧的父母亲如果带小孩出门,必定以小孩为中心安排行程内容,否则宁可不带在身边,单纯赴约。因此,北欧的孩子知道,只要父母约的绝对是好事。
  你一定要晚上加班到半夜?
  中国:多数中国人加班的方式很悲情,朝九晚九、将工作摆在第一的结果就是晚归晚起,中国爸爸经常晚上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了,早上起床小孩又已经上课,同住一个屋檐下,一个礼拜有五天无法见面好好说话,已经成为中国双薪家庭的生活常态。
  北欧:即使要加班,也以不影响家庭时间为准,例如父亲宁可选择凌晨3点钟去加班,家里至少还有母亲可以陪小孩吃早餐,父亲也只损失早餐的 1小时相聚。凌晨加班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的确为北欧爸爸们增加了3小时的晚餐家庭相聚时光。
  帮孩子买房子?还是一起买房子?
  中国:许多中国父母经常掏腰包替孩子买车或付头期款房贷,不然,就是要求孩子干脆和父母一起住,省下房租及贷款。
  北欧:若要替孩子买车,会让孩子上初中时开始打工攒钱,父母亲以渐进式赞助资金,与孩子一起买了3辆二手车,到了孩子上大学需要用车时,双方便将3辆 二手车的凑在一起换一辆好车,这是北欧人送车给孩子的方式。等孩子要结婚,做父母的通常会算算自己有多少钱、孩子有多少钱,然后双方合资买 1块地,合力盖新房,这是经营亲子感情的基本模式。
是否还在功利的道路上努力地或者被努力地在往前赶着?有没有停下来,看看周围的幸福,是否蓦然低眉,真正的满足和充实,是与父母或者那个他散步在华灯初上的小城市,绕一个小时的路,十指相扣,只是为了买明天想吃的蛋炒饭中的青椒。
白岩松:不平静,就不会幸福
白岩松:不平静,就不会幸福(的确是好文章,强力推荐,对比前一本书的序,白岩松在变化,心路最难;后面附了柴静的读书感,也不错) 来源:
白岩松:不平静,就不会幸福
幸福在哪里(代序)
  一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   手串有助于平静吗?我们的内心,与这看似仅仅是装饰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群中,又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谈论过它?   沉默之中,埋藏着我们怎样的困惑?   这是一个传统的复归,还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因祈福而产生的下意识行为?还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到达时是上午,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已经在桌前工作了很久,他在做的事情是: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讲》。他说:&对这个问题,我似乎又明白了一些。&   话题也就从这儿开始,没想到,一发不可收,并持续到整个聊天的结束。   &您信佛吗?&我问。   &如果说信,可能还不到;但我承认对佛教有亲近感,可能我们很多中国人都如此。&季老答。   接下来,我好奇的是:快速前行的中国人,现在和将来,拿什么抚慰内心?   季老给我讲了一个细节。有一天,一位领导人来看他,聊的也是有关内心的问题,来者问季老:主义和宗教,哪一个先在人群中消失?   面对这位大领导,季老没有犹豫:假如人们一天解决不了对死亡的恐惧,怕还是主义先消失吧,也许早一天。   看似平淡的回答,隐藏着一种智慧、勇气和相信。当然,&早一天&的说法也很留余地。   和季老相对而谈的这一天,离一年的结束,没几个小时了,冬日的阳光照在季老的脸上,也温暖着屋内的其他人。   那一天,季老快乐而平静。我与周围的人同样如此。   
三   又一天,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翻到后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是啊,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吗?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的东西,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友为人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你又怎能不认真并辛苦地面对?   但是随着人生脚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见生命终点的那一条线,什么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无法改变。于是,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一个老问题&&我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去哪儿呢?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四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挑战?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个个体,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    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 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上面不安,怕下面闹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总闹些大事,不顾小民感受;富人 不安,怕财富有一天就不算数了;穷人也不安,自己与孩子的境遇会改变吗?就在这抱怨、焦虑和不安之中,幸福,终于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时候,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了出来,其实,这是想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力图让人们更靠近幸福的举动。不过,就在为此而努力的同时,一个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   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都信人民币吗?   我们的痛苦与焦虑,社会上的乱像与功利,是不是都与此有关?   而我们除了幸福似乎什么都有,是不是也与此有关?   幸福,成了眼下最大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   可是,幸福在哪里?   
五   幸福在哪里暂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受得到。   这个社会的底线正不断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个被嘲笑的词汇。   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随处可见。   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   有人说,我们要守住底线。但早就没了底线,或者说底线被随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谈何守住底线?可守的底线在哪里?    一天下午,我和身后的车辆正常地行驶在车道上,突然间,一辆豪华车逆行而来,鸣笛要我们让路,可是正常行驶的我们无路可躲,于是,感觉被怠慢的那个车 主,在车过我们身边时,摇下车窗痛骂一番。那一瞬间,我惊呆了:为这辆逆行而来的车和这个充满愤怒的人。车主是一位年轻女子,面容姣好,像是有钱也受过良 好教育,然而,这一瞬间,愤怒让她的面容有些扭曲。   被指责的同时,我竟然没有一丝的愤怒,倒是有一种巨大的悲凉从心中升起。因为我和她,不得不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可能成为她。我们都无处闪躲。   
六   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    医生一边拿着红包,一边接连做多台手术,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教师一边体罚着学生,坚决应试教育,另一边多年顾不上家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官员们,也许有的一边在腐败贪污着,另一边却连周末都没有,正事也干得不错,难怪有时候百姓说:&我不怕你贪,就怕你不干事!&   其实,说到我们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   对,错,如何评价?好,坏,怎样评估?   岸,在哪里?
七   有人说,十三亿中国人当中,有一亿多人把各种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选择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还有一亿多人,说他们信仰共产主义,再然后,就没了。也就是说,近十一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   这需要我们担心吗?   其实,千百年来,中国人也并没有直接把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在这方面,我们相当多人是怀着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有求时,点了香带着钱去许愿;成了,去还愿,仅此而已。    但中国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我们的信仰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藏在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藏在唐诗和宋词之中,也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礼仪之中。于是,中国人曾经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在中国,谈到信仰,与宗教有关,更与宗教无关。那是中国人才会明白的一种执著,但可能,我们这代人终于不再明白。   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所有这一切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我们也终于成了一群再没有信仰的孩子。这个时候,改革拉开了大幕,欲望如期而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没有信仰的心灵空地放肆地奔腾。   于是,那些我们听说和没听说过的各种怪异的事情,也就天天在我们身边上演,我们每一个人,是制造者,却也同时,是这种痛苦的承受者。   幸福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到我们的身边呢?   
八   钱和权,就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联。   曾经有一位评委,看着台上选手用力地表演时,发出了一声感慨:为什么在他们的眼睛里,我再也看不到真诚和纯真,而只是宝马和别墅?   其实,这不是哪一个选手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人群中,有多少个眼神不是如此,夜深人静时,我们还敢不敢在镜子中,看一看自己的眼睛?   权力,依然是一个问题。   个人崇拜减少了,可对权力的崇拜,却似乎变本加厉。   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上下级之间充满了太多要运用智慧和心智的相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领导面前,下属变得唯唯诺诺,绝对没有主见?一把手的权力变得更大,顺应领导的话语也变得更多,为了正确的事情可以和领导拍桌子的场景却越来越少。   其实,是下属们真的敬畏权力吗?   你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可能并非如此。或许是下属们早已变得更加聪明和功利,如果这样的顺从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或起码可以避免坏处,为何不这样做?   但问题是,谁给了下属这样的暗示?   
九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现今时代的青春却拥有肉眼可见的艰难。时代让正青春的人们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可这样的成功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难,像新的三座大山,压得青春年华喘不过气来,甚至连爱情都成了难题。    青春应当浪漫一些,不那么功利与现实,可现今的年轻人却不敢也不能。房价不断上涨,甚至让人产生错觉:&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才算。&后来总经理们太过分,总理急了,这房价才稍稍停下急匆匆的脚步。房价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也许短期内房价会表态性地降一些,然而往前看,你会对房价真正下跌抱乐观态度吗?更何况房价动不动就三万四万一平米,它降不降还跟普通人有关系吗?所以,热了《蜗居》。   而《暗算》的另类流行,又暴露着职场中的生存不易,论资排辈经过短暂退却,重又占据上风,青春,在办公室里只能斗智斗勇不敢张扬,不大的年龄却老张老李的模样。   至于蚁族们,在高涨的房价和越来越难实现的理想面前,或许都在重听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逃离北上广,回到还算安静的老家才是出路?   浪漫固然可爱,然而面对女友轻蔑一笑之后的转身离去,浪漫,在如今的青春中,还能有怎样的说服力?   如果一个时代里,青春正万分艰难地被压抑着,这时代,怎样才可以朝气蓬勃?如果人群中,青春中的人们率先抛弃了理想,时代的未来又是什么?   
十   改革三十余年,我们进步了太多,这一切,都有数据可以证明。   而新闻进步了多少?又用怎样的数据证明着?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用数据证明的东西,但是,依然有太多的标准,比如,是否有真正优秀的人才还愿意把自己的理想在这里安放;再比如,不管经历日复一日怎样的痛苦,仍然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社会的进步中,感受到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假如并非如此呢?   假如真正有理想有责任的新闻人,永远感受的是痛苦,甚至在领导的眼里,反而是麻烦的制造者,并且这样的人,时常因理想和责任而招致自己与别人的不安全,那么理想与责任可以坚持多久呢?   而如果理想主义者都在生活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之下,变成现实主义者;   如果现实主义者都变成功利主义者,而功利主义者又变成投机分子&&   希望会否变成绝望?理想是否成为空想?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假设。然而,它依然如同噩梦一样,虽然虚构,却会让醒着的人们,惊魂未定。   新闻事业的前行,同样需要信仰。   
十一   社会有社会的问题,我们又都有自己的问题。   在2000年即将到来的时候,上海一家报纸约我写了一篇新千年寄语,当时,我选择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反思,一个是平静。   反思,不难理解。由于生存都堪忧,荒唐岁月一结束,过去一路上的伤口只是草草地遮盖了一下,来不及更负责任地处理,我们就匆匆上路,这没什么可指责的,这是生存遭遇危机时近乎唯一的选择。   然而,三十多年走过,生存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问题,或许有一天,我们该停下脚步,把伤口上的浮尘擦去,涂上酒精或消炎的东西,会痛会很刺激,然而只有这样,伤口才可以真正愈合,之后才可以真正轻装上阵。   这是对历史与未来负责的一种态度。   而之所以另一个关键词是平静,原因也并不复杂。因为安抚我们的内心,将是未来最大的问题。   上世纪的战乱时代,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   
十二    古人聪明,把很多的提醒早变成文字,放在那儿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简单地把提醒放在汉字本身,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 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国人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然而大家还是都忙,都不知为何显得格外着急,于是,都在抢。在街上,红绿灯前,时常见到红灯时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可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原来他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太多人的一种习惯。   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别说让生活慢下来,能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还剩多少?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到现在已是微博,144个字内要完成表达,沟通与交流都变得一短再短。甚至144个字都嫌长,很多人只看标题,就有了&标题党&。那么,下一步呢?   对此,一位老人说得好: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   
十三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附:柴静写给白岩松
1十年前,陈虻找我的时候,原话是说,我们要给白岩松找一个女搭档。我当时还没想换工作,陈虻说你来我们年会玩玩吧,也见见大家。那年年会是白岩松主持的,象他书里写的,&以恶搞和折磨领导&为主题,我跟台长分一组,白问&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在什么季节?& 台长按钮抢答&冬季&------大概他脑子闪现的都是系围巾的男女群雕。于是被大笑着羞辱一番,最后好象钱包也被抢掉了,一撒,天空中都是现金。我当时觉得,这个地方有点意思。晚上有同事打电话来,声音低沉&岩松要跟你谈谈& 我一去,一屋子男同志,搞得跟面试一样。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是因为岩松这个人什么都彪悍,就是不习惯跟女生单独讲话。一晚上他就问了我两个问题,问&你喜欢谁的音乐?& 我好象说的是平克弗洛依德。他问&华人的呢?& &罗大佑& 就这两个,他没再问什么问题,只说了一句&这是条很长的路,你要作好长跑的准备&
2我刚到连线,没有任何新闻经验,日子不好过。现在想起来,他当时是制片人,压力比谁都大,也不能对我拔苗助长,别人笑我的时候,他心里估计比谁都难受。有次我穿裙子到办公室,他叫我过去,说&回去把衣服换了& 当时我不理解他,后来明白他是怕我柔弱,怕我不能在这个腥烈的战场上生存。有一阵子我连结尾评论都不会写了,怎么写都通不过,领导等着审,我瞪着眼坐在桌前,他进来递给我一张纸,是他替我写的串场词。我惭愧又感动,一直留着那张纸。他一直不安慰我,只有一次深夜,看我还坐在办公室剪片子,进来对我说了一句,&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非常美好&
3后来我去了调查,跟他见面很少,几年中评论部分分合合,不过很多离开的人钥匙串上,都是挂着新闻评论部的小方铜牌,磨得精光铮亮。 2008年会是我主持的,那个年会只剩下一个简单流程了,轮到岩松上台发言,他就说了几句话,其中一句是&我们忠诚的是新闻,不是任何领导& 底下坐的都是领导,悄然无声。
4这几年,他做时评,天天在新闻的风口浪尖上。有人说,说这些干嘛,就算没有风险,有什么意义。他在书里写到他的节目《新闻1十1》,&多简单的名字,1十1=2,谁都知道,但环境稍有改变,仅仅是有利可图,就会在一瞬间,让相当多的人脸不红心不跳地脱口而出1十1=3.& 所以他说的捍卫常识,其实是要用千斤之力来扭住的。他在书里说到喜欢曾国藩,没细说,我大概理解一点,因为想要有所建设的人,多半是象蔡元培说的锅里的小鱼,两边煎,哪方都不讨好,保守派觉得你冒进,激进派觉得你迂腐。唯有苦苦支撑。我没听他沮丧抱怨过,我遇到事的时候,他也不安慰,就在南院的传达室里放一个袋子,让人留给我,里面装着书,还有十几本杂志,都是艺术方面的。我理解他的意思,他希望什么都不要影响到生命的丰美。岩松妈妈七十多岁了,我有次见她,老人家看我一会儿,说,老看你节目,别让你妈担心。然后说,&我天天看电视,也替岩松揪着心。& 这话我听了心里挺难受,所以有时候也想劝劝他。他就一句话,&有人在前头,你们也好走些&
5他这本新书出版,托人转我一本,上面写&柴静:这一站,幸福&。我翻开扉页,上面印着仓央嘉措的诗&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身为同事,看这书时最触动我的,是他满腔没有说出的话。他曾经以年青人的狂狷,写过《渴望年老》,今天他四十二岁,鬓角灰白,人生的重负真实地压在肩上。我们不多交谈,只每年秋天,新鲜的内蒙羊肉来了,他就叫上八九个老男人,在他家聚一次。有次喝了点儿酒,看台湾民歌三十年的演唱会。他喜欢胡德夫,一架钢琴,唱《匆匆》, &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匆匆,匆匆,一年容易又到头,韶光逝去无影踪&&& 他喃喃自语&我恨不能给他跪下&。我回头看到他泪光闪闪。这是最最遥远的路程,以他的资历,他本可以选择更容易的方向,但他没有后退,也没有拐弯,只是往前走去。
行走在人群中
听起来很文艺的名字,其实只是在诉说我们在社会中的时光。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大学,抑或延伸至国家,地球,我们始终是群居的,始终处在人群中。选择,是自己的。有王熙凤式的全身心入世,奔走在人流中,笑容张扬,计较利益,功过分明。在世人或批评或褒扬中调整自己的外貌乃至心性,直至八面玲珑,成为最耀眼的人物。也有亦舒的清醒,暗自踱步,一面前进,一面思索,是边缘人物。绝不放走好处,却也不会为此而改变太多。在一个又一个起伏中,沉淀沉淀,也越发安静,闪着沧桑的微光。安妮宝贝在一本书中提到过&锦衣夜行&。此刻,看似是一个人,不是在人群中,但这何尝不是行走的姿态。能够拥有心里的暖阳,身着锦衣,却能够不浮华,能够停下走向人群中心的虚荣脚步,是多么难能可贵。像是宏村天井下,长满青苔的水缸中灿烂的锦鲤,不会为无人知晓的美丽外表而心生怨怼。常常会走到洪楼的人群中,看见老人和孩子嬉戏,情侣佯装无人的甜蜜拥抱,二八芳华的女子打扮可人,自信满满,年复一年经营的店主做着已成为本能的买卖。&&常常会为此,感受到小而确实的幸福。他们,都是我的同类。彼此,无法离开,无论是否相识。行走在人群中,生活在社会中,有着自己的路线,目的地和行走姿势,时常感恩,时常驻足观察,是多么美好快乐的事情。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鼓励人展望未来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