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教学影响体育教学有哪些影响

浅谈信息技术在体育室内课中的有效应用
您现在的位置:&
&&&&&&&&&&&&
浅谈信息技术在体育室内课中的有效应用
(发布:xhjyxy 来源:原创 发稿时间: 阅读次数:489)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众所周知,体育课以室外为主,一旦遇到雨雪天气体育课就只能在教室内进行。加之受客观教学条件的制约与教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许多老师在上室内体育课时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些体育保健理论知识,做一些室内游戏,往往教师讲得无味,学生听得也无趣。而今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许多学校都建有多媒体教室,使现代信息技术便捷地走进了课堂教学。面对室内体育课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我们完全可以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室内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促进学生体育保健理论知识、体育欣赏水平等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应为解决重点难点而服务
室内课可与室外课紧密结合,在室外体育课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动作无法示范的很清楚的情况,因为有些动作往往是一瞬间的,这是体育运动的特点,在过去经常会看到体育老师上课时带着一些静态图解,在上课时给学生们看,那么在体育室内课中,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
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观察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滚翻的技巧;篮球的投篮技术等等。还有一些非常态动作,如:投掷中的最后用力顺序;挺身式跳远的展体等,都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轻松解决。教师将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放、停止、重放、截图等手段结合讲解,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的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突出了对动作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提高了教学实效,缩短了教学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学生看不到自己的动作正确还是错误,老师纠正错误动作时,有时学生是意识不到自己的动作究竟怎么出问题,更别说改正动作错误。为了让学生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动作错误,可以利用摄像机或者是手机的摄像功能把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动作拍摄下来。比如,学生在做蹲踞式跳远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有:助跑没有速度;助跑与起跳结合不紧密;腾空高度不够;落地时没有将腿前伸等。然后将拍摄的素材插入PowerPoint或者Flash课件中进行教学,让学生边看边想,自我比较,使学生能够避免许多常见错误的发生,既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推广广播体操《七彩阳光》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光盘,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再进行实地练习,举一反三,并且通过拍摄学生做操动作,在体育室内课中进行正误对比,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目的。
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巧妙讲解体育保健知识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让体育健康知识的讲解更为生动,更为直观,让学生更有兴趣!体育教材中有很多理论知识,特别体育保健知识部分的语言有很多的专业术语,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较难理解的,有时光靠老师的讲解,很难讲清楚,学生最多只能懂得个大概,在生活实践中很难联系到的所学知识。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较好地将理论知识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教学。  
1、教师可以利用flash或者ppt自制课件或搜集课件,形象生动地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为一体,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突破难点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利用PPT、flash等软件根椐教学内容自制课件,将深奥难懂或枯燥无味的知识以图像或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现。但从教学准备方面所花的时间考虑,笔者提倡从直接从因特网上搜索下载教学课件,或者下载相关的图片、影像、动画等课件素材,通过组合加工成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
& 如上五年级《篮球》一课时,由于内容的表述都是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的,不用说学生就是老师自身一时间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此,我从网络上搜集了几个与人体营养相关的课件,然后根椐课文内容及小学生认知实际进行组织修改,以图文并茂为主形式重点突出了各种营养素的作用以及相应来源的知识,还以“日本相扑选手”和“骨感模特”的图片来让学生认识到偏食或厌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此一来,就化枯燥为形象,化难为易,不但使学生有兴趣听,而且还加深了对营养素的认识。
2、搜集资料,提高讲解的生动性。
无论学生用书还是教师教学用书中的体育与保健理论知识,要为学生所理解接受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是专业术语较多,二是枯燥无趣。对此我们可以巧借信息技术手段,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图片、实例等资料充实授课内容,从而提高讲解的生动性。
如教学六年级《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好处》一课时,我就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通过体育锻炼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医学实例,以及测试人体反应灵敏性的小游戏来充实授课内容。因为理论与实例及小游戏的结合,使原本单调的“照本宣科”式讲解变得生动有趣了,学生也就听得聚精会神,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二、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欣赏水平。
观看体育比赛直播或录像是室内体育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理说学生是很欢迎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却有较多学生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比赛不具备欣赏水平(最关键的是不理解比赛规则),而教师只组织学生“看”不组织学生“赏”。所以还必须突出一个“巧”字,要巧妙恰当地运用信息媒体,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体育文化欣赏水平。  
1、利用比赛直播或录像,帮助学生理解比赛规则  
在播放一些世界性重大比赛的实况录像或现场直播时,教师应结合实际讲解相关的体育知识、比赛规则,使他们能逐渐看懂比赛,进而培养对该项目的兴趣。在内容上,最好选择学生平时能有条件参加的比赛,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足球等,以贴近学生实际;在讲解上,教师应结合比赛实际简洁、易懂地讲解,有条件时还可针对较难理解的规则(如篮球的“进攻或阻挡犯规”、足球的“越位”等)采用慢放、回放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利用多媒体技术非线性的特点,提升学生欣赏比赛的能力。
许多学生看比赛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如看足球只知道看有没有进球,却不知道欣赏传切配合的精妙,这说明其欣赏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精彩比赛片断,利用AUTHORWARE或方正奥思等软件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根椐讲解需要以慢放、回放、暂停、直接在屏幕上画线等方式进行灵活控制,引导学生正确赏析比赛中的精妙配合,领悟战术意图等,逐渐提升体育比赛欣赏能力,感受体育比赛中的人文精神。
&共有评论:0&条
版权所有 镇江市蒋乔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南京师友软件有限公司信息技术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鲁东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信息技术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代表,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逐渐被应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对我国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其他领域一样,在教育教学方面,信息技术大量使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发展。而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师和学生,在感受到信息化技术为教学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教学和学习的兴趣也逐渐加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在信息化技术尤其是网络化技术发展的大潮流下,应运而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伴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专业学科已经离不开信息化教学,体育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科,信息技术辅助体育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健康和发展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将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技能。我国的许多体育类院校及从事体育教学研究的学者和教师一直在探索体育学科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提高体育学科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务管理中的成功应用,以及在体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应用日趋成熟,为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建立在学校中所具备的的软硬件资源上,通过网络分享体育教学素材资源库,利用网络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网络传授更多的体育学科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快乐学习的习惯。
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程度不够,面对已经具备的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资源,不能有效的利用到教学中去,甚至将信息化设备闲置,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功能动力不足。本文以鲁东大学体育学院为例,通过走访调查、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和研究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学科教学中的教学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旨在加强高校在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方面的意识,进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学科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G807.4;G434【目录】:
摘要5-6Abstract6-8目录8-10第1章 引言10-13 1.1 选题依据10-1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3第2章 文献综述13-20 2.1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概念的界定13-14
2.1.1 信息技术的概念13
2.1.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13-14 2.2 理论基础14-15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4-15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5 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历程15-16 2.4 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6-18
2.4.1 美国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展历程16
2.4.2 英国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展历程16-17
2.4.3 亚洲部分国家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展历程17
2.4.4 我国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展历程17-18 2.5 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发展现状18 2.6 信息技术辅助体育学科教学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8-20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20-22 3.1 研究对象20 3.2 研究方法20-22
3.2.1 文献资料研究法20
3.2.2 访谈法20
3.2.3 问卷调查法20-21
3.2.3.1 问卷的设计20-21
3.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21
3.2.2.3 问卷对象的选取21
3.2.4 数理统计法21-22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2-33 4.1 信息技术辅助体育学科教学的现状22-28
4.1.1 教学环境22
4.1.2 教师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22-23
4.1.3 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23-24
4.1.4 教师对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情况24-25
4.1.5 与体育学科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资源情况25-26
4.1.6 教师收集体育教学资料遇到的困难26-27
4.1.7 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情况27-28 4.2 信息技术辅助体育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28-30
4.2.1 信息技术辅助体育学科教学的应用形式研究28-30
4.2.2 信息技术辅助体育学科教学产生的影响研究30
4.2.2.1 对学生产生的影响30
4.2.2.2 对教师产生的影响30 4.3 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30-33
4.3.1 教学资源方面30-31
4.3.2 体育教学类网站建设及教学资源存在的缺陷31
4.3.3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足31-32
4.3.4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不足32
4.3.5 缺乏针对体育学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32-33第5章 结论与建议33-38 5.1 结论33-34 5.2 建议34-38
5.2.1 教育主管部门要建设和完善体育教学资源库34-35
5.2.2 学校要创新管理机制35
5.2.3 要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35-36
5.2.4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36
5.2.5 要更深层次的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36-38附录A38-43参考文献43-45致谢4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峰;方斌;;[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顾纪鑫,丁煜;[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1期
李克东;[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刘儒德;;[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陈德平,南宁;[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陈孝平,贾君;[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何克抗;[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5期
何克抗;[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李雅婷;杨春睿;;[J];科技信息;2010年26期
刘建坤,穆建军;[J];四川体育科学;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俞利华;;[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吴军;胡先志;;[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曲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张强;[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徐芳;[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瞿德明;侯令忠;;[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赵佩民;;[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年01期
姚依民;张成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王燕珍,李巍巍;[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迅;;[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林爱兵;;[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薛佩伟;;[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黄勇;;[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邰丽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陈铭;;[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骆丽璇;;[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陈凌;;[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何妙婉;;[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谷麦征;费玮;张旭;;[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学森;[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王传友;[D];苏州大学;2010年
谷化铮;[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岩;[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张连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吕韶钧;[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邓今朝;[D];浙江大学;2011年
严莉;[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曾庆涛;[D];河南大学;2011年
毛爱华;[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哲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刘松;[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李晖;[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张莹;[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卢秉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肖英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楠;[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蔺剑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董春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周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健忠,谢佩娜;[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王满华;[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3期
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5期
唐文和,刘向永;[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3期
张威虎,陈明选;[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李芒;[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何克抗;[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何克抗;[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黄甫全;[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余胜泉;[J];人民教育;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4期
刘霓;[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刘式辉,陈豪;[J];人民教育;2000年08期
刘刚;[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李金昌;[J];中国统计;2000年12期
薛维明;[J];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06期
冯沈萍;[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J];知识经济;2000年01期
李山;;[J];教育仪器设备;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麦征;费玮;张旭;;[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邢程;李玉梅;邵伟;余敏;吴克启;;[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张明凯;;[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张卓星;朴姬顺;;[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苏兴亚;;[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马跃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郑迅;;[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吴鹏飞;;[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年会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3年
钟淑珍;;[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琳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林卫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赵凯;[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宋树君;[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彭利国;[N];德州日报;2007年
安康市第一小学
王家强;[N];安康日报;2007年
英山县杨柳湾镇东庄畈小学
陈更新;[N];黄冈日报;2008年
刘永军;[N];廊坊日报;2008年
大方县第二中学
刘海;[N];毕节日报;2009年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戴爽;[N];通信产业报;2000年
九江外国语学校 李艳;[N];九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向永;[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钱旭升;[D];西南大学;2008年
李泽清;[D];东北大学;2010年
胡新丽;[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张春玲;[D];河北大学;2014年
朱彩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齐晓云;[D];吉林大学;2011年
黄晓春;[D];上海大学;2008年
伍正翔;[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李孝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丽清;[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潘勇;[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胡春旭;[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江陆堂;[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靳琳;[D];天津大学;2007年
隋丹;[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熊铁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蔡丽;[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张辉;[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侯振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现在的位置:&&>>&&>>&&>>&&>>&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分类:&& 更新:&& 阅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 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愈来愈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欢迎,信息技术的运用给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变革,成为人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信息技术如今还在以高速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事物,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支持。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在一起,而单方面的体育教学也需要信息技术教学的辅助才能不断提高质量。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也是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经常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施教,并取得一些经验,现与大家交流。&&& 1 体育教学中带入信息技术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本是一个不相干课程,但是,他们之间也有很多的融合点,把信息技术与体育结合,无形中也把其他的学科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带入到体育学科中去。比如,信息资源是主要的内容之一,再比如人力资源,等等,把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结合在一起,并且使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去,使体育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甚至改变传统的老套的教学方法,从教材的局限中走出来,从而拓展教学内容范围,更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学方法变得更加适应于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重难点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能以较高的热情参与活动,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体育课也变得更为轻松而活跃,课堂氛围良好,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 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运用的途径&&& 提高体育学习积极性,形成体育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说明对体育有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更主动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多元化、富有变化、具有情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趋势开始出现,并且已经替代了传统教学方法,很多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方式变得简单而有效,比如录像与VCD的运用等。&&& 在小学高年级的足球教学中,已经有了战术的教学,但是战术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的,甚至他们在足球比赛中无意中运用了战术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运用战术。当给他们讲解战术时,他们很难懂。但是,如果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战术教学中去,就可以很清楚地把战术的过程呈示给学生。比如,找一个典型的战术片子让学生看录像,在让学生注意的地方就可以指给学生看,或者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播放,并加以讲解,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战术的配合上,如两队员的配合跑动路线、射门的机会,学生对战术的理解就会加深。当他们在比赛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灵活处理,而且还能理解其他的战术。当学生在实际的比赛时用到一个成功的战术后,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细化动作,迅速突破动作的重难点 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是核心,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后,才能进行科学的体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到其他不同的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有所创新。在体育课上,当学习一个技术时,很难的动作需要教师去做示范,并对示范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固定而完整的概念。而信息技术可以代替教师,甚至比教师做的示范更好更规范。为了让练习者看到较为规范正确的技术动作,从而让他们掌握完整的技术动作,体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要掌握的动作放慢速度,或者暂停进行旋转、定格等,目的是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一个点上。这样做,学生就会更清楚地看到动作的细节,把最难的动作呈现出来,教学过程变得简单有效。很多连贯的、繁杂的动作光凭教师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像来显示灵活多变的动画,再加上特殊的音乐效果,让学生很容易掌握动作。&&& 利用多媒体进行动作对比,纠正技术错误 学生在进行动作练习时经常发生错误,但是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动作很难理解,也难做出正确的动作,原因是看不到自己的动作。这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练习者的动作录制下来,再与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动作进行对比,找出练习者的不足之处,然后分析给他们听。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动作错在哪里,如何进行改正,从而迅速改进并掌握。&&& 利用多媒体对优秀学生进行动作创新 很多优秀的学生在一节体育课上很容易就能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观看视频,了解动作还需要做得更难、更漂亮。此时多媒体可以提供很多的文字以及图像信息,用快而准的信息把动作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此基础上就会以更高的要求去完成动作,从而为创新创造条件。&&& 3 信息技术用于小学体育课程的注意事项&&& 加强体育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信息技术看起来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但是如果把信息技术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就需要体育教师学会信息技术,要求体育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如果体育教师不去参与学习,那么,在体育课上运用信息技术就是空谈。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自身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变化,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观念先行,下一步就是学生要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就要在体育课上逐步实施,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授受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上采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并能在学习当中体会到信息技术对自己的帮助,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当然,体育教师如果想授受这一挑战,就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不断进行学习,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并乐于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技术进行体育教学。&&& 对信息技术和体育课程要有正确的认识 体育教师不仅可以把信息技术运用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它的优势进行理论学习。比如,在网上进行课件的学习,把自己的心得放在网上共享,与其他教师共同学习,通过网络的平台达到所有体育教师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部分,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工具,利用它来合理地进行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他的优势,让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学习,能搜集外界与体育有关的信息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网友同时还浏览了:
体育论文相关子栏目
&&&&&&&&&&&&&&&&&&&&&&&&&&&&&&&&(4)&(10)&&&(8)&(10)&&&(2)&
免费论文推荐栏目
本站最新免费论文
&&&&&&&&&&
本站推荐免费论文
&&&&&&&&&&
网友热评免费论文
&&&&&&&&&&您的位置: &
浅谈体育信息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优质期刊推荐论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年
论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方案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体育教学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途径,将体育教学要素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以有效的整合,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学习中,使其获得健康、快乐、美感的体验,树立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96;G434【正文快照】:
1.概念(1)现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0(2)体育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明惕;;[J];江西财经学院学报;1987年07期
叶顺强;;[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年12期
刘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年12期
马博;;[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02期
姚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黄仕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吴青;[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熊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郑小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11期
曹爱春;杨晓艇;余振东;;[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雅俊;秦林;;[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邵建军;;[A];2013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忻州市忻府区技工学校
宿安平;[N];山西科技报;2001年
李洪旭;[N];吉林日报;2005年
韦国乾;[N];甘肃日报;2005年
刘小青;[N];宜春日报;2005年
刘鹏;[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潘希光;[N];贵州政协报;2000年
赵玉华;[N];河南日报;2004年
马孟龙;[N];衡水日报;2005年
河南省焦作孟州市第五高级中学
赵红征;[N];学知报;2010年
洛嘎;[N];西藏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秀玲;[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顾勇;[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