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鸟》算托物言志作文吗?托什么物,言什么志?

您的位置: &
论托物言志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试看已结束,文档全文共4页,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查看。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5 p.7 p.-1 p.-1 p.2 p.3 p.20 p.30 p.25 p.3 p.22 p.5 p.4 p.22 p.4 p.4 p.11 p.28 p.11 p.3 p.25 p.36 p.11 鸟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2.理..11 鸟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2.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教学重难点: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学法指导: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就能较为妥帖地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相关文档ppt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浅谈记叙文中的托物言志--《同学少年》2014年05期
浅谈记叙文中的托物言志
【摘要】:正托物言志,又叫咏物言志,指的是一种借助具有显著特征的具体之物寄托特定情思的表现手法。记叙文中的托物言志,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事物的形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愿望等。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物"为基础托物言志的记叙文,"物"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写志的基础是咏物,如果不能在文中很好地展现所
【关键词】:
【分类号】:G634.3【正文快照】:
托物言志,又叫咏物言志,指的是一种借助具有显著特征的具体之物寄托特定情思的表现手法。记叙文中的托物言志,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事物的形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愿望等。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物”为基础托物言志的记叙文,“物”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秦至;[J];咸宁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赵永源;[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9年04期
李良鎔;[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陆林鹏;;[J];考试周刊;2007年43期
刘芳;;[J];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Z2期
蒯秀韵;;[J];考试周刊;2008年42期
张荣初;刘东云;;[J];西江教育论丛;2007年01期
笑汀;;[J];老年人;2005年12期
朱征洪;;[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赵治中;[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永品;;[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松原朗;张采民;;[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黄超云;;[A];福建诗词(第十八集)[C];2008年
华忱之;;[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王增斌;;[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蕭百興;蕭百芳;;[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届年会专辑[C];1998年
匡海波;陈小荷;;[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许嘉璐;;[A];徐霞客研究(第18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观伟;[N];中国教师报;2003年
孙美兰;[N];中国商报;2005年
张炯;[N];文艺报;2008年
周笃文;[N];文艺报;2007年
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 林淑贞;[N];社会科学报;2010年
顾小英;[N];文艺报;2006年
傅修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李德忠;[N];榆林日报;2010年
刘哲;[N];团结报;2009年
陈先义;[N];文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淑平;[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伏俊连;[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王磊;[D];复旦大学;2005年
邓国军;[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志军;[D];河北大学;2001年
韩川;[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张从罗;[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高淑平;[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刘国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田宁;[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罗璇;[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齐心苑;[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李占伟;[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黄伟龙;[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小学五年级上册文学赏析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文学赏析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文学赏析教案篇一: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 七只乌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文章读通顺、流利。 2、理解文章内涵,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妹妹对哥哥的亲情之爱。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美丽的童话,为我们每一个爱幻想的孩子插上了一对色彩斑斓的想象的翅膀,它犹如阳光,沐浴我们身躯,让我们心灵变得美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格林世界,一起遨游在这美丽的世界里吧。 二、作者简介 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两人的合称,他们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民间故事和古老传说的搜集者。两人因经历相似,兴趣相近,合作研究语言学、搜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与传说,故称“格林兄弟”。他们共同整理《格林童话》。 代表作品有《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睡美人》等。 三、感知文章,体悟真情 1、播放七只乌鸦动画片,初步了解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漂亮可爱妹妹的句子。 (1)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探讨描写妹妹的句子。 (2)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自己心爱的小女儿很快健康打起来,而且一天比一天更美了。 3、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为什么七个哥哥会变成乌鸦? (2)小姑娘离家出走是为了什么? (3)寻找哥哥路途中,她遇到了哪些困难?谁又帮助了她? (4)在玻璃山上,她怎样打开了开山的门?这一举动表现了妹妹怎样的品质? 点拨:掏出刀,隔断自己的一根手指,把断指塞进锁孔里。关心哥哥、爱哥哥。 四、探究展示 再读课文,说说妹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从妹妹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 总结 因为父亲的一句无心诅咒,七个哥哥变成了七只乌鸦飞走了。妹妹长大后,决定走遍天涯去寻找哥哥,她历尽艰险,终于解救了哥哥。故事中妹妹对哥哥的亲情之爱令无数读者感动。 教学反思: 黄山绝壁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了解黄山松的特点,感受美文的语言美、情景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一起去欣赏冯骥才笔下的绝壁松吧。 二、作者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他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其中《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三、整体把握文章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朗读中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4-9):写黄山绝壁松:顽强的生命力、非凡的性格和精神、强者的品质。 第三部分(10):以“绝壁之松,则是黄山的灵魂总结全文。 四、问题探讨 1、小组讨论,黄山绝壁松美在哪里? 2、教师点拨 (1) 美在立意 黄山,是以石头闻名,作者而却选择生长着“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蝇也不去那里的”的绝壁之松。不但使读者从全新的角度领略了黄山别样的美丽,而且使心灵得到启迪。 (2)美在形象 本文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激人奋进的形象。刚强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坚韧是一种不放弃的决心;适应是无法战胜挫折时的上策;忍耐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奋斗是一种极度争取的表现。 (3)美在语言 我们如果认真地去品味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段,便会有美不胜收之感,使人身临其境,而且用了许多修辞,语句有力,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黄山绝壁松的精神。 (4)没在结构 作者从石头顽强拼搏的野松入松,用全景、远景、特写、写意等多种手法,从黄山绝壁生存的环境、生命的蓬勃旺盛、它们具备的品质等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福福令人敬畏的生机勃勃的黄山绝壁松的感人图画。 五、谈谈读后感 交流。 摘抄好词好句。 教学反思 鸟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2.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什么原因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文《鸟》。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 三、整体把握文章 第一层(1-2小节)写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 第二层(3-5小节)写生动细腻的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 第三层(6-7小节)写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四、问题探讨 1.作者写了哪些鸟?
《鸟》并不限于某一鸟,有杜鹃、麻雀、喜鹊、乌鸦、猫头鹰、鹭鸶等,有家养的,有野外的,更多更多是“不知名的小鸟” 2.请同学们轻声散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外形的词语。小学五年级上册文学赏析教案篇二:五年级文学欣赏计划和教案新立人学校2015年下学期五年级文学欣赏活动计划 五年级组
一.指导思想 兴趣是学生的内驱力,引发学生浓厚的情感是学好习作的关键。有效的课外活动是用丰富的多彩的游戏、对话、竞赛来提高学习积极性,习作教学的活动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仅仅纯课堂内教学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习作的需要,我们应树立大课堂的教学观,重视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为培养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为了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习作学习打更好的基础,我们开设小学习作兴趣小组。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有学生328人。学生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弟,比较淳朴。但学生学习习惯与课堂纪律都不太好。学生基础很差,连基本的拼音都没掌握,而阅读理解与作文尤其差。据原任教师反映学生课外阅读较少,因此本期主要目的是通过课内文学欣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迁移到课外阅读,做到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文学作品,懂得积累文学作品中的好的词句,并能初步感受到语言的优美,潜移默化提高语文素养。 三.活动重点 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上。通过教师给学生一些秒词佳句、品析美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写作并能从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四.活动目的 1.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习作及习作学习的兴趣。 2.授人以渔,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 4.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语感等整体素质,为日后更多的比赛打好基础。 五、活动时间及内容安排 第一课:成语大观园1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了解趣味成语,从而激发孩子们学习成语的兴趣。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成语。 二、教学过程: 猜猜做做: 1、将下列习惯用语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填出来。 出其不意――() 翻手为云――() 福无双至――() 捡了芝麻――() 智者千虑――() ()――一波又起 ()――败事有余 ()――弃之可惜
2、看数字猜成语。 (1) () (2)1256789 () (3)1+2+3 () (4)333
555() (5)3.5 () (6)510
() 3、成语巧形容“手”。 形容高兴――() 形容高明――() 形容惊慌――() 形容勤奋――() 形容无能――() 形容卑鄙――() 形容聪颖――() 形容冷漠――() 4、成语之“最”。 最远的地方() 最高的巨人() 最荒凉的地方()
最快的流水() 最贵的稿费() 最软的兵器() 最大的脚步() 最奇的打扮() 5、将叠词填入括号中,把成语补充完整。 ()()有名 ()()有条 ()()不绝 ()()不舍 小心()() 想入()() 文质()() 千里()() 第二课时:审题训练 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正确审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语文课堂上,我们不仅聆听先哲伟人的谆谆教诲,审视文人墨客笔下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还要倾诉自己人生旅程上的悲喜欢愁,抒写对生命的点点滴滴的哲思感语。这就需要写作,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记叙文的写作。而作文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能否认真审题,理解好题意。(板书: 记叙文的写作――审题 ) 二.学生审题,教师引导 审题就要看清要求,包括文体、字数等,理解好题意 1.写作首先要学会审清题意,藉此打开写作思路 (出示作文题:片1)
①《精彩瞬间》 ②《我家乐趣多》 ③《
也美丽 》 ④《心中的彩虹》
⑤《心中有盏红绿灯》 ⑥《成长》《长大》
⑦《我和书》 2.这几道题要求我们写什么内容? 你是否能把文题的奥秘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理解深刻的题目,交流审题的心得。 同学发言
:精彩瞬间是美丽的一瞬间,我家趣事多是表现我家有很多的有趣味的事,也美丽是表现通常认为不美丽的也美丽,心中的彩虹表现心中美丽的人美丽的物,心中有盏红绿灯表现心中有一个评价是非美丑善恶的标准帮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成长侧重表现长的过程,长大侧重表现长的结果,我和书表现我于书发生的故事。 2.怎样审清题意?
⑴.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如上述题目中的《精彩瞬间》的“精彩”,《我 家乐趣多》的“乐趣多” ⑵.吃透题目的隐含意义和比喻意义;如《
也美丽》的“也”
; 《心中的彩虹》《心中有盏红绿灯》中的“彩虹”“红绿灯”。 ⑶.把握词语的内在关系。如《我和书》要写出我和书的关 系 小结:审清题意,打开写作思路,这是写作第一步。 4.练习
1) 《翻过那座山》 2) 《感谢》《感动》《感恩》 3) 《伴我成长》 4) 《
也是课堂》 5) 《生活告诉我》 6) 《足迹》 7) 《良师》
8) 《关注》
9) 《走进 》 《走近》 审题练习:(一)比较下列两组作文题,指出不同点来。 1组:a.我们的语文老师 b.我所希望的语文老师 c.我和语文老师 2组
a为老师说句话 b 对老师说句话 (二)请指出下列各题所提出的要求、范围、并判断文体。 1校园里发生的一件事 2.评"丢个馒头算什么" 3.人民英雄纪念碑
4.春 5.我最喜欢的人 (三)根据要求审题 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 1、 题目的中心词语是什么? 2、题目的关键词语是什么? 3、题目的范围是什么?
半命题审题训练 1、 2、 3、 4、 5、 生活需要___ ____的风波 敬畏______ 人生路上____多、 ____也是一种美 审题步骤: 1、审文体形式:命题、半命题、供材料(命意) 2、审写作内容: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而言,就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如《我最喜欢》要求:在题目的空白处,填上你最喜爱的一项活动。 3、审写作重点: 准确了解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选材也就有了目标。常见于题眼型命题。一 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例《一件有意义的事》 《一件难忘的趣事》 《童年忆趣》 《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事》 它们的题眼分别是 4、审问题限制,弄清问题对行文的限制。问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小学五年级上册文学赏析教案篇三:五年级上册文学赏析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文学赏析教学计划 五(5)班韩向花 一、指导思想 兴趣是学生的内驱力,引发学生浓厚的情感是学好习作的关键。有效的课外活动是用丰富的多彩的游戏、对话、竞赛来提高学习积极性,习作教学的活动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仅仅纯课堂内教学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习作的需要,我们应树立大课堂的教学观,重视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为培养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为了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习作学习打更好的基础,我们开设小学习作兴趣小组。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60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据原任教师反映学生课外阅读较少,因此本期主要目的是通过课内文学欣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迁移到课外阅读,做到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文学作品,懂得积累文学作品中的好的词句,并能初步感受到语言的优美,潜移默化提高语文素养。 三、活动重点 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上。通过教师给学生一些秒词佳句、品析美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写作并能从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四、活动目的 1.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习作及习作学习的兴趣。 2.授人以渔,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 4.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语感等整体素质,为日后更多的比赛打好基础。 五、评价的方式:主要以平常的课堂表现星级考核为主,学生做的“好词佳句”收藏和课外的阅读积累,期末统计总的得星数,结合同学和家长的意见,以等第的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小学五年级上册文学赏析教案 相关文章:《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动物笑谈》,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生命之趣”选编了四篇写动物的文章,本课描绘了鸟的各种生动的情态,并且由鸟及人,借物抒情,通过写鸟来写自己对那种自由自在、潇洒自信的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喜爱,也含蓄表达作者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生命之趣”,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文章脉络及作者散文小品的风格。
能力目标:
1、默读课文,勾画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路。
2、指导学生通过摘录和勾画,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现实的不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作者对鸟的情感,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文章内容,理解状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的体裁兴趣极大,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感受作者对鸟的挚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同时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主题并不难,但如何把作
者的情感理解加深一个层次及语言品味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深厚而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珍惜和平自由的生活。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而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二)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兴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根据以上依据,我采用的学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谈论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细节探究
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导入情节的创设,是兴趣激发的一个重点,也是创设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会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设计:同学们,你们家养过鸟吗?养的都是什么鸟?又是怎样养鸟的呢?(生)养鸟是一种悠闲,更是一种乐趣,今天让我们走进文学大师梁实秋,看看他笔下的鸟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话题说起,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同时便于下一步展开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将重点字音及成语解释在书上进行勾画和补充,进一步熟悉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关于作者
梁实秋,(),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雅舍小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
“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散文经典。今天我们所学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文中表现“知性”的。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拉近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也进一步了解作者。)
2.朗读课文,把握生字词。
抟(tuán)
羽翮 (h?)
蜷伏(quán)
栅栏(zhà)
饮啄(zhuó) 呱呱(gū)
曳着(ya)
长喙(huì)
丰腴(yú)
迷惘(wàng)
鸢鹰(yuān)
(此活动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开展,有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整体感知。
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划出写鸟的特点的文字,用波浪线标出作者爱鸟体现在哪些方面,用着重号标出作者悲鸟的内容,批注自己阅读的感受。
4、理解课文的结构
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第一部分(①):提出全篇主旨
第二部分(②):笼中鸟的苦闷。
第三部分(③~⑥):自由之鸟可爱。
第四部分:(⑦)不自由的鸟不可爱。
(此环节通过对于课文行为思路的把握概括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细节探究
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1.第5段“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中“幻想”的含义是什么?“我”对其不存有幻想的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种鸟?作者对这些鸟的
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作者写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喜悦的鸟、蛮横无情的鸟以及令人悲苦的鸟。看到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作者是无比的关注;在四川欣赏到令人喜悦的鸟的声音、形体,作者对这些鸟是充满“爱”的;对蛮横无情的鸟,无法幻出诗意;看到那些令人悲苦的鸟时,作者则是充满同情。
3.前面4节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节却写了“悲苦”“伤感”之情?这两种矛盾的感情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是否不太协调?
4.“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办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作者为什么不忍看?
(设计这几道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5、品析下面句子,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在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朗读,并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
6、这篇文章整体上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体会拟人比喻等手法的好处,把握关键词语来赏析文章,体会情感)
(四)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1、积累有关鸟的古诗词名句;
2、积累有关自由的名言警句。
(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在笑的同时感受到人和动物之间的平等,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是情感上的再加深)
(五)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1、阅读梁实秋的其他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怀。
2、试着向作者学习,用生动笔调为你所熟悉的动物写一个“素描”。
(此环节设计有读有写,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说板书:
板书能帮助学生更清晰、更明了地理清课文的层次,概括出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我将设计如下:
鸟 →→→→→→→→→→→人生
对自由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托物言志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