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好的进餐习惯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并且终生受益。但是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中间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正确引导和培养,因为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老师一段时间的正确引导,孩子就会有意识的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针对小班的幼儿,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餐前诱导法
从快乐的游戏到安静的进餐,这中间幼儿需要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我就利用餐前诱导作一个过渡。如,有一天午餐吃的是火腿青菜,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都不爱吃,吃完饭剩下的只是青菜。这是,我就借助“小白兔“来帮忙了,我以”小白兔“的口吻与幼儿谈话,以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使他们知道小白兔想让小朋友更可爱,更聪明,所以带来了一样礼物——青菜,小朋友能不能吃完?小朋友可来劲了。利用幼儿喜欢的童话,儿歌,以生动的形式进行餐前诱导,效果胜于枯燥的说教。
2、情绪感染法&
&幼儿的情绪不稳定,极易受大人情绪感染。如进餐时,老师有意识的吸吸鼻子说:“哇,今天的菜真香,瞧,小宇小朋友与老师一样,也闻到香味了,吃的真香呀!”小朋友也学着我的“馋”样。我还运用其他方式感染幼儿,如小熊请客,小猫过生日等,小朋友可馋了,吃的更多,吃的更香。&&
榜样示范法&&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小班幼儿的思维又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所以,午餐时,常常树立一些正面的形象,如速度快,不挑食的幼儿,以一个正面的榜样去感染和教育幼儿,这时,幼儿会努力模仿乖孩子吃饭的样子。
4、表扬法&&
利用教室的内环境,张贴星星榜样,在规定时间里把饭菜汤都吃完的小朋友可以获得一颗五角星,以此来激励幼儿进餐。
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人细节上的一次疏漏,都需要用十倍的努力去弥补。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期的进餐教育,以小班为重点,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而在中班则是巩固常规。到了大班时,就应该转化到自觉的行为了。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对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的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和研究--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研究
&&&&&如东沿海教育微型课题平台
如东沿海教育微型课题平台公告
如东沿海教育微型课题平台
我的分类(专题)
如东沿海教育微型课题平台
如东沿海教育微型课题平台
如东沿海教育微型课题平台
如东沿海教育微型课题平台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和研究rdcxh 发表于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和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认为: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发现:3岁幼儿初入园时存在着许多不良饮食行为。需要及时矫正。&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动手能力较差,任性等问题。和家长的访谈,我们发现小班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不少幼儿在其它活动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进餐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形成用餐、漱口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具有更重要意义。我想从进餐实际出发,激发孩子进餐兴趣,提高进餐能力,培养小班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旨在通过家长、幼儿、教师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真正起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二、课题的界定: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指在进餐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形。例如幼儿在进餐时正确使用餐具、具备良好用餐姿势;不挑食,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三、课题研究的依据:1、以儿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幼儿时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可塑性大,婴幼儿容易接受影响和教育,并将留下深刻的痕迹,这时良好的教育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尤其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进餐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2、《指南》的指导思想《指南》中明确要求:“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小班幼儿在引导下,不偏食、不挑食。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量、定时进餐的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及预期目标:(一)研究对象:所带班级的孩子,共42名。(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1、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2、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3、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三)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1、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认真清洗,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注意桌面清洁。)2、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3、礼貌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借助于教育教学的各种手段(谈话、故事、儿歌、情景表演、激励等),并取得家长的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五、研究方法和过程:  1、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游戏法、经验总结法等&&(1)调查分析法&&&&&&&&&&&&&&根据课题调查班级孩子进餐的现状,分析不能正确进餐的原因。&&&&(2)个案研究法&&&&&&&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对发生的个案及时总结提升。&&(3)&游戏法&&&&由两个或一桌的孩子在遵守细嚼慢咽规则的前提下,相互竞争并达到预期目标:不挑食、不掉饭粒的方法。游戏只是手段,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进餐能力。&(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部分孩子没有心思进餐,和出现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进行引导和分析,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2、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13、4――2013、5) ①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阅读各地教育报刊杂志,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文献。 ②确立课题,申报课题。 ③落实任务,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④运用多种方法,开始实施研究。 (2)实施阶段(2013.5――2013.12) ①开展相关的“幼儿进餐习惯问题”的研究,收集实践中的资料及数据。 ②观摩研讨,总结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③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3)总结阶段(2013.12―) ①整理档案,进行数据分析。 ②论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③整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经验成果。 ④撰写实验论文六、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确立课题前先在所教班级中进行调查,对于不积极进餐的原因和想法进行调查、汇总。汇总情况如下:1、不会自己吃。&2、害怕把饭粒弄洒。&3、很挑食。针对这些情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并联系教学实际加以引导,切实地帮孩子培养进餐习惯。1、到网络搜寻中外孩子进餐实录,并认真观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2、和孩子一起观看同伴良好的进餐视频,结合自己,说说观后感。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活动中,我重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勇于尝试的良好品质。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1)利用音乐来营造进餐氛围&&孩子一般对音乐都很感兴趣,下载温柔的轻音乐,消除个别孩子的紧张情绪,使进餐环境温馨。既调动了孩子的进餐兴趣,又营造了良好的进餐氛围。(2)表演、对话式教学&&播放适宜的动物进餐动画视频,激发孩子的兴趣;设计一些使孩子感兴趣的、与孩子饮食密切相关的表演和情景对话;增强孩子对食物营养的了解,提高孩子进餐的热情。(3)通过小组竞赛方式实现激励机制。在进餐过程中,我以一桌的孩子为一组,观察他们的进餐表现,给他们尽可能多的鼓励和赞扬,使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进餐,细嚼慢咽、不掉饭粒、不挑食等体验成功。3.寓教于乐。利用情感教学,视觉刺激法等,运用一切有力的手段来增强孩子自主进餐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进餐兴趣。我在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针对小班孩子的特点,借助自己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使孩子产生亲切、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富于情感的进餐环境,促进孩子快乐进餐的良性循环。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同伴的认可,这是孩子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活动时,我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想方设法使他们收获快乐。&七、研究成效:&我把“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作为我班重点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制定在班务计划中,针对部分家长把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孩子不认真进餐而以零食为主等现象,我坚持将进餐习惯的培养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利用早晚和家长接触的机会,积极和他们沟通,交流孩子的在园状况。我的认真得到家长的认可,他们在家也能积极配合我。孩子在家在园一个样,经过家园合作,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得到更好的巩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最终达到预设的课题研究目标。有以下几点成果:1、抓住孩子心理以正面引导为主才行。改善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养成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2、安排色香味俱全的健康食谱,营造愉快的氛围,引起孩子的进餐兴趣。3、增强教师、家长、幼儿正确的进餐行为培养观。4、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最终成果形式:相关照片资料、观察记录、反思笔记、典型案例、教案设计、论文、研究报告。在研究过程中,我切实体会到了:如果你把孩子作为活动的主体,那么你的活动就是有效的,他们也乐意配合你,给你无穷多的惊喜,创造出无穷多的奇迹。八、问题的讨论与建议:当然研究过程中我也感觉到有不足之处。比如,冬天气温低,我就催他们快吃,这样就不能细嚼慢咽了。对吃饭慢的孩子,耐心还有所欠缺。有时孩子只吃了一点,为了争第一,就跑了。还有,对饭量大的孩子关注还不太够。有的孩子中午吃得少,可能是早饭吃得多等等。从研究过程我感觉自己在理论方面还有差距,在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比如研究内容不全面、研究层次不深入等等。恳请专家给予批评指点。只有不断地进一步的不断提升自身,更好的自我调控,才能更好的解决幼儿的进餐问题,同时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才会有更大的提高。从而真正实现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上一篇:下一篇:发表评论: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山东教育》2001年Z6期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G611【正文快照】: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进餐情况很是让人头疼:有的幼儿不会自己吃,坐在那儿等人喂;有的幼儿挑食,吃到自己不爱吃的食物便做呕吐状;有的坐在位置上东看西瞧;还有的则把整口饭含在嘴里,慢慢地吸吮……所有这些都是幼儿未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表现。不良的进餐习惯一是对孩子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艳;[J];教育导刊;2002年06期
李春花;[J];教育导刊;2002年06期
侯瑞荣;[J];山东教育;2002年12期
杨波;[J];山东教育;2003年Z3期
蔡雅玲;[J];山东教育;2003年09期
袁立群;[J];学前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胡澜;[J];山西教育;2002年23期
范惠静,徐辉,李淑清,米娜;[J];早期教育;2003年10期
肖红辉;[J];学前教育;1997年12期
谭弘梅,陈玲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蓓丽;;[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王桂枝;;[A];中国珠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周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李秀俊;;[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周云;;[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4年
徐万萍;;[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殷文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马祖国;;[A];中国珠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刘丽;;[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周晓静;;[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绍兴市东风幼儿园
沈颖;[N];绍兴日报;2005年
李文光;[N];济宁日报;2008年
李娜;[N];四平日报;2009年
赵福中;[N];工人日报;2009年
金沙县安洛乡幼儿园
刘发春;[N];毕节日报;2009年
程萍 本报记者
王蓓;[N];中国妇女报;2009年
张科 胡婷;[N];黄山日报;2009年
崔晓玲;[N];昆明日报;2009年
尤溪实验幼儿园
林馨;[N];三明日报;2009年
钱晞;[N];四川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海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田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余珍有;[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王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彭海蕾;[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高敬;[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傅敏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肖琼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高娟娟;[D];河南大学;2011年
季云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王彬;[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易冰;[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孟庆敏;[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宫胜意;[D];延边大学;2005年
刘永明;[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金晓梅;[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文章搜索:园所园貌&&校园概况&&教师风采&&幼儿成长文章标题
当前位置:>>
>>正文内容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我们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班的一次家长会上,有好多家长问到:“我家的孩子吃饭怎么样?”“今天吃什么?”“小宝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没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班44名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在开学时的调查观察中,多数幼儿根本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和餐时保持“四净”且餐后整理的常规。还有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  
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我按照生活卫生习惯领域目标中的洗手方法进行组织,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何纠正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几点: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韩国小朋友许政娥,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读后感:  
对于小班的家长来说,最关心的问题也就包含在“饮食”、“睡眠”、“增减衣物”、“饮水”、“排便”等生活方面,我们每天都会时不时的收到家长给教师的留言,具体也就一下几个问题:“我家的孩子吃饭怎么样?”、 “小宝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没有?”、“我家宝宝有没有上厕所?上过几次?喝水了没有”……,对于家长的担心,我们也表示十分的理解。结合课题研究活动,我们也对幼儿规则意识的掌握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和研究,在读了这篇关于饮食习惯的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触,现在的幼儿大多已经形成了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那如何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采用了榜样示范法、“打预防针”的方法、逐渐加量的方法、物质鼓励法这四种方法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能够较为良好的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