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tlc薄层层析色谱从头到尾都是一条带情况

薄层色谱检验多糖 - 实验交流 - 生物秀
标题: 薄层色谱检验多糖
摘要: [薄层色谱检验多糖] 各位老师,我想用薄层色谱粗略的看一下多糖的纯度,该选用什么展开剂呢?我看到有人说用正丁醇:浓氨水:水,可否行得通?在紫外灯下是否可以看到显色?谢谢! 关键词:[多糖 薄层 色谱 水解 单糖 斑点 标准品 显色剂]……
各位老师,我想用薄层色谱粗略的看一下多糖的纯度,该选用什么展开剂呢?
我看到有人说用正丁醇:浓氨水:水,可否行得通?在紫外灯下是否可以看到显色?
谢谢!回复
我这几天一直在做水解多糖后的薄层层析。我不是太懂你是怎么检测多糖的纯度的。我就是想问你:你选择什么做对照?
我想用标准品做对照
你有多糖的标准品吗?一般都是水解后用单糖做TLC的。
水解之后一般是检验单糖组成吧,我就想看看我纯化的多糖的纯度
多糖的纸色谱我试过,领导说一般的滤纸就可以,但是我用做分析用的定量滤纸结果不行,斑点很模糊,其实有专门的层析滤纸(比如新华滤纸厂就有),你可以他们买。试试看。
多糖的硅胶薄层色谱和微晶纤维素薄层色谱我也做过,纸色谱和薄层色谱看多糖纯度都是比较粗略的,如果你的样品有分子量不同的多糖,也很难分开,如果是单糖和寡糖那还有点希望。目前看多糖纯度最可靠的方法是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当然需要的设备要昂贵的多。两附件来自张惟杰的复合多糖生化研究技术,比较权威,你参考一下,挺详细的。
我还是想问你:你是用什么做对照来使用TLC检测多糖的纯度的?
我现在在做硅胶薄层层析可是样品一直不出斑点,大家能帮我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吗?我的样品是加CF3COOH在100度烘箱中水解8h,真空干燥,再重复水解1次,真空干燥。然后用50%乙腈溶解,点样的。大家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谢谢了。
均一多糖不是单体,没有统一的结构式,检测其纯度没有别的对照品可用,只能用其自身做对照,当然你要首先证明其是均一多糖。
楼主的试验目的好像不是为了检测多糖纯度,而是想看看多糖是否三氟乙酸水解完全了。如果这样的话,你可以用你水解前的样品做对照。你的薄层上没有斑点,是否因为薄层色谱条件选择不当样品在原点没动,或者50%乙腈对糖的溶解性太差,不能换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吗?
顺便问一句,你水解时冲氮封管了吗?
我有多糖对照品,但是只有一点点,自己还得提纯一些,所以只想将自己提纯的和标准品做个对照,粗步检测其纯度。
我个人认为,你这样对照检测纯度意义不大,薄层分辨率太低了,即使薄层展开显色就一个点也不一定是均一多糖。你要初步看纯度话,我觉得不需要对照品
你好!我的单糖标准品斑点都很好的。就是样品的斑点没有跑出去。这也是薄层色谱条件选择不当的缘故吗?我没有冲氮封管,没有这个条件做。就是只在10ml具塞试管中做的,是磨口的,我觉得密封性还可以。
三氟乙酸容易挥发,你不封口还放在100度烘箱里,估计很快挥发掉,所以基本没有水解,当然就检测不到单糖了,我是这么猜的。不过我原来也做过三氟乙酸水解多糖,但是在沸水浴里,水解液的温度我量过只有80多度。大部分多糖都能水解,是否完全还没能证实。也是普通磨口塞。
你的单糖对照品也是用50%乙腈溶解的吗?如果是,加大点样量试试看。
我现在做薄层层析也是标准品展的很好,但样品的斑点却没有出现。你的现在做出来了吗,你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吗?
我水解后得到的单糖页是检测不到那薄层色谱。
有人在做多糖的薄层色谱吗?我最近在做糖的薄层色谱,对照品和样品的点都跑出来了,但是,RF值过大,很难调整,我的展开系统很简单就是乙醇:睡觉(10:2)之后,把两者的比例也调了很多次9:1,10:1,10:0.5,11:1等等都试过了,还是大于0.7,也试过加入正丁醇,但是只要稍微加入一些有机溶剂,就开始有拖尾现象。
有人在做多糖的薄层色谱吗?我最近在做糖的薄层色谱,对照品和样品的点都跑出来了,但是,RF值过大,很难调整,我的展开系统很简单就是乙醇:睡觉(10:2)之后,把两者的比例也调了很多次9:1,10:1,10:0.5,11:1等等都试过了,还是大于0.7,也试过加入正丁醇,但是只要稍微加入一些有机溶剂,就开始有拖尾现象。
===================
话说你用的什么显色剂?
书上似乎没有提到用碘蒸气熏的,我估计管用。
有人在做多糖的薄层色谱吗?我最近在做糖的薄层色谱,对照品和样品的点都跑出来了,但是,RF值过大,很难调整,我的展开系统很简单就是乙醇:睡觉(10:2)之后,把两者的比例也调了很多次9:1,10:1,10:0.5,11:1等等都试过了,还是大于0.7,也试过 ... 话说你用的什么显色剂?
我用的是α-萘酚硫酸显色的
话说你用的什么显色剂?
我用的是α-萘酚硫酸显色的
还有用浓硫酸酒精显色剂的,文献上说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桃红色的斑点是还原性糖,我做的是纸色谱,发现这种情况,我在家呢,还没去学校,忘记了以前用的什么显色剂了,反正紫外下能看到光斑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于成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薄层层析硅胶,柱层层析硅胶,薄层层析,薄层板,薄层色谱,柱层析,硅胶粉,硅胶60,反相硅胶,TLC分析板,硅胶板,铝箔板,反相色谱板,氧化铝板,微晶纤维素板,硅藻土薄层板
&&&&&&&&&&&&&&&&&&&&&&&&&&&&&&&&&&&&&&&&&&&&&&&&&&&&&&&&&&&&&&&&&&&&&&&&&&&&&&&&&
当前位置: 薄层色谱板系列 && 硅胶薄层色谱分析板
硅胶薄层色谱分析板
硅胶薄层色谱分析板(TLC,HPTLC)
1. 性能: 硅胶薄层色谱分析板,是采用高效硅胶粉作为吸附剂,用新型有机粘合剂调制以后,采用全自动的涂布设备,均匀的将硅胶涂布到玻璃上制成的薄层色谱分离材料。它具有点样量小,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
2. 用途: 该产品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生化,环保,公安等系统的科研和检测。对于某些微量以及成分复杂的化合物有很好的分离效果,非常适用于定性,定量测定。
3. 技术指标:
&&&&&&& &涂层厚度: 0.2-0.25mm
&&&&&&&& 硅胶粉粒度: 10-40μm(TLC)
&&&&&&&&&&&&&&&&&&&&&&&& 8±2μm≥80%(HPTLC)
&&&&&&&& PH值: 6.2-6.8
&&&&&&&& 散射参数: SX=3
&&&&&&&& 粘结牢度: 可用玻璃刀切割和HB铅笔书写标记
&&&&&&&& 抗检出干扰: 对浓硫酸和高锰酸钾无影响
4. 规格型号及说明:
&&&&&&& TLC板:&&&&& SG&&&&&&&&&&&&&& SGF254
&&&&&&& HPTLC板:&&& HSG&&&&&&&&&&&& HSGF254
&&&&&&& H―高效&& S―吸附剂为硅胶&& G―玻璃&& F254―荧光指示剂及波长
规格(cm)
片/盒(白卡纸盒)
片/箱(瓦楞纸箱)
&&& 于成化工(上海)有限公司&&&&公司网址:http://
柱层层析硅胶系列
薄层色谱板系列
&Copyright @ 2007 于成化工(上海)有限公司.&&&问一个关于薄层色谱的题样品在薄层色谱上展开,10MIN时有一RF值,则20MIN时展开的结果是()A 、RF值加倍 B.RF不变 C.样品移行距离加倍 D.样品移行距离增加,但小于2倍E,样品移行距离增加但大于2倍
gqMD95WL36
BD:比移值是定性参数,在同一块板和相同条件下是定值,而样品的移行速度一般是先快后慢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BD:比移值是定性参数,在同一块板和相同条件下是定值,而样品的移行速度一般是先快后慢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薄层色谱分析
  板是用高纯度薄层层析硅胶(粉状)调入一定量的粘结剂喷制成,板面纯白、平整均匀、细密。
  主要成分为SiO2·nH2O,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和氢氟酸外,不与其他酸碱反应。薄层层析硅胶板可直接用于多种类型有机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在医药、农药、中草药、有机化工产品及粮食、食品的微量杂质及主要成份的鉴定中已得到普遍应用。
  硅胶板的规格分为:G ,H,GF254,HF254。
  那这些型号到底代表什么意思?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呢?
  "硅胶H"--不含粘合剂;
  "硅胶G"--含煅石膏粘合剂;
  "硅胶HF254"--含荧光物质,可用于波长为254nm紫外光下观察荧光;
  "硅胶GF254"--既含煅石膏又含荧光剂。
  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判别分类的办法就是,不同型号的硅胶在于其中石膏含量的不同,这一点体现在硅胶的粘稠度不同,石膏含量越高越粘稠。这个在卖硅胶的瓶子上都有标识,比如硅胶H就很稀松,硅胶G一般粘稠度还是比较适中的。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
μg)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
mg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化合物。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璃板(10&3cm左右)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待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处的起点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记下原点至主斑点中心及展开剂前沿的距离,计算比移值(Rf):
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物质之所以能在固体表面停留,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分子和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吸引力不同。在固体内部,分子之间互相作用的力是对称的,其力场互相抵消。而处于固体表明的分子所收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到固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而表面层所受的作用力小,因而气体或溶质分子在运动中遇到固体表面时受到这种剩余力的影响,就会被吸引而停留下来。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吸出来。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于吸附剂的某一表面积上的分子和同一单位时间内离开此表面的分子之间可
以建立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吸附层析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平衡和不平衡、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过程。薄层层析设备简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改变薄层厚度,既能作分析鉴定,又能做少量制备。配合薄层扫描仪,可以同时做到定性定量分析,在生物化学、植物化学等领域是一类广泛应用的物质分离方法。
吸附薄层色谱法
原理:组分在薄层板上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过程。
吸附系数不等实现分离。
  一般极性强的组分K大,Rf值小;极性弱的组分 K小,Rf值大。
分配薄层色谱法
原理:多次分配的过程,分配系数(溶解度)不等实现分离
分类:正相色谱、反相色谱
正相色谱:水为固定相(硅胶载体),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极性强的组分K大, Rf值小。
反相色谱:烷基化学键合相为固定相,水-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极性强的组分K小, Rf值大。
硅胶:多孔性微粒,表面带有硅醇基,呈弱酸性。
原理:硅醇基(吸附中心)与极性基团形成氢键(吸附性)。
组分与硅醇基形成氢键(被吸附)的能力不同而分离。
应用:酸性和中性物质的分离,如有机酸酚类、醛类等
活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含水量高,活性级高,活度低。
活化:加热至100℃左右,除去吸附水提高&
活度。(注意温度不可过高)
分离效率:与其粒度、孔径及表面积等有关。
碱性氧化铝(pH9.0)——分离中性或碱性化合物,如生物碱、脂溶性维生素等;
中性氧化铝(pH7.5)——分离酸性及对碱不稳定的化合物;
&酸性氧化铝(pH4.0)——酸性化合物的分离。
活度也与含水量有关
展开剂(流动相)
极性强的溶剂洗脱能力强
选择原则: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极性
常用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
水>酸>吡啶>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甲苯>苯>三氯乙烷>四氯化碳&环己烷&石油醚。
Stahl简图:极性物质—活度低(活性级大)的吸附剂--极性展开剂  
先用单一溶剂展开,若Rf值太小,则加入一定量极性强的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如果Rf值太大,则加入适量极性弱的溶剂(如环己烷、石油醚等),以降低极性。
可加入一定比例的酸或碱,使斑点集中。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写TLC)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分离技术,常用于药物的分离与分析。现对此方法的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提点建议。
完成TLC分析通常需经制板、点样、展开、检出4步操作。
⑴制板&&&
在一平面支持物(通常为玻璃)上,均匀地涂制硅胶、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薄层、样品的分离、检测就在此薄层色谱板上进行。
一般选用适当规格的表面光滑平整的玻璃板。常用的薄层板规格有:10cm&20cm、5cm&20cm、20cm&20cm等。称取适量硅胶,加入0.2%~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Na),充分搅拌均匀,进行制板。一般来说10cm&20cm的玻璃板,3~5g硅胶/块;硅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比例一般为1:2~1:4。制好的玻璃板放于水平台上,注意防尘。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置1l0℃烘箱中烘0.5~lh,取出,放凉,并将其放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薄层板应无花斑、水印,方可备用。
⑵点样&&&
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点样。点样前,先用铅笔在层析上距末端lcm
处轻轻画一横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如果要重新点样,一定要等前一次点样残余的溶剂挥发后再点样,以免点样斑点过大。一般斑点直径大于2mm,不宜超过5mm.底线距基线1~2.5cm,点间距离为lcm左右,样点与玻璃边缘距离至少lcm,为防止边缘效应,可将薄层板两边刮去1~2cm,再进行点样。
尽量用小的点样管。如果有足够的耐性,最好只用1微升的点样管。这样,点的斑点较小,展开的色谱图分离度好,颜色分明。样品溶液的含水量越小越好,样品溶液含水量大,点样斑点扩散大。样品溶液的溶剂一般是无水乙醇、甲醇、氯仿、乙酸乙酯。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或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通常将样品溶于低沸点溶剂(丙酮、甲醇、乙醇、氯仿、苯、乙醚和四氯化碳)配成1
%的溶液,用内径小于1 mm管口平整的毛细管点样。
(1)先用铅笔在距薄层板一端1
cm处轻轻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起始线上小心点样,斑点直径一般不超过2 mm。
(2)若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以防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而影响分离效果。
(3)若在同一板上点几个样,样点间距离应为1—1.5 cm。
(4)点样要轻,不可刺破薄层。
在薄层色谱中,样品的用量对物质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所需样品的量与显色剂的灵敏度、吸附剂的种类、薄层的厚度均有关系。样品太少,斑点不清楚,难以观察,但样品量太多时往往出现斑点太大或拖尾现象,以至不易分开。
⑶展开&&&
将点了样的薄层板放在盛在有展开剂的展开槽中,由于毛细管作用,展开溶剂在薄层板上缓慢前进,前进至一定距离后,取出薄层板,样品组分固移动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① 展开室应预饱和。为达到饱和效果,可在室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剂;或者在壁上贴两条与室一样高、
宽的滤纸条,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密封室顶的盖。
② 展开剂一般为两种以上互溶的有机溶剂,并且临用时新配为宜。
③ 薄层板点样后,应待溶剂挥发完,再放人展开室中展开。
展开应密闭,展距一般为8~15cm。薄层板放入展开室时,展开剂不能没过样点。一般情况下,展开剂浸入薄层下端的高度不宜超过0.5cm。
⑤ 展开剂每次展开后,都需要更换,不能重复使用。
⑥ 展开后的薄层板用适当的方法,使溶剂挥发完全,然后进行检视。
⑦ Rf值一般控制在0.3~0.8,当Rf值很大或很小时,应适当改变流动相的比例。
薄层色谱展开剂的选择和柱色谱一样,主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来考虑。凡溶剂的极性越大,则对一化合物的洗脱能力也越大,即Rf值也越大(如果样品在溶剂中有一定溶解度)。薄层色谱用的展开剂绝大多数是有机溶剂,各种溶剂极性见书中所示。理想的展开剂应能使混合物分离后各组分的Rf值相差尽可能大。
薄层色谱的展开,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为使溶剂蒸气迅速达到平衡,可在展开槽内衬一滤纸。常用的展开方式有:
(1)上升法
将色谱板垂直于盛有展开剂的容器中,适合于含粘合剂的色谱板。
(2)倾斜上行法
色谱板倾斜10—15°,适用于干板或无粘合剂软板的展开;色谱板倾斜45—60°,适用于含有粘合剂的色谱板。本实验采用此法展开,展开剂为苯:乙醚:冰醋酸:甲醇
= 120:60:18:1的混合溶剂。
(3)下降法
用滤纸或纱布等将展开剂吸到薄层板的上端,使展开剂沿板下行,这种连续展开的方法适用于Rf值小的化合物。
(4)双向色谱法
将样品点在方形薄层板的角上,先向一个方向展开,然后转动90°角的位置,再换另一种展开剂展开。适合于成分复杂的化合物分离。
展开剂配制
选择合适的量器把各组成溶剂移入分液漏斗,强烈振摇使混合液充分混匀,放置,如果分层,取用体积大的一层作为展开剂。绝对不应该把各组成溶液倒入展开缸,振摇展开缸来配制展开剂。混合不均匀和没有分液的展开剂,会造成层析的完全失败。各组成溶剂的比例准确度对不同的分析任务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达到实验室仪器的最高精确度,比如:取1ml的溶剂,应使用1ml的单标移液管,移液管应符合计量认证要求,尽管多数时候这不是必须的。
展开系统的饱和
一般使用的是双槽的展开缸,一槽用来放展开剂,另一槽可加入氨水或硫酸。把待展开的板放入两槽间的平台,斜架着,盖上展开缸的盖子。让展开剂的蒸气充满展开缸,并使薄层板吸附蒸气达到饱和,防止边沿效应,饱和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展开时难免要打开盖子把薄层板放入展开剂中,不过对薄层板与蒸气的吸附平衡影响不大,当然动作应该尽量轻、快。
为使溶剂蒸气迅速达到平衡,可在展开槽内衬一滤纸。
温湿度的控制
温湿度对薄层影响都很大。不冻结的前提下,通常温度越低分离越好,较难的分离需在低温下分离,例如人参皂苷。湿度的影响,估计主要是影响薄层板的吸附能力,导致选择性(容量因子)的变化,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温度控制使用空调器或冰柜,湿度控制是通过在另一展开槽放置相应浓度的硫酸。
斑点的检出&&&
展开后的薄层板经过干燥后,常用紫外光灯照射或用显色剂显色检出斑点。对于无色组分,在用显色剂时,显色剂喷洒要均匀,量要适度。紫外光灯的功率越大,暗室越暗,检出效果就越好。
1、显色剂法常用的为碘和三氯化铁水溶液
2、薄层色谱还可使用腐蚀性的显色剂如浓硫酸、浓盐酸和浓磷酸等。
3、对于含有荧光剂(硫化锌镉、硅酸锌、荧光黄)的薄层板在紫外光下观察,展开后的有机化合物在亮的荧光背景上呈暗色斑点。
展开分离后,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位置用比移值(Rf值)来表示。化合物斑点中心至原点的距离与溶剂前沿至原点的距离的比值就是该化合物的Rf值。
1、薄层板的制备应注意两点
⑴ 载玻片应干净且不被手污染.
⑵ 吸附剂在玻片上应均匀;平整。
2、点样与展开应按要求进行
⑴ 点样不能戳破薄层板面,各样点间距1-1.5
cm,样点直径应不超过2 mm;
展开时,不要让展开剂前沿上升至底线&4;(境界。否则,无法确定展开剂上升高度,即无法求得Rf值和准确判断粗产物中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相对位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薄层色谱点板问题刚刚进学校实验室,在做实验有一步需要爬TLC板。一共两个样品,师兄让我点6个点。现在师兄不在,在线求问。师兄说两个样品各点2个,然后再点两个混合点,想问一下混合点的意义是什么啊,有什么作用?师兄的意思好像是只要爬板就要点混合点,请问是为什么啊……
第一,你用的硅胶板带不带荧光功能啊?第二,如果点没动,说明你的展开剂可能不适合该物质的分离。层析缸使用前要保持干燥,忌水。话说,你1点和2点是同一个物质吗?有标准品吗?用标准品跑跑看。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薄层色谱扫描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