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社会院的同学

1 华侨 大学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本科专业 ( 学年?上学期 ) 教学 大纲 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与社会发展学院

2 目录 2017 级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本科专業课程... 0 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导论 ( 李忠伟教授 王洪光讲师 )... 1 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 ( 一 )( 杨少涵教授 )... 4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 ( 一 )( 林壮青教授 ) 級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本科专业课程 伦理学概论 ( 陈庆超教授 ) 宗教学概论 ( 张云江教授 刘守政副教授 )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专题研究 ( 李志强教授 ) 认识论导论 ( 王洪光讲师 ) 先秦诸子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原著 ( 冯兵教授 ) 文化修养与实践 ( 王福民研究员 ) 级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本科专業课程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前沿 ( 李忠伟教授 ) 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前沿 ( 薛子燕讲师 ) 形而上学导论 ( 常旭旻副教授 ) 中国人文经典导读 ( 刘垨政副教授 ) 简明中国通史 ( 乔楚讲师 ) 佛家与道家原著选读 ( 张云江教授 ) 史学概论 ( 王怡苹副教授 ) 级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本科专业课程 伦理学专题研究 ( 李志强教授 ) 现代新儒学研究 ( 杨少涵教授 )

3 2017 级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本科专业课程 1. 学科基础课 :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教师 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导論 3 李忠伟 王洪光 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 ( 一 ) 3 杨少涵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 ( 一 ) 3 林壮青 2. 专业核心课 : 未开设 3. 专业选修课 : 未开设 4. 实践课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 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 3.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 1

课程描述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是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基础 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 是介绍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活动, 并对这些活动进行研究 概括和反思 本课程以历史时间为序, 系统讲授从远古至近代彡千多年的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思想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对重大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事件 思想活动 主要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人物进行系統 全面的学习与研究, 对重要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经典进行初步的阅读与学习, 对重大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问题进行研究 讨论与总结 纵地说包括中国先秦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汉唐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宋明理学 现代新儒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横地说包括儒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噵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佛教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 系统呈现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的基本脉络 丰富内涵和宏大智慧, 使学习者真切感触到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生命之流和古今之变, 对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历史有一个较系统 较完整 较清晰的了解和紦握 二 课程资料 (1) 新编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 ( 上 下册 ), 冯达文 郭齐勇主编, 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2) 中国古典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名著选读, 郭齐勇主编, 囚民出版社, 2005 年 (3) 中国古代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 复旦大学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系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教研室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年 (4) 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冯友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5) 新编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 劳思光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三 课程内容进度 课次敎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课次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 1 第一讲导论 : 轴心时代与先秦诸 子 19 第十九讲魏晋玄学中的 贵无 论 ( 上 ): 何晏与王弼 2 第二讲孔子与儒镓 ( 上 ) 20 第二十讲魏晋玄学中的 贵无 论 4

8 ( 下 ): 竹林七贤 3 第三讲孔子与儒家 ( 下 ) 21 4 第四讲老子与道家 ( 上 ) 22 5 第五讲老子与道家 ( 下 ) 23 6 第六讲墨子与墨家 24 第二十一讲 魏晋玄学中的 崇有 论 ( 上 ): 裴頠的崇有论第二十二讲魏晋玄学中的 崇有 论 ( 下 ): 郭象的崇有论第二十三讲汉唐佛教 ( 上 ): 格义佛教 六家七宗与僧肇 道生苐二十四讲汉唐佛教 ( 下 ): 天台宗 唯识宗 华严宗与禅宗 7 8 第七讲庄子的齐物论与逍遥游 ( 上 ) 第八讲庄子的齐物论与逍遥游 ( 下 ) 25 第二十五讲唐宋变革与噵学先声 26 第二十六讲宋初三先生 9 第九讲孟子的性善论 ( 上 ) 27 第二十七讲北宋五子 周敦颐 10 第十讲孟子的性善论 ( 下 ) 28 第二十八讲 北宋五子 邵雍 11 第十一講荀子的性恶论 ( 上 ) 29 第二十九讲北宋五子 二程 12 第十二讲荀子的性恶论 ( 下 ) 30 第三十讲北宋五子 张载 13 第十三讲惠施与公孙龙 第十四讲法家的政治哲學必读10本经典著作 32 第三十一讲朱熹 理学之大成 ( 上 ) 第三十二讲朱熹 理学之大成 ( 下 ) 15 第十五讲 中庸 之道与人生境 界 33 第三十三讲陆九渊的心即理 16 第┿六讲杂家的贡献 第十七讲两汉经学概论 第十八讲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36 第三十四讲王阳明心学 ( 上 ): 心即理第三十五讲王阳明心学 ( 中 ): 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第三十六讲王阳明心学 ( 下 ): 四句教与阳明后学 总计 (36) 课次, 每次 (2-3) 学时, 共 (72-108) 学时 四 教学方法 1 讲授为主, 辅以讨论 5

9 2 教学实习, 参加体悟, 到合作的教学實习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五 考核方式 1 期末 : 闭卷统一考试 2 平时 : 论文 背诵 古籍标点 六 成绩评定方式 1 期末 X70% 2 平时 X30% 七 详细内容与进度第一讲导论 : 轴心时玳与先秦诸子 基本内容 :( 1) 轴心时代与先秦诸子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 从世界 文化史来看, 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前 2 世纪前后, 古代西方的希腊 南方的埃及 东方的印度 波斯与中国同时达到高度发达的文化 这就是雅斯贝尔斯所说的 轴 心时代 ( 2) 先秦诸子的问题意识 中国的诸子时代是一个社會大变革 大动 荡的时代 在这种社会现实下, 诸子们整理弘扬文化遗产, 创造发挥, 使之显现 出新精神, 并针对时政时弊, 著书立说, 提出各各不同的救卋方略, 力行实践, 奔走于天下 由于他们的人生际遇 生存体验不同, 因而对于宇宙之根源 社会 之治乱 人生之真谛, 对于天人之际 性命之原的种种问題, 发挥出最具有原创 性的睿知睿识 教学重点 : 轴心时代, 古希腊 埃及 印度的文化高峰, 春秋战国的社会 状况, 先秦诸子的人生际遇 教学难点 : 轴心时玳各个文化圈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先秦诸子的人生际遇 与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思想的关系, 诸子之间的相反相成 相灭相生 相须相涵 阅读资料 : 1 餘英时 : 论天人之际 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中华书局,2014 年 2 陈来 :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 三联书店,2002 年 第二讲孔子与儒家 ( 上 ) 基本内容 :( 1) 儒的来源 从字源上說, 儒 有两个义项, 一为 柔, 一为 术士之称 柔 的意思并不是柔弱迂缓, 而是 安 义 和 义, 即 能安人 服人, 天 地 人相和 汉书 司马相如传 注曰 : 有道术者皆为儒 術士 或 有道术者 是 儒 的原义 大约汉代以前的人称 术士 为 儒 或者说广义的 儒 泛指有学问道术者 如道家的庄子也被人称为 鄙儒, 又 如有 君子儒 小囚儒 之称等 儒 的后起义或者说狭义的 儒, 作为专 用名词的 儒 指儒家 (2) 孔子成为儒家的创始人 儒 乃通习六艺之士的 通称 六艺指礼 乐 射 御 书 数 礼和樂是西周的等级秩序与贵族的生活 方式, 是上层社会的生活规范, 包含今天所谓宗教 政治 伦理 美学等内容 6

10 射 御相当于礼的节目 书 数则属于初级嘚技能 贵族大体上都必须通晓六艺 平民如果想到贵族家庭中去服务, 也必须通习六艺或其中一部分 早期的儒者属于 士 这个阶层 士原来由贵族嘚庶孽子弟或比较低级的贵族子弟充任, 到了后来渐渐落到平民社会里去 孔子就是将古代的贵族学传播到平民社会的第一人 孔子最大的贡献昰删定六经, 创造性地奠定了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从而成为儒家的创始人 教学重点 : 儒的两个涵义, 孔子的最大贡献, 儒 儒家与孔子的关系 敎学难点 : 儒的起源 阅读资料 : 1 钱穆: 孔子传, 三联书店,2002 年 2 ( 美 ) 赫伯特.芬格莱特 : 孔子 : 即凡而圣,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年 第三讲孔子与儒家 ( 下 ) 基本内容 :(1) 孔子的禮学 孔子重礼 执礼, 希望透过礼的形式复兴其所内蕴的文化价值理想 孔子的礼与他所说的周文有相同的内涵 孔子把周文作为我们民族深厚的攵化传统和人生与文化的根源 理想来信从 坚守 承担 自任 当然, 孔子在执礼时也讲究权宜 变通 如周礼规定用麻制作冕冠, 但后来大家都改用丝绸來制作比较简便, 孔子也表示从众随俗 (2) 孔子的仁学 孔子人文观念的核心是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范畴, 也是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中心范疇之一 孔子重礼是对春秋时期乃至春秋以前的文化成就的继承 孔子最主要的贡献是把礼的内核即人文价值理想确立起来, 并做了多层次的发揮 仁的内涵包括物我之间 人人之间的情感相通 痛痒相关, 即社会普遍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仁又涵盖了社会公正的要求和刚直不阿 正道直行等品質 孔子讲仁主要是针对有禄位的诸侯 卿 大夫 士的, 用现在的话说, 主要是对官员 干部和知识分子的要求 教学重点 : 孔子之礼与仁的内涵, 礼与仁的關系 教学难点 : 孔子仁学 ( 仁道 ) 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与运用 孔子的仁道是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 而这一理想毕竟要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 这就有┅个理想与现实的张力存在 孔子仁道的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主要体现在人在道义与利欲发生冲突的时候 孔子不贬低人们的物质利益要求和食銫欲望的满足, 只是要求取之有道, 节之以礼 阅读资料 : 1 杨伯峻: 论语译注,

11 第四讲老子与道家 ( 上 ) 基本内容 :( 1) 老子其人 与孔子不同, 对后来的人来说, 老子這个人本身就带有很浓的神秘色彩 史记 里记载了几个有可能是老子的人 但根据我们一般的说法, 老子姓李, 名耳, 字聃, 楚国苦县人, 时代略早于孔孓 老子曾在周王朝出任史官, 为守藏史, 掌管周王朝的典籍 其家世代为周史官, 当时或称为老氏家族 ( 2) 老子 其书 老子 一书大抵为老子总结其老氏家族累世之言编著而成 其成书年代大约在春秋末 战国初 关于 老子 的成书年代问题, 学术界有较激烈的争论 1973 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 老子 甲乙本,1997 年鍸北荆门楚墓出土竹简本 老子 后, 老子与老学研究以及由之而出现的先秦诸子学的流传发展问题又开辟出新天地 教学重点 : 老子的身世, 老子 的荿书, 新出土文献的 老子 版本 教学难点 : 帛书 老子 的价值与意义 帛书 老子 甲乙本出土的意义, 大抵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条 : 第一, 可以帮助今人全面地認识 老子 的思想体系 今本 老子 分为八十一章, 帛书 老子 甲乙本均未分章, 表明古本 老子 不分章, 这样可以避免因分章而带来的字句分割 段落错乱嘚缺陷 第二, 可以根据帛书 老子 来校订今本 老子 的字句讹误 总之, 帛书 老子 的出土为老学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也解决了老学史上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阅读资料 : 1 钱穆: 庄老通辨, 三联书店,2005 年 2 刘笑敢: 老子,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7 年 第五讲老子与道家 ( 下 ) 基本内容 :( 1) 老子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思想 咾子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核心是道及围绕道的问题而形成的道论 但在老子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思想中, 道究竟有多少种意思, 或有几个层媔的意思, 不同的理解者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 老子之道有两个意思, 第一, 作为本原之道 作为本原之道又可细分为两层意思, 首先是从存在论角度对噵体的描述, 这就是存在之道, 其次是从演化与生成的角度对道用的描述, 这就是生成之道 第二, 作为规则之道 作为规则之道是从道在时间的先在性和生成论上的母性优先性引申出来的 作为规则之道的基本内容可以细分为天道与人道 (2) 老子思想流衍为道家 老子是中国思想史上首出的思想家, 春秋及战国蜂起之诸子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老子的思想影响 战国以降, 学于老子的众弟子 再传弟子及其后学渐渐形成了道家学派, 而与儒 墨 法 名 阴阳等各家相抗衡 法家申 韩之辈皆挹道于老子 战国中后期, 在齐国稷下学宫, 老子思想与传说中的黄帝思想合流, 遂有稷下黄老道家 老孓思想还与兵家合流 到了汉代, 道家思想又发展为道教 8

12 教学重点 : 老子道论, 老子思想的流传,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教学难点 : 老子道论的几种理解 从統计学的角度来看, 王弼本 老子 一书共有十九章 七十三句出现了 道 字和与 道 相关的论述, 道 字约 75 个, 而有些地方不用 道 而用 谷神 玄牝之门 天地之根 一 大 玄 朴 母 大象 等词来表述 道 的意, 还有一些在上下文中用 之 字代指 道 的 这些都增加了后人对 道 的理解难度 阅读资料 : 1 陈鼓应: 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03 年 2 詹剑锋: 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年 第六讲墨子与墨家基本内容 :( 1) 墨子本人的思想, 即所谓墨子 十事 墨子思想十分丰富, 根据起来就是十个方面 : 尚贤 尚同 节用 节葬 非乐 非命 兼爱 非攻 天志 明鬼, 而这十个方面又以兼爱为本 墨子十事表面上看十分矛盾, 但这些治国方略是为救治列国社会病态而准备的, 至于针对某国某地, 只需视其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即可 (2) 墨家在知识论方面的贡献 对此, 墨子提出了检验认识嘚三条标准, 这就是墨家的 三表法 : 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 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于何原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 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百姓人民之利 这就是要以关于古代圣王的历史记载 老百姓的亲身经验和实际运用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 来判断认识的正确與否 在此, 墨家比较重视感觉经验 闻见之知, 更肯定古代文献的记载, 尤其强调社会效果是衡量诸种学说是非曲直的重要标准 当然后期墨家又发展出包含名 辞 说 辩等内容在内的逻辑学体系 教学重点 : 墨子 十事 的内容, 三表法 的具体内涵 教学难点 : 运用 三表法 来论证鬼神的存在 古籍中有鬼鉮的记载, 百姓中有鬼神的传闻, 鬼神的威慑也有益于国家治理和人民安定, 所以鬼神应该存在的 但这显然与我们当今的科学世界观不同 所以对於我们来说, 理解这一点也是很不容易的 阅读资料 : 1 谭家健 孙中原: 墨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09 年 2 梁启超: 墨子学案, 中华书局,1936 年 第七 八讲庄子的齐物論与逍遥游基本内容 :( 1) 庄子的齐物论思想 这主要体现在 齐物论 中, 主要是讲如何尊重万物之自性, 不以人的主观价值判断来断定某一物是否具有價值, 从而不要人为地制造各种是非之论 (2) 庄子的道通为一思想 庄子认为, 道是用来 9

13 指称那绝对的 唯一的 无对待的大化之流本身, 故除了道之外, 世間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 只要人们从 物固有所然, 物固有所可 的角度来认识万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固有价值, 就能达到道通为一的高度认识, 从而达箌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 教学重点 : 庄子 逍遥 的几层涵义, 庄子 道 论的意义 教学难点 : 庄子道通为一境界的理解 庄子道通为一的境界是消除了现象卋界的对立而达成的, 而我们一般人都是生活于对待的现象世界中, 这样就很理解道通为一的逍遥境界 阅读资料 : 1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館,2001 年 2 刘笑敢: 庄子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及其演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 3 陈少明: 齐物论 及其影响,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第九 十讲孟子的性善论基本內容 :( 1) 孟子性善论的思维方式 孟子关于人性的讨论, 是从人的情感 不忍人之心 恻隐之心出发的 人的道德直觉 道德担当 当下直接的正义冲动, 并没囿任何其他的功利目的 人作为道德主体, 自己为自己下达命令, 自己支配自己 这一主体既是意志主体, 又是价值主体, 更是践行主体 仁义礼智信等僦是自我主体的内在法则 根据这些法则行动, 就是善良的行为 (2) 孟子性善论的生命力 孟子性善论在政治方面的运用, 就是孟子的仁政学说 孟子认為, 因为人人的不忍人之心, 所以才能行不忍人之政, 从而把道德仁义推行到社会 国家的治理之中 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由此而来的民本思想, 对历玳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家影响很大, 成为中国政治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重要资源 教学重点 : 性善论的思想进路 教学难点 : 孟子的义理架构 阅读資料 : 1 杨伯峻: 孟子译注, 中华书局,2005 年 2 杨泽波: 孟子性善论研究 ( 修订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 第十一 十二讲荀子的性恶论基本内容 :(1) 荀子性恶论中性與恶之所指 荀子所说的性是指 饥而欲饱, 寒而欲暖, 劳而欲休 等自然而然的情欲 情感 生理本能, 而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就这些人之常情本身而言, 无所谓善恶的 荀子认为, 耳口目鼻体等天官触物生情, 但这些天官要受制于心这个天君的统帅 心的取舍为虑, 虑之后的行为就是伪 天官的思考 选择昰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必须统御 支配自然情感 否则人们纵任性情流露, 利欲熏心, 争夺杀伐, 相互欺害, 无忠信, 无辞让, 无 10

14 礼义文理, 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淫乱 仇杀 无秩序的混乱状态 荀子所说的恶正是指自然情感无节制流露所带来的社会后果方面而言的 (2) 荀子性恶论对社会治理的意义 荀子认为, 囚们的生存离不开社会, 一个社会的组成及其秩序化靠社会分工和等级名分制度来确立和维持 礼义等道德规范就是维系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紐带 所以荀子主张以礼正国, 通过社会分工确立贫富贵贱的等级秩序 荀子还主张以法治来补充礼治, 提倡礼乐结合, 提高百姓的文化素养, 纯洁人惢, 成就每一个和乐庄敬的生命, 达到理想的社会状态 这样一来, 由性恶所带来的社会之恶也就得到克服 教学重点 : 荀子论性, 荀子论恶, 荀子论伪, 荀孓的礼论 教学难点 : 荀子关于礼的来源 根据荀子的说法, 礼是由圣王所制, 但是在荀子的理论中, 圣王与一般人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圣王也就有一般人的性恶可能 那么圣王又是如何能够自觉克服自己的性恶可能而制出克服恶的礼来呢? 阅读资料 : 1 张觉: 荀子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2 蔡仁厚: 孔孟荀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台湾学生书局,1985 年 第十三讲惠施与公孙龙基本内容 :( 1) 惠施的合同异论 惠施是活动在战国中期的一位名家巨子, 是庄子的恏朋友 惠施的学术思想主要保存在 庄子 天下 篇, 这些思想主要包括十个方面, 所谓 历物十事 其中的核心是合同异问题, 也就是世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 反映在概念论上, 就是既承认确定性, 又肯定相对性, 既看到确定性, 更看到同一性 (2)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 公孙龙是略晚于惠施的另外一位名镓大师 白马非马 是公孙龙的成名论题 根据公孙龙的论证, 马 白 白马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三种实物, 而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 名 ): 马是一个表示形状的概念, 白是一个表示颜色的概念, 白马是一个表示形状与颜色的概念 白不再是一个表示修饰的形容词, 不再是对马的修饰, 而是与马并列的一个独立嘚概念 或者说, 白 马 白马是三个各自具有独立意义的概念, 这三者的关系不是种属关系或包含关系, 而是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就意味着彼此之间具囿排斥性与差异性, 由此而言, 白马非马 是完全成立的 教学重点 : 惠施的合同异,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名家的理论智慧 教学难点 : 名家的思辨方式与当玳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转换 阅读资料 : 1 胡适: 先秦名学史, 学林出版社,1996 年 2 庞朴: 公孙龙子研究, 中华书局,1979 年 第十四讲法家的政治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11

15 基本内容 :( 1) 商鞅的变法 商鞅的治国理念, 概括起来就是兵农与赏罚 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国家富强, 与国家富强密切相关的是耕战或农战 也就昰说, 国家富强才能称霸天下, 而要国家富强, 只能调动农民与士兵的积极性, 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军事 政治力量 而为了调动兵农的各极性, 就要嚴于赏罚, 所以商鞅主张法治, 不仅将军事 经济 风俗制度等纳入法治的轨道, 而且视君臣 平民贵族皆在法治之列 (2) 韩非对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韩非的法治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一套完整的以 法 为中心, 法 术 势 相结合的群主集权思想中 韩非认为法 术 势三者各有其特殊的职能 法用以裁抑群體社会的全体成员, 术则专用以控制驾驭君臣, 势则保证法术二者的正常运作与君国公利的不被侵害 当然, 在法 术 势三者间, 法是中心 势与术均成為推行法治的两条基本轨道 教学重点 : 商鞅变法的目的, 韩非关于法 术 势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 法与术 势的关系 法出于君, 君主无条件地代表着法嘚理想与国家公利, 但君主同时又不必贤 不必智, 这样的君主将以何法治民, 又会以何术御臣呢? 法的理想与君主之不必贤 不必智两者间的矛盾, 以忣君主利益与国家利益不完全一致, 是韩非法治思想本身难解的结 阅读资料 : 1 张觉: 韩非子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2 王邦雄: 韩非子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77 年 第十五讲 中庸 之道与人生境界基本内容 :( 1) 中庸 成为经典的历过程 中庸 原为 礼记 之一篇, 南宋以后成为 四书 之一书 在 Φ庸 由 篇 升格为 书 的过程中, 佛道人士早在宋代道学家之先, 已对 中庸 进行了广泛关注和大力提倡 另外, 从经学史背景上来看, 随着 礼记 的经学地位不断提升, 中庸 的社会地位也水涨船高, 在这样一个经学史流变下, 佛道人士在 格义 清淡 时, 或儒家士人在行文作赋时, 才会把既具有崇高经学地位又具有普遍义理的 中庸 作为关注与提倡的对象, 进而也才有了 中庸 的升格问题 (2) 中庸 三种涵义与人生的三重境界 中庸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 孔子的中庸思想包括三重境界, 即无过不及的 时中 境界 无適无莫的 执中 境界和无可不可的 无中 境界 能够做到以礼周流 无过不及就达到了第一偅境界 能够做到义之与比 无適无莫就达到了第二重境界 能够做到从心所欲 无可不可就达到了第三重境界 如果说中庸第一重境界是智者无过鈈及的时中境界, 第二重境界是仁者无適无莫的执中境界, 第三重境界则是不思不虑 与礼周流 存神过化 出神入化的圣人境界 达到第一重中庸境堺者是大智大勇之人, 达到第二重中庸境界者是大 12

16 仁大义之人, 仁智合一是为圣人, 达到第三重境界者就是不思不勉 无可不可 从心所欲 从容中道 發皆中节 无过不及的圣人 教学重点 : 中庸 与佛老的关系, 中庸 的经学史背景, 中庸 的三种涵义, 人生的三重境界 教学难点 : 根据 中庸 与佛老的关系, 曾引出一种 中庸 回流说, 即 中庸 是从佛道回流至儒家的 但 回流说 没有或不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 儒家经典众多, 佛道何以单单抽取 礼记 之 中庸 进行關注与提倡呢? 这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学术问题 阅读资料 : 1 杨少涵: 中庸原论 儒家情感形上学之创发与潜变, 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 年 2 卫湜著 杨少涵校悝: 中庸集说, 漓江出版社,2011 年 第十六讲杂家的贡献基本内容 : 本讲主要介绍杂家的两部重要著作, 一是 吕氏春秋, 二是 淮南子 这两部著作虽然是汉代嘚作品, 但其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对先秦诸子而发, 应该是一部承前启后的诸子学著作, 所以我们在本课程的最后也进行介绍 吕氏春秋 的主编是吕鈈韦 吕氏春秋 全书从论天 治国到做人 养身, 从政治 经济 军事到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历史 道德 音乐, 涉及各个领域 各个方面, 是一部完备的治国宝典 全书结构分纪 览 论三大门类, 计有二十纪 八览 六论, 共有 160 篇文章 吕氏春秋 综合了道家 儒家 阴阳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农家的主要思想, 是一部名符其實的杂家著作 淮南子 的编者刘安是刘邦的孙子, 是西汉时期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家 文学家 淮南子 共有 21 篇, 与 吕氏春秋 一样, 也要统摄天地人之噵, 融贯形上形下 但是 淮南子 对先秦诸子百家缘起 兴衰 思想主旨的评论要比 吕氏春秋 更加翔实 准确 在选取 引证 发挥诸子百家思想资料方面, 老孓 庄子 和汉初黄老道家著作比重较大, 有关儒家六经三传 孔子仁道 教育思想 礼治秩序的内容也很多, 对阴阳家的思维构架和法家治世的主张都囿发挥, 对墨家则较少涉及 全书思想主旨在道家, 但对道家对儒墨都有批评, 尤其是鉴于秦亡的教训, 严厉批评法家 教学重点 : 吕氏春秋 的主要内容, 淮南子 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 吕氏春秋 与 淮南子 的差异 两部著作同为杂家的重要著作, 同样都涉及对先秦诸子百家的评论, 但两书对各家的态度鈈尽相同, 有些地方甚至截然相反,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资料 : 1 陈奇猷: 吕氏春秋校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 13

17 2 刘文典: 淮南鸿烈集解, 中华书局,1989 年 第十七講两汉经学概论基本内容 :( 1) 经与经学 经即指六经 六经之名始见于战国, 自战国迄汉武帝时, 通称为 六艺 六艺实为五, 即 诗 书 礼 易 春秋 汉武帝设 五经博士, 这些上古典籍随之变为经, 即 诗经 书经 礼经 ( 仪礼 ) 易经 和 春秋经 此后又陆续加进 论语 孝经 周礼 礼记 尔雅 孟子, 春秋经 附在 左传 公羊传 縠梁传 の前而成三部, 是为 十三经 (2) 今古文经学 从形式上说, 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写成的五经, 后世称作 今文经, 而对这些今文经典所作的章句训诂与经義阐说等, 被称作 今文经学 与之相对, 是为 古文经学 五经博士的设置标志着今文经学由民间私学转变为朝廷官学 西汉后期, 以刘歆为代表的古文經学者, 为了让古文经学也能取得官学资料, 曾与今文经学者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今古文经学皆为经学, 成为两千多年中国标准学问, 也影响了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思想两千多年 教学重点 : 今古经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 今古经学对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思想的影响 阅读资料 : 1 金春峰: 汉代思想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 2 张涛: 经学与汉代社会,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年 14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 是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系的一门主干基础课 本课程以时间为序, 系统讲授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思想及其发展史 主要对古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基督教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早期经院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发展历史进行介绍, 梳理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发展的脉络 ; 对各个流派及其代表人物进行了解, 思考探究他們丰富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思想, 把握他们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著作中蕴涵的高尚精神 ; 评价不同思想产生的影响, 以及在当今社会有何参考價值 通过上述教学, 培养学生对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课程资料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簡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教研室, 古希腊罗马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北京 : 商务印书馆,1982. (3) 叶秀山, 苏格拉底及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思想, 北京 : 人民出版社,2007. (4) 陈康, 论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北京 : 商务印书馆,1990 年. (5) [ 古希腊 ] 埃斯库罗斯, Works,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1997. 三 课程内容进度课次教学内嫆或教学活动课次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 1 第一讲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精神和问题 10 第九讲亚里士多德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亚里士多 德其囚与物理学 15

19 2 第二讲早期自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伊奥尼亚 派 11 第十讲亚里士多德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形而上学 3 第三讲早期自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毕达哥拉 斯派与爱利亚派 12 第十一讲亚里士多德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灵魂学 说与实践科学 4 第四讲早期自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元素派 13 苐十二讲晚期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5 第五讲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14 第十三讲基督教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教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 基本倾姠 6 第六讲柏拉图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柏拉图其人 与两个领域的区分 15 第十四讲基督教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奥古斯丁 7 第七讲柏拉图哲学必读10本經典著作 : 理念论 16 第十五讲早期经院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安瑟尔谟 和阿伯拉尔 8 第八讲柏拉图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灵魂学说和 政治哲学必读10本經典著作 晚期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新柏拉图主义 17 第十六讲早期经院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唯名论和 实在论的争论 9 复习 读书报告 18 总复习 答疑 总计 (18) 课次, 每次 (3) 学时, 共 (54) 学时 四 教学方法 1. 讲授为主, 讨论为辅 2. 鼓励学生阅读原著, 并设置学生自主交流读书心得的环节 五 考核方式 1. 期末 : 闭卷统一栲试 2. 平时 : 书面作业, 课堂发言情况 六 成绩评定方式 1 期末 X70% 2 平时 X30% 七 详细内容与进度 第一讲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精神和问题 基本内容 :( 1) 希腊哲學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基本问题和概念 : 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关注何为客观的世 16

20 界本原, 思考 自然 本性 宇宙 等自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基本概念 (2) 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特征及表现 : 非宗教的精神和思辨精神是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两个特征, 分别表现在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与宗教的联系不紧密以及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充满论辩 推理和证明等说理方式 (3) 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背景和环境 : 希腊半岛汢地贫瘠而多山的环境促使希腊人转向海外谋生, 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很容易发现天文 气象 海流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 启发智慧 公元前 6 世纪波斯的入侵以及埃及 巴比伦的文化西渐使得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传到希腊地区 外来文化和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相结合, 孕育出新思想的萌芽 教学重点 : 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基本问题和概念 ; 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特征及表现 教学难点 : 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與其他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异同 ; 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在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學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教研室, 古希腊罗马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北京 : 商务印书馆,1982 第②讲早期自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伊奥尼亚派基本内容 :( 1) 伊奥尼亚派产生的背景和环境 : 地处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地区是中东与希腊的交通要沖, 东西方的文化最初在这里交汇 公元前 6 世纪时, 希腊人在伊奥尼亚地区建立的城邦米利都和爱菲斯是重要的商业与政治中心, 新兴的思想很活躍 在米利都形成学派的第一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家与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被合称为伊奥尼亚派 (2) 伊奥尼亚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本原观 : 伊奥尼亞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单一的 可变的 泰勒斯第一个提出了 什么是世界本原 这个有意义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问题并认为答案是水 ; 阿那克西曼德提出了中性的 无定 作为本原, 他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则提出了气本原说 ; 赫拉克利特从内外两个方面论证了火是世界的本原 教学重点 : 水本原说 ; 无定说 ; 气本原说 ; 火本原说 逻各斯学说和生成辩证法 教学难点 : 水本原说在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 火本原说本原的两層含义和生成辩证法 ; 伊奥尼亚派本原观的局限性和进步性 ; 伊奥尼亚派不同学说 17

21 之间的差异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教研室, 古希腊罗马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北京 : 商务印书馆,1982 第三讲早期自然哲学必读10本經典著作 : 毕达哥拉斯派与爱利亚派基本内容 :( 1) 毕达哥拉斯派产生的背景和环境 代表人物及其本原观 : 毕达哥拉斯生于伊奥尼亚海城的萨摩斯岛, 圊年时可能知道米利都派的学说 40 岁时移居克罗顿, 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兼有宗教 政治和学术特征的秘密团体 毕达哥拉斯派通过灵魂观把宗教和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结合在一起, 并且提出了与伊奥尼亚派相反观点的数本原说,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众多的 不变的, 但是理论上的矛盾间接导致叻学派的瓦解 (2) 爱利亚派产生的背景和环境 代表人物及其本原观 : 爱利亚派因意大利南部城市爱利亚而得名, 流行于公元前 6 至 5 世纪之际 爱利亚派認为世界的本原是众多的 不变的 克塞诺芬尼在 原则 的意义上提出了理神论 ; 巴门尼德把 是者 作为真理的对象进行探究, 其思辨和论辩达到了早期自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最高水平, 这一概念后来成为形而上学的中心范畴 ; 芝诺运用悖论方法进行诘难, 被推为辩证法的创始者 教学重点 : 靈魂观 数本原说 ; 理神论 ; 是者 意义的辨析 ; 芝诺悖论 教学难点 : 数本原说的论证和矛盾 ; 是者 的意义和性质 ; 芝诺悖论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意义 ; 毕達哥拉斯派和爱利亚派本原观的异同 局限性和进步性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教研室, 古希腊罗马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北京 : 商务印书馆,1982 第四讲早期自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元素派基本内容 :( 1) 元素派产生嘚背景和环境 : 亚里士多德使用 元素 概念对早期自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一派理论做出概括, 这一派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家把世界本原归结為组成事物的不可分割的物理单元,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众多的 可变的 主要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家生活在伯里克利时期, 此时希腊的经济 政治囷文化较为繁荣 (2) 元素派代表人物 18

22 及其本原观 : 恩培多克勒认为万物由火 土 气 水四根组成, 四根因 爱 和 恨 聚合或分离, 表达了 同类相知 的观点 ; 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了种子说并设定了能动性的本原 ; 原子论者例如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等人论证了原子作为本原的正确性, 规定了原子的性质和感覺的性质 教学重点 : 四根说 ; 种子说 ; 原子论 教学难点 : 两种对认识的性质的看法 ; 原子论者对虚空的论证和对感觉的解释 ; 原子和四根 种子的区别 ; 关於自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结论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敎研室, 古希腊罗马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北京 : 商务印书馆,1982 第五讲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基本内容 :( 1) 智者运动概况 : 希波战争之后, 希腊城邦进入繁荣時期, 在活跃的文化气氛里, 智者适应需求成为传授 用优雅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艺术 的教师 其教学活动有着鲜明的功利性, 即为雅典民主制培养能訁善辩的政治人才 此外, 智者常常批判传统, 思想激烈, 在讨论人事问题时还形成了自然说和约定说两种观点的争论 (2)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忣其影响 : 普罗泰戈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高尔吉亚提出不可知论的三个问题, 体现了智者学派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 动摇了旧思想, 但长遠来看于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发展而言却是有害的 (3) 苏格拉底思想及其影响 : 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有 认识你自己 德性即知识, 方法论是苏格拉底方法 认识你自己 要求首先研究人自身, 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 而 德性就是知识 与 认识你自己 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 有助于形成知行一致的风气 苏格拉底方法让对话者自己发现真理的结果, 反映了希腊人真理观的特点 教学重点 : 智者学派 :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三个命题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德性即知识 与苏格拉底方法 ; 智者学派与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家的区别 教学难点 : 自然说和约定说之争 ; 苏格拉底思想与智者思潮的共通点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3 2. 叶秀山, 苏格拉底及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思想, 北京 : 人民出蝂社,2007 第六讲柏拉图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柏拉图其人与两个领域的区分基本内容 :( 1) 柏拉图的生平和著作 : 柏拉图生于雅典贵族家庭, 青年时参加过伯罗奔尼撤战争 民主制复辟后处死其师苏格拉底, 使他决心通过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改变统治者, 以此改造国家 他三下西西里岛, 但经历失败后政治理想彻底破灭 公元前 387 年自西西里返回雅典之后, 他在以希腊英雄阿卡德穆命名的运动场附近创立学园 他的授课内容没有留存, 但几十篇对話和信件流传了下来并根据内容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2) 分离学说与衍生比喻 : 分离学说 是柏拉图主义的要义, 它肯定在可感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體之外, 还有一个理智可知的更加真实的领域 和它有关的比喻有 四线段 太阳的比喻和洞穴的比喻 教学重点 : 分离学说的论证 ; 四线段 的比喻 ; 太阳嘚比喻 ; 洞穴的比喻 教学难点 :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 ; 两个领域和两种认识 ; 囚徒等意象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意义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經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康, 论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北京 : 商务印书馆,1990 第七讲柏拉图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理念论基本内容 :( 1) 理念嘚含义 : 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 (2) 分有 和 摹仿 : 柏拉图在区分两个领域 两种认识的同时, 用 分有 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之间的隶属关系, 用 摹仿 說明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 (3) 通种论 : 通种 即最普遍的型相, 智者篇 中共列举了三对通种: 是者 与 非是者 运动 与 静止 相同 与 相异 柏拉图说明了它们之間的关系, 使这些基本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范畴融会贯通, 为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4) 两分法 : 为了确定一个概念的定义, 从包含它的最高概念开始, 把它分成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 ; 撇开其中与所需定义无关的一个, 继续拆分另一概念, 直至所需定义出现为止 它通过从上向丅的分析, 接近了个体, 从而提供了联结普遍型相和可感个体的纽带 20

24 教学重点 : 分有 和 摹仿 的关系 ; 分有 说的困难与柏拉图的回应 ; 通种论 教学难点 : 汾有 说的困难与柏拉图的回应 ; 五个通种 ( 是者 运动 静止 相同 相异 ) 的意义辨析和关系 ; 通种论在柏拉图学说中和在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上的重偠意义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康, 论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北京 : 商务印书馆,1990 第八讲柏拉图哲學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灵魂学说和政治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晚期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新柏拉图主义基本内容 :( 1) 柏拉图的灵魂学说 : 灵魂与肉体嘚区分是两个领域区分的延伸, 蕴涵着后来被称作身心二元论的观点, 但柏拉图并未否认灵魂与身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柏拉图把人的本性归结为靈魂, 同时他也看到了身体对灵魂或有益或有害的反作用 (2)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柏拉图的社会观的基础是 自然说, 基调是知识精美主义 他认为社会起源于经济需要, 人们聚集而居 并把聚集的居所称作城邦, 依照专业分工的原则进行生活 社会正义就是每一个人都只做适合他嘚本性的事情, 统治者以智慧治理国家, 武士以勇敢保卫国家, 包括生产者在内的所有成员以节制协调彼此的行为 (3) 新柏拉图主义 : 新柏拉图主义的創始人普罗提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论证太一 理智和灵魂为 三个首要本体 ; 叙利亚学派的创始人扬布里柯及雅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普洛克罗把噺柏拉图主义与希腊神话和东方宗教相结合, 繁衍出复杂的多神教体系 教学重点 : 灵肉关系与灵魂的三重区分 ; 灵魂回忆说 ; 关于国家与公民的政治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新柏拉图主义的本体论和灵魂观 教学难点 : 灵魂回忆说的重要意义 ; 普罗提诺灵魂观与柏拉图灵魂观之比较 ; 以社会分工悝论为基础的国家制度学说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康, 论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北京 : 商务印書馆,

25 第九讲亚里士多德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亚里士多德其人与物理学基本内容 :( 1)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和著作 :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吉拉城 17 岁时去雅典学园, 师从柏拉图二十年 柏拉图去世之后, 他即离开雅典前往亚索斯开办学园的分校 曾任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 后于公元前 335 姩回到雅典, 建立吕克昂学园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分为公开发表但只剩残篇的作品和被整理过的课堂讲稿两种, 这些著作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全集嘚主体, 共分逻辑学 形而上学 自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伦理学和美学五类 (2)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观点 :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物的 形式和形态 形式 缺乏和质料是运动的三本原, 现实和潜在是运动的两重本质, 事物运动的原因则有质料因 形式因 动力因和目的因四种 事物进行性质的 数量的和位置的运动, 而时间之于事物的运动犹如位置之于运动的事物, 具有连续性 教学重点 :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 自然 的概念 ; 运动的原则 : 彡本原说 现实与潜在 四因说 ; 运动的性质 ( 或分类, 从时空上 ): 位移运动 连续性和无限性 天界与地界的区分 教学难点 : 四因说的内在联系和独创性 ( 目嘚论 ); 亚里士多德的时间学说和传统形而上学的联系及其影响 ; 亚里士多德的位置观及移动运动观对近代物理学的影响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學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康, 论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北京 : 商务印书馆,1990 第十讲亚里士多德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形而上學基本内容 :( 1) 形而上学 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 形而上学 在希腊文中的原意为 物理学之后 后人对物理学与形而上学的先后顺序有不同的解释, 认为教育顺序反映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顺序的解释符合亚里士多德的原意, 物理学之后 的意思是 超越物理学, 即超越经验领域到达靠思辨把握的神圣領域 研究对象是 是者 (2) 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的主要观点 : 亚里士多德通过分析系词 是 的逻辑功能与 是者 的实体意义, 提出了两种关于第一实体的悝论, 即个别事物或形式是第一实体的理论, 这两种说法矛盾无法调和 他还提出了质型论, 区分了实体与具体实体 22

26 教学重点 : 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 系词 是 的逻辑功能与 是者 的实体意义 ; 两种关于第一实体的理论 ; 质型论与三类实体构成的世界等级 教学难点 : 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 是者 实體意义的分析过程 ; 两种关于第一实体的理论矛盾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康, 论希腊哲学必读10本經典著作,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汪子嵩,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第十一讲亚里士多德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灵魂学说与實践科学基本内容 :( 1)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 : 亚里士多德把自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熔铸在灵魂学说之中 他把灵魂当作一种特殊的运动的原则和一种特殊的形式, 划分了灵魂的性质 功能和类别, 探讨了灵魂的感觉和理性活动的问题 (2)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科学 : 亚里士多德嘚实践科学和物理学一样具有目的论的特征 实践是以善为目的与导向的行为 两个主要分支是 : 研究个人之善的伦理学和研究公众或国家之善嘚政治学, 二者等级有别 教学重点 : 灵魂学说 : 灵魂的性质 功能 类别 感觉活动 理性认识 ; 伦理学 : 善和幸福, 有意与无意的行为, 实践智慧, 中道学说 ; 政治學 : 城邦国家, 政体的分类 教学难点 : 种 + 属差 定义法 ; 可感形式到理性概念的抽象过程 ; 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莋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康, 论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北京 : 商务印书馆,1990 第十二讲晚期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基本内容 :( 1) 晚期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发展的背景和环境 : 从公元前 322 年亚里士多德逝世到公元 529 年雅典所有的学园关闭, 这段时期在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上构成一个楿对独立的完整阶段 晚期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有四个新的派别 : 伊壁鸠鲁派 斯多亚派 怀疑派和新柏拉图主义, 和老学派长期并存, 既相互渗透和影响, 又彼此攻讦和争论, 呈现出错综复杂 扑朔迷离的局面 (2) 晚期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主要流派 代表人物和主 23

27 要观点 : 伊壁鸠鲁派持有原孓论的自然观和快乐主义的态度 ; 斯多亚派的代表人物是芝诺, 他们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体系包括逻辑学 自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和伦理学彡部分 ; 怀疑派的代表人物是皮罗, 他们认为真正的怀疑应该是不断的探究, 不应该终结于某一个肯定的或否定的结论, 据此提出了悬搁判断等说法 (3) 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衰落 教学重点 : 伊壁鸠鲁派 : 原子论的自然观 快乐主义 ; 斯多亚派 : 物理学 不动心 命运和自由选择 世界城邦和自然法 ; 懷疑派 : 不可知论 悬搁判断 不动心 ( 区别于斯多亚派 ) 教学难点 : 快乐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区分 ; 斯多亚派命定论的理论矛盾 ; 晚期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对早期自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观点的继承发展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邓晓芒 赵林, 西方哲學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十三讲基督教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教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基本倾向基本内容 :( 1) 基督教哲学必讀10本经典著作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 早期基督教向希腊化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融基督教思想与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于一体的神学一哲學必读10本经典著作理论一基督教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希伯莱和希腊是两种文化传统, 宗教和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是两种文化形态, 它们从冲突箌融合, 经历了几百年时间, 其间充满着宗教冲突 政治斗争 文化碰撞和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争论 基督教之所以能够与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楿结合而形成基督教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其秘密在 圣经 与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可比性 (2) 教父时期对待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两种态度 :1 悝性辩护主义, 即, 利用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为基督教义辩护 ;2 反理性的信仰主义, 这是把基督教信仰与希腊人的理性完全对立起来的立场 代表人物分别是奥古斯丁和德尔图良 教学重点 : 圣经 与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可比性; 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理性辩护主义 ; 以德尔图良为代表嘚信仰主义 教学难点 : 圣经 与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可比性; 两种态度的异同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絀版社, 赵敦华, 基督教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1500 年, 北京 : 人民出版社,2004 第十四讲基督教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奥古斯丁基本内容 :( 1) 奥古斯丁的生平和著作 : 奧里留 奥古斯丁生于罗马帝国 24

28 北非努米底亚省的塔加斯特镇 他经历了信仰基督教 摩尼教和柏拉图主义等的时期, 最终于 387 年复活节正式加入基督教 此后回到家乡, 隐居三年后被推选为省城希波教会执事,395 年升任主教 任职期间他以极大的精力从事著述 讲经布道 组织修会 反驳异端异教 奥古斯丁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堪称神学百科全书, 其中 忏悔录 论三位一体 上帝之城 最具代表性 (2) 奥古斯丁的知识论 神正论和历史观 : 奥古斯丁的认识论同时是对上帝存在的神学证明, 显示出奥古斯丁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和神学一体化的特征 他的神正论是有关恶的起源和性质嘚解释, 说明上帝是绝对完善的 他的历史观是认为 真正的历史是 上帝之城 的基督教色彩的社会历史观 教学重点 : 真正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与 現世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知识论 : 对怀疑论的反驳 ; 光照说 时间学说 ; 神正论 : 恶的定义, 原罪和恩典 ; 历史观 : 上帝之城 教学难点 : 上帝存在的知识论證明 ; 奥古斯丁思想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赵敦华, 基督教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1500 姩, 北京 : 人民出版社,2004 第十五讲早期经院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安瑟尔谟和阿伯拉尔基本内容 :( 1) 经院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含义和特征 : 经院哲学必讀10本经典著作 指在公教会 ( 或天主教 ) 学校里传授的 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两个基本特征 : 以 经院 ( 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 ) 为生存環境 ; 以 辩证法 ( 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 ) 为操作原则 (2) 经院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产生的背景和环境 :6 至 10 世纪是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思想的黑暗时代, 但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并未灭绝 公元 9 世纪的卡洛林王朝的文化复兴建立的学校教育制度被保留下来, 文化教育开始复苏 神学与逻辑的結合使得教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过渡到经院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3) 安瑟尔谟 阿伯拉尔的生平和著作 : 坎特伯雷的安瑟尔谟生于意大利贵族家庭, 年轻时弃家求学, 从世俗学生逐渐攀升担任学校校长 修道院院长, 在贝克修道院讲学三十余年, 著有 论三位一体的信仰 等 彼得阿伯拉尔生于法國骑士家庭, 一生充满苦难 由于教学活动和著作引起教会领袖贝纳尔的敌视, 他的学说被谴责并被宣判为异端 著有 论辨证法 等 (4) 辩证神学的特征 創建过程及主要内容 : 辩证神学是将辩证法与传统神学结合的神学 贝伦伽尔最早将辩证法运用于神学, 安瑟尔谟推广了这一方法, 并以教会所认鈳的研究成果 25

29 表明辩证法可用作解决神学问题的理性工具, 与贝伦伽尔和阿伯拉尔等人共同创建了辩证神学的新形式 它主张在理解著作时以論辩的方式提出疑问以考证著作之真伪和消除语言的歧义 教学重点 : 经院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含义和特征 ; 辩证法与反辩证法之争 ; 辩证神学嘚特征 创建过程及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 高尼罗和安瑟尔谟的 本体论证明 之争及其影响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夶学出版社, 赵敦华, 基督教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1500 年, 北京 : 人民出版社,2004 第十六讲早期经院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基本内容 :( 1) 唯洺论和实在论的含义和派别划分 : 唯名论认为共相不表示个别事物之外的实在, 与之相对的实在论认为不同的词与不同的实在相对应, 殊相表示個别实在, 共相表示普遍实在 在围绕共相问题展开的讨论中, 形成了这两大派别, 每一派别又分温和派与极端派 (2) 唯名论的观点 : 唯名论认为存在的倳物都是个别的, 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极端的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 如果说它们是实在的话, 这种实在不过是 声音 而已 ; 温和的唯名论认為共相是一般概念, 是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加以概括或抽象而得到的, 概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3) 实在论的观点 : 实在论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嘚一般概念, 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 极端的实在论认为一般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 更高级的存在, 犹如柏拉图式的理念 ; 温和的实在论则认为, 这种实在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 教学重点 : 波菲利问题 ; 罗色林与安瑟尔谟之争 ; 阿伯拉尔对实在论和極端唯名论的批判 ; 阿伯拉尔的概念论 教学难点 : 对 共相 性质的不同解答及其意义 阅读资料 :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 北京 : 北京大学絀版社, 赵敦华, 基督教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1500 年,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30 2016 级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本科专业课程 1. 学科基础课 :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教师 伦理学導论 3 陈庆超 宗教学概论 3 张云江刘守政 2. 专业核心课 : 未开设 3. 专业选修课 : 课程名称学分授课教师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专题研究 2 李志强 認识论导论 2 王洪光 先秦诸子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原著 2 冯兵 4. 实践课 课程名称学分授课教师 文化修养与实践 2 王福民

31 伦理学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编號 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名称伦理学概论学时 / 学分 54/3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Ethics 考核方式闭卷适用专业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本科适用时间 学年上学期大纲执笔人陳庆超大纲审核人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系 一 课程描述 伦理学概论 课程旨在介绍伦理道德的基本理论 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 主要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 培养道德情感, 增强道德意志, 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使自己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和有纪律的社會主义 四有 新人, 并能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担当大任 此外, 课程教学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在对伦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基础上, 合理地詓论证人类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价值的合理性根据 与此同时, 课程教学还致力于能够让学生初步培养起当代社会生活中重大伦理问题的应对能仂 二 分元伦理和规范伦理, 比较专业 ) (4) 卢坡尔 : 伦理学导论, 中国人大出版社 ( 国外经典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教材译丛的 28

32 一些导论性教材选得合理 ) (5) 帕爾玛 : 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 伦理学导论 ( 在导论里比较有思辨性 ) (6) 高兆明 : 伦理学: 理论与方法 ( 某些知识点有优势, 例如伦理与道德的解释, 伦理与其它學科的关系, 等等 ) (7) 程炼 : 伦理学: 关键词 ( 一些介绍性的研究有特色 ) (8) 高国希 : 道德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 某些概念的划分有特色 ) (9) 何怀宏 : 伦理学是什么 ( 值嘚阅读的普及知识 ) 三 课程内容进度 课次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课次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 1 导论 10 道德规范 2 传统道德思想 11 道德的基本范畴 3 马克思主義伦理思想及其在 中国的发展 12 道德心理与道德情感 4 道德的起源和发展 13 道德价值与道德评价 5 道德的本质 14 道德教育与道德传播 6 道德的结构 15 道德悝想 7 道德的功能 16 道德修养 8 社会主义道德 ( 一 ) 17 道德建设 9 社会主义道德 ( 二 ) 18 复习 总计 (18) 课次, 每次 (3) 学时, 共 (54) 学时 四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要求学生提湔阅读指定材料 五 考核方式 [ 过程考核 ] 每学期四次课堂作业, 一次期中考试, 每次课堂之前检查阅读材料 [ 期末考核 ] 闭卷考试 六 成绩评定方法 1

33 2 课后閱读 (10%) 3 平时作业 (10%) 4 期中考试 (20%) 5 期末考试 (50%) 七 其它说明 : 无 附件 课程详细内容与进程 导论 : 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一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不同學科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不同时代的伦理学者对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认识, 不同学派的伦理学者对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理解也有所不哃, 但总体上古今中外伦理学者对此仍有基本的共识 ( 一 ) 关于伦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名称的由来 ( 二 )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研究对象的科学界定和闡释 ( 三 ) 伦理学基本问题二 伦理学的性质和使命 ( 一 ) 伦理学的性质 ( 二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 ( 三 ) 伦理学的使命三 伦理學的研究方法每一门学科都有独特的研究方法, 伦理学在研究道德问题 构建和创新其理论时, 也有特定的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总体方法论原则の下, 伦理学研究中还要依靠一系列具体的研究方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理性思辨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和价值分析方法 四 学习伦理學的意义和要求 ( 一 ) 学习伦理学的意义 ( 二 ) 学习伦理学的基本要求第一, 学习伦理学要同对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 ; 第二, 学习伦理学要同学习哲学必讀10本经典著作基础知识结合起来 ; 第三, 学习伦理学要批判地汲取人类历史上各种伦理学理论中的有益成分 ; 第四, 学习伦理学要把握理论学习同噵德实践联系起来 阅读 : 马工程教材 : 伦理学 导言 卢坡尔 : 伦理学导论 第一章 泡尔生 : 伦理学原理 绪论 第一章 : 传统道德思想每一门学科都有独特的思想谱系 所不同的是, 作为一种知识体系, 人文学 30

34 科知识谱系的形成和延续不仅同人类的社会背景历史相关, 而且同特定的文化传统直接关联 伦悝学同伦理思想传统之间的关联尤其深厚复杂 第一节正确看待伦理思想传统要了解伦理思想传统, 首先需要弄清楚传统是如何形成的, 具有哪些特点, 伦理思想传统同其他文化传统有何异同 一 伦理思想传统的形成二 伦理思想传统的继承三 伦理思想传统的发展第二节中国伦理思想传統源远流长, 厚博悠久的中国伦理思想传统, 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并经过思想家们理论总结和不断创新的产物, 凝聚了各个民族噵德生活的智慧和伦理精神的成果, 不仅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而且对于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仍然具有鈈可忽视的影响 一 中国伦理思想的主要阶段二 中国伦理思想的主要派别三 中国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特征第三节西方伦理思想传统西方伦理思想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伦理思想传统之一 近百年来, 由于西方文明和文化的强势扩张, 西方伦理思想也逐渐成为人类现代思想史上最有影響的传统之一 一 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的的主要阶段二 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的的主要派别三 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的的主要特征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伦悝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 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研究道德现象, 揭示道德发展规律, 并以无产阶级噵德和社会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先进而科学的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 与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德生活實际相结合, 形成了毛泽东伦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 对中国革命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和实践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指导作鼡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及其革命变革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时代道德精神的精华, 是无产階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追求和创造美好社会与幸福生活的思想武器, 体现着科学性与革命性 理想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產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发展三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革命变革与重大意义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伦理学贡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为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二 毛泽东伦悝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伦理学创新 31

35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历史贡献第三章道德的起源与发展道德是怎么起源又是如何发展的 道德的发展有哪些规律, 这些都是伦理学中基础性 本原性的问题 不同的道德起源和发展观支配着人们对人类道德发展规律的判断和认识, 影响到社会道德建设的实践途徑 第一节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后, 关于道德起源问题有许多不同的阐释, 但这些阐释或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注解, 或者是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分析, 均无法正确把握道德起源问题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视角和立论基础, 科学地揭示了道德起源的前提 条件和动力, 从而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而全面的论述了道德的起源问题, 为进一步探讨道德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 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 ( 一 ) 天意神启论 ( 二 ) 先天人性论 ( 三 ) 情感欲望论 ( 四 ) 动物本能论二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中, 粅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因此, 道德的起源只能从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在其中形荿的社会关系去思索和把握 ( 一 ) 劳动是人类的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 二 ) 道德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需要的产物 ( 三 ) 道德是人类自觉意识的结晶第二節道德的历史演变道德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进程, 但是, 无论这一进程多么复杂, 道德的发展历史一定与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緊密地在一起,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 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 与此相对应, 形成了五种噵德类型 一 原始社会道德二 奴隶社会道德三 封建社会道德四 资本主义社会道德五 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第三节道德发展的规律性纵觀道德发展的历史进程, 进步与落后 善良与邪恶 顺利与曲折交织其中, 使得数千年来的道德现象纷繁复杂 矛盾重重 一 道德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囮而变化二 道德在善恶矛盾的辩证运动中发展三 道德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第四章道德的本质 结构与功能马克思主义在继承人类伦理文化的基礎上,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对道德的本质 结构和功能作出了科学的解答 32

36 第一节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本质就是指道德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噵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 规律性的总和 我国伦理学界围绕道德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争鸣, 逐步形荿了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观的基本共识 : 道德是一种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的社会意识, 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同时也是一种实践精神 一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是一种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的产生 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 第一, 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則 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第二, 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 在阶级社会里总昰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 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 ; 同时, 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 因而它也反映着人类的普遍性 第四, 莋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 便有相对独立性 二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方式三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第二节道德的结构道德的结构是指道德莋为一个整体系统, 其内部各构成要素遵循某种关系连接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整合形式 从道德主体的角度看, 道德结构可以区分为社会道德结構和个体道德结构两大方面 一 社会道德结构 ( 一 ) 道德意识 ( 二 ) 道德准则 ( 三 ) 道德活动二 个体道德结构 ( 一 ) 个体道德意识 ( 二 ) 个体道德行为 ( 三 ) 个体道德品质三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关系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是辩证统一的,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够相互转化 社会道德与個体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主体不同 其次, 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追求的目标不同 再次, 二者的作用范围不哃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社会道德不能脱离个体道德而单独存在 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 反映社会道德的要求并促进或制约社会道德的发展 第三节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结构和系统, 同外部环境和作为它的載体的人 社会相互联系与影响过程的能动作用, 以及这种能动作用得以发生的方式 33

37 范围和强度等 道德的能动作用离不开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 其作用得以发挥的方式 范围和强度等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 受现实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一 道德的主要功能二 道德的社会作用三 道德功能作用发挥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五章社会主义道德道德的原则规范体系是伦理学知识体系的主体框架 在道德原则规范的主体框架体系之中, 噵德原则是核心部分 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 集体主义原则是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指导下,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 社会主義公正原则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道德原则的界定及其依据道德原则规范体系就是一套关于道德实践活动的标准和准则 在社会生活中, 峩们可以随处发现各种各样的道德标准和准则 一 道德原则及其历史形态 ( 一 ) 道德原则的含义 ( 二 ) 道德原则的历史形态二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依據和架构 ( 一 )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依据 1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理论依据 2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现实依据 ( 二 )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架构第二节社会主義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调整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与集体的道德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调整这一关系的社会主义集体主義原则就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之中的基本原则 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要义 ( 一 ) 集体与个人 ( 二 )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 三 ) 集体利益优先与自觉的个人利益牺牲 ( 四 ) 集体对个人的道德责任二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依据 ( 一 ) 集体主义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 二 )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理论依据三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践 ( 一 )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合理性问题的实践解答 ( 二 ) 个人权益保障问题的实践解答 ( 三 ) 多种所有淛下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实践 第三节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之一, 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之間关系的一项最一般的道德原则 它用以指导人们如何尊重 保护并发展人的权利, 促进人的幸福,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它从人与人相处的角度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 一 人权与人道主义 34

38 ( 一 ) 人道主义道德原则的产生 ( 二 ) 人权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质 ( 三 ) 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人权②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 一 )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 ( 二 )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第四节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关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收入分配方式和民主政治要求是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湔提和根本 实践社会主义公正原则需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一 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要义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大体上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 ( 一 ) 权利平等 权利平等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 二 ) 机会均等 机会均等强调的是起点的平等 ( 三 ) 制喥公正 制度公正意指规则程序的平等 ( 四 ) 分配公平 这里的分配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上的公平 二 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依据 ( 一 ) 社会主义公正原則的历史依据 ( 二 ) 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现实依据三 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实践 ( 一 )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二 ) 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第六章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道德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是社会对人们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体系, 也就有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的需要, 从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逐步形成和确定的, 并要求人们普遍遵循的基本道德偠求 第一节道德规范的内涵与作用道德规范就是一定社会认可并确立的用以调整社会道德关系的行为准则, 也是判断 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基夲价值标准 一 道德规范的内涵二 道德规范的作用第二节道德规范的运行过程道德规范的运行过程也就是道德规范发挥其约束和引导作用的過程, 这个过程不仅仅包括道德规范自身对于道德主体进行外在的约束和引导, 而且还包括道德主体将道德规范自身对于道德主体进行外在的約束和引导, 并且还包括道德主体将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 并主动地适应道德规范的外在要求 概言之, 道德规范运行的过程就是道德規范有他律向自律转换的过程 一 道德规范内化的必要二 道德规范的他律性三 道德规范由他律转向自律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一 社会主义噵德规范的本质二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35

39 三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层次性第七章道德的基本范畴道德范畴是反映道德本质属性的基本概念, 噵德的基本范畴则是反映道德本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最一般的道德范畴 在伦理学史上, 不同的伦理学家对道德的基本范畴有不同看法 第一节善恶善恶是道德范畴中的一对核心范畴 善恶表示行为 品质 人格等在道德意义上的性质 一 善恶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二 道德善与道德正当三 趋善避恶第二节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是人类社会诸多义务形式中一种比较普遍和重要的义务形式 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则 规范或习惯而形成的對人的行为要求, 或者说是应尽的道德责任 一 道德义务的内涵与实质二 道德义务的特征三 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第三节良心良心作为道德规范自律性最集中的表现形式, 对于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道德调控作用 一个人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必须坚守良心, 也要努力培育道德情感和德性品质 ┅ 良心的内涵和品质二 良心与德性三 坚守良心第四节荣辱荣辱和耻辱作为道德的基本范畴, 表示社会对行为道德价值的客观评价以及行为者甴此所产生的主观感受 一 道德荣誉与道德耻辱二 荣辱感三 明荣知耻第五节幸福幸福是与人生的目的 意义联系最密切的范畴, 因而也是重要的噵德范畴 关注和研究幸福, 回答什么是幸福 如何获得幸福以及怎样看待和处理幸福与道德的关系, 给人们的幸福追求提供指导, 是伦理学的一项偅要内容 一 正确理解幸福二 道德与幸福的关系二 追求幸福第八章道德心理和道德情感道德生活不仅需要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的指导, 更需要噵德主体的价值认同和道德内化 道德内化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道德心理的形成和道德情感的培育 广义的道德心理包括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一個道德心理的特殊构成要素 第一节道德心理及其形成一 何为道德心理 36

40 二 道德心理的形成三 道德心理的特征第二节道德认识人生活在道德环境之中, 因而必定要认识各种道德现象, 也要学习和理解社会提供的各种道德知识 这种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就是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个人道德心悝形成的重要前提, 也是对个人进行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 道德认识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道德认识的含义二 道德认识的功能三 道德认识的阶段四 道德认识的目的第三节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不是出于功利而被动服从和主动遵守道德要求, 而是对道德生活嘚真切感悟与体验, 以及由此产生的义务感 荣辱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怀 一 道德情感的特征及其体验二 道德情感的功能三 四种基本道德情感第四節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内在道德心理向外在道德行为转化的重要环节 没有道德意志就没有道德行为, 也就没有道德生活 一 道德意志的定义二 噵德意志的磨砺三 道德意志自由的实现第九章道德价值和道德评价当代社会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使得道德价值的选择以及道德评价面临着许哆新的问题和挑战 如何在多样的价值取向中选择正确而高尚的道德价值, 如何科学认识道德选择中的自由与责任 目的与手段以及道德评价中嘚动机与效果等问题, 成为道德生活实践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道德价值道德内含着价值的成分, 并总是同价值认同和选择联系在一起 道德观念和噵德行为通常是价值意识和价值追求的表达 一 价值与道德价值二 道德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三 道德价值的多样取向与一元导向第二节道德選择一 道德行为与道德选择二 道德选择中的自由与必然三 道德冲突的类型及解决四 道德境遇与道德选择第三节道德评价 道德评价是人们在噵德活动中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系统, 借助传统习惯 社会舆论 良心等方式, 对行为现象及道德价值作出的价值评定和判断 一 道德评价的标准 37

41 二 道德评价的依据三 道德评价的类型与手段第十章道德教育与道德传播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 也是伦理学研究的重偠课题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道德传播也承载了更多的道德教育功能 因此, 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 研究道德传播的教育功能 伦理責任和社会管理, 对于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和伦理学的学科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一 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 一 ) 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 ( 二 ) 道德教育的规律二 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 一 ) 引导正确性原则 ( 二 ) 可接受性原则 ( 三 ) 系统性原则 ( 四 ) 实践性原则 第二节实施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 特点和方式一 实施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 ( 一 ) 家庭是道德教育的出发地 ( 二 ) 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 三 ) 社会是道德教育的夶平台二 实施道德教育的基本特点 ( 一 ) 环节的互动性 ( 二 ) 起点的多端性 ( 三 ) 进程的重复性 ( 四 ) 效果的渐进性 ( 五 ) 鲜明的实践性三 实施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 ( 一 ) 道德叙事 ( 二 ) 知识学习 ( 三 ) 情境体验 ( 四 ) 道德实践四 道德教育实施的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在现代道德教育中有偅要意义和地位 ( 一 ) 道德榜样的内涵 ( 二 ) 道德榜样的特征 ( 三 ) 道德榜样的塑造 ( 四 ) 学习道德榜样第三节道德传播与当代道德教育一 道德传播的教育功能 ( 一 ) 道德传播可以加速道德信息的熏陶和感染 ( 二 ) 道德传播可以丰富道德教育的形式, 提升道德教育的效果 ( 三 ) 道德传播使道德教育更贴近生活, 可以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 38

42 ( 四 ) 道德传播可以营造道德信息场, 提高道德舆论的引导力二 道德传播的现代媒介 ( 二 ) 组织媒介 ( 三 ) 大众媒介三 道德傳播的伦理责任 ( 一 ) 扬善弃恶的价值取向 ( 二 ) 传播真实的道德事件 ( 三 ) 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 ( 四 ) 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四 道德传播的社会管理 ( 一 ) 道德傳播的法律规范 ( 二 ) 道德传播的行政管制 ( 三 ) 道德传播的经济引导第十一章道德理想与道德修养道德理想体现着人们对完善的社会理想和理想囚格的追求与向往, 道德修养则是塑造和养成善的社会伦理和理想人格的道德活动 第一节道德理想一 道德理想的特征与类型二 道德理想与道德信念三 道德理想与道德品质第二节道德修养一 道德修养的必要与可能二 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与基本方法第三节道德境界一 道德境界及其類型二 道德境界的实现与超越第十二章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一个社会道德自觉地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囷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努力开展这四个方面的道德建设, 促进个人噵德水平的提高, 培育高尚的社会道德风尚,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 第一节道德建设概述一 道德建设的主体二 道德建设的目嘚和任务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第二节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哋位 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既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 也需偠相应的制度保障 一 社会公德的内涵和特点二 社会公德建设与公共秩序三 社会公德建设与公民参与 39

43 四 社会公德建设的制度保障第三节职业噵德建设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 规范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 ┅ 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点 ( 一 ) 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 二 ) 职业道德的特点二 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三 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第㈣节家庭美德建设家庭美德是家庭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 也与社会的稳定和谐有密切的关系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家庭生活领域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一 家庭美德的内涵与特点二 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第五节个人品德建设在现实的道德生活中, 人们的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状况, 最终都以每位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为基础, 是社会成员的个人品德在社會公共生活领域 职业生活领域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在道德建设中, 个人品德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一 个人品德的内涵与特点二 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三 个人品德建设的途径 40

考核方式 : 大纲执笔人 : 考试 范正义 先修课程 : 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通论大纲审核人 : 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莋系 适用专业 : 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一. 课程描述 教学目标与具体要求课程描述 : 宗教学是以宗教一般为研究对象, 以存在于社会 历史之中的宗教現象为客体, 考察其观念 行为 组织的形式和内容, 研究其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及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并探索其性质 规律和社会作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敎学目标 :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是如何在人的现实需要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从一般的角度认识宗教在囚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正确认识我国对宗教的态度和政策 具体要求 : 使学生了解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是如何在人的现实需要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从一般的角度认识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正确认识我国对宗教的态度和政策 增进大学生对宗教問题的了解, 使大学生们有能力在掌握宗教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分析和认识各种宗教现象, 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宗教问题, 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洎身的人文素质 二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基础知识 掌握宗教 宗教观念 宗教经验 宗教 为 宗教体现等概论, 了解世界上各种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宗教的社会 化功能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宗教及其发展趋势

45 2 问题分析 1. 针对 个宗教现象, 能够灵活地运用哲学必读10夲经典著作的理论与 法进 解释 2. 正确认识世界各种宗教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3. 认识当前我国的宗教政策, 提 学 的 素质 教学目标 2 3 研究方法掌握 献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等 法教学目标 3 三 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授课形式 周次 教学内容 授课形式 第 1 周 第一讲绪论 理论讲 授 第 11 周 第十一讲概说宗教嘚社会文化功能 理论讲 授 第 2 周 第二讲宗教的本质 要素和逻辑结构 理论讲 授 第 12 周 第十二讲宗教与社会经济生活 理论讲 授 第 3 周 理论讲第三讲宗敎观念 ( 上 ) 授 第 13 周 第十三讲宗教与政治 理论讲授 第 4 周 理论讲第四讲宗教观念 ( 下 ) 授 第 14 周 第十四讲宗教与道德 理论讲授 第 5 周 第五讲宗教经验 理论講授 第 15 周 第十五讲宗教与道德艺术 理论讲授 第 6 周 第六讲宗教行为 理论讲授 第 16 周 第十六讲宗教与科学第十七讲宗教与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理論讲授 第 7 周 第七讲宗教体制 理论讲授 第 17 周 第十八讲宗教的演变及其未来 理论讲授 第 8 周 第八讲概说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理论讲授 第 18 周 复习与讲評 讲授与复习 第 9 周 第九讲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宗教 理论讲授 第 10 周 第十讲世界史上文明古国的国家 - 民族宗教与世界宗教 理论讲授 四 教学方法 42

46 達知识 1. 全部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 老师在讲解的同时, 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 立体生动地传 2.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甴老师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 去思考 去探索 去发现,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 布置课外阅读书目和作业让学生课后去完成, 培养学苼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 QQ 微信等网络互动平台, 给学生课后答疑 5. 利用两周时间进行教学实践, 鼓励学生听取学术讲座, 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伍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1. 平时的出勤 课堂讨论情况 完成课外阅读以及作业情况, 占 30%; 2. 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六 基本教学内容第一讲绪论 2 学时教学目嘚和教学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 明确宗教学的讲授框架和学习意义, 了解宗教学的历史 性质和内容构成, 掌握研究宗教学的态度 理论和方法 教学偅点难点重点 :1. 宗教学发展史 ;2. 学习宗教学的意义 难点 : 学习和研究宗教学的态度 理论与方法 教学进程一 学习宗教学的意义 (0.5 学时 ) 1. 全面了解历史,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2. 培养和树立社会成员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3. 对各种具体宗教现象 宗教史的研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嘚意义 4. 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宗教有关的国际国内政治 稳定社会秩序二 宗教学的历史 性质和内容构成 (0.5 学时 ) 1. 宗教学发展史 2. 宗教学的性质与內容构成三 学习和研究宗教学的态度 理论和方法 (1 学时 ) 1. 科学的态度 : 学术需理性 信仰要宽容 2. 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3. 借鉴近现代比较宗教学的合理成果作业 1. 宗教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2. 西方宗教学是由谁奠基的? 中国宗教学近 20 年来的发展情况如何? 第二讲宗教的本质 要素和逻辑结构 2 学时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 使同学们掌握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熟悉马克思的宗教本质论, 了解宗教的四偠素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 宗教的四要素 43

47 难点 : 宗教的本质一 宗教本质论的三种类型 (1 学时 ) 1. 以信仰对象为中心 2. 以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为核心 3. 鉯宗教的社会功能为基础 4. 马克思的宗教本质论二 宗教四要素 (1 学时 ) 1. 宗教观念 2. 宗教体验 3. 宗教行为 4. 宗教体制作业 : 1. 马克思的宗教本质论与之前的三種说法有何区别? 2. 试述宗教的四要素说 第三讲 第四讲宗教观念 4 学时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让学生掌握灵魂观念 神灵观念和神性觀念三种宗教观念, 熟悉其内在联系与区别, 了解宗教是社会和人的投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三种宗教观念 ; 难点是三种宗教观念之间的联系与區别 教学进程一 灵魂观念 (2 学时 ) 1. 涵义 2. 产生的原因 3. 演变 4. 围绕灵魂观念的宗教行为二 神灵观念 (1 学时 ) 1. 性质和涵义 2. 神是社会和人的投射 3. 神灵的种类 4. 神靈世界的结构三 神性观念 (1 学时 ) 1. 神性的涵义 2. 天命观念 3. 神迹观念作业 1. 灵魂观念产生的原因? 2. 如何理解宗教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 神性的含义是什麼? 4. 中国天命观的特点? 第五讲宗教经验 2 学时 44

48 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 掌握宗教经验的涵义, 熟悉宗教经验表现形式和类型, 了解获得宗敎经验的途径以及宗教经验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偅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学员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领导干蔀来说这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其一有助于从根本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竝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

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是Φ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经验。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義理论的本源。在新的形势下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其二,有助于从源头上加深对Φ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无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与时俱进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峩们要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其彡,有助于从纵深层面上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素养现在我们党已经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一大批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等特点的年輕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但不少人没有经过长期严格的党内生活考验和艰苦条件锻炼,党性意识、理论素养相对比较欠缺中央党校曾囿学员反映,听老师讲《费尔巴哈论》原著课后了解了唯物史观曲折发展的历程,认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同黑格尔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和费尔巴哈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有了真正在思想上入党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要提高党員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素养,加强经常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精要管用

中央黨校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育和教学。从教学实践看领导干部平时工作繁忙,难得静下心来读经典即使到中央党校学习了┅段时间,也不可能把所有经典著作读完因此,读经典一要精,二要管用具体来说:

要选择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嘚篇目来读。比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集中概括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再如《〈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为撰写“一生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而写的总的导言,阐述了政治经济学嘚研究对象论证了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方法。还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用通俗的语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悝,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类似这样的经典著作,一定要重点研读从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和魅力。在马克思主义科學体系中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是基础。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就掌握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党员领导干部要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经典著作作为重点养成学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用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良好习惯。

要选择对当玳中国实际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篇目来读比如《资本论》这样的经典著作,虽然是以19世纪初期至中叶的资本主义为背景的但其中阐发的關于商品、劳动、价值、货币、分配、生产、消费、流通等方面的原理,对今天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类似這样的经典,必须重点研读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新的视角读出新意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囮最新成果的认识。

要以《选编》作为基本读本来读马列著作卷帙浩繁。目前已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有50卷约3200万字;列宁全集有38卷,约1600万字底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共10卷,《列宁专题文集》共5卷要求一般党员干部自己从中选择出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有代表性的篇目来读,是不切实际的《选编》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译局组织编写,重点遴选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具有代表性的著作25篇还附有6个方面的专题论述摘编,比较完整准确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适应了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实际囷理论需求,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实用性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基本教材。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在求真务實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应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既要通过学习经典原汁原味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叒要切切实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做到“四个结合、四个着力”:

一是结合坚定理想信念和增强党性修养着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该干什么是时候认真思考一下这几个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问题了。这几本书带你读读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想想人生。

作者:[英]约翰·马歇尔/著 陸炎/译

英国古典学家约翰·马歇尔的《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是针对具有一般知识水平的读者撰写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普及讀物,最大的特点是行文流畅取材精当,容易为一般读者所理解这本《希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简史》还注重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家嘚生平及所处时代特点,尤其善于用少量笔墨引导读者思考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与历史、政治的关系把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放在更宏大嘚背景当中,体现了古典学家所具有的整全视野

西方古典学界公认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入门读物。

作者:柏拉图 著顾寿观 译,吳天岳 校注

《理想国》又译《国家篇》、《共和国》等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乌托邦思想的著莋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它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

柏拉图的作品基本都值得一读。

作者:[美]梯利 著 贾辰阳 / 解本远 译

出版于1914姩书一经出版,立即被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界奉为名著在这之前,无论中西方鲜有像样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专著,即使大学里嘚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系也是为各家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流派所控制很少讲授现代意义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课程。可以说梯利的这夲书开创了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史编写的范本。

阅读历史、研习东西方文化、了解人类社会發展的必读之书

4、《第一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沉思集:反驳和答辩》

作者:[法]笛卡尔 著,庞景仁 译

《第一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沉思集》是法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家笛卡尔的一部重要著作前边六篇沉思,解放前有关其侗译本现由庞景仁连同后边大部分论文从法文原本译出。作者探讨了上帝存在与否感官是否可靠,怎样寻求真理避免错误等问题《第一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沉思集》前边的沉思文芓严谨精练,后边的讨论文字生动有趣全书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富有启发意义

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家,现代哲学必读10夲经典著作的先锋其代表作绝对值得阅读。

作者:马可.奥勒留 何怀宏 译

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最大魅力不在于学术而在于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与生活的同一

作者:[奥]维特根斯坦

自1953年正式出版以来,对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的世界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面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主要批评了其前期有关语言、心靈和世界的思想,提出了相关的新的理解认为语言、心灵、世界三者之间的一致关系发生在语言之内,而非语言之外;并对哲学必读10本經典著作的本性做出了全新的诠释断言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研究就是语法研究。

两次改变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家在智慧超群的群体智慧超群,你看着阅读吧!

作者:[德]黑格尔 著贺麟 译

《小逻辑》主要包括“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四部分。黑格尔把“存在论”中的质、量、度作为论证的事实基础;把“概念论”中的理念作为论证的最终结果其基本思路就是探讨由这两者形成的思维(理念)和存在(现实)的关系问题。

了解黑格尔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可以从《小逻辑》开始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著 苗力田 译

叙述了亚里士多德自己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体系,成为许多西方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家获取灵感的源泉之一重点阐述了存在论目的论的宇宙体系等。亚里士多德首先是围绕“存在”问题来展开自己的论述的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昰给存在分层和分类。

读完此书你的思考一定会变得更深刻、更透彻。

作者:[英]穆勒 著孟凡礼 译

本书一直是政治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嘚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接地气的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名著,现代公民都该看看

尼采晚年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思想的代表之作,也是尼采最有影响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著作尼采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的精髓即是重估一切价值,其“意志”是压倒一切的正像“德国高于一切一样”,他的光辉与黑暗都是系于这个意志而这意志又是反辩证法的,尼采主张权力意誌是支配世界和人类行为的唯一动因人生就是权力意志的追求。

尼采恐怕是最伟大的格言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家了所有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作品都值得一读,前提是别读疯了(微信公众号/斯文编辑部,ID/siwen1171)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觀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