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家,目前为止人工合成的元素化学元素有几种

用人工方法合成化学元素_科技报道_网易科技|科技生活 精彩每一天
我现在的位置:
&&& 1910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他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够穿过金箔继续向前行进,也有一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行进的方向,但改变的角度不大。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好像碰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物体。
&&& 卢瑟福认为,这个实验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体积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内。α粒子通过原子中的空间部分时,不会受到阻力,可以顺利地穿过,但如果碰到原子核,则互相排斥(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α粒子就会被弹回来。
&&& 卢瑟福设想,金原子核中有79个质子和118个中子,质量太大,α粒子和金原子核之间的排斥力太大,并不能把金原子核轰开。如果采取两种措施:一方面用能量很高的α粒子来轰击;另一方面,把被轰击的对象改为轻的原子核,例如氮原子核(含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那么,α粒子与氮原子核之间的排斥力要小得多,也许能量很高的α粒子有可能把氮原子核轰开。
&&& 实验的结果确实像卢瑟福设想的那样,α粒子钻进了氮原子核以后,α粒子中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与氮原子核中的7个质子和7个中子重新组合后,变成了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 一个原子的原子核被轰开以后,变成了另外两个原子,这意味着化学家已经能够用人工方法合成化学元素了。卢瑟福的发现还改变了19世纪以来化学界认为“元素永远不变”的理论。确实,这位曾经获得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的探索是具有开创性的。
&&& 虽然卢瑟福将原子分裂后得到的都是一些轻元素,但是,想要用人工的方法获得重元素也是可能的。只要能够制造出威力更强的“大炮”,发射出各种高能粒子,就能达到目的。 1929年,美国加州大学物理系教授劳伦斯设计出回旋加速器,被加速的带电粒子的速度接近光速,具有极高的能量。
&&& 1940年起,美国化学家西博格和麦克米伦等人,用回旋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粒子轰击不同元素制成的靶,先后用人工方法制得了镅(méi)、锔(jú)等9种人造元素。到现在为止,各国科学家发现的95号到112号元素,都是在进行原子核反应时制备出来的。
这个如此奇怪的生物究竟是什么呢?
网易病毒每日预警
其他重要病毒的发作日期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当前位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备出大量的人工合成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备出大量的人工合成元素B.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保质期,可以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D.从自然界中提取元素的单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A、化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制备出大量的人工合成元素,而是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A不正确;B、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的是Fe(OH)3固体,要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应该是向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B不正确;C、食品添加剂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合理、科学使用,C正确;D、从自然界中提取元素的单质不一定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例如金属金等,D不正确,答案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备出大量的人工合成元..”主要考查你对&&溶液,浊液,胶体&&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溶液浊液胶体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粒子的直径d&10-9m 电中性原理:
溶液对外是不显电性的,所以,在电解质的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如含K+、Al3+、H+、Cl-、SO42-的溶液中,必然存在c(K+)+3c(Al3+)+c(H+)=c(Cl-)+2c(SO42-)。溶液的稀释定律:
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ρ(浓溶液)V(浓溶液)w%(浓溶液)=ρ(稀溶液)V(稀溶液)w%(稀溶液) 容量瓶的使用:
1.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1)在使用前首先要检查是否漏水。具体操作如下:
(2)检查合格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3)四个“不能”①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②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 ③容量瓶的容积是在瓶身所标温度下确定的,因而不能将过冷或过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即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
2.& 误差分析
分析依据,以配置NaOH溶液为例,在进行误差分析时,根据实验操作弄清是“m”还是“V”引起的误差,再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特别提醒:
(1)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也不要补加蒸馏水,否则结果会偏低。(2)定容时俯视、仰视对结果的影响。①仰视刻度线(图1),导致溶液体积偏大。②俯视刻度线(图2),导致溶液体积偏小。
为减小误差务必按:眼睛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处的次序,做到“三点一线”。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置:
1.主要仪器 (1)托盘天平:可精确至0.1g,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2)容量瓶:配制溶液的专用精确容器,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和刻度线。&&&&&&&&&&&&&&&&&&&&&&&&(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配制过程配制过程如下:&
以配制480mL1mol·L-1NaCl溶液为例:
&(1)所需容量瓶规格:500mL容量瓶。 &(2)若用托盘天平应称量NaCl粉末29.3g。&(3)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加速溶解。 &(4)移液 & ①移液前需要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 ②移液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 ③移液时需要进行的操作为:将烧杯中溶液注入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并将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定容①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 ②定容时要平视刻度线,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6)摇匀,转入试剂瓶保存
假如其他操作均准确无误,分析下列情况对配制浓度的影响。 ①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偏高;②移液时,对用于溶解NaCl的烧杯没有洗涤:偏低;③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水至刻度线:偏低。 溶液配制过程中的“四个数据”:
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若分散质为固体小颗粒的称为悬浊液,若分散质为小液滴的称为乳浊液。
悬浊液是固体的小颗粒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是液体的小液滴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混合物。浊液的特性:
浊液里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都是由巨大数量的分子(或原子等)集合而成的。浊液静置后,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会逐渐下沉或上浮。所以浊液中物质的分散是不均一、不稳定的。分散系比较:
胶体: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胶粒直径的大小是胶体的本质特征 胶体可分为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①常见的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 ②常见的气溶胶:雾、云、烟等;③常见的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①当光束通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即为丁达尔效应。 ②布朗运动:粒子在不停地、无秩序的运动 ③电泳: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定向移动。一般来讲: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胶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④胶体聚沉: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该过程不可逆。 &胶体的特性:
(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和浊液。 (2)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3)聚沉:给胶体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颗粒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聚沉常用来解释生活常识,如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等。(4)电泳现象: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电泳常用来分离提纯胶体,如工业上静电除尘。分散系比较:
胶体发生聚沉的条件:
因胶粒带电,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聚沉:
向胶体中滴加电解质
向胶体中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加热常见的胶体的带电情况:
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
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
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注意:胶体不带电,而胶粒可以带电。
Fe(OH)3胶体的制备:
操作步骤: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呈红褐色为止。离子方程式:Fe3++3H2O=(加热)=Fe(OH)3(胶体)+3H+
点拨:(1)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虽叫做溶液,但属于胶体。 &&&&&&&&&&& (2)胶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气体,如烟、云、雾、有色玻璃等。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备出大量的人工合成元..”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89639362047314727389638338508297372人工合成元素是不是化学变化?
不是化学变化,应该是核反应.现在科学家利用较轻的核去撞击一个较重的核生成更重的元素.比如Kr+Pb-->Uuo+n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在科学昌盛的20世纪,利用人工方法把一种化学元素转变为另一种元素并不是不可能的。这不仅仅是因为科学家已经了解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
虽然广义上发生变化,但还是归类于物理变化
什么是广义上发生了变化?
不是化学变化元素种类不变
虽然是有新物质生成,但是不是化学反应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院专家谈人工受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