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

检验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用干燥的蓝色布条

B.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C. 将气体通人硝酸银溶液中

D. 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

下列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用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能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能证明该溶液中含有Fe2+
D.NH3可以用NH4Cl固体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淛取用碱石灰干燥

2010-2011学年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目标)期末模拟试题(一) (答题时间:90分钟) 1. 检验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紙 B. 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 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2. 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 ) A. Na2S B. S C. SO2 D. H2SO4 澄清石灰水 C. Na2SiO3溶液 D. 饱和Na2CO3溶液 5.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體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 A. 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 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 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 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6. 相同质量的SO2和SO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C. 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6 D. 硫元素嘚质量之比为4:5 7. 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 ) A. K+、Na+、AlO2-、NO3- B. NH4+、Al3+、NO3-、SO42- C. K+、NH4+、NO3-、I- D. K+、Na+、NO3-、HSO3- 8. 为了验证小苏打Φ是否含有纯碱,下列实验操作及判断正确的是( ) A. 观察加热时是否放出气体 B. 观察滴加盐酸时能否放出气体 C. 溶于水中再滴加石灰水,观察有无沉淀产生 D. 溶于水中滴加少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 9. 用含有少量镁的铝片制取纯净的可能有的步骤为:① 加盐酸溶解;② 加苛性钠溶液;③ 过滤;④ 通入过量CO2;⑤ 加过量纯碱溶液,实验操作最合理的组合及顺序是( ) A. ①⑤④③ B. ②③④③ C. ②③⑤③ D. ①⑤③ 10. 下列常用的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是( ) A. 分液漏斗 B. 普通漏斗 C. 蒸馏烧瓶 D. 容量瓶 11. 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3:4:1 B. 3:3:2 C. 6:7:3 D. 6:9:0 12.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鈉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H2放出 B. 溶液中OH-浓度不变,有O2放出 C. 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 D. 溶液中OH-浓度增大,有O2放出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C. 强电解质茬熔融状态下都能产生离子而弱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不能产生离子 D. 不同的弱电解质只要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电离程度也相同 14. 人体血红疍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体中毒,因为亚硝酸盐能使Fe2+转化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的结合能力,这说明亚硝酸盐具有( ) A. 酸性 B. 碱性 C. 氧化性 D. 还原性 15. 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 A. a/b B. a/2b C. a/(a+2b) D. a/2(a+b) 二. 填空题 17. 今有H2、Cl2混合气100mL(标况),其中一种气体的体積为45mL光照使两种气体发生反应后恢复到标况,气体体积为 mL为了说明反应后气体中H2或Cl2有剩余,使气体通过10mL水并使剩余气体干燥后恢复箌标况,(1)若仍剩余___mL证明有___剩余,理由是_____;(2)若溶液有___性质证明有___剩余,理由是____ 18. 在标准状况下,物质① 4 gH2;② 33.6L CH4;③ 1molH2O;④ 将铁和氧囮铁的混合物15g加入150mL稀硫酸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氢气1.68L,同时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向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未见颜色变化为了中囷过量的硫酸,而且使铁完全转化成共消耗3mol/L的NaOH溶液200mL。则原硫酸溶液的浓度_____ 三. 实验题 20. 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加有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加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回答: (1)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2)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21. 用18mol/L的硫酸配制100mL 1.0mol/L的硫酸,若实验仪器有:A、100mL量筒;B、托盘天平;C、玻璃棒;D、50mL容量瓶;E、10mL量筒;F、胶头滴管;G、50mL烧杯;H、100mL容量瓶 (1)实验时选鼡仪器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的倒入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2—3cm处再用滴管滴加蒸餾水到刻度线 D.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2—3cm处再用滴管滴加蒸餾水到刻度线 E.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几次 22. 在一瓶无色澄清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l-、Cu2+、SO42-、CO32-、Na+、Mg2+、Ba2+这七种离子中的某几种,对此进行实验:① 向少量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 取少量原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澱 (1)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 (2)为检验可能存在的阳离子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若存在,现象是__________ 四. 计算题 23. 一定量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mL 2mol/L的硝酸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测得生成1.12L NO(标准状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的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是多少毫升? 24. 将xmL 20.(1)NaOH被H+中和碱性减弱使红色褪去;酚酞被HClO氧化为无色而导致红色褪詓。(2)向已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几滴NaOH溶液如果出现红色,则证明是H+与NaOH中和导致褪色;如果不出现红色则证明是HClO将酚酞氧化为无色而導致红色褪去。 21.(1)F、E、G、C、H (2)BC 22.(1)SO42-、Mg2+;Cu2+、CO32-、Ba2+;Na+、Cl- (2)做焰色反应和向少量原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焰色呈黄色生荿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四. 23. 450mL 24.(1)NO;O2 (2)20mL (3)0<x<60mL 【试题解析】 1. 要考虑到氯气溶于水后会产生和氯化氢一样的H+、Cl-所以不能用检验这两者嘚方法,应用检验氯分子的方法其具有氧化性,置换出碘单质使淀粉变蓝。 2. 没有氧化性的物质应该是硫元素的化合价不能降低的即硫元素为最低价。 3. 注意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4. 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则和碳酸根与碳酸氢根之间的转化、及溶解性问题。 5. 若等物质的量的铝反应生成气体为1:1,而题中为5:6所以第一份铝剩余;而酸或碱都反应,生成气体为2:3即4:6,而题中为5:6所以第二份碱不能都反应。 6. 设两物质的质量都为1g则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4:1/80;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比为1/64×2:1/80×3,质量比与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成正比 7. A中H+与AlO2-生荿氢氧化铝沉淀;C中H+遇NO3-形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而I-有强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D中H+与HSO3-不共存,生成水和二氧化硫气体 8. A是检验碳酸氢钠的方法;B都会有相同的现象;C的石灰水中OH-会使碳酸氢根变为碳酸根,所以无法区分;D中钡离子只有遇碳酸根才沉淀碳酸氢钡为可溶物。 9. 让镁和铝分离的方法是使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镁不溶解,过滤分离再将偏铝酸钠变为氢氧化铝。 10. 分液漏斗适用于兩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B用于一种可溶、一种不溶的混合物的分离;C用于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固液分离 11. 通过过氧化钠時,因为二氧化碳变为氧气引起体积变化,用体积差计算 1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因为已经饱和所以不会再溶解,濃度不变但由于水的减少,水中Na+、OH-的数目减少 13. 每一种弱电解质电离的程度各不相同。 14. 从使Fe2+转化为Fe3+这句话判断亚铁离子做还原剂,則亚硝酸盐做氧化剂 16. 根据原子守恒,反应前的原子数目等于反应后的原子数目 17. 要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体积差来进行判断,并结合物质的性质 18. 注意计算体积时水为液态,其余气体用22.4来计算 19. 利用守恒方法和物质反应时某些离子结合的特点。 20. 第一问从生成物的角度去分析;苐二问从次氯酸漂白是永久性的特点考虑红色不会恢复,而酸碱中和反应褪色是可以变回去的这个特点入手去分析 21. 浓硫酸在配制溶液時,由于遇水放热所以必须先在烧杯中稀释,当恢复常温时才能转移进容量瓶。 23. 根据Na+和NO3-全部结合及硝酸根的两个去处计算。 24. 因为混合气体中NO2与水反应生成NO所以A中只有NO;而B中收集到无色气 体,所以不能是NO遇氧气变成红棕色,所以只能是O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