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韩国人在中国留学喜欢来中国留学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韩国留学生来中国:当场被眼前的一幕彻底震撼了
 “在中国的韩国人越来越多。不仅很多韩国人都想来,而且来了之后,大多数人都不愿回去。”韩国人朴羽珍告诉记者。如今,“不愿回国”成了在华韩国人的“新共识”。
如何了解中国的全貌呢?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必须到现场感受和体验。目前每年来华的韩国人超过500万,是来华外国人中最多的。
   韩国人如同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中国各地。以他们为中心,我们对中国的认识偏差有了很大改观。
但令人忧虑的是,虽然韩国部分舆论领袖关注中国,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未能体验中国的实际情况。希望韩国的领导阶层能够常来中国感受和体验。
   目前在华韩国人将超500万
韩国媒体07年发表的《每年10万人移居,2008年实现百万共同体》报道中称,中韩建交后,在华韩国人的数量呈几何级递增,数年之内已比在曰韩国人规模更大,成为全球最大的韩国人共同体。
驻华韩人会调查显示,目前在华的韩国侨民约有10万人在北京,青岛有7万人,上海有5万人。据韩人会事务总长张兴石介绍,大约有30万到40万韩国人长期居住在中国,加上短期居住者,人数将更多。
极东海运航空株式会社是较早经营中韩两国海运业务的公司之一,社长韩洪满说,如今每年起码有10万韩国人来华居住。到2008年前后,韩国在华侨民将达到100万。到2010年,在华韩国人有望超过200万。如今,已经达到500万。
  & &到了中国就不想回家
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很大一部分韩国人乐不思蜀,舍不得回国。在中国社科院财贸系读硕士研究生的李俊豪就是其中一员。“我毕业以后不准备回国了。我想在三星这样的大公司找一个能留在中国的工作。”李俊豪告诉记者。
当初,朴羽珍还在韩国一家游戏公司上班,当他听说公司要派他来中国时,心里还挺不情愿。“可现在我打算在中国待一辈子。”如今,他和太太在北京朝阳区的来广营开了一家咖啡厅,还买了一套房子。
他说,原来在华韩国人百分之百都是租房子住,现在已有不少韩国人在中国买了房子,这既是为了投资,也是为留华做长期打算。对于未来,朴羽珍充满信心。
   “是中国的魅力吸引了韩国人。”朴羽珍解释说:“在中国工作轻松,赚钱也不少,生活还很方便。”
朴羽珍说,韩国的工作压力非常大,每天早上9点上班,下班时已是晚上八九点,有时还要工作到半夜。过去韩国是6天工作制,星期曰也常常不休息。现在虽已改成5天工作制,但很多公司都没有执行。相比之下,中国的工作轻松多了。
朴羽珍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韩国公司都在中国设有办事处或者分公司,在那里工作的韩国人不仅工资比韩国国内高,还能享受到不少额外优待。朴羽珍说,1997年他刚来中国时,每个月的工资就有两万多人民币,比韩国国内高不少,公司还提供住宿。
而大公司的韩国员工每个月能拿大约3万元人民币,家属可以随行,孩子在中国的教育费用也可以报销。“孩子在中国读书能学好中文,长大了工作也好找。”
韩国首都首尔(汉城)生活费用高昂,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比中国同类产品高10倍左右。“韩国人在北京过得很舒服。”朴羽珍告诉记者,在北京生活的韩国人几乎个个都打过高尔夫球,而如果回国,他们中80%的人根本打不了,一是因为没钱,二是没有时间。
  在北京的韩国人不断增加,针对韩国人的生活配套设施也逐步健全起来。朴羽珍说,1997年,北京就燕莎、五道口地区有韩国餐馆,他不得不吃了一年的扬州炒饭和辛拉面。
而现在,韩国餐馆到处都是。北京的望京是著名的韩国人聚居区,这里到处是韩国商店及餐馆,几乎所有的标示都有韩文,连街头小广告也不例外。
记者在望京大西洋新城南门看到,不到100米的路段上就有3家主要针对韩国人的房屋租售公司。其中一家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长期跟韩国人打交道,他们都会几句常用的韩语。“就是一句中文不会,韩国人在望京都能活下去。”李俊豪说。
   大多数韩国人留在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李俊豪告诉记者,2008北京奥运会将带来很多机会,汉城奥运会的成功就是一个先例,他希望自己能利用这个机会多挣钱。朴炳奏说,中国经济发展不可限量,自己先来中国也算是“抢占先机”。
   为留在中国费了不少心思
懂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是这些韩国人最大的优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是因此才能留在中国。为了尽快学好中文,他们大都非常努力,很多都请了中文家教。
为了多和中国人接触,李俊豪特意不住在韩国人聚居的望京地区。“老是跟韩国人在一起并不好,没机会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也没有机会锻炼汉语。”虽然才来中国3年多,李俊豪的汉语已经说得很流利了。
朴羽珍告诉记者,很多韩国人都是先来中国学习和贸易有关的专业,然后再回韩国找可以派驻中国的工作,通过“迂回战术”来达到留在中国的目的。不过这种机会并不多,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已投稿到:您(@)目前可用积分:316330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贴]金宰贤:为何韩国人认为中国变得“傲慢”
9972 次点击
0:44:04 发布在
金宰贤:为何韩国人认为中国变得“傲慢”?日 来源:凤凰周刊去年回韩国时,我与一个大学同学见面聊起中国。他是高丽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曾在某韩企驻上海办事处工作过4年,算是位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在楼下的咖啡馆,我问他:“你回国有一段时间了,在韩国已经适应了吧?我们当年学习的时候,真没想到中国发展得这么快,韩中关系也变得如此密切。最近在韩国,一般人怎么看待中国呢?”他引述当时刚刊登的一则关于中国的报道里的话说,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觉得中国越来越“傲慢”。说实话,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在中国生活过、深谙中国文化的他如此评价中国,让我感到韩中之间确实存在一个鸿沟,并且似乎这个鸿沟正在逐渐扩大。进入21世纪以后,韩中之间的摩擦层出不穷,而且愈演愈烈。从围绕“端午节”开始的韩中文化之争到韩中渔业纷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也使得两国人民觉得对方是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国家。不过在我看来,这是因为韩中两国无论是在距离上,还是传统文化上都十分相近,因此我们之间会发生种种棘手的问题。我始终觉得,在亚洲,眼下中国好比已经成了一个水塘里的鲸鱼。由于其规模日益庞大,不管它愿不愿意,都会影响周边国家的利益。例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水产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但满足13亿人的需求能容易吗?因此,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渔业纷争的概率会大幅增加。不少韩国人认为中国“傲慢”是不争的事实,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韩国没有适应好世界变化的格局。1998年底我首次来中国时,当时的中国经济还比较落后,不过如今,中国已今非昔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韩中之间的差距也大幅缩小了。1999年中国人均GDP为865美元,是当年韩国人均GDP9902美元的8.7%。那时我觉得中国什么东西都便宜,2003年来中国的时候也觉得中国物价只有韩国的1/2到1/3。时隔11年,2010年中国人均GDP为4434美元,是当年韩国人均GDP20753美元的21.4%。目前,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人均GDP有12000美元,是韩国的60%,实际生活也与韩国几乎没有差距。现在,我时不时发现中国有些物价比韩国还要贵。这几年,在华待久了的一些韩国人常开玩笑地说:“以前韩国人喜欢在中国做足疗,因为足疗很便宜。然而,眼下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了,北京、上海已经超过了首尔。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韩国人会成为中国人的足疗师。”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中国将会不断提供廉价的劳动力,所以中国不会缺少足疗师,但是这番话显现出韩中之间相对差距的缩小,甚至中国在一些方面已超过韩国的事实。然而,不少韩国人,特别是一般老百姓,还是不够了解上述提到的这些变化,这最终导致他们认为中国正在变得傲慢。除了韩国方面的原因,那还有来自中国本身的原因。由于韩中政治体制不同,两国媒体的性质也不同。有时候中国媒体,特别是官方媒体,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出中国民间的看法。去年,我曾写过一篇关于朝鲜的文章,并略带埋怨的语气说,“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老百姓都一味地支持朝鲜。”文章刊发后,不少热心读者发来邮件并“亲切”地告诉我:“韩国朋友,你错了。我们不这么想。”那天,我才发现我的许多观点是错误的。我没想到那么多中国普通人会批评朝鲜。在中国已生活八年的我都如此,更何况别的外国人呢?还要指出的是,在朝鲜或中韩之间的问题上,韩国媒体经常把《环球时报》作为了解中国的窗口。然而,直到去年我才发现,很多中国大学生、白领和媒体人并没把该报“那么当回事”。我一直认为,如果美国像甜瓜的话,中国则像西瓜。甜瓜皮很薄,皮和果肉的颜色也相近,而西瓜则不同。西瓜皮很厚,而且皮和果肉的颜色相差较大。很多韩国人乃至其他外国人往往只能看到中国的表面,而容易忽略中国内部的声音。恰恰如从未接触过西瓜的人会猜测果肉颜色接近绿色,但实际上它的颜色是红色。对外国人而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不”在此山中。(作者系韩国在华专栏作家)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剑门碧玉]
[剑门碧玉]
[剑门碧玉]
[东门吹牛]
[败其外败其中]
[在城一方]
[临泉之树]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47:20 &&
韩国留学生首选中国背后日 来源:凤凰周刊 作者:顾纯 图:日,北京大学第六届国际文化节,身着民族服装的韩国留学生。在中国很多校园里,时常会碰到一群打扮入流的年轻人。他们戴着色彩鲜艳的鸭舌帽三五成群地走在一起,豹纹眼镜框和其他各种流行元素让他们在人群里显得格外扎眼。他们是韩国留学生。曾经有人调侃,走在北京某些大学的校园里问路,碰到韩国学生的几率比中国学生还大;在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待了三年的韩国留学生刘永硕也会时常开玩笑说,韩国人太多以至于平时很少有机会练汉语。近日,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2611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港澳地区)的66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其中韩国共有62442人来华留学,占来华留学总人数的21.3%,为来华留学最多的国家。事实上,自2000年以来,这已经是韩国第十二个年头位居首位了。“韩国很小,中国很大”在谈到来华留学的初衷时,韩国留学生总会不约而同地将韩国和中国拿来比较。11岁的韩国女孩银珠来中国一个月了,在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念初中一年级,同行的还有她的哥哥。当问起来中国的原因时,她尽力用手势来弥补还不太熟练的汉语。她在空中画了一个很大的圈表示“中国很大”,又用两手在胸前比画出一个碗一般大小的圈,示意着“韩国很小”。不知11岁的小银珠能否理解她口中的“大”和“小”是指什么,但如果就中韩双边的经贸状况,确实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据韩联社报道,全国经济人联合会今年3月15日曾展开调查,由于韩国国内开拓销路较困难、国外对韩国产品需求增加等,韩国将有六成以上的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中国无疑是韩国一块重要的海外“风水宝地”。韩国企划财政部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韩对华直接投资申报金额占韩对外投资申报总金额的10.9%,位居第二。而韩国也成为中国的第三大直接投资国。虽然银珠还不太了解这些数据,但在她和哥哥的潜意识里,似乎已经很明确来中国的理由了。银珠和哥哥念的是被称作“国际部”的班,班里主要接收外籍学生。自1999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小学获得接受外国学生的资格后可接受适龄外国学生入校学习后,中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设国际部。2007年9月,北京市具有接受境外外国学生资质中小学共95所。这些学校的招生网站上专门有韩语版本,足以见得韩国中小学生是招生的重点。教育部规定,学校招收外国学生的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在校生总数的10%。人大附中国际部主任王小顺则告诉记者,考虑到资源问题,学校自身也会对招生名额有所控制。银珠活动的圈子是一个16人的班级,这是学校按照汉语水平为他们安排的预科班。因为汉语刚刚起步,他们边学习其他课程边学习汉语。曾经和外籍学生一起上过课的中国学生觉得他们十分“抱团”,对此王小顺表示,毕竟留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仍需要适应。学校尽量鼓励不要“抱团”,但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时常需要一个群体来相互释放压力。在中国学习的不易也催生出许多新的市场。一些面向外国考生入学考试的辅导学校之间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在北京地区,目前有10多家韩国入学考试辅导学校,分摊着名牌大学入学考试市场这块蛋糕。许多学校为了吸引留学生,纷纷在招生网站上张贴出留学生考取清华、北大、人大等中国最高学府的喜讯。北京高丽学院院长Hong Gyeong-mi被称作是中国名牌大学入学考试的“点金神手”。2004年起他在北京经营北京高丽学院,是一所“韩国式寄宿辅导班”。仅去年一年,该校将191名学生送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今年2月他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曾表示,北京大学的外国学生名额为180人,除了其中的40个名额外,其余都面向韩国学生开放。由于韩国留学生过多,北京大学规定至少将40个名额分给韩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学生。Hong Gyeong-mi也表示,中国大学和欧美地区一样入学容易毕业难。“北京大学要求4年内修满148学分才能毕业,上课出勤率、学分管理和论文评估等方面比韩国大学更严格。”“想留在中国”北京第二外语学院也是韩国留学生较多的学校之一。目前该校在校留学生约为1000多人,其中2/3为韩国人。留学性质主要分为本科长期留学生和短期交换留学生两种。从韩国忠北大学交换到二外的短期留学生金珉秀,在大四第一学期得到了学校来华留学的名额。在二外留学期间,金珉秀通常会把一部分学校提供的生活费攒起来,与其他来华留学的韩国同伴去中国其他地方旅游。据她介绍,韩国公司很看重在中国的留学经历,这几年随着中韩交流合作加深,越来越多的韩国公司开始定期招聘能熟练掌握汉语的人才。“相对于能熟练掌握韩语的在韩中国留学生,韩国公司更愿意聘请有过在中国留学经历以及能熟练掌握汉语的韩国人才。”马上就要毕业了,就读对外经贸大学的韩国留学生刘永硕不得不开始发愁工作的事。近几年来,“失业”“岗位减少”“裁员”等词汇充斥在韩国的各类新闻报道中。韩国国际广播电台在2011年年底曾发出预警称,由于韩国经济沉滞,2012年新增工作岗位将大为减少,但韩国就业人数将增加20万-30万人。这让在华的韩国留学生对回国望而却步。“如果有机会我当然希望能留在中国。”刘永硕边说着边弹了弹手里燃了很久的中南海烟。为未来发愁,让他和朋友们都没有心思上课,总想着去哪里放松一下。当初来华留学的时候,他就很迷茫,因为之前自己成日瞎玩,已经快要被父母“放弃”了。和大多数韩国学生一样,他们虽然独自飞往异国他乡念书,但在来之前就得到了家人、朋友对在中国留学和生活的建议和帮助,包括决定所要读的学校和居住地等问题。柳丁昊的职业规划则要清晰得多。作为高丽大学汉语系的学生,将要继承家族企业的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尽快让业务上手,尤其是在中国的业务。像很多其他韩国企业一样,中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市场。为了方便将来开展在华业务,柳丁昊的父亲几年前送他到高丽大学学习汉语,一年前又来到首都师范大学继续进修,希望儿子能更多更近地了解中国文化。仵志勇告诉记者,除了这类情况,为了开展大中华地区的业务,有些韩国公司专门组织人员来学校学习。比如SK集团,学校还曾为他们量身定做过进修课程。诚如韩国《朝鲜日报》一篇文章所呼吁的,在欧洲经济衰退的形势下,韩国企业的业绩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通常来说,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韩国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3-0.5个百分点。若韩企关注中国,则有可能降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大撤退”后重新归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传统文化的吸引力等诸多因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也让很多来华留学生都受到了冲击,尤其是韩国留学生。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韩国来华留学生达66806人,而2009年这个数目降到了64232人。据介绍,2009年,1/3在华的韩国留学生没有继续上学,而是选择“大撤退”。由于韩国经济还不稳定,不少韩国留学生为了保险起见,会将韩元先换成美元,然后再换成人民币。咸永俊就是“大撤退”中的一员,金融危机前,他已经来到中国两年,生活过得还算优越,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还办了一张2980元的健身卡。然而在2009的年初,他向学校提出休学,理由是回国内服兵役。据了解,中国教育部《关于来华留学生保留学籍服兵役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为尊重各国的法律,一般情况下,应同意实行强制兵役制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保留学籍服兵役的要求;并规定学生保留学籍的年限不计入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保留学籍期间免收管理费用。一位知情人向记者透露,很多自费的留学生都以服兵役为理由离开学校,因为服兵役期间可以不用交学费,过几年服完兵役后可以继续回到学校,这样就能节省一笔费用。一般而言,自费留学生一年的花销大概为七八万人民币。针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中国教育部专门提高了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生活费。随着经济的不断好转,韩国留学生的数目开始回升。为了吸引到更多留学资源,中国方面也在加大气力。据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环境,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人员数量达到50万,使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郭舜豪对本文亦有贡献)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15:30 &&
&&&&呵呵,&& && 从把中国当成土包子的鄙视,到被追赶后的失落感――台湾人和香港人的心路历程,韩国人也会一样经历一遍的;而且更可怜的是,韩国历史上的中国属国性质,在中国更加强盛后,将在韩国人的虚妄自尊自大上再撒上大大的一把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02:47 &&
韩狗的感受没有必要在乎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5:24 &&
老愚:一个韩国人为什么要对中国说“不”  在中国生活了近十个年头的韩国学者金宰贤,是一个相当温和的人,他把自己对中国的观察文字集结出版,名为《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一些未读也不屑于读书的激进分子,迅疾发出了义和团式的怒吼:韩国棒子滚回去!我们这儿不好,你为何还赖着不走?   他试图充当中韩民众之间的沟通者,低调,和善,他的建议及批评,顾及中国人的感受,内心里希望中国变得更好。但当他描述中国人不守规矩、不认错、不诚实、无创造性时,当他羞涩地说出自己的心愿:“希望有一天能安安静静过马路”,“有一天我的常识与我在中国接触的人的常识是一致的”时,他就彻底得罪了某些中国人。   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灌输了一整套国家和个人关系的绝对观念――祖国拜物教:国家就是祖国,政府和国家不可分割,实为一体。他们几乎发自肺腑地热爱这个概念中国,以为没有国家就没有自己的一切,而且这个被视为祖国的玩意儿,可以对自己行使生杀予夺的权力,在这个神圣的玩意儿面前,他们自甘卑贱,谁反对这个既定的神祗,谁就是他们的敌人。   他们自以为有这个壳自己才成为有尊严的人,他们以为一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卫这个庇护自己的龟壳,尽管他们从不明白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他们无条件交出了自己的选举权,不想争取自己的被选举权。他们表面上很愿意尽一个国民的义务,却不知道公民为何物。他们无力影响其中的决策,无从认知决定自己命运和生活的人的真面目。他们平时在社会里相互伤害,一旦有人诋毁国家和政府,瞬间即可结成一体,向敌人投掷语言匕首和语言炸弹。在他们眼里,政府所作的一切都是有道理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具有超常的人格力量,诋毁他甚于诋毁自己的父母。   他们作为一个集体而活着,他们虚拟了一个精神共同体,因为祖国而抱成一团。   祖国的忌讳就是他们的忌讳,祖国给予的知识是唯一可信的,凡与此不符的,便是异端邪说。   祖国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敌人,他们可以不了解任何敌人的情况,就迸发出刻骨仇恨。他们了解的世界地图是:自己的祖国永远是对的,而且在地球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作为这个概念下的蛋,具有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所不具有的幸福和荣耀感――“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至于充满卑微和恭顺的忠心句子“祖国因我而骄傲”,只是成功人士才有资格说出的话语。   不言而喻,一个批评自己“祖国”的人,将会非常孤独,而且常常被人视为叛徒。比如你说中国人什么不好,立马就是一句有力的诘问:你不是中国人吗?   这是你的“祖国”,他的荣耀被你分享,他的屈辱也得由你分担。你不能拒绝这样一个常识。“祖国”是送给你的终身礼物,你没有一丁点轻慢的权力。   中国人不喜欢直接的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批评,最好出自自己的朋友之口,这是常识。   当他们不能认可你的动机时,你就注定成为公敌。所以,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大可能被接纳时,最好缄默不语。否则,你的充满爱意的批评,将招致无法估量的后果。   你没有听见体育解说员异常智慧的说法吗:他这个球踢得不是太好,他踢出场地了。在这个句型里,隐含中国式批评的所有秘密:保全别人的面子,用最委婉的修辞,掩饰一个坏的事实,但绝不直接批评你。避免直接交火,这是中国人际关系的核心。凡是可能发生直接交锋的,一律放在事后和背后。   直接批评适用于一种关系:上下级。上对下,是最理直气壮的关系,可以做河东狮子吼,可以剖心剜肝,而被批评对象无一丝反抗能力。在官场,你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官员身边的人无不战战兢兢,在表面的和谐气氛里,隐含着无比的小心和戒备。   还有一些关系,可以充分表达直截了当的批评:比如教师对学生,医生对病人,警察对公民,官吏对国民。   在常州,朋友带我参观刺绣馆,本应往上的电梯显示朝下,电梯打开时,里面只有一位老太婆和一孩子,朋友说了句:小朋友摁按钮了吧?老太婆立即叫起来:没有!他的数学考一百分,怎么可能干那样的事情呢?我的孙子最聪明了,你们不能冤枉人!   在北京,一位五十岁男出租司机在车上抽烟,当我抑郁质问时,他雷霆大作:你不能对我这样说话!你应该请我掐灭烟。我拉了一天活了,抽支烟有什么问题吗?   刚上京沪高铁,发现座位上塞满包裹,我问:谁把东西放我座位上了?旁边那位年轻女士无一丝愧疚,而是生气地拿走自己的包,把背对着我。   当一个游手好闲的亲戚发短信要钱时,我回信说:你应该学会自己养活自己!得到的回答是:你没资格教我如何生活!我虽贫穷但不卑微!   我当面对人说不的勇气日渐萎缩。在地铁上,一个轻佻的女孩在打闹中失去重心,猛地撞到我身上,“喂,干什么?”刚喊出声,便得到对方一个大大的白眼:喊什么?不就撞了一下吗?当我盯着一个发出吐痰音的人时,对方是不屑地回应:直挺挺把浊物吐在前方。当我盯着一个站在身边抽烟的人时,人家照样是猛吸一口,吐出更袅袅的烟圈。   有一报纸编辑告诉我,该报文化把头说:老愚的书不能向读者推荐,因他骨子里不爱我们国家和政府,他的书是有毒的。编辑约人写好的评论《在和风中假寐》的文章,就这样流产了。我的敌人正是这些“爱国贼”,他们垄断了爱国权――我们只能照他们要求的方式去爱国,才能被认可,但问题是,我永远不会那样去做。   当善良的韩国人委婉劝告中国人学好时,举国上下发掘“正能量”的大跃进运动已经徐徐展开,遵从善良本能做事的一些人,被变戏法似包装成符合官方道德的英雄,那么多良善的人被拔高成神,试图拯救陷入无道德深渊的中国人,真是难为他们了。一个人造英雄辈出的时代又将来临。我隐隐感到恐惧:一个需要英雄的国家一定是畸形的,当上层的腐烂须下层不断的牺牲遮掩时,这一定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义和团的气味越来越浓了,从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们把持的党报到狂躁不安的民间“爱国义士”,他们不断制造话题,挑起事端,兜售一种无底线的生存法则,专讲歪理。有几个标榜处处为中国前途的诡辩文人,旁敲侧击,穿针引线,企图把揭露中国真问题的人和媒体置于死地。政治狂人薄**被废黜之后,本追随重庆模式的兴风作浪之辈未见收敛,反而愈发肆无忌惮,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但他们心里相当清楚,这番政治押宝,胜算的比率并没有多高。   在这样的时刻,韩国人金宰贤真率的直言显然不合时宜。   谁也不能对中国说不,除非你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朝鲜。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32:53 &&
金宰贤:没有检票员的韩国高铁近些年来,四通八达的高铁大幅提高了出行的便利程度。加上因高铁而缩短的时间 距离,改变了人们所感觉到的空间距离。比如,现在从上海到杭州坐高铁只需要50分钟,而我1999年初坐普通火车去杭州的时候则需要两个小时。再比如,从 北京到上海坐高铁只需要4小时55分钟,而我第一次在北京坐火车去上海则花了14个多小时。时隔十多年,中国铁路交通发展迅速。然而我发现在中国坐火车时的氛围尚未改变,在火车站能感到四处弥漫着的紧张且拥挤的感觉,并且经过繁琐的过程后才能乘 坐火车。进火车站先要通过安检,购买火车票必须出示身份证,有的火车站,比如北京南站检票的时候,检票员也要求乘客出示身份证。每当坐火车时我不禁羡慕中 国乘客,他们可以用自动售票机买火车票,身份证也是经常随身携带的。然而我则不一样,由于护照较大,我以前平时不会随身携带护照,现在不管去哪儿,都得带 上护照。有时候坐火车前因忘带护照,还得中途回去拿。这倒让我觉得,尽管中国铁路交通确实发展得不错,但是坐上火车却似乎正成为越来越难的事。近期回韩国待了一段时间,大部分时间在首尔,上周六回了老家一趟。我的老家马山位于韩国南部、靠海边,距离首尔较远,于是我通常会坐韩国高铁――KTX去马山。在乘坐KTX回家的旅程中,我发现了韩国高铁与中国高铁最明显的不同之处。首先,在韩国坐高铁时不需要火车站发行的火车票。我是在韩国铁道公社的网站订票的,然后在网上自己打印了火车票,该火车票设计也比较简单。上周六坐高铁 时,我带这张票到首尔火车站,离出发时间只有5分钟时我就进去对号入座。自从2009年以来,韩国铁道公社取消了检票程序。这也是最近几年间我在韩国发现 的最大变化之一。在大概持续3个小时的乘坐过程当中,没人要求看我自己打印并带来的火车票。 这让我想起2006年在欧洲旅游的经历。那时我在欧洲坐过几次高铁,除了在法国、德国看到的子弹头般的流线造型火车头等设备外,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没人要 看我的火车票。我不禁产生疑问:难道这里根本没有不买火车票就坐车的、抱着侥幸心理的人吗?后来才知道,这其实反映了一个社会信任的程度。欧洲发达国家经 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现有的社会信用体系,并且这样的信用是基于互相信任的。当年旅行时我就发现,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最明显的差异在于社会 信用体系,换言之,能不能信对方。 发达国家的社会成本都比较低,因为大部分人都会遵守规则,所以没必要监督所有人的行为,所以会降低管理成本。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之后,中国已经开始 展现出看得见的发展成果,高铁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然而当今的中国更加需要看不见的发展成果,就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这也许是更艰难的过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38:13 &&
5000年以来,只有最近的几十年韩国生活水平超过了中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43:05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05:31 &&
20 年前,某人士称中国社会有道德崩溃的危险,当时觉得他是在耸人听闻,现在发觉他的预言真的已经成为现实。本人去过韩国多次,感觉个人自律和社会公德观念,韩国人远在中国人之上,港、澳、台、新华人社会也远比大陆社会高。
本版块主题总数:3217830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20103 / 昨日发帖:25683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金宰贤:为何韩国人认为中国变得“傲慢”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人喜欢的中国歌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