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教育出来的吗

郑永年:中国的爱国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东方出版社--凤凰网博客
为思想寻找市场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郑永年:中国的爱国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总是把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其外交政策联系起来,认为中国外交政策是受民族主义所驱动。这方面的文献也越来越多,给人的印象好像是中国人有多么排外、多么厌恶西方或者其他国家。在亚洲,日本更是把中日关系的恶化,归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所推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的确,受1989年天安门事件的影响,中国政府推行了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以确立年轻一代的国家认同。当时领导人的判断是,年轻人之所以推动和参与激进政治运动,是因为过分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教育运动通过不同形式延伸至今。近年来,电视上尽是无穷的抗日战争的片子。但很难说这种爱国主义教育运动是成功的。就拿中国对日本的认同来说,这些年来,中国人不远千里到日本购买马桶盖、电饭锅、感冒药、安全套等等日本商品,疯狂程度令各国惊讶。对欧美国家的商品也如此。这里并不是说买日本商品或者到日本购物,就等于不爱国了。现在的中国人有能力把对一个国家的政治认同,和对这个国家的产品认同分离开来。吃麦当劳和看好莱坞大片不见得是爱美国,穿戴欧洲名牌也不见得是爱欧洲。实际上,如果爱国主义不能超越“不买日货、买国货”的初级阶段,就会是贫穷的爱国主义。不过,在东亚的环境里,人们的购物行为也确实能够反映出有关爱国主义的一些问题:在韩国很少看到日本车,人们都是以买国货为荣的。如果物质商品还说得过去,代表文化认同的文化产品又如何呢?德国人在18世纪和19世纪构建德国民族主义时,是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实际上,在所有国家,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认同都是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的“哈日”“哈韩”,已经发展到不可理喻的程度。没有人会否认一个国家文化开放的重要性,中国需要引入大量的国外优秀文化,现在这方面做得大大不够,文化市场仍然是很封闭的。可惜的是,西方和日本的色情低俗文化在中国到处都是。一些人说,色情文化也可以理解,因为它满足了一部分中国人的需要。但主流文化和色情化不分,那又如何解释呢?日本的AV女优,即使在日本也大都流行于地方小报,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企业等机构纷纷邀请她们登台捧场,消息公然见于主流媒体。从民族主义的角度看,爱国主义教育至少必须增加人民的民族性,而不是相反。为什么“反日”教育的结果促成了民众的“亲日”呢?“反美”教育导向了民众的“亲美”呢?这就需要反思那么多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政府部门一直在主导这场运动,是爱国主义的物质和思想的供应方。出现了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反思。稍作分析,不难发现爱国主义教育运动过程中的诸种不足和弊端。党化的爱国教育首先,爱国主义教育运动不仅主题不明确,而且泛政治化。在很大程度上,爱国教育运动演变成对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的宣传。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等不是不可以宣传,因为在中国的环境中,它也是爱国主义的一部分。不过,党的意识形态并不是爱国主义的全部,并不能涵盖爱国主义的广泛内容。并且,党的意识形态是一种精英意识形态,很难为普通民众所理解和接受。一旦爱国主义教育被党化,历史虚无主义就变得不可避免。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在批评历史虚无主义,但不同形式的历史虚伪主义还是层出不穷,甚至变得更严重,不同知识群体都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以自己的方式搞历史虚无主义。道理很简单,一旦党化,很多事情就说不清楚了,例如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关系问题。但如果超越党的意识形态,把国共两党的历史置于近代以来国家追求独立和建设的大背景下,就容易还原历史的真实。同样的道理,过于强调党化,人们便要对各种事物进行“削足适履”式的处理来符合政治的需要。例如抗日战争片子,这些年已经制造出多少毫无思想性和严肃性,充满无聊的娱乐性甚至色情性的电视片?为什么中国人拍不出好莱坞式的融合思想性、严肃性和娱乐性的大片来?爱国主义永远是好莱坞大片的主题。为什么中国的片子往往给人们相反的教育?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读物,因为太注重要单方面灌输给老百姓,就演变达成泛泛而谈和廉价的道德教义,根本没有留给人任何思考的空间。没有对事物的理性思考,就不会对该事物产生长久的爱。国家事务亦然。单向灌输式教育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容不得不同意见,最后导致了该意见的退出,甚至走向反面。爱国主义尽管有人们本能的一面,但也是建立在理性思考之上。灌输式的教育只能接受,而不能反思,更不能拒接。以这种方式所接受的观念没有可以持续性,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思想就会发生巨变,从爱国走向爱国的反面。因此,对西方和日本非理性的批评,最后导致了人们盲目的“爱”西方和日本;同样,非理性的和盲目的爱国主义宣传,经常导致人们的反感。就国家政策而言,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并没有和有效的社会政策结合起来,导致过于虚幻而不实。爱国主义教育尽是些大道理,和老百姓的生活毫无关系。看看其他国家,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国民教育,往往能够和国家的社会政策有效结合起来。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你凭什么叫人家爱国?新加坡的李光耀先生面对一个多种族的社会,其爱国主义教育非常有效。在李光耀先生看来,如果新加坡的每一个居民都成为了国家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所有新加坡人的爱国主义就有了物质基础。基于这个认识,新加坡政府实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把新加坡人和新加坡社会连接在一起。之后,新加坡的各种社会政策都能强化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在社会科学里面,有很多文献都论证了社会政策和爱国主义(或者民族主义)之间的关联。这在所有国家都是如此。道理不难明白。社会政策是近代以来实现公民权的最有效途径。一般而言,只有充分享受公民权的老百姓,才会具有近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只有穷人爱国更为重要的是,精英阶层的“不爱国主义”不仅消减了爱国主义教育运动的效果,更是为社会的不爱国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无论在党内、在政府、在学校、在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精英们说起爱国主义滔滔不绝、洋洋洒洒,但老百姓所看到的是他们都拼命地把自己的子女和财产放到国外。在很长时间里,中国上上下下都出“裸官”,为世界所少见。一些精英为了个人的哪怕是一点点私利,而公然出卖国家利益。“裸官”的现象直到近年才得到关注和纠正。几乎在所有社会,中产阶级是爱国主义的主体和载体,中国则不然。人们说,中国只有穷人是爱国的。这话尽管有点夸张,但也反映了很多事实。原因在于,穷人走不掉,要一辈子生活在这个国家,而中产阶级则随时都可以离开这个国家。不过,这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如果精英阶层不爱国,只有穷人爱国,这个国家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而且可能。不过,它必须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这个角度来看,爱国主义并非一定要由国家来推动,而是要由社会力量来推动。一旦由执政党来推动,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党的意识形态问题,很多问题就不好处理,因为现实地说,执政党必须考虑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性。所有国家的国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来都是国家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执政党的一部分。考量到中国的特殊国情,如果爱国主义教育运动仍然以执政党为主体,人们就要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相对区别开来,通过大力塑造国家意识形态来增进爱国主义。(有关党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之区分,本栏多次论述过。)在政策层面,爱国主义教育既要讲唯心主义,也要讲唯物主义,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唯心主义要强调,因为爱国主义表现为一种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情怀,光有物质主义也很难产生对国家的忠诚感。但如果光有唯心主义,爱国主义就会演变成为简单的道德主义,爱国情怀也很难持续。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经济发展之后,中国在这方面也已经有了足够的基础。就塑造爱国主义来说,今天的中国面临三重冲击,即现代化、商业化和全球化。现代化往往对传统文化构成全面的冲击,而传统文化在任何国家都是爱国主义的载体。就商业化而言,中国传统爱国主义一直是建立在农业文明之上的,现在商业化来了,人们观念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包括爱国主义。看看知识群体(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塑造者)的情形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全球化表明人、财、物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传统的国界失去了实质性的意义,随着人们居住地的变化,人们的政治认同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很多人的日常行为来判断,很多中国人的爱国主义仍然淡薄,甚至虚无。没有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没有强大的国家认同感,那么国家很难成为强国。或者说,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崛起,中国即使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崛起了,国家的强大仍然是虚幻的。历史地看,爱国主义的崛起可以导致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国家的崛起也会导致爱国主义精神的崛起。不管何者为先,都说明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那么,中国如何在面临多重冲击下塑造和建设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呢?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执政党所要思考的,更是所有精英人物和老百姓所要思考的。——摘自联合早报郑永年专栏日刊【推荐阅读】关注郑永年系列经典作品:郑永年论中国系列——再次进入“改革高潮期”的中国,如何走好下一步?——中国已经到了重建社会秩序的紧要关头!——脱离了亚洲文明,简单的中国特色要如何维持下去?——组织代表硬实力,意识形态代表软实力!时政评论系列《》 —— 最了解中国的政治学家,最容易读懂的中国改革路线说明书《》——如何构建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世界秩序在变动与重塑之中,中国需要占据高位 &——学术研究系列《》 ——政治VS网络,胜负or共赢?《》—— 中央与地方,自始至终都在博弈之中!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东方出版社官方博客
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社区主贴页面 论坛主题回复时间回复作者参与点击
21991109140[转帖] 东方孝谈爱国:移民外国是背叛祖国、认贼作父吗? …_民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879贴子:
[转帖] 东方孝谈爱国:移民外国是背叛祖国、认贼作父吗? …
[转帖] 东方孝谈爱国:移民外国是背叛祖国、认贼作父吗?
  近年来,移民外国成为社会上的一种热潮,尤其是移民西方发达国家,呈现愈演愈烈的境况。总结起来,有以下十种形式:1、看中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和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出国免签等待遇,以个人和家庭的舒适享受为移民龘主要目的。2、避开国内计划生育政策,以多生几个孩子。3、摆脱国内各种管制约束,以获得更自由的工作或生活状态。4、虚荣心使然,认为移民尤其是拥有发达国家的国籍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5、在国内贪龘污腐败、偷税漏税、偷盗杀人的犯罪分子,移民国外,逃避惩罚。6、移民到自己所从事行业最领先的国家,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特长。7、追求高薪高待遇,哪里给的条件最好,就移民哪里。8、推崇外国教育模式,提前移民为儿女创造留学便利。9、制造分裂、破坏团结、出卖祖国的反革龘命分子,出逃到国外。10、其它类型。  关于移民外国,网上有很多讨论,其中反应最激烈的是:放弃中国国籍,移民他国,就像一个人改名换姓,认别人当爹娘,尤其是移民到曾经侵略过中国的那些所谓的经济发达国家,斥之为“背叛祖国,认贼作父,欺师忘祖,假洋鬼子”,连自己的国籍都可以更换,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到底移民外国和爱国有没有关系呢?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看待:  对于贪龘污腐败、偷税漏税、偷盗杀人的犯罪分子,制造分裂、破坏团结、出卖祖国的反革龘命分子,肯定都是不爱国的,甚至是严重的卖国行为,这是我们应该极力打击和痛斥的。至于其它因为个人和家庭等原因移民的,则另当别论,视其在外国表现而定。如果是在行为和语言上,一直排斥中国,推崇别的国家,让外国人对中国产生不好印象,也应该是一种不爱国的表现。但是如果在外国,积极展现中国人的优秀风采,协力宣传和推广中国文化,让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产生好感,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移民与否,是一个人的自由,这个事情谁也限制不了,更管不了。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无论移民到哪里,英语说得再纯熟,在国外做到再高的职务,取得再大的成绩,始终都还是中国人,不会因为更改国籍而改变。其一言一行,都始终代表着中国,即使他不想代表,中国人身份却是随着他的出生就注定一辈子永远跟着他。他在国外取得了成绩,他可以认为是别的国家帮助的结果,别的国家也可以据此认为是他们的功劳,但是移民外国者一旦出现不良问题,相信所有人都会首先把他看作中国人。这一点,希望所有移民外国的中国人都能深刻明白这一点,包括那些从心底里想彻底摆脱自己中国身份的人。  移民好不好,这个问题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体会。世上的任何事,都同时存有利和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相信移民后的中国人都会有很深的体会。对于正准备移民外国的中国人,提醒你们一定要提前有这个思想准备,以免到时后悔莫及,或者失望透顶。你选择了西方,必然会远离东方,东西兼顾、鱼与熊掌兼得是很难的。外国的高福利,是他们国人辛苦努力得来的,并不会轻意送给外人。即使是得到这种高福利,相对于人生的发展,也未必就是好事情,西方一些高福利国家自杀率上升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贪图享受,乐不思蜀,是人类的通病,反而在困苦环境中自立自强的人,取得的成功会更大,快乐也会体会更深。所以讲,让子女生在一个高福利的国家,未必就真是好事。  当然,移民外国,未必也全是坏事。如果能借机深入了解外国,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和发展经验,然后报效祖国,反而是大好事,中国也会为此受益。另外,与外国人深入交流,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自己真正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而这也是向外国宣传和推广中国的绝佳机会。相信,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都会这样去做。而心中没有中国,对爱不爱国无所谓的,肯定对此会不加理会。但不管你理会与否,真正爱自己祖国的人才是令世界各国尊重的人。你连自己的祖国都不尊重,相信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尊重你,最多是利用你。当然,这种宣传和推广,应是以和谐、和而不同的友好方式切入,而不是主观的、硬碰硬的来做。
挂机一个月得百万,你还蓝瘦香菇么?
  更换了国籍不可怕,可怕的是,更换国籍之后,真正视自己为异国人。动则说,你们中国人怎样怎样,我们国怎样怎样,好像自己从来没有做过中国人一样,不知他们是得了健忘症,还是看不起自己的祖国,岂不知你一身的黑头发、黑眼睛和黄皮肤,说再流利的英语,又怎么能说明你就是纯种的西方人呢,比起掩耳盗铃,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幸运的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但相对于十亿中国人来说,也多少还是有一定量的基数,希望他们的后代不至于像自己的爹娘一样,忘了自己的祖宗,忘了自己的根。  西方一些国家,为了缓解本国的,也在陆续出台吸引移民投资的政策,但条件是投资达到一定额度,帮助解决当地人员就业,以及各行业的高精尖紧缺人才。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傻,他们精得很,吸引人才和投资,对于他们来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人才来了,会帮他们发展。投资来了,会帮他们缓解压力。发展好了,也许都受益。但是一旦他们国家出现危机,相信他们一定会优先保护纯种的自国人。希望他们是真正的普世价值,希望他们是真正的自由平等民龘主,这样移民过去的中国人也就会不白去,包括对于世界各国和人民,也都会因此受益。就怕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和自由平等民龘主,只是披在表面的一身外衣,最终反而伤害依赖和投奔他们的人们。  关于中国环境问题,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情。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挣脱出来,并屡屡遭受多国列强的侵略、打击和巨额赔款,能自力更生站立起来已很不容易。而西方发达国家,却是在用中国的赔款,并提前几十年优先发展崛起。以一个刚上小学或者中学的学生,与正在上大学的人来比,肯定是不理性的,也是不现实的。同样,以一个刚开始有点富裕的家庭和一个大富豪相比,更是不切实际的。有历史遗留原因,也有道德仁义区别。强盗可以通过掠夺、霸权使自己家庭迅速暴富,小偷骗子也可以通过厚黑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富足,但是善良仁义之家却是通过勤劳和智慧累积财富。如果因此嫌弃自己的国家穷,嫌弃自己国家的环境不好,为此放弃自己国家的国籍,去移民投奔其它国家,大家认为这是爱国吗?也许两者并没有可比性,但是一个嫌弃自己国家不好的人,相信这一辈子也做不出真正值得称道的事情,最多是自己挣了一些钱,家庭过得很舒适而己。连自己的国家都嫌弃,还能指望他们帮助和救助更困难的人吗?说到底,还是贪图个人享受。至于在技术和文化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的人,如果对自己的祖国并不排斥,极力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并且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予以积极的回馈,则是值得称道的,也是很好的爱国行为。但是,如果心中没有祖国,以外国人自居,显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会为国人所不斥。  如果自己的家庭不好,如果自己的爸妈有病,如果自己的爸妈穷,如果自己的爸妈知识层次有问题,如果自己的爸妈对自己管制太严,如果自己的爸妈对自己很武断,如果自己的爸妈之间有很多争执甚至吵架,我们是否会离开爸妈?是否会改名换姓?是否从这个家庭出来投奔其它富贵或更自由更民龘主一些的家庭呢?也许家与国不能相比,但没有稳定的国,哪有安定的家,谈家又怎么能脱离国而孤立来讲呢?  生在哪个国家,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并不是由自己可以决定的,但是我们可以决定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切。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无论你改名换姓,无论你做谁家的“干儿子”,无论你更换国籍,在别人眼里,你始终改变不了黑头发、黑眼睛和黄皮肤的本质,你原先是哪国人,就终生刻在你的脸上。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如何改变,家庭、家乡、国家的本质,你都无法改变。你可以选择忘记,你可以选择隐藏,你可以选择篡改,你可以拿到高福利待遇,你可以拿到诺贝尔奖,甚至你可以当其它国家的领导人,但这些并不足以有什么可以让后人真正骄傲和自豪的,唯一可以骄傲和自豪的是你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  所以说,移不移民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是否把自己当作中国人来看待,如果当自己是中国人,肯定就会做一个像样的中国人,不会为中国人丢脸。不然,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毕竟外国不是那样好混的,外国也同样尊敬尊重自己祖国的人。当然,没有耻辱心的国家除外。
移民外国是背叛祖国、认贼作父吗?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东方孝:“国”是用来做什么的?
从“国”字的演化来看,最初的“国”只是一个部落的聚居地,仅仅只是一座小小的甚至可能很简陋的城邑而己,还并没有土地界定的概念。当时“邑”的建立,多是出于一种自卫的本能,防止野兽的侵害,防止其它部落的侵袭。
这种自卫,首先保护的是人,同时包含了人生存所必需的食品,以及维持人生存状况好一点的物品,比如衣服、房屋、狩猎工具和武器等。但保护的本质还是人,没有了人,其它都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国”了。
此时的“国”,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上“国”,正如《说文》中讲的,当时的“国”称之为“邑”,但这是“国”的雏形,由这个雏形可以充分看到“国”的本质,那就是保护,对国内人口的保护,对国内人口必需物品资源的保护,以保证国内人口可以在一个安定、安全并有充足物品资源的环境内生存,并活得相对好一些。
所以,从一开始,“国”字就是由代表武器的“戈”和代表城邑的“口”组成。在之后,随着更多城邑的修建,或者通过部落合并,或通过部落侵略,强势部落拥有的城邑越来越多,“国”的范围也便有了更大的扩展,尤其是因为更多“国”的创立,“国”与“国”之间便在土地上开始进行界定,由此土地正式纳入“国”的范畴。在原有“或”字基础上,加了四周封闭的大“口”框,由此更突现了自卫和保护。原先的保护,只是限定在人口和人口掌握的物品,而由于土地疆域的界定,“国”的疆土也纳入保护的范围。在保护的基础之下,便是国内人口的内在生存和发展。
如何生存和发展,自从有人开始,就注定一切都是没有任何可以借鉴和参考的,都是需要探索和实践来一点点培养和完善的,于是,国内人口的管理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从最初的食物如何分配,工作如何分工,再到一系列的生老病死安置,从人群乃至部落形成之时就都随之而来。随着国内人口的增多以及地域的扩展,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城邑的管理,部落首领的选择,都需要一定的管理来实现。有了管理,就必然产生分配的不均,尤其因为剩余物品产生,人的私欲开始扩展,在不断的交锋演化下,于是也便自然产生了管理和被管理阶层,有了不同的阶层,“国”的性质也就有了不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乃至以后的共产主义社会。虽然社会性质不同,但是国的本质一直未变,都是为了保护,只是由于社会性质不同,保护的重心有了相应的调整。整体上依然是保护国内的所有人口、物品和资源,但在具体执行方面,保护的重心主要集中在管理层,管理层不倒,被管理层人数少点多点都影响不大。管理层倒了,则真正面临了国破,“国”破自然被管理层的家也就亡了,或者成为另一个“国”的被管理层。原始社会,保护的重心是全体国民;奴隶社会,保护的重心是奴隶主;封建社会,保护的重心是帝王和地主阶层;资本主义社会,保护的重心是资产阶级;初级社会主义,保护的重心是无产阶级。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乃至最终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即“大同社会”、“和谐世界”,因为没有任何阶级,保护的重心则又复归为全体国民。
任何东西都是以平衡为基础来发展,国内管理的各个层面都不例外,但是真正的平衡很难达成,于是因为管理不平衡,管理层和被管理层,以及管理层与管理层之间,被管理层与被管理层之间,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问题随着处理的平衡和不平衡,也使得国内的管理一直在持续变化中。这其中,包括管理层的被打倒、社会性质的变革等,但是无论如何变,“国”的自卫和保护本质是不变的。
在国内自身发展基础上,出于更好发展的需求,国与国之间开始进行交往,并进行合作和贸易,由此便形成了国与国的交往关系,而交往同样也有一个平衡关系。交往失衡时,便会引发怨恨、争执,甚至战争。在正常交往的同时,也会因为贪心、眼红、嫉妒等欲望膨胀,而发生一个“国”抢夺、侵略另一个“国”的的事情。这个时候,“国”的自卫和保护本质便愈发表现的更加突出。自卫和保护也是有一个平衡关系,不能自卫和保护时,自然“国”就被占领,或殖民,或消亡。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可以很清晰的读出来。在当代社会,虽然联合国规定,一个“国”不能侵略另一个“国”,但是仍然因为利益的关系,而出现占领和被占领,侵略和被侵略,只是“国”的地域一直保持不变,在管理层上制造傀儡政府,以达到间接占领和控制。在此形式下,国内的人口、物品和资源,自然就得不到保护,更不能安定、安心的生活。
所以,无论是从国内管理,还是从防止国外侵略,用以达到保护的武器、军队都是“国”的必然之需,包括武器的精良、军队的武装,永远是“国”之安定的保障。没有了武器和军队,国内人口的安全就无从谈起。
由此来看,中国发展军事,维护军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由此对国内安定的保障,则是国内人口最大的受益,这也是一个“国”对国人最大的给予。在安定环境下,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体会不到,但是当你看看伊拉克和利比亚的人民,你就会立刻明白,“国”给自己安定的生活环境,已是极大的获益,还有什么比这些受益更大的吗?再口口声声说“国”没有给你什么,就显得有点太无知,太不知足了。
从“国”字的演化来看,最初的“国”只是一个部落的聚居地,仅仅只是一座小小的甚至可能很简陋的城邑而己,还并没有土地界定的概念。当时“邑”的建立,多是出于一种自卫的本能,防止野兽的侵害,防止其它部落的侵袭。
这种自卫,首先保护的是人,同时包含了人生存所必需的食品,以及维持人生存状况好一点的物品,比如衣服、房屋、狩猎工具和武器等。但保护的本质还是人,没有了人,其它都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国”了。
此时的“国”,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上“国”,正如《说文》中讲的,当时的“国”称之为“邑”,但这是“国”的雏形,由这个雏形可以充分看到“国”的本质,那就是保护,对国内人口的保护,对国内人口必需物品资源的保护,以保证国内人口可以在一个安定、安全并有充足物品资源的环境内生存,并活得相对好一些。
所以,从一开始,“国”字就是由代表武器的“戈”和代表城邑的“口”组成。在之后,随着更多城邑的修建,或者通过部落合并,或通过部落侵略,强势部落拥有的城邑越来越多,“国”的范围也便有了更大的扩展,尤其是因为更多“国”的创立,“国”与“国”之间便在土地上开始进行界定,由此土地正式纳入“国”的范畴。在原有“或”字基础上,加了四周封闭的大“口”框,由此更突现了自卫和保护。原先的保护,只是限定在人口和人口掌握的物品,而由于土地疆域的界定,“国”的疆土也纳入保护的范围。在保护的基础之下,便是国内人口的内在生存和发展。
如何生存和发展,自从有人开始,就注定一切都是没有任何可以借鉴和参考的,都是需要探索和实践来一点点培养和完善的,于是,国内人口的管理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从最初的食物如何分配,工作如何分工,再到一系列的生老病死安置,从人群乃至部落形成之时就都随之而来。随着国内人口的增多以及地域的扩展,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城邑的管理,部落首领的选择,都需要一定的管理来实现。有了管理,就必然产生分配的不均,尤其因为剩余物品产生,人的私欲开始扩展,在不断的交锋演化下,于是也便自然产生了管理和被管理阶层,有了不同的阶层,“国”的性质也就有了不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乃至以后的共产主义社会。虽然社会性质不同,但是国的本质一直未变,都是为了保护,只是由于社会性质不同,保护的重心有了相应的调整。整体上依然是保护国内的所有人口、物品和资源,但在具体执行方面,保护的重心主要集中在管理层,管理层不倒,被管理层人数少点多点都影响不大。管理层倒了,则真正面临了国破,“国”破自然被管理层的家也就亡了,或者成为另一个“国”的被管理层。原始社会,保护的重心是全体国民;奴隶社会,保护的重心是奴隶主;封建社会,保护的重心是帝王和地主阶层;资本主义社会,保护的重心是资产阶级;初级社会主义,保护的重心是无产阶级。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乃至最终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即“大同社会”、“和谐世界”,因为没有任何阶级,保护的重心则又复归为全体国民。
任何东西都是以平衡为基础来发展,国内管理的各个层面都不例外,但是真正的平衡很难达成,于是因为管理不平衡,管理层和被管理层,以及管理层与管理层之间,被管理层与被管理层之间,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问题随着处理的平衡和不平衡,也使得国内的管理一直在持续变化中。这其中,包括管理层的被打倒、社会性质的变革等,但是无论如何变,“国”的自卫和保护本质是不变的。
在国内自身发展基础上,出于更好发展的需求,国与国之间开始进行交往,并进行合作和贸易,由此便形成了国与国的交往关系,而交往同样也有一个平衡关系。交往失衡时,便会引发怨恨、争执,甚至战争。在正常交往的同时,也会因为贪心、眼红、嫉妒等欲望膨胀,而发生一个“国”抢夺、侵略另一个“国”的的事情。这个时候,“国”的自卫和保护本质便愈发表现的更加突出。自卫和保护也是有一个平衡关系,不能自卫和保护时,自然“国”就被占领,或殖民,或消亡。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可以很清晰的读出来。在当代社会,虽然联合国规定,一个“国”不能侵略另一个“国”,但是仍然因为利益的关系,而出现占领和被占领,侵略和被侵略,只是“国”的地域一直保持不变,在管理层上制造傀儡政府,以达到间接占领和控制。在此形式下,国内的人口、物品和资源,自然就得不到保护,更不能安定、安心的生活。
所以,无论是从国内管理,还是从防止国外侵略,用以达到保护的武器、军队都是“国”的必然之需,包括武器的精良、军队的武装,永远是“国”之安定的保障。没有了武器和军队,国内人口的安全就无从谈起。
由此来看,中国发展军事,维护军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由此对国内安定的保障,则是国内人口最大的受益,这也是一个“国”对国人最大的给予。在安定环境下,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体会不到,但是当你看看伊拉克和利比亚的人民,你就会立刻明白,“国”给自己安定的生活环境,已是极大的获益,还有什么比这些受益更大的吗?再口口声声说“国”没有给你什么,就显得有点太无知,太不知足了。
注:本文及“爱国”所有言论,不带任何政见,不带任何偏见,只为让天下人尤其是中国人,更中和看中国,更平和爱中国。诚请各界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国敬老孝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