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充阆中古城师范转到阆中师有哪些要求和注意事项啊!谁知道啊?

您现在的位置: >>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东风中学、阆中师范中学教师招聘信息
时间: 17:04:01 点击: 【
时间: 上午9:00
地点:西南大学报告厅一
阆中中学、东风中学、阆中师范中学招聘信息
招聘科目、人数:语文5人,数学2人,外语12人,物理3人,生物4人,政治4人,历史1人,地理5人,计算机2人,体育4人,音乐5人。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更新文章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文武教师招聘网()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联系QQ:
Powered by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四川南充市阆中市南充市小学
>> 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
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
所属地区:
学校性质:学校级别:学校类型:小学招生电话:学校邮箱:学校网址:学校地址:阆中市保宁镇太平诗街21号邮政编码:637400
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位于四川南充市阆中市。是一所公办的小学。学校联系电话:。
加入学校校友
申请学校管理员
修改学校资料
添加教师资料
添加学校资讯
学校地图路线
四川南充市阆中市南充市 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阆中概况-新闻页面
您当前的位置 :&&&&&&&&&&nbsp
  阆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世界千年古县。
  阆中——历史文化厚重。周朝时,阆中为巴子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县,迄今2300多年。历代均在此设立郡、州、府、道治所,并一直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风水、科举为主的天文、三国、宗教等文化在阆中衍生繁荣,和谐发展。
  阆中——旅游资源丰富。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佛塔等4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清代四川贡院、华光楼、巴巴寺等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仅地面文物就有200余处;阆中生态幽雅,风光绮丽,城南嘉陵江风光自古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诗圣杜甫更有“阆中城南天下稀”的千古赞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阆中古城融山、水、城为一体,灿烂的历史人文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阆中——风水景观独特。阆中奇特的风水格局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唯一性。古城山锁四周,水绕三面,契合中国传统的风水格局,至善至美,自然天成,是当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风水古城”。风水宝地孕育出伏羲之母华胥、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尹陈二氏兄弟状元等本籍俊彦;还吸引了杜甫、怀马光、陆游等文人墨客流连其间,滕王元婴、张飞等王公重臣镇守其境,袁天罡、李淳风等名人大师寓居其地。
  阆中——中国春节源头。西汉天文学家、历算学家阆中人落下闳编制《太初历》,把正月定为岁首,确定正月初一为新年的第一天,从此有了现在的“春节”,落下闳被尊称为“中国春节老人”,阆中也成为中国春节的源头。阆中春节文化氛围浓厚,整个春节从前一年的腊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新年的二月二,“腊八粥”、“燃天煜”、“抢银(寅)水”、“亮花鞋”、“烧火舞龙”、“游百病”等民俗流传至今,独具特色。2009年,阆中被评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阆中——基础设施完善。国道212线和省道302线辐射全市;嘉陵江上连广元,下接重庆;高坪机场、广元机场毗邻相连;在建中的兰(州)渝(重庆)铁路、南(充)广(元)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有星级宾馆8家、古民居客栈100余家、社会宾馆200家、A级购物占2家。全市已发展旅行社12家,导游和讲解员150名,餐馆名店50家,数十家旅游产品经销点,另有特色小吃、特色旅游商品各10余种。
  古城景区  古城概况
  阆中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存面积2平方公里,有百余条古街巷,数百座古院落,2万余居民。阆中古城是全国四大古城之一(中国四大古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先后被评为“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
  唐宋风水格局。阆中古曾为巴国都城,秦汉时期置县城、郡治于巴国都城旧址——今蟠龙山至玉台山麓临嘉陵江台地上。后由于江水啮城,城池逐渐南移,现存古城为唐宋时期城池旧址。如今,古城街道还保持着唐宋格局。
  古城山锁四周,水绕三面,以蟠龙山为镇山,锦屏山为案山。以四周山峰连线交叉点建中天楼。以中天楼为轴心建纵横主街(北街、双栅子街为纵街,西街、武庙街、内东街为横街)。以纵横主街为主干,向四面展开,建街巷百余条。其城池选址、街道布局完全契合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加之城池四周山环水抱,至善至美,为此,被称为“风水古城”。
  明清建筑风貌。阆中古城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高墙大院,歇山单檐式木质穿斗结构,青瓦屋面,漆柱粉墙,体现出浓郁的明清建筑和川东北民居特色,被誉为“中国建筑的实物宝库”。
  古城内现存民居院落数百座民居院落,其建筑布局注重风水意向,或坐南朝北,纳光避寒;或靠山面水,天人合一。有串珠式、品字形、倒天井、多字形等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古城院落外封内敞,外设围墙,内置天井,既私密隐蔽,又通风纳阳。天井数量不等,或一进、或二进,甚至七近、九近,院中有园,园中有院,院楼相连,古朴幽雅。院内门窗雕刻精美,或珍禽异兽,或人物故事,或吉祥字花,工艺精湛,为中国传统建筑一大奇观。
  古迹星罗棋布。数千年的历史为阆中古城遗留下诸多古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有全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内涵最丰富的科举乡试场所——四川清代贡院,有“阆苑第一楼”之称的华光楼,有古城风水坐标——中天楼,有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有中国西南现存最大的基督教堂——福音堂……此外,还有众多省级、市级文物,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见证了阆中古城在历史上曾有的辉煌。
  文化多元共融。阆中古城在历史上一直是川北重镇,自古商贾往来,文人云集,名人辈出,也为阆中古城带来了繁荣的多元文化,无论是三国、科举、风水、天文文化,还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文化以及阆中本地民俗文化,无不在这里和谐共融,和谐发展,为此,阆中古城也被专家称为“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典范”。  古城景区游览线路
  线路1:游客接待中心—华光楼—风水馆—贡院—伍明万雕塑馆—中天楼—张飞庙
  线路2:状元牌坊—贡院—伍明万雕塑馆—中天楼—张飞庙—华光楼—风水馆&
  汉桓侯祠
  山& 门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迄今1700余年的历史。唐代称张侯庙,明代又称雄威庙,清代改为汉桓侯祠,是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上的一颗明珠。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冀州涿郡人,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张飞居老三。他作战勇猛,与刘备、关羽转战南北,战功卓著,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保境安民、发展农桑,人民群众敬其忠勇,为他筑冢建祠,以示纪念。据阆州刺史崔善《新建巴西太守张桓侯祠记》,张飞死后即建起桓侯祠,虽遭兵火毁坏,但屡毁屡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为全国的一大胜迹。山门和敌万楼是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所建。山门前原有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铸造的铁狮一对,抗日战争中日本飞机轰炸阆中时被弹片击伤,“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在的是一对新造石狮。山门前的这两块古碑,记载着历代修缮庙宇的情况;特别是《桓侯庙记》碑,是唐宋八之一的曾巩撰写的。大门上的《汉桓侯祠》匾额,则是赵朴初所题。看到,大门左右两侧,站立着一黑一白两匹战马。据传,白马是张飞“夜战马超”向刘备调换的千里马,黑马则是张飞常骑的涤乌马。
&  敌 万 楼
  敌万楼是张飞庙内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以张飞“力敌万人”而名,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成井口,直承上檐,每柱用四瓣镶成梅花方柱,以银锭榫铆合。敌万楼前檐下有金匾“灵庥舄奕”。其含义为张飞虽然死了,但其神灵却一致在庇护、恩泽着阆中世世代代的老百姓。在牌匾四周还镌有六条无头金龙,这是因为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在阆中庙内只埋葬着张飞的身躯。
  在敌万楼有四尊塑像,前面是张飞的儿子张绍和孙子张遵,两人一个手捧官帽,一个手持宝剑。象征着张飞文武双全。后面是张飞的两个部将雷同和吴班,他们两个手上拿的是白盔白甲,因为张飞的死和白盔白甲有关。
  敌万楼后檐有金匾“虎臣良牧”。此匾为顺治年间四川提督李国英所题,所谓“虎臣”说张飞作战勇敢,为蜀国的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五虎上将之一,是朝廷的重臣。“良牧”指张飞是地方上的好官,张飞在阆中做了7年父母官,为当地的老百姓做了许许好事、实事,一是修筑阆中汉城;二是兴修水利;三是轻徭役、减赋税,大力支持奖励农桑产业发展。张飞的这些亲民、爱民、惠民政策的大力实施,是深得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敌万楼两侧各有木牌坊一座,敌万楼东侧有厢房10余间,均配以雕花隔扇门。敌万楼的天井中央,有巨鼎一只。走过巨鼎,上五级台阶便是大殿。大&& 殿
  大殿阔五间,为歇山式大屋顶,砖雕拼合屋脊,为清同治时重修。檐下有题为“刚强直理”的金匾,为清果亲王所撰写。
  殿内正中塑是二米多高的张飞文身帝王像,张飞是手拿玉笏,头戴冕旒。张飞为蜀国臣子,因此手拿玉笏;清嘉庆时张飞谥为桓侯大帝,为此头戴冕旒。塑像的两边写着付对联,上联是“园谢红桃大哥玄德二哥羽”,下联是“国留青史三分鼎势八分书”。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1987年到阆中时所写。
  在大殿外右侧墙壁上有块立马勒铭碑,也叫八濛碑。内容为:“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是张飞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将张郃后乘兴而写。右边石碑上有八个大字“纯正不曲,书如其人”,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对张飞的赞誉。说张飞刚正不阿,书法和人是一样的好,这个评价可以说是相当贴切。  大殿内右侧陈列着张飞生前曾使用的兵器:铁鞭和铁矛,铁鞭长1米余,四方形,宽约4公分。着手处为5节,中一节独圆,以便把握;以上有24节,尖端处有刃,重约20公斤。铁矛大小有两支:大的系后人所造;小的形式古朴,上端之刃曲折如蛇,传说这就是张飞在战场上使用的“丈八蛇矛”。墓  冢
  穿过大殿,便是张飞墓冢,墓头建有一座墓亭,亭内起一石拱券,塑有张飞武身像。原像为明永乐年间铁铸,高1.65米,“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今为泥塑。张飞的塑像前面跪着杀害张飞的范强和张达。
  当年,关羽父子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刘备闻讯,悲愤交加,要去讨伐吴国,为他的二弟报仇。他命张飞火速赶到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会合。张飞接到刘备的命令后,就命他的两个部下范强和张达三天之内做出白盔白甲,张飞的意思说要做一个白颜色的头盔和白颜色的盔甲,以祭奠二哥之死。但是这两个人却听成了要做一百个头盔和一百个盔甲。他们想三天再怎么都做不完,于是呈报张飞。张飞认为两人有意推脱,于是将两人狠打一顿。并且警告如不完成军法处置。范强、张达心想三天之内肯定做不好,与其被杀,不如杀他。于是他们两个连夜摸进张飞的帐中,乘张飞熟睡之际杀害了张飞,把头割了下来,连夜逃往吴国。但是当他们到了重庆的云阳后却听说吴国和蜀国却在议和,这两个人惊慌之下,把张飞的头抛入了云阳的江水中。后来一老渔翁将张飞的头打捞上来,认得是张飞将军,于是将其葬在云阳凤凰山下,这便是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的由来。
  墓亭后的墓冢,就是张飞的长眠之地。历代人民缅怀张飞的丰功伟绩,为其培土修缮,如今墓冢长42米、宽25米、高8米。      &&&    &“大义千古”馆
&  “桃园结三义” 雕塑:东汉末年,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同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就是当年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的情形。正如刘欢唱到“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这一拜、保国安邦志慷慨、建国立业展雄才、展雄才、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三国鼎立形势图:在图中,可以看到,蜀国的领土最小,力量也是最薄弱的。但是他仍然可以和魏国、吴国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充分说明蜀国的人才很盛。当时的蜀国有贤君刘备领导,文有诸葛孔明,武有五虎上将,所以蜀国前期在同吴国和魏国的交锋中并不落下锋。只可惜到了后来,后主刘禅昏庸无能,保不住家业,守不住江山,而且还落下了一个乐不思蜀的千古笑柄。
  张飞平生大事记:在张飞平生的大事记中没有记载张飞的出生日期。张飞究竟生于哪一年,现在是无法得知的,历史史料也没有很好的记载,成为喜欢三国、喜欢张飞的人的一个遗憾。
  五虎上将画像:五虎上将是指蜀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位大将。五人各有特点:关云长情深义重,张益德刚直忠义,赵子龙浑身是胆,黄忠百步穿杨,马超勇冠三军。
  张飞家族表:张飞满门忠烈,长子张苞和孙子张遵,都是少年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为国捐躯。二子张绍官至蜀国尚书仆射。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蜀后主刘禅做皇后,可以看出张飞的两个女儿非常漂亮,说明张飞本来是一个翩翩美男,而熟悉的《三国演艺》中的张飞是比较鲁莽,也许是为了故事人物构造所需。
  “为世虎臣”馆
  为世虎臣的意思就是说张飞是朝廷的忠臣重臣。在这个展馆的雕塑主要讲一些关于张飞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鞭督邮”雕塑:刘备做安喜县尉的时候,当地的督邮来向刘备收取贿赂。刘备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但是张飞嫉恶如仇,一气之下鞭打督邮,替大哥刘备出了心中的这口恶气。
  “当阳桥” 雕塑:这是长坂坡张飞喝退曹操百万雄兵的故事。刘备被曹操追杀,张飞断后,在当阳长板坡被曹军追上。张飞当时手下只有20多个兵,而曹操则是号称百万大军。于是张飞让士兵在马尾栓上树枝,在树林里面来回的奔跑,扬起漫天尘土,以为疑军。张飞则一人立马于桥头。曹操多疑,以为有诈,不敢贸然前进。张飞大叫一声道:我乃翼人张翼德,谁敢于我决一死战?曹操百万军中无一人敢答话。张飞第二次又叫道:我乃翼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操军中仍无人敢答话。最后,张飞抖擞精神,打喝一声:你战又不战,退又不退,是何道理。曹将夏侯杰肝胆俱裂,摔下马来,活活吓死,于是,曹操的百万雄兵后退数里。这个例子体现了张飞是个有勇有谋的这样一个人。
  “义释严颜” 雕塑:张飞跟随刘备攻打刘璋,遇到了刘璋的部将严颜。用计俘虏严颜。张飞叫严颜投降,严颜大叫道没有投降的将军。张飞于是叫部将把严颜推出去斩首,但是严颜面不改色心不跳,说砍头便砍头,张飞慕其忠勇,于是释放严颜,并奉为上宾,后严颜归附刘备。
  “夜战马超” 雕塑:汉宁太守张鲁命马超攻葭萌关。刘备得知,忙找军师诸葛亮商义,军师说:"马超英勇无比,若要除他,只有张飞和赵云二人!"但赵云在外,只有张飞在此。张飞见马超攻关,大叫着请战。诸葛亮假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来侵犯,唯有云长才能得胜。"张飞闻言不高兴,历述自己以前的战绩后说:“我若不胜马超,甘愿军令处罚。”张飞领军下关克敌。张飞、马超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败。这时天色已晚,刘备劝张飞回关,明日再战。张飞却大叫:"多点火把,安排夜战,不胜马超,誓不回关!"马超也发誓:"不胜张飞,誓不回寨!"二人各换一匹马,开始了挑灯夜战。又战二十回合,马超见不能取胜张飞,佯装败走。此时,诸葛亮赶到,略施小计,使马超陷于困境,然后投降。  “巴西良牧”馆
  巴西良牧的意思是说张飞巴西郡的地方好官。张飞随着刘备平定益州后,因为阆中是兵家要地,所以封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张飞任巴西郡太守时,做了许多利民、安民、惠民的好事,是深的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第一组浮雕是张飞倡导督促耕织的情形,当时的蜀国社会经济始终处于一个破坏--恢复--再破坏--再恢复的恶性循环状态。为了加快本地经济恢复,张飞是积极推行蜀国关于恢复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政策,并创造性地执行和完善这些修养生息政策。一是大力鼓励、奖励、帮助和督促农耕、发展蚕桑;二是想办法减轻赋税;三是保护老百姓的利益和财产。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阆中当时农业的发展,是张飞留下的卓越政绩,所以阆中人们称他为“良牧”。
  旁边是一台织布机,表明了在当时阆中蚕桑业发展的水平非常高。这些是农耕用品,表现了张飞在当时对农业所起的重要作用。
  张飞巡城浮雕是当时张飞巡城时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当地的百姓和谐相处的一个场景再现,可以看出张飞爱民如子,很好的维护了当地的治安,帮助百姓安居乐业。今天古城街上演出的“张飞巡城”文化活动就是当时的情形再现。  “灵庥舄奕”馆
  灵庥舄奕的意思是说张飞虽然死了,但是他的英灵却保佑阆中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但他的英灵是怎样来保佑阆中人民的呢?
  “千年崇祀”雕塑:千百年来,张飞一直享受着阆中官吏的拜祭。浮雕上叙述的是有一个叫李直的知府率众祭拜的场景。据《桓侯灵异记》载,凡遇灾害之难的时候来拜祭张飞,是有求必应。另据曾巩《桓侯庙记》记载,每当天逢大旱的时候,阆中人民来张飞庙祈雨,无不灵验,于是张飞庙香火日盛。
  这是一组连环画,据《桓侯灵异》记载,知府李直遇一盗窃案,已知谁是主谋,但是久久不能找到证据,于是李知府斋戒一日,到祠中拜祈桓侯。晚上,张飞托梦给他,告诉他案情的详细经过,李知府根据张飞提供的线索,很快便破了案。
“张飞显灵” 雕塑:这组浮雕是张飞一人在城墙上,下面是逃散的士兵。它讲述的是据《阆中县志》载,八大王张献忠剿四川时,行至嘉陵江南岸时,突浓降迷雾,兵不能进,又夜梦神人,疑是张飞显灵,惊恐万分,张献忠率众逃散而去,阆中免遭生灵涂炭。
  不仅阆中人民缅怀张飞,连台湾同胞都对张飞敬爱有加,不远千里来拜祭他。台中市的福兴宫组织的“张桓侯大帝祭拜团”已连续七年赴阆中桓侯祠举行祭拜活动, 规模越来越大。敌万楼的“万夫莫敌”的那块牌匾就是他们所送。所谓福兴宫组织应该算是一个杀猪行业协会,里面有很多的大老板都是屠宰行业出身。因为张飞是杀猪的,也是屠宰行业出身。这些大老板认为张飞是他们屠宰行业的祖师爷,所以特来祭拜,保佑他们生意兴隆。阆中古城原南门瓮城外的上新街口,建有“孝义楼”,那也是屠宰行业供奉张桓侯的神楼。所以说张飞虽然死了,但他的英灵却永远保佑着阆中的人民,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将被永远传颂。  清代四川贡院
  清代四川贡院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贡”指给皇帝敬献礼品,“院”则指院落、场所。而“贡院”就是封建社会为皇帝选拔人才的地方,也就是科举时代士子们应考的考场。而在明清时候,用着县考和府考的地方叫试院,只有用于省考和国家礼部考试的场所才能称为贡院。而阆中为什么会有一座贡院呢?因为在清朝初年,全川未靖,阆中先入大清版图,四川省省会设于阆中,时间长达17年,在此期间,在阆中举行了四科乡试,也就是省考,因此阆中便有了一座贡院。更为难得的是,阆中贡院在历经了300多年的岁月沧桑以后依然能够较完整的保留下来,今天它更是恢复了当年的全貌,不仅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乡试的考场,更成为全国罕见的一处科举文化体验地。  龙&& 门
  龙门,是取“鲤鱼跃龙门”之意,门坎高约60公分。在当年,此门每三年才打开一次,只有两种人才有资格从此门跨入,第一种是开考当天,皇帝钦点的主考大人才能从此门进入,而其它的考官只能从两旁的侧门进入。第二种人是在乡试中高中的考生,在乡试张榜的那天,他才可以换上官服,名正言顺的跨过这道门坎进入里面,参加贡院举行的盛大庆典---“鹿鸣盛会”。因此这道门槛在当年读书人的心目中相当于是他人生的一道里程碑。明朝学子杨柔胜就这样写道:“才吞八斗气轩昂,一跃龙门姓字香”.就是说只要你跨进了这道门坎,从此就可以光宗耀祖, 前程似景,荣华富贵了。  前  院
  进入龙门以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四合庭院式建筑,阆中贡院一共有两个四合院组成。前面这个院子是当年的考试区,左右的房间为号房,对面的大厅是至公堂,为主考官唱名发卷的办公场所,中间十字形的走廊叫旱船,走廊两边的靠背椅叫飞仙椅,为考生候考时休息之用,取名飞天椅,是取一步登天,飞黄腾达之意。
  秀才赶考:在四川清代贡院内常年举行 “秀才赶考”游客互动活动,生动的再现了当年士子们从“应考报名---验明正身--考试---发榜封赏---打马游街”的全部情形。
  号房:前院左侧是当年考试所用的号房,高6尺,宽3尺,深4尺,是考生考试期间吃喝拉撒睡的场所。乡试一共三场,每三天考一场,要考九天方能结束,在此期间,考生白天在这个小房间里答卷、吃饭,晚上在这里睡觉,每人都自带马桶。也就是说,考生一旦进入号房,就要等考试结束方能出号。当然,也有迫不得已的特殊情况,比如考生病死在考场,或者考生的父母在此期间去世。  序&& 馆
  龙门右侧的第一个展厅是清代四川贡院序馆,在序馆正中的展版上方是阆中贡院标志图案,它象一个象形的贡字,又象明清时代的状元帽。当年,能够戴上这顶帽子,是普天之下读书人的共同心愿,也是他们的最高理想。然而自古以来读书人何止千千万万,可是真正能戴上这顶帽子的人却是聊聊无已的。而更多的读书人只能是怀揣着这个崇高的理想,在漫长的科举生涯中黙黙地耕耘,然而正是他们辛勤的汗水支撑和延续了科举历史的辉煌,使得中国的科举历史象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一样,延续了1300多年,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展板旁边是孙中山对科举的充分肯定,他认为考试制度在英国实行最早,美国实行考试不过二三十年,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是学英国的。其实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的学者也对中国科举举制度作出了高度评价,美国著名学者卜德先生说,科举制度是中国赠与西方国家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贡院馆
  四川清代贡院模型:在贡院馆内有四川清代贡院模型,从这个模型可以把整个贡院的布局看的清清楚楚。整个贡院是由“内帘区”、“外帘区”两部分组成,现在常称为前院和后院。前院是考生考试的区域,中间是至公堂,为考官唱名发卷、坐堂监考的办公场所,东西方为号舍,当年阆中贡院一共有两百多间号舍。后院是考官的办公区,考试结束以后考官们在这里阅卷定榜,所以这里也被称之为聚奎伦才重地,因此后院的大厅叫衡文堂,意即权衡文章好坏优劣的场所。在衡文堂的上面是明远楼,为主考大人监考、办公的场所,主考大人站在明远楼上,可俯视整个考场。前后院之间由廊道和碑林连接。整个贡院占地面积为 5100 平方米。
  贡院由来:而贡院这个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难道是一有了科举制度就有了贡院吗?不是,贡院的得来也有一个小小的曲折的过程。隋文帝当年创立了科举取仕制度的同时,也设立了三省六部,三省指中书省(负责起草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决策),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即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其中吏部相当于现在国家的人事部,而礼部则相当于国家宣传部,户部相当于财政部,刑部则是最高司法机构,工部是掌管建设的相当于现在国家的建设部。当时隋文帝划分了六部以后,把科举考试归在吏部的门下,由吏部进行管理,而吏部则派下面的一个吏部员外郎主持考务,吏部员外郎是个五品官,官职太低。后来就有了一个郎中受讥的事件,就是一个员外郎叫李昂,他当众指责一个考生李权,说他的文章写的不好,而李权对他却更加不服气,也当众反唇相讥,说你李大人的文章倒是写的好,你写的诗句“耳目须临清渭洗”是什么意思?这句诗里面涉及到一个典故就是“洗耳”,说得是远古时代的尧帝欲传位于当时的大贤许由,但许由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不但拒绝了尧帝的请求,还认为这些话脏了自已的耳朵,连夜到颖水边去洗耳。那么李权的意思是说考官李昂应用这则典故很不洽当,他说难道正当盛年的玄宗皇帝也要传位于你吗?就问得考官李昂面红耳赤,十分狼狈。这件事传到玄宗皇帝那里,想到经常有士子不服考官而“闹事”的情况,玄宗就下令将科举考试划由礼部主持,由礼侍郎相当于现国家宣传部副部长亲自主考,同时为了郑重严肃,专门设置了考试的场所,称为贡院,而且形成定制,历代相沿。  科举制度馆
  科举制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的制度?它与今天的考试制度有什么区别?今天的考试制度是一种学位的考评制度,你可以通过考试来证明你的学识已经达到哪种级别了,而科举制度则是一种官吏的选拔制度,一旦考过就可以做官,吃俸碌。它的公开考试、公平选拔、择优录取的原则,为天下百姓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条件,是历史上最科学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而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不是只有科举制度这一种,历史上曾经经历了四种不同的选官制度,分别是夏商周的世袭制,汉代的察举与荐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科举开创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完善于宋朝,鼎盛于明清。唐朝为科举制补充了很多新的内容,比如有了明经、秀才、进士等科目。而在所有科目中,以进士科最难考,唐朝当时流行一句顺口溜:“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三十多岁高中明经已经算是年纪很大了,而五十多岁能高中进士还算很年轻!唐朝诗人白居易二十九岁即高中为进士,因此他在慈恩塔下题名的时候十分得意,情不自禁的吟诵了一首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宋朝对科举进行了很大的改革,比如增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还有试卷密封制、还开设了别头试(即官宦子弟另设考场),还有锁厅试、类省试等。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元朝是科举的中衰时期,因为元朝是蒙古族统治中国,当时他们重武轻文,立朝四十四年以后方才举行科考,而且实行两榜制,既蒙古人和色目人为一个考场,汉人和南人为一个考场,从考题到录取标准都完全不一样。当时读书人的地位只是比乞丐略高。而明清时代则是科举发展的最鼎盛时期,考试程序十分复杂,选拔人才数量之多也是空前的。但是由于他们推行八股文取士,使得选拔出来的都是一些思想僵化,循规蹈矩的庸才。到了晚清时期,很多有识之士纷纷送子女去国外留洋,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科举制已经与当时社会的发展形式格格不如。在这种情形之下,袁世凯、张之洞上书要求立停科举,因此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慈禧太后迫于压力亲自颁布上谕废除科举。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科举教育馆
  教育乃治化之本,选官必须育才,而人才又从哪里来呢?明太祖朱元璋曾说:“科举必由学校”。学校为科举选拔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而科举取士也刺激和促进了学校与教育的发展,使得泱泱大中华出现了久盛不衰的读书热。可以说学校就是科举取士的摇篮。而古代的学校又有哪些形式呢?可以把它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官学,一类是私学。
  官学中级别最高的就是中央官学,即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国子监都设在京城,早在西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国学,当时称为“国庠”,国庠中设有专供天子讲学的场所称为“辟雍”。到了后来国子监既是国家最高学府,也是国家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官学中除了中央官学以外,还有地方官学,即县学、州学、府学。而地方官学兴办于汉代,首座地方官学在四川成都,创始人是西汉蜀郡太守任文翁,他在成都设置学宫,创立官学,以石头修筑校舍,称为石室,也就是今天的成都石室中学。而地方官学中除了县学州学府学以外,还有书院。书院始建于唐,是古代研经、讲学、宣扬教化,集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教育机构。书院最早创立时都为私人创办,到了清代则基本上成为官办。中国古代书院中名气较大的四大书院是: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以及南京的应天书院。私学则是民间创办的学校,它是为进入官学而做准备的。  科举程序馆
  科举考卷:该展馆陈列着一些科举考卷,在考卷上有很多的圈圈点点,这有什么含意呢?当年主考官在阅卷时,看见这个字写的好的话,就在字旁画个圈,这句话写的好的话,就在这句话旁边画点,“可圈可点”这个成语就出自于这个地方。
  皇榜:这是清朝末年的最后一张皇榜,榜上录取的人数为273名,头名状元的名字叫刘春霖。据传,刘春霖中状元是占了自已名字的光。据说当年点状元的是慈禧太后,而论成绩排在第一名的本是广东省人朱汝珍,但是这个人的名字没有取好,首先他的姓氏是前朝的国姓“朱”,慈禧太后一看就皱起了眉头;其次他的名字里有一个“珍”字,这让老太后想到了自已最不喜欢的儿媳珍妃;最后她又看刘春霖是广东人,就更不高兴了,因为当时戊戌变法的发起人粱启超、康有为都是广东人。她想广东是出反臣的地方,不能让朱汝珍做状元。于是她把朱汝珍的试卷挪开,接着往后面看,便看到了排在第二的刘春霖的试卷,刘春霖的试卷首先字写的非常漂亮,历史上有“大楷学顏小楷学刘”的说法,意思是说大楷要学顏真卿,小楷要学刘春霖。再一看他的姓名,“春霖”,这不是春风和煦,普降甘霖吗?刘春霖也生了个好地方,他是甘肃肃宁人, 肃宁肃宁天下太平啊!慈禧太后龙顏大悦,大笔一挥,便点了刘春霖为状元。
  科举程序展板:科举程序展板介绍了历代科举考试的程序,其中主要介绍的是明清时代的考试程序。当时在私塾里面读书的人称为童生,童生要进入官学读书需要经过县考和科考,考试合格方能取得入学资格,进入学校以后就等候每三年一次的正式科考了。科举考试的最低级别是院试,院试过关的学子称为秀才;秀才到省级学府参加乡试,考过的为举人;举人再到京城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考过的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过的即为当时最高一级功名进士,进士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弥封所
  是贡院所设的考务部门。负责将试卷折叠、弥封、糊名。  收掌所
  负责考区内试卷的收发、转送工作。  誉录所
  负责将举子的“墨卷”统一抄写成“朱卷”,以防考官与考生合谋利用笔迹作弊。  提调厅
  负责考场吏役的调遣、试卷的押送工作。  至公堂
  至公堂为考官唱名发卷、坐堂的场所。取名至公,表示无比公正之意。至公堂大厅上悬挂有一通横匾,上书“旁求俊义”。旁求,指广泛征求;俊义,指德才兼备的人才。这块匾额是由康熙皇帝所写,字体是宋徽宗的瘦金体。  衡文堂
  衡文堂既权衡评定文章好坏优劣的一个场所,是主考官的阅卷办公区。考试结束,试卷送到这里以后,得举行一个阅卷仪式,由主考大人带领众考官共同圈阅头三份考卷,也就是为做一个示范,然后就分房阅卷了,在阅卷过程中,考官发现优秀的试卷就要向主考大人推荐,由主考大人最后决定是否录取。  状元英杰馆
  状元是科举时代造就的明星,被喻为中国古文化皇冠上的明珠,它象征着一种极顶的荣誉,代表着一种至高的地位。至今,人们还用它来比喻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作出贡献的顶尖人物,如高考状元,科技状元,养猪状元等。状元英杰馆里罗列了918名状元,其中大多数人对于来说都很陌生,史书上有关他们的记载也不是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了几位历史上较有名气的状元。
  柳公权( 778-865年 ):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即为书法圣品,被朝廷召到长安,当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因此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他的书法作品《金刚经刻石》现珍藏于巴黎博物馆。  郭子仪:陕西华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官至宰相的武状元。他一生战功赫赫,首先在安史之乱中大显身手,后来又数次击退土蕃的进攻,为保大唐江山的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是功盖朝野的一位重臣。他一生历玄、肃、代、德四朝皇帝,并受到历代帝王的恩宠,先后被封为宰相、国公。唐代宗更是颁发铁券,立誓无论如何都不会加罪于他,为了表示诚意,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六儿子郭暧,这时升平公主和郭暧都只有十三四岁,后来两人在家里亲自上演了一出轰动历史的闹剧《醉打金枝》。
  王十朋: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浙江省乐清市人,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14岁时就以诗文名冠遐迩,20多岁即以盖世才华震动江浙诗坛。33岁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院授徒,34岁入太学,因当时南宋政治腐败,奸臣秦桧专权,科场黑暗,屡试不第。一直至他46岁时,秦桧死后,46岁高中状元。先后任承事郎、侍御史等,作品有《梅溪王先生文集》。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一生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常关心国家和黎民,而自己却一贫如洗,深得百姓敬爱。夫人贾氏,品德高尚,忍贫好施,常以清白相勉。隆兴元年王十朋辞官故里,家有饥寒之号却不叹穷,其夫人死在泉州,因路远无钱将灵柩及时运回家乡,结果使灵柩在泉州停放了两年。
  『故事』升官莫作殃民郎: 王十朋家乡县城里有一条小巷,巷里住着个钱百享的官儿。他肚皮里没有几点墨水,却喜欢结交名士,为自己装装门面,提高自己的身价。也曾好几次清王十朋赴宴题诗,可都被王十朋婉言谢绝了。有一次王十朋实在无法脱身,只得硬着头皮走进钱家赴宴。吃了一会儿,王十朋想要离席,就让钱百享的家丁拦住了,钱百享双手递上早已准备好的纸笔,恭恭敬敬地说:“老夫别无他求,只希望才子给我题一首诗,留作纪念。”
  王十朋见没办法,只好接过纸笔说:“我这个穷书生是写不出好诗来的,不晓得老爷出什么题目?”“这题目嘛,就叫‘钱百享升’如何?想讨个彩,请把这四个小字分别嵌在每句的开头。”
&  王十朋听了,皱了皱眉头,提笔一挥,写了一首打油诗:
  钱家鱼肉满箩筐,百姓糠菜填饥肠。
  享福毋忘造众福,升官莫作殃民郎。
  因为王十朋在这里被拦后才写的诗,所以人们便把这条无名的小
  巷,称之为“拦诗巷”。
  文天祥:号文山、今江西县人。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原名云孙,字宋瑞,宋理宗宝祐四年状元。南宋末年文天祥兵败被俘,在狱中度过了三年,其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狱中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在狱中写出了不少诗篇,《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后从容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文天祥杀身以成仁,其浩然正气万古流芳,他的一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他的精神更值得广为传颂!
  杨& 慎:字用修,号升庵,明代文学家,少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19岁中举人,24岁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因参与朝庭“议大礼”事件,被贬谪至云南永昌,居永昌30余年,后死于此地。
  杨慎一生著述颇丰,对诗、词、赋、散文、杂剧、弹词都有涉猎。数量很多,涉及面极广,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四川图书馆所编《杨升庵全集》达298种。他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全集》共81卷,另有《升庵外集》100卷。《三国演义》开篇曲《临江轩》就是他的作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翁同龢: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清咸丰6年(1856年)状元,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在朝廷历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等职。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因反对李鸿章求和,在维新变法中支持康有为,企图帮助光绪皇帝实现亲政,被康有为喻为中国维新变法第一导师。然而他的行为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利益,因此受到慈禧的迫害,后被开缺回籍,永不叙用。
  张& 謇:字季直,江苏南通人,光绪甲午年1894年状元,时年已41岁.当时大清朝国力枯竭,外国列强虎视眈眈,张謇便一心兴办实业,以实现他以实业救国的梦想.他先后创办了南通女子师范学院、南通博物馆、南通沙厂,组建全国农务联全会,江淮水利公司,江浙渔业公司等。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状元资本家。
  骆成骧:字公啸,四川资中人,光绪亲点状元,骆成骧在策试中提出甲午战争策略,并写下“君忧臣辱,君辱臣死”的誓言,表现出一片忠君爱国之情,得到光绪皇帝的赞赏,名列第一。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为人坦荡光明,曾任四川高等学校校长(即四川大学前身)。晚年有感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便一心倡导武术,想通过兴武以救国,还在成都创立了“射德会。”  科举防弊馆
  自从有了科举考试,作弊仿佛相伴而生,有人甚至不惜帽身家性命之险,通过舞弊来实现金榜提名的梦想。所以,怎样防止作弊就成了官方的正式议案。从试卷密封到进门搜身以及考试现场一对一的监考,可以说科举考试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密的防作弊措施,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科举作弊总是屡禁不止,而作弊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
  作弊服:衣服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今天把它称为“文化服”,考生穿着这套衣服来作弊。后来被考官,就在贡院门口设立了两个大的洗澡堂,所有考生进入贡院之前必须统一洗澡,并换上统一的衣服,这种作弊的方式就不能用了。
  飞鸽传书:是另外一种作弊方式,考生在考场将考题写在小字条上放在鸽子的身上,鸽子便飞回去再将答案传送过来,这种作弊的方式把它叫做“飞鸽传书”。考官发现后呢就在考场的四周放鞭炮将飞鸽吓走,并且在明远楼上放老鹰来吃掉飞鸽。
  小&& 抄:“小抄”,字非常小,是用老鼠的胡须特制的毛笔写成。考生将这种纸条放在衣服、食品盒夹层或饭菜里面进行作弊。还有人用手抄加刺绣的方式进行夹带作弊,就是把四书五经的重要内容用刺绣工艺缝在内衣夹层中,这种方式技术含量是相当高的,据说中国的微雕技术就是在这里得以发扬光大的。
  朝廷对考场作弊处罚也相当严厉,规定要是考场发现了作弊行为首先要当场取消他的终身考试资格,然后就要在考场门口枷号一个月,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还有许多有钱人、纨绔子弟不惜重金收买贪官进行联合作弊,所以科场案件更是屡见不鲜。在各朝各代对牵连作弊的官员的惩罚也相当的严厉。康熙年间新科状元李潘被皇帝重用作为副主考代行主考之职,收受贿赂、贩卖考题,后在殿试时被康熙皇帝发现,李潘被流放到边疆做苦役;更为严厉的是在慈禧专政时,为了严惩作弊的恶习,痛下决心将一品大员柏俊处于腰斩极刑,堪称史无前例。
&  谈起作弊,就是在当今和谐社会,想要出人头地不一定走升学这条路,但高考考场作弊还是层出不穷,随着现代高科技术的日新月异,现在的考生作弊手段就越是高明。如发生在09年的“松原高考舞弊案”,有的考生使用隐形手表、钱包和笔型耳机以及无限对讲机接收器等作弊,甚至学校教师、工作人员都参与协同作弊,真是触目惊心。
  华光楼
  华光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阆苑第一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在古时,阆中一直有“五城十二楼”之说,在古城之中矗立着一座座的高楼,在连接成片的明清古民居中,鳞次栉比的古楼使得阆中古城高低错落、起伏有致,于是这一片丹青画卷有了一种别样的韵律感。诗人李商隐曾诗云:“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州更应有高楼。”华光楼始建于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高祖李渊之子,太宗李世民之弟,高宗李治之叔——滕王元婴任隆州任刺史,也就是到了当时的阆中,在阆中城南临江修建了“南楼”,此楼是滕王招集一些文人墨客吟风弄月、眺江观涛之地。后来,屡为火毁,明代复修,改称其为“镇江楼”,得其镇水之意。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再一次重建,始称为“华光楼”。
  “华光楼”是一座全木结构的三重过街明楼,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共3层,各层皆装以花隔门,内置阆苑诸楼小品,外悬巨匾宏联。是阆中历史最久远的古楼,也是最高的,因此称华光楼为“阆苑第一楼”。宋仁宗时,知州李献卿《南楼》曾诗云:“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可知南楼地处江山之会。华光楼南临嘉陵江,与对面南津关古渡口遥遥相对。登上此楼可以一览古城全景,远眺锦屏山、近看嘉陵江,亲身体验风水古城---阆中,山、水、城融于一体之美妙。
  在楼底层石拱上刻有“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士兵自己的政府”等红四方面军的标语,它是阆中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在华光楼的下面是阆中最大的码头,以前还有浮桥一座,是出城入城的必经要道,所以华光楼这一带,昔为商贾云集的闹市,是阆中最热闹繁华之地。清代诗人金玉麟也曾在《夜登华光楼》中诗云:“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
  伍明万雕塑馆
  伍明万别名刘焕多,1932年出生,四川阆中人。擅长雕塑。曾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1957年毕业于西南美专雕塑系,后留校任教。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1963年毕业后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1965年参加泥塑《收租院》的创作,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1979年赴意大利学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雕塑家协会理事。雕塑作品《节日》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作品《耕》、《养猪妇》、《生命》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中《耕》和《养猪妇》还被编入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集《百年美术》,他是四川四位入编者中唯一的雕塑家,也是四川人民为之骄傲的艺术家。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伍明万先生将自己的许多作品无偿捐献给家乡,同时阆中市政府为了展示伍明万先生的艺术成就,丰富阆中的文化内涵,组建了“伍明万雕塑馆,”并在2008年国庆前夕开馆正式向广大游客开放。第一展室 :植根传统,钟情乡土
  传统文化的熏陶,地域文化的滋养,是二十世纪四川美术的一抹亮色。伍明万先生的作品更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他无比的热爱家乡阆中,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刻骨铭心的乡情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和刻苦勤奋的原动力。他先后以家乡阆中和嘉陵江母亲河为题材,创造出《脸谱》、《渔歌》、《嘉陵江》、《落下闳》、《张飞》,袁天罡和李淳风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渔歌》反应了作者虽远在他乡求索和拼搏,但对乡情却始终没有改变。《李二郎》、《关公》、《妈祖》、《妈**项链》、《彭德怀》等都是伍明万先生一些早期的作品。展厅墙壁展板上的作品是伍明万先生的部分城市雕塑作品,如人物《都江堰十二尊铜塑》等。
  第二展室:拥抱生活,讴歌时代
  伍明万教授热爱生活,更善于对生活的元素加以精巧的概括和提炼,善于给现实主义手法增添浪漫主义的色彩,从而创造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讴歌时代的艺术品。《耕》、《饲养员》等一大批杰作因此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之作。
  这一时期作品有《结盟》、《边防战士》、《耕》、《沉思》、《节日》、《向往》、《妇女头像》、《饲养员》、《彝族老人像》、《春蚕》。其中《节日》和《饲养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两幅作品也是这个雕塑馆的镇馆之宝。《春蚕》是伍先生在阆中建市十周年时,根据阆中丝厂巢丝女工的形象雕塑出来的。这些作品都是伍明万教授呕心沥血之作,也是当时时代的产物。
  第三展室: 超越时空,表现哲理
  伍明万先生一身都在不断的学习,学习给了他创作源泉,伴他成长,学习促使他在不同的年代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正如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评价他说“伍明万通过在意大利的考察学习和深入研究,回国后在风格上有较大的改变,如《生命》,《生命在于运动》等作品,表现出哲学情思和深邃的内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的空间。”作品代表有《生命在于运动》、《摇》、《钻》、《溪》、《恬静》、《梦》、《分子的聚变》、《青春》等。  &&中天楼 
&  中天楼又名四排楼,为阆苑十二楼之一,有“阆中风水第一楼”之美誉。始建于唐,民国年间拆毁,2006年原址重建, 2008年国庆前夕正式对外开放。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底层四通,楼高25米,宏伟壮丽,气势夺人。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它北通北街、南通双栅子街,西通西街,东通武庙街。古人在修建中天楼选址时非常讲究,他们通过测量,计算出阆中古城四围东西走向山脉和南北走向山脉最高点在天空中交汇处映射到地面的位置,并在此修建了中天楼。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 二& 楼
  人祖伏羲像:据说三皇之首的人祖伏羲的母亲华胥就是在阆中孕育的伏羲,在甘肃天水产下伏羲,所以阆中也是人祖本源文化发祥地之一。伏羲在他一生中曾先后三次来到阆中,在阆中云台山受四面八风的影响创立了先天八卦,成为后世风水学的理论根基,周文王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也就是今天《易经》,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也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根据。
  匾联:“嫏嬛福地”匾额的意思是说阆苑仙境犹如福地洞天。柱上对联:“象卦彖辞,范垂仙苑,龙沙水穴,怀抱名州”。直接点出了阆中的确为风水宝地之典范,是龙沙水怀抱的最完美的吉穴。
  观古城风水:中天楼南面正对锦屏山,刚好躲过了锦屏山与黄花山的气口,背后是盘龙山。用风水学的观点看,背后的盘龙山是古城的镇山,前面的锦屏山是鞍山,其后面的金耳山、印斗山是朝山,西北方向的玉台山处,是嘉陵江的入口处,称天门,东南方向的大象山,灵山是嘉陵江的出口处,称地户,所以,阆中古城的选址,完全符合传统的风水理论,这就是前有鞍山朝山,后有镇山,右有天门,左有地户,完全顺应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意向,展现处城依山,山连水,水偎城,形成山环水绕,相互映衬的风水格局。
  三& 楼
  对联:“门临大道无远弗届,级拾中天有高斯登”对联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刘少平先生撰联,省诗词协会副主席刘劲松书写,意思是说中天楼为览胜之处,没有原来的客人不光临,任有多高都要攀登。
  阆中自古文风发达,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诗圣杜甫曾经为留下“阆中盛世可肠断,阆中城南天下希”的感叹。清阆中进士著名诗人金玉麟曾登临此楼并留下:“泠然蹑级御长风,境判仙凡到半空,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登临雅与良朋共,呼吸应知帝座通。”的优美诗章。阆中学界泰斗杨林由老先生也为中天楼写了《中天楼赋》,发出了“十丈栏杆三折上,八风胜景百感生!”的感叹。
  风水馆
  风水馆是了解和体验我国古老传统风水文化的展馆。什么是风水,其实风水讲的就是人的生存环境。英国人伊特尔说:“风水,中国古代神圣的景观科学。”也有人讲它是一种磁场学和方位学,是通过罗盘来测定方位,通过数学的计算,来推断方位对人造成的影响。  第一展厅
  在这个展厅中主要以阆中古城来讲解中国的城市风水。
  沙盘:结合阆中古城地理格局模型沙盘可了解城市风水的四个基本概念:一个是龙:龙就是山,龙脉即山脉,是城市背后依傍的山,也叫“镇山”、“靠山”,如阆中盘龙山,它的寓象是“玄武”,也就是龟蛇灵物;二个概念是砂,砂是城市四周除龙山之外其余的山,前面的寓象是朱雀,左边的是青龙,右边的是白虎;三个概念是水,如围绕阆中嘉陵江;四个概念是穴,即是城市的选址,只要龙砂水一确定,就形成了一个大的穴场,具体化的穴位,因场所不同而不同。
  阆中的龙脉与砂山。龙脉一看来源,二看气势。古代术士认为中国所有的山脉都是由祖山昆仑山发脉,以黄河和长江为界分为左中右三大干龙,阆中处于三大干龙中干南麓,所以说几千年来阆中成为川北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理基础就在这里。阆中的龙脉究竟怎么样?还是以一个唐代锯山的传说说给听: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时候,有望气者对他说,西南千里之外有王气。于是唐太宗派出了当时的火山令风水大师袁天罡到西南来测步王气,他夜里观星象,白天看山脉,最后来到阆中,果见“灵山嵯峨,佳气葱郁”,袁天罡认为这是王气所在,于是在大盘龙和小盘龙之间锯山断掉王气。现在这个地名叫锯山垭,龙血流下去的地方叫龙水湾。
&  再来看砂,砂山看形状。阆中的锦屏山,象一道屏风,又象一个案几,还象一个马鞍,还有金耳、印斗、伞盖、玉台、华山都是很好的寓象,说明阆中的砂山至善至美。用四句话来总结阆中的风水:玄武垂头、朱雀翔武、青龙蜿蜒、白虎驯服。这样的地方就是风水宝地。用白话说什么是风水宝地:就是要选择一个居住地方,它与周围环境的山、水、树等匹配关系,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是住在那里生活富裕方便、感觉舒适,身体健康长寿,这样的地方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二展厅
  在这一个展厅,主要介绍了古时建筑、巫祝、占卜、风水术所使用的器物。几千年来,这些影响了中国先民一代又一代,做为存在的一个符号,他们又用什么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呢?
  狮子:建筑上用得最多的狮子,狮子用法有讲究:守门的狮子凶,护娃的狮子笑。
  托梁:建筑上用的托梁,一起支撑屋架、二起装饰、三起避邪镇宅的作用。
  龟蛇:家中用的龟蛇镇宅饰品,整体是个龟,四个脚是蛇,中间是十二生肖和九宫八卦。
  吞口:吞口,就是面具,有的也叫钟馗,避邪镇宅用的。他和三星堆文明有异曲同工之处,常以向外突出的巨目,吸引的目光。  三展厅
  阳宅风水分为宅外形和宅内形。宅外形讲房屋与居住环境的关系,如与道路、河流、山岗、树木等,通过分析与它们的位置关系来判定房屋的吉凶。这些都是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和选择。宅内形就讲房屋该怎样建,那里该建高,那里建矮,那里作堂屋,那里作厢房。四合院是遍及中国大江南北都喜欢的一种建筑模式,因为中国人都有一种围合心态,“四水归堂聚财气”认为其私密性和安全性较好。  四展厅
  这里介绍的是阴宅(陵寝或墓地)风水,这是学术界争议最多的地方,风水馆作为一个向大众宣传、展示传统风水文化的地方,只陈列了《葬经》这本书部分内容,供人观摹和了解。
(C)南充市旅游局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 复制必究
备案序号:蜀ICP备号-2  地址:南充市万年西路2号  邮编:637000   联系电话::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充到阆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