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贤播高风,得守愧无施。”翻译

用【风】字组词(共50个)_汉语大词典
用【风】字组词(共50个)
用【风】字组词(共50个):风流,风云,风尘,风气,风化,风骚,风飙,风月,风光,风声...
风流fēng liú 1.
风流动或流逝。
●唐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风流云散」。 2.
风行;流传。
●汉苏顺《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o省事》:「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于两汉,风流弥广。」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o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隋唐,风流已远。」 3.
风尚习俗。
●《汉书o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
●唐韩休《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陈赓《子猷访戴图》诗:「两晋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
犹遗风;流风余韵。
●《汉书o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欧阳修《跋<永城县学记>》:「唐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魏晋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钱谦益《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灾畲耕获,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
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后汉书o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牟融《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林四娘》:「﹝林四娘﹞又每与公评骘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薀玉《<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衊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
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o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邓溥《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
杰出不凡。
●宋苏轼《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仆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复梦见哉!」
●郭小川《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
指杰出不凡的人物。
●《晋书o刘毅传》:「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
●《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李贽《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宋有子瞻,唐有太白,晋有东山,本无几也。」
●郑泽《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
●《晋书o谢混传》:「谢晦谓刘裕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谢益寿奉玺绂。’裕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
●《魏书o元彧传》:「临淮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鲠之操。」
●唐杨炯《送徐录事》诗序:「徐学士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
风操,品格。
●《后汉书o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
●《隋书o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唐顺之《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矶。」 11.
●唐张说《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李颀《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
风格、流派。
●《隋书o经籍志一》:「远览马史班书,近观王阮志录,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
●《隋书o经籍志四》:「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
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
●《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楚云﹞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李渔《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
花哨轻浮。
●《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婿,风流无准凭。」
●清李渔《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柯露西,一个美国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
指男女私情事。
●宋陈师道《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准拟风流病。」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莫翁﹞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风流」在《汉语大词典》第17412页 第12卷 611★「风流」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9页★「风流」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流
●《史记o老子韩非列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唐王勃《上巳浮江宴序》:「林壑清其顾盼,风云荡其怀抱。」
●闻一多《红烛·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2.
指天文、天象。
●《后汉书o方术传上·杨由》:「﹝杨由﹞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
●《水浒传》引首:「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抟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 3.
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
●唐王涯《从军词》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明汤显祖《牡丹亭o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徐朔方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
●清钱谦益《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王建候父允中原任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进阶光禄大夫制》:「风云暗晓,胸藏《三略》之书。」参阅明龙正《<八阵图合变说>叙》。 4.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赞》:「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唐王勃《上明员外启》:「神交可托,风云于杵臼之间。」
●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下》:「迟莫飘零,徒有应天得士、惨澹风云之感而已。」 5.
比喻时势。
●《后汉书o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于刘项,将军权重于淮阴,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吒可以兴雷电。」
●北周庾信《入彭城馆》诗:「年代殊氓俗,风云更盛衰。」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6.
谓凭藉时势。
●晋袁宏《后汉纪o桓帝纪上》:「高祖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
●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骅骝欲骋,鱼龙将化。」
●轰天雷《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 7.
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
●《文选o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薀风云,身负日月。」李善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
●唐王勃《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龌龊,抱风云者几人。」
●金元好问《解剑行》:「壮怀风云郁沉沉,惭媿漂母无千金。」 8.
谓风流超群。
●唐卢纶《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怅心。」
●宋楼颖《<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撷秀,揭厉良多。」
●清张佩纶《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 9.
比喻地势高远。
●《文选o左思<吴都赋>》:「径路绝,风云通。」刘逵注:「径路绝者,人道断绝;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衡巫,风云之路千里。」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盖转风云之路。」 10.
比喻高位。
●《文选o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吕延济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于浅水以游于风云之中也。」
●晋潘岳《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明浚川《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铲断了风云路。」★「风云」在《汉语大词典》第17419页 第12卷 618★「风云」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90页★「风云」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雲
风尘fēng chén 1.
被风扬起的尘土。
●汉焦赣《易林·坎之咸》:「风尘暝迷,不见南北,行人失路,复反其室。」
●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远望终南山,黑黝黝的。近看渭河平原,苍苍茫茫,风尘弥漫。」 2.
比喻战乱;戎事。
●《后汉书o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彊,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唐李端《代村中老人答》诗:「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王闿运《陈夷务疏》:「臣窃观古今史籍所纪,及近岁自庚子至于庚申二十年中,每有边竟风尘之忧。」参见「风尘之警」。 3.
尘世,纷扰的现实生活境界。
●晋郭璞《游仙诗》:「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唐皇甫冉《送朱逸人》诗:「虽在风尘里,陶潜身自闲。」
●清王源《刘处士墓表》:「落落摄敝衣冠,踯躅风尘中。」 4.
宦途,官场。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驰骋风尘者,不懋建德业,务本求己。」
●宋沈遘《五言送刘泌归建州》:「东都宦游客,风尘厌已久。」
●明唐顺之《题东石草堂图赠黄松江》诗:「松江太守好静者,迹在风尘心在野。」 5.
尘事,平庸的世俗之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o省事》:「而为执政所患,随而伺察。既以利得,必以利治,微染风尘,便乖肃正。」
●唐戴叔伦《赠殷亮》诗:「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
●《红楼梦》第一回:「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6.
谓行旅辛苦劳顿。
●《艺文类聚》卷三二引汉秦嘉《与妻书》:「当涉远路,趋走风尘。」
●唐方干《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诗:「风尘辞帝里,舟楫到家林。」
●何其芳《树阴下的默想》:「他更加瘦弱而我则带着风尘之色。」 7.
高风清尘。比喻品格清正崇高。
●《文选o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天秩有礼,神监孔明。仿佛风尘,用垂颂声。」刘良注:「言髣佛闻其高风清尘,故此用垂颂声也。」
●唐刘得仁《哭翰林丁侍郎》诗:「平生任公直,爱弟尚风尘。」 8.
流言蜚语。
●《宋书o范晔传》:「以臣昔蒙义康接盼,又去岁群小为臣妄生风尘,谓必嫌惧,深见劝诱。」
●《宋书o刘景素传》:「故从昏者忌明,同枉者毁正,搦弦为钩,张一作百,行坐欬嚏,皆生风尘。」
●《南齐书o谢朓传》:「遂复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诋贬朝政,疑闲亲贤。」参见「风尘之言」。 9.
●唐李商隐《杂纂》:「难容:僧道对风尘笑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彭海秋》:「娟娘纵体入怀,哽咽而言曰:‘仙人已作良媒,君勿以风尘可弃,遂舍念此苦海人!’」 10.
风月场。指以色相谋生的场所。
●前蜀王衍《甘州曲》:「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沦落在风尘。」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o记诗》:「遇一妓,本良家子,失身于风尘,才色俱妙。」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招亮有一亲妹阎越英,见为娼妓。但求越英脱离风尘,早得从良。」
●《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见一妓女某人,本系良家,甚为可悯,弟拟拔出风尘,纳为簉室。」★「风尘」在《汉语大词典》第17425页 第12卷 624★「风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7页★「风尘」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塵
风气fēng qì 1.
指空气和由空气流动而生的风。
●《文选o宋玉<风赋>》:「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吕向注:「虽同托户穴,其于清浊亦殊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河水四》:「西四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
●明高启《送顾倅序》:「士之仕于外者,咸乐居之;以其风气清美,有山川台榭之胜,鱼稻茶笋之饶。」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七章:「但窟居者多在山谷之幽,风气不通,故于卫生不宜,太平极乐则居山顶,风气四通,故于养生最益也。」 2.
●《尚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汉书o西域传上·安息国》:「﹝安息国﹞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与乌弋、罽宾同。」
●宋洪巽《旸谷漫录》:「﹝周俊叔﹞得十二时竹一根于某州,植之家庭,非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也,久不笋。及笋矣,又多憔悴不茂。」
●《元典章·户部十二·和买》:「古人立法取赋,必因其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以为之也。」 3.
风尚习俗。
●《魏书o李琰之传》:「琰之虽以儒素为业,而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关西风气。」
●宋苏辙《奉使契丹·燕山》诗:「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
●夏衍《秋瑾传》第二幕:「我从北京到了上海就觉得风气有点儿不一样。」 4.
谓某种时新的风尚习俗。
●宋陈亮《量度权衡策》:「当是时,风气未开,人物尚朴,观象之妙,盖不必推数而后知也。」
●元刘因《隐仙谷》诗:「山川含太古,风气如未开。」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他还说,应该让桂林来开风气之先。它本身是一个画廊城。」 5.
气氛情景。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西湖》:「竹篱傍水,家鹜睡波,宛然江南风气。」 6.
风采气度。
●《宋书o王惠传》:「陈郡谢瞻才辩有风气,尝与兄弟群从造惠,谈论锋起,文史间发。」
●清《今世说o赏誉》:「许彝千少便歧嶷,总角风气更进。」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八:「康祺以为文敏以院长之尊,督修书籍,不自断决,询及微僚,正前辈贵人风气也。」 7.
指诗文书画的风格或气韵。
●金元好问《中州集·冯璧》:「诗笔清峻,似其为人。字画楚楚有魏晋间风气。」
●元刘祁《归潜志》卷九:「故能备钟张诸体,于屋漏雨锥画沙之外,别有一种风气。」
●清黄子云《野鸿诗的》十五:「诗之浅深,有在一两字内见者……不知一字之间,风气顿殊,妍丑迥别矣。」 8.
指古代的一种占候之法。
●《三国志o吴志·吴范传》:「﹝吴范﹞以治历数,知风气,闻于郡中……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其术多效。」
●晋葛洪《抱朴子·杂应》:「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占风气,布筹算。」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o杂艺》:「及星文风气,率不劳为之。」参见「风角」。 9.
●《史记o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齐王太后病者,臣意诊其脉,切其太阴之口,湿然风气也。」
●《北史o阳元景传》:「﹝阳元景﹞后以风气弥留,不堪近侍,出除青州高阳内史,卒于郡。」
●《元典章·刑部十六·违枉》:「令人邀请肥乡县复检官吏捏合尸状,定验作因风气病身死。」★「风气」在《汉语大词典》第17410页 第12卷 609★「风气」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9页★「风气」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氣
风化(I)fēng huà 1.
犹风教;风气。
●《诗·豳风·七月序》:「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
●《后汉书o第五伦传》:「光武承王莽之余,颇以严猛为政,后代因之,遂成风化。」
●宋陈亮《酌古论·诸葛孔明下》:「权逼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
●清谭嗣同《仁学》二二:「风化渐开,始有用贝代币者。今美洲土番,犹有螺壳钱,即中国古时之贝,可为风化初开之证。」 2.
●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明陶宗仪《辍耕录o廉使长厚》:「此亦厚风化之一端,故记之。」 3.
指社会上公认的道德规范。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摺:「那里是正押《毛诗》韵!你道做了有伤风化,谁就你那燕尔新婚!」
●《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周庠﹞因将女作男,事关风化,不好声张其事。」
●瞿秋白《文艺杂着续辑·关于女人》:「正像正人君子骂女人奢侈,板着面孔维持风化,而同时正在偷偷的欣赏肉感的大腿文化。」 4.
旧指某些虫鸟不经直接交配而生育。
●《庄子o天运》:「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郭象注:「鶂以眸子相视。虫以鸣声相应。俱不待合而便生子,故曰风化。」 5.
指将人或物暴弃于自然界,任其受到破坏或发生变化。
●《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天明,岭上差人下来,将解珍、解宝尸首,就风化在岭上。」
●郭沫若《<读随园诗话札记>后记》:「其俗先将死尸盛船棺,悬于高山绝壁,听其风化。」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这个报告在几点钟以前早就教人家看熟了,现在便同风化了的戏单一样,没有一个人再望它一眼。」 6.
特指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的破坏等作用,地壳表面和各种岩石受到破坏或发生变化。
●郭沫若《今昔集·钓鱼城访古》:「碑文已经十分漫漶,用水蘸湿,始得一一辨认,再隔若干年代是会完全风化的。」
●艾青《双尖山》诗:「千丈岩,高千丈,久远的年代和风化的力量,把它劈成了广阔的纵断面。」
●何永鳌《火焰山上四十天》:「玛瑙就是变质的火成岩,经过天长日久腐蚀风化而成的。」 7.
化学上指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在空气中失去结晶水。风化(II)fēng huà
●教育感化。语出《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郑玄笺:「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
●《汉书o礼乐志》:「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
●《明史o广西土司传一·庆远》:「各村寨皆置社学,使渐风化。」★「风化」在《汉语大词典》第17394页 第12卷 593★「风化」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7页★「风化」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化
风骚fēng sāo 1.
指《诗》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宋书o谢灵运传论》:「原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
●唐贾岛《喜李余自蜀至》诗:「往来自此过,词体近《风》《骚》。」
●清姚莹《论诗绝句》之二:「辛苦十年摹汉魏,不知何故远《风》《骚》。」 2.
借指诗文。
●唐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闲隙吟风骚。」
●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八:「今天到某秀才家里写几张字画,明天到某一教书馆里谈论点风骚,倒也十分有趣。」 3.
借指文采、才情。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摺:「他多管是意不平自发扬,心不遂闲缀作,十分的卖风骚,显秀丽,夸才调。我这里详句法,看挥毫。」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4.
风流放荡。
●《醒世恒言o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老儿虽然风骚,到底老人家,只好虚应故事,怎能勾满其所欲?」
●明梁辰鱼《浣纱记·见王》:「我为人性格风骚,洞房中最怕寂寥。」 5.
特指女性举止轻佻。
●茅盾《动摇》一:「金凤姐已经走到跟前,依旧脸上搽着雪白的铅粉,嘴唇涂得猩红,依旧乜着眼,扭着腰,十分风骚。」 6.
指风流放荡的人。
●清李渔《怜香伴·女校》:「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做首肉麻的诗应付他。」 7.
●明陆采《明珠记·买药》:「却恋他酒杯来往,儿女风骚。」
●杨朔《火并》:「每年元宵节,秧歌出街的时候,人们可以看见他扮着《拾玉镯》的孙巧姣,或者《小上坟》的寡妇,专在女人面前卖弄风骚。」 8.
谓体态俊俏美好。
●明无心子《金雀记·定婚》:「有貌有貌多俊俏。陈平说我最风骚,新大褶,皂罗袍,方巾四角带儿飘。」
●《红楼梦》第三回:「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9.
风光,光彩。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旗帜鼓乐,高头骏马,送入衙门到任。寄华此时身子如在云里雾里,好不风骚。」
●梨园戏《陈三五娘》第一场:「上元景,好风骚,灯如花,月如锣。」★「风骚」在《汉语大词典》第17433页 第12卷 632★「风骚」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9页★「风骚」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騷
风飙fēng biāo 1.
《吴子o论将》:「居军荒泽,草楚幽秽,风飙数至,可焚而灭。」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o磔迦国》:「时候暑热,土多风飙。」
●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安得此身有两翅,飒然远举随风飙。」
●汉王粲《杂诗》:「风飙扬尘起,白日忽已冥。」
●南朝梁沈约《宿东园》诗:「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
●唐杜甫《水槛》诗:「苍江多风飙,云雨昼夜飞。」
●汉班婕妤《捣素赋》:「任落手之参差,从风飙之远近。」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清姚莹《论诗绝句》之四五:「新都才艳似风飙,别写江山富六朝。」
●《南齐书o王俭传》:「秋叶辞条,不假风飙之力;太阳跻景,无俟萤爝之晖。」
●《资治通鉴o晋武帝太元八年》:「譬如养鹰,饥则附人,每闻风飙之起,常有陵霄之志。」 2.
●《吴子o论将》:「居军荒泽,草楚幽秽,风飙数至,可焚而灭。」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o磔迦国》:「时候暑热,土多风飙。」
●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安得此身有两翅,飒然远举随风飙。」
●汉王粲《杂诗》:「风飙扬尘起,白日忽已冥。」
●南朝梁沈约《宿东园》诗:「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
●唐杜甫《水槛》诗:「苍江多风飙,云雨昼夜飞。」
●汉班婕妤《捣素赋》:「任落手之参差,从风飙之远近。」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清姚莹《论诗绝句》之四五:「新都才艳似风飙,别写江山富六朝。」
●《南齐书o王俭传》:「秋叶辞条,不假风飙之力;太阳跻景,无俟萤爝之晖。」
●《资治通鉴o晋武帝太元八年》:「譬如养鹰,饥则附人,每闻风飙之起,常有陵霄之志。」 3.
●《晋书o羊祜杜预传论》:「垂大信于南服,倾吴人于汉渚,江衢如砥,襁袂同归。而在乎成功弗居,幅巾穷巷,落落焉其有风飙者也。」
●《周书o庾信传》:「镇北之负誉矜前,风飙懔然。」参见「风标」。
●《宋书o萧思话刘延孙传论》:「延孙接款蕃日,固出颜袁矣。风飙局力,又无等级可言,而隆名盛宠,必择而复授,何哉?」参见「风标」。★「风飙」在《汉语大词典》第17432页 第12卷 631参见:風飆
风月fēng yuè 1.
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宋书o始平孝敬王子鸾传》:「上痛爱不已,拟汉武《李夫人赋》,其词曰:‘……徙倚云日,裴回风月。’」
●唐吕岩《酹江月》词:「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五:「江南环溪的风月,北京南湾子头的丝柳。」 2.
指闲适之事。
●《梁书o徐勉传》:「常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鲁迅《<准风月谈>前记》:「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3.
●宋欧阳修《赠王介甫》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宋罗烨《醉翁谈录o小说引子》:「编成风月三千卷,散与知音论古今。」 4.
指男女间情爱之事。
●前蜀韦庄《多情》诗:「一生风月供惆怅,到处烟花恨别离。」
●《醒世恒言o卖油郎独占花魁》:「俞太尉是七十岁的老人家,风月之事,已是没分。」
●《红楼梦》第十五回:「﹝智能﹞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
●徐迟《牡丹》二:「剧中少女是以她的卖弄风情而为君王赏识的。虽然纯洁,天真无邪,然而出于本能的识得风月了。」 5.
犹风骚,风情。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回目:「景阳冈武松打虎,潘金莲嫌夫卖风月。」
●明冯梦龙《挂枝儿o叮嘱》:「我的乖乖,人前休把风月卖。」 6.
风流放荡。
●《警世通言o玉堂春落难逢夫》:「﹝赵昂﹞自幼惯走花柳场中,为人风月。」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四娘为人心性风月,好结识个把风流子弟,私下往来。」 7.
●元武汉臣《玉壶春》楔子:「小官赴京,路从此过,闻知兄弟在于此处风月。」 8.
●《水浒传》第六一回:「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驰名。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 9.
●《西湖佳话o西泠韵迹》:「先生若无齐治均平的大本领,我苏小小风月行藏,便难效力。」
●清孔尚任《桃花扇o传歌》:「妾身姓李,表字贞丽,烟花妙部,风月名班。」★「风月」在《汉语大词典》第17395页 第12卷 594★「风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90页★「风月」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月
风光fēng guāng 1.
风以及草木上反射出的日光。
●《文选o谢朓<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李周翰注:「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
●唐元稹《景申秋》诗之七:「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
●宋陈善《扪虱新话o评诗句可作画本》:「每咏其句,便如行孤山篱落间,风光物采来照映人,应接不暇也。」 2.
风景;景色。
●唐张渭《湖上对酒行》:「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宋苏轼《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暴雨初晴楼上晚景之一》:「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道静﹞随便一走,就开了这么多的眼界,欣赏了北戴河的美丽风光。」 3.
指繁华景象。
●唐李咸用《同友人秋日登庾楼》诗:「六代风光无问处,九条烟水但凝愁。」
●清卓尔堪《扬州踏灯辞》:「城门十二无关锁,如此风光是太平。」
●茅盾《一个女性》四:「我希望明年,后年,大后年,或者是大大后年,将有另是一番风光的三月十七的佳节。」 4.
光景,时光景物。
●明冯梦龙《挂枝儿o五更天》:「莫负了有限的好风光,似这等闲是闲非也,待闲了和他讲。」
●《再生缘》卷十五:「女儿得受夫人诰,自己又饥有食来寒有衣。处此风光心本足,小千岁,偏偏一旦病沾躯。」 5.
●唐元稹《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亦指人美好的仪表举止。
●欧阳山《苦斗》六十:「她那灵慧、矫捷、安详的风光气韵却完全恢复了。」 6.
光采;体面。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摺:「图什么风光,待气昂昂端坐在中军帐!只不如守着农庄,倒也稳拍拍常为田舍郎。」
●《醒世恒言o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只是我的亲事,倒作成别人去风光。」
●《官场现形记》第四九回:「我只可怜我们老爷做了一辈子的官,如今死了,还不能够叫他风光风光,多念几天经,多拜几堂忏,好超度他老人家早生天界,免在地狱里受罪。」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真正是热火朝天,风光得不能再风光了,不仅名扬全县,同时简报也送到了省里,中央。」★「风光」在《汉语大词典》第17397页 第12卷 596★「风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7页★「风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光
风声fēng shēng 1.
风的声音。
●汉刘桢《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唐卢纶《虢州逢侯钊同寻南观》诗:「林密风声细,山高雨色寒。」
●清黄遵宪《舟中骤雨》诗:「雨气随风走,风声挟雨行。」 2.
教化;好的风气。
●《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孔传:「明其为善,病其为恶;立其善风,扬其善声。」
●唐刘知几《史通o直书》:「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o堵江口》:「上纾宵旰勤,下壮风声树。」 3.
指传播出来的消息。
●《三国志o蜀志·许靖传》「咸与靖书」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侪辈略尽,幸得老与足下并为遗种之叟,而相去数千里,加有邅蹇之隔,时闻消息于风声,托旧情于思想,眇眇异处,与异世无以异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婆子自做了这些话把,被媳妇每每冲着,虚心病了,自没意思。却恐怕有甚风声,吹在老子和儿子耳朵里头。」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凤四老爹,家门口恐怕有风声,官府知道了,小人吃不起。」
●徐迟《火中的凤凰》:「前几天风声吃紧,马上捆载运走几批书。」 4.
声望;声誉。
●《汉书o王贡两龚鲍传序》:「自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厉俗,近古之逸民也。」
●唐元结《下客谣》:「岂知保终信,长使令德全。风声与时茂,歌颂万千年。」
●《红楼梦》第六九回:「王夫人正因为他风声不雅,深为忧虑。」 5.
声色容止。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今亚相刘崇如先生出守江宁,风声甚峻,人望而畏之。」 6.
●《晋书o孙盛传》:「盛与温笺,而辞旨放荡,称州遣从事观采风声,进无威凤来仪之义,退无鹰鹯搏击之用,徘徊湘川,将为怪鸟。」
●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若乃虞、夏、商、周之礼,考正朔而三迁;东西南北之人,混风声而一变。」 7.
散布,传扬。
●《宋书o武帝纪中》:「臣兄子谯王文思,虽年少常人,粗免咎悔,性好交游,未知防远,群丑交构,为其风声。」★「风声」在《汉语大词典》第17431页 第12卷 630★「风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9页★「风声」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聲
风色fēng sè 1.
●唐元稹《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诗:「苦思正旦酬白雪,闲观风色动青旗。」
●明高启《忆远曲》:「扬子津头风色起,郎帆一开三百里。」
●明杨慎《艺林伐山》卷二:「今按:风亦可言色。《楚辞》云:‘光风转蕙泛崇兰。’王逸注云:‘雨止日出而风,草木亦有光也。’《乐府》:‘今朝风色好。’是风亦可言色。」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日将到大姑塘,风色大作……只见两只大盐船被风横扫了,抵在岸边。」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六:「只有凄微的风色,匿黯的日影,重云摩顶,孤鹄啼枝,添绘了几许悲愁的景象。」 2.
风势,风向。
●唐韩偓《江行》诗:「舟人偶语忧风色,行客无聊罢昼眠。」
●宋苏轼《与秦少游书》:「约此二十五六间可登舟,并海岸行一日至石排,相风色过渡,一日至递角场。」
●《水浒后传》第十一回:「看见风色顺了,许义引路,带了十只船,一同进发。」 3.
泛指天气。
●唐卢照邻《至陈仓晓晴望京邑》诗:「今朝风色好,延瞰极天庄。」
●杨朔《雪花飘在满洲》:「开船那天,风色十分阴沉。」 4.
风光,景色。
●唐温庭筠《西洲曲》:「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
●宋范成大《长文再作复次韵》:「喜鹊门前人一笑,绝胜风色候长干。」
●魏巍《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这就是汉江前线的自然风色。」 5.
形势,动静。
●《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权见风色不利,收军还东吴。」
●《说唐》第二四回:「这班人来得古怪,更兼相貌凶奇,莫非有劫王杠的陈达、尤金在内,你可在此看店,待我入城叫叔宝兄来,看看风色,却不可泄漏。」
●洪深《五奎桥》:「周乡绅(看见风色不大好,立起身对王老爷):这里太阳晒,热不过,我们祠堂里去坐罢。」 6.
犹风声,消息。
●《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杨知县听得这风色慌了,躲在舱里说道:‘奶奶,如何是好?’」 7.
神色,脸色。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忠存轨迹,义形风色。」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二回:「康顺风便感到村里人这几天的风色不对。」★「风色」在《汉语大词典》第17398页 第12卷 597★「风色」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9页★「风色」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色
风致fēng zhì 1.
风度品格。
●《新唐书o崔远传》:「子远,有文而风致整峻,世慕其为,目曰‘饤座梨’,言座所珍也。」
●宋洪迈《夷坚丙志·费道枢》:「窃慕上客风致,愿奉顷刻之欢,可乎?」
●清龚自珍《题<红蕙花诗册>尾》诗序:「今嗣君抱来乌丝阑素册高尺许,皆将来蕙故也。君之风致可想见矣。」 2.
风韵。指容颜姿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阿纤》:「﹝阿纤﹞年十六七,窈窕秀弱,风致嫣然。」
●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一:「﹝她﹞匆忙地把一只手撑在桌上,半弯着腰肢,虽然带点仓皇,却完全是一种很美观的、天然的风致。」 3.
形容姿态美好。
●清李渔《蜃中楼·双订》:「果然好个俊雅书生,远观那样风致,近看还不知怎么样风流。」
●《红楼梦》第一百回:「又想起那年唱戏做的嫦娥,飘飘艳艳,何等风致。」
●朱自清《荷塘月色》:「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4.
风味;情趣。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鲁直与方蒙书:‘顷洪甥送令嗣二诗,风致洒落,才思高秀。’」
●明汤式《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复有跨海征进之行故作此以书其怀》套曲:「他恋着蓬窗下风致佳,舵楼中景物饶。」
●明谢肇浙《五杂俎o物部三》:「京师有薏酒,用薏苡实酿之,淡而有风致,然不足快酒人之吸也。」
●杨朔《画山绣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5.
指文学作品的风格,韵味。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越国夫人王氏,端献王妇,王审琦后,作篆隶有古法,为小诗有林下风致。」
●明杨慎《升庵诗话o刘禹锡诗》:「﹝刘禹锡诗﹞宛有六朝风致,尤可喜也。」
●胡适《<中古文学概论>序》:「一方面的慷慨悲壮,一方面的宛转缠绵,都极尽平民文学的风致。」 6.
轻薄;轻浮。
●清李渔《怜香伴·女校》:「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窦氏》:「南视女亦风致,遂与谐笑。」★「风致」在《汉语大词典》第17410页 第12卷 609★「风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91页★「风致」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致
风格fēng gé 1.
风度;品格。
●晋袁宏《后汉纪o桓帝纪上》:「膺风格秀整,高自标特,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
●《北史o张亮传》:「然少风格,好财利,久在左右,不能廉洁。」
●五代齐己《还黄平素秀才卷》诗:「如君好风格,自可继前贤。」
●清钱谦益《太仆寺少卿杜士全授中宪大夫赞治尹妻施氏加封恭人制》:「妇人之相助其夫也,同于宾友;人主之省视其臣也,近于户庭。风格有不美,而天下有不治矣乎?」
●徐迟《井冈山记》:「但他讲了一个伟大的心灵,伟大的人格,极为平凡的事迹,崇高的风格。」 2.
气度;气魄。
●《晋书o和峤传》:「峤少有风格,慕舅夏侯玄之为人,厚自崇重。」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鉴虚为僧,颇有风格,而出入内道场,卖弄权势,杖杀于京兆府。」 3.
丰采;风韵。
●唐赵璘《因话录o商上》:「﹝韦氏﹞即兵部之姨妹也。余虽不及见,每闻长属说其风格容仪,真神仙也。」
●宋范成大《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归四明并以饯行》:「名卿绪前辈,风格如玉山。」
●《花月痕》第七回:「﹝曼云﹞风格虽不及梧仙,而风鬟露鬓,妙丽天然。」 4.
指作家或艺术家在创作成果中所表现出的格调特色。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议对》:「及陆机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翦,颇累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
●宋司马光《虞部郎中李君墓志铭》:「君喜为诗,有前人风格。」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金陵有二诗人:一蔡芷衫,一燕山南。蔡专主风格浑古,燕专尚心思雕刻。」
●秦牧《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一个作家的生活道路、思想、感情、个性、选择的题材、运用文学语言的习惯和特色、生活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这一切总汇起来构成他的风格。」 5.
泛指事物的特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丐仙》:「﹝陈九﹞居数日,容益光泽,言论多风格。」
●老舍《樱海集·牺牲》:「他的话老有这么种别致的风格,使人没法答碴儿。」
●叶圣陶《火灾·归宿》:「那些房屋与蜂房式的店铺或厂屋全然两样,有各异的风格和结构。」★「风格」在《汉语大词典》第17409页 第12卷 608★「风格」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7页★「风格」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格
风韵fēng yùn 1.
《晋书o桓石秀传》:「石秀,幼有令名,风韵秀彻。」
●唐丘丹《经湛长史草堂》诗:「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
●李广田《画廊集·记问渠君》:「山光水色,都无改于昔日的潇洒风韵。」 2.
风度,韵致。
●《晋书o桓石秀传》:「石秀,幼有令名,风韵秀彻。」
●唐丘丹《经湛长史草堂》诗:「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
●李广田《画廊集·记问渠君》:「山光水色,都无改于昔日的潇洒风韵。」 3.
形容仪态优美。后多用以指妇女的美好姿态。
●宋罗烨《醉翁谈录o张时与福娘再会》:「张时年少风韵,又善谈笑。」
●元张可久《锦橙梅》曲:「颤巍巍的插着翠花,宽绰绰的穿着轻纱,兀的不风韵煞人也嗏。」
●明许自昌《水浒记·邂逅》:「那女子生得十分标致,你看他遮遮掩掩,那风韵一发动人哩。」
●清李渔《风筝误·贺岁》:「但凡妇人家,天姿与风韵,两件都少不得。有天姿没风韵,却像个泥塑美人。」
●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十三:「珊君仍然像一朵使人爱好的玫瑰花,在她身上显露着江浙女人的风韵。」 4.
指诗文书画的风格、情趣。
●《北史o杨素传》:「素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番州刺史薛道衡,词气颖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o草河录下》:「﹝沈业富﹞工行书,风韵天然。」
●郭沫若《蒲剑集·屈原考》:「它里面写的多是超现实的东西,充满着超现实的风韵。」 5.
谓食品的风味。
●宋陶谷《清异录o十远羹》:「忌入别物,恐伦类杂则风韵去矣。」
●金许道真《眼儿媚》词:「浊醪篘得玉为浆,风韵带橙香。」
●元陈德和《落梅风·陶谷烹茶》曲:「试烹来是觉风韵美,比羊羔较争些滋味。」 6.
●唐刘禹锡《酬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风韵渐高梧叶动,露光初重槿花稀。」
●唐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月光摇浅濑,风韵碎枯菅。」★「风韵」在《汉语大词典》第17423页 第12卷 622★「风韵」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90页★「风韵」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韻
风霜fēng shuāng 1.
●《后汉书o卢植传论》:「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
●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
●陈毅《冬夜杂咏·秋菊》:「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2.
比喻艰难辛苦。
●《北齐书o文襄帝纪》:「犯危履难,岂避风霜。」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随行两个家人,一个叫做王恩,一个叫做王惠。多是经历风霜、惯走江湖的人。」
●杨朔《香山红叶》:「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 3.
比喻峻厉严肃的内容。
●《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安着《鸿烈》二十一篇……自云:‘字中皆挟风霜。’」
●《南齐书o崔祖思传》:「故以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 4.
比喻高洁坚贞的节操。
●《晋书o列女传赞》:「操洁风霜,誉流邦国。」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故季路学于仲尼,厉风霜之节。」
●清姚鼐《旌表贞节大姐六十寿序》:「吾尝阅归熙甫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艳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操。」 5.
比喻变迁的岁月。
●汉枚乘《忘忧馆柳赋》:「弱丝清管,与风霜而共雕。」
●唐沈佺期《游少林寺》诗:「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宋林逋《洞霄宫》诗:「风霜唐碣久,草木汉祠空。」
●明梅鼎祚《玉合记·赐完》:「故人相向,还忆别几度风霜。」
●《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追悼冯志刚同志》:「国土沦丧,人命草菅苦备尝;八载风霜,黑水波涛如泪浆。」 6.
指御史之职。
●唐杜甫《入衡州》诗:「扶颠待柱石,独坐飞风霜。」
●仇兆鳌注引赵汸曰:「风霜,御史之任。」
●《文献通考o职官五三》:「御史台,龙朔二年改为宪台,门北辟,主阴杀也,故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寮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明沈鲸《双珠记·与珠觅珠》:「枫陛新瞻天仗,兰台入手风霜。」★「风霜」在《汉语大词典》第17432页 第12卷 631★「风霜」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90页★「风霜」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霜
风水fēng shuǐ 1.
风和水;风和雨。
●《宋书o武帝纪上》:「公中流蹙之,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
●唐李远《咏雁》:「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 2.
风寒与湿气。
●北周庾信《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加以寒暑乖违,节宣失序,风水交侵,菁华已竭。」 3.
风光,风景。
●唐李绅《移九江》诗:「楚客喜风水,秦人悲异乡。」
●《水浒传》第一二○回:「其山秀丽,松柏森然,甚有风水,和梁山泊无异。」 4.
指遥远而阻隔的路途。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o李季兰》:「或以从军万里,断绝音耗;或祗役连年,迢遥风水。」 5.
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山脉等形势。就生者之屋宅而言,谓之阳宅;就死者之坟地而言,谓之阴宅。迷信者认为「风水」的好坏能决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祸福。旧题晋郭璞《葬书》:「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此间武彊山广有隙地,风水尽好,我先与你葺理葬事。」
●清袁枚《新齐谐·诸廷槐》:「或问:‘可是诸府祖宗功德修来乎?’曰:‘非也。是他家阴宅风水所荫。’」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三:「在他的意思,以为我们母亲把杜家的祖坟山上的风水一个人占尽了,所以只发我们这一家。」 6.
指看风水的人。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他越发慌了,托这风水到处寻地,家里养着一个风水,外面又相与了多少风水。这风水寻着一个地,叫那些风水来覆。」 7.
比喻情势。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摺:「大家要看个风水。实是船小,载不起这几个人。」
●朱道南《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广州起义》:「这两个家伙不看看风水,尽在‘赤子赤孙’面前出洋相。」 8.
中医学病症名。谓受风邪而致肺部肿胀、痰涌等症。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o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风水」在《汉语大词典》第17394页 第12卷 593★「风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90页★「风水」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水
风采fēng cǎi 1.
风度、神采。多指美好的举止态度。
●《汉书o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新唐书o萧遘传》:「﹝遘﹞风采峭整,天子器之。」
●元萨都剌《过鲁港驿和酸斋<题壁>》:「吴姬《水调》新腔改,马上郎君好风采。」
●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他觉得她服装很潇洒,风采也能动人。」 2.
泛指景象和事物的面貌格调。
●《续资治通鉴o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御史台﹞今虚名仅存而纲纪不振,更加抑之,则风采苶然,无复可望矣。」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一章:「这里的火车头却完全是另外的风采。」 3.
表情;颜色。
●《汉书o王莽传上》:「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
●章炳麟《革命道德说》:「郡邑守令仰望风采,陟罚臧否,在其一言。」
●秦牧《艺海拾贝·<哲人·小孩>》:「看着他的闪闪发亮的眼睛和全神贯注的风采,竟使我不期然幻想起这类人物儿童时代苹果似的脸庞。」 4.
声威名望。
●宋叶适《舒彦升墓志铭》:「彦升病酷吏恣威虐而世以为有风采。」
●明李东阳《明故监察御史张君墓志铭》:「及按福建,树风采,严号令。」
●《明史o冯应京传》:「绳贪墨,摧奸豪,风采大着。」 5.
●《文选o左思<魏都赋>》:「壹八方而混同,极风采之异观。」李善注:「《淮南子》曰:‘采俗者,所以一群生之短脩,明九夷之风采。’高诱注:‘风,俗;采,事也。’」 6.
谓广泛搜集传闻。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风采所系,不问尊卑,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7.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o王知慎》:「﹝王知慎﹞师于阎,写貌及之,笔力爽利,风采不凡。」★「风采」在《汉语大词典》第17403页 第12卷 602★「风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7页★「风采」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采
顺风shùn fēng 1.
顺着风向。
●《荀子o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唐韩偓《失鹤》诗:「碧落顺风初得志,故巢因雨却闻腥。」
●管桦《女民警》:「因为顺风,车像长了翅膀一般飞驰。」 2.
指与行进方向一致的风。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
●宋洪迈《夷坚支志丁·南康神惠庙碑》:「王顾曰:‘今日风色何如?’对曰:‘顺风也。’」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先大夫言:小车俗名二把手,遇顺风,有以布为帆者。」 3.
比喻顺从风俗;顺应时尚。
●《楚辞o刘向<九叹·惜贤>》:「默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王逸注:「言己欲寂默不语,以顺风俗,随众俛仰而不敢毁誉,然尚犹豫不肯进也。」
●《后汉书o方术传序》:「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论说》:「虽复陆贾籍甚,张释傅会,杜钦文辨,楼护唇舌,颉颃万乘之阶,抵嘘公卿之席,并顺风以托势,莫能逆波而溯洄矣。」 4.
顺势,趁便。
●《明史o陈邦彦传》:「会日暮,子壮不能辨旗帜,疑皆敌舟也,阵动。大兵顺风追击,遂大溃。」
●陈衍《辽诗纪事·刘元英》:「薛大训《神仙通鉴》:﹝刘元英﹞素喜性命之说,钦崇黄老之教。一日,忽有道人来谒,海蟾乃邀坐堂上待以宾礼,问其氏族名字,俱不对,但自称正阳子,海蟾顺风请益。」 5.
比喻顺利、平安。亦常用作对出门人的祝愿。
●《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当下与子安又谈了些别话,子安便说了一声‘顺风’,作别上岸去了。」
●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五场:「公子多多保重,一路顺风!」 6.
宋时的一种包头软巾。
●宋沈括《梦溪笔谈o故事一》:「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顺风」在《汉语大词典》第17039页 第12卷 238★「顺风」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4页参见:順風
风情fēng qíng 1.
丰采,神情。
●《晋书o庾亮传》:「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辟西曹掾。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
●《南史o齐衡阳元王钧传》:「衡阳王飘飘有凌云气,其风情素韵,弥足可怀。」
●清钮琇《觚剩·雪遘》:「才华丰艳,而风情潇洒。」
●郁达夫《东梓关》:「﹝文朴﹞在这深夜的沉寂里静静的守视着他这种聚精会神的神气,和一边咳嗽一边伸纸吮笔的风情。」 2.
怀怉,志趣。
●《晋书o文苑传·袁宏》:「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南朝宋鲍照《送从弟道秀别》诗:「以此苦风情,日夜惊悬旗。」
●唐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诗:「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阳兆鲲《养生》诗:「贱骨便教埋海畔,穷途未减是风情。」 3.
指风雅的情趣、韵味。
●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常欲得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而病未能也。」
●宋陆游《雪晴》诗:「老来莫道风情减,忆向烟芜信马行。」
●杨朔《万古青春》:「远处有个人头上戴满了红的黄的白的野花,用唱歌的调子大声吆着牛翻地。倒底是青年人,喜欢风情。」 4.
指男女相爱之情。
●南唐李煜《柳枝》词:「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
●宋柳永《雨霖铃》词:「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听说世上男贪女爱,谓之风情。」 5.
指色情。徐迟《牡丹》二:「剧中少女是以她的卖弄风情而为君王赏识的。」 6.
指风土人情。如:欧美风情;异国风情。亦指风气。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在早这屯子的风情可坏呐。下雨天,大地主带头耍钱,不耍不行,不顺他的意,饭碗也摔了。」★「风情」在《汉语大词典》第17417页 第12卷 616★「风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9页★「风情」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情
南风nán fēng 1.
从南向北刮的风。
●《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毛传::「南风谓之凯风。」
●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弘(郑弘)识其神人也,曰:‘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 2.
古代乐曲名。相传为虞舜所作。
●《礼记o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孔子家语o辨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元刘埙《隐居通议o<琴谱>序》:「拟《清庙》之古,赓《南风》之诗,圣人之制作也。」 3.
南方的乐曲。
●《左传o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杨伯峻注:「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也。」
●清吴乔《雪夜感怀》诗:「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参见「南风不竞」。 4.
指《诗经》中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5.
指南朝诗的风格。
●明胡应麟《诗薮·杂编·遗逸下》:「盖至是南风渐渍于北,而六代淫靡之音极矣。于是唐文挺出,一扫而泛空之。」 6.
南方的风气。
●唐杜甫《最能行》:「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7.
男风;男色。
●明王骥德《男王后》第一摺:「俺大王爷最爱南风,我们献去做个头功,倒有重重的赏赐哩。」
●《金瓶梅词话》第三六回:「原来安进士,杭州人,喜尚南风,见书童儿唱的好,拉着他手儿两个一递一口吃酒。」
●清褚人获《坚瓠五集》卷三:「美男破老,男色所从来远矣……闽、广两越尤甚。京师所聚小唱最多,官府每宴,辄夺其尤者侍酒,以为盛事,俗呼为南风。」★「南风」在《汉语大词典》第893页 第1卷 893参见:南風
风范fēng fàn 1.
风度;气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o容止》:「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o憍萨罗国》:「龙猛风范懔然肃物,言谈者皆伏抑首。」
●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一·礼部官房》:「但李能耐烦琐,任怨讥,有陶士行风范,他人或不办,亦不屑也。」
●沈从文《菜园》:「这太太有一个儿子是白脸长身的好少年,年纪二十一,在家读书,认字知礼,还有点世家风笵。」 2.
教化;风气。
●《隋书o高祖纪下》:「儒学之道,训教生人,识父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序,升之于朝,任之以职,故能赞理时务,弘益风范。」
●明李东阳《石封君徐节妇挽诗二首次沈仲律提学韵》之一:「试问元方与惠连,故家风范尚依然。」 3.
犹风操。指合乎规范,可资效法的操行。
●《周书o柳洋传》:「﹝柳洋﹞与王湜俱以风范方正为当时所重。」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摺:「学士你德行如颜子,也索要风流仿谢安。我劝你且开颜,须不比寻常风范。」
●清恽敬《<香石诗钞>序》:「而先世双槐、粤洲、泰泉三先生,在明之中叶皆为儒,立朝居家,具有风范。」 4.
指诗画文章等作品的风格。
●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o张墨荀勖》:「风范气候,极妙参神,但取精灵,遗其骨法。」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o崔鲁》:「诗慕杜紫微风范,警句绝多。」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上》:「四言典则雅淳,自是三代风范。」
●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惟周宪王所作杂剧最伙,其刻本名《诚斋乐府》,至今行世,虽警拔稍逊古人,而调入弦索,稳叶流丽,犹有金元风范。」 5.
●《宣和遗事》前集:「抵暮,至一坊,名做金环巷,那风范更别。」★「风范」在《汉语大词典》第17428页 第12卷 627★「风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7页★「风范」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範
高风gāo fēng 1.
强劲的风。
●汉刘向《九叹·远游》:「溯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于朔方。」
●唐李白《赠崔侍郎》诗:「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清吴伟业《清风使节图》诗:「豫章夹日吟高风,岁久蟠根造物功。」 2.
指遭受强风。
●唐杜甫《向夕》诗:「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3.
●《太平御览》卷二五引南朝梁元帝《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
●唐杜甫《奉送郭中丞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师尹注:「高风,八月风也。」
●明刘基《淡黄柳·台城秋夜》词:「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 4.
高尚的风操。
●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
●《北史o王罴王思政等传论》:「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于百世矣。」
●清申涵光《奉寄孙钟元先生时居蓟门九十二岁》诗:「邵许高风远尚存,传经一代又苏门。」
●徐迟《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5.
高雅的艺术风格。
●宋梅尧臣《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呼我作卿方举酒,更烦佳句赏高风。」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二:「东坡谓书至于颜柳而钟王之法益微,诗至于李杜而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 6.
美善的风教、政绩。
●唐韦应物《始至郡》诗:「昔贤播高风,得守媿无施。」
●宋苏轼《杭州与莫提刑启》:「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简上,肃高风于列郡,浃厚德于齐民。」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忆昔文翁以《诗》《书》治蜀,而扬马之玮制以兴;何武用儒术进贤,而龚唐之高风克劭。」★「高风」在《汉语大词典》第17742页 第12卷 941★「高风」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高風
遗风yí fēng 1.
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
●《楚辞o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史记o货殖列传》:「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
●《南史o袁湛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舜之遗风。」
●宋陈亮《胡夫人吕氏墓碣铭》:「吾叙次夫人,以存其大母之遗风。」
●清刘廷玑《结交行》:「羊左遗风邈莫攀,管鲍高情亦乌有。」
●郭沫若《牧羊哀话》四:「朝鲜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寝,还存在着我国古代的遗风。」 2.
前代遗留下来的音乐。
●《淮南子o原道训》:「扬郑卫之浩乐,结激楚之遗风。」高诱注:「遗风,犹余声也。」
●《汉书o董仲舒传》:「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韶》也。」
●宋黄庭坚《听崇德君鼓琴》诗:「古人已矣古乐在,髣佛《雅》《颂》之遗风。」 3.
●《文选o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纵骋驰骛,忽如影靡。遇都越国,蹶如历块。追奔电,逐遗风。」李善注:「遗风,风之疾者也。」
●汉扬雄《甘泉赋》:「声骈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馺遗风。」
●元马臻《题画海南入贡天马图》诗:「雄姿挺挺浴海气,一刷万里追遗风。」 4.
特指骏马。
●《吕氏春秋o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高诱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
●《汉书o司马相如传上》:「乘遗风,射游骐。」
●颜师古注引张揖曰:「遗风,千里马也。」
●南朝梁沈约《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将御遗风轸,远侍瑶台会。」★「遗风」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7页 第10卷 1200★「遗风」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5页★「遗风」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風
迎风yíng fēng 1.
汉代楼观名。
●《汉书o扬雄传上》:「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
●汉张衡《西京赋》:「既新作于迎风,增露寒与储胥。」
●《文选o曹植<赠徐干>诗》:「文昌郁云兴,迎风高中天。」李善注引《地理书》:「迎风观在邺。」 2.
逆风;对着风。
●《后汉书o皇甫嵩传》:「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阪走丸,迎风纵桌,岂云易哉?」
●《文选o张协<七命>》:「尔乃峣榭迎风,秀出中天。」
●李善注引曹植《七启》:「迎清风而立观。」
●南朝梁元帝《看摘蔷薇诗》:「倡女倦春闺,迎风戏玉除。」
●朱自清《潭柘寺戒坛寺》:「又有迎风下泪的毛病,常要掏手巾擦干。」 3.
●《红楼梦》第三一回:「袭人正在阶下倚槛迎风,忽见湘云来了,连忙迎下来。」 4.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彊梁之凶,销铄缩栗,迎风而委伏。」 5.
迅即,马上。
●《照世杯o掘新坑悭鬼成财主》:「不一时,捉到了,迎风就打四十板。」 6.
●《绿野仙踪》第九五回:「说他的腰是弱柳迎风,说他的头是乌云笼罩。」
●冰心《再寄小读者》十:「中国共产党,自从他一诞生,就举起一面迎风招展的革命红旗。」 7.
●明范濂《云间据目钞·记赋役》:「如各上司按临,例有迎风饭、下马饭、阅操酒、送风饭,动以数金计。」
●《豆棚闲话o朝奉郎挥金倡霸》:「那些积年伙计,俱来备席迎风。」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头次刘作非胡子队来,你摆三天三宿的迎风香堂。」★「迎风」在《汉语大词典》第14714页 第10卷 747★「迎风」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61页参见:迎風
八风bā fēng 1.
八方之风。
●《吕氏春秋o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
●《淮南子o地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
●《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
●《左传o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 2.
八种季候风。
●《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 3.
●《左传o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襄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参见「八音」。 4.
佛教语。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见《释氏要览下·躁静》。
●唐王维《能禅师碑》:「不着三界,徒劳八风。」
●宋范成大《偶箴》诗:「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复将心奉八风。」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索性枯坐一年,参透那八风不动的道理。」★「八风」在《汉语大词典》第1756页 第2卷 12★「八风」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八風
风骨fēng gǔ 1.
指人的品格,性格。
●《晋书o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姚兴睹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
●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以公名家子,又后唐之出也,且风骨俊秀,异乎诸孤。」
●胡先骕《诗别萧叔絅燕京》:「萧郎二十风骨奇,崭然头角何嶷嶷。」 2.
指刚正的气概。
●《北齐书o武成十二王传论》:「文襄诸子,咸有风骨。」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文恭少年浑涵端重,文达正当以风骨勖之,何反虑其过刚?殊不可解。」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莲蓬人>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3.
古典文艺理论术语。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风骨》:「是以怡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4.
意谓端直的言辞和骏爽的意气统一结合为诗文的「风骨」。
●唐陈子昂《<修竹篇>序》:「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5.
指文学作品刚健遒劲的格调。
●宋孔平仲《续世说o品藻》:「许景先之文,如丰肌腻理,虽秾华可爱而微少风骨。」
●清钱泳《履园丛话o谭诗总论》:「唐人五古凡数变,约而举之,夺魏晋之风骨,换梁陈之俳优。」 6.
指诗文书画的风格。
●《魏书o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o曹不兴》:「观其风骨,名岂虚成。」
●《法书要录》卷六引唐窦臮《述书赋下》:「开元应干,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风骨」在《汉语大词典》第17405页 第12卷 604★「风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7页★「风骨」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骨
风波fēng bō 1.
●《楚辞o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唐元稹《江陵三梦》诗:「惊觉满床月,风波江上声。」
●巴金《家》十九:「船在水面流着,安稳而自然,不曾激起一点风波。」参见「风浪」。 2.
犹潮流。比喻变动的形势。
●《后汉书o冯衍传下》:「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则庶几烛幽暗以天光,发国人之内曜,人各有己,不随风波,而中国亦以立。」 3.
比喻动荡不定或艰辛劳苦。
●《庄子o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成玄英疏:「夫水性虽澄,逢风波起,我心不定,类彼波澜,故谓之风波之民也。」
●宋曾巩《谢中书舍人表》:「于风波流落之余,以蒲柳衰残之质,自循涯分,曷副恩荣。」
●洪深《赵阎王》第一幕:「虽只四十来岁的人,然而世上的风波经得多了,看来却像五十出外。」 4.
比喻纠纷或乱子。
●唐鲍溶《行路难》诗:「入宫见妒君不察,莫入此地生风波。」
●明高启《南山有鸟》诗:「南山有鸟北山罗,两地一失惊风波。」
●《西湖佳话o梅屿恨迹》:「妻子初容我娶,及至小青进门,便生许大风波,一骂就是三朝四夜,一打就到万紫千红,甚觉难堪。」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张勋的‘复辟’。」 5.
指风波亭。滇剧《牛皋扯旨》:「‘莫须有’三字罪名无分晓,可怜他父子被害在风波。」参见「风波亭」。★「风波」在《汉语大词典》第17404页 第12卷 603★「风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6页★「风波」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波
【捕风捉影】成语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捕风捉影】成语出处:《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捕风捉影】成语故事: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水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捕风捉影】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风的成语,比如的成语,比喻的成语
风力fēng lì 1.
风的力量。
●唐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吹花困癫旁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
●宋梅尧臣《雪咏》:「密势因风力,轻姿任物形。」 2.
气概与魄力。
●《宋书o孔觊传》:「觊少骨梗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陈书o周铁虎传》:「﹝周铁虎﹞器局沈厚,风力勇壮。」
●清钱泳《履园丛话o旧闻·铁面御史》:「幸蒙圣明洞鉴,以郭琇居官尚有风力,免其治罪。」 3.
威势;权势。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鄢懋卿》:「以都御史经理东南盐课诸务,声势赫戾,睹记所未有此,每历淮扬诸大镇则馈索不下二三百万金,风力所加,甚于诏旨。」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岂知世上惨刻的官,要见自己的风力,或私心嗔恨被告,不肯听尸亲免简,定要劣撅做去,以致开久殓之棺,掘久埋之骨。」
●《好逑传》第十七回:「莫若只就他旧日到水家去养病的事体,装点做私情,央有一个有风力的御史,参他一本。」 4.
指文辞的风骨笔力。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风骨》:「相如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迺其风力遒也。」
●《隋书o经籍志四》:「永嘉已后,玄风既扇,辞多平淡,文寡风力。」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o昌黎集五》:「数笔有班马风力。」 5.
黄帝臣子风后与力牧的并称。
●隋卢思道《劳生论》:「风力上宰,内敷文教;方邵重臣,外扬武节。」
●唐李华《卢郎中斋居记》:「庙堂有风力之臣,征镇有方召之老。」 6.
气象学术语。指风的强度,用风级表示。★「风力」在《汉语大词典》第17392页 第12卷 591★「风力」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9页★「风力」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力
风靡(I)fēng mǐ谓刀风所及。
●《韩非子o内储说下》:「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发不断,是臣之一死也。」风靡(II)fēng mǐ 1.
随风倒伏。
●南朝梁沈约《法王寺碑》:「陆旗风靡,水阵云披。」 2.
归顺;降伏。
●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
●《资治通鉴o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上始闻禄山反,河北郡县皆风靡,叹曰:‘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邪!’」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二十世纪的世界,恐怕也不免为这种宗教的权威所支配,为这种群众运动所风靡。」 3.
倾倒;倾慕。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o摩腊婆国》:「彼大自在天、婆薮天、那罗延天、佛世尊者,人皆风靡,祖述其道。」
●宋苏轼《续丽人行》:「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
●秦牧《艺海拾贝·笑的力量》:「一代喜剧演员卓别麟,他的剧作和表演更是多么风靡了我们这一世代呵!」 4.
谓竞相仿效;风行。
●《新唐书o虞世南传》:「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明史o赵锦传》:「盖缘权臣行私,将吏风靡,以掊克为务,以营竞为能。」
●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而西北大老,有位望气力者,时携壶榼作黄梅授衣故事,于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一章:「风靡全国的救亡运动的核心,是和当时政府的所谓‘睦邻政策’处于矛盾的地位。」★「风靡」在《汉语大词典》第17434页 第12卷 633★「风靡」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9页★「风靡」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靡
风鉴fēng jiàn(无)风鉴(2)fēng jiàn 1.
指「风鉴」。
●《晋书o陆机陆云传论》:「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
●金元好问《感怀呈贾明府》诗:「兵家世不乏小杜,风鉴今谁如老庞。」
●《西湖佳话o六桥才迹》:「一时有钱的官人往往要来娶他,他却风鉴颇高,看不上的却不从。」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王引之﹞则履道广深,风鉴明远,明刑典礼,独持大纲。」 2.
风度和鉴识。
●《晋书o陆机陆云传论》:「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
●金元好问《感怀呈贾明府》诗:「兵家世不乏小杜,风鉴今谁如老庞。」
●《西湖佳话o六桥才迹》:「一时有钱的官人往往要来娶他,他却风鉴颇高,看不上的却不从。」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王引之﹞则履道广深,风鉴明远,明刑典礼,独持大纲。」 3.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余尝谓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贾鬻取赀者。」
●宋俞德邻《佩韦斋辑闻o林君奇》:「永嘉有林君奇者,以风鉴名师,日阅十人,则卷帘撤肆而饮。」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楔子:「我是个云游货卜的先生,我善能风鉴。」
●《花月痕》第十四回:「﹝吕肇受﹞几毙杖下,幸站木笼。有个官善于风鉴,见他脸有红光,便放了。」 4.
指以谈相论命为职业的人。
●《醒世恒言o施润泽滩阙遇友》:「那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鉴,以决行藏。」风鉴(3)fēng jiàn(无)★「风鉴」在《汉语辞海》的解释风鉴fēng jiàn(參見風鑑,風鑒)
顺风耳shùn fēng ěr 1.
神话传说中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此二人,名离娄者是千里眼,名师旷者是顺风耳。二人别无一能,只除远近皆闻皆见。」
●《西游记》第一回:「﹝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
●《四游记o华光来千田国显灵》:「那一个叫做顺风耳,听得千里路外言语,无所不知。」 2.
借指消息灵通的人。
●草明《乘风破浪》第三章:「你真是个顺风耳,比接电话还快,你听谁说的?」
●靳以《跟着老马转》:「老马难道真是个千里眼顺风耳?」 3.
比喻广远的听觉能力。
●清李渔《比目鱼o征利》:「大爷到省下去了,难道有千里眼、顺风耳不成?」
●姚雪垠《长夜》三三:「老子有千里眼、顺风耳,你能够骗住老子?」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第三七章:「仿佛大家都有顺风耳,只要谁讲了话,马上就刮进对方的耳朵里。」 4.
一种传声器。可藉以在较长距离间传达声波。
●清查慎行《人海记》:「顺风耳,西洋巧工所制,以铜为管,节节相续,约长丈余,如千里镜之式,虚其中,口大而末小。向空中传语,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相去五六里,声息相闻,此器亦从古所未有。」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杨恺﹞后提督两湖。晚年归老。具盛馔招余文宴。壁挂一器,形如喇叭,长二丈许,糊以黑纱。指示余曰:‘此军中所用顺风耳也。将军与军师有密谋则用之。相离甚远,其语只二人闻,他人不闻也。’」★「顺风耳」在《汉语大词典》第17039页 第12卷 238★「顺风耳」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4页参见:順風耳
风度fēng dù 1.
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
●《后汉书o窦融传论》:「尝独详味此子之风度,虽经国之术无足多谈,而进退之礼良可言矣。」
●《宋史o儒林传五·胡安国》:「然风度凝远,萧然尘表。」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亵。士人摇惑,若不自禁。」
●魏巍《挤垮它》:「他浑身上下都很清洁、整齐,保持着军人的习惯和风度。」 2.
特指美好的举止姿态。
●《魏书o穆亮传》:「罴弟亮,字幼辅,初字老生,早有风度。」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五:「文采同志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生得颇有风度。」 3.
气概,器量。
●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文》:「昔之通乎此数者,不为剖判之行,必广其风度,无挟私殊,博其交道,靡怀异曲。」 4.
指诗文书画的风致神韵。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o殷文圭》:「唐末,文体浇漓,才调荒秽,稍稍作者,强名曰诗……文圭稍入风度,间见奇崛,其殆庶几乎!」
●明方孝孺《上蜀府启》:「谢公墨竹暨诗,风度英妙,足为国华。」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山僧惊异。告曰:此焦山僧朗月之诗,寂去已三十三年矣,其风度语言,与君相似。」 5.
风吹拂过。
●南朝梁王僧孺《中寺碑》:「日流闪烁,风度清锵。」
●唐顾非熊《出塞即事》诗之一:「河上月沉鸿雁起,碛中风度犬羊膻。」
●唐慧净《和琳法师初春法集之作》:「尘飞扬雅梵,风度引疏钟。」★「风度」在《汉语大词典》第17406页 第12卷 605★「风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87页★「风度」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度
风雅fēng yǎ 1.
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亦用以指代《诗经》。
●汉班固《东都赋》:「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清《今世说o文学》:「曹秋岳称李天才长律诗云:《风》《雅》以来,仅有斯制。」 2.
指诗文之事。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
●五代齐己《送僧游龙门香山寺》诗:「且寻风雅主,细看乐天真。」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o幽怪一·狐仙谈历代丽人》:「黔中某孝廉以博学高才,主持风雅。」 3.
风流儒雅。
●晋陆机《辩亡论上》:「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骘,以名声光国。」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坡云:‘这汉病中瘦则瘦,俨然风雅。’」
●《明史o文苑传四·袁宏道》:「﹝宏道﹞与士大夫谈说诗文,以风雅自命。」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忆儿时》:「父亲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 4.
教化规范。
●《文选o皇甫谧<三都赋序>》:「至于战国,王道陵迟,风雅寝顿。」李善注:「《汉书》曰:春秋之后,周道寝坏,而贤人失志。」
●唐李白《赠常侍御》诗:「大贤有卷舒,季叶轻风雅。」
●宋司马光《言张田第二状》:「唐太宗见进士等第,怪其无张昌龄、王公谨名。王师旦曰:‘二人有文无行,恐变陛下风雅。’」★「风雅」在《汉语大词典》第17420页 第12卷 619★「风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90页★「风雅」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雅
大风(I)dà fēng 1.
强劲的风。
●《管子o七臣七主》:「大水漂州流邑;大风漂屋折树。」
●《史记o项羽本纪》:「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 2.
指汉高祖的《大风歌》。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乐府》:「观高祖之歌《大风》,孝武之叹‘来迟’,歌童被声,莫敢不协。」
●唐宋之问《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
●清顾炎武《金坛县南五里顾龙山上有高皇帝御题词一阕》诗:「丹阳父老多遗恨,尚与儿童诵《大风》。」 3.
大国的风度、气派。
●《左传o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
●唐李白《安吉崔少府翰画赞》:「齐表巨海,吴嗟大风。」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吾华建国,宅于亚陆,江山秀美,泱泱大风,世界之内,罕有其匹。」 4.
传说中的恶鸟名。 5.
病名。即麻风。
●《素问o长刺节论》:「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6.
中草药名。参见「大风子」。大风(II)dà fēng西风。
●《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
●郑玄笺:「西风谓之大风。」
●陆德明释文:「郑音泰。」
●《尔雅o释天》作「泰风」。★「大风」在《汉语大词典》第3101页 第2卷 1357★「大风」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40页★「大风」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大風
望风wàng fēng 1.
远望;仰望。
●《文选o李陵<答苏武书>》:「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李周翰注:「望风,谓远望也。」
●《三国志o魏志·王粲传》:「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
●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见公弱龄,便望风推服。」
●清钱谦益《周玄昭授文林郎制》:「事计日而可观,民望风而自理。」 2.
听到风声;见到动静、气势。
●《后汉书o党锢传·李膺》:「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
●《三国志o魏志·曹爽传》:「有司望风,莫敢忤旨。」
●宋苏轼《黄州上文潞公书》:「御史符下,就家取文书,州郡望风,遣吏发卒,围船搜取,老幼几怖死。」
●清冯桂芬《振威将军墓志铭》:「公既薨,贼氛转炽,出没粤、闽、江、浙诸海口,所至大小文武将吏率望风走,或饩牵迓境上。」 3.
谓平白无据。
●《魏书o元深传》:「但以嫉臣之故,便欲望风排抑。」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愚臣既不能低心曲就,辈流亦以望风怒臣。」
●元刘埙《隐居通议o骈俪三》:「然文章绳尺,自有定论,未容以辈行先后望风轻訾。」 4.
为正在进行秘密活动的人观察动静。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他不做贼,他在那里代做贼的望风呢!」
●峻青《海啸》第一章:「小马被分配在离海边稍远一点的芦苇丛里放哨望风。」★「望风」在《汉语大词典》第9270页 第6卷 1287★「望风」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48页★「望风」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望風
中风(I)zhòng fēng麻将牌中有四张刻红色「中」字的牌,称为「红中」,又称「中风」。
●《续孽海花》第四八回:「那时金甫正是庄家,上家发东风,金甫碰了;下家发中风,金甫又碰。」中风(II)zhòng fēng 1.
病名。指脑血管栓塞或脑内小血管破裂等病患。
●《汉书o叙传上》:「﹝班伯﹞道病中风,既至,以侍中光禄大夫养病。」
●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元江浙行省有某平章者,将之任,道间忽染中风,四肢不举,延吾乡葛可久治之。」 2.
病名。指外感风邪的病患。
●《难经o五十八难》:「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
●汉张仲景《伤寒论o太阳病上》:「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东观汉记o光武纪》:「十七年,帝以日食,避正殿,读图谶多,御坐庑下浅露,中风发疾,苦眩甚。」 3.
患中风病。
●《后汉书o韩棱传》:「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梁子辅年且五十,中风,右臂不举。」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o姑妄听之二》:「长公泰有仆妇年二十余,中风昏眩,气奄奄如缕,至夜而绝。」 4.
发疯,精神错乱。风,通「疯」。
●清袁枚《新齐谐·科场》:「张忽呓语不止,自披其颊曰:‘如此佳文而汝不知,尚忝然作房考乎!’自骂自击不止。家人以为中风,急请众房考检视之。」★「中风」在《汉语大词典》第597页 第1卷 597★「中风」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690页★「中风」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中風
风烟fēng yān 1.
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唐寒山《诗》之二九七:「昨来攀葛上,半路困风烟。径窄衣难进,苔黏履不全。」 2.
风与烟;风与尘。
●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唐寒山《诗》之二九七:「昨来攀葛上,半路困风烟。径窄衣难进,苔黏履不全。」 3.
景象;风光。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
●唐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宋刘过《行香子·山水画面》词:「无限风烟,景趣天然,最宜他、隐者盘旋。」
●宋张耒《登海州城楼》诗:「客心不待伤千里,槛外风烟尽是愁。」 4.
犹风尘,尘世。
●宋苏舜钦《扬州城南延宾亭》诗:「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难息机。」
●明王世贞《自燕中来者云斥逐轻薄朝士殆尽赋此解嘲》诗:「争道误一叱,中谗堕风烟。」 5.
指战乱、战火。
●唐高适《信安王幕府诗》:「四郊增气象,万里绝风烟。」
●明许承钦《白沟河》诗:「辽宋曾戎马,风烟十六州。」
●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风烟」在《汉语大词典》第17412页 第12卷 611★「风烟」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90页参见:風煙
风调(I)fēng tiáo 1.
●《南齐书o乐志》:「邦化灵懋,阃则风调。」 2.
●唐刘禹锡《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诗:「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风调(II)fēng tiáo 1.
人的品格情调。
●《北齐书o崔瞻传》:「偃弟儦,学识有才思,风调甚高。」
●唐白居易《和殷协律琴思》:「秋水莲冠春草裙,依稀风调似文君。」
●明汤显祖《紫钗记·谒鲍》:「俺已看下郑娘小女,此女美色能文,颇爱慕十郎风调。」
●清侯方域《李姬传》:「﹝李姬﹞少风调皎爽不群。」 2.
诗文的风格,格调。
●《诗人玉屑》卷十引宋李錞《李希声诗话》:「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疏,皆为佳作。」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吾乡陈星斋先生《题画》云:‘秋似美人无碍瘦,山如好友不嫌多。’江阴翁征士朗夫《尚湖晚步》云:‘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二语同一风调。」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若夫诗歌一体,或崇声律,或尚修词,或矜风调,派别迥殊;然雄健之作,概乎其未闻也。」 3.
事物的风味特色。
●清纳兰性德《念奴娇·宿汉儿郎》词:「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秋》:「又曾摘取秀长的柳叶,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像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风调」在《汉语大词典》第17428页 第12卷 627参见:風調
【乘风破浪】成语解释: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乘风破浪】成语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字元干。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  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家人也呐喊助威。盗贼见势不妙,丢下抢得的财物,赶紧脱身逃跑了。  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将来长大后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果然,几年以后,当林邑王范阳迈侵扰边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时,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一次,檀和之进兵包围了区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  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伏军立即出击,把援兵打得个落花流水。  就这样,宗悫果然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许多战功,被封为洮阳候。实现了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贤教育布施的骨痛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