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自嘲诗一诗解释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解读鲁迅《自嘲》诗
·天路客·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有一篇潘正伯的文章《伫立静观毛泽东对鲁迅的诠释》,其中谈到这首诗,说到毛对鲁迅这首诗的故意曲解。我认为很有道理,我当初读《毛泽东选集》时也曾经怀疑过里面对这首诗的解释,节选一部分:
“在民众中影响最大的是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鲁迅《自嘲》诗颈联的解释(《毛选》第878页)。在中国大陆,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基本上是按照他这番讲解看待鲁迅的。
  毛为什么偏偏选了一首诗?因为,鲁迅的文章散发着浓郁的人本主义、人道主义、自由主义气息,是毛泽东所不能接受的。他选诗,不仅因为他从小喜欢诗,有着一定的功底。更因“诗无达诂”,解释的任意性很大。他在解释这两句诗时,充分地发挥这种任意性,引导读者离开了作者的原意。
  我们不妨重读一遍这首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这是一种很灰心、很无奈的状态,用老百姓的俗话说:倒霉到顶了。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作者不愿见人,在闹市中以帽遮颜,帽又是破的,勾画出一幅穷极潦倒的模样;买了酒,自己一人到船上去喝罢(不愿与其他人掺和),偏偏又是一只漏船。这下面就是毛泽东选出加以讲解的颈联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诠释经过周恩来的重述和郭沫若的延伸,早已风行全国,成为定论。每一个语文教师向学生讲这首诗时,都会按照他的精神重述。这里没有必要再去重复。
  我的理解与毛的诠释截然不同,正是在这里,我看出了一个与毛泽东的诠释存在着重大差异的鲁迅。
  俗话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是有道理的。那意思是说,一个与群众为敌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鲁迅借用这句话。毛泽东将“千夫”解释为“敌人”,这就将“敌人”扩大化了。毛的一生,一直在将“敌人”扩大化。从30年代初在江西苏区打AB团开始,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以文革集其大成,一再将“敌人”扩大化再扩大化,再再扩大化……。甚至不惜将自己选中,已经明示全党全国人民的两个接班人都扩大进去,还嫌不够,还想把更多的人扩大进去。这显然不是鲁迅的思想。鲁迅说的“千夫”,包含了所有不赞成他的主张的人,其中有敌人,更多的是彼此认识有差异的人。而且,鲁迅常常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究竟我对还是错?有没有更确切的观察和结论?鲁迅从来不是“唯我独革”的人。由于他在现实世界中经常碰壁,他甚至产生了不愿意年轻人无条件地赞成他的意见、向他学习的情绪。在他看来:走他走过的路,既艰险,前途又难逆料。他并不想将“千夫”通通“一棍子打死”。这从诗句中的一个“冷”字揭示了出来。这个字非常重要,“冷对”显然不是革命行动。起码不是毛泽东所主张的那种革命行动。“革命”,按毛泽东的解释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这里的重要属性有两点:第一,是群体事件;第二,是暴力行为。一“冷”,就没有了群体事件,更远离了暴力行为。这和毛泽东一贯推崇的“斗争哲学”走的是不同的路。
  接着后面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更不得了,不要组织,脱离革命队伍,不遵从上级党的决定,自行其是等等。以毛泽东的敏锐思想和文学水平,肯定他早就看出:这诗起码是不革命的。按他一贯的极左嗜好,被他定为反革命毒草是不成问题的。”
下面是《毛选》的解释,第三卷877页:
我的更多文章:
( 17:26:4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打油诗:自嘲
无忧考网为您整理了“打油诗:自嘲”,更多诗词鉴赏相关信息请访问无忧考网。
无格无律唤打油,  有讽有谐趣中求。  大千人生都观遍,  益心益脑练笔头。    平生无好爱打油,  搜肠刮肚把韵求。  人生如戏戏人生,  知乐斋里知乐叟。诗意的自嘲与自释
14:57)&&来源:&&作者: 王想成
诗意的自嘲与自释——《蝴蝶》诗里的文化人格和哲学精神
兰州大学文学院 王想成
位于台北南港的一片面积达两公顷的公园里,有这么一段文字:"这是胡适先生的墓,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严,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这是由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金石学家王壮为先生书写的墓志铭。
提及胡适之先生,其影响之深之远者,莫过于先生执掌北大时力倡的"大学独立,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教育思想,鲜有人士对胡适在白话诗歌领域的千古未有之开拓给予充分肯定,其真性情在他的"尚不成熟"的白话诗歌中,他的人生的自嘲与自释贯注于他的从容不迫的诗意追求中,在其诗歌中,无论是偶得闲暇时的信手之笔,还是先生着意开一代风气的认真文字,都在有意无意中将一个积极,宽容,尚进,自信的文化领袖的儒士风范尽显无余。
胡适作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领军人物,他提倡用白话文代替古文,也提倡用白话文写诗。在诗歌的理论创作上,先生提出写诗"约有八事",即:"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不模仿古人,须言之有物。"胡适主张诗应该真实,须可信。为此,他曾点名批评胡先骕在美国所作的一首词:"荧荧夜灯如豆,映幢幢孤影,凌乱无据。翡翠衾寒,鸳鸯瓦冷,禁得今宵几度?么弦漫语,早丁字帘前,繁霜飞舞。袅袅余音,片时犹绕柱。"他说:"美国的灯哪里会荧荧如豆?翡翠衾,鸳鸯瓦只在王府里才有。繁霜何能飞舞?他的居室有柱可绕吗?"此全属无病呻吟。且不论先生言之是否在理,就他这种极富"五四"怀疑求证的科学精神,当不愧为一代国学大师。
有人说胡适的诗里有种感人的诚恳,甚至于有点愚笨。我说,先生的诗里除了真挚的情感外,更有一种刚健人生的力量。时或传达着儿女的私情,诸如《虞美人--戏赠朱经农》:"先生几日魂颠倒,她的书来了。虽然纸短却情长,带上两三白字又何妨?可怜一对痴儿女,不惯分离苦。别来还没几多时,早已书来细问几时归。"或有时对自己自由的心灵发几声近乎自嘲的褒赞,又如1935年《飞行小赞》里云:"看尽柳州山,看尽桂林山水,天上不须半日,地上五千里。古人辛苦学神仙,要守千百戒,看我不修不炼,也腾云无碍。"真可谓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其诗若高山之流水,于涓涓细流中满蕴着道不尽的含蓄曲折意境。
1916年,胡适写下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蝴蝶》(原题《朋友》):"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此诗一经发表,评论界褒贬不一。或谓之语言多苍白无力,毫无美感;或抨之为隐伏着简单而抽象的说教倾向;更甚者将其视为借诗之名而抒发着散文的情调。以上观点是否正确,有待于进一步论证。就我个人而言,胡适此诗堪称集审美表意于一体,是中国白话新诗的一次成功探索,《蝴蝶》一诗也为诗歌语言的现代化探索了路子。
《毛诗序》中"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表达了"诗言志"这一思想。就抒情诗而言,其主观目的无非是为了表达作者心灵的体悟和对客观世界的感触。有人说《蝴蝶》一诗写的是朋友之情,也有人认为是胡适对自己爱情生涯的一声叹息。因为胡适在美国邂逅了才情超逸的韦莲司,两人的半世情缘从此启幕。这首诗写于胡适被迫回国前夕。原来"双双飞上天"的两只蝴蝶,却因胡适母亲催其回家成亲,不得不"忽飞还"一个,剩下韦氏一人望穿秋水,也实在"怪可怜"。对于此诗以上两种解释,不可否认其合理性。但就诗言志而论,我个人认为胡适此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近乎自嘲的忧伤,其充满着人生的智慧和性情。而这种理性的自嘲,也需要在几百年以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因为本诗是诗人对生存状态和生存体验宽度的话语再现。正如胡适自己所言,"我此时练习白话韵文,颇似新辟一文学殖民地。可惜须单枪匹马而往,不能多得同志,结伴同行,然吾去志已决。"(胡适《尝试集》出版自序)这样,我们便很容易从更深的角度理解"天上太孤单"里所表达出的胡适本人真正的寂寞的心灵。
诗以蕴藉为主。王夫之《古诗评选》云:"寄意在有无之间,慷慨之中自多蕴藉",即诗以蕴藉为主,诗缘情而绮靡。诗人作诗,必因情动于中,故发于声。《蝴蝶》一诗,语言清楚如话,甚至诚实得有些愚笨但总能给人点点激动,缕缕回味,我想,这除了是真挚的力量外,更重要的是胡适的诗有点像《诗经》,都是有感而发,看上去平庸,实则是有深厚的生涯背景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其中表现出的含蓄有余,容量宽阔而深厚的特点。且不论《蝴蝶》一诗是基本符合格律的一首面目全新的白话新诗探索,就在思想内容上,其亦包含着可以从多重角度来发现阐释的方面。譬如上文说到的关于朋友之情的抒写,或者是对自由爱情无可奈何的一声自嘲,亦可以从先生生命的厚度和人格的境界来思考此诗,即它指向自我人生状态的同时,也旨在寻求一种人生的自释。
就诗的哲学意味层而言,不少诗人,是以表现哲学意味为最高艺术追求。也就是说有着高远诗境的诗歌,其内在的品格必定能表达着诗人对生命的一种独特认识,再现着诗人的哲学观念和人生体验。我们可以从一只失去伙伴的蝴蝶身上,看到生命的本质状态--难遣的寂寞。这也正是胡适《蝴蝶》中"双双飞上天"的蝴蝶最后因"一只忽飞还"而再无心上天的真正蕴意所在。胡适先生一生处于一个矛盾中,一个怪圈中:一方面是学术研究,一方面是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他一生忙忙碌碌,倥偬奔波。处于生活夹缝中,拥挤的生活状态给他身心空前的乏力。面对这种特殊的生活,胡适以一种近乎自嘲的方式,把自己对生命的认知传达了出来。《蝴蝶》一诗在体现着生命的厚度和情感的深切的同时,也给人一种灵魂深处的辛酸,它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本真的悲怆。
人生是不易的,《蝴蝶》一诗在对自我灵魂"无情"的解剖析辨中,传达着对生命寂寞孤独的勇于正视,也在自觉不自觉中,减轻人生的严重性,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胡适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很深,他曾自命"缠过足的女人",他承认自己"没能跳出旧诗的范围",也无论人们怎样评价胡适以及胡适的诗,但在这里,我们可以说,胡适遇到了一个自"开眼看世界"以来就困扰着中国诗人的矛盾。他们用旧诗这一种文字工具,再表达新的经验上,感到空前的乏力。旧诗词汇形式的僵化与旧诗本身的尊严交汇成一种矛盾。而这股矛盾始终困扰着一个个热切盼望表达新意又希望维护旧诗尊严的诗人们。极力批判旧道德而自己本身就受到旧道德戕害,拼命向前推进白话新诗创作而自己又本身植根于古典文化积淀的胡适,就是在这样时代的洪流中做着自己新诗的尝试,也就是在这种矛盾中胡适以他的《两只蝴蝶》勾勒出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文人精神世界和中国诗歌走向现代的艰辛历程。所以,《蝴蝶》是一个伟大的尝试,更是一个值得记忆的里程!
gs.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甘肃频道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自嘲  香烟已尽罢吟诗,嗜好颇多自也知。  棋手不妨生与熟,书摊还怕漏和遗。  即分胜负总嫌早,忍受饥寒未觉迟。  牌友休催三缺一,酒朋佯拒去犹追。  ……………………………………………………………  哈哈,平生六大嗜好,抽烟,写诗,下棋,淘书,打牌,喝酒缺一不可。
楼主发言:20次 发图:0张 | 更多
  好好好,拒还追  
  板凳学习
  棋手不妨生与熟,书摊还怕漏和遗。真实,问好池老。
  牌友休催三缺一,酒朋佯拒去犹追。  真性情中人也
  好诗,学习  
  嗜好  一  四十年烟瘾,凄其早晚抽。  岂堪轻易戒,况有未禁愁。  絮语天难问,焦油佛不收。  嗟怜驰孔檄,吞吐耻为俦。
  你的:可怜芳草思公子,不愧东君是画师。可是被我记住了。
  支持喝酒,反对抽烟
  说劝戎烟我也抽,  说劝戎酒我也喝。  顺其自然最为好,  心情舒畅放前头。  赞  
  六毒俱全,百毒不侵。为诗人点赞。  
  棋手不妨生与熟,书摊还怕漏和遗。
  嗜好  二  暴雨打窗急,孤灯到夜红。  无诗槎梦翼,有句付冥鸿。  李杜前生友,商声今世蓬。  乾坤留境语,凛冽自翻洪。
  嗜好  四  出郭茫无绪,依槐转辗行,  遥寻红蝎子,还问紫微生。  视草如家宝,掌麻同父兄。  老僧投我好,梵叶著书名。
  牌友休催三缺一,酒朋佯拒去犹追。---特别喜欢这一联!点赞!
  颇字这样用应为仄。
  这基本是五毒俱全了呀,让我想起某大侠,哈哈
  嗜好  五  入局随风兜,补花胜一筹。  自摸红到眼,单钓白回頭。  莫问今何世,并忘春与秋。  彩头忽开杠,顿觉散千愁。
  嗜好  六  时危全不觉,病久未曾捐。  岁月杯中老,诗文醉后仙。  无忧还独饮,有客总缠绵。  窅默心犹寄,纵欢阿那边。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自嘲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