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天的成语 景物景物的词乙语

& 23.词五首知识点 & “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甲...”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乙】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下面各项准确概括了两词景物特色的一项是&(3分)A.乙词描写妖娆的雪景,甲词描写滂沱的雨景。B.乙词描写寒冷的冬景,甲词描写浩淼的水景。C.乙词描写壮丽的雪景,甲词描写壮阔的海景。D.乙词描写冬日的静景,甲词描写夏日的动景2.甲乙两首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4分)从表现的内容看,两词上阙都是 &,下阙都是 &,重在 &;从表达方式看,两词都运用了 &。(每空1分)3.两首词都有警策之语,使全词的“题外之远致”洋溢纸上。(2分)【甲】词的警策之语是 &;【乙】词的警策之语是 &。(每空1分)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甲词的主题蕴涵。(3分)答: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级湖北省黄石市高一起点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乙...”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首先要明白诗歌中的景物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而成,所以要想搞清景物特点,就要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和一些修饰意象的关键词。甲诗中要抓住“浪”“滔天”“汪洋”,乙诗中要抓住“冰”“雪”“失滔滔”“银蛇”“蜡象”,综合分析,不难发现甲词写的是海景,乙词写的是雪景,而且都是气势磅礴的壮丽之景。试题分析:两词上阙都是写景,很容易看出来。甲词下阙提到“魏武”“东临碣石”,这是在评论曹操,后面又提到“今又是”“换了人间”,说明是由评论曹操到写现在;乙词下阙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后面又提到“还看今朝”,说明也是由评论古代帝王到写现在。因此两词下阙都是“评古论今”。另外诗词中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是诗歌常用手法,写景一般都是为了抒情,谈古一般都是为了论今,所以两词下阙“评古”是铺垫,“论今”才是重点。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两个概念,一是“警策之语”,即语简言奇、含意深长而警策动人的语句”;二是“题外之远致”,即文章之外的高远的情致;所以此题的要求就是找出两词中意味深长、能集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语句,由此不难找出答案。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根据5.提示,甲词描绘的是壮阔的海景,要特别注意“壮阔”一词,壮阔之景表现的自然是雄伟的气魄和博大的胸怀。再要知人论世,结合作者毛泽东的人生经历,不难推断此词抒发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乙...”主要考察你对“23.词五首”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乙...”相似的题目:
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双调】水仙子 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注: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1.“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是怎样描绘梅的形象的?(3分)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8分)西江月& 秋兴程馞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注]程馞(bó):字墨仙,明朝休宁人。1.结合上阕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4分)答: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试举两个简要分析。(4分)答:&&&&
默写:(5分,每空1分)(1)人生如梦,&&&&。(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3)&&&&,水随天去秋无际。(4)&&&&,到黄昏、点点滴滴。(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甲...”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乙】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下面各项准确概括了两词景物特色的一项是____(3分)A.乙词描写妖娆的雪景,甲词描写滂沱的雨景。B.乙词描写寒冷的冬景,甲词描写浩淼的水景。C.乙词描写壮丽的雪景,甲词描写壮阔的海景。D.乙词描写冬日的静景,甲词描写夏日的动景2.甲乙两首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4分)从表现的内容看,两词上阙都是____,下阙都是____,重在____;从表达方式看,两词都运用了____。(每空1分)3.两首词都有警策之语,使全词的“题外之远致”洋溢纸上。(2分)【甲】词的警策之语是____;【乙】词的警策之语是____。(每空1分)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甲词的主题蕴涵。(3分)答: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乙】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下面各项准确概括了两词景物特色的一项是____(3分)A.乙词描写妖娆的雪景,甲词描写滂沱的雨景。B.乙词描写寒冷的冬景,甲词描写浩淼的水景。C.乙词描写壮丽的雪景,甲词描写壮阔的海景。D.乙词描写冬日的静景,甲词描写夏日的动景2.甲乙两首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4分)从表现的内容看,两词上阙都是____,下阙都是____,重在____;从表达方式看,两词都运用了____。(每空1分)3.两首词都有警策之语,使全词的“题外之远致”洋溢纸上。(2分)【甲】词的警策之语是____;【乙】词的警策之语是____。(每空1分)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甲词的主题蕴涵。(3分)答:____。”相似的习题。文&&章:178篇
评&&论:159条
访问量:42645
找博主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
“品赏秋天”主题展示活动主持词甲: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乙: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甲乙:“品赏秋天”四十班主题展示活动现在开始。甲:有人爱春天,爱她鲜花如海,醉柳如烟:乙:有人爱夏天,爱她生机勃勃,绿如墨染。甲:有人爱冬天,爱她冰封雪漫,气象万千。乙:而我却爱秋天,爱她秋高气爽,枫林尽染。甲:请欣赏第一篇章&词语接龙赞秋天。乙:我们不但积累了关于秋天的词语,还背诵了许多赞颂秋天的儿歌呢,请欣赏第二篇章&诵读儿歌绘秋天甲:农民用谚语春种秋收,了解天气冷暖。听!他们说起来了。请欣赏第三篇章&积累谚语说秋天。乙:秋天是彩云,是流霞,秋天是美的画意,情的诉说。请欣赏第四篇章&吟咏诗词颂秋天。甲:秋天是属于诗词的。天凉了,有露了,月圆了,然后有霜了,这其中,都有诗词的味道。乙:一场秋雨,不由得让人想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让我们从王维的《山居秋暝》开始吧。【白露篇】&&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之露,故乡之月;露之白,月之明,无不给人以凄凉之感。就让我们尽情地诉说自己的月夜情思吧。&&(《月夜忆舍弟》《玉阶怨》《嫦娥》《秋夕》《望月怀远》)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谁不在望月怀远呢?只是不知道,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家。(《十五夜望月》《秋思》《天净沙秋思》)【秋分篇】 甲:天越来越凉了,秋情也越来越浓了,真是“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秋词二首》(其一)《望洞庭》)乙:“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夕阳下,渔舟归航,江面歌声四起。请欣赏黄婓玥的古筝独奏《渔舟唱晚》。甲:重阳节到了,又想起了那些兄弟和故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过故人庄》)&【寒露篇】 乙:内心忧郁的杜甫想到战事不断,夜里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他从屋里走出来了。(《倦夜》)甲:寒露之后菊花开了。看多美的菊花啊。开始我们的菊花诗词之旅吧。&(《饮酒诗》(其五)《菊花》《和郭主簿》)【霜降篇】 乙:霜降了,有霜了,漫山的红叶亮起来了,真美啊。杜牧和范仲淹也被这景色迷住了。(《山行》《苏幕遮》)甲:霜降之后,秋天就结束了。秋天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收获和充实:中秋节的明月、菊花诗词之旅、陶渊明之旅、杜甫之旅、、、、、走过了那么多的旅程,秋天留给我们怎样的回忆呢?(马聪睿陈文斐配乐朗诵《秋天的回忆》)【结束语】&甲:这个秋天,我们串了一首又一首的诗词,当我们吟诵这一串诗词时,我们就成了这个秋天里的诗人和词人。乙:秋天太迷人了,它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甲乙合:品赏秋天是一种寻觅与追逐,就让我们在《秋的赞美诗》中结束这次主题展示活动吧。(全班齐诵《秋的赞美诗》)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
最近推荐的博主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A.酝酿(liàn)窠巢(kē)黄晕(yùn);B.水藻(zǎo)看护(kàn)花苞(bāo)棱;C.静谧(mì)高邈(miǎo)莅临(lì)吝啬;D.卖弄(l?ng)风筝(zhēng)咄咄(du;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酝酿(liàn)
黄晕(yùn)
发髻(jì) ....
B.水藻(zǎo)
看护(kàn)
花苞(bāo)
棱镜(lén) ....
C.静谧(mì)
高邈(miǎo)
吝啬(sè) ....
D.卖弄(l?ng)
风筝(zhēng)
咄咄(duō)
菜畦(qí)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朗润 嘹亮 抖擞 干躁
B.贮蓄 喉咙 睫毛 响晴
C.化妆 粗犷 干涩 澄清
D.屋檐 凄冷 碣石 蟋蟀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
B.参加舞蹈表演的男女同学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
C.教师节这天,我班男生都争先恐后地向校广播站投稿,表达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
D.经过努力,张军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一中,心里异常兴奋。 ....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D.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w,戴着笠的。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B.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令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地踢球、赛跑、捉迷藏。
C.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出征马里亚纳海沟,执行大约7000米左右的海试任务。
D.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前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
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季节,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李白借助想象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7.默写填空。(6分)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唐朝诗人王湾也在《次北固山下》中用“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8.综合性学习。(7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今天,就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一起去看风景!
(1)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2分) ①春:万紫千红
②夏:烈日炎炎 ③秋:天高云淡
④冬:大雪纷飞
(2)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3分) 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3)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一个环节。(2分)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第二环节:诵四季诗文。
第三环节:唱四季赞歌。
第四环节: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6分)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
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选自老舍《一些印象》)
9.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冬天的水,乙文写的是秋天的水。(2分)
10.甲文中水的特点是温柔多情,乙文中水的特点是甜美。(2分)
11.甲、乙两文段均出自老舍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乙文中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4分)
12.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6分)
(1)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总结性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了济南秋天的美好。
13.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好不好?为什么?(2分) 不好。原句是反问,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二) (15分)
①城里的春天,多半是零碎的,小打小闹着的,不过是人家窗台的一盆花,城边河畔的一排柳。乡下的春天却全然不一样,乡下的春天,是极讲排场的,仿佛听到哪里“哗”一下,成桶成桶的颜料,就花花绿绿泼下来,染得满田满坡皆是。这时的乡村,像油画,是最有看头的。
②于是去乡下看春天。
③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叫新曹的小镇,它有五万亩的油菜地。车子在修得平坦宽敞的乡间道上,一路奔去,奔向那菜花深处。以为就到尽头了,哪知车子一拐,竟又撞上一片菜花地,又铺开一片黄色汪洋,绵绵不绝。同行中一人问:“美吧?”我笑无语,不堪说,只任一双眼睛,掉进那汪洋里。古有女子“对镜帖花黄”,我想这花黄,该是菜花的颜色才对,..
眉心一点艳,有惊心之感。
④跟一些植物相认,不是初相识,是久别重逢。牛耳朵、刺艾、乳丁草、三叶草??这一些,我多么熟悉!乡下是草们的天堂,草们是羊的天堂。小时养羊,天天提了篮子去挑羊草。却贪玩,在草地里捉蚱蜢,或扣了篮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等到日落西山了,才想起篮子还是空的呢,野地里,随便找几根草秆,把篮子架空,然后割一把青草,摊上面,看上去,就是满满一篮子翠绿了。回家,在大人面前晃一下,让他们看是满篮子青草呢,趁他们不注意,人已溜到羊圈边,把那把青草扔进去。大人问起,草呢?响亮地回答,羊吃了。真是可怜了那些羊,半夜里饿得直叫唤。
⑤不知现在的孩子,玩不玩我们小时玩的游戏了。不知现在的羊,还会不会半夜饿得直叫唤。我看到草地上有一群羊,正悠闲地吃着草,同去的惊喜地叫:“羊哦。”同去的老先生神态安详,说:“羊有什么看头?”莞尔。
⑥蚕豆花开了,星星点点,伴在菜花旁,像撒下无数的小眼睛。白萝卜的花,是粉紫的,小蜜蜂们围着它嗡嗡,我好不容易等到一只停在花蕊上,给它拍了一张照。一种叫婆纳头的草,开粉蓝的花,花细小得像米粉。我拉近镜头,拍下那粒粉蓝。再看显示屏上,分明是一朵美得让人心疼的花呵,像乖巧的小女儿。这野地里,到底还藏了多少美?无论卑微与否,它们都认真地绿着,开着花,不辜负春天。我想,这才是活着的真姿态吧。
⑦看见养蜂人,正在路边忙碌。头上裹着头巾,脸上刻着岁月沧桑。这些养蜂人,据说是从闽浙那一带来,他们天南地北地追着花跑,此处花谢了,又将迁徙到他方,去寻找花开。一旦成为养蜂人,四处漂泊将贯穿他们一生,他们幸福吗?我看过商场货架上摆放的蜂蜜,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教育部最新审定七年级语-语文上册【人教版】2016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72等内容。 
 2016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七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20 分 6 8 9 10 11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亲爱的同学: 走进 2013 年的九月,你走进了人生的又一处...  2016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6 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验卷姓名: 班级: 一、 基础知识(...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初一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6 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知识梳理与复习 (第一...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 2016 新版七(上)第一单元测验题 一、书写(3 分) 如果你全卷书写规范、...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选...  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学年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及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选出下面画线字...  教育部最新审定七年级语-语文上册【人教版】2016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景物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