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考平均355.5分能考到哪学校????

高考志愿填报解读:考多少分能上这些学校?_丹东政风行风热线-爱微帮
&& &&& 高考志愿填报解读:考多少分能上这些学校?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政风行风热线》是丹东广播电视台的一档舆论监督节目,每天早上07:25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做客直播间,通过热线电话2279511为百姓排忧解难!通过本公众账号可反映问题、了解上线预告、热点问题回音,接受视频新闻!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看了隔壁的儿子五年级期末语文考83.5,妈妈觉得题太难的贴,我想说题目太简单,也不是好事,考的不是智力,更多的是认真和仔细.偶儿子成绩算稳定的,徘徊在年级前十五,但是竞争真不是一般的强,这次期末第一名总分292,比我儿子高6.5,偶儿子可是连班上前十都木有进呀!   发这贴并不是帮儿子找借口,而是楼主的老公和楼主有意见分歧,我认为分数有那么高,没必要纠结名次,再说小学考的是学习态度,初中开始就是真正的智力较量了.但楼主老公就一直在纠结名次,儿子数学考了95分,一直在说他考得不好,我认为老公给儿子的压力太大了,小学 期末考试就这样紧张,那以后高考咋办?难道真是楼主对儿子过于放松?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期末考试,班上前十的多为女生,但平时考试不是这样,因为平时考试的题目相对来说更难一些,我想说女生在学习态度上是不是比男生更认真一些?小学成绩好的更多好象是女生,到了初中,男生慢慢就起来了,高中更加,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觉得吧?我是指大多数哈,并不是说高中就没有成绩特别好的女生了,别拍我.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自己顶下先,怕眨眼就找不到了.
  小学低年级分本来离的就近,我一年级那会一百分的一个接一个…高年级比较不同了  
  作者:丑丑养的猫 回复日期: 12:41:44  回复
  小学低年级分本来离的就近,我一年级那会一百分的一个接一个…高年级比较不同了  ===============是的,一二年级,儿子班上双百的多着呢,所以更觉得没必要纠结名次.对你的回复楼主表示感激,呵呵
  是这样子的 真的是没必要纠结的 小学的时候我的名次跟本找不到
而且在上高中以前我脑子里除了玩根本没有别的想法 学习真不咋地 反正前十什么的没有我的份的 但是上了高中好像突然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 于是就努力学习 经常都是年级第一 而且我发现 高中跟初中的学习方法很不同 有的时候不是努力就行的 可能更注重学习方法吧 在我看来高中是最重要的 之前其实不需要太苛刻的   像你老公这样就太纠结了 其实对小孩子很不好的 才五年级而已 而且很多男孩女孩在高中跟小学的表现完全是反的 好多女孩小时候学习好 但是上高中却怎么努力都不对劲 很多男生小学可能都倒数的 到高中第一都很正常   楼主 劝劝你老公吧 别给小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
  小学六年级考初中四门392表示五年级三门285.5没戏
  @布洛托-05 12:51:57  小学六年级考初中四门392表示五年级三门285.5没戏   -----------------------------  现在初中还用考试?不都划片入学了么
  我们这里小学每班100人,三年级的及格分98
  只能说LZ的孩子没有养成仔细的习惯,坏习惯会害死人滴
  细心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特别是男孩子。  我就是这样的,小时候总是怎么也考不到双百分,到了初中之后突然神经就稳定了,只要会做就不错。
  作者:布洛托2011 回复日期: 12:51:57  回复
  小学六年级考初中四门392表示五年级三门285.5没戏  -----------------------------------------------------现在小升初都不用考吧,划片读的,考四门?哪四门,他们都只学语数英。
  我也承认儿子学习不认真仔细,这是他一直的坏习惯,而且是属于上课很爱开小差的同学,被老师无数次投诉,我只是觉得老公没必要因为他没进前十,就一直在那骂他,特别是说他数学才考95分。
  我小时候数学有次考了97分,自己回家主动跪在那了。
  现在的孩子其实也不容易,想想我们小时候那才叫童年 ,现在的孩子除了学校的东西,还需要学一堆别的,也累呀
  @charlin0
13:43:41  我小时候数学有次考了97分,自己回家主动跪在那了。   -----------------------------  这么悲催?我儿子上周数学考了78,回家继续打卡片玩。日死。  各位继续这个话题讨论啊,我儿子下半年二年级,愁死我了
  看着家里那个小崽子,打是没打过,只能教训他了,说他当时是不停点头,屁在功夫,就忘个干净。主要看他无辜的眼神,丫的不是故意的,郁闷啊。
  我小学考初中,299.5,满分300,全校第一呢,现在不还是怂货一个。小孩子成绩说明不了啥,初高中才是飞跃呢。我悲催的稳稳落地了。高考绝对超常发挥了。由年级300多,一跃成为50多。当然我们是重点高中,重点本科率99.5%,只要正常的跟着班级走,基本能上重本。所以初高中六年就是混过来的。只要不掉队就行了。
  我和老公在儿子教育上有很大的分歧,我觉得小学只要每次考试能上90,说明大部分掌握了,教育是需要的,但没必要骂,偶尔还打。儿子的任课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一致:很聪明,但是很不认真。从一年级开始,就被投诉上课没有几分钟在认真听课,这也是我头疼的事,他就是很难安静下来,在家也一样,不能静坐几分钟的,不玩这个,就搞那个,我就觉得男孩子可能爱动一些,我对他的要求是学习成绩保持前十就行了,当然这次没进,偶尔一次我也原谅,主要是分数并不是很低,如果次次要求前五,前三,那太累了,才小学而已,以后咋办?表示儿子第一,第二,第三也是得过的,而且是年级排名。所以这次老公骂他,我就觉得没必要
  知足吧,我儿子没进过班级前十,基本中游我就很满足了
  我一直觉得小学就这么紧张,高考咋 办,当然学习态度是要好才行,这是基本。只要一直保持中上,到高中应该不会差的,我也希望他次次第一呢,这样的要求让不让人活呀,偶老公就是想不通嘛。
  刚才又因为这事和老公吵起来了,说我维护儿子,这样下去,他以后咋地,BLBL一大堆,气得我想摔键盘了
  小学不是一直都是三科每科至少要98以上才能排进前几吗。  至少我们那个时候就是的
  作者:湿漉漉黑枝上的 回复日期: 14:02:51  回复
  小学不是一直都是三科每科至少要98以上才能排进前几吗。  至少我们那个时候就是的-------------------看来我真是孤陋寡闻了,五六年级都要98以上,要求也太那什么了吧,特别是语文,作文扣点分,阅读和基础就一点不能错了?表示楼主小学成绩也很不错,很多时候包第一,但是分数真没那么高,楼主70后,可能现在的孩子更聪明一些,或者是楼主生活的地方教育差一些?
  小学嘛,差不多就行了,难道非要孩子上个清华北大的才行吗  
  @我会一直幸福的
12:35:00  看了隔壁的儿子五年级期末语文考83.5,妈妈觉得题太难的贴,我想说题目太简单,也不是好事,考的不是智力,更多的是认真和仔细.偶儿子成绩算稳定的,徘徊在年级前十五,但是竞争真不是一般的强,这次期末第一名总分292,比我儿子高6.5,偶儿子可是连班上前十都木有进呀!  发这贴并不是帮儿子找借口,而是楼主的老公和楼主有意见分歧,我认为分数有那么高,没必要纠结名次,再说小学考的是学习态度,初中开始.....  -----------------------------  因为你生了儿子所以,你认为男生肯定会在高中的时候崛起。。。  你就这么觉得吧。。。  我高中的时候的学校也算省里有点名气的重点了,我们班虽然不是最好的重点班,可是前五名只有一个男生,而且还是第四,垫底的后五名也没有一个女的,隔壁的班,理科重点,女生比男生略少点,可是前十的份额女生大部分的考试都能占到一半。  最讨厌整天有人说女生只是小学好,初中就下坡了,高中大部分彻底就不行了,把那些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女生否定掉;我表妹从小到大,现在到初中还是班里的顶尖呢,还代表学校参加省里的奥数,我不觉得她高中就会没落了。。。  我离题了。。。你们继续。。。
  小学不用注意成绩 关注习惯的培养比较有用…感觉小学 只要会了成绩优异或一般没有什么区别 但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的 特别是高中阶段…悲剧的我小学初中习惯都差的要史…考前一星期狂补还勉强考上省重点…但是高中…被虐的像狗一样…  
  回复第24楼(作者:@周兔子倩猫猫 于
14:40)   @我会一直幸福的
12:35:00   看了隔壁的儿子五年级期末语文考83.5…… ==========高一的时候走运在重点班…某次考试…前九位都是女生…理科的…一般考试女生在全年级前面的比较多…年级第一一直是个男生但是个伪娘…但是决定性的大考女生心态貌似都很差…有失水准…现在那种所谓的男生到高中时爆发和文理和性别有关都已经看不出来了…男女生都差不多…  
  @周兔子倩猫猫
14:40:12  @我会一直幸福的
12:35:00  看了隔壁的儿子五年级期末语文考83.5,妈妈觉得题太难的贴,我想说题目太简单,也不是好事,考的不是智力,更多的是认真和仔细.偶儿子成绩算稳定的,徘徊在年级前十五,但是竞争真不是一般的强,这次期末第一名总分292,比我儿子高6.5,偶儿子可是连班上前十都木有进呀!  发这贴并不是帮儿子找借口,而是楼主的老公和楼主有意见分歧,我认为分数有...........  -----------------------------  感觉你的回复有点怪啊,楼主不知怎么想的,我反正是认为小学成绩无所谓,数学少个0,语文错个字,都能少几分,有什么区别?重要的是知识吧。以我的经验,数学不知道,想学好语文,课外阅读才是最重要的,反正我现在就让儿子天天看点课外书,背点古文啥的,不要他懂,但背100篇古文在肚里,我就不信丫的作文写不好
  作者:周兔子倩猫猫 时间: 14:40:12   ------------------------------------------------------------------------------貌似这与我生的儿子木有关系好不好?我也说了,并不是绝对,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女生心态习惯很多时候比男生要好,所以在考的时候,更仔细认真一些,这确实是优点,如果女生基础又好,上高中之后能考好,就更不是难事了
  作者:周兔子倩猫猫  再次表示,楼主这贴绝对没有性别歧视,并没有觉得男生到高中就一定崛起,女生就一定不行,楼主没那本事否定成绩好的妹子.楼主发这贴的本意是想和大家交流怎样教育孩子,在孩子的成绩面前,我们到底应该是什么心态?
  @我会一直幸福的
12:35:00  看了隔壁的儿子五年级期末语文考83.5,妈妈觉得题太难的贴,我想说题目太简单,也不是好事,考的不是智力,更多的是认真和仔细.偶儿子成绩算稳定的,徘徊在年级前十五,但是竞争真不是一般的强,这次期末第一名总分292,比我儿子高6.5,偶儿子可是连班上前十都木有进呀!  发这贴并不是帮儿子找借口,而是楼主的老公和楼主有意见分歧,我认为分数有那么高,没必要纠结名次,再说小学考的是学习态度,初中开始.....  -----------------------------  楼主,我支持你,小学阶段真的不要太看重分数,十几近二十年的学习当中,能跑马拉松的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我小孩小学五年级,成绩在班上是倒数,这次考试语文优,数学良,英语及格。原因就是心不放在学习上,他很聪明,就是对学习没兴趣。考试不认真考。这次数学考试应用题全对,口算和计算错了一半。五年级数学没有不会的,奥数题都能做出来,就是平时作业和考试不认真。每个老师都说只要他用心学,成绩不会差。谁有办法让他爱上学习?
  者:yzhks1 时间: 17:18:13   --------------------------------------  孩子聪明是好事,但是对学习没兴趣或者对学习态度太差也不是好事,虽然现在并不是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我认为知识还是很重要的,加上现在是孩子学习时期,他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小学是养成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聪明完全不用在学习上,也是件很头疼的事.
  刚刚看到这条新闻,忍不住要贴上来。原来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考题过于简单不是好事,我也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小时候太蠢了,所以才会认为考90分以上就算不错了,还是中国的教育水平提高到如此地步?又或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天才、神童?原来都不是,而是考题过于简单,下面贴上新闻内容。  广州日报)  南都街谈:  孩子的分数为什么这么高  一个小学生,上一年级时,有次考试回家兴奋地说,“我考了100分和98分,拿了两个第一。一个是顺数第一,一个是倒数第一!”上三年级时,有时还是考98分,便垂头丧气心事重重地说“唉,没考好!”搞得他妈妈大发感慨,觉得一年级时对分数没概念,过得很快乐;有概念后便被分数绑架了。而且这似乎还不是个案,因为很多网友纷纷透露,自己小时候或亲友的孩子们,考试分数的确高,以至于每门功课都95分以上,班主任还说考得不理想(昨日《广州日报》)。  看到这些新闻,不知那些身为幼小孩童父母的人有何感想,也不知广大的中小学老师怎么想,更不知道制定教育政策的官员怎么想。反正我个人觉得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不禁想起“救救孩子”这满含绝望的四个字。  说绝望,是因为看到祖国的花朵被分数打蔫,在“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社会环境下,一时又找不到出路,所以觉得看不到希望。这个问题,社会、老师、家长都有责任。如果社会观念不发生根本改变,一时还真没办法,只好继续绝望地去折磨孩童。  但是,就“考98分还垂头丧气”、“每门功课95分以上班主任还说不理想”的现象,那就不是绝望的问题了。家长们应该问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当过老师的人应该都知道,其实所有的人应该都明白,小学生能考多少分,学校和老师们还是很好控制的。道理很简单,没有哪个小学正好都招到天才,所以只要试卷难一些,或者每科试卷加那么几道难一点的题目,分数自然就会拉开,很自然从60分到98分都会有。如果再难一些,那就会出现不及格。  那为什么这么多重点小学的孩子们都能考95分以上呢?新闻中诸多“某重点小学”的情况我不敢说,但是我问过一个从事小学教学20多年的老朋友。他说有两个可能。一是有些私立学校,每学期考试试题很简单,阅卷很宽松,学生考出来的成绩都是90多分,非常漂亮!这为后面的招生工作带来很大好处,大多数父母想把孩子送到这么高分的学校啊!另一个可能,则是有些公办学校,也为了打自己的名声,或者某些老师“有点想法”,让学生都是高分,显示其卓然的教学成果。  这个说法让我想起老家一个亲戚的孩子。孩子小学状况不佳,后来听说一个寄宿的私立学校不错,父母便将他送了进去。果然随后的几年,成绩(分数)普遍大幅提高,每年还有各类奖状,搞得父母很是欣喜。但是,后来中考竟不理想。再一打听方知:这个学校,所有的孩子成绩都“很理想”,学校各种奖项之多,足以让所有的孩子和家庭“皆大欢喜”!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为何能屡试不爽呢?众所周知,望子成龙之心人多有之。在中国,确定是“成龙上天”还是“成蛇钻草”的硬指标是高考。不过,现在父母焦急之心,是万万等不及孩子高考那天,而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希望能看到孩子的优秀,唯一指标就是分数。有这个巨大市场需求,自然有生产“高分”的手段。不过,这些华丽的高分,一旦到了选拔考试,小升初、中考、高考,便纷纷被戳穿西洋镜,只是家长悔之晚也。这也是中国社会之病的一个症状吧!  当然,我还是希望新闻中那些“某重点小学”的学生的确优秀,老师怎么出难题,那些孩子们也能门门考过95分。不过这样的事情可能性有多大?(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
  正常  小学都这样  想当年  本人以数学92分名列倒数第10(全班总人数45)  伤不起啊伤不起的小学
  不管上面的同学怎么说  我就觉得小学没有必要那么在意学习成绩 基本山中等就可以  初中是个转折点  高中是一个转折点  高三比高二高一是转折点  小学学习好长大未必就是全部学习好  不必那么在意
  我小孩五年级292分全班第19名没什么我相信他会有出息的  
  靠,二年级考了95全班跟一个男生并列倒数第一。  到了下次考试又考了一百。顺利逆转啊哈哈  我是觉得小学哪有那么重要啊,差不多会就行,那些拼音算数什么的还不是早晚都会会,到了高中才是真的不学就不会了。  我弟稳定班里倒数后十名(小学),到我感觉没啥压力,他挺聪明。
  现在女孩子挺厉害的
高中也是  
  需要放松的先是家长 有发考卷上来的 我一看 我就晕了 未必会写啊
  @摸不清状况
12:48:51  是这样子的 真的是没必要纠结的 小学的时候我的名次跟本找不到 而且在上高中以前我脑子里除了玩根本没有别的想法 学习真不咋地 反正前十什么的没有我的份的 但是上了高中好像突然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 于是就努力学习 经常都是年级第一 而且我发现 高中跟初中的学习方法很不同 有的时候不是努力就行的 可能更注重学习方法吧 在我看来高中是最重要的 之前其实不需要太苛刻的  像你老公这样就太纠结了 其实.....  -----------------------------  呵呵,男生小学倒数,高中第一?????做梦吧!!!!!
  @周兔子倩猫猫
14:40:12  @我会一直幸福的
12:35:00  看了隔壁的儿子五年级期末语文考83.5,妈妈觉得题太难的贴,我想说题目太简单,也不是好事,考的不是智力,更多的是认真和仔细.偶儿子成绩算稳定的,徘徊在年级前十五,但是竞争真不是一般的强,这次期末第一名总分292,比我儿子高6.5,偶儿子可是连班上前十都木有进呀!  发这贴并不是帮儿子找借口,而是楼主的老公和楼主有意见分歧,我认为分数有...........  -----------------------------  握手!!最讨厌所谓老话说的小学初中女孩在前,一到高中男孩就冲到前面啦!!
  之前有看过男孩危机的报道,现在男孩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所谓的厚积薄发后来居上很难。
  @跳过片头嗷
15:00:32  回复第24楼(作者:@周兔子倩猫猫 于
14:40)   @我会一直幸福的
12:35:00   看了隔壁的儿子五年级期末语文考83.5…… ==========高一的时候走运在重点班…某次考试…前九位都是女生…理科的…一般考试女生在全年级前面的比较多…年级第一一直是个男生但是个伪娘…但是决定性的大考女生心态貌似都很差…有失水准…现在那种所谓的男生到高中.....  -----------------------------  握手!!最讨厌所谓老话说的小学初中女孩在前,一到高中男孩就冲到前面啦!!
  小学阶段不要太纠结于分数和名次,小孩的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o(╯□╰)o 小学就开始关注名次了?  我们那时也很简单,数学满分的一次能有20人左右(50多人的班),小学随便学学就好了,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吧...不过小学初中时学习好的很多后来都不行了,但当时学习不好的后来也很少有赶上来的。  至于男女比例的话,一路从重点班走到重点大学,感觉前几名的男女比一直还是比较均衡的...
  作者:小BT羊 回复日期: 23:31:27  回复
  o(╯□╰)o 小学就开始关注名次了?  我们那时也很简单,数学满分的一次能有20人左右(50多人的班),小学随便学学就好了,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吧...不过小学初中时学习好的很多后来都不行了,但当时学习不好的后来也很少有赶上来的。  至于男女比例的话,一路从重点班走到重点大学,感觉前几名的男女比一直还是比较均衡的...  ---------------------------------  基础还是很重要,有成绩不好变得后来好的,也有好的后来不好了,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成绩一直好的保持的多吧,所以学习习惯真是很重要.
  @我会一直幸福的
12:35:00  看了隔壁的儿子五年级期末语文考83.5,妈妈觉得题太难的贴,我想说题目太简单,也不是好事,考的不是智力,更多的是认真和仔细.偶儿子成绩算稳定的,徘徊在年级前十五,但是竞争真不是一般的强,这次期末第一名总分292,比我儿子高6.5,偶儿子可是连班上前十都木有进呀!  发这贴并不是帮儿子找借口,而是楼主的老公和楼主有意见分歧,我认为分数有那么高,没必要纠结名次,再说小学考的是学习态度,初中开始.....  -----------------------------  @周兔子倩猫猫
14:40:12  因为你生了儿子所以,你认为男生肯定会在高中的时候崛起。。。  你就这么觉得吧。。。  我高中的时候的学校也算省里有点名气的重点了,我们班虽然不是最好的重点班,可是前五名只有一个男生,而且还是第四,垫底的后五名也没有一个女的,隔壁的班,理科重点,女生比男生略少点,可是前十的份额女生大部分的考试都能占到一半。  最讨厌整天有人说女生只是小学好,初中就下坡了,高中大部分彻底就不行了,把那些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  -----------------------------  哈哈,这种搞笑的说法到现在还有人奉为金科玉律  我小时候,十几年前,邻居就整天叨叨,她们家孙子上了初中就好,男生就是小学不好  结果,大家都懂的
  别说高中,现在大学里不管文科,理科,工科,绩点5.0(就是全优)的大部分都是女生  我们学下就是!
  我女儿三年级,这学期期末全市统考,隔壁班第一名290分。我们班290分只能排第十,而且并列了三人,285分就排到20名去了。  所以名次真的是浮云。
  关键是学习态度。。我妹妹,小学升初中是以我们这全市第二进的重点班。。我表示。。初一第一个学期就班上倒数了。。玩去了。。。  
  天哪,小学这样LZ就要发愁初中高中怎么过啊啊啊  至于男女的问题,我表示努力加智商,聪明的男生对于理科的把握大部分女生赶不上,但是男孩子蠢起来也要人命。我见过从来不听课依然前几的男生,也见过英语从来不及格的男生。后者占多,聪明人毕竟是少数。  要说男生比女生聪明是要在相同基础上比吧,一个高中都考不上的男孩能比本科女生聪明吗??  还有小学这回的成绩不用太当真,回忆我几个考上大学的同学,小学时期都是不被看好的
  我也被这种女生上初中、高中成绩就会跟不上的言论误导了好多年,战战兢兢的好多年,后来发现都是那种不供女儿读书的人编不来骗人的.  
  我小学时候成绩好的同学上了初中就都不行了,你儿子已经考这么高了还计较排名数,怪不得现在小孩压力越来越大,劝你们做父母的,别从小学开始就给孩子这么大压力= =
  小学这么重视分干嘛  
  我小学单位时候数学不考满分都没脸回家,有一次考了97就害怕的不敢回家,到了六年级数学四次大考三次一百一次99.5。语文也至少保持在95以上。  
  小学真的不算什么....  我小学基本混过来最后阶段发发力考了个重点中学  到了初中才开始痛苦啊....高中以后都不敢想,一度不想上学了。  真那么注重小学的话就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好了,我现在是改也改不过来,懒散了那么多年没法像别人那样对自己狠得下心来学习。  以后到了初中排名才金贵,我自己亲身感受学校里面前面尖子生的竞争才可怕,0.5差不多近10人,想想一道选择一个错字丢了分真是肉痛啊  个人也佩服那些搞竞赛的不管什么科目,敢去比敢去学最后还能拿奖的都不简单
  小学必须要养成学习习惯,男生虽然逻辑思维方面占优势,但有句话说的好“聪明不干是个笨蛋”,考得最好的总是一些习惯好,并注意学习方法的,女生多。不管小学还是初中。  
  = =我觉得小学不重要吧。。我小学还考倒数的。那也不怎么样。。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转载]三年,我如何自学考上北外高翻
我从初中才开始学英语,没出过国;大学里学的化工,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毕业时从没想过考北外高翻;我没有研友,也没上过任何辅导班。我很average,所以连考两次,接连失利;但对梦想的坚持让我在工作的第三年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写这篇东西分享自己七年来自学英语的心路历程,是因为,或许你也朝着梦想努力却不断受挫,请你看看这篇文章,或许能从中吸取些信心和力量。
我喜欢学英语应该是在高中,但是水平一般,自学了《新概念三》,但是完全做不到跟外国人交流。刚上大学时只想好好学英语,却不得要领,大一大二傻乎乎的把《牛津英汉双解字典》背了两遍,背了前面忘后面,到最后脑子里是一大堆的字母组合,却不知道中文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这些词怎么用。大二暑假时去健身房,看到一老外(那时对我来说老外还是稀罕物),我自己琢磨了半天该如何搭讪,结果到最后只说了一句“Nice
to meet you”就语塞了。回家的路上我很失落,背了两年字典,记了那么多词,连跟人说句话都费劲,这么下去还学个什么劲。
转变出现在大三的上半年。当时学校里来了个口译培训机构做讲座,我被台上看着很风光的口译培训师们征服了(那时的我很傻很天真),觉得如果自己要跟他们英语一样厉害该多好啊。当时的讲座介绍了几个口译学习的网站(现在已经想不起来是哪几个了),介绍了口译考试的证书分类,我觉得自己去考个口译证还不错。这样既有学习的动力,考下来也有成就感。
说干就干。我买了《高级口译教程》的第三版,从口译网站上下载了几篇胡锦涛和温家宝的讲话中英对照版。这些材料也成为了我口译学习的启蒙教材。一个多月这些材料就看完了,但是发现了问题:书是看完了,但是书上那些好的表达和翻译方法,自己虽然做了笔记,但自己翻依然不会用,没记住。所以我就开始看第二遍,第三遍。《高级口译教程》我看到第五遍的时候发现自己翻的跟参考译文还是有差距,于是痛下决心,把这本书从头到尾抄了一遍。这虽然是个笨方法,但是效果很明显,很多句型结构、表达方式深深印在了脑子里,直到现在。这种方法被我一直沿用,凡是遇到我觉得很有用的书,我都会读5遍以上,而且每一遍都是细读,到后来会越读越快,知识记得越来越牢,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
大一大二的寒暑假我去北外学了法语,当时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在30岁之前学五门语言(现在可能性依然存在)。后来发现法语跟西班牙语很像,所以大三的寒假我又来到北外学习西班牙语。同班的一位同学(且称为SOPHIE吧)跟我一届,是学金融的,为了考北外高翻特意来学第二外语的。这时我才知道有北外高翻这个东西,才知道它在很多英语学习者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有很多人有着高翻情结,屡败屡战。了解这些信息后,我觉得考这里我连打酱油的勇气都没有,还是自己该干嘛干嘛吧。
寒假结束,回到学校,继续着我的口译之路。SOPHIE人很好,会时不时跟我分享一些口译资料和网站。当时有一个口译网站很火,叫“口译天下”,创办人叫jacky,当时他写的一篇自己如何考上欧盟口译司的文章在网上被疯狂转载,很多人在看到后都血脉喷张,试图步他后尘。但后来证明这一切都是虚构的,只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办辅导班忽悠学生圈钱。我记得他写到自己当时为了练就纯正发音,在舌头下放上小石子,还配有图片。这么SB的说法我当时都信以为真,现在想来真是可笑。口译天下这个网站现在依然存在,但是已经变了味道,成了少数人赚钱的工具,很多资料都是收费的了。
但是谎言只骗到了我一半,因为那么贵的辅导班我是上不起的,他的经历反倒激发了我学口译的热情,觉得都是人,他能,为什么我不能?他提到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资源还是很有用的,比如NV
player这个变速播放软件,还有像普特听力论坛这种资源齐全、又有众多口译爱好者参与的网站。
大三下学期,我开始系统性的练习听写。每天早晨6点起床,在室友还在熟睡时听写CNN(听写需要安静的周边环境)。之所以没选BBC和VOA,是觉得音频不够形象化,而且时间太长(5分钟),CNN是3分钟的视频。每天练习完听写我会把自己的听写稿和截图发到听力论坛上,时不时会有个人赞一下,跟个贴,或是互相交流一下心得。这对于孤独自学的我来说也是一种鼓励,毕竟身边都没有对英语感兴趣的人。
渐渐地,我的听写越来越快,以前要2个小时,然后1个小时,最后45分钟就能听写完了,所以我就不用起床那么早了。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3个月左右。虽然听写特别耗时,而且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效果,但是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后来在新东方教课时也把这些方法教给了考托福雅思的孩子们,他们也很受用。听写用到的软件是sitman
2.2和draft
comparator,具体听写的方法和软件下载在普特听力论坛上都能找到。
听力和词汇的问题都是能靠自己解决的,而且也在逐步得到解决,但是我发现自己的口语太差了,身边又没有人能陪自己练,英语角都是一帮说Chinglish的人在互相问候。大三结束那年的暑假,我在北京开始做一些英语导游陪同的活。说是导游,其实不会有人上来就给你几十号人的团让一个新手来带的,还是要从最基础的干起。我一开始去火车站负责给到中国自由行的外国人送火车票,报酬50元。后来去机场接机,趁着从机场到市区的这段路给游客介绍下北京,练练口语。赶上晚点了,这一趟就要半天的时间,报酬100元。
再后来开始接一个人的团(其实不能叫“团”了),一个美国人,Rossi制药的亚太区财务总监。我带他爬慕田峪长城的时候他听说我会练武术,就让我教他,于是我在长城上教他练武术,他把这一幕用手机拍下来发给他老婆。几个月后他带着老婆和3个孩子又来北京,我在故宫里教3个小孩练武术,引来了不少人围观。就这样一步步地,我的口语比以前流利了许多,说话之前脑子里把Keywords想一下,基本就能把词都连上,说出来一句话,还算流利。当然,做导游这种服务性行业也有很多辛酸,不过跟主题无关,暂且不提。
到了大四,我开始尝试练习笔记法了。之前一直都没练,是因为觉得自己翻译基础太差,如果再练边听边记边翻译,无疑是对自信心的极大打击。我跑遍了杭州的大小书店和图书馆,找到的都是速记学的书,是那种新闻记者用的、按声母韵母来分类记的,看着就是完全的天书,一点都不make
sense。后来SOPHIE推荐了我一本口译笔记法的书,叫《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武汉大学出版社的。
个人觉得这本书对于自学者来讲是非常好的教材。记笔记的基本原则、如何创造符号都说的很清楚,还有很多小的段落供读者练习,并配有参考的笔记图案。我自己的笔记法基础全部来自于这本书。当然也有些缺点,比如关于各个国家和机构的英文缩写就很水,谁会听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名称再去想缩写是什么呢,还是写个中文单子比较实用。随书光盘的音频实在不敢恭维,播音员是个大舌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读的都是“改革开放山十年来”。当然,瑕不掩瑜,总的来说,学笔记法看这一本书就够了。
林超伦的《实战口译》名头也不小,我也买回来细细看了,但是觉得对于口译初学者来说这书太难了,他没有从最基本的逻辑思路介绍,而且笔记绝大多数都是中文,是在实战多年、口译能力很强大的基础上才能驾驭的了的,个人感觉等口译水平比较高的时候练练里面的材料还行,很拟真,但是初学者看了只能感叹自己跟人家差距太大了。
大四除了用一些口译教材练笔记法之外,还决定补强一下自己的词汇,选定的书籍是《GRE词汇—词以类记》。背字典工程浩大,挫败感强(前两年有过阴影),所以想选定一本合适的词汇书来背。看了《托福词汇》和《雅思词汇》,发现里面的单词大部分都认识,再去买来背意义不是很大。这时发现了《GRE词汇》,57个单元,8400个单词,而且是按照意义分类的,比如天文一类、表示愤怒的一类等等。我翻了翻,一页十几个单词,我基本只认识两三个,当即买了。
背这本书我吸取了之前背了前面忘后面的教训,采用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记忆法。我每天只背一个单元的新单词,并且在之后的第1、2、4、7、15天再背一遍,并且画了一张表格,每天该背哪几个单元写的很清楚。当时网上说用这种方法背会记住一辈子,我就是很好奇,想拿自己做做实验。实验持续2个月,我把这本书背了5遍。表格见下图
实验结果令人失望,可能是由于实验对象脑子不太灵光,我只记住了大约一半的单词。也可能是由于环境问题,进行背单词计划的时候正值毕业设计,人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天,还要时不时搅拌一下药品什么的,可能一心无法两用。失望之余突然发现这个方法也有很多好处:一是能让我在两个月之内将一本书看5遍,如果我是从头翻到尾这样看一遍,然后再看一遍,恐怕看到第三遍就懒得看了;二是每天有很严格的计划,如果今天不背这5个单元,第二天叠加起来就是10个单元(1000多个单词),是无论如何背不下来的,所以只能stick
to the plan,可有效防止偷懒。
大四这年看的比较多的还有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最后一天的总理答记者问。看过之后我都会把好的表达做成中英对照的词汇表,便于背诵。记得第一次看总理的新闻发布会是在初中,那时还是朱镕基当总理,说的每句话都掷地有声,有时还来几句幽默的隽语。翻译的声音从容不迫,不管总理说了什么都能从容应对,举重若轻,看得我很是入迷。后来我在网上搜罗了历年记者会的视频,以及朱彤、费胜潮、孙宁这些国家领导人翻译的事迹,看看他们的经历对自己也是一种激励。
转眼到了1月份,考研时刻。SOPHIE不在北京上学,但她在北外家属院租了个床位,整个大四都呆在北外,努力准备考研。我记得10月份来看过她一次,她正在北外的食堂看书,满满一桌子都是考研资料。我当时来北京是考导游证的,看到这阵势自叹不如,只能把祝福送给她,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跟这些努力拼搏的好娃子比不了。
时间到了3月,SOPHIE初试考了380多分,顺利进入复试。我当时觉得她好厉害,自己能认识这样一个人也算是荣幸了。后来传来不幸消息,她的复试发挥不好,被刷了下来。出师不利,她决定来年再战。
大四下半年我除了背《GRE词汇》,还背诵了《新概念3》。之所以背《新3》,是由于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内容回忆如下(真实性存疑):
一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教授留了一篇写作的作业。教授在看到该学生的作业后将其叫到办公室,指责其抄袭,认为其英文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该学生坚称自己的清白,并逐课背诵了新概念3中的课文。该教授很是震惊,感慨自己这么大岁数连一本书都背不下来,称赞学生很牛叉。
当时我的想法就是,都是人,他能背我也能背。我用了三个月把《新概念3》从头到尾背了7遍,在巅峰时刻《新3》1-40课的课文基本是正背如流。当时能背这么多遍也是用的遗忘曲线法,表格如下:
大四的5月份,我报名参加了CATTI的3级口译和笔译考试。笔译比较顺利,上下午两门基本都是提前一个小时交的卷子,下午英汉互译允许带两本字典,我还特意花99元买了本汉英字典带过去,可是基本上都没翻。口译有点惨,我之前从没见识过什么是语音室,下午考口译实务时磁带读完一段音频后“滴”的一声,该考生翻译了,我只听到安静的教室瞬间“轰”的一下像爆炸了一样,所有的考生都开始各说各的,except
me。我被这阵势吓到了,发挥失常。
两个月后成绩出来了,笔译顺利通过,两门都是70多分,口译过了一门,口译实务50多分。不管怎样,拿到了笔译证书,算是对自己两年自学口译的努力有个交代。
09年6月,我毕业了。来到北京,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找到了一份融合了自己两大爱好(体育和英语)的工作——在一个还算知名的国际学校做体育教师。在这里我终于找到了苦苦追寻的东西:语言环境。这里的学生和老师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工作和教学都用英语。我是整个体育部唯一的中国人,每天即便不说话,光听同事聊天都能收获好多知识。以前下大力气背单词,现在终于得到回报了:好多词只在纸上见过,从没听人说过,但现在人家一说我就能在大脑中模拟出它的拼写,然后反应出意思,一个词听过几遍之后,自己就会用了,这就是语言环境的奇妙之处。
工作待遇还算不错,一年上180天班,休息185天;单位提供两室一厅的宿舍,步行五分钟就到学校;每天工作无压力,都是和天真的孩子们打交道;没有需要带回家做的工作,下了班就可以游泳健身打球;同事之间利益冲突很少,整个学校就像一个community。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满足了我的两大爱好,我觉得这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了。
但最初几个月的新鲜感过了之后,我开始静下来思考自己的未来。这工作是很好,但是只费体力不费脑力,缺乏挑战。我不能当一辈子体育老师,不能一直过这种carefree的生活。我决定考研。但是心里知道,自己水平还差得远,第一年也就是试试水深水浅。而且考研要考政治和二外,政治我从高二就没学过了,西班牙语也忘了一年多,重新捡起来谈何容易。所以我基本是裸考。
2010年1月,我的第一次考研。第一天,我没有出现在考场,因为上午考政治,下午考二外,我去了也是不会写,在家玩了一天极品飞车。那时用自己刚赚的半年工资在中关村攒了个高配置的电脑,回家玩得不亦乐乎,把自己过去几年没玩上的游戏玩了个遍。第二天考两门英语的专业课,我还是很认真的答了。两门考试都是提前半个多小时交的卷。
一个多月之后,成绩出来了,我政治和二外缺考没成绩,专业课一门108,一门128。这让我重燃了对北外高翻的希望,原来自己没想象中的那么差,努努力还是有戏的。当然那年题型还没改革,题比较简单,我感觉也就英语四六级的水平。
SOPHIE也参加了这一次考研,她去年失利后在英语培训机构当老师,也在等待这一年一次的机会。但不知是发挥失常还是判卷有误,她的一门专业课只有80多分,肯定没戏了。连续两年失败,让她颇为心寒。再加上是女生,年龄问题也需要考虑,即便第三年考上还要再读两年才毕业。最终,她申请去了香港一所大学,读了一年毕业的口译专业研究生。临走前,她把所有考研的资料都送给了我,这些资料在我后来的考研之路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自己买的书可能不会去看,但是别人送的书意义非凡,寄托了些许期待(或许是我yiyin出来的),所以看的颇为认真。
这年的五月我报名参加了CATTI的二级口译和笔译考试,突然发现北京的物价好便宜,北京的报名费是900多,而浙江要1200多。报名的原因很简单,人都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告诉自己几个月后有考试要参加,就会让自己为之而努力。上班的人容易松懈,为工作的事占据太多精力而分心,所以设立一些这样的目标很有必要。
二级的考试感觉比三级要难,这次我口译和笔译都没过。口译一门60多,实务40多,笔译一门70多,实务50多,很符合其公布的5%-8%的通过率。
转眼到了6月,单位放暑假了,有两个月之久。怕自己闲坏了,我找了个笔译的活,翻了一部十几万字的书,叫《带着本书入职场》,等书出了我才知道原作者还写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畅销书。笔译的工作很辛苦,每天坐在电脑前码字10个小时,腰酸背痛。当时又正值南非世界杯,晚上又要熬夜看球,弄得眼睛很是干涩。码字的报酬很是微薄,好在有署名权,看着自己的名字印在书的封面上也算有一丝欣慰了。
2010年8月,学校开学了,我的备考计划也同步展开。每天早8点上班,我会提前起床看一个小时的西班牙语。上班只要没事的时候,我就在办公室里捧着本书看,同事还给我起了个名字,叫Bible
Boy。但一心不可二用,由于精力都放在备考上,我的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以前我是人人称赞的helping
hand,现在书看得入迷,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忘了做。有一次学生排好队在外面等我上课,我却在办公室里背单词。上司找我谈了几次话,他很理解我的状况,但是希望我考虑清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what
kind of person you want to be?
我想,必须到了二选一的时候了:工作还是考研?工作我很喜欢,考研也不想放弃,心理斗争的很激烈。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上初中时,我去父母的同事家做客,人家问我以后想做什么,我随口而出:当同传。人家还不知道同传是干嘛的,我还给人家解释。我想,自己十几年前就有这样一个梦想,这么多年虽然梦想时而模糊,时而清晰,但心里总是放不下它。我想,年轻的时候如果不去追逐梦想,以后我会后悔的。最终,我选择了辞职。
10月底,我辞去了工作,回到了家。此时距考研还有2个月,我制定了计划,开始了每天枯燥单调的生活。分科目来说下自己每天都做了什么:
英语方面,除去看以前几年自己看过的《高级口译教程》之类的材料外,主要看了四本新书,两本是自己买的,分别是《口译进阶教程——通用交传》和《口译进阶教程——专业交传》,还有两本是SOPHIE送的,叫《英语翻译——三级笔译》和《英语翻译——二级笔译》。下面有图,看的更清楚些:
这四本书其实编写的思路是一样的,都是按话题分成不同的单元,,在每个单元都有几篇英汉互译的文章和参考译文,重要的地方会有针对某个词组译法的注释。我觉得看这种书最重要的不是记住那些疑难词语的译法(当然也要掌握),重要的是体会整体上翻译的感觉,因为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翻法。翻译不是word
to word的convey,
而是convey the meaning。一开始的时候自己做不到,看看人家怎么做的对培养这种感觉很有帮助。总之,看完这四本翻译的书,我感觉自己对翻译有点开窍了,比之前上升了一个层次。
类似的翻译书籍我看过总共十来本,个人感觉这四本算比较好的,尤其是下面蓝色和黄色的那两本。CATTI的《二级笔译实务》和《二级口译实务》的书我也都买来看了,感觉弄得有点变态,尤其是口译里那些材料巨难,做一次受一次打击,真正考试的难度都没有那么大。所以根据个人经验,看照片上的那四本书准备笔译就足够了。当然,情况因人而异。我是走了很多弯路,最后发现这几本书好的,没准之前看那些“不好的书”也对提升能力有潜移默化的帮助。
西班牙语方面,以前听人说西语考的都是书上的内容,我查了下前几年的考题,还真差不多,于是决心把教材的上的内容吃透。考试范围是《现代西班牙语》的第一册和第二册,我一课一课得看,每课先记单词,然后每个单词抄个几遍,然后看课文,再看课文注释和语法点解释,再做课后练习题。这样从头到尾用了一个多月把这两本书学完了。因为考试考的都是很细微的东西,比如前置词搭配、动词变位之类的,很难看过一遍就记住。所以我又用了老方法——抄书。最后的几个星期,我把这两本书从头到尾抄了一遍,后来的考试成绩说明这招挺管用。
政治,实在是个老大难问题。高二的时候分文理科,我就是因为不想背政治才选择了理科。现在还有2个月,我又得捡起这快10年没看过的东西,真是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啊。由于时间紧迫,也没有辅导班可以上了,我就在网上搜了些免费的视频看了看,都是那种去各个大学的宣讲,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整个的政治提纲梳理一遍。想听具体内容的话,就得报他的辅导班了,或是交钱网上在线看。
我在网上搜视频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人的名字,叫“任汝芬”。看过他的视频,颠覆了我的三观。他首先尊称自己为“任汝芬先生”,然后大声地通过镜头向同学们打招呼,那种高喊“同学们好!”的劲头就像是国家领导人在检阅三军。虽然从内心里很鄙视这个老头子,但看他被捧得这么高,还是买了他出的辅导书。Maybe
such is politics, sometimes we say things we don’t
我买了他的序列一、二、三,由于对政治是零基础,序列一看了三遍,才算是有了点感觉。我也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就把自己认为说的很拽的话都勾上了,当重点背。序列二里是大量的习题,要批判地看。即便我这种刚入门的新手,都能看出里面有很多水分。比如单选题,好多是为了出题而出题,就是在凑数。有很多考年号的单选题,而如果看过历年考研真题的话会发现,已经很少会有考死记硬背的东西了,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几个(而不是一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考察。所以个人认为里面的选择题要分辨着做。但是我觉得简答题看看还是很管用的,一开始看那些问题我都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但是看了标准答案之后又茅塞顿开。题目看得越来越多,自己说假大空的水平也与日俱增。其实说白了,考研政治就像是玩一种你并不熟悉的游戏:If
you wanna play the game, you need to know the rules. If you play by
the rule, everything goes fine.
两个月在家复习的时间过得既快又漫长。说它快,是因为每天的时间被各科的复习一瓜分就剩不下多少了,每过一天我就在日历那天上打个叉,眼见叉子越来越多,剩下的日子越来越少。说它漫长,是因为每天的日子单调且枯燥,除了看书就是看看电视上上网,外面天寒地冻也不想运动,每天过得就是Ctrl+C然后Ctrl+V的生活。
由于缺乏约束,我的生物钟也完全颠倒了,每天凌晨3-4点才睡觉,10点多甚至中午才起床。其实每天的学习时间也就8-10个小时撑死了,其余的时间发发呆看看美剧就过去了。所以想提醒打算辞职回家考研的朋友,并不是你能完全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时候学习效率才会高。有时有个固定的事情做,能让自己有正常的作息时间,并且更加高效地利用工作之余能自由支配的时间。
2个月的备考很快就过去了,1月初,我几乎是带着华山一条路的决心来到了北京考研。辞去心爱的工作很让我不舍,很多次做梦都是在和学生一起上体育课,嘴里还说着英语。所以我觉得必须要考上,不然代价太大了。但命运总是和我开玩笑,往往越努力想得到的东西,越得不到。
第一天上午考政治,没有什么特别离谱的题,凑合着还都能答,不仅暗暗佩服任老头还算是有两把刷子。看到简答题的时候,我无语了。之前在买的那老头的辅导书里有一道简答题的材料给的是“郭明义”的,问的是跟实现个人价值相关的问题。竟然考研试卷上出的材料和问题几乎一模一样。这到底算是押题还是漏题呢?
总之,政治答得还算顺利。提前20分钟左右答完,剩下的时间估计了下分数,个人感觉在55-65之间。
下午考西班牙语。这个也是基本上老套路,考的都是以前那些题型,翻译都是从课文里挑出来的,略作改动。其实只要看过《现代西班牙语》的第一二册,考这个就是轻车熟路。试卷剩一个小时答完,估了下分,75-85之间。
第一天考的这两门都没有出乎意料,况且如果进了复试都是不算分数的,过线即可。真正的考验在第二天的专业课。
第二天上午第一门基础英语,拿到题我就傻眼了。题型、题目数量、分值全变了,跟去年比变化很大。以前的题是题目很多,每道题的分值很小,这样对于水平较高的人有利,因为蒙的概率小。但现在题少了很多,分值增加了,一个空就是3-4分,而且题目变难了。我整个备考都是按四六级难度准备的,看到这种卷子只能暗暗叫苦。
一上来就是每空3分(或4分,记不清了)的10道改错题。后面还有个更变态的题型,一篇文章,挖出5个空,给7句话备选,从里面选5个,使之能够逻辑关系对应上。每空4分。这道题的缺德之处在于你选错了一个,就等于选错了两个,因为是把正确的选项放在了错误的位置,这一下8分就没了。要知道8分能拉开很大差距的。上午的题做得很不顺手,考完我就知道今年估计悬了。
下午的英汉互译也有些变化,还出现了一篇很有乡土气息的文章,里面提到“生了个大胖小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的话。翻得也不是太顺,但至少感觉比上午要好。
考完交卷的那一刻,感觉很不爽。我并没有解脱的感觉,而是忐忑,感觉事情没有做完,命运却已不在自己手里。回到家中,蹉跎了一段时光就过年了。过年后知道自己今年希望不太大,仅剩理论上的可能了,所以我又来到了北京找工作。总共投了有将近100份简历,面试了七八家公司,没有太合适的,工资都是除了租房和生活费之外,一个月基本白忙活那种。虽然折腾了近一个月,但是面试经验长了不少,知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同样的问题准备好不同的答案。但同时也发现,像以前那样的好工作,可遇不可求。
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回到家静待考研出分。2月底,分数出来了,跟我预想的都很接近(当然我预想的不太好)。政治59分,符合分数段预期。西班牙语79分(书没有白抄),也符合预期。基础英语101,惨了点,冲这估计就没戏了。英汉互译115,还算凑合。总分354,这分数不上不下,更让人不舒服。
分数线还要再过将近一个月才出,我只能为了仅存的理论上的希望准备复试。时间过的浑浑噩噩,这种等待别人对自己判罚结果的日子实在是难受。三月下旬,分数线出了,总分355,政治二外55,专业课108。理论上的希望破灭了。
这就是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几个月的努力所换回的结果。总分差了一分,专业课由于改变题型差了7分,我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多做对两道选择题就够了。但两年后的今天来看,当时是实力不行,为什么没超10分呢,就纠结在这一两分上,不是明智的想法。
接下来的一周,是很灰色的一段时间。我让家人暂时的离开了,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承受属于失败者的痛苦。我现在找不到工作,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继续考,能不能重燃热情,会不会再次失利,都是未知数。我每天早晨起来一睁眼,不知道该做什么,只希望今天早点过去。每天我只吃一顿饭,外面买屉包子一碗粥就过一天。也没心思出去运动了,天天在家里像home
arrest了一样。
我失败了,big one,现在很堕落,我知道自己会好的,但是需要时间。这一周我一直在想,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是不是一个坚定的梦想追逐者?我发现自己始终放不下考高翻做同传的想法,觉得如果就此放弃会死不瞑目。曾经遥不可及,但现在我已经离梦想很近了,需要的只是再来一次的机会。最终,我决定,先找工作,之后边工作边备考,如果考到30岁,还没考下来,就不考了。
促使我下决心继续梦想的还有一件事,我通过了CATTI二级口译和二级笔译的考试。这两个在我上大学时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最后竟然实现了,查到分数的那一刻我大吼了一声,感觉压抑多年的一件事终于了却了心愿。曾经认为我能拿到这个证书的几率要比中500万还渺茫,但失败一次,我就像自己的名字那样,再次昂起头,继续前进,终于在三次失利后考过了,成为我那几年人生里实现的很重要的一个目标。
我觉得既然翻译证书能拿下,高翻也能拿下,只是时间问题。想通了这点我开始找工作。当时恰巧新东方在我们当地的分校开始筹备,在招老师,我就去应聘了,虽然我觉得自己并不会讲课,也不知道该告诉别人怎么学英语。我应聘的是国外部的老师,试讲十分钟,我讲的一塌糊涂,但最后我模仿了一段奥巴马的获胜演说,估计因为这个被录取了(关于我和新东方的情缘,有机会单独写一篇,也挺有意思的一段故事)。
当时是3月底,学校连校址都没有,当然更没学生,只是给看着觉得不错的老师分配下教什么,从集团总部要点教材,剩下的就自己备课了,遇到问题只能自己解决,也没人可以请教一下。当时给我分配的任务是教托福雅思和四级,而我连托福雅思是什么都没有概念,3个月以后(6月底)就要开课,压力十分巨大。
我再次用了以目标为导向的方式。既然不知道是什么,去考一次就知道了,为了能考好,我肯定会认真的去了解和准备这个考试。我报了6月19号的托福,剩下这两个多月开始看各种资料,狂做TPO,然后将题目分类,总结自己的错误和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想办法把所有这些知识点用一条逻辑主线贯穿起来,让学生一听就明白。最后来点final
touching,加进去几个比较应景的笑料、短片和课外小知识,让学生听着很愉快,一门课就这样背出来了。一门课备出来就好办了,其他的如法炮制,暑假开班前,课算是都赶出来了。
现在回想起备课的那几个月,确实是挺苦的。每天除了打两个小时篮球算是放松之外,其余时间都把自己关在屋里备课。想思路,做题目,改PPT,自己给自己讲,讲完听录音,然后再改……
一科16个小时的课,往往需要几百个小时的准备。做这些事只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自己:做一个对学生有点用的老师。
此前我的外国同事跟我说过一句话: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 is to
teach English.
在新东方这一年多,对这句话体会很深刻。我对于课上所涉及的细小环节都要做充足的准备。因为我怕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自己却解答不了,挂在台上多尴尬。比如一篇听力材料中提到了Gettysburg
Address,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虽然材料只是一带而过,但为了怕学生问什么不该问的问题,我还是做了充足准备。先是看了演讲全文,得知是林肯为了纪念美国南北战争中在葛底斯堡阵亡士兵而发表的。所以又要了解美国内战的历史,我在网易上下了讲美国内战的公开课,听完收获不小,还记下了几个有趣的小段子。如果不去教英语的话,谁会去看这些东西。从老师的角度和从学生的角度对学习的看法很不一样,以前没体会过,现在感觉很有趣。在新东方的第一年,我算了下,包括各种教材、辅导书之类,我总共看了40多本书,以前可没这么看过。发一张这一年看过的书(不全,办公室拍的,家里还有一部分):
沙哑的嗓音,疲惫的身躯成了我整个暑假的常态,但每天站到讲台上,依然要面带微笑,全情投入。虽然很累,但是课程还比较受学生欢迎,很欣慰。我逐渐走出了独自忍受失败的阴影,找到了沟通的乐趣,发现自己还能对别人有价值,我很开心。更开心的是看到有学生因为我而产生了积极的变化。比如,我课上会跟同学说每天我会看晚11点档的CCTV-NEWS(因为有美女主播),后来一次网上跟学生聊天,学生突然说:“老师,不跟你聊了,我要看美女主播了”。他从此养成了听新闻的好习惯,我作为老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忙乱的暑期过后,到了9月份的淡季,我被派去新东方集团总部参加项目运营会议。会议间隙闲聊有了意外收获。一次坐班车跟我同座的一位老师是教考研政治的,之前教了好几年已经。而我当时正愁今年政治该怎么复习。她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名字很长,大概叫《思想政治理论真题与考点结构精解》,她说这是考试委员会出的官方教材,编的很好,最后又加了一句,我也是编者。既然她说好,我就买来看,不想再看那个老头子的书了,换个样子吧,今年政治就看这本了。
9月,我开始看西班牙语,很轻松的每天一课。政治是等到10月份才开始看的,因为那东西看早了容易忘,看多了想吐。由于平时每天都要接触英语,所以我几乎没有专门为了考高翻而特意准备英语。我觉得去年我看的书已经够多了,摊子太大了也顾不过来,手头这几本看精了就够了。从9月到12月平均下来,每天我花在为备考高翻而看的英语书的时间上也就1个小时,所做的只是把以前看的翻译书籍再看看,看看以前在上面做的笔记,保持感觉别丢就行了。
为了高效执行计划,我自己做了日历,一开始只是把今天做了哪几项事情写在对应日期的小格子里,但是逐渐发现了问题。因为格子很小,会导致只做了两三件事就把格子写得满满的,产生一种虚假的成就感。而且这样不便于比较某一件事情连着做了几天或哪几天没做。之后我把日历改进到了2.0版,效果很好。方法如下:
自己打格子,在最左边一列竖着写每天的日期,在最上面一行横着的格子里分开写上这一段时间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比如听新闻一列,健身一列,背单词一列等等。这一天做了哪几样事情,直接在对应的一栏里打钩即可。由于每天要上班,学习时间不固定,我给自己规定,全部7件要做的事情里每天至少要有4个钩,这样能有效防止以太累了为借口直接什么都不做了。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在每个竖栏里能清楚地看到该项任务的执行情况,比如说发现运动一栏里连着3天没有钩了,那明天就一定要去运动了,把另外的事情缓一天。这样能做到有机结合,不会某天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一个多星期没听过新闻了。我自己写的格子见下图,我把他们贴在衣柜上,每天监督自己执行。
到了11-12月份,正是备考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工作最忙的时候。因为大多数国外高校接受offer的截止日期在1月份,很多学生赶着年底前要成绩,都一窝蜂得来学托福雅思。那时更难办的是被迫接了很多家教的活,有些是以前教过的学生,然后他们又推荐其他同学。其实我更愿意用这时间学习,不想赚外快,但由于分科教学,我不教其他老师也没法接学生。而且我没有把自己准备考研的事告诉其他老师,自己又实在编不出其他跟钱有仇的理由,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
2011年最后的两个月,我经常是白天单位一天的课,晚上6点下班,跑回家吃口饭,晚上
7点多又去学生家里教课,然后十点多顶着寒风和大雪骑着自行车往回走,回到家看会书,一两点睡觉,第二天又是忙碌的一天。晚上骑着没有挡泥瓦的车回家,后轮卷起的雪打在后背上,会形成一道水印和泥点,又湿又冷。每当这时候,我就暗下决心,明年这时候如果还在教课的话,一定用自己赚的钱买辆车,不能这么苦着自己了。
每当一个学生结课的时候,我都暗自祈祷,别再来了,让我留点时间看书吧。但我那事与愿违的命运又在作怪,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往上涌,后来没办法,我只能让他们晚上来自己家里了,可以节省一点我来回路上的时间。由于业余时间被压缩地十分有限,我只能利用在单位的时间学习了。只要没课的时候,我就自己偷偷跑到三楼,找间教室看书,等到自己有课了,再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偶尔还要跑回一楼办公区接点水什么的,造成自己其实一直都在上班的假象。
12月22-25号,离考试还有两周,这么关键的时刻,学校竟然要派我参加集团总部的VIP项目主管会议。机会挺难得,别人想去不一定去得了,领导让我去我也不好说什么。我带着本GRE词汇就去了。听了3天会,我背了半本GRE。总之,不管怎样,我都没有因为自己要学习而调过一次课,请过一天假。后来想想那两个月自己怎么像开挂了一样,那么NB。
2012年1月6日,我带着第三个准考证来到北京,在附近定了个比较好的酒店住下。我的心态很轻松,来的时候没带任何辅导材料,感觉就像度假来了,晚上还去酒店的游泳池游泳了,回去看看电视上上网就睡觉了。一年间,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还是华山一条路的决心,今年只是觉得这考研跟过年似的,一年一次,考不上回去继续教我的课,而且考不上还能给自己买辆车,也算是实现个小时候的梦想,想想挺开心的。
1月7日,考研第一天。上午的政治还是那点东西,没啥可说的。下午的西班牙语又再起波澜。以前历年的西语题都比较简单,很容易考高分,不知是不是其他语种的同学不乐意了,今年题给改了。以前考动词变位都是选择题,今年竟然改成了填空题,要知道自己把那么多字母都拼对了和自己看哪个选项顺眼选出来完全不是一个level的难度啊。而且以前很多选择都是三选一,今年改成了四选一。一边做题我就在想,今年如果栽了,肯定栽在西语上了。做完题我保守的估计了一下,也就能拿四五十分,听天由命吧,我已经把能写的都写上了。
1月8日,考研第二天。上午的基础英语还是跟去年一样,题少分大。但由于今年心态很轻松,在纠结选A还是选B的问题上不像去年一样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总想着这题选错了就可能跟别人差多少名次什么的。今年就是没太多顾虑,看哪个顺眼直接就选上了。那个7选5的句子填空题做的还是很纠结,或许自己天生不适合这种题。下午的英汉互译已经记不得考了什么,只记得考完了很开心,这次终于有了解脱的感觉,妈的,终于折磨完了。
1月8号下午考完我就回家了,9号开始寒假班开班,忙碌的寒假到来,我已经把跟考研有关的一切忘在了脑后。很神奇的连着上了55天班,春节放假的5天全部在家备新课。
转眼间2月底,寒假班结束了,我终于能喘口气了,这时想起来该出分了。查了一下,我兴奋地跳了起来。政治66分,说明经过一年的磨练,
I don’t mean what I say的能力又提升了;西班牙语69分,这是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我把我答得题全做对了可能也只有这个分数,我无法解释,只能理解成是老天看我失败了太多次而给我的小小恩惠吧;基础英语114分,英汉互译124分,确实是沉淀了一年之后,实力有所提升,而且教了一年英语,对自己帮助不小。总分373分。
我知道自己已经考上了,尽管我不知道其他人考多少分,不知道分数线多少,也不知道复试会怎么样,但是我坚信,只要给我进了复试的机会,我会一把抓住,不会再让它溜走了。
3月进入了出国留学考试培训的淡季,正好我可以有时间准备复试。我在北外星光上看了看帖子,考到第三年我才知道复试考什么。原来复试也不考交传,只考个复述还有视译,复述是听一段几分钟的英文材料,听两遍后拿英文复述。其实这个难度要比交传小得多,而我之前一直以为是考交传。
复述我一开始用奥巴马的每周电台演讲,3分多钟一个,后来发现不太好。他总是连着好几周就说那么一两件事,翻来覆去的说,对于扩大知识面不利。其次,他说话总是用很多小词,俚语之类的,如果事先没查过根本也翻不出来。后来我突发奇想,跟自己教的课结合,用《剑桥雅思真题》3-8册当中听力的section4练复述。因为section4是最难的,比较学术,话题各不相同,而且是独白,长度在5-8分钟,非常合适。除此之外,托福听力中的lecture也非常适合练复述,全是academic的各种话题。
视译我就用的以前看过的那几本翻译书。练完了两本书之后,又看了眼网上的帖子,才发现视译只考英译汉,不考汉译英。我晕,这难度比我预想的又降了一块。
之后我又看了看北外官网上的分数计算公式,二外听力只占到总成绩的0.5%,也就是说考0分和考100分只差0.5分,那我还准备个什么劲,直接放弃了,到时候蒙也不至于得0分吧。
三月底出分数线了,政治二外55分,专业课112分,总分好像是360多分,总之都符合标准。
4月初公布了复试的名单和复试时间,在4月14-15号。这时还有个很尴尬的情况。单位准备提拔一批人,希望我能做国外部的教学主管,在16号有个公开竞聘和答辩环节,让我准备准备。而16号是复试体检,我肯定回不去。我无论编什么理由都不至于重要到连全校统一安排的竞聘都不参加。我知道瞒不住了,跟上司说明了我考研的情况。单位同事知道这消息都有点意外,惊讶我瞒了这么久,我也只好苦笑之。最终,学校的决定是先让我准备复试,等成绩最终出来了再说应聘主管的事。
4月14号,我来到北京准备复试,还住在了原来的酒店,觉得它能给我带来好运。复试的心态还是比较轻松的,那种感觉好像自己是编剧,剧情是怎么发展的已经知道,只是在走完这个程序而已。
复试的视译和复述在高翻学院进行。学院在3层,一层的楼梯口要填表才能上去。填表的工作人员问我是否服从调剂,我说高翻不就一个专业么,还能调剂到哪呢?她说可以调剂到MTI,我都不知道MTI是什么,我报的同传干嘛要调到那里呢,于是拒绝了。9月份入学后才知道MTI是什么,而我好长一段时间都念成MIT(麻省理工学院简写),最近才改过来。
最后有个面试环节。当时我的心态就是It would be their loss if they didn’t
let me pass。当然,这种心态只能用来给自己增加自信,而不能表露出来,否则会让人觉得很SB而不是NB。
本来的程序是先给考生一张A4纸的材料,自己看几分钟,之后进屋跟考官就材料上的内容交流。当我坐下后,面前有三位考官,两男一女。面试过程跟我预想的很不一样,整个过程基本就是用英语聊天。考官们先是对我的名字很感兴趣,让我解释一下。后来又说看我身材像练体育的,我又解释了一下。后来又问我不是英语专业的,干嘛要考高翻。最后时间剩的差不多了,才问了个跟材料相关的问题。
我那份材料说的是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拥有悠久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最近停止印刷了。问我的问题是对这事怎么看。我说网络好啊,时效性强,搜索方便快捷,内容丰富,平时自己翻译查东西也用。考官问我翻译过什么,我说一些纪录片、公开课什么的,没提翻书的事(其实当时我翻得那本书就在我包里放着,我觉得拿出来给人家看有点show
off了,就没提这事)。
面试就这么结束了,整个过程5-6分钟,大家谈的很愉快。从那间屋子出来,心情特好,又一年的考研终于到此告一段落。结果是什么大概心里有数了,出来就背着包去玉渊潭公园看樱花了。
4月28日晚上,我正在一个六年级的小朋友家上课。有人跟我说出分了,我一查,还真出了,过了。或许因为自己导的这出戏,提前剧透了,当时表现得很平静。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先谎称没考上,过了几秒才说考上了。后来家人说,“当时你说没考上,我就想,你这么努力都没考上,那得什么人才能考上呢”?
6月份,收到了北外的录取通知书,还是很开心的。图:
8月,我结束了在新东方教的第1000个小时课程,辞职离开了。走之前,我把自己入职以来每个月的课表都打印了出来,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排课,心里还有些感慨,这一年多,不易啊。
这就是我这三年考高翻的心路历程。其实我感觉整个过程就像在爬山。你希望人生能够有更高的平台,就要不断努力向上攀登。往上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可能一条路走不通还要重来。有些人在爬到一半选择了放弃,有可能是厌倦了征途,有可能不再想去看上面的风景。不管怎样,海拔越高,跟你同样能力的人就越少,物以稀为贵,你能体现的价值就越大。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自己想好山顶上的东西是不是自己真正追求的,对你有多大的吸引力,得到之后你会有怎样的改变。
还得说句公道话,那些爬到一半的人并非以后就没有发展了。很多人考了一次两次就不再考了,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适合做这个,同样的努力和时间,花在别处能有更好的效果。人总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但无论做什么,努力和坚持都是必须的品质。
写到这里,word里已经打了20页,16000多字了。如果你看完了觉得我说的一两句话还有点道理,我就很知足了。平时我会写些博客,记录生活的点滴。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百度“再昂的博客”,如果你有问题想和我交流,可以发邮件给我:
愿大家一起做坚定的梦想追逐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六年级平均身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