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事的常识有感读后感吗?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读书笔记 - 课外知识
& 正文『 更新时间: 16:43:40 』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读书笔记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读书笔记,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读书笔记
  连续看了两遍《感恩做人、敬业做事》这本书,掩卷沉思的时候,我想到了原来看过的一则小故事:说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管第一次来中国,中午当他看到员工的伙食标准时,他说:如果吃这样的东西,就不应该做事;但是,当他下午去车间检查工作的时候,他更气愤的说:这样做事的人就不配吃饭。也许这个故事是对中国当前职场最好的诠释:中国许多企业对员工缺少尊重,而更多的员工也缺少敬业,并且双方在此博弈中似乎永不退缩!
  可是我反过来再想,如果改善员工的伙食,员工就敬业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想一想国家许多垄断性企业,有着超越他人的薪资,享受着他人无法比拟的福利,但他们中能有几人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呢!再者我们也经常听到公司高管因为损害公司的利益而被辞退甚至被公安机关调查,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工资不高吗?福利不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为什么国人缺乏敬业呢?原因只有一个,是因为国人缺乏感恩。因为缺少了感恩之情,才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因为缺少感恩,才把自己游离于公司之外;因为缺少感恩,所以才不懂得珍惜。
  国人常讲: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中国人对别人的回报常常建立在恩情之上的。而在欧美国家,讲究的是契约精神,一旦你进入我们的公司,就承诺与公司签订一份契约,而这份契约的核心就是保护公司的利益。可是欧美也提倡感恩,因为有了契约,只能保证你不会做坏,但不能保证你做得最好,而只有感恩,你才会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一样,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一个环节。所以感恩不仅仅是对中国职场的要求,而是对全球职场的要求。
  一个缺乏感恩之人,是没办法得到社会认可的。缺少对父母的恩情,你会变得不孝;缺少对朋友的恩情,你会失去朋友;缺少上司对你的知遇之恩,你可能失去你的同事;而缺乏对企业的感恩,你将会失去工作的激情,工作中缺乏自律,敷衍了事。
  其实感恩并不是要求我们每天挂在嘴上,而是只有我们心存感恩之心,才会想着去回报,而这种回报,才是我们工作的精神动力之源。为了生存,你也可能工作,但你可能只追求那一份工资,工作的快乐永远被那份工资的压力所影响。为了契约,你也会去工作,但你不得不时时刻刻的算计着你与公司之间的平衡。而只有心存感恩之心,你才会有一种轻松感,你会把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当做是对恩人的回馈,你做得越多,做得越好,你心里的压力和成就感就越强,而且有了这种动力,你才可以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有的人会想,就算我感恩企业,可是企业有没有感恩我呢,难道我总是无偿的努力而得不到回报吗?事实并非如此,只有你心存感恩,然后通过你的努力传递到公司,公司也会感恩的做出回报,如对你升迁、加薪、增加你的福利。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双方的互动,如果你总是等你企业先回报你,然后你才被动的付出,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大河没水小河干,如果企业没有赢利,那如何回报我们呢?
  当然,有了感恩,只能说你有了精神上的动力,但是仅有感恩你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敬业。
  可能一提到敬业,许多人会说;敬业有什么,只要上班的时间好好做事行了;如果对自己要求再高一点会说,只要自己做的工作不出错就行了,这应该算是敬业了。实际上,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敬业不但要求你做“完”份内的事情,也要求你百分之百的做“好”份内事情,而且对于份内的事情,你还要有能力去提高或改进。同时为了集体的利益,你也有义务去帮助同事提高他的业务水平,争取让你团队的工作达到最优,这才算是敬业。
  一个人做到敬业是要经过艰苦付出的,首先,职业道德是第一位的,如果缺乏职业道德,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但把持不住,你就可能身受其害。其次,业务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没有好的业务能力,敬业只能是一句空谈,这就要求你要时时刻刻的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第三,敬业要求你要有一颗宽大的胸怀,工作中出现的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如果因为个人恩怨而影响工作,那也算不上敬业。第四:也就是最重要的,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你心存感恩,你才会敬业;而不是相反,你有了敬业的心,你就会去感恩。
  现代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做为企业的所有者,为了使企业增值,在挑选经营者的时候,首先看重得是经营者个人的品质和工作态度。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缺乏感恩之心的人敬业精神,他会得到企业所有者的青睐?近期发生的国美权利之争,为什么网络一致的抨击现任董事会主席陈晓,其中深层的原因我们可能不得而知,但是陈晓辜负黄光裕的知遇之恩恐怕首当其中,也被网上解读为现代版的农夫和蛇。想一想,一个缺少感恩和敬业的人能被中国人所包容吗?很难,因为他违背职业精神中最核心的问题:即感恩和敬业。
  当然做为我自己,通过认真仔细的学习《感恩做人,敬业做事》,同时也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感觉在许多地方也需要加强。如尽管也加强自己的道德学习,但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更多的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很少去换位思考;在敬业方面,也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到位的,有时候会对自己的工作挑挑拣拣,工作中偶尔也会出错,虽然不是大的错误,但如果不吸取教训,总有一天会因为这样的蚁穴,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这本书给了我许多新的启示,我想这些启示以后一定会让我的工作做得更好。
上一篇:下一篇: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读书笔记 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课外知识姐妹分类
课外知识热门排行读《教育常识》有感--汤平丽的blog
读《教育常识》有感
读《教育常识》有感
代人在繁忙纷乱的生活、工作中,常常会迷失自己,先不提人生目标、人生规划这些大框架,反而是那些生活、工作中不应该被忽视的常识性问题变得岌岌可危。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常识性问题,掌握这些基本常识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我们的教育行业亦是如此,没有人天生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他明白、领悟这个行业的基本常识,才能以此为基础登上名师甚至是教育家的宝座。
&&& 进入教育行业已经是第三年了,慢慢缺失了最初的干劲,开始变得迷茫,所幸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懂得去静心思考,正巧遇到李政涛老师的《教育常识》一书,犹如溺水之人抓到一根救命稻草。因为自己最初的学习总是将目标定的异常远大,学习名师、拜读高著等,最后一结合现实,总是惭愧不已。而《教育常识》一书却从最基础的部分进行理念的梳理,就像建房子的基石一样。
这本书的语言具有散文的风格,怀着反思教育常识的紧迫感,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就像作者说的:“我期待的读者,是能够在思考、质疑、实践中完成自我建构的读者。理想的阅读,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我抱着这样的态度,尽情地品味作者的智慧。
第一部分: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
教育是直面人、发展人的事业,不懂得人就不懂得教育。而我们的学生作为
受教育者,他们不是一条流水线上的产物,他们每个人有自己的特点,就如我们的视障学生,分为低视力生、盲生,即使是全盲生,也有智力程度的不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更需要因材施教。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如李政涛老师所说的,我们得让他们自己去活着,培养他们具备对活着本身进行反思的意识与能力,才是真正的“活着”,这句话直戳我的内心,我们不能为“教”而“教”,“教”是为了让学生会“学”。
&& 何况因材施教并非说说这么简单,还需要老师的十八般武艺不是吗?
第二部分:教育理想常识――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
&&& 这一部分算是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的愉悦,有时候我们只将教师当作一种职业,而非事业,如果按这样的思想去工作,那幸福感就少之又少啦。李老师的那句话:“为灵魂唤醒的教育”,努力唤醒的是人丰富、不可测度的生命潜能,唤醒的是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慕,对知识、公正、自由、希望和爱的追求;唤醒的是丰富、改变和提升自我精神品质的需求、能力和习惯。由此看来,我们的责任非常沉重,我们作为教育者,需要一种垂范精神,才会得到学生的召唤和应答。
第三部分:教育过程常识――懂教育过程,才是懂教育
&&& 这一部分内容,只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教育即转化,教育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因为本书多为李老师的个人体验,要想说清楚他估计得另写一本书,所以最后他的千言万语也只化为一句:教育之难,难在转化;教育之苦,苦在转化。
&&& 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道路。我的感悟是:积极实践,敢于反思。
第四部分:教育内容常识:创造性选择、解读和活化
&&& 回首自己求学十五载,再加上“终身学习”的理念,其实我们花在教育上的时间真的不少,但是细细想来,有多少东西是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呢?这引人深思,当然我不是提倡知识无用论之人,我也明白很多知识是另一些知识的铺垫。但是如李老师所写,我们应该创造性地选择、解读,最终活化达到为生活服务的宗旨。
&&& 尤其是面对我们的特殊学生,他们很多只是初中、高中毕业,有的因为年纪过大,可能初中结束就进入社会,我们不能仅仅只灌输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将知识转化、活化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从容面对社会的挑战。
第五部分:学生常识――教育最需要的常识
&& &这部分其实和第一部分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我只用一句话表述――让学生变成种子茁壮成长,而不是一块石头,冥顽不化。
第六部分:教师常识――做享受职业尊严和欢乐的创造者
&&& 在这里借用瓯海中学郑小侠老师的一句话来表述我的感悟――教育是一种垂范精神。不管是作为教师也好,其他行业也罢,其实做事一定要凭着良心、爱心、用心去做,否则自己浑浑噩噩,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幸福感需要自己奋力追寻的!
第七部分: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
我简单概括下,就以下几个关键字――教法、学法、互动、以生为本,可能概括地不一定精准,正好这些也是我教学实践中常常思考的问题,我自己有了个大概的架构,李老师帮我细化了这个架构,让我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具体的形体。
读罢整本书,虽然读地并不辛苦,但是如果想在本书中找到标准答案或教育实施方案,那你就会失望,他其实更多是引起你的思考,让你思考引领学生的思考。
说了这么多,虽然记得要求里只需数百字,但是因为自己读书有个习惯,先是粗略地读一遍,再是细致地读,所以期末再次细细品读,很多的想法、感悟倾涌而出,非常鲜活。故不浪费这次机会,也当作一次自我反思,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吧!
发表评论:
My Subject | 分 类
New Blog | 日 志
New Message | 留 言
User Login | 登 陆
My Links | 收 藏读书需要做笔记么?我现在是一名大学生,可是我是做事情很全面的一种,所以在看书时当有对我有用的东西时我总是记下来,不管是知识还是好词好句,但是这样看书真的是很慢,并且我在新华书店逛时,总发现人们并没有做记录,所以我便有了这个疑问,请大家给我解答一下.
萌神62RK64
不如烂笔头
虽然看得慢,但是记得扎实,记得牢阿
如果自己记不住,那就用笔记下来
当然需要拉.这样可以随时翻看.就跟一本人生哲学一样.细细品味.会有很多收获的哟.
在书店看书还要作笔记的?做笔记也要分场合时间,就好象做事也要分轻重缓急。阅读也分粗和细。。有些东西是要知道大概就好了。。阅读做笔记当然是好习惯,但凡事不可以做到完美,也不可以过了度。有一定的度才是最好的。就好象讲卫生是一个好习惯,但过了度就是洁僻,会给你生活和工作带来某些不方便,我身边也有不少这种人,就是累。。所以你要调整这个习惯。...
其实,这个还是看你自己的习惯。像看一些教材,你最好做做笔记,但在看小说啊,你就没有必要做笔记,除非是你有一些突发灵感,写一下,也可以。做笔记,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学习方法是不适合你,就要看你自己去试试了。
我看书也很慢。我的经验是:书不必每句话都看,重要处不只一遍地看。一本书有1—5句话能让我很有感触的话,看这本书就非常有收获了。现在书很多,品种很杂,看得多了难免会忘掉以前看过的重要的有意义的句子和话,用笔记下来,闲时翻翻会有与以往不同的感受和收获。个人认为,仔细阅读几本好书,比看一车书有益得多。看笔记本时时回味推敲比只用脑袋记有好处。当然,这些不是完成功课来做的。...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下面就说一下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做事的常识读后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做事的常识读后感-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事的常识 mob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