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f4移民排期移民F4提交了D260表后要等多久才到下一步

1.查看公共账号:&&洛杉矶华人资讯网2.搜索账号:&&chineseinla_com
地址: 1351 S Grove Ave, Unit 109,
Ontario, CA 91761
电话: 626-657--21:00(西部时间)
(周一到周五, 周六周日休息)&p&&img src=&/3ad1a066071aecdbefcca2f_b.jp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3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3ad1a066071aecdbefcca2f_r.jpg&&&img src=&/dbecc0d894eca47a8d170ca73eff45a5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dbecc0d894eca47a8d170ca73eff45a5_r.jpg&&在绝大部分媒体和精英观察家眼里,希拉里无疑是一位强悍的政治领袖。她丰富的从政经验、取之不尽的财力、不可替代的权力资源、以及冷酷无情的政客性格,似乎都能够使得她轻易地碾压那些寂寂无闻的对手。&br&&/p&&br&&p&然而,事态的走向与媒体精英们的预判恰恰完全相反。在党内初选的过程中,资源极其丰富的希拉里依靠超级代表和媒体不断抹黑,才勉强将名不见经传的桑德斯制服;在对抗被主流媒体黑得一塌糊涂的政治新人特朗普过程中,希拉里的选势也一路下跌,即便在“民主党邮件门”曝光的前一天,希拉里的民调也已经开始落后特朗普了。&/p&&br&&p&这些传统的精英观察家们之所以屡次错判政治局势,归纳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方面:&/p&&br&&p&一方面,这些精英人士过高估计了财力和人脉等传统政治资源的力量,却忽视了群众政治的重要性。他们始终不能深刻理解群众政治的骇人威力,更不能真正意识到传统政治权力在现代社会中的局限性。如同阿道夫希特勒评价政治对手中央党及其领袖巴本时所言,“一个缺乏人民认同的庞大政党不过是外强中干,一个不能获得人民接纳的政治领袖终究只会是徒具虚名。”&/p&&br&&p&&img src=&/9a1deded8ee1b9ed10ff3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a1deded8ee1b9ed10ff35_r.jpg&&&u&巴本(左一坐者)与希特勒组阁,巴本曾自认为凭借自己在政治人脉、财力和内阁力量上的优势,能够轻易地制服希特勒,并扬言“两个月之内,我们会迫得他发疯。”但是当希特勒凭借群众的力量消灭政治对手时,名望宿重的巴本和他钟爱的魏玛共和国,只能迅速屈膝投降&/u&&/p&&br&&p&另一方面,精英观察家对政治事态的看法,始终只能局限于身边,他们极度缺乏对广大人民的认知。在这些大多学院出身的精英观察家的小圈子眼里,特朗普对穆斯林的仇视、对非法移民的冒犯,是违背道德伦理、不可接受的犯罪,但是对于一个渴望安全、忧心工作的普通民众而言,这种言论很难算得上值得挂念的事情。当这些精英分子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仅仅限制在富贵优雅者的感受时,那么他们的判断就很难不出错误。&/p&&br&&p&那么,在被精英观察家所误读的因素中,哪些力量使得希拉里在选举之中,空有强大的资源,却往往不堪一战呢?&/p&&br&&p&尽管媒体找出了希拉里选战不利的很多原因,诸如:黑点多、不诚实、伊拉克战争等等,但这些因素更多的只是结果的一部分。实际上,真正造成希拉里选战颓势的关键,来自于希拉里对普通民众极度缺乏吸引力。&/p&&br&&p&首先,希拉里极度缺乏与民众沟通的能力。当她与群众交流的时候,无论是她的谈话方式,还是她的行为举止,以及严重官僚化的应对策略,都使得她在民众中间显得格格不入。这让她既无法真正尊重民众,也难以被民众所认可——彼此的排异反应使得希拉里实际上和广大选民是脱节的——联系也是松散的,这也是希拉里拥簇不断流失的原因。&/p&&p&&br&&img src=&/260f843d9f7942813fbf39e7f5c4ce14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260f843d9f7942813fbf39e7f5c4ce14_r.jpg&&&u&希拉里的集会以沉闷、无聊、缺乏互动而闻名&/u&&br&&/p&&p&&br&&u&&img src=&/ddbe4d15eeb197dd3af2c399_b.jp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ddbe4d15eeb197dd3af2c399_r.jpg&&“此人不会是官僚,因为官僚僵化的思维使他无法融入大众;此人不会是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使他不能成为大众的一员;那些凡是不能融入大众、不能成为大众一员的人,就不能对大众生活有所真正体会,也就不能了解大众内心最深层的欲望,更谈不上驾驭大众。”——纳粹党副元首鲁道夫赫斯毕业论文《什么样的领袖能够征服德国?》&/u&&/p&&br&&p&其次,希拉里对“人民本身”——人民的欲望、人民的贪婪、人民的渴望,实际上一无所知。当她试图吸引民众注意的时候,她所提出的政治主题,无论是“女权”,还是“气候变暖”,甚至是“外星人”,都与普通人民的生活相距甚远。这些都是生活优越、享受人生、追求理想的富裕精英所关注的话题,却绝非奔波于生活的普通民众们关注的话题。因此,当她提出这些议题的时候,尽管媒体不断顺势炒作,但民众应者寥寥。&/p&&br&&p&实际上,造成希拉里与民众难以沟通的原因,并非因为她生性偏狭或者愚蠢。而在于希拉里的生活圈子很可能完全局限于精英阶层,以至于她的穿戴、说话、行为方式完全是精英式的,她所关心的话题也完全是精英阶层所关心的。&/p&&p&&br&&u&&img src=&/0b22ebd43b2da12fdce940_b.jp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3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0b22ebd43b2da12fdce940_r.jpg&&希拉里热衷于在公开场合和民众面前,展示自身政治家的凌厉和威严&/u&&/p&&br&&p&不过,最重要的就是,希拉里终究未能完全以一个政治家的视野来看待世界。她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政治演员而非真正的权力动物——她的虚荣心要多于野心,喜欢权力的表象更多过权力本身。这使得她执着追求于权力的威严和排场,却对权力的本质漠然视之,更难以跳脱政治生活的小圈子,以弘大的政治视野审视自身的决策和行为。&/p&&br&&p&1932年,如果希特勒只能局限于身边唯民族主义是视的纳粹愤青,那么他的视觉永远观察不到德国人民真正热爱的是餐桌上的面包;1917年,如果列宁困顿于办公室里那些马克思主义老学究,那么他永远不能认知到俄国民众对和平的渴望远远超过共产主义。历史不断重复地验证着一个真理,“权力的本质是人民,不能俘获人民者,就不会有权力。”&/p&&br&&p&因此,不能理解民众的希拉里,其外强中干乃是理所当然。对于希拉里来说,既然她如此热衷于扮演一位精英的典范,那么她的结局就只会是一个典范的精英。&/p&&p&&br&&u&&img src=&/22ce58fb5bb2b3c0a44aef3_b.jpg& data-rawwidth=&192& data-rawheight=&2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2&&“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就把我的面包片碾成碎屑,撒在地上,分给夜里活动的老鼠们,他们和我一样饥饿,我理解他们的感受。”——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u&&/p&&br&&p&++++++++后记&/p&&p&事实上,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体的力量不断崩解,传统的精英政治正在迅速式微。民众政治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新时代政治模式的主流。那些最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政客,将毫无疑问的是那些最容易被民众所认可的“自己人”。&/p&&p&&u&&img src=&/49a5ceebbad059d154872dead1a6f90f_b.jpg& data-rawwidth=&980& data-rawheight=&7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0& data-original=&/49a5ceebbad059d154872dead1a6f90f_r.jpg&&菲律宾最受民众欢迎的新总统杜特尔特,身穿褶皱的衬衫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会面。他犹如一位老渔民般的穿戴举止,使得民众对其有极大的认同感——即,杜特尔特就是自己。&/u&&/p&&p&&u&&img src=&/bb7a7cd15c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bb7a7cd15c_r.jpg&&英国最受欢迎的政客前伦敦市长鲍里斯,就是以其搞怪、邋遢、不讲究的举止而备受民众喜爱,因为很多宅男从鲍里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br&&/u&&/p&&p&&u&&img src=&/faed7dd1baba78b37f17e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faed7dd1baba78b37f17e_r.jpg&&特朗普与民众互动,没有政客的凌厉,没有富豪的傲慢,只有邻家大叔般的蠢萌,也同样会像老邻居一样被民众所接受&br&&/u&&/p&&p&&u&&img src=&/8b295af91bcfdeadbccf_b.jpg& data-rawwidth=&254&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4&&夹克装、工人靴,一举一动都是一个普通老头,蒋经国受民众喜爱,不是没有原因的&/u&&/p&&p&&u&&img src=&/bdc1f06cdbfb29_b.jpg& data-rawwidth=&283&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3&&墨索里尼在国内的宣传中刻意将自己塑造成一位粗鲁、直率的意大利农民形象,这使其得到了民众的欢心&br&&/u&&/p&&p&&u&&img src=&/a8fe5af9e91471fa7fdd08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a8fe5af9e91471fa7fdd08e_r.jpg&&“贫穷和战争,教会我像一个穷人或者士兵一样去生活、去战斗。这是我往后的政治生涯中,最可贵的财富。”——1935年萨尔收复演说,阿道夫希特勒&/u&&/p&&p&&u&&img src=&/fa1a8fe82bb72397b9cad20a9130815c_b.jpg& data-rawwidth=&436&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6& data-original=&/fa1a8fe82bb72397b9cad20a9130815c_r.jpg&&“希特勒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与普通民众实现完全无障碍的交流,并迅速取得他们的全部信任。”——古德里安&/u&&/p&&p&&u&+++++++++++++++++++++++++++&/u&+++++&/p&&p&逐步推出现代马基雅维利思维政治《无可匹敌的力量——群众运动》 ,欢迎关注公众号。&/p&&img src=&/c211cbe7893aecd340a65d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img src=&/efa0f16ebde55aca94d23bbf99f91a68_b.png& class=&content_image&&
在绝大部分媒体和精英观察家眼里,希拉里无疑是一位强悍的政治领袖。她丰富的从政经验、取之不尽的财力、不可替代的权力资源、以及冷酷无情的政客性格,似乎都能够使得她轻易地碾压那些寂寂无闻的对手。 然而,事态的走向与媒体精英们的预判恰恰完全相反。…
&b&&u&Update Feb 10, 2016&/u&&/b&&br&2016美国大选,同为民主党的Sanders逐渐拿走希拉里以为的铁票仓:女性选民,单是新罕布什尔初选,55%的女性选民选择Sanders而不是希拉里,如果把年龄再往下放,年轻女性里背弃希拉里的则更多。现在你们该相信我不是空口白牙了吧?真是的。我不是在评论美国女性这样做到底好还是不好,只是中国的女权主义者们啊,你们还是需要多像西方学习学习,兼听则明哈。&br&&br&&b&&u&Update:&/u&&/b&&br&&b&&u&首先——趁着这个答案比较火,我先来安利一下我七个月没有更新的专栏:&/u&&/b&&a href=&/jacysu& class=&internal&&Od?sseia - 知乎专栏&/a&,你们想让我写些什么就留言或私信,我之后有时间统一更新。/(/ /o/ω/o/ /)/&br&&br&其次,有人质疑我对于希拉里不是女权主义者的判断。我原以为我解释的已经足够清楚,但是看来很多人还是很迷惑,所以在这里总体解释一下。&br&&br&毋庸置疑,希拉里是一个很有权力的女人,她在男人主导的政治世界里打破了glass ceiling,成为一枝独秀的女性领导者。但是至于她是不是feminist这一点,我们要这么看。首先,对于feminist的定义是什么?如果仅仅是是支持男女平权,那么这个定义也太宽泛了,有哪个民主党人不是feminist?与此同时,希拉里还有另一个属性,就是政治家。如果她是女权主义者拥簇的女权主义领导者的典范,那么她的女权主义应该和她的政治身份相叠加,投射效果于她的policy-making process和issue advocacy上。换言之,如果她是一个女权政治家,她需要1)真正关心女性,心系女性 2)在利于女性平权的政策上做出倾斜。&b&&u&显然,虽然拥有女性群体的支持,但是希拉里鲜少在政策层面为女性做些什么。在处理丈夫婚外情的事情上,她明知对错,但是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opportunist)仍然选择站在那些女性的对立面,指责她们,遂成了男人、甚至男权的帮凶。&/u&&/b&我觉得,她和撒切尔一样,&u&&b&虽然是有权力的女性政治家(powerful female politician),但是绝对不能算女权政治家(feminist politician)。&/b&&/u&所以我才说,女权主义者们在政治上把她当做拥簇的对象,仅仅是因为她的身上所展现的权力欲和女性在政界的可能性,&b&&u&这点太过肤浅,所以可笑。&/u&&/b&&br&&br&真正的hard-core feminist是不会支持希拉里的,因为她曾经背叛了女性群体。借用别人的话说的好听一些,She's a feminist by example (practice), not by self-proclamation;说的难听一点,she is a ventriloquist for the patriarchy with a skirt and a vagina。不解释这两句话了,看不懂的自己查词典吧。&b&&u&我个人对希拉里没有什么意见,我也并不讨厌她,她在我人生中的某一段时间甚至是偶像的角色。但是她不是女权主义者,我也不是女权主义者。我也觉得女权主义者提到政治言必希拉里实在有些愚蠢。&/u&&/b&&br&&b&&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b&&br&&b&&u&简单预告:我将从身体语言的角度,分析希拉里的过人之处。嫌全文太长看加粗部分就好。&/u&&/b&&br&&br&提到希拉里,很多人都会想到她在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丑闻中的隐忍。也的确,如果没有希拉里和克林顿之间的搭档关系,克林顿的政治遗产就没有办法被她内化,最终成为她登上最高权力的阶梯。但事实上,关于莱温斯基事件,需要澄清的有两点:&br&&br&1)&b&&u&就算希拉里在丑闻之后没有公开站出来支持克林顿,克林顿也不会被弹劾。&/u&&/b&弹劾克林顿的根本原因是95年牛金贵带领的共和党反扑国会山之后的一次党争,性丑闻造成的伪证罪和妨碍司法自由罪只是由头。所以连一些共和党人都认为这些罪名弹劾一名总统很荒谬。与此同时,希拉里是否支持克林顿很大程度上只会影响民意而不会影响听证会结果,所以最终弹劾的投票结果是相对独立于民意的。最后说民意,我在专栏的一篇文章里也写到过,克林顿爆出丑闻后喜爱率虽然下降,但是对于工作支持率的民调反而上升了一个百分点,所以连老百姓都不觉得和女实习生乱搞这是一件值得被弹劾的大事。值得注意的是,和除了原配以外的女人乱搞,是美国政治家的一大传统,大众习以为常;也只是在1988年Gary Hart事件之后,政治家的道德风评才开始被媒体大众真正关注。&b&&u&所以太过于夸大希拉里在弹劾事件中起到的作用是错误的。&/u&&/b&&br&&br&2)希拉里和克林顿之间的关系远比一般人想象的复杂,而希拉里比一般人想象的厉害得多。&b&她骨子里就是一个深谙政治运作之道,野心勃勃的政治家&/b&。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的一个事实,&u&&b&那就是莱温斯基事件根本不是克林顿的初犯!!!&/b&&/u&事实上,早在克林顿成为总统之前,关于他和别的女人(们)之间的丑闻早就闹得满城风雨,&b&&u&而很多证据证明希拉里对于克林顿长久以来的风流韵事是知情的,并且帮克林顿擦了多次屁股。&/u&&/b&我倾向的说法,是在她和克林顿的关系当中,希拉里并不是被绿了脑袋,希望忍到柳暗花明,忍到能够自己上位的弱势夫人;&b&&u&希拉里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她是早就知道自己老公管不住裤腰带,对此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丈夫面对媒体和民众联手撒谎,甚至教唆撒谎的精明政治家。我甚至觉得他们之间达成了某种共识,是技术高超的,共犯。&/u&&/b&&br&&br&&br&克林顿众多风流韵事里,除了莱温斯基,最有名的就是&G-Flowers&事件。Gennifer Flower是一个模特,演员和电视台记者(突然发现这个女人还有个人主页,愿意的话可以围观一下&a href=&///?target=http%3A///index.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OFFICIAL Website of Gennifer Flowers&i class=&icon-external&&&/i&&/a&)。在1992年总统大选党内选举阶段,克林顿就被爆出和这位女士之间的绯闻。Flower女士刚开始否定她和克林顿之间的婚外情关系,但是后来因为有克林顿的政敌愿意给钱让她自爆,她就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自己和克林顿长达12年的不轨关系,并当众自爆和克林顿之间暧昧的电话录音。克林顿虽然一开始不承认,但是在98年他最终承认了和Flower女士之间的性爱关系。&b&&u&你们觉得一个智商情商爆表的女人在这12年里对丈夫的出轨毫无察觉,有可能吗?&/u&&/b&&br&&br&&b&&u&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不捅出篓子就不管的态度。&/u&&/b&&br&&br&能透视两夫妻之间关系最重要的证据,我认为是&u&&b&1992年为解决&/b&&b&&G-Flowers&事件对于primary的影响他们上CBS &60 Minutes&节目的采访视频&/b&&/u&。这是希拉里第一次以阿肯色州州长夫人的身份正式地亮相于媒体及全国公众视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第一次亮相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帮老公偷吃擦嘴。&br&&br&我看了这个视频不下5遍,每次看都会觉得希拉里真是太厉害了。在两人都心知肚明”男方有长时间婚外情关系“的前提下,克林顿的表现做到了及格:基本上说谎的时候目光不游移,语调还算坚定。但是希拉里的初次表现,显然比后来说“i didn't have sexual relations with that woman&的老公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希拉里,目光坚毅,语气坚定自信,双拳紧握,坚决不被采访者的引导性问题误导,外加作为伊利诺伊州北方人的她模仿起南方口音来简直是炫酷吊炸天!!&u&&b&最重要的是她的身体语言,很直接的告诉我,在这段婚姻关系里,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她,而不是克林顿。&/b&&/u&&br&&br&&br&视频链接在此:&a href=&///?target=http%3A///news/hillarys-first-joint-interview-next-to-bill-in-9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illary's first joint interview-- next to Bill in '92&i class=&icon-external&&&/i&&/a& 我也不知道CBSNews在国内被墙了没有。一开场,面对采访者非常阴险的关于G-Flower身份以及两人关系的拷问,两夫妻的身体姿态是这样的:&br&&img src=&/437f02c5fafd_b.jpg& data-rawwidth=&1930& data-rawheight=&1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30& data-original=&/437f02c5fafd_r.jpg&&克林顿有一些含胸,双手放在腿上,有点蜷缩的姿势,眨眼也很频繁。面对采访者的穷追猛打,他语速较慢,整体而言是叙述的语气,语调上也没有什么抑扬顿挫。他知道自己在说谎,所以显然还是有一些心虚的。相比之下,希拉里就自然得多,她斜倚在沙发上,把身体打开,&b&&u&一只手竟然还绕到了克林顿后面搭在了沙发上!采用的是这种通常情况下男人用来保护女人的姿势!!!&/u&&/b&这一段她没怎么说话,但是全程目光注视着克林顿,时不时点头,给予克林顿approval的信号。&br&&br&希拉里说,她是知道这些女人们的。她觉得她们被媒体诱导,加之金钱诱惑,才诬陷自己丈夫,&I felt terrible about what was happening to them...there is no fault of their own.& (注意到这里的those women,显然克林顿成为总统之前早已绯闻满天飞)。&br&&img src=&/a4a4fa56d55cef9eb4e406_b.jpg& data-rawwidth=&1956& data-rawheight=&1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56& data-original=&/a4a4fa56d55cef9eb4e406_r.jpg&&&b&&u&目光如炬,神情恳切。你会觉得这样一个女人在忍辱负重地说谎?&/u&&/b&&br&&br&&b&&u&希拉里的目光显然是有引导作用的。&/u&&/b&当克林顿被问到一些比较难回答的问题,比如&Are you prepare tonight to say that you've never had extra-marital affair?&的时候,克林顿暴露出一丝不坚定,她是这么看他:&br&&img src=&/e9aaf80da7c92df6615e2_b.jpg& data-rawwidth=&1948& data-rawheight=&1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48& data-original=&/e9aaf80da7c92df6615e2_r.jpg&&神情严肃,面部紧绷,嘴角也不上扬……这显然不是爱的眼神....而是教导主任看到犯错学生的眼神,或者妈妈检验女儿学习成果的时候的眼神。&b&&u&希拉里在引导她们家“迷途的孩子”找到回答问题的方向。&/u&&/b&&br&&br&&br&当被质疑“如果你没有过婚外情,你为什么不直接说”,希拉里的表情放松了一些。&b&&u&她先将手放在克林顿的手臂上,然后单手撑头,笑了。&/u&&/b&&br&&img src=&/504fb9f62a111c4f4a039d4e1b878dda_b.jpg& data-rawwidth=&1956& data-rawheight=&1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56& data-original=&/504fb9f62a111c4f4a039d4e1b878dda_r.jpg&&&img src=&/84e72b72e462be_b.jpg& data-rawwidth=&1954& data-rawheight=&1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54& data-original=&/84e72b72e462be_r.jpg&&&br&&br&面对媒体的逼问,希拉里和克林顿采取的策略是,否定关于G-Flower对自己的指控,但是对于自己是否有过婚外情这一点,&b&&u&既不否定,也不肯定。&/u&&/b&克林顿认为,是否有婚外情只是夫妻二人之间的家务事,外人无权了解或干涉。希拉里异口同声,认为公共人物也要有自己的privacy。克林顿接着说,如果他今天否定了,那么明天还会有一堆人蓄意诬陷;如果他今天肯定了,那么媒体肯定要掘地三尺,不找出相关人士不罢休。既然怎么做都不能让人满意,何不就不做?这个选择,足以证明两人的政治情商实在是高。采访的后半段,克林顿显然放开了,语气轻松了许多,肢体动作也很丰富。&b&&u&希拉里脸上也出现了笑容。&/u&&/b&&br&&img src=&/8ddf5fcc3e003ec2c6fbda6cee74e840_b.jpg& data-rawwidth=&1918&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8& data-original=&/8ddf5fcc3e003ec2c6fbda6cee74e840_r.jpg&&&b&&u&显然是因为他们觉得采访者没招了。&/u&&/b&采访者除了一直绕“你没有否定婚外情就是因为它可能发生过”这一点外,他并没有再从别处下手进行核打击。疑罪从无,只要厚脸皮死不承认,对方就没法屈打成招。&br&&br&&b&&u&采访的最后的两分钟,就是希拉里的show time。&/u&&/b&她的气场让人震撼。她首先进行总结,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说了我们能说的了,我们仁至义尽,你们还会再问一堆问题,但是我们把选择权交给美国民众,他们爱投票投票,不爱投票就拉倒,从一副被拷问者的被动姿态轻松转换成主动姿态,炫酷拉风拽上天。&br&&img src=&/72035c81bbd5c00cab2ccc1bc11edd19_b.jpg& data-rawwidth=&1972& data-rawheight=&1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72& data-original=&/72035c81bbd5c00cab2ccc1bc11edd19_r.jpg&&&br&最后采访者又挖了一个坑,认为夫妻二人异口同声的回答是“an arrangement”,好歹也是进过法学院的,两人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克林顿瞬间打断采访者,说,“YOU ARE LOOKING AT TWO PEOPLE WHO LOVE EACH OTHER. IT IS NOT AN ARRANGEMENT OR AN UNDERSTANDING, IT IS A MARRIAGE.&&br&&br&&b&&u&每当我听到这番话,都会不寒而栗。这究竟是能容忍对方十几年和不同对象出轨的爱情,还是先蒙骗自己,再蒙骗大众的鬼话?&/u&&/b&&br&&br&&b&&u&希拉里接着用南方口音,紧握双拳 (克林顿握着她的一只手),说了整个采访里最重要的一句话。&I'm not sitting here some little woman standing by my man like Tammy Wynette. I'm sitting here because I love him and I respect him.&&/u&&/b&&br&&img src=&/37c6e8cc000ff9ca37bb1e2cc4814447_b.jpg& data-rawwidth=&1946& data-rawheight=&1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46& data-original=&/37c6e8cc000ff9ca37bb1e2cc4814447_r.jpg&&Holy Crap。&br&Tammy Wynette的那首歌是这样唱的:&br&“But if you love him, you'll forgive him&br&Even though he's hard to understand&br&And if you love him, oh be proud of him&br&'Cause after all he's just a man.”&br&&br&她说她不是的那种女人,可她就是这样的女人。或许她选择standing by her man,不是出于歌曲里无条件的服从,但是同样我也不认为是出于爱和尊重。她一早就割舍了婚姻里对忠诚的基本要求,任由那些接近自己丈夫的女人们飞蛾扑火,再自取灭亡。对于这些女人们,对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她是漠视的。&b&&u&在婚姻里,她是主导者,以比男性更男性的角度,和自己的男人来玩这场属于男性的政治游戏。&/u&&/b&&br&&br&一个影射克林顿初选的电影,《风起云涌》(primary colors),是由小说改编。相传是克林顿团队里一个很接近核心机密的人匿名发表,所以跟真实事件的相似度很高(里面有关于G-Flower事件的完整叙述)。在结尾,片中的希拉里知道克林顿和他们家(未成年?)的小保姆都搞过,并且小保姆疑似怀孕,她第一担心的不是小保姆,也不是她作为妻子的感受,而是这件事传出去对于竞选团队的影响。&b&&u&她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向别的政治家一样说着出色的谎话;虽然她的性别是女性,却早已经放弃了自己身为女性去感知世界的那一个方面。&/u&&/b&&br&&br&&b&&u&所以,希拉里的成就显然鼓舞了很多希望从政,在男性世界里打出一番天地的女性;但是我想说,女权主义者们把希拉里奉为圭臬也真是瞎了眼了。&/u&&/b&
Update Feb 10, 2016 2016美国大选,同为民主党的Sanders逐渐拿走希拉里以为的铁票仓:女性选民,单是新罕布什尔初选,55%的女性选民选择Sanders而不是希拉里,如果把年龄再往下放,年轻女性里背弃希拉里的则更多。现在你们该相信我不是空口白牙了吧?真是…
这次大选给我感觉最深的不是川大嘴肆无忌惮的言论,也不是希婆背后能把《纸牌屋》变童话的黑幕,&u&而是整个美国社会内部撕裂的严重&/u&&b&(而是美国在过去8年里,社会内部撕裂的日益严重)&/b&&br&&br&我所居住的深蓝州,希婆获胜基本没有什么悬念,所有我认识的支持川普的人,没有一个敢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观点的,都是私底下说一说。为什么?因为在这里你贴一个Trump的标语,会有人来砸车窗。你表达了自己的支持,会有朋友立刻跟你翻脸绝交,甚至丢掉工作。就是从这次选举开始,人们(普通人)真的像电视剧里说的一样,开始依照“你投票给谁”来区分彼此,并且水火不容。这种事情在以前的大选里,是没有出现过的&br&&br&这次选举把媒体和所谓“民主”的遮羞布彻彻底底地撕了下来,我们才发现原来事实比想象中的更加丑恶。回到问题,会怎样?我觉得阶级、种族、宗教之间的对立会加剧,右翼势力会增强,不一定在4年或者8年里爆发,但是总会爆发&br&&br&极力压制改革的结果就是,改革会在某个时间,以你最不想看到的方式发生&br&=======================================================&br&&b&(修改二)&/b&没想到一觉醒来这么多人,简单更新一下&br&&br&评论区的各位,正常表达观点即可,人身攻击没有必要。实在憋不住,可以私底下在屏幕后骂一句:“呵呵,傻逼”。这个4个字基本可以解决大部分网络对撕,毕竟下了线,大概率这辈子不会相见&br&&br&川大嘴目前情况是不如以前,几次辩论的准备工作也明显不如希婆,可能是他过于轻敌了。不过这不是还有几周么,谁知道希婆会不会有新丑闻,川大嘴会不会有新版录音,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啊&br&&br&=======================================================&br&&b&(修改三)&/b&因为看的人多,我这几句话已经被逐字逐句的挑出来理解了...当时随手几分钟写出来的东西,纯粹是有感而发,很抱歉达不到一些朋友的严谨程度,十分惶恐,这里再修改以下,黑体字&br&&br&另外,我从来不删也不关评论,大家各抒己见,有时间回看修改二。至于被删掉的,要么是自己删的,要么是被人举报的,但究竟如何,恕鄙人实在不知......
这次大选给我感觉最深的不是川大嘴肆无忌惮的言论,也不是希婆背后能把《纸牌屋》变童话的黑幕,而是整个美国社会内部撕裂的严重(而是美国在过去8年里,社会内部撕裂的日益严重) 我所居住的深蓝州,希婆获胜基本没有什么悬念,所有我认识的支持川普的人,没…
在再补充一下,我的答案并不是让人得出日本人就是贱这样的结论,而只是说了一些我对日本人行为处事特点的一些看法。 也就是了解日本人的想法后,以后和日本人打交道时不要自轻自贱,一味贬低中国,拿中国负面新闻当谈资,借此拉近和日本人的关系,这样效果并不好,甚至更让人看轻你本人,日本人很尊重有实力的人,多展现自己的能力才能维持好长久的关系。少搞拍马屁,伏低做小,一味付和日本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这样的歪门邪道,国内有些领导可能吃这一套,但在日本因为等级森严,拍马屁,伏低做小或贬损中国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地位低下,本来平等的关系也分出了高下,日子反而更不好过了。&br&声明一下。这篇答案只是我根据自己在日本生活的耳闻目睹写的,纯属个人感受,有评论说我偏激不客观我能理解,没啥可以辩驳的,因为个人主观写的东西很难做到客观,我也没想让你必须接受我的意见。&br&但说我故意迎合,煽动,别有用心啥的那就没啥意思了。上来就说我没脑子瞎喷,接着又说让我理智优雅的回答问题,额,我做不到,没那么好的涵养,只能沉默对待。&br&只要有一个中国人如何,就说中国人如何如何,只要有一个日本人不如何,就说我没资格评价日本人如何如何,这样的评价标准我也不接受。日本报纸电视网络上开口就是中国人如何如何的书籍言论可谓汗牛充栋,我这里说日本人如何如何就不客观,以偏代全,个人认为这样言论对我不公平。&br&我写的看法只是表明我认为日本的等级观念严重影响到和别国的交往,并没有日本人如何变态恶心这样的言论,日本人很适应这个制度,所以这个制度自有其道理,但不能认为我们外人就不能对此发发牢骚。&br&&br&&br&o先说结论。日本人最讨厌中国的地方,就是中国人不守礼。这个礼不是指文明礼貌,而是上下等级观念,尊卑次序。&br&
在日本人看来,中国是个弱国,就应该知道本分,听话,懂得察言观色。打个比方,对日本人来讲,整个世界就好比一个会社,美国是董事长代表取缔役,欧洲等国家是董事,日本原来是个普通社员,经过多年奋斗,已坐上部长的位置,也很有希望进入董事会,东南亚国家是新入社社员,中国也是新入社,但类似中途采用,就是自己公司倒闭后,不得不找工作进来的。在日本这个部长的观念里,新人就该唯唯诺诺,干些端茶递水的活,东南亚国家就表现不错,就中国仗着自己有些工作经验,不懂得自己的地位,不怎么买自己这个部长的帐,当然有些愤懑。你一个新人,我说啥你就得干啥,你居然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居然敢还嘴。更何况这个新人社员,居然越混越好,偶尔还能和董事们谈笑风生,而且还出现混进董事局的可能,真是不懂规矩,你难道不知道我们是年功序列吗?于是愈发可恶起来。&br&
在日本人心里,同样的事情,高等级人做和低等级人做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我在电车上目睹回多次中国人聊天,被周围日本人指责,甚至还说这里是日本,说话请用日语的指责。而同样的事情,白人做则没有问题,大声用英语或者什么语大声说笑,周围日本人则一声不吭。&br&
我还见过白人把行李直接横到电车车门的情况,日本人都是小心翼翼满脸堆笑的跨过去,有人还试图卖个萌蹦过去,没有看到不满的样子,甚至还有点小兴奋。如果是亚洲脸孔的人这样干,那些人的嘴脸肯定不一样。&br&
在日本人心里,低等级人最重要的是听话,对高等级人的话言听计从,能力大小反而是很次要的事情。我个人参加过不少关于IT外包的会议,见过多次日本人讲述往东南亚国家发包的好处,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东南亚人听话,不会反驳上司意见,而某国人就不是这样。这里某国到底指谁大家心知肚明。&br&
有个亲身经历的项目,时间半年。先发给东南亚做,确实是日本人怎么指示,对方就怎么做,没有半点疑问。日本人开心了4个月,结果验收时发现完全不能用,根本跑不起来,紧急叫一个中国公司做,加班一个月总算交差了,中途各种提问反驳邮件如雪片一样从国内飞来,日本人苦不堪言。项目最后总结,对中国人一顿老生常谈的指责,而东南亚项目失败的原因则说成是那边电脑配置太低,无法跑动。别的方面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br&
看日本新闻,如果中国批驳美国,日本人的评论大部分就是 “失礼!”,“不知道自己的本分!” 。俄国如果指责美国,则这样的发言就很少。换句话说,日本人认为俄国有资格指责美国,中国没有。批评的内容是否有道理,日本人并不关心,他们只是单纯认为弱小国家就没有资格反驳强国。&br&
日本右翼的书里,有个很有趣的观点。就是既然日本这么强,为啥中国人要反抗,如果不反抗不就不会发生那么多残忍的事情了吗? 在不少日本人眼里,弱者是没有反抗权力的,身为弱者,居然还不迎合上级,还敢反抗,真是罪大恶极。中国显然超出了他们的认知。&br&
日本人指责所谓中华思想,其实就是指中国明明比我弱,凭啥不能伺候我,而且还居然认为我们是平等的? 如果中华思想是错的,日本书店里那么多说日本如何如何优秀,如何被世界尊敬的书宣扬的又是什么思想呢?&br&
日本人常常被认为谦逊,那只是对他们认为的上等国家上等人的。比如常常指责说中国人不讲卫生,脏乱差,是国民性的问题。可印度呢? 日本人就不会说啥了。&br&
一句话,日本人对中国所有的不满,不少现象是真实的,可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日本认为中国不懂等级观念,不能摆正自己弱者的位置。不能像日本那样伺候欧美国家那样伺候自己。
在再补充一下,我的答案并不是让人得出日本人就是贱这样的结论,而只是说了一些我对日本人行为处事特点的一些看法。 也就是了解日本人的想法后,以后和日本人打交道时不要自轻自贱,一味贬低中国,拿中国负面新闻当谈资,借此拉近和日本人的关系,这样效果…
哎。看到这个问题,一脸心塞。&br&&br&来美国这么久了,什么快递慢,看病难,东西难吃,治安不好。这些体验差的,我都忍了,而且在纽约生活,这些都还好。&br&&br&但有两点,真的是含泪吐槽,一个是找洗手间难,一个是地铁经常发生奇怪的事情。这两点真的比国内差多了。。&br&&br&&b&纽约公厕&/b&&br&&br&出国之前吧,没觉得公厕是个什么事儿,最多可能是觉得没有蹲坑儿,全是马桶不太习惯,但马桶也有马桶的好处,适应适应也差不多了。&br&&br&但是。。宝宝万万。。没想到。。。&br&&br&纽约几乎是没有公厕的,除了少数的地方有提供公众的卫生间,其它全部都是私有的。 外出时候内急,只能闷头找,麦当劳星巴克咖啡馆等服务性质商店,或者购物中心,商场,图书馆这类地方。看着不少,其实很不方便。&br&&br&真的,连美国人都吐槽找公厕难。&br&&br&很难找到公厕,这就意味着,当你正好肚子疼,想来个大号的,恰好周边又没有什么。你的意志力将会得到极大的锻(zhe)炼(mo)&br&&br&恩,我来讲个忧桑的故事。。。&br&&br&有一次晚上我做地铁,地铁里空调比较凉,加之白天吃的比较high,小菊菊一路在悸动,我用着十二万分的念力等着到家,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br&&br&你知道,没有什么能阻挡人拉屎这件事,如果有,那就是便秘。&br&&br&我轻微的弯着腰,手捂小腹,大脑不断的灌输意志。&br&&br&“再忍忍。。兄弟,再忍忍。。坚持坚持到家了”&br&&br&距离我家还有三站地,下了车要走七分钟,上楼需要两分钟。我盘算了一下,大概十五分钟就够了。&br&&br&经过多年对自身膀胱的感悟,我自认为,以我当时的身体状况,坚持个一刻钟应该没问题。&br&&br&瞬时,我精神一松,幻想着一会儿开闸放水时候的满足感。&br&&br&突然。。。&br&&br&地铁顶部传来一阵噪音,似乎像是魔鬼的咆哮。&br&&br&一阵冷风幽幽的袭来,穿透过外套,刺激着我的膀胱。&br&&br&窝草!空调加量了!!&br&&br&顿时我菊花一紧,虎躯一震。妈蛋,刚预估的15分钟怕是挺不住了!!&br&&br&不行啊,我肯定不能坚持到家了,要提前下车。我要重新规划路线。&br&&br&首先,纽约地铁站里是没有公厕的,所以我需要出站在周边物色。&br&&br&其次,当时是晚上十点,几乎所有商店都关门了, 隐约记得出战之后可能有一个小公园有公厕,因为公厕在纽约是稀罕物件,所以当时看到我就记住了。&br&&br&那个公厕大概是方圆几公里唯一我能想的起来的。&br&&br&突然,我燃起了极大的希望!!&br&&br&可是肚子剧烈的疼痛,我感觉整个膀胱都要炸了。&br&&br&我要忍住!!坚持!!!&br&&br&车厢里这么多人,我不想成为明天报纸里的一则趣文。。。&br&&br&&i&---- a chinese man shit in the subway station&br&&/i&&br&&i&一个中国男人在地铁里拉屎&/i&&br&&br&我一定要憋住!!!我不能给祖国丢脸!!!&br&&br&想到这里,我顿时信心大作,膀胱似乎明白了我的处境,开始变得柔和。&br&&br&地铁刚开门我就飞一样的冲出去了。恩,我不能跑太快,我当时穿着浅色的裤子,如果有什么神秘的液体迸发出来。那后果。。。&br&&br&&i&---- a chinese man shit on his pants&/i&&br&&i&一个中国男人拉了一裤裆&/i&&br&&br&&br&我是优秀的少先队员,我可以的!我要坚持&br&&br&然后,我用了迷之速度终于冲到了,那个记忆中的公厕。&br&&br&一片漆黑。。。&br&&br&第一次去公厕。。不会有什么意外吧?我走到了公厕门口。&br&&br&一个大锁挂在男厕的门上,像是晴天霹雳!!我定睛一看&br&&br&公厕。。。晚上八点下班了。。。&br&&br&下班了。。。&br&&br&下班。。&br&&br&我当时万念俱灰,我曹!麻蛋,公厕还有上班下班的时候!&br&&br&我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一股人在异乡为异客,找个公厕必思乡的委屈。&br&&br&想我大北京,哪个胡同没有公厕!!我换着坑儿的拉屎都没问题!&br&&br&真的,当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br&&br&来美国也有一段时间了,第一次想哭,居然是被屎憋的!!!&br&&br&情况紧急,容不得我多想,迅速观察四周,有一个酒吧,一家东北馆子,一个超市。&br&&br&超市已经关门,酒吧的卫生间又很可能是guest only(仅限顾客使用)&br&&br&二话不说,直接奔向东北馆子,一进门看见老板娘,询问一下能否借下洗手间。&br&&br&老板娘大手一挥, 亲切的问了我一句&br&&br&“哎呀妈呀,老弟,你这脸咋都绿了呢”&br&&br&“没事儿,大姐,我就是。。想家想的!”&br&&br&这段回忆太委屈。。我先缓缓,然后吐槽一下纽约地铁。
哎。看到这个问题,一脸心塞。 来美国这么久了,什么快递慢,看病难,东西难吃,治安不好。这些体验差的,我都忍了,而且在纽约生活,这些都还好。 但有两点,真的是含泪吐槽,一个是找洗手间难,一个是地铁经常发生奇怪的事情。这两点真的比国内差多了。。 …
毋庸置疑,清华的本科基础教育非常不错,然而美国的大学能在你的专业上提供更高的平台和更多机遇。&br&&br&首先,在美国,你&strong&作为本科生&/strong&能接触到&strong&最前沿的科学和技术&/strong&。美国在AI方面的科研水平远远高于中国,而美国大学都更&strong&看中能力而非资历&/strong&。所以,如果你的能力还不错,而且有自己在AI方面的想法的话,是非常可能进入一些顶尖的科研团队,甚至把自己的名字署在顶尖的科研杂志上。&strong&在Georgia Tech的引力波研究组里,就有两名本科生参与,他们的名字也被写进了发现引力波的那篇论文中,发表在了Science杂志上。&/strong&这种经历不仅仅能培养你的科研能力,更是对你和你未来走科研道路的决心的肯定。&br&&br&其次,美国学生更多样化,没有中国学生对于竞赛大牛的无条件膜拜。在&strong&中国的顶尖大学理科专业&/strong&里,最受崇拜的基本上都是&strong&各种奥赛金奖的学生&/strong&,而这些学生对于刷题都有一种“快感”。&strong&而对于题主来说,你把人工智能看成毕生热忱&/strong&,那么,我想你会更愿意把精力放在看这方面的书籍和论文,或者是自己尝试这做一些这方面的研究,而不是一直刷题上。国内大学里也会有一些高中做过课题的同学,不过&strong&国内高中生或者本科生的课题更多的是在于对现有技术的应用和拓展上&/strong&,所以你可能比较&strong&难遇到和你一样对某个领域抱着非常强烈热情的同学&/strong&。而在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背景很多样化,有搞竞赛的,有在top tier研究室工作过的,有做过一些可能看起来非常不成熟的科研项目的,甚至有没有编程经验的--由此你会更容易遇到与你志同道合的朋友。&br&&br&最后,在美国读书你更容易毕业以后进入&strong&顶尖的研究生项目&/strong&。虽然美国顶尖大学也招一部分来自中国的本科生,但是其中竞争非常激烈,是一个&strong&僧多洲少&/strong&的状态。所以你很可能先要读研究生两年,再申请博士生。而在美国顶尖大学,类似CMU,只要gpa不低,本科生直申本校的博士还是相对容易的,而且在Gatech这一类鼓励学生做科研到的学校&strong&,很多本科生在大一就能进入实验室写paper,大三就能直申本校博士。&/strong&这里我要特别推荐一下Gatech&strong&,Gatech的AI在全美排名第六。&/strong&而且这个学校与世界著名的学府有交流项目,比如&strong&KAIST,EPFL,Tokyo Tech,X。&/strong&你可以申请奖学金&strong&每年暑假或者最多三个学期&/strong&去这些学府交流,对你的视野有很大的扩展。&br&&br&&strong&总结一下&/strong&,去美国大学读书虽然性价比不如清华,但是如果你对某一个领域非常热爱的话,去美国读这个领域会对你未来的发展提供一条捷径。美国学校不在乎学生&strong&基础有多好,编程有多厉害&/strong&,更是对”本科就该好好学习基础“的想法嗤之以鼻。相反,他们更在乎&strong&你对某一个领域的热爱和潜质&/strong&,他们认为,当你对某一个领域有了&strong&最初想法和探索的热情&/strong&的时候,再回去学基础是&strong&很快而且很有效率&/strong&的一件事。&br&&br&对于有题主相似情况的人来说,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出国考试,而且有把握上清华这一类的学校,推荐你可以&strong&先上国内的顶尖大学&/strong&,搞好gpa,再&strong&在大二转学&/strong&(越早转学越好)。而且,从国内顶尖的大学转到mit stanford cmu这一类的学校,远远比高中直接申请要容易。
毋庸置疑,清华的本科基础教育非常不错,然而美国的大学能在你的专业上提供更高的平台和更多机遇。 首先,在美国,你作为本科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和技术。美国在AI方面的科研水平远远高于中国,而美国大学都更看中能力而非资历。所以,如果你的能力还不…
美国最高法院1963年在《阿宾顿学区诉谢普案 (Abington School District v. Schempp)》中判定,阿宾顿学区学校在早上课程开始前,&b&安排学生诵读圣经的活动违宪&/b&——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政教分离”原则。&br&&br&1980年判决在公立学校悬挂十诫违宪。&br&1985年判决在公立学校举行“沉默时刻”仪式是变相的祈祷仪式,亦即违宪。&br&1992年判决在公立学校的毕业典礼上举行祷告仪式违宪。&br&&br&美国关于政教分离原则,是基于三条标准判定的(柠檬测试):&br&&p&1.任何法律必须有其世俗,非宗教的目的。&i&The statute must have a secular legislative purpose&/i&. &i&(aka. the Purpose Prong)&/i&&/p&&p&2.其主要效果必须不得促进或限制宗教。&i&The principal or primary effect of the statute must not advance nor inhibit religious practice (aka. the Effect Prong)&/i&&/p&&p&3.该法律不得促成“政府与宗教的过度纠缠”。&i&The statute must not result in an &excessive government entanglement& with religious affairs&/i&. &i&(aka. the Entanglement Prong)&/i&&/p&&br&在公立学校从事宗教活动,被认为是违反了第二条关于禁止促进宗教的原则。&br&&br&甘肃教育厅的声明不仅合法,也符合普世价值。唯一不好的地方是执法不严。
美国最高法院1963年在《阿宾顿学区诉谢普案 (Abington School District v. Schempp)》中判定,阿宾顿学区学校在早上课程开始前,安排学生诵读圣经的活动违宪——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政教分离”原则。 1980年判决在公立学校悬挂十诫违宪。 1985年…
转一博客,可参看:&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5b4e5e870101qcwg.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智利印象一百五十六---帝国余辉&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p&
去年这个时候跟李青岩老师一起游历了一趟智利南部,经历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风土人情与我中华大不相同,特检选一见闻分享给大家。前边有文章介绍过此次旅行,不在赘述,单说说与谢教授一席畅谈之后得到一个有趣的信息,在智利南部有个著名的事件,曾经轰动全球。事情经过我从网上找来信息给大家一看。&/p&&p&
邪教教主&/p&&p&&b&前德国纳粹在智利创立邪教性虐待儿童&/b&&br&&/p&&p&
舍费尔1921年出生于德国,少年时代就是个狂热的纳粹分子,积极参与希特勒青年团的活动。二战爆发后,他成为纳粹空军的一名医护兵,获下士军衔。舍费尔非常崇拜希特勒,希特勒在一战时也是一名下士,舍费尔深信自己会创造出和希特勒一样的“伟业”。&br&
据英国《泰晤士报》26日报道,一名叫做保罗o舍费尔的前德国纳粹逃到智利后,1961年创立了一个极端主义邪教。所有教派成员都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殖民庄园中,在那里,舍费尔经常对儿童进行残忍的性虐待。直到1997年,这一邪教才被曝光。日前,这名已经85岁高龄的纳粹余孽被智利法庭判处了20年监禁。&br&
二战后,舍费尔开办了一个名叫“儿童之家”的所谓“慈善组织”。1961年,他被控告性侵犯两个儿童,在德国警丵察来抓捕前,舍费尔和他的追随者匆忙逃离德国。&/p&&p&&strong&纳粹士兵建立邪教&/strong&&br&
几个月后,舍费尔在智利露面,当时的智利保守派总统豪尔赫·亚历山德里答应了他的避难申请,将他安置到了马乌莱大区利纳雷斯省的帕拉尔镇附近。在这里,舍费尔并没有消停下来,他串联了混迹于南美的前纳粹分子和右翼德国移民,建立了一个准国家形式的“尊严殖民地”。&br&
这个“殖民地”得到亚历山德里的默认,他想利用纳粹分子来抵御“共产主义的洪流”。。&/p&&p&
“尊严殖民地”的四周都用铁丝网围了起来,居民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舍费尔在这里将自己塑造成类似“上帝”的角色,据说有点特异功能,徒手治病之类的,跟李大法师有一拼。让信徒们都喊他“永久的叔叔”。他命令“尊严殖民地”的信徒没日没夜地劳作,并制定了严厉的法则,连信徒们的私生活都要干涉。信徒们想要结婚都必须向夏弗请示,只有舍费尔能够决定谁可以结婚。&/p&&p&
舍费尔还规定,该教派中夫妇生下的儿女,都必须交给“尊严殖民地”中的成员共同抚养,而他拥有为这些儿童亲自洗澡的特权。令人发指的是,舍费尔经常要求其中一些儿童到他的卧室中陪他睡觉,并恬不知耻地称,这是他对被召儿童的“无上恩典”。无一例外,这些儿童都受到了舍费尔残无人道的性虐待。&/p&&p&&b&色魔被判20&/b&&b&年监禁&/b&&/p&&p&
直到1997年,一名当地男孩才设法从“尊严殖民地”中逃了出来,并向警方报了案,称他在舍费尔的殖民地中受到了性虐待。舍费尔立即被警方控以虐待儿童罪,但在警方前往逮捕他时,舍费尔却神秘失踪了。若干年后,逃亡国外的舍费尔才在阿根廷被捕,并被引渡回了智利。&/p&&p&
日前,智利帕拉尔市法庭对此案进行了审判,85岁高龄的舍费尔被控在1993年到1997年间一共对25名儿童实施了性虐待。最后法庭判处他20年监禁,并要求舍费尔向受害者支付总额140万美元的赔偿金。&/p&&p&
这段新闻是6年前的事了,“教主”好几年前已经死在狱中,国内有资料把该教列为世界十大邪教之一,不过有需要澄清,国内有媒体认为教主猥亵的是小女孩,事实是他只对男童感兴趣。于是这个“尊严村”被我们列入拜访名单之中。&/p&&p&
车子驶离了高速,在当地人的指引之下我们总算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沿着一条颠簸不堪的土路前行,沿途的感觉很奇怪,路两旁是修建的相当严密的铁丝护栏,而且还是两道,护栏之间是一条可以用来让巡视车辆通行的简易公路,第二道护栏之后是高大的林木,彻底遮住了视线,根本无法看到任何东西,这一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猛然间想起,著名的战争电视剧“兄弟连”里有过这样的场景,那是该连官兵发现纳粹集中营时所经历的景观,能在此地重现,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翻过了一座小山之后进入了一个山谷“VILLA BAVIERA”的名字跃入眼帘,翻译过来就是巴伐利亚山谷,转过弯眼前顿时一片开阔,不由得发出一片赞叹之声,好一个所在。“教主”真是会挑地方,将近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坐落在这个山谷之中,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且精致漂亮,教堂,学校,医院,农场,机械修理厂。甚至还有一个小型飞机场。跟外边智利当地人居住的脏乱差社区截然不同,德国品质不同凡响。同电影里边的德国乡村一模一样,让人敬佩不已。这个“邪教”还真不一般。要知道即便是现在智利也还是一个连灯泡都造不出来的国家。&/p&&p&
如今这里已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想要继续深入还要交门票钱嘞。交了钱算是进入了核心地带,越发感到真的是来到了德国乡村,这里的花草树木、庭院池塘,无不透着浓浓的巴伐利亚气息,服务人员穿着德国风格各式服装,跟“茜茜公主”电影里的人们一样。新闻里的“邪教”可没有提到这些内容。在饭店吃饭的时候结识了饭店老板,60多岁的人了,经历了这里发生的一切,就是这里的活得历史书。正好有许多问题可以请教他,当他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显得很激动,原来他写了一本关于这里一切的书,详述了他眼中山谷的历史,然后卖给了我们一本,很实在,不会白送给你。他认为对于“教主”有很多恶意的扭曲,总的认为教主功大于过。没有教主就没有这里的一切。甚至“教主”的那些恶行他也认为不是很严重。外界认为教主“邪恶”之处在于一是限制人民自由,二是猥亵男童,
还有一个附加罪责就是协助皮诺切特政权审讯共产党人,第一条真不好说,当今世界限制人民自由的国家也有那么几个,比如北朝鲜,古巴等,凭着一条那么有些国家就值得深思了。猥亵男童纯粹个人行为,跟整个山谷的人民没啥关系吧,最起码在天朝这个罪过似乎没有引起领导们的重视。事实上被判有罪的也就那么三四个人,称呼全体谷民为邪教不免夸张。&/p&&p&
至于协助皮诺切特军政权审问共产党人还有一段话要表一表。“教主”在二战时是军方的护士,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他是集中营的护士,但是我还是不由得想到了什么死亡医生,死亡护士之类的称呼,再加上这里外围的防护设置愈发加深了我这个观念。纳粹对于刑讯逼供是很有一套的,据说“教主”与皮诺切特的私交甚好,乐于提供这类帮助,双方一拍即合,在这样的配合下,智利共产党被连根铲除,让智利的有产阶级彻底放了心。事实上对于“教主”的清算也是在皮诺切特去世之后才进行的,真正抓捕成功也是在案发后好几年才从阿根廷引渡回来,案发之前老人家早就被高层人士通知跑到国外避难了。之所以引渡回来跟当时的总统也就是今年新当选的总统巴切莱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是一个标准的左派总统,她老爸当年就是被皮诺切特搞死的,估计心里一直憋着劲呢。&/p&&p&
离开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自由在人的生活中究竟有多重要?眼前的例子让我感觉选择很艰难,让我选择生活在山谷里还是生活在山谷外呢?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里边有最好的生活设施,甚至这里的医院在全智利都排得上名号,不仅对自己的村民开放,甚至村外的智利本地人来这里看病都是免费的,村外的智利人都羡慕这里人的生活,村外是极度的自由,但是一片破烂,现在差距还小一些,几十年前那可是天上地下的差别。不过呢现在山谷里的人享受着当年独裁者带来的各种好处,亦享受着现代社会的民主与自由,真的是很幸福。所谓民主与自由不能兼得,小小的尊严村体现着这件困扰着人们的难题,看到结果无疑是令人满意的,独裁肯定不是好事,没人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但是独裁的目的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生活的更好,那是否就可以接受呢?就像智利的前任独裁者皮诺切特,凭一己之力把这个默默无闻的南美小国带进了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然后又亲手缔造了民主制度,在国家富足稳定的时候把权力交还给了人民,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让我钦佩之极。中国本来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当权者的一己私利高高临架于人民之上,使中国丧失了绝佳的腾飞时机,浪费了几十年的发展机会,甚至倒退,并陷人民于水火之中!”其心可诛!”当然历史没有假设,中国往何处去我们现在无从得知,只是现在的领导人是否有着真正的悲天悯人的大情怀,不在打着以人民的名义谋取私利,让我们拭目以待。&/p&&p&
回到圣地亚哥后跟智利朋友聊这次出行方得知在智利南部这样的德国村,法国村,英国村,还真是不少。尤其德国村,据说整个南美最好的音乐厅就建在智利南部一个德国人聚居的地方,看来日耳曼人的艺术气质放到哪里都不容易忽视。德国移民对智利整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德国移民的杰出贡献就没有现在的智利。&/p&&p&
早期的德国移民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战火零散德国人来到智利,智利北部一片荒漠,啥都没有,那时铜矿还没有被怎么开采,德国人自然往水草丰美的南部去,这里的气候跟德国非常的相向,颇有回到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意味,二战之后随着德国战败,大批德国人涌入南美,包括智利。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纳粹余孽,跟普通移民不一样,都是有备而来,二战末期,眼看第三帝国不保,纳粹党为了保存实力东山再起,挑选了一批精英军官与德国企业合作建立了一个秘密组织“敖德萨”这些企业不乏现在的知名大公司,奔驰,宝马,大众,施耐德,克虏伯等等,“敖德萨”以企业的名义在南美建立了庞大的地下资金网络,据说还有罗马教廷的秘密配合,把在战争中掠夺的天量财产秘密转移到南美,当时南美洲还是一个蛮荒之地,在德国人的金钱攻势之下,绝大多数南美洲政府对此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切进行的有条不紊。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德国检察官最近被批准查阅巴西和智利秘密档案,以证实“第三帝国”移民进入南美的真实人数。根据这些文件显示,二战后估计有9000名纳粹战犯逃往南美地区。其中多达5000名战犯进入阿根廷,大约名战犯逃到巴西,约500到1000名战犯逃到智利,其余的战犯则进入巴拉圭和乌拉圭。这些数字并未包含逃往中东右翼政权国家的战犯人数。&/p&&p&
这些文件还显示,二战期间,阿根廷前总统胡安·贝隆(就是那个麦当娜主演的著名电影《贝隆夫人》的老公)曾向敖德萨组织出售10000张空白阿根廷护照。&/p&&p&
参与查阅秘密档案的德国负责人科特·施瑞姆(Kurt Schrimm)说:“这些档案为我们提供了多年来最需要的数据。” 这些文件可能也含有现存逃亡者的线索。二战后,南美许多国家都被法西斯式的军事独裁者统治,他们对于纳粹分子的涌入几乎不过问。许多纳粹分子进入南美国家后,随后又将家人接走。许多纳粹分子后来甚至偷偷返回德国,过起隐居生活。&/p&&p&
智利本来打算在二战的时候加入轴心国的,但是貌似种种原因让他们犹豫不决,最后到了二战失败没事干了,但是智利是很同情第三帝国的,于是二战结束前夕,很多德国军官都跑去智利,之后智利军队就聘用了他们当教官之后,智利军队就像翻版的德军一样。&/p&&p&将军们&br&
这些德国移民带来了当时最好的技术工人,工程师,建筑师,医生,和充沛的资金,迅速改变了当时智利落后工业基础和经济状况,其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智利大点的,好的企业基本都被德国后裔控制,大型的连锁超市,食品加工企业,不可缺少的还有高品质的啤酒智利受益颇深,智利人也不吝啬对德国人的夸奖,以德国名字命名的医院,学校,大街,遍布智利南部,在智利凡冠以德国名义的产品必属精品,没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是不能了解的。这也是此文名称的用意所在,真可谓没有第三帝国的余晖,智利恐怕无法达到如今的经济高度。这一切恐怕当年携带大量资金跑过来准备伺机而动的纳粹余孽们始料不及的。&br&&/p&&p&
谷内风光(照片很多都太大,我又懒得改,凑活看看吧)&/p&&br&
转一博客,可参看: 去年这个时候跟李青岩老师一起游历了一趟智利南部,经历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风土人情与我中华大不相同,特检选一见闻分享给大家。前边有文章介绍过此次旅行,不在赘述,单说说与谢教授一席畅谈之后得到一个…
@梁海 亲印派来了,应邀回答。
&br& 其实看到这个问题本身的语境就可以感受到端倪。“真的很糟糕吗?”中体现的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在中国人的心中,在中国媒体和官方舆论主导下的印度,“很糟糕”。至于事实是什么样子的,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讨论的。
&br& 先破解几个迷思,对于不了解的事情有“合理”的猜想来做出解释是正常的,但是这种解释往往是构建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的,也就是说是“合中国人的理”。那么真正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先解释一下这下“特殊”之后的原来面目或许能令人启发。
&br& &a href=&///?target=http%3A///f%3Fkz%3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f?&/span&&span class=&invisible&&kz=&/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 这是我随手搜了一下“印度人的十大特殊习惯”,百度推送的第一个链接。
&br& 1. 印度人习惯以「纳玛斯特Namaste」代替早安、午安、晚安或欢迎、你好......等一切问候语。
&br& namaste, ??????,是日常最常用的一句问候方式。这就是代表一种日常的问候,就像我们说ciao表示你好,也表示再见一样。
&br& 其实真正的问候语远比这个多。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部分来源于 ??? ,也就是我们中国熟悉的“南无阿弥陀佛”中的“南无”。
&br& 印度是一个宗教主导的社会。从日常生活习惯中可以体现许多。就似我们在中国和许多出家人打交道的时候,见面和道别同样会说“阿弥陀佛”一样。宗教的虔诚融入到了语言习惯中。
&br& 补充说明一点,和印度人打招呼的时候一样可以说 RAM RAM(罗摩!罗摩!),和穆斯林打招呼的时候也可以说ASLAM。
&br&&br& 2. 印度人回答问题时,通常头部都会向左右两边点一下,这是代表「OK」「没问题」或「Yes」的意思。
&br&&br& 这个是事实。但是和有些人所理解的摇头表示yes不一样。而是头向两边侧一下,表示接受。
&br&&br& 3. 印度大部份地区,都没有门牌地址,当地人习惯以地标、桥梁、寺庙、市集作为辨识。
&br&&br& 这个实际上是说的印度邮政系统。印度邮政系统是世界上最冗杂的官僚系统之一,雇员人数是世界第二,而第一就是印度的铁路运输系统。(数据出自印度斯坦时报,我也是偶尔看到,链接不详)
&br& 这里谈到第二个问题,印度现代化的进程基本上是英国化的一套。在英殖民三百年里,英国人成功的把印度变成了自己工业链条的一部分。20世纪初,印度的黄麻、棉花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英国人给印度带来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却始终压制印度的民族工业。所以直到印度共和国建立,国内都未能完成工业革命。
&br& 和中国类似,印度的发展也仰赖于密集化生产和廉价劳动力。但是由于印度人文化传统中的忤逆性(见《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印度人很“懒惰”,没法像中国人这么“勤劳勇敢”,不顾一切的发展。
&br& 提供一个事实,印度现在是全球第四大经济实体,他们的经济发展潜力表示,他们距离第三的日本并不远了。
&br& 因此,今天到过印度的人,还是可以感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在德里的几个新城,班加罗尔,孟买和许多新兴工业新城,都可以感受到无限经济潜能。
&br& 再补充一点,在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上。有一个论调从来不是主流,“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许多方面处于滞后状态。虽然,这是一个事实。
&br&&br& 4.如果向10个印度人问路,会得到10个答案。
&br&&br& 印度人的热情和不负责任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这个是事实,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他们很爱说。
&br&&br& 5.印度人对游客最常说的话是:「Where are you from?」「What's your name?」「You're my friend.」不过当他们说这些话时,都是另有意图。
&br&&br& 是否都另有所图我们不清楚。但是印度人的英语普及程度是理所当然的高,街边幼童都能说很标准的hinglish。
&br& 这里谈到第三个问题,便是印度的教育。在这个方面印度是绝对不如中国,不论是从民众观念上还是从政府政策上。印度的教育状况,“很糟糕”。在印度做义工和访谈的时候,搜集了一些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br& 直到今天,印度的文盲率将近50%。而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有第一个邦(克拉拉邦)实现了全邦零文盲率。而克拉拉邦是共产党执政(请勿加价值判断)。
&br& 2010年印度人力资源部(教育部门在此之下)公布的数据中,全印有五万余所高等中学,初中和小学的数量要相对多一点。而这个国家在5岁到25岁的人口数量,占据了总人口数的将近一半。
&br& 印度的政府在努力普及教育,可是高昂的教育资本和极度匮乏的教育资源,导致这个问题无法安稳。
&br& 曾国藩当年胜太平天国后,获取了大量财富,对治下湘军兵众提出一个要求,“送子读书”;这样的状况在印度几乎没有出现,传统的印度学校只能是给婆罗门学习宗教经典的地方。
&br& 而印度从开国总理尼赫鲁,国父甘地,到英迪拉o甘地,拉吉夫o甘地,再到今日的辛格,无一例外,都是英国制造。这也间接说明印度十分糟糕的教育状况。
&br&&br& 6.印度人思考逻辑很简单,动作也很缓慢,所以游客要有耐心。
&br&&br& 10.很多印度人为了赚观光客的钱,都会学习各国的语言。所以在印度,能说各 种语言的人,不是导游、生意人,就是骗子。
&br& 把这两条放在一起。
&br& 不评。这十个问题都是站在游客的角度说的,在全世界的旅游景点,骗子都是人群中的必存。在意大利被黑人小哥骗买饰品,在泰国被兜售各种假文物,中国骗子我们都不提了。中国人真的很聪明,他们的招数是防不胜防的。
&br&&br& 7.到印度人家里吃饭时,通常是由男主人作陪,最好不要勉强女主人同桌吃饭。
&br&&br& 首先,能够到印度人家里去吃饭是很高的接纳度。尤其是去婆罗门家里。种姓制度虽然名义上已经被消除,可不似中国革命式“除四旧,破陋俗”似的风暴扫除,残余十分明显。他们在入学名额和政府职位上为底种姓和贱民做出保留,实际就是对歧视存在的明显验证。
&br& 这里谈第四个问题,印度的社会歧视。这个在制度层面上好或者不好,我在答“种姓制度是什么”的问题里就讲过,我们不好做价值判断。
&br& 但是非人性的,赤裸裸的伤害却一定是不应该的。印度法律明确规定,警察可以在街上进行鞭笞。往往这种行为就被施与了乞丐。而印度的乞丐中,绝大部分是孩子和妇女。他们没有未来,印度政府也始终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在德里,也是满街的乞丐,每年德里的冬天都会有横尸街头的。
&br& 印度的阶级划分十分明显而且所有人都接受。站在中国人的角度,这一点很“糟糕”。
&br&&br& 8.印度人习惯用右手抓饭吃,并且将左手放在背后。
&br&&br& 这是宗教习惯。左手通常被认为是不洁的。大家都知道,以前印度人都是用左手来解决便便后的清洁。所以在所有的厕所里,配有小水龙头。
&br& 这里想谈两个问题。
&br& 首先,宗教。印度有信仰,这是他们的不幸,衍生的歧视和伤害是可想而知。这也是他们的幸福。多数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
&br& 所以,在和大多数印度人的交流中,他们很满足生活的状况。当祭祀和祈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人是更幸福的。这也是印度人能够接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人能够在这么苦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他们却没有那么强烈的仇恨感。
&br& 有信仰这一点上,印度比世上多数的国家都“不那么糟糕”
&br& 其次,卫生状况。21世纪初,世卫组织还在努力推行印度农村的厕所普及和饮用水安全。到今天为止,多数印度人的饮水安全依然无法保障;而我们去过的贫穷农村,虽然有厕所,可是没人使用,人们甘愿在厕所外面解决问题。印度的疾病率和医疗保障同样糟糕,政府的作为能力不大。
&br& 几次提到印度政府的能力问题。其实这也是印度的一个矛盾。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他们从英国人那里继承来的议会斗争制度相当成熟。和所有民主体一样,无法集中意志,一定程度上便是低效。鲜明的例子便是,印度人民院(相当于下院)在2010年9月到2011年4月的这几个月中,由于反对辛格的政策,拒绝通过辛格政府的任何一项立案,不可能说对于国家的发展是没有影响的。
&br&&br& 9.印度男性很喜欢找外国女子搭讪,尤其当你被误以为日本女性的时候。
&br&&br& 最后提到这个敏感的问题。印度人喜欢日本人,喜欢韩国人,但是不喜欢中国人。但是印度人怕韩国女人,因为韩国女人强硬至极。我就在公共场合看到韩国女人大声训斥印度小哥,直接把人骂蔫了。
&br& 东方面孔在他们眼里是美丽的(在我们心中也比印度女人好看)。肤色白,然后穿着打扮更加开放。直接造成不规矩的印度小哥乱来。
&br& 印度的文明开化程度不够高。至少按照西方的标准(现在实际上我们说文明的标准也很大受西方影响)。街上四处是垃圾和随地小便的人,而且普通人并不太在意这一切。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在此划为西方人。
&br&&br& 答了好长。我是很喜欢印度的。
&br& 但是在一个中国人的立场,它的确有糟糕的一面。可是在印度人的心中,中国同样“那么可怕”的一面。
&br&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双方媒体都受政治影响很大。中印把“最陌生的邻居”当成假想敌是必然的。印度模式和中国模式(虽然温总理说我们不谈什么“中国模式”)哪个才是发展中国家的未来,整个世界都在盯着。
&br& 冰山一角,希望想要了解的人不要只听一家之言。&br&&br&-----&br&过了一年多回头来看这篇答案,原来当初还有那么激烈的争吵过。&br&我不是学政治也不是学经济的,我写这篇回答的初心是希望大家能对这个国家多一些了解,全方位的有所了解。这个目的在小小的一个范围内已经达到了,我说再多都只是“一家之言”。但至少激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至少有许多人真的会愿意去wiki一下,去搜索一下除去中国猎奇媒体一味的贬低印度的报导之外的内容。&br&这样就够了。&br&-----&br&我在印度生活了一年,很多的辛苦,很多的快乐。&br&答这篇答案的时候刚刚回来,的确有些偏执。&br&印度没有那么好,但最起码请真的了解了她之后再做出评价。&br&----&br&分享印度的国谚给大家,在知乎再合适不过。&br&&b&??????? ????&/b&&br&&b&Truth Alone Triumphs&/b&&br&&b&真理独胜&/b&&br&&br&
@梁海 亲印派来了,应邀回答。 其实看到这个问题本身的语境就可以感受到端倪。“真的很糟糕吗?”中体现的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在中国人的心中,在中国媒体和官方舆论主导下的印度,“很糟糕”。至于事实是什么样子的,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讨论的。 先破解几个…
------------------------------------------------5月19日更新----------------------------------------------------&br&额,感觉这个答案确实过赞了,大家看看就好,别点赞吧。。&br&有知友提到了印度的轮奸案,本人只能表示在12年在印度的国际志愿者里面,并没有发生性侵的事件。。包括我有2名中国女性朋友后来单独去做火车旅行,其中有个还去酒吧抽东西,结果满眼冒金星,不过都完整地回来了。。 &br&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记得有志愿者提到 “印度男人都很色”、“看见中国女人都很#$%#”,不过不意味所有人都是犯人,国内媒体这样“客观”地报道负面新闻,不会误导国民对印度的认知吗?&br&&br&关于原答案“&b&印度人还是相对纯&/b&” “&b&&u&都有自己的底线,坏事都不会做绝&/u&~&/b&”&br&基于与呆了3年在印中国员工的描述(先各种吐槽印度,然后对比国内环境地说的)&br&我在印度很晚没回志愿者出租房,在路上是遇到过有人问我需要帮助吗。。。&br&自己跌到水里,半腰下在水坑里,有人主动拉我一把。。。&br&中国员工半夜在路上在出事故,路过司机立马帮忙解决问题。。。&br&AIESEC中国每年去印度数量很多,包括回国后与去其他城市的志愿者聊天,并没有看到他们对印度的反感,相反正面评价颇多(&b&可能就我一个&/b&愤青)~&br&基于这些感性的事情,所以直接得出这种结论。&br&&b&所以这个答案更多地是自己的感受,大家看看就好,别点赞吧。。&/b&&br&------------------------------------------------5月7日更新----------------------------------------------------&br&没想到这个答案赞数上200,小有点诚惶诚恐,私以为自己对印度的看法还是有待完善。。(很遗憾自己没有去到华人最多的加尔各答)&br&&br&12年我去印度的目的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人对印度的潜力、制度、公共教育等各种&b&乐观描述&/b&,回国后感觉还是有必要吐槽下,把印度最基本情况说明清楚,所以答此题。。&br&&br&1.宗教方面,回国3年来再从国内看到各色各样的奇葩报道,阅读印度人的宗教书籍。想起来觉得自己可能高估信仰的威力。但不得不承认,当地人还是相对纯朴,很多人无私地帮助我和其他志愿者~ 至今我还很感激当地基督教神父对我们的热情和回答我们各种问题时的耐心。&br&&br&2.关于食品卫生,在印度时,我和中国志愿者(10+)各种湖吃海喝,跑到各种街边小餐馆,记得就一个出现腹泻。&b&相比之下,东欧埃及的志愿者倒是病了不少。。&/b&&br&私底下,包括留学生、中国公司在内,大家只能总结是国内有毒食品 提高了我们的身体素质(@_@)。 &br&反正我不觉得本国食品比印度安全哪去(三聚氰胺、大头娃娃、苏丹红。。)&br&看到阿三普通青年直接喝自来水,脏兮兮的厨房,我还是觉得先养成好食品的卫生习惯再说。 。至于添加化学成分的。。自己还是表示不清楚&br&&br&------------------------------------------------以下是原答案----------------------------------------------------&br&我12年暑假通过AIESEC去了印度做义工,呆了45天左右。&br&我想说,印度是值得多次去的地方,但印度已是一个半死不活的国度,因为一些根本的东西。&br&&br&1.只有富人才能上得起学的教育制度&br&先后与当地的华人、中国留学生聊天,后去一个osmania的大学发现。印度的教育有明显的“阶级特色”(不知怎么表达),他们的大学少,&b&大学生人数比中国少得多,基本上都是从私立学校毕业考上来的富家子弟。&/b&&br&虽然公立教育免费,但教育资源实在太差,印度的穷人是上不起大学,长大后只能做一些低级活。。&br&一个华人对我说,他很怀念毛爷爷,中印开战前在加尔各答有华人学校(我DANG捐钱),可以有书读。现在大部分华人很穷,想读都不起大学,只能做厨师,理发工,很难翻身。&br&&br&2.没有中产阶级的社会结构&br&我接触的印度人中,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是穷人,世代都很穷,一类是富人,有高学历的富人。&br&在与当地中国留学生、中国公司高管交流中,更加确信地说,&u&印度这个国家没有中产阶级(人很少)&/u&&br&如果说现在中国的中产阶级,是改革开放后通过读书和经商从底层爬上来的不同类型的一群人。那么,&b&&u&现在中国有理想的底层人依然可以读书上大学改变命运(考上二本还是容易吧!)&/u&&/b&,中国的中产阶级还是有越来越强大的&u&可能性&/u&,&br&印度的很多穷人,在我看来是一群懒散的,没什么责任心的人。他们了解中国,不是互联网,是made in china的山寨产品,他们还觉得中国比印度差,无比自嗨,有时和他们沟通很费劲。&br&接触到的富人则不一样,他们国际化很强,很多人都有国际贸易的经历,甚至去过中国,很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人的习性。他们是推动印度发展的主要动力~&br&&b&&u&在我眼中,两种人截然想反的特点,可能是让我们对印度有相反印象的原因~&/u&&/b&&br&但一个国家如果没强大的中产阶级,仅靠宗教维系的社会结构,能强大吗?&br&&br&3.宗教or制度传统,安于现状。。&br&首先,我觉得印度的宗教有很多好的一面:&br&1.&b&印度人还是相对纯&/b&,在印度,我和其他中国人遇到很多好人好事。因为宗教的缘故,大部分他们&b&&u&都有自己的底线,坏事都不会做绝&/u&~&/b&&br&2.印度宗教很开明,&b&宗教矛盾其实比大家想象小得多,大部分是政治家参与的激起民愤。&/b& 在一个公司里,员工都和睦相处,彼此尊重,互留余地。 (我也见过两个印度徒去当地教堂参观)&br&3.印度人年满18岁后可以改宗教。我认识一个天主教的神父,他一家原来信印度教,他改信天主教后,他的家人都理解他,后来也都改信天主教。&br&&b&4.关于种姓制度,只在偏远乡村有,&/b&(印度建国60多年,加上之前几个时期,各种变化,这种等级制度在城市都还有。。。 我也只能请印度朋友自己讲了~)
关于贱民的话题,还是有可以解决的途径。&br&&br&在恒河与船夫等人交流,感觉是,因为&b&因果循环,来世后世等教义传统还是&/b&广泛存在,但问题是它一部分内容是用来配套种姓制度,&b&让穷人相信自己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相信所受的苦是应得的&/b&~&br&很多穷人根本不信科学这套(糟糕的公共基础教育,也没多少接触机会)&br&每次去印度教神庙,找他们的guru聊,只看到他们一个劲的祈祷,祈祷,我看不到他们关于人生的思考。&br&拥挤的巴士,没有秩序的排队,满地垃圾,肮脏的食物,他们都得过且过,&b&将就&/b&是印度普通人的生活写照。&b&一个没希望翻身穷人也只能这样生活~ &/b&&br&PS:他们的军工竟然有随意找个工厂代工的,当地的中国商人都能告诉我具体的一家军工公司,保密工作太差了吧&br&&br&印度人能有核武器,能培养出诺贝尔科学家,证明他们的智商不比其他民族低。&br&他们的民风比较纯朴,爱国情怀强,普遍对我很友好,有时让我感动。&br&恒河边,周遭的一切,可以让你忘记不愉快,思考人生。(安静的氛围不错)&br&但印度只是修行的地方,不是享受的地方~(这基础设施建设。。。)&br&&br&&b&45天,我个人感受是,自己需要对国家文化认同和继承&/b&&br&&b&(还是跟日本、中华台湾比较吧。。)&br&快3年了,回想起来&/b&,拿阿三与天朝比没意思,他们那个&b&民主制度还真不怎么地&/b&。(这基础教育下选民素质急待提高啊) &br&印度经济增长是快,但很可能落入&b&“&/b&&b&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b&&b&”&/b&,像南美那样停滞不前,我同学都在印度被警察勒索几百卢比,中国公司在印度各种被坑 等奇葩的经历,认真看下他们的司法制度,&b&再搜下人口增长现状+公共基础教育。。&/b&&br&我们应该&b&学习日本&/b&,学习让传统文化得以继续发现她的价值。公司方面,稻盛和夫那一辈的企业家,日本式管理不是吹出来的。建筑上,他们现代建筑早有自己的风格(2年内我会去看的)&br&&br&天朝的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很差吗? 没必要妄自菲薄。 自己在中国长大,&b&无论怎样,&/b&自己带有本国文化,如果能学好用好,就不错了,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水准很高 对国家文化认同和继承,我觉得这是我唯一以后的出路吧。。。&br&-----------------------------------------------------------------------------------------------------------------------------------------------&br&关于种姓制度,我觉得自己经历不够,了解不透彻。可能三联的文章值得大家好好读下&a href=&///?target=http%3A//.cn/76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国民性与民主制度的纠结:骄傲的印度&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以上是我的观点,有什么不足的,请指正,希望与大家进行讨论
------------------------------------------------5月19日更新---------------------------------------------------- 额,感觉这个答案确实过赞了,大家看看就好,别点赞吧。。 有知友提到了印度的轮奸案,本人只能表示在12年在印度的国际志愿者里面,并…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4174 人关注
628 条内容
213 人关注
753 条内容
2514 人关注
150 人关注
226 人关注
743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f4移民最新排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