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美)拿破仑·希尔
听课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下班后我漫游网络,发现了这样的好贴,转载学习了——
&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我们如何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呢?大家快来献计献策。
<font color="#ba级语文组 发表于
          回复: 表扬、表扬、再表扬
&&&&&& 一年级的课堂是老师嗓子的杀手,看着办公室的同志们一个个“倒下”了,不免一阵唏嘘。当初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已经尝过跟几十个孩子“拼搏”的悲惨下场,所以,这次带一年级,我总是提醒自己,记得把嗓音压低些。刚开学的时候,我注重学生的课堂习惯养成,宁可多花些时间在一些基础的训练上,第一周,课堂的听课率还不错,但随着孩子彼此的熟悉和对学习的新鲜感的流失,如今的课堂的确是逐渐有难以驾驭之势。
&&&&&& 学生坐不住,听课率低,很大程度是决定于他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已经绞尽脑汁再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力求更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然而,我们同时也会发现,个别孩子的眼球始终还是吸引不了,让我们实在灰心。
&&&&&& 那天听李照莹老师讲南宁听课的感受时,我听到那位老教师十分注重对孩子的表扬,就算是明显没有或是做错的事情,她也能以表扬的形式说出来,让孩子偷偷改正。我想,是不是也能把这种方法放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来。于是,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还像以往一样以小组集体的表现来评价的时候,我分明看到第四组只有两个孩子坐好了,而第一组则有很多小话声,于是我停下来,笑着表扬第四组“第四组的小朋友真能干,他们每一个同学描红完都能做好,这样老师就知道他们完成了。”我话音刚落,其他几个组的同学眼光刷地都转向了第四组,而第四组那两个一直都没有听课在下边搞小动作的同学则立刻抬起头端正坐着看我了。
&&&&& 这周以来的每一节课,我不再说谁坐不好,谁在讲话,谁在搞小动作。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次表扬谁坐得特别好,谁的小眼睛一直盯着黑板,谁回答地响亮。我发现,对一年级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竟然是表扬。从表扬当中他们可以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可以感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投过来时的优越感,可以让他们打起精神继续枯燥乏味地练读。表扬、表扬、再表扬,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微笑、充满活跃的气息。
戚丽媛(游客)发表评论于
          回复: 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孩子
“兴趣是行为最好的老师”,我相信培养孩子对拼音学习的兴趣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听课率的最好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仅仅靠纪律和道德的约束是不可能的,老师要想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向35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要效率,必须从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入手。课堂上,孩子才是主角,要让他们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个过程不是老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同台,学生唱主角。低年级段孩子的竞争意识是很强烈的,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竞赛,让孩子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孩子。
黄一帆发表评论于
          回复: 回复: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 “听”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我们反思如果不会“听”,如何学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生的张扬个性不代表可以肆意插嘴,民主平等也不代表可以无视纪律。“听”的习惯要从低年级就开始注意培养,一旦没有养成好习惯,到了高年级要纠正就比较困难了。可见,“听”是很重要的,&“听”&的能力和习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有意识的培养。
&如何让学生养成安静的“听”的习惯呢?特别是面对调皮的学生除了“惩罚”,除了“苦口婆心”地劝导,还有没有办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时,也不要忘了提醒学生听听老师的要求,听听他人的见解。就像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一样,也来表扬那些认真“听”他人意见的同学。在课堂上可以尝试以下办法:&&&&&&&方法一、让其他学生眼睛看着发言的学生。这是表面上的“听”,适用于习惯培养的初期。&&&&&&方法二、听者重复发言者的话。这是形式上的“听”,适用于“听”过程中不专注的学生;听发言之前就明确的告诉学生“过会儿要请同学们重复”,听发言后对同学们的“听”的习惯作出评价。&&&&&&&方法三、教师不重复学生的发言。有时候我们常常无意之间把学生重要的答案会重复一边,这样其他的学生就知道了,同伴的回答我们可以不听,老师会把重要的话再说一遍的,听老师的才是重要的,这个误区要避免。&&&&&& 方法四、教师要注意“听”,更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你都不听,学生会听吗?&&&&&& 方法五、树立良好的“听”的观念。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听”的气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其次老师要善于巧妙利用学生的“听”的注意力,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强化,最大限度地使其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片刻、思索片刻。这样便不知不觉地延长了注意时间,提高了“听”的能力。
胡萍(游客)发表评论于
          回复: 在教室布置上花一点心思
&&&&& 办公室的几位老师们都谈到了不少的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方法,我觉得都很可取。我可能会在采用以上好方法的同时,还会利用布置班级教室的机会,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教室充满着要求,也充满着竞争。尤其是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上,我把班规定为:倾听、思考、发言,并把它们贴在黑板上方,每一节课开始都让学生读一读这几个字,并做要求,通过每一节课的评比来落实这个目标。
林娟娟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转帖)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多年来一直担任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每次接的班大多是七、八岁的孩子。这些孩子进入小学读书,对他们来说条件、环境都变了,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使他们在各方面都有个好的开端是非常重要的。我根据教学教材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的习惯。&&&&&&刚入学的孩子独立性、自制力较差,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听讲不认真。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我就向孩子们提出具体要求,课前预备铃作好上课准备,书本、文具盒放在课桌的指定位置,静候老师来上课;上课时坐得稳,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课、听同学发言;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这样连续几个星期的培养与训练,使孩子们初步懂得上课的规矩。我在教学时经常借助实物、投影,以及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演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正确看书、用书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正确看书、用书的习惯,那么他可以终身受用。&&&&&& 语文课本是学生无声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它作为“老师”的作用。良好的看书、用书习惯应从一年级起培养。&&&&&& 我通常采用先讲后看书的方法,教学时先把书上的插图演示在投影上,让学生来看图说话,讲完后让学生翻开书读课文,使小朋友看到,老师课堂上用的这些“图画”都是来自于课本。从而使他们产生对课本的喜爱。要培养学生看书、用书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看懂书、会使用书。&&&&&&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从一年级起,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在每节语文课上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机会。&&&&&&低年级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所以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上学前教育准备课时,我就注意让孩子开口说话。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不管他讲得怎么样,都给予适当表扬。对实在不会讲的孩子,就让他们跟着老师学,我讲一句,他们跟一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都能根据图意大胆发言。&&&&&&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千万不能小看它。只有让一年级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学好语文,会学语文。
廖莎莎(游客)发表评论于
          回复: 怎样使一年级学生学会倾听
怎样使一年级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是学生摄取知识的有效保证,学生学会了倾听,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才能使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会倾听呢?我努力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为学生学会作好准备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有待培养,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学会倾听做准备。首先要让学生做到心静。心静是倾听的前提条件。学生如果不能做到心静似水,就不能做到倾听,如何使学生做到心静呢?如学生正在户外活动,听到上课铃声后他们会迅速奔进教室,此时,心还在扑通扑通地跳着,还处于兴奋中,因此,老师要等到待一会儿,留一两分钟时间给学生自我调节,让学生完全定下神来再开始上课。其次是为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学生在他喜欢的老师的课上和他感兴趣的课上,才能做到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如果老师经常批评他或者过分严历、凶狠,学生就会产生惧怕心理,对这些刘术不感兴趣,课上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学习效果就会很差。所以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交心,课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为学生的良好倾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训练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有位名人曾形象地比喻:“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要想学会倾听,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那如何训练学生的倾听呢?第一、让学生做到耳聪,就是要学生能听得进、记得住,要学会如何听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怎样训练,学生耳朵呢?课堂上可以经常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经常进行听算练习等。第二、要让学生做到“会神”,就是要学生能听懂,学生只有通过动脑思考,才能领悟老师和同伴的说,才能领会知识的本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学生的发言,说说有什么好的地方,有哪些补充,还有什么好的方法等。
三、营造宽松的倾听氛围
新教材,新理念下的低年级数学教学,提倡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种学生喜爱的宽松,活泼的课堂气围,彩用小组合体交流,自主讨论等平待,民主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和交流中乐意倾听、学会倾听,使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使我们的学生真起码成为学习的主人。
谭倩发表评论于
          回复: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让一年级孩子学会倾听&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即“如何听课”。
一年级学生不会听课这是人所共知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随意性大,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二是外界不良刺激多,如各种各样的文具,衣服上的小饰物,课桌里的饭盒水杯,甚至连我们插图繁多的课本,这些物品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影响着孩子的听课习惯。
针对这两方面的原因,笔者以为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听课习惯,首先要“净化课桌环境”,消除影响学生听课的不良因素,如摆放好桌椅、文具要放在文具盒里、书本摆在指定位置、饭盒水杯放在教室后面……通过这些手段,尽量减少了外界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但即使是这样,很多孩子还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这就需要想办法去培养训练:
一、&&&& 让孩子明白怎样去倾听
在很多学生看来,听课只需用耳朵听就行了,于是,我给孩子们做了这样一个游戏: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一个背对着老师,一个面向着老师,当我指着黑板上的生字时,面向老师的学生马上认了出来,而背对着老师的孩子却不知道在干什么,其实他是能认这个字的。由此,同学们都领悟到一点:倾听还要学会用眼睛看。接着我又出了一道算术题,有些学生很快就算出来了,听了题没算的学生就回答不出来,学生又明白了一点:听课还要动脑想。接着我又问道:刚才算了这道题却没举手的孩子是哪些?你们算对了还是算错了?通过这些学生的回答,大家又明白了一点:听课还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由此我向学生提出了几点要求,认真倾听要做到:看着讲话的人,认真听别人发言,动脑想问题,敢对别人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途径
一年级孩子的情绪色彩很浓,虽然明白该怎样倾听,却常常由于自控力差,不听同学发言而大声说话,或是开小差,做出与学习无关的动作。作为老师,就需要从细节处着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倾听同学发言:同桌组成学习小组,先由左边的同学讲给右边的听,然后请右边的同学告诉大家,左边同学告诉你了什么;再换过来,右边的讲,左边的听,左边的同学再把听到的告诉大家。用这种“把听到的告诉大家”的方式,促使学生在二人小组里认真倾听,以后在四人小组里他就知道怎么去做了。在课堂上,同学发言时,有的同学往往会走神,这时我又会提出一个任务:认真听,看这个同学的发言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有了这样的倾听目标,学生一般都会认真倾听了。
&& 倾听老师讲课:要想让学生喜欢倾听老师讲课有两个途径:一是要做学生的朋友,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学生喜欢上了这位老师,也就喜欢听他讲课了。二是对能倾听老师讲课并积极举手的孩子给予表扬,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无论对错,都进行鼓励,没有听讲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马上停止其他动作认真听讲。对学生的表扬除了口头的,尽量采用奖章形式。,当学生有好的听讲行为出现时,一枚可爱的卡通形象奖章,会让他更加专心听讲。这样长期强化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就会稳定下来;
三、&&&& 巧妙利用情境因素进行组织教学
一年级学生在听课时,教师往往会进行大量的组织教学。一开始学生还感兴趣,但一段时间后,听烦了听厌了,他也不觉得有什么新奇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教学中的情境进行组织活动,培养学生倾听的持久性。如贴生字卡片时,我们就说:来,比一比,看看生字宝宝和我们的同学谁坐得端正;当某个学生听得认真时,又说:看,生字宝宝在夸他呢!如果有学生没认真听讲时,我会说:生字宝宝生气了,他要躲起来,不跟我们做朋友了。有时老师要出示某张图片,你还没拿出来,学生就喊起来了,这时我会说:刚才图片告诉我,他不敢出来了,同学们,你们该怎么办呢?一听这话,学生明白了,马上坐得端端的听课。
四、&&&& 让课堂充满活力
事实证明,在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上,一年级孩子的倾听时间长质量高。
1、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在新教材中,每幅插图色彩丰富,卡通形象生动可爱,课文内容充满童真儿趣,很受一年级孩子喜欢。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有利因素,让学生与书中的卡通形象交朋友,教学环节尽量用故事贯穿起来,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找朋友”“考考你”“开火车”“组词接龙”“学蛤蟆跳”等游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于课堂之上。
2、动手操作,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学生。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实验的机会,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强化知识。学习汉语拼音时,让学生自制拼音卡片,用自制的卡片做“打牌”的游戏,让学生很快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亲历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3、开展学习竞争。根据学生好胜、喜欢听表扬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能让学生乐此不疲。在认字、读课文时开展“考考你”“男女生挑战赛”“小组对抗赛”等活动,在写字时开展“比比谁写得好”“谁是小巧手”的活动,在比课外知识进行“我比孙悟空能干”“我是小博士”等活动,这些竞赛活动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培养了孩子从小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文&&章:162篇
评&&论:33条
访问量:28720
找博主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起始阶段,更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尤其重要,由于他们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而对同学发言却漫不经心。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就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基石。如何才能使一年级小学生养成专心听课的好习惯呢? 一、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我们都知道,人去拼搏,去努力取得成就,目的就是为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许和重视。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那就有可能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在“听”的培养中,老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你真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或是对认真倾听的学生物质奖励,一年级可奖小红花,直接贴在其脑门上,让他在其它同学和家长面前有炫耀的资本。二、让全体学生明确目标 我们在课堂上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另外的却在干别的事情,课堂上老师找个别学生读书时,大部分学生无所事,他们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老师在这时应该给听的学生也明确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后,还应该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能力。只有学生会听了,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认真听。对一年级的学生,听的要求不能一下子拔得太高。比如:当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请另一位学生重复刚才学生的回答,并询问第一位学生是否正确。这样做,对于说着而言,他感受到自己的表达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关注,并通过判断使他有成就感。对其他同学而言,明白怎样才是认真听。同时也能通过重复的提问,提高全体学生倾听的注意力。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
最近推荐的博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您现在的位置: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章类型:教育     文章来源:
  范文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小学阶段,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   1、边写作业,边吃东西,边看电视,一心多用。   2、写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工整。
  3、没有记录作业题目习惯。   4、缺乏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丢书落本的事常有发生。   5、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总希望家长告诉怎么做。
  6、家庭没有严格制定出作息时间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只要老师、家长平时严格要求,耐心引导,我想学生会克服这些不良习惯的。
  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授课的情况下,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智商,二是习惯。智商的高低,先天的禀赋是关键;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却完全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对于一个学校的几个平行班来说,学生在天赋方面总体的平均水平是基本一致的,那么,决定这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就只有学习习惯了。那些学习成绩突出的班集体,学生普遍具有主动预习、认真听讲、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好习惯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前预习
  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的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逐词逐句阅读相关学习内容,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深刻理解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画出哪些地方不会,并及时做好记录,为下一节上课做好充分的思想基础。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了,需要每天坚持预习。同时,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要将它看作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做记号“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上课认真听讲
  上课的时候,课前要准备好所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等,课上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要积极和老师配合,随时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分组讨论的问题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时,要养成一个善于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要记录学习的要点、学习新得、以及老师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以便逐步加深和更正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复习
  课后一定要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就像牛吃草后要“反刍”一样,对课上所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哪个地方会了,哪个地方还不会。课后复习一般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不同的复习阶段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平时复习: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
  阶段复习:主要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对单元、章节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的归类,把握重点,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要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能力上一个台阶。
  总复习:主要就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的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要对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根据复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缺补漏,解决疑难问题,特别复习一下前面学习中的错题记录,达到全面掌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复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五、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  学生在做作业时,我从来不打扰学生,让他一个人静下心来做题。学生做完作业后,我的具体做法是:
数学,要求孩子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可对,训练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订正过来。语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读,看语句是否通顺,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了什么启迪和感想。
  六、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  一个学生如果每天能养成记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这位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我朋友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起就给孩子买好记事本,告诉孩子记事本是用来专门记录老师交待的事情和老师布置的当天作业题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记事本都有记载,不能有空隙,一开始我每天都会检查孩子记事本的记录情况,看孩子记得是否认真,还是没有记,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改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发现孩子没有记录的话,就取消孩子玩的时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七、 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
  八、培养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
  要求孩子每次做完作业后,自己养成整理书桌并收拾好学习用品的习惯,从小让孩子面对生活,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九、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制订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
  女孩:  上午
  早上 6:30-6:40起床,洗脸刷牙   6:50吃饭   7:20出门上学(步行10-15分钟)  晨
会 8:00---8:10   第一节课 8:15---8:55   第二节课 9:05---9:45   大课间体育活动 9:45---10:10
  第三节课 10:10---10:50   眼保健操 11:00---11:05   第四节课 11:05---11:45  中午
午 餐、午 休  中午接孩子回家 11:45---11:55   中午吃饭 12:00---12:30   午休 12:35---13:20  下午
  下午上学 13:30出门上学(步行10-15分钟)   第五节课 14:00---14:40   眼保健操 14:50---14:55
  第六节课 14:55---15:35   大课间体育活动 15:35---16:00  16:30     去学校接孩子
  16:30-16:40  到家,饿了会吃点东西,不饿就写作业   17:30     吃晚饭,有时候不饿,等我下班18:00到家一起吃
  19:30-20:00  结束作业,根据作业多少时间不一样,偶尔也有超级多的时候,超过20点          写完作业如果不是很晚,练30-40分钟琴
         如果还有时间练20分钟舞蹈   20:40 洗漱准备睡觉,泡脚的时间看20分钟课外书   21:00 睡觉,入睡比较快,第二天没啥特殊兴奋的活动,基本上床一会就睡着。
  男孩  6:20起床   6:25至6:40出去运动   6:40至7:00洗漱   7:00至7:15吃早饭
  7:20上学   7:30到校  晨 会 8:00---8:10   第一节课 8:15---8:55   第二节课
9:05---9:45   大课间体育活动 9:45---10:10   第三节课 10:10---10:50   眼保健操 11:00---11:05
  第四节课 11:05---11:45  中午 午 餐、午 休  中午接孩子回家 11:45---11:55   中午吃饭
12:00---12:30   午休 12:35---13:20  下午
  下午上学 13:30出门上学(步行10-15分钟)
  第五节课 14:00---14:40   眼保健操 14:50---14:55   第六节课 14:55---15:35   大课间体育活动
15:35---16:00  16:30 放学   16:30至17:00 到家   17:00至18:00 开始写作业
  18:00晚饭   18:00至19:00 是否写作业,看作业多少,如果无作业就出去玩了   19:00至20:00 复习及看课外书
  20:00至20:30 自由活动,周末会看电视   20:35至20:55 洗澡   21:00 正式睡觉
  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良好的阅读习惯 &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自己语文能力的获得时,说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应是“三七开”。在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我们要不断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倾听、交流的习惯&  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学会倾听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就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还应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3、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其中第一就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教育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信息外,还要能利用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脑网络等手段来搜集信息,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4、质疑问难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5、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让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是小学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强品德修养、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6、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力求做到姿势端正,字迹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当在生活中,或是阅读和写作时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时,能勤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十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2、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而后带着疑问上课,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指导预习,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出重点,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
  3、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在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时,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3/5*4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4个3/5的和是多少,但如果我们老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启发学生从乘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一个因数是3/5,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2)3/5的4倍是多少?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生课前要作好上课准备,书本、文具放在指定位置,静候老师来上课;上课时,坐得稳,静心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得入耳、入心,边听边思考,这都是听课习惯,应该从学生入学开始培养,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5、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  审题是进行正确解题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解题方法,能提高解题的质量和速度。(一)解题时,学生首先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迅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6、培养学生认真独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建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时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尽力把作业完成的最好,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十二、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1、会听   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
  (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答案;   (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 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2、会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
  3、会想   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  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4、会说 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十三、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作用
  1、教师树立形象。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学生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用直尺画直线,自己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老师不能以身作则,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从细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这些细节,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3、校内外双轨并行。
  除了学校,学生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在家庭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学习,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4、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了。
  总之,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范文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做为初中班主任,我觉得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学习成绩好与坏,不仅与学生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培养自觉性,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作为教师或家长要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要使孩子能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必须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必须让他们明确坚强的意志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由小积大,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对他们严格要求。给他们制定一些严格的学习规范与制度,必要时可让家长监督执行,做到持之以恒,最终实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3.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对初中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打下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
  4.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要求学生自觉地抵制不良习惯,并用良好的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它;其次要落实具体措施;最后还要做到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明确指出:“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二、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具体表现
  1.注意力很难集中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思想浮动较大,加之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导致思想不集中,以至于教学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日积月累,逐渐与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差距。尤其是一些留守少年儿童,缺少家长监管,他们常常会边写作业边看电视,很难静下心来专心地学习功课。
  2.学习生活很无序
这类学生的物品摆放乱七八糟,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经常出现写作业时找不到作业本,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放一张,西放一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
  3.做事拖拉,有头无尾,缺乏计划
  正准备读书,突然想起有事还没有做,于是放下书本就走;学校举行学科竞赛,突然心血来潮要学习,买了好几本学习资料,结果没有看几页就扔在了一边,以后再也不提。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却毫无收获。
还有些同学在看到同桌的同学在做数学作业,自己也拿出数学书;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一道物理题,自己也翻开物理书,猛然抬头看到黑板上写着:“明天交作文”,又开始琢磨该写点什么——于是,三心二意,没明确目标的推动,也没有单位时间里较高的学习效率。
  4.抄袭作业成为习惯
  有些同学从偶尔的抄袭作弊慢慢发展为经常的抄袭作弊,这种抄袭作弊习惯所产生的惯性作用又会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逐步形成虚伪、不诚实、害怕困难等性格。学习变成了一种取悦别人的行为,虚假的成绩成了自我安慰的精神鸦片。
  5.学习畏难情绪严重,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学生对学习有恐惧心理,怕吃苦,遇到困难则临阵退缩。随着困难积累,形成不想学或无法学的状况。
  三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
  1.上课环节
  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十分严重,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大有人在。
  2.读书环节
  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反复读,要求“精读”。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
抓好以上三个环节,是提高初中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当然,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例如: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自觉预习的习惯;勤于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认真作好笔记的习惯;独立做作业的习惯;认真系统复习的好习惯等。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育人工程,每个老师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本着对学生负责,为学生奉献的精神,给予充分的重视。
  范文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指在较长时间内,由于重复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和强化。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方面说明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春天,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段。更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人生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在高一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高一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作为课堂上的“讲师”,以讲代学,以问代学,以牵代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要想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完成由&讲&到&导&这一角色的转变,把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培养他们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呢?
  一、引导学生按课堂规律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
  1、抓课前,引导学生课前要抓好预习,明确哪些自己可以弄懂,哪些似懂非懂,哪些完全不明白。上课时就能带着问题听课,效率更高。
  2、抓上课,课中听讲要领悟学法,上课时一定要专心致志,带着自己的问题跟上老师的思路,听清老师是怎样一步步分析这些问题的。如果还不明白,课间或课后要及时问同学或老师,不要留下知识上的思维障碍。
  3、课后,要科学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过的知识,最初几天遗忘的速度最快,所以当天学习的知识一定要当天复习。   4、课后作业的完成和错题整理。做业是为了巩固和消化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不要只用一种方法,要寻求别的解题方法。做完作业要自己检查是否正确,自我检查的重要性不亚于做作业,养成这个习惯将会受益无穷,这样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还要把错题及错误原因都记下来,以后复习时翻看一遍,因为这正是当时学习的症结所在。
  5、及时总结,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学完一个单元知识之后,要总结一下学了哪些基本内容、基本定理、定律,本单元知识有哪些主要特点,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等等。并引导学生自己绘制出单元知识网络。
  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要根据高中生学习的特点改进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引导。
  1.根据高中学习的特点改变学习观念:   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三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初中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而高中课程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以探究的观念对待每一个问题。在新课程方案的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中特别强调使同学们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学能力是这一能力的基础,培养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在初中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进入高中后老师对学生的个别督促检查明显减少,而代之的是学法的指导。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能动性。因此,激发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一是课前激疑。上课开始,通过教师的作用,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如背景介绍式、故事引路式、悬念式、趣味实验式等等行之有效的课前激趣方法,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同时加以改造。二是课中持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自终兴趣盎然。三是课尾延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
  3、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超前教给学习方法,早学习之前先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更自觉主动地进行。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须的,如何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是我们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教师应该自己充分认识好高中生学习的特点
  1、学习内容方面:知识量大、难度大,综合性、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整个高中课程内容几乎涉及到人类总结出来的全部知识,经过精炼、浓缩,内涵深,外延广。
  2、不同学科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讲课风格不同。根据高中课程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高中教师对要讲的问题往往不是通盘端出,而是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
  3、学校管理方法的不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立能力、自觉性的增强,高中学校的管理是以规章制度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与检查、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同学们要自觉遵守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共同创建一个团结、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引导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养成提问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可能靠技能,提出问题要创造力、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也非常的重要,这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所以要要求学生:学会提问,要求大家每天必须至少提问老师一个问题。在提问中学习,在提问中思考,在提问中更好的的发展和成长。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磨炼学生坚强意志与良好品格的过程。让学生把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探索的学习。因此,我们要增强责任心,根据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使高中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