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只测量一次eGFR,是否能用来诊断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好医生在线继续教育考试答案(2012年)
下载积分:1200
内容提示:好医生在线继续教育考试答案(2012年)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73|
上传日期: 10:24:5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好医生在线继续教育考试答案(2012年)
官方公共微信关于CKD诊断标准的己见&  □ 搜 索关键字搜索范围所有内容仪器试剂新闻&&关于CKD诊断标准的己见发布时间09年09月22日12时05分&&&&&&&&& 肾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肾病中心&&&&谌贻璞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自2002年发表至今,广泛提高了人们对慢性肾脏病(CKD)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CKD患者早期诊断和相关临床研究的发展。但同时,关于其适用性的质疑声亦不断响起,如该指南系统可能造成CKD的过度或错误诊断并导致医疗资源浪费、用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作为CKD诊断和分期标准的方法是否合适(如针对老年人和不同种族人群)等。&&&&2009年10月,提高全球肾脏病预后(KDIGO)国际组织将举行一场研讨会,与会各国专家将重新审阅目前的CKD诊断及分期标准,并对满足不同备选CKD标准的患者预后做全面分析。在大会来临之前,本报特邀国内外5位肾脏病专家就是否应对现行CKD定义与分期进行修订,发表他们的观点。&&&&随后,本报还将邀请出席KDIGO研讨会的部分专家,为您追踪报道此次会议的部分精彩内容,敬请关注。&&&&2002年,KDOQI制定了CKD的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有学者对此标准提出异议,我却有些保留意见。&&&&KDOQI的CKD诊断标准有两条,即肾脏损伤(血尿成分、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查异常)持续3个月或以上,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GFR)异常;GFR<60 ml/(min?1.73m2)持续3个月或以上,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符合上述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CKD。&&&&首先,上述第二条标准,即仅有GFR下降而无肾脏损伤即可诊断CKD,可能是部分学者持有异议的原因所在。但这种情况在老年人和缺血性肾脏病中并不少见,不制定这条标准这部分患者必然会被漏诊。如今,世界上许多地区及国家都已进入老龄化,这条标准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上述标准可使CKD的流行病学调查变得很简单,只需检测血清肌酐(然后用公式推算出eGFR值)、尿白蛋白量及尿常规即可。虽然用指南推荐的公式推算eGFR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却简单实用,被筛查出的可疑患者也可用其他更可靠的方法进一步确诊或排除诊断,以弥补其不足。因此,方法学问题不应成为妨碍医师采用KDOQI诊断标准的理由。&&&&最后,关于此诊断标准会导致CKD患病率升高和社会医疗负担增加的观点更不成立。KDOQI制定上述诊断标准的宗旨之一,即是要达到对CKD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显著减少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的患者数。与CKD早期的治疗费用相比,需透析和肾移植的终末肾衰竭患者所耗费用是前者的数十、乃至百倍。孰多孰少一目了然。&&  & 相关链接&&当前位置:  &
&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逼近1.2亿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逼近1.2亿
▲ 本报记者 许菁 朱柳媛
总患病率达10.8%,1~2期患者超八成,控制CKD进展至终末期还有机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王海燕教授等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首个全国性慢性肾脏病(CKD)横断面调查表明,我国CKD总患病率达10.8%,CKD患者预计近1.2亿,但CKD知晓率仅为12.5%。(Lancet.:815)
该调查从全国13省市抽取了50 550例成年受试者,其中47 204例受试者参与调查。研究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或存在白蛋白尿诊断CKD。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生活方式和用药史问卷调查,并接受血压、血肌酐、尿蛋白和肌酐等指标检测。
结果显示,我国CKD总患病率为10.8%,预计1.195亿CKD患者。受试者中,eGFR&60 ml/min/1.73 m2和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分别为1.7%和9.4%(见表)。随着年龄增长,CKD患病率升高。相对于男性(8.7%),女性中CKD患病率更高(12.9%)。在受试者中,CKD知晓率仅12.5%,农村和城市无明显差异(12.9% vs. 10.5%)。
在农村地区,eGFR&60 ml/min/1.73 m2的患病率较低,而白蛋白尿患病率较高,尤以收入较高地区为著。而在城市恰好相反,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CKD患病率相对较低。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白蛋白尿独立相关。
从地域上来看,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的CKD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6.9%和18.3%;两地区的eGFR&60 ml/min/1.73 m2的患病率也较高,分别为2.5%和3.8%;白蛋白尿患病率分别为15.4%和15.1%。研究者分析还发现,与肾功能受损相关的其他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史、高尿酸血症、居住地区和经济状况。
主要研究者观点早期防治CKD 为时不晚王海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我国CKD患者大多处于早中期,我们还有机会去控制CKD进展至终末期,另外,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发病至出现CKD,可能还需要10年时间。因此,我们要应抓住这个早期防治的时机。
CKD已成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研究进一步分析显示,我国1期、2期和3期CKD患者分别占5.7%、3.4%和1.6%(见表)。虽然整体CKD患病率与美国(13%)和挪威(10.2%)相当,但是我国CKD患者多为早中期患者,1~2期CKD占到九成, 这就意味着我们有机会去控制CKD进展至终末期。
此外,多元回归分析也再次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均与肾功能受损有关。在过去15~20年内,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人数激增,从这些疾病发病至出现CKD,可能还需要10年。因此,我们要应抓住这个早期防治的时机,利用这唯一有限的时间及时有效防控高血压、糖尿病以降低CKD患病率。
通过分析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地区的CKD患病率发现,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高危人群外,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地区居民成为CKD高危人群。此外,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CKD患病率也较高,这可能是由地区间饮食差异所致。此外,低出生体重、基因差异和环境因素等都是潜在原因。
国内专家评论疾病谱变化推高CKD负担谌贻璞 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首席专家
堪称高质量流行病学研究
谌教授认为,王海燕教授牵头完成的这项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从研究技术人员培训、抽样以及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统一采用尿白蛋白和eGFR两项指标)等各方面来讲,是一项严格的、高质量的研究。该研究发现我国CKD总患病率达10.8%,这个结果与以往我国区域性(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以及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流调研究数据基本一致(10.1%~13.57%)。总体来说,目前我国CKD患病率相当高,甚至已经超过了糖尿病。
糖尿病、高血压渐成慢性肾脏病主因
为什么我国CKD患病率会如此之高?谌教授认为,这与CKD疾病谱的变化有关。近年来,多项调查研究显示出我国CKD病因构成出现新趋势,糖尿病、高血压逐渐成为CKD的主要病因。
据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的粗略统计,肾小球肾炎是首位病因。至1999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完成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透析患者的主要病因虽然仍是肾小球肾炎,但是糖尿病(13.3%)和高血压(9.6%)所占比例已显著增加。另外,据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提供的数据,2007年北京市新入血液透析患者病因构成中前三位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7.97%)、糖尿病(23.19%)和高血压(13.21%)。与过去五年的病因构成相比较,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构成比逐渐下降,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构成比又明显著增加,在5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已成为首要病因。还有,据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终末期肾病的三大主要病因中,虽然肾小球肾炎(45%)仍占首位,但糖尿病(19%)和高血压(13%)所占比例也显著升高。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高发,均会导致CKD患病率增加。
政府主管部门已关注慢性肾脏病
CKD发病的严峻形势足以引起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医务人员以及公众的关注。目前来讲,政府主管部门已开始关注CKD——这个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2011年,“肾脏疾病的防治与国产血液净化产品研发及临床应用评价”已被纳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这是肾脏病领域研究项目首次被独立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在进行CKD流行病学调查横断面研究的基础上,今后必须大力开展CKD防治的纵向队列研究,以便摸索出大规模干预CKD的经验”,谌教授强调。
在西方国家,这类队列研究开展较早,但在我国还刚刚起步。2011年,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就用于鼓励和支持肾脏病学者开展CKD队列研究,这会进一步推动国内CKD的防治工作。
最后,谌教授强调了公众的疾病知晓率问题。目前看,高血压、糖尿病以及CKD均面临知晓率太低的现状。本研究发现,CKD知晓率仅12.5%。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对于防治CKD非常必要。我们知道,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至少要经过10来年时间才会出现明显的继发肾损害,如果我们在这段时间内能积极认真地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就能显著地减少由它们继发的CKD发生。
美国肾脏病专家Kamyar Kalantar-Zadeh和Csaba P Kovesdy认为, 1.2亿这样一个数字足以说明CKD是中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且,中国的CKD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城乡差异,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会涌现大批需要肾脏移植的患者(Lancet.:783)。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根据KDOQI分期标准估算的CKD患病率可能并不真实。此外,该研究并未明确开始透析的理想时间以及不同民族CKD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很难预估未来的透析患者人数。因此,还需进一步开展随访研究。&&&&&&&&&&&&
---------------------------------------------------------------------------------------------------------------------------------------------
欢迎关注Elseviermed官方微信
学科代码: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 控制CKD ,新闻 爱思唯尔医学网, Elseviermed
《医师报》每周发行10万份以上。其致力于对专科医师的学术支持,以完善医师的知识结构与临床能力;及时报道学科前沿、医师关注的热点医学信息;辟有心血管、肿瘤、感染、神经等多个学科专栏和学术、行业新闻频道。《医师报》的不少编辑、记者拥有医药、新闻和语言学硕士、博士专业背景,确保了将医学信息准确地呈现给读者。
马上访问医师报网站
顶一下(0)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
可能感兴趣的
时间:~~ 日,《美国肾脏病杂志(中文版)》(以下简称&AJKD中文版&)2016年第一次编委会议在重庆市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圆满召开。中文版主编余学清教授、来自全国各地...
时间:~~日,《柳叶刀胃肠病学及肝脏病学杂志(中国版)》筹备会议在苏州召开。《柳叶刀胃肠病学及肝脏病学杂志(中国版)》区域主编陈旻湖教授和十余位编委参与了此次会议。陈旻湖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柳...
时间:~~日上午,经过编委会、出版方和学术支持方灵北公司的通力配合和精心准备,《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中文版)》(以下简称&中文版&)第六次编委会议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
张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Copyright (C) Beijing Reed Elsevie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励德爱思唯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图文】慢性肾脏病的诊治进展-丁国华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慢性肾脏病的诊治进展-丁国华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6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肾小球滤过率少量降低可作为慢性肾脏病诊断终点
作者:李江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不断增加、预后很差、治疗费用高昂,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已经有一些简单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可以早期确定CKD,但是相对于其他常见疾病,针对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还很少。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建立能证明CKD发展进程的诊断终点指标需要大量样本和长期随访。 1993年以来,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可的有关CKD进程的临床研究替代性诊断终点指标为“血清肌酐浓度为基线值的两倍”,其相当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57%。而以两倍肌酐浓度或终末期肾病(ESRD)为诊断终点的临床研究一般需要随访五年左右的时间。
随着eGFR评估方法的改进,使得采用更低血清肌酐浓度用以替代两倍血清肌酐浓度作为CKD研究诊断终点指标具有了可行性。采用“eGFR少量下降”作为CKD进程替代诊断终点,可以缩短随访时间、降低研究费用,并增加临床研究效率。
因此,慢性肾脏病预后联盟(CKD-PC)的专家团队针对“eGFR少量下降”作为CKD进程替代诊断终点的临床研究价值进行了这项荟萃分析。作者通过分析eGFR三年的变化与ESRD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eGFR变化率在不同肾功能基线亚群中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为评估潜在的可替代性CKD诊断终点提供证据支持。
在这篇国际化的荟萃分析中,作者根据CKD-PC的标准选择研究项目,目前CKD-PC由50项研究组成,提供血清肌酐浓度、尿蛋白结果及超过50项的预后数据。其中有22项研究(4个普通人群,5个高心血管风险,13个CKD相关研究)具有6个月到3.5年反复测量的血清肌酐浓度数据,可以确定eGFR变化率与ESRD预后的关系。有35项研究(15个普通人群,7个高心血管风险,13个CKD相关研究)具有死亡结果数据。
本研究汇集了170万被调查者,包含12344例ESRD病例和223944例死亡病例。通过分析,作者证明小于两倍血清肌酐浓度的eGFR降低,与ESRD风险具有显著和一致的相关性,并且可以获得更高比例的ESRD风险,为“eGFR少量下降”做为CKD进程的替代诊断终点提供了数据基础。
分析显示,eGFR变化越大,经首次eGFR和其他变量校正后的ESRD风险比(HR)越高。eGFR变化57%,HR增高30倍,eGFR变化30%,HR增高5倍,但是后者的发生率比前者高10倍,所以具有较高的人群分布风险(PAR分别为44%和10%)。死亡风险显示出了与ESRD风险一样的相关性特征。这些数据为我们理解高风险与低发生率之间的平衡提供了依据。当我们进行CKD进程研究时,选择一个较高或较低eGFR百分比变化作为诊断终点,尽管HR的趋势在不同研究中是一致的,但是不同eGFR诊断终点的选择使研究中被调查者的特征具有显著差异。
文中强调了几点: (1) 不仅仅要进行ESRD预后结局的研究,其他预后结局(如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由于发生更加普遍并可以发展成ESRD,所以对其评估也是重要的。分析显示,十年间,eGFR降低30%的群组死亡率为50%,而eGFR稳定组,死亡率为32%。
(2)评估临床研究时,必须评估治疗效果的替代终点与临床终点的一致性。而替代终点带来的益处更大。
(3)由于CKD研究的数量和类型有限,特别是随访期限和EDRD事件数量,所以需要模拟研究来评估潜在情况,以评价eGFR少量降低作为CKD研究诊断终点的有用性、稳健性和权威性。
作者通过荟萃分析,以大量研究数据为基础,证明“eGFR少量降低”比“两倍血清肌酐浓度”的存在更加普遍,与ESRD和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更加显著和一致。建议考虑以“eGFR少量降低”(例如,2年间eGFR降低30%)作为替代性的CKD进程的诊断终点。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慢性肾脏病相关文章
肾病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肾脏病分期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