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中小学生用心灵去倾听交往过程“灵美”的过程

心“灵”手巧&&——《劳动与技术》手工制作为学生搭建自信平台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实践操作,这也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它不与分数挂钩,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学科。并且教学过程能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而学生的“劳动成果”制作本身也在于“游戏”。“游戏”所创造的轻松、欢快的气氛会使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摆脱紧张压抑的心情,也能轻松地学习。并且获得较多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评价、展出等方式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成功标准,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自己也是能够学好的,从而建立起自信。
一位哲人说,“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便不会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如果学生对自己没有了自信,那么,即便教师绞尽脑汁地想法子,也不见得会收到成效。所以,当有学生不思进取、沉默寡言的时候,我们不妨利用劳技课的手工制作给学生搭建重塑自信的平台。
本文就如何在劳技手工制作中培养学生的自信作如下阐述:
一、运用评价,“评”出学生自信的成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劳技课给了孩子一片自由放飞童心的空间。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劳技作品凝聚着孩子们智慧的结晶。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充满着学习的期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正面评价是相当重要的。注重成果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鼓励和表扬是教育的两大法宝。孩子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全身心放松,灵感和创意不期而至,此时进行正面表扬更能激发自信。教师还可以在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内,对本节课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作简要小结。对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作出评价,对优秀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进而增强自信心。
1、教师评价——自信之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能得到老师的赞赏,是每个学生心中最大的心愿与努力学习的原动力。教师用“暖春式”的评价,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从而获得自信的体验。众所周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不仅有智力因素,还有非智力因素,而且往往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完成一件劳技作品、一项劳技实践活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十分注重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捕捉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闪光点”,作出正确、恰当的评价。通过评价,使那些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其他优点,听到老师的赞扬声。经激励后,学生也非常乐意接受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且愿意根据教师的建议进行再修正、丰富,鼓足信心,完成作品。在评价中,实现了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快乐中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快乐中萌发创新精神;在快乐中提高素养;在快乐中收获自信带来的无比喜悦。
教学《缝沙包》一课时,学生们动手制作出形态各异的沙包。其中有个男同学,是班上的后进生。他怎么也做不好,还急出了一头汗。我就耐心地指导他,结果没过多久就做好了。虽然他是最后一个完成的,针迹不美观,样子也不好看,但终于做成了。我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你看,你做得多好看啊!”他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成功的欢愉,还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课间,他玩着自己缝制的沙包,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做的沙包可好玩了”。我说:“祝贺你,你成功了!”随后的日子里,这位男同学不但爱上劳技课,还增强了他对其他文化课学习的信心。真可谓一举两得啊!
2、小组评价——自信之基
《劳动与技术》课实践性强,很多作品都是孩子们合作着完成的,因此,它更适合于小组评价。小组编排有利于上好手工制作课。每个孩子都生活在小组之中,来自大家的评价与肯定是学生自信产生的基础。组内成员互相切磋技艺、交流心得、互相评价,个个都是“权威性”的评委。小组评价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在评价过程中,同学间用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在欣赏中学习,在欣赏中激励,在欣赏中发展。通过学生间自己的互相参观、欣赏,并提出各自的看法,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劳技课中我们都可以采取欣赏式的小组评价。
在《卡通储蓄罐》的实践活动中,我实行了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强调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最后的作品评价环节中,我请学生们在小组中对同伴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小组欣赏、评价出小组最实用、美观、设计最独特的储蓄罐,并为这个储蓄罐贴上具有班级特色的“麦兜巧手小明星”卡片一张。最后请得到“麦兜巧手小明星”卡片最多的小朋友上台谈谈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在倾听的过程中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敢说,乐说;敢做,乐做,敢于也乐于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让别人欣赏到自己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孩子们都能发现作品中的美,都能肯定别人,欣赏他人。在此基础上,学生能愉快地与他人合作,从而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结合班级特色,给最团结的几个小组颁发“麦兜团结小明星”卡片。因此,开展小组评价,能让他们有机会互相交流,获得认可,从而不断产生自信,评出“优秀效果奖”、“最佳创意奖”等等。孩子们的脸上都绽放出喜悦的光彩,鼓足信心期待着全新的学习。
二、展示作品,“展”出学生自信的学习成果
根据马斯洛心理需要层次论的观点,人们在学习知识和实践劳作的过程中,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期望获得荣誉,学生也不例外。他们都很愿意将自己付诸心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欣赏,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因为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会使他们精神上受到鼓舞,坚定努力成功的信心。然而,仅在课堂上展示是远远不够的,应把作品展示在与学生每天相伴的教室里。设立展示台,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付出就有回报”。同时,展示的过程也是分享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交流的过程,能相互启迪、发现不足、冒出新的灵感等等。只要我们肯动脑子,千方百计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他们便能心情愉快地去学,学得更有劲头,自信高涨。
1、机会平等,发现闪光点。
作品展示是一种分享和相互学习的方式。对小学生而言,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就意味着作品被老师同、伴认可,从而产生成就感,身心愉悦,树立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创作活动中去。所以教师不要吝啬那一块小小的展示台,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是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及时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例如,在执教了《小风车》一课后,我和学生一起挑选了一些比较出色的作品。有太阳花风车,有双色风车,有风火轮风车……作品被选中的学生就觉得非常自豪,很有成就感。当他们向别的学生介绍自己成功的秘诀时,内心的成就感与自信便油然而生。
我们相信,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件作品都有展示的必要,即使是未完成的作品,我们也要允许学生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自己的不足,“瞎子背瘸子——取长补短”。一位伟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作为劳技教师,我们必须从内心认可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展示它们,让每一朵花尽情绽放,越开越美丽。
2、精心布置,凸显闪亮点。
教师不仅要给每一个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还要为每一次展览作精心的准备。展示区不仅要方便学生作品的展示,还要进行一些装饰。例如用彩纸、彩带、KT板等材料,把学生的作品以吸引人的方式框起来。我们学校的黑板就很特别,是一块软木板,表面覆盖一层细网格状的深蓝色背景布。要进行平面张贴时,只要用图钉钉住作品就可以了。这种黑板的好处就是既方便快速,又可以重复使用,是展示佳作的好平台。另外,我们学校教室的书包柜上面,都设有“展示台”。可以用来展示课堂上完成的立体作品。
每学期的开学初,我们学校都要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此时,被评为“麦兜小巧手”的孩子便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帮助老师一起在后黑板创作一个个美妙的场景,如海底世界、青青草原、大森林、蓝天等等。当学生制作好小作品后,就可以把它们放在后黑板所布置的场景中,非常有趣、美观。这样,突出了黑板展示的“亮点”与重点。每一个在《劳动与技术》课中完成作品的学生,我都会鼓励他们自信大胆地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如:辫子花、做纸杯娃娃等。科学老师看见了,夸孩子们做得好,并借孩子们的作品去别班当上课的材料和样本用。由于满足了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需要,又在“展示”过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交流了实践体会,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劳动技术的“竞争”热情。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劳动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逐渐形成了较好的劳动技术学习习惯,并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自信,这才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学习成果”。
长此以往,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劳技课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不少同学也因此成了各种小制作的小行家。通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三、美化环境,“美”出学生自信的健康心灵
劳技手工作品的应用性很强,有些作品可以用来装饰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比如,笔筒、笔袋可以摆放学习用品;毽子、风车可以当课余的玩具;而窗花、花边及一些小艺术品则可以在传统节日作装饰,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作品的价值,使学生懂得物以致用的道理。因为物以致用比单纯的展示更有意义,更加别出心裁。所以,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应用于实际,他的内心将会无比自豪,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1、与学校文艺活动相结合
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感恩节等等,结合学校德育处和少先队活动,给老师、妈妈精心制做贺卡,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结合每学期的“秀我风采”手抄报比赛,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艺术节的手工制作比赛,又是一次培养自信的好契机。读书节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利用展板、彩纸等制作班级义卖牌,既有锻炼学生的能力,又有巩固自信之效。
2、与班级环境布置相结合
教室是教师与学生每天都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劳动技术手工制作的天然乐土。上劳动技术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劳动技术,必须从身边做起”。要投身美化教室环境,创造美好的学习环境。在前年的圣诞节,学生提议自己设计教室,为圣诞节增添节日气氛。他们利用自己在劳动技术课上学的剪窗花、做风铃、星星、信封等,把教室打扮得格外美丽。多可爱的孩子啊!当别班的孩子走过我们班教室时,当听到同级段的同学啧啧称赞“哇,好漂亮啊!”时,当他们看到观赏者驻足良久时,甚至情不自禁地走进来参观时,自信的喜悦便在心中滋长,此刻的心情难以言表。自信能为班级做好事,健康的心灵得到了滋润。
四、记录足迹,“记”出学生自信的进步历程
每个自信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并欣赏自己。也能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缺点并能接受它,并把它作为挑战自我的动力。他们在行为上积极进取,敢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也能主动与他人交谈,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批评,敢于接受挑战。这样,他们才可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为此,我动员学生用好他们的成长档案袋,把他们最得意的作品放在其中,每周回家与父母、朋友等交流分享。有的学生把跟大家分享的这份喜悦写成了周记,留住了美好时光;有的学生在家里露一手《劳动与技术》课上学到的本领,在家做些纸艺来装扮自己的家,接受亲友的评判,然后不断改进……这样不仅学以致用,而且不断进步。这与他们坚持记录自己的成功体验、不断增强的自信密不可分。
当学生的价值得到体现、感受到成功时,这又是一种更美的享受。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是发起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他们将从中得到锻炼,获得更多宝贵的东西。这一件件倾注着学生智慧、极富创造力的作品的个性展出,就是对《劳动与技术》这门“生命课堂”的有效见证与解读。学生不但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个性的飞扬,更是为下次的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劳动与技术》手工制作就在悄然间改变着孩子们的生活。
在今后的劳动技术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让自信真正成为孩子成功的第一秘诀,让学生自信飞扬,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每个孩子都爱劳技,爱生活!使他们的心更“灵”,手更“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鼓励多元解读 展现学生真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鼓励多元解读 展现学生真我
上传于||文档简介
&&鼓​励​多​元​解​读​ ​展​现​学​生​真​我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做学生心灵的知音_案例反思_晋江市灵源教育信息网
&做学生心灵的知音
时间: 13:48:28&&作者:王淑宝&&来源:灵源街道华林小学 &&查看:&&评论:
&------班主任工作案例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在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这六年里,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要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要在学生无助的时候,为学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要在学生成功的背后,默默地耕耘;要在学生迷茫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为学生指出前进的方向。我认为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我们作为人师都应当是学生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老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我始终认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在任何时候我都没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我认为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以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教学中,我认为谈心――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更是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一句话,一段言语,一个惩罚,一个教育细节,如果经过艺术处理,会给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多大的震撼,会给学生心理的健康发育产生多大的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为学生拨去心中的迷雾 。尤其是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首先,我会先摸清后进生的致差原因,而且要知道后进生并非什么都差,在他们身上肯定有很多优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转化后进生,以情动情,才最有感染力。与后进生融洽相处,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让他们觉得你真的够朋友,真的很可敬。我班的小天平时爱耍脾气,经常不爱做作业,还记得那次午托,他把饭打掉了,我连忙把自己的倒一半给他,平时在班级里,吃饭的速度,他算数一数二的,这次他却倒数。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他正细细地“品尝”着。后来,我真的发现他改变很大,上课认真多了,作业也按时完成了。当然,我们还应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长处给予肯定、给予赞扬,并给予他们以充分的信任,以保持和挖掘他们强大的内驱力。真诚赞赏,励志启智,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赏识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通过教师的称赞、鼓励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潜能,无论哪一层面的学生,当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他们并对他们寄予厚望时学习会更勤奋,自信心也会增强。 此外,老师还应用规范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俗话说:“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老师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都应表现在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我们始终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 教育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教育。我认为老师要以宽广博大的胸怀面对后进生,要给他们以真诚、纯洁、无私的爱,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 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赏识,渴望得到心灵的滋养,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亲切的抚摸,在公开的场合被重视、被夸奖,尝到幸运的甘甜,感到无限的温暖。老师应多与他们交谈,找到他们厌学的根源,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但对学生的错误不能姑息,该批评时也要批评。个别学生影响极坏的错误行为,必要的严厉是不可缺少的。 我曾听到学生给我这样评价:“‘我们的老师就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一点儿也没错,我觉得老师的确是要做这样的一个人,把自己所知所学的知识都无私地拿出来分享,让学生们一同来享受这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确实,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好班主任,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知道“物怕比,书怕比,人更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确实,在我们的班级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后进生,我们必须更加关注,让他们同样能感受到爱的滋润,在幸福的关怀下享受到快乐。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但是我们为何不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呢?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把爱撒进他们的心窝吧,一起托起新生的太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心灵去倾听交往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