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区房价有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吗

杨浦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杨浦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学习啦【创业知识】 编辑:隆佳
  为缓解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党中央、地方政府和高校都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杨浦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杨浦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2015上海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投资资助项目
  全国首家传播创业、支持创业实践、从事推动大学生进行科技创业活动的非营利性公募基金会&&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以投资资助形式,资助符合申请条件的大学生作为主要发起人创办企业。基金资助项目周期一般为两年,单个项目的资助金额一般在30万元以内。
  上海市大学生创业企业信用担保基金项目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和上海市杨浦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共同发起上海市大学生创业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单笔担保贷款范围是50万元以内,期限为一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大学生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政府专项基金,在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内设立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引导和支持。创新基金以无偿资助方式支持立项项目,资助额度为每个项目20&40万元。
  创业场地
  上海留学人员创业园
  上海张江、嘉定、漕河泾、莘闵、虹桥临空、宝山、杨浦、普陀、徐汇、南汇及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等留学人员创业园可为留学人员提供创业资助基金、孵化基金、种子基金、担保等资助,并可协助留学人员企业申请国家、地方创新基金等。
  开业园区房租补贴
  本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挖掘部分闲置房产,开发建设适合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小企业的开业园区。创业者不仅可以较低租金进驻开业园区,还可根据所吸纳本市失业、协保、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情况享受年度人均房租最高不超过2000元、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的开业园区房租补贴。
  奖励补贴
  海外留学人员来沪创业发展资助资金
  2005年7月,市人事局和市科委联合组织实施&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每年投入4000万元作为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创业的政府专项资助。资助类型有科研开发(A类)、科技创业(B类)、社会科学(C类)和特殊急需人才(D类)。资助强度一般为:一类资助为50万元(团队),二类资助为20至30万元,三类资助为10万元左右。
  杨浦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上海杨浦区大学生创业福利政策:最高获20万赞助
  以&网络创新实践,实现创业梦想&为主题的&2015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日前在复旦大学落幕,中国矿业大学&木牛流马&团队的&Maker Box机器人学习套件&斩获特等奖;电子科技大学&尿布狮&团队的&憨豆豆智能嘘嘘器&、重庆大学&品质社交&团队的&高品质社交App-Feeling&、西华大学&快乐居家&团队的&壹个师傅&、东华大学&送送侠&团队的&校园秒送&以及浙江大学&COMING宠物管家&团队的&COMING宠物管家&5部作品获得一等奖。
  会上,杨浦区发布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福利政策,大学生创业者最高可获得20万元创业基金赞助。
  大学生网络创业热情高涨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思想工作司、国信办社会工作局指导,易班网举办,旨在挖掘、鼓励学生创业的才华和梦想,激发全社会关心大学生创业热情,搭建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平台,将大学生落到实处。
  比赛面向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自2015年6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市202所高校共计722部作品,其中产品硬件类共95部作品、互联网创新项目共444部、移动应用软件类共183部作品。参赛高校包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等部属重点高校。
  此次比赛作品内容涵盖了从手机操控四旋翼、公交车智能拉环集电装置等智能硬件产品到互联网校园金融新产品的&挂科险&,以及校园精准营销的O2O秒送项目等,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部分产品还定位于服务社会。
  据悉,作为对优秀创新创业团队的褒奖,所有进入决赛的35支参赛队均可省去&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所推出的&天使基金&项目的申请和初审环节,并有机会享受&雄鹰计划&和&雏鹰计划&。同时,还有机会被推荐进驻&飞马旅&创业机构,获得6个月的场地免费使用期。获得前六名的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华大学、东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参赛队伍还可得到杨浦区政府提供的5-20万元不等的创业基金赞助。
  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便利
  会上,&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揭牌。该基地由市教委和杨浦区共建,基地将开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训、培训及政策扶持,增强上海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杨浦区表示: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并且积极实践的大学生,在创业的前期,杨浦区将主要以&生活补贴&的方式给予创业者鼓励。例如在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区、创业见习基地参加创业实习、见习的上海市应届、在校大学生,经认定后在实习、见习期间每月给予生活费补贴,补贴标准为当年度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的80%,见习期限为3-6个月;对处于创业初期的大学生,杨浦区主要以奖励、补贴等方式给予支持。例如高校、科研院所在校老师、学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如在众创空间等各类园区内创新创业,经认定,可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经大学生(青年)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孵化的创业项目或孵化器配投的创业项目,且在杨浦注册经营的,经审核,将给予最高5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补贴;在创业中后期,杨浦区将通过人才、住房补贴、扶持奖励等多种方式,给予创业者尽可能全面的支持。例如在杨浦区登记备案注册经营的,由35周岁以下的青年大学生创办的创业组织,可享受创业组织社会保险费补贴,总额度最高10万元。
本文已影响 人
[杨浦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759人看了觉得好
2619人看了觉得好
2839人看了觉得好
【创业知识】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杨浦创新创业政策
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简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潮席卷而至,作为上海创新创业的热土,杨浦区集聚了人才、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载体等各类优势资源,今年,在市委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简称《意见》)中,杨浦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万众创新示范区。  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位于杨浦区国定东路200号(近上海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地区),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杨浦区人民政府历时三年共同规划建设完成,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首个由政府设立的专门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公共实训平台,可以说,独特的定位赋予了它在杨浦创新创业体系中的特别作用,为杨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  全区功能布局上,杨浦积极打造西有创智天地、东有“创业天地”,以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为重要枢纽,通过“创业走廊”进行联动的大创业格局,并以实训基地为执行层之一,推动创建创业型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创业带动就业联席会议、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合作联盟、社区“1+X”创业孵化联盟,和18家委办局、12个街道镇、8所高校、14家园区之间的联动,近三年来,杨浦的各级创业载体总面积达203.23万平米,帮助成功创业1995人,创业带动就业22352人,带动就业率1:11.2。申请专利15603项。  集聚一批服务创业的专业机构:集聚了创智天地、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创新工场”、兆联天下等社会专业创业服务机构,建立了高校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四新”企业:易保网络、东方CJ、沪江网等“四新”企业集聚杨浦。  涌现一批优秀的创业典型:张元刚、王斌、卢明霞等一批青年创业家在达沃斯、G20等国际舞台亮相。  获得一批国家、市级荣誉称号:杨浦荣获全国首批“创业先进城市(区)”称号,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成为首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今年6月,杨浦在全市首轮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中位列第一,荣获“创建优秀城区”。  基地有着超大物理体量。总建筑面积11.18万平方米,有五栋单体建筑组成,建有四大功能平台。创业产品实验试制平台,分为创意产品、信息技术、电工电子三大平台,以科技创业为重点,提供创业产品的公共测试环境、研发设备和综合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和有形产品。创业企业孵化平台,由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创新工场、创业接力大楼组成,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帮助创业者进行企业孵化。创业培训和公共服务平台,由杨浦创业企业服务中心一门式服务受理窗口、YBC杨浦办公室、裙楼三楼创业服务平台、创业能力实训室等平台组成。技能实训平台,由会展、制冷、呼叫、物流技术等实训室以及引进国际培训平台组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实训环境。  基地更有着生机盎然的创业生态圈。运用市场化手段,基地倾力打造一个基于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的生态系统,从创业项目开始,到企业孵化各个环节,解决企业生长、发展、融资壮大等各类问题。基地既有杨浦本土服务平台,又有第三方品牌合作提供服务,以形成强大生命力和自我发展自我衍生的内在动力,着力构建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圈。  基地有占近四分之一的面积为创业团队产品试制和创业孵化提供理想场所。创意产品、信息技术、电工电子三大创业产品实验试制平台,累计入驻团队549家,入驻期间成立企业111家,其中注册杨浦97家,带动就业人数1840人。同时,基地还搭建技能实训、国际培训平台,满足创业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提供创业能力训练和创业公共服务,包括举办各式创业活动,如天使投资黄浦江论坛、华侨创业论坛、APEC青年技能夏令营、海峡杯两岸大学生创业计划邀请赛等,举办三届“创业活动月”、三届“全球创业周”、三届“进化圈”训练营、四届“延吉杯创业大赛”等。  基地更是用四分之一的场地提供企业孵化,并有针对性地建立孵化服务梯次。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以三级孵化服务体系“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服务特色,累计入驻项目为823个,成立公司350个,带动就业3000余人,项目转化率为42.5%,涉及IT、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创意设计、生物医药、教育咨询等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领域。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专注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领域,采取李开复开创的“天使投资+全方位孵化”的孵化模式,给予几万至几千万不等的投资及2―3年的孵化,并提供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在资金、商业模式指导、技术架构以及创业孵化服务上的全方位支持。创新工场共孵化创业团队和企业37家,带动就业1100人,带动就业比率1:30。现在孵19家,企业员工总数860人,入驻孵化企业获得各类投融资达9亿。“创业接力”大楼,采取“天使投资人投资+创业接力引导基金配投+孵化服务”的“三位一体”的投资孵化服务模式,以创新型和成长型企业为对象,主要扶持由创业接力和天使投资人共同投资的电子信息、媒体等轻资产领域的早期科技型企业,入驻企业在2年孵化期内,可享受各类创业培训、市场推广、商务对接等活动,现有入驻企业17家。其中,上海意莱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外卖平台“零号线”完成B轮3000万美元融资,上海乔布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近期也获千万美金A轮融资。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浦区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__新浪上海
杨浦区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评论
  我区以建设服务载体、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过程服务为抓手,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主要做法:一是努力夯实四级载体服务。围绕创业型城区建设,建立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代表的引领载体、以“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为重点的示范载体、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特色载体和以街道镇开业园为支撑的基础载体,实现定位和形态功能互补;完善大学生(青年)创业园“1+X”管理模式,以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三级孵化体系为核心,带动创业型社区孵化载体建设,实现孵化体系标准化;各街道镇实现“一街道一品牌”,全面夯实四级载体服务链。二是积极构建全过程孵化创业服务链。整合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创业前—苗圃—孵化器—加速孵化”四个阶段全过程孵化服务链,成立大学生创业“一门式”服务中心,加强高校与创业苗圃对接,促进人才培育及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优秀创业项目落地,并为其提供孵化场地、创业指导、天使基金、股权投资等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扩大创业启动资金覆盖面,提高开办费、贷款、房租等补贴,新增引导扶持在校大学生创业实习政策,形成完整创业扶持体系。自2012年以来,我区已累计孵化企业302家,预孵化项目478个,有4位从苗圃成长起来的创业者受邀参加“夏季达沃斯”和“冬季达沃斯”论坛,2名创业者参加G20青年企业家峰会。三是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创业带动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创业园区管理;通过高校合作联盟机制,积极开展创业舞台剧巡演、“创业训练营”、“创业T型台”等活动,共建创业教育体系;成立杨浦创业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创业“一站式”服务;建立“创·沙龙”自律组织,搭建创业资源对接平台,实现自助、互助服务;组建“创联公社”,整合实训基地党员力量,形成创业网络互连、创业资源互补工作格局;积极发挥互联网线上信息传播优势,通过“创业杨浦”网站微博、“创业者家园”QQ群、“创业杨浦,我们助力”QQ群和“创业政图”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各类信息活动,实现线上线下沟通无极限,创业服务资源共建共享。2016年上海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政策
发表时间: 09:23:03 文章来源:
《2016年上海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政策》是有三思教育网()为你整理收集:
上海大学生创业优惠扶持政策  上海工商部门的各处注册大厅内,近来多了不少“书生气”的年轻面孔。他们多数是来咨询“零首付”注册企业政策、渴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毕业两年内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注册资本“零首付”、在创业后两年内分期缴纳的待遇,是上海市不久前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扶持创业就业新政策。并且,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自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可免收登记类、管理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费。  “零首付”出台3天,16位大学生办起11家公司  记者从上海市工商局了解到,新政策公布后,大学生反响热烈。每天到市局、各分局注册大厅现场咨询或通过电话、网络询问的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约有200至300名之多。推出政策以后的第三天,已有16位大学生注册创办了11家公司。  这11家大学生创业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服装、环保、电子、信息技术、商务咨询、工艺品收藏等领域,注册资本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其中3家公司是“一人有限公司”。11家公司的投资者都是大学生,既有上海本地学子,也有外地学生,最高学历为博士。  在上海市工商局局长方惠萍看来,注册资本“零首付”意味着,这些大学生“老板”在创业之初每人至少能省下3万元开支,可以减少包袱,以最低的成本自主创业。考虑到大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对工商行政法律法规不熟悉,上海工商部门还专门建立“大学生创业跟踪联系”制度,设“创业联系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事前指导、快速办结、定期联系等服务,以减少市场风险。  “创业新政”扎堆儿,只要你有勇气和好点子  在上海,为激励大学生创业而出台的新政策,远不止于这一项。一个鼓励创业带动就业3年行动计划最近刚刚启动,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扶持政策。规定,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吸纳上海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可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在创业园区外自行解决经营场地的企业,可根据其吸纳就业情况给予经营场所房租补贴,等等。希望通过实施创业教育和培训,建立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50个,帮助3万人成功创业,带动20万人就业。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不久前推出了“体验式”创业资助模式,大学生只要有好的创业点子,通过评审后,就能得到3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资助。资助范围不限于科技创业,还包括文化创意类、现代服务业类创业项目,资助对象也是“毕业两年之内的高校毕业生”。共青团上海市委组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团”,同时与各银行合作,实施多项小额贷款项目,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免息、免担保的创业贷款5万元,今后三年内为团组织推荐的优秀青年创业企业设立总额3亿元的授信额度等。高校相对集中的杨浦区,则在筹建上海最大的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对大学生创业推出包括各种资金支持、专项贷款和人才引进、居住证办理、档案托管、人事代理等配套服务在内的“一揽子”优惠政策。
以上关于2016年上海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政策的相关信息是三思教育网收集并且整理,仅为查考。
上海大学生创业优惠扶持政策  上海工商部门的各处注册大厅内,近来多了不少“书生气”的年轻面孔。他们多数是来咨询“零首付”注册企业政策、渴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毕业两年内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注册资本“零首付”、在创业后两年内分期缴纳的待遇,是上海市不久前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扶持创业就业新政策。并..…
2016年上海创业各区的补贴政策  一、黄浦区…
 从演出票务代理到“微本领”网络交易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王奕夏团队在校园小红亭完成了线下到线上的转身,获得50万元天使投资。只有几平方米的小红亭,帮助他们淘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有4个书报亭,长期以来为私人承包。2014年底,学校将经营权收回,对书报亭简单装修,接通水电,辟为“创业..…
建立模拟创业实验室,在校园设立逾亿元创投基金,上海理工大学近日与北京中科创大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创业学院,探索“产学研用创”贯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合作方中科创投的母公司中科招商目前管理着800亿元创投基金,中科创投将把亿元级别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引入上海理工大学,采用市场机制,为师生..…
&&本报讯(记者&朱梦聪)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和上海市“千人计划”专家近日来到贵阳,与贵州省“千人计划”服务窗口签订上海市“千人计划”专家智力支持贵州合作协议。&&&&&双方将从开展智力咨询服务、合作研究攻关项目、举办新技术及创业指导讲座、鼓励到贵州创业、..…
&&&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既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利契机。上海市成立全国首家传播创业文化、支持创业实践、推动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的非营利性公募基金会&&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
[09-01] [08-29] [08-29] [08-29] [08-29] [08-29] [08-29] [08-29] [08-29] [08-29] [08-29] [08-29]> “杨浦模式”打造上海规模最大孵化器 > 正文
“杨浦模式”打造上海规模最大孵化器
&&& 2009年,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培育在孵企业200多家,68家企业获得国家、上海市或杨浦区三级政府支持立项,获得无偿资助总计2354万元,同比增长12%;2009年企业知识产权申请量达335项,占杨浦区企业申请总量的1/3以上;在2009年上海市孵化器考评中,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服务指标综合排名全市第一名,被评为上海市A级创业中心……
  经过了第一次制度创新,杨浦创业中心发展成为全市基地规模和资产规模最大的创业中心。然而在当时,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是事业单位运作模式,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又大胆探求一条新路:全面实施企业化运作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孵化器发展。05年初,杨浦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杨浦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有限公司进行了改制重组,成立了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通过整合创业中心和基地公司的内外部资源,放大政策扶植和市场化运作杠杆的有效实践,杨浦创业中心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07年年初,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决策团队开始探索孵化器的集团化发展道路,确定成立4家子公司:复旦科技园创业中心、环保专业孵化器、物业公司和商务公司。前两个孵化器不考虑盈利,专心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创业中心计划将其他业务进行剥离,一旦时机成熟,就建立更多子公司,包括一家以投资为主营的创业投资子公司。截止2009年12月,三期工程创业大厦竣工,此时杨浦创业中心园区孵化面积已达11万平方米。
  “第一次机制创新给创业中心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而第二次机制创新更是把创业中心的软硬件优势整合在一起,使中心有能力提供各种创新服务;第三次机制创新则把创业中心带向更远的未来。”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吉华认为,机制改革创新才是创业中心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创业导师为企业“引航”
  任何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人,而“杨浦模式”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专业孵化服务团队。“如水般的软实力才是孵化服务的最本质内涵”,谢吉华对创业中心的服务提出了要求。如何为企业提供全面而有深度的服务成为他们思考的重点,对此,专业孵化服务团队探索出了由联络员制度、辅导员制度以及创业导师制度三者合一的创业导师体系。
  当企业高速发展时,有时企业家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不能适应,出现战略决策失误或错失发展良机。创业中心就为这些企业配备了创业导师,请来资深的创业导师为他们出谋划策、指点迷津,从而尽可能规避发展道路上的风险。
  格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作为一家崛起中的新兴高科技软件开发企业,专注于开发kjava、Linux等多平台游戏软件。由于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格锐数码面临着众多“彷徨”和“无奈”。开会为什么总是老板的“独角戏”?为何员工总是兴奋不起来?
  这些琐事困扰着年轻的老总陈刚。杨浦科技创业中心针对格锐的发展问题,在08年初通过火炬中心创业导师体系,与上海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爱国配对,由他亲自指导。经过创业导师的精心指导,现在格锐公司建立了矩阵式管理框架,理顺了团队关系,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在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创业导师建议其实施“尾灯战略”,即跟着领先企业走。这一下子使他们豁然开朗,放弃了在海外广设分公司的想法,转而集中力量主攻亚洲市场。目前,格锐开发的一款手机游戏进入韩国市场仅一年,用户就已突破50万人。“不少人觉得资金、项目等物质帮助立竿见影,但更多时候令我困惑的是看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导师就好比一盏明灯,助我拨云见日。”格锐老总陈刚颇有感触。
tags:&&&&&2
上一篇:()下一篇:()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杨浦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