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部发布海外自由行指南伐木指南

您的位置:&&&&&&&&&&&&&&& > 正文
林业部关于加强国有林林地权属管理几个问题的通知 00:00
发文单位:林业部发布日期:执行日期:生效日期:  加强国营林业局、国营(采育场、伐木场)、国营苗圃和自然保护区(系指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下同)所辖国有山林权属的管理,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事例赠。一九八七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的指示》(即中发〔1987〕20号文件)强调指出,要“坚决依法保护国有山林权属不受侵犯。国营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的山场、林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侵占、破坏”。但是,近来在一些地方随意挤占、划拨国有山林,不经林业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改变国营林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以及哄抢盗伐、乱采滥掘破坏森林植被等情况仍屡禁不止,有的已严重危及国营林业单位正常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和中发〔1987〕2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国有林林地权属的管理,特作以下通知:
  一、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国营林业局、国营林场、国营苗圃和保护区等林业单位(下称国营林业单位),任何其它部门或单位都不得擅自改变其隶属关系。如确实需要改变个别国营林业单位的隶属关系时,要求改变隶属关系的部门或单位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林业部审批。其中改变自然保护区隶属关系时,应按《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规定,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二、国营林业单位的山林,凡是目前权属清楚但尚未发出林权证书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争取在今年内结束发证工作。个别国营林业单位的山林确实存在权属争议的,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抓紧处理,尽快确权发证,不能久拖不决。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协助政府抓紧做好这项工作。
  三、国营林业单位对自己经营范围内的各类土地、野生动植物和其它自然资源,要切实加强保护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随意占用、破坏。如确实需要占用国有林林地进行勘察设计、修筑工作设施、开采矿藏(包括采砂、采石等),以及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向国营林业单位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和植被恢复费。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同意和没有履行占地审批手续的单位或个人,国营林业单位有权拒绝他们进入本经营范围内从事任何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
  四、国营林业局、国营林场、国营苗圃和自然保护区内有条件开放的地方,经林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旅游活动或建立森林公园,但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国营林业单位对旅游区必须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合适的旅游点、旅游路线和建筑设施。地处风景名胜区的国营林业单位,开展森林旅游活动的规划要与国家统一规划相协调;
  (二)旅游业务由国营林业单位统一管理,所得收入实行“以林养林”,用以改善生产建设条件和扩大森林资源;
  (三)在统一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有关部门、单位或个人,可以投资与国营林业单位联合兴办森林旅游事业,按照协议共同分益,但不得改变这些国营林业单位的隶属关系;
  (四)旅游区必须设置防火、卫生设施,实行严格的巡护检查,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五)对于已经擅自进入国营林业单位占地搞旅游的单位或个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清理;凡是允许继续经营的,必须责成他们与国营林业单位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共同分益,坚决纠正“育林者不受益,受益者不育林”的不合理做法。
  五、保护国有林林地权属不受侵犯,是保证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遵照《森林法》和有关赋予的职权,根据本通知的精神,认真做好林业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林地权属的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要将每年国有林林地权属的变动情况,如实统计上报林业部。
司法考试相关栏目推荐
··············
2017年司法考试移动班,支持以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学习网络课程,每15-20分钟一个讲座,化繁为简。权威名师倾情打造,授课幽默风趣,妙语连珠!
咨询电话:010-
特色班精品班实验班定制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紧扣大纲全面讲解,超值优惠套餐!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
智能交互课件,阶段测试点评。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
个性化辅导方案,一对一跟踪教学。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
大数据智能教学,私人订制服务。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法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法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法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Copyright & 2003 - 2016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咨询电话:010-6500111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
传真:010- 投诉电话:010- 建议邮箱:&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18层()
  /   京公网安备53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海外伐木安全只能靠“总统大赦”吗?
来源:南方网作者:
  7月22日,155名中国籍伐木工被缅甸密支那县法院判刑,一周后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大赦令,大赦6966名在押犯人,这些中国伐木工因此获释。7月30日晚9点左右,陆续有多辆大巴车载着中国伐木工驶出云南腾冲县猴桥口岸,155名中国伐木工全部返回国内。
  随着我国红木产业的转型升级,红木资源进一步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正当我们在紧锣密鼓地商议着海外红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策时,一记响亮的耳光毫无征兆地拍向了木材商人。中国海外伐木工人的危险系数经由此事件达到顶峰。
  去缅甸伐木如何“合法化”?
  不管是吓唬人的“终身监禁”还是“被判20年”,伐木工人虽最终被释放,但他们在当地开采木材如何“合法化”才是关键?
  有关中国籍人员非法伐木一案,曾在6月9日、10日已在缅甸进行了二审,但是审理过程中,中国籍伐木人员拒绝认罪,加之部分证据不充分,因而法院裁定择日再审,并要求对案件重新进行审查。若按非法入境罪,涉案伐木人员已被判处了6个月监禁。
  另外,据此前缅甸媒体的报道,缅甸环保与林业部副部长吴埃密称,流入中国的缅甸木材,38%从缅甸正规渠道进入,其余62%是通过非法渠道从边境(克钦邦、掸邦)走私,中国人在缅非法伐木不仅会影响到缅甸经济和环境,还会影响缅甸主权。
  很显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些伐木工人确实有触犯当地的法律。然而,我国商人在缅甸当地看似正规的伐木业却难在多方军事势力下寻求真正的合法化。
  “重刑”是缅甸军争的筹码
  153名中国伐木工人被判重刑,专家分析其背后政治因素复杂,涉及缅甸地方军与缅甸政府的利益纠葛,而长期驻扎在缅北地区的克钦独立军则享受着中国伐木业在当地的利益分成。
  据今年初《京华时报》的报道,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人到中缅边境地区购买山林砍伐的规模越来越大。因缅北地区地方势力复杂,除了丁英的部队,还有缅甸政府军、克钦独立军在附近。中国伐木商人不得不交付3方面的“保护费”。
  在国内媒体采访时,一位要求匿名的克钦独立军高层人士否认伐木行为非法,“我们特区政府就应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所签发的采伐许可证、通行证都是有效的,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做”。他称,此前缅政府也经常抓捕中国伐木工人,“去年抓得最多的是做酸枝木的。他们收了钱不久又换了新的司令,把工人抓了之后再收钱”。
  克钦邦内的木材、玉石、矿产等自然资源是地方武装的军费主要来源,木材和翡翠占到30%。专家分析:缅军对玉石矿区帕敢发动的进攻,以及对中国伐木工人的抓捕行动,也是为了从经济上制约克钦独立军。
  几十年来,中国伐木商人一直与克钦独立军及其它地方军做着“正规”的买卖,采伐证件等相应通行证一应俱全,在金钱的调配下,一切开采活动虽有各种小的干扰,但还是能正常运转。然而,缅甸联邦政府不允许这样的木材交易存在,一方面声称影响经济,另一方面出卖伐林资证的资金大部分流入了地方军倒也是事实。
  海外红木资源开采危险依旧
  几十年来与缅甸做伐木生意的“规矩”在一夜之间翻覆,153名中国公民遭遇了一场“终身监禁”的惊险,这对中国商人海外开采红木资源予以重大的打击。不仅是去当地伐木的工人,甚至到当地收购木材也变得危险。资源国动荡不安的局势必然成为红木资源海外开采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这153名伐木工人得到了“大赦”,谁又能保证下一批工人不会有危险呢?(来源:第三十期《品牌红木》杂志 胡龙华∕文 王瑶∕编辑)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喻孟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最后的油锯手&&&&&&&&&&&史柏田摄&&&&&&&&&&&大板斧大肚子锯&&&&&&&&&&&弯把子锯油锯&&&&&&&&&&&在林区全面禁伐天然林的今天,伐木工具已被闲置在林区的角落里,任蜘蛛们结上密密的网,任岁月的尘土一层一层地覆盖上去。&&&&&&&&&&&林区开发的历程也是采伐工具不断变革的历程。大板斧――大肚子锯――弯把子锯――油锯。即使人类发明的伐木工具远远落后于人类发明的杀人工具,但伐木的速度仍然远远超过森林生长的速度。&&&&&&&&&&&工具是人类力量的延伸和放大。&&&&&&&&&&&科学技术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对森林来说,它带来的却是毁灭性的灾难。&&&&&&&&&&&早年前,林区人是用大板斧砍伐森林的。大板斧也叫玻璃斧,当大板斧的砍伐之声持续到1925年的时候,俄国西伯利亚原始林中的大肚子锯(快马子)传入我国东北林区。1949年以前,林区都是用二人操作的大肚子锯伐木。&&&&&&&&&&&使用大肚子锯伐木需两人面对面站着操作,拉上下对口碴,元宝碴或大抹头,作业没有规程限制。当时是“拔大毛”的方式采伐,伐好不伐坏,所以有“叫树”一道程序,就是在下锯前用大斧敲树干,通过听声音鉴别树干中是否有空间,虫眼或“红糖包”,若有就是坏材,弃而不伐。&&&&&&&&&&&1950年,从日本引进弯把子锯,最先在鸭绿江、长白山一带林区推广使用。从1952年开始,以东北林务总局副局长张子良和苏联专家达依诺夫为首在带岭分局召开弯把锯使用经验交流会,推广弯把锯伐木法,淘汰了大肚子锯,实行“砍碴、留弦、抽片、夹楔、一面倒、喊山”等安全伐木法。但是难度很大,林区人习惯性强,过去站着伐木惯了,若是一条腿跪在地上,不那么容易。因此,新的安全操作方法还不能全面推广下去,事故还是不断发生。光1951年不到一个冬天,佳木斯森工管理局所属依兰、通河、鹤岗、双鸭山四个林务分局就死亡五十多人。黑龙江森工管理局的圣浪林务分局有名的“血染太平山”和铁力林务分局的“大战西北河”,死亡近百人。&&&&&&&&&&&1949年冬,张子良在五道库、翠兰分局与万国有、刘金贵创造出“一面倒和降低伐根”采伐法。1953年铁力林业局马永顺,根据他多年的伐木经验,又创造了“伐木三角碴”安全伐木法,把原来推广的“抽片、夹楔、喊山”安全伐木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使伐木安全作业法更完整、更可靠,这是林业安全生产一大突破,伐木的安全性有了可靠的保障。至此,伐木伤亡开始减少。&&&&&&&&&&&这里反复提到的张子良是位不得了的人物。我在林区采访时,林区人常常怀着崇敬的心情追忆起他。&&&&&&&&&&&1936年4月,采写《西行漫记》的美国记者斯诺抵达陕北时,周恩来招待斯诺用的6枚鸡蛋,半碗咸菜,一捧辣椒和3个萝卜就是张子良用新发的一条土布裤子换来的。那时,张子良担任中央党校管理科长。1938年以后一直在中央办公厅工作,先后任供给处、行政处、总务处、采购处的副处长、处长。中共七大会堂和中央礼堂修建工程所用的砖瓦和木料都是经张子良手采购来的。他精打细算的管理方法,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的称赞。&&&&&&&&&&&东北解放后,张子良被中央派到林区任伊春林业管理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林业部副部长等职。1954年,调任中央林业部木材生产局局长,后又任林业部部长助理。那时候,他的大部分时间奔波于东北和内蒙古林区,调查研究,指挥生产。&&&&&&&&&&&林区人说,弯把锯是张子良给我们带来的。&&&&&&&&&&&推广使用弯把锯是林区采伐工具的一次革命,弯把锯伐木由过去的二人操作减为一人操作。操作灵活,伐根低效率高,也提高了安全系数。&&&&&&&&&&&弯把锯的操作简单,但锉锯却是一门技术。&&&&&&&&&&&在使用实践中林区人掌握了处理锯料、齿刃、齿仓、齿尖的要领,总结推广了在山场随时可以采用的“怀中抱月”、“架子固定”和“夹腿”三种锉锯方法。&&&&&&&&&&&1953年,中国首次从苏联引进哈林――100号油锯和&K&-&5号电锯,用于木材采伐生产。&&&&&&&&&&&中国的第一位油锯手叫孟昭贵。孟昭贵生于山东,13岁时就拿起斧头当木匠。1952年春,他到带岭森工实验局当采伐工。&&&&&&&&&&&1958年,林业战线开展了“比、学、赶、帮、超”活动,孟昭贵创造了单人日产561立方米的伐木记录,在东北和内蒙古林区引起了很大反响。同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一版介绍了他的事迹。&&&&&&&&&&&日,刘少奇主席到带岭林业实验局寒月林场视察时,观看了他伐树操作表演,并称赞他伐木技术高超。&&&&&&&&&&&1963年8月,中央林业部组建“援越林业专家组”,孟昭贵被抽调到伐区工艺组。他根据越南北部山区的地形、林相等条件进行伐区总体规划。还以林业专家名义先后在越南北方几个省举办“弯把子锯锯手培训班”,并改革了归楞、集材工具。&&&&&&&&&&&1969年8月,他以中国林业援外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到坦桑尼亚支援林业建设,历时1年圆满完成了标准地测量和制材厂的总体设计工作。归国后,被调到伊春林业管理局任林业副组长。并相继任朗乡林业局和带岭林业实验局副局长。&&&&&&&&&&&夜晚,我在宾馆客房的灯下,打开厚厚的《伊春市市志》,第一页上就是那张著名的照片――《1961年7月刘少奇主席视察伊春林区》,伊春记者站站长李景才指着刘少奇对面那个头带安全帽,手拿油锯的人对我说,他就是孟昭贵。&&&&&&&&&&&有时,我们可以忘记那个时代,但却忘不了那个时代的一些人。&&&&&&&&&&&1958年,柳州机械厂生产出第一台国产051型油锯,并投入批量生产。此后,林区的油锯拥有量急剧增加。到1960年末黑龙江省达1045台,1964年末达2989台,1977年末达3421台。这些油锯90%以上是051型。到1985年黑龙江林区普遍使用了油锯伐木、造材。&&&&&&&&&&&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化工具在生产领域的不断应用,将来的人类会用什么工具伐木呢?&&&&&&&&&&&伐木工具与森林的减少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是它却与人类使森林减少的手段紧紧相连。&&&&&&&&&&&工具是人类手臂的扩展,人类正是由于使用了工具才做成了一件一件好事情和一件一件的坏事情。然而,森林需要的不是这些工具,而是时间。&&&&&&&&&&&时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也是最宝贵的东西,对森林来说,有了时间就有了一切。&&&&&&&&&&&长着两个脑袋的林业局伊春市市长是谁?吴杰凯。&&&&&&&&&&&伊春林业管理局局长是谁?吴杰凯。&&&&&&&&&&&此吴杰凯与彼吴杰凯,乃一个人也。去林业部办事,吴杰凯就是局长,去省政府办事,吴杰凯就是市长。市长是政府的一把手,局长是林业企业的一把手,两个一把手的权力都被吴杰凯一人攥在手里,就不能让出一个,让别人干干吗?不能让。不是吴杰凯不让,更不是他权力欲太强,而是管理体制决定的――国有林区长期以来政企合一。林业局的身躯上长着两个脑袋,一个脑袋是政府,一个脑袋是企业。&&&&&&&&&&&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嚷嚷多少年了,可在林区嚷嚷和不嚷嚷是一回事――企业若真的与政府截然分开,那林区的政府就成了空壳壳了。就像掏空了肉的螃蟹。&&&&&&&&&&&对于企业来说,与政企分开那倒是一百个愿意,公检法文教卫生不用养了,修路架桥盖房子拉电不用管了,哗哗几下,就把企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负担,撂下了。在林区辉煌的时代,对于林区政府来说,政企分开,则是一百个不愿意的事情。林区的人口主要是林老大,林区的经济主要靠木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修条路架座桥什么的,整日政府跟企业求着要钱,林老大高兴给两个,不高兴就把政府晾在那儿,空壳壳政府窝窝囊囊的尽受气,那还得了。不分不分就是不分,要活一块活,要死一块死。&&&&&&&&&&&就这么着,林老大和政府捆在一起,一捆就是几十年,同甘苦共患难,倒也习惯了。&&&&&&&&&&&1949年建国时,伊春为松江省汤原县南岔区所管。1952年建立伊春县,1957年撤县建市,为松花江专署领导,1964年初改为黑龙江省直接领导。同年6月经中央批准,撤消伊春市,成立伊春特区,实行以林业部领导为主,省领导为辅的双重领导的政企合一体制,1967年改为市。1970年国务院决定,撤市改为地区。1979年国务院决定恢复伊春市,由省直接领导,政企合一的体制不变,即伊春市政府与伊春林业管理局合一。&&&&&&&&&&&作为地方政权,伊春市为省辖地级市,辖1市1县15个区,下辖13个乡、11个镇、246个街道办事处。作为林业企业的管理机构,是黑龙江森工总局的派出机关,管理16个林业局及10个大中型木材加工、机电、建材企业,下属有227个林场、经营所。&&&&&&&&&&&在计划经济的“大木头”时代,林区这种特殊的管理体制并未暴露出太多的问题,相反倒更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管理。因为企业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是同一的,企业的活动也就是政府的活动――为国家生产更多的木材。&&&&&&&&&&&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这种政企合一的体制则像锁链一样把企业紧紧捆住。可采的森林资源多的时候,企业还抗得住,森林资源一少,甚至濒于枯竭,企业就被捆得噢噢叫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受市场供求关系的支配和调节。市场需要什么木材,企业就采什么木材,并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说的直白一点,企业的目的就是赚钱。&&&&&&&&&&&而政府呢?政府主要是对林区社会行使管理职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干的事都是花钱的事,办公益事业──建学校、建公园、建农贸市场、建医院、建烟尘控制区、修公路、改造供水供热设备、上程控电话、开个运动会什么的,哪件事不花钱能办成?&&&&&&&&&&&钱跟谁要?企业。企业是谁?就是自己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小女儿三岁时,这是她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一位林业局长曾不无担心掰着指头说,国家要的是林子,所以拿出一笔钱给企业,叫企业别采了,把林子保住。地方政府呢?地方政府要的是税收,从这个意义说,企业采的木材越多,地方政府越高兴。所以,中央下令禁伐天然林,地方政府某些官员场面上说坚决拥护,实际上暗地里扭着劲呢。&&&&&&&&&&&企业跟谁要钱?木材──所以,就拚命砍拚命采。越砍越少,越采越稀,最后就走到了这一步,弄成了这个样子。林业局长难当极了──要给国家保林子,要给省里上缴利润,要给地方增加税收,要给职工发工资,提高生活水平,要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找出路。哪件事情弄不好,都有可能栽进去。&&&&&&&&&&&尽管那位林业局长的话有些偏狭,但听了那位林业局长的话,我的嘴动了动,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一种苦涩的滋味涌上了心头。&&&&&&&&&&&毕竟,记者看到的,只是酒桌上的林业局长,他们殚精竭虑的一面,我们又了解多少呢?&&&&&&&&&&&这些林业局长在一些方面很“大”,但在另一些方面却很“小”──大与小,都取决于森林,若没有木材可采,就屁也不是。&&&&&&&&&&&在林区,超限额采伐几乎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不采,吃什么喝什么?不采,整日向上伸手要钱,烦不烦?不采,林业局长的政绩从哪儿体现?&&&&&&&&&&&在林区,谈论体制问题不能撇开森林这个前提,使森林永不枯竭既是一个目标,又是林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不论是政企合一,还是政企分开,都是一个形式问题──牌子挂在一起呢还是分开挂。如果几十年的经验教训证明:牌子挂在一起对林区对林子都没有多大的好处,哪何必还死乞白赖挂在一起呢?&&&&&&&&&&&当然,这个问题不是林区人自己能够决定的。&&&&&&&&&&&两个脑袋一个身子的人,干什么都很不方便,这个脑袋说这样,那个脑袋说那样,倒霉的是身子骨,三折腾两折腾,就折腾散架子了。&&&&&&&&&&&一个和两个三个和一个掌管黑龙江国有林区的共有三大家:一家是黑龙江森工总局,一家是伊春林管局,一家是黑龙江大兴安岭林管局。&&&&&&&&&&&三大家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不好说,论行政级别,三大家都是地市级(国家机关的司局级)建制。&&&&&&&&&&&黑龙江森工总局局长邵树云、伊春林管局局长吴杰凯,黑龙江大兴安岭林管局局长杨喜军三大家一把手的级别是一样的,分不出高下。开会时,主席台要有席位就三大家都有,要没有就谁都没有。&&&&&&&&&&&论行业管理,黑龙江森工总局应该是老大,因为伊春也好,大兴安岭也罢,毕竟都在黑龙江的地界上(大兴安岭的加格达奇和松岭在内蒙古地界上),黑龙江森工总局若是把这两个大局除外了,只管自己的二十四个小兄弟就有点名不副实了。&&&&&&&&&&&从行政建制上说,伊春林管局是黑龙江森工总局的派出机构,既是派出机构,伊春林管局的干部任免,就应该由总局说了算,可事实上,伊春的干部任免,总局都是在事后才知道的,事先连意见都不征求。总局对伊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管理权力,伊春也是礼节性地每年上报一下木材生产报表。说白了――总局的话在伊春那儿根本不灵。&&&&&&&&&&&伊春的干部说:“我们的干部关系由省委组织部管,不归总局管。”言外之意,你们别对我们指手划脚。&&&&&&&&&&&所以,黑龙江森工总局的大小官员们也知趣,一年四季很少到伊春去检查、指导工作,喝个酒啦吃个肉啦的场面,也就很少能见到总局人的影子。也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憋气窝火伤身体。&&&&&&&&&&&我原来不知道这层关系,以为只要是黑龙江林区的事情,总局的人说话就管用。去伊春采访前,我给总局的人打电话,请他们跟伊春方面打个招呼,提供一些方便――哪知,他们闪烁其词,不肯应承。后来,我便越过总局这一层,直接同伊春方面联系,事情反而好办了。&&&&&&&&&&&黑龙江森工总局的机关报纸《黑龙江林业报》的记者下去采访,一般也不去伊春林区,而是在松花江、合江、牡丹江几个林区兜来兜去。我曾建议他们把视野放宽一些,关注一下整个黑龙江林区的情况。他们说,我们过去关注过,也往伊春跑了几次,可人家根本就不当回事,正面报道也好,批评报道也罢,对人家来说无所谓。忙活了半天,不是瞎忙活吗?&&&&&&&&&&&《森林工业志》载:黑龙江省有40个林业局,367处主伐林场、250处森林经营所(不包括大兴安岭林区)。&&&&&&&&&&&一省森工之志,生生用括号把大兴安岭林区给搁到志外了。这绝对不是撰志者的疏忽,而是里边复杂的东西太多,乱麻一样,扯也扯不清楚了,与其费劲去扯,倒不如干脆用一个括号括起来了事。&&&&&&&&&&&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总共近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荷兰、丹麦两个国家的总面积,森林资源蓄积量13.5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后开发的一个林区。&&&&&&&&&&&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的首府――加格达奇,是鄂伦春语,美人松的意思。这名字绝对具有诗意。&&&&&&&&&&&我曾于多年前去过两次,加格达奇人口不稠,工厂不多,街道整齐,楼房林立,尤其是农贸市场非常之长,蜿蜒数里,各种山货、林产品应有尽有。记得当时我还写过一首充满感情的抒情诗赞赏加格达奇,那首诗发表在《大兴安岭日报》上。&&&&&&&&&&&然而,令人茫然的是,这里不叫县,也不叫市,而是被称作“加区”。为什么呢?因为大兴安岭是林业部的直属森工企业,地方行政归属黑龙江省,而版图的一部分又属内蒙古自治区。说到这,还得往前追溯几句。大兴安岭的加格达奇和松岭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境内,“文革”时呼盟划给了黑龙江,所以加格达奇和松岭也就自然划给了黑龙江。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也正是在此间进行的,别处都在搞大批判的时候,这儿正在向高寒挑战,“顺山倒”的号子在山谷里回应。“文革”一结束,内蒙古提出收回呼盟,收回大兴安岭地区原属内蒙古的地盘。黑龙江说,收回呼盟可以,但加格达奇和松岭必须抠出来。&&&&&&&&&&&此间内蒙古已相继收回了划给辽宁的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和划给吉林的哲里木盟。交接工作都比较顺利,惟独大兴安岭这疙瘩双方争执不下。&&&&&&&&&&&中央把内蒙古、黑龙江的首脑召到北京,协调解决大兴安岭部分地区的归属问题。协调的结果:内蒙古从版图上收回大兴安岭原属内蒙古的那部分,森林经营管理直属国家林业部,但行政建制仍归黑龙江管辖。&&&&&&&&&&&也就是说,黑龙江省借用内蒙古一块地与黑龙江自己的一块地,组合成一个专区。&&&&&&&&&&&大兴安岭只有一个,但大兴安岭林管局却有两个,岭西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岭东是黑龙江大兴安岭林管局。没实行邮政编码前,邮差分信经常搞错。岭西的林管局建立较早,据说于1946年就有了,不过,那时叫东蒙林业公司,后改成牙克石林管局。中间几易其名,直到1984年才恢复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名称。&&&&&&&&&&&岭东一开发,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大兴安岭就是指加格达奇这块地方,而岭西那边给人的印象更深的是牙克石三个字。&&&&&&&&&&&岭东岭西虽只有一岭之隔,却很少来往,彼此心里边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比较而言,岭西的管理较规范一些,毕竟建局时间长,且形成了一套体系。而岭东的管理随意性大,在木材价格问题上,经常违背与岭西的约定,单方降价,抢客户。弄得岭西十分恼火。&&&&&&&&&&&岭西的机关报叫《林海日报》,岭东的叫《大兴安岭日报》。哪个更有品牌意识?明眼人一看便知。大兴安岭――天下人皆知,大林海大林区。直到前些年,岭西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下决心把大兴安岭这几个字抢回来――《林海日报》改成了《大兴安岭日报》,但有细心的人却提出,那报名不是与岭东的重复了吗?读者订报订谁的?作者和通讯员寄稿寄给谁呢?有人就说,那就再加上三个字,叫《内蒙古大兴安岭日报》――连同原来的六个字,共九个字,新闻出版署的人查了全国报纸的注册名录,说了一句话:这份报纸的报名在全国论字数是最多的。&&&&&&&&&&&林区人气魄大,字多了也无妨,抢回来就是目的。&&&&&&&&&&&但这个报名用了一段时间,岭西的人自己也觉得挺别扭的,无论怎样抢,也不能勒令岭东停办啊。再说,名字能抢回来,但名字后面的东西能抢回来吗?&&&&&&&&&&&后来,自己也觉着挺无聊的,就又自己悄悄改回来了――如今还叫《林海日报》。&&&&&&&&&&&这两份报纸,我办公室门外走廊的报架上均有。我偶尔翻过几次,感觉两张报办得都不错。&&&&&&&&&&&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之前,每年的企业利润除了上缴黑龙江地方财政几千万元外,还要上缴内蒙古自治区几百万元的土地使用费。&&&&&&&&&&&80年代,尽管黑龙江森工总局对伊春和大兴安岭无可奈何,但其手里毕竟掌握着二十四个小兄弟,有大木头撑着,腰杆就硬,底气就壮。老大作派时不时就抖一抖,甚至在一段时间,竟有第二林业部之说。国家林业部的官员来了,头不抬眼不睁的,喝酒吃肉这样事情,那得看个人的交情了。&&&&&&&&&&&那些年,订火车票是个挺头痛的事,林业部的人来哈尔滨办事就请总局的人帮忙。论私,还可以;论公,压根就没人理你的碴儿,谁给你订啊,车站排队自己买去吧。我们这儿忙着呢。顺便说一句,现在两家关系相当融洽。兄弟嘛,毕竟骨子里有着相同的血脉。&&&&&&&&&&&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过程中,林业部降为国家林业局,弄得原林业部的人很没面子。有人见到国家林业局的人开玩笑说,把黑龙江森工总局的“总”字借给国家林业局吧,不然,县里、地市、国家都叫林业局,人家以为平级的呢,到底谁管谁呀!嘻嘻嘻――&&&&&&&&&&&部与局降与升&&&&&&&&&&&林业部降格为国家林业局后,林业系统上上下下憋着一肚子气――这叫什么事呀,共和国50年来,林业为国家生产了22亿立方米木材;泥一把,汗一把,把森林覆盖率生生弄到13.92%,到头来,功劳不说,把林业部倒是弄没了。&&&&&&&&&&&再说,国家口口声声说重视林业,却把林业部降为林业局――有这么重视的吗?温家宝副总理来原林业部宣布国家林业局新班子组成人员那天,一位资深老部长走上前去,送给温家宝一本书――《周恩来总理论林业》。&&&&&&&&&&&此举显然是意味深长的。林业部被撤,是对还是错,无须我们评说,时间将会检验一切。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央的决策不是寻常人能够看出深浅的。&&&&&&&&&&&两年后的今天,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说,本届中央政府对林业的重视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说这番话时,王志宝陪朱总理考察陕西刚刚归来。&&&&&&&&&&&时间:1999年8月。朱?F基考察陕西后提出,坚决制止新的毁林开荒,做到树上山,粮下川,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具体来说,就是16个字:“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朱?F基在延安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花2500万元搞的一个治理1万亩水土流失的工程后说,造1亩地,要花2500元,搞不起呀?黄委会的人说,我们可以保证100年泥沙不下去。朱总理问:“100年以后呢?”&&&&&&&&&&&黄委会的人不语。&&&&&&&&&&&朱总理说:“我来告诉你,现在植树造林就可以保证100年以后泥沙不下来,可以延长水库寿命。你小浪底20年就淤平了嘛。所以,植树种草是治本,你那个是治表的。”&&&&&&&&&&&说到小浪底,一下又让人想起三门峡。&&&&&&&&&&&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58年10月截流。1960年,一座高106米、长875米的大坝横断了滔滔的黄河。&&&&&&&&&&&千年泛滥的黄河被制服了。浑浊的黄河似乎要开始变清了。&&&&&&&&&&&然而,黄河依然是黄河,黄河毕竟是黄河。&&&&&&&&&&&黄河不但没有变清,滚滚泥沙还大有淤满三门峡水库之势。蓄水仅仅一年半,就有15亿吨泥沙铺在了从三门峡到潼关的河道里。&&&&&&&&&&&在下游,本来天然河道的输沙能力还是相当强的,一般每年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有12亿吨输进大海,4亿吨沉积在下游河道。而三门峡水库的调节,打乱了下游的水沙关系,河道输沙能力减弱了,下游淤积加大,河床上升速度加快,据专家计算,到1990年,三门峡工程的拦沙结果是:建库前全程淤积,建库后,花园口一段冲刷,其余都是淤积,并从库区向下游逐渐增大,山东段竟增大了七倍多。洪水危胁比建库前还要严重。此外,三门峡工程的建成加速了下游900多公里悬河的抬升,黄河的泄洪能力在继续减退。&&&&&&&&&&&日,陈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三门峡工程是我经手的,不能说是成功的。”&&&&&&&&&&&毛泽东看到建成后的三门峡工程也没有出现“黄河清”的奇迹,沮丧地坐到一块大石头上,两眼呆呆地望着黄河,半晌,说了一句话:“不行,就把它炸掉。”&&&&&&&&&&&不能否认,谈论三门峡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总理望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感慨万端。&&&&&&&&&&&他还要建水库,不过,那是另一种水库――绿色的水库。一万亩森林蓄水能力相当于一个蓄水100万立方米的水库呢。&&&&&&&&&&&总理指出,这是一个愚公移山的工作,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而且做这件事刻不容缓,现在再不起步,再贻误时机,今后黄河中下游就更难治理,对不起子孙后代。朱总理说:“我看,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必须下这个决心,封山育林,停止砍伐,谁砍树,就砍谁的头。”&&&&&&&&&&&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成功,农业科技的发展,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中国已经从一个缺粮的国家变成一个粮食富裕的国家。粮食库存量大增。为保存粮食要付出大量的仓储保管费用,承担大量的粮食霉化陈化损失。现在,国际粮价很低,粮食要补贴30%的价格才能出口,6毛钱收购的小麦4毛钱出口,得补贴2毛钱,国家每年用于补贴粮食的钱就达500多亿元。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在陕北及西北广大地区的农民每生产1吨粮食就要流失157吨表土。朱总理说:“我们现在要求长江、黄河中上游各个省所作的贡献,不是要你多出粮食,而是要你把水留住,把土留住,别往下冲。你这里不往下冲,下边灾害减轻了,增产的粮食比你生产的粮食要多得多,而且成本也低得多。所以,根本的是思路要有所调整。黄河中上游地区不要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产粮食,主要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下游治理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这是为根治黄河奠基,为子孙后代造福。”&&&&&&&&&&&过去,林业部门的提法是“封山育林”,而朱总理则在这次考察时把“封山育林”改成了“封山绿化”。&&&&&&&&&&&朱总理把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叫到自己身边说:“我考虑光绿化荒山还不行,所有山里的空地田块都要绿化,把山封起来,保护植被,人和羊都不要上去了,所以叫‘封山绿化’。‘个体承包’,就是把造林任务承包到户、到人,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造林权益,落实管护措施。这块林地要包给他,他要管护、维护这块林地,将来围绕林地搞副业,但是不能砍,绝对不能砍。有些速生林可以间伐,要规定一些办法。每家每户承包的山地如何还林,怎么种上树,种上草,也得有个办法。&&&&&&&&&&&”朱总理说:“延安这个地区可以搞大面积的飞播,然后封山。飞播时,乔木、灌木、草籽一起来,活不了的,人工再去补种。‘以粮代赈’就是农民减少了粮田,所需的粮食由国家无偿提供。当然,具体办法要研究。情况要核实,你退了多少田,应该给你多少粮食,然后给你粮票户口,不能吃大锅饭。还要有一个严格管理的办法,退的田还得植上树,种上草,你把它荒到那里,还吃我的粮食,那也不行。”&&&&&&&&&&&总理提议,这件事中央由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来做。地方上陕西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陕西省省长程安东担任。总理对程安东说:“你这辈子办好这一件事就行了,上对得起祖辈,下对得起子孙。只要搞好了,就应该给你立碑。我希望你这个‘米袋子’省长要变成‘种树&&&&&&&&&&&“省长。”&&&&&&&&&&&大家想乐,但谁都没有乐出来。因为总理此时的神情是极为严肃的。总理说,整个项目要按程序办,要有规划,一切审批程序都要履行,这个项目由计委提,然后报国务院。但今年可以灵活一点,先启动,我们干什么事都得有点机动灵活,今年需要多少钱,报到财政部楼继伟那里,我来特批。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花钱,要投入,为子孙后代、为中国的长远利益是应该花钱的,而且是值得花钱的,要马上起步。我们把这个步子一迈开,年年都这么搞下去,我相信10年、20年,陕北的面貌就改变了,全国的面貌就改变了。朱总理用手指了指程安东:“这要做好多准备,要规划、要航测、要苗圃,还有承包,承包就很复杂。如果他根本就没有造林,拿着粮本来吃粮,那还得了。特别要搞好‘以粮代赈’不能白拿了我的粮食再去倒卖。黄土高原治理,延安是一个重点。在陕北这么一小块山沟里边,曾经养育了共产党的几万军队。军队要吃饭,不吃饭怎么革命,所以就开荒、砍树烧炭。为了夺取全国的胜利,陕北人民作了重要贡献。现在你一看,满山遍野许多地方还是光秃秃的,心里很难受。因此,你们要尽快动手,作为先行一步的试点。延安人民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过去‘兄妹开荒’的革命精神,发展为‘兄妹造林’。在水土保持、绿化荒山、生态工程建设方面,我是一定要投入,一定要保证,就看你们花钱的本事了。”&&&&&&&&&&&程安东从位子上站起大声说:“我们保证把树种起来!”&&&&&&&&&&&在陕西省委汇报会上讲话时,总理用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结束了讲话。他说:“九一年我第一次来陕西,主要是清理‘三角债’,九二年第二次来陕西,帮你们批了一条铁路。事隔7年,我九九年来,就送你们三个字:‘多栽树’。”&&&&&&&&&&&哗――,全场响起如潮般的掌声。&&&&&&&&&&&朱?F基总理是个颇有个性风采的人物。历史最基本的粒子当为个人的活动。对于中国的西部来说,揭示那些最活跃的个人活动对整个历史的描述和分析,意义重大。&&&&&&&&&&&当摆在我们面前的西部不是一个大致的轮廓,而是一个具体的开发它的决策过程,不是完全抽象的空洞的理论分析,而是决策人的对自然和我们民族充满深爱情怀的思想痕迹时,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忽略朱总理的这次陕西之行对未来中国所产生的影响。&&&&&&&&&&&○李青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购指南 发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