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个科学家没有参与挑拨民族关系制造中国原子弹的制造

普京力赞冷战科学家间谍 称没有他们造不出原子弹
来源:中国日报网
据英国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2月23日对曾在冷战时期“窃取”美国核计划机密文件的苏联科学家予以赞扬,称正是他们使苏联得以成功研制出核武器,与美国两相制衡。自2000年当选俄罗斯总统之后,普京本人一贯强调这点,即美国需要被限制,俄罗斯正是制衡美国的力量。
俄罗斯塔斯社援引普京的讲话称,“美国人研制出原子弹时,苏联才刚刚开始相关研究。但是通过情报部门,我们掌握了大量信息。那些间谍可不是用微缩胶片把信息带走的,而是用手提箱,只是用手提箱啊”。
一直以来都有消息称,参与美国原子弹计划、即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中有间谍混入。普京对此认为,这些科学家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而主动帮助苏联,“当时美国科学家云集,这其中有人却自愿帮助苏联。他们心甘情愿为之,是因为眼见投到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这些精英当然明白单方面拥有核武器意味着什么”。
分析人士称,冷战已过去20余年,但这位前特工重提此事意味深远。据悉自2008年卸任总统以后,普京一直在为重返宝座而努力。去年,普京便指责美国对利比亚内战进行武装干涉。最近,他又暗示美国想把叙利亚变成下一个利比亚。或许对普京来说,即将于3月4日举行的俄罗斯大选是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来源:中国日报网 欧叶 编辑:梁杉)
编辑: 梁杉  标签:   
环球 E-weekly
特稿 world Now
  
  
  
  
  NEWSMOVIEMUSICSPORTSBRANDSTECHTRANSPORTATIONLADY
日和9日,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共投下了两枚原子弹,直接就导致了20余万人口伤亡,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原子弹的威力引起了中国国共两党领导人的注意。国民政府就曾在抗战胜利初期,马上秘密网罗被俘日本原子弹专家,尝试研制原子弹;并延聘著名科学家吴大猷、郑华炽、华罗庚等十余人,成立“原子能研究委员会”,部署原子弹研制方案,后因内战而无实质性的进展。去台后,原子弹计划进展缓慢,又遭到美国制止,最终失败。1945年时,中共也有研制原子弹的想法,并积极收拢原子物理专家,先后动员了钱学森等回国、动员钱三强等投奔解放区。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图片来源:人民画报)
想造原子弹,得先有原子物理理论可行性研究。1950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在京成立,钱三强任所长。此后,大批原子能科学家被动员回国,加入研究所,完成了理论可行性报告。
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钱三强、李四光用最浅显的讲解和演示介绍了核物理和铀矿地质学,促成会议决定研制原子弹,工程代号“02”。造原子弹光有理论研究所不行,得有一个具体执行的政府部门。1956年设立了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具体组织领导全国核工业的设计和发展工作(中国带“二”的部门很多和带“一”的部门牛头不对马嘴,比如“二炮”和炮兵不沾边)。从此原子弹计划从决策落实到具体进展。
当然国际授助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中国遭到了国际封锁。1951年10月,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居里夫妇的女婿.法国共产党员)让人传话“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拥核武器。”他还将亲手制作的10克含微量镭盐的标准源送给中国化学家杨承宗(原子物理最初归化学家管)。居里夫妇的女儿还帮助忽悠了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主任白朗先生签字,让杨承宗购买到同位素、研究原子能有关的书籍、仪器和药品,还有一种计数进位器。居里的助教布歇士亲自搬运重要行李通过检查,将杨承宗安全送回国。居里夫妇和家人的帮助对中国原子弹先期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帮助颇大。
1954年,毛泽东对来访的赫鲁晓夫提出能否在制作核武器方面给中国以授助?苏联给了很大的援助。从1953年1月到1956年8月,中苏两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共签订了四个协定。其中就包括共同勘探开发采铀矿的协议。只是正规的矿山来不及为第一颗原子弹准备原料。1958年,成千上万的农民漫山遍野采掘近地表层的铀矿,以严重污染为代价土法炼出了第一批150吨铀矿石。
1957年10月,两国政府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里面列有苏联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条款,主要包括苏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图纸资料。苏联首批派出了640名科学家,在核武器及电子计算机开发提供技术支持。电子计算机是核计划的关键工具。之前广泛流传着中国依靠算盘计算公式是谣传。笔者咨询过当年参与两弹一星的技术员,他明确回答是:高等物理公式计算和算盘无关,依靠的是计算尺和计算机。当时普遍使用计算尺、手摇计算机,只有非常复杂计算才能用到昂贵的电子计算机。
第二年,中国在苏联帮助下建立了第一座重水型核实验反应堆。核反应堆对验证理论物理推算、提供放射性材料至关重要,凡是原子弹工程,都必须先建反应堆。有原子能还要有导弹,才能打出去,中国虽然是火箭的发明国,但是从来没有设计过现代火箭、导弹,苏联提供了二枚地对地近程导弹模型,缓解了燃眉之急,成为仿制标本。
可是中苏蜜月没有持续多久就结束了,日,在核工业部系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全部撤回国,并把重要的图纸资料全部带走,原来应该供应的设备也不供应了。为纪念苏联断绝援助,中国原子弹工程重新命名为“596工程”(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误解原子弹计划是1959年6月决定上马的)。此时中国原子弹计划的外援全部断绝。回顾这段历史,应该肯定苏联的援助对于原子能力基本空白的中国,起到了很好的规划作用。
在这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的时间把原子弹研制出来。毛泽东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
接下来原子弹研制工作起初还比较顺利,不料却遇上“大跃进”,加上中苏决裂后还苏联债务,国家财力严重紧张,技术外援断绝,原子弹还搞不搞?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提交了《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报告。报告认为,当时的核工业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只要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亲自领导,各项保障跟上去,1964年制造成功原子弹并进行核爆炸是可能实现的。报告被批准,核计划得以在挤占其他经费以后继续。
1960年春天,中央军委令陈士榘将军率领中国的第一批特别工程部队进入罗布泊,开始了中国第一个核试验基地的工程建设。同时,中共中央在七、八月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克服面临的严重困难,发展国防科学技术特别是尖端技术的,问题提出要"埋头苦干,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奋勇前进",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一是加强领导,组织全国各科研、生产部门协作攻关。1962年11月,成立了以周恩来任主任、罗瑞卿任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几位副总理及中央军委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专门委员会。
二是遵照“缩短战线,任务排队,确保重点”的原则;对其它一些尖端武器发展项目,除保留一定的骨干力量继续攻关外,暂缓进行,以集中力量研制原子弹。三是选调技术骨干100名,大中专毕业生6000名,培养充实原子弹研制队伍。中央专委在周恩来领导下,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协同,及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调度,卓有成效地组织了全国大协作,解决了研制原子弹中遇到的100多个重大问题,安排了原子弹所需的特殊材料、部件和配套产品2万余项的研制生产,大大加快了原子弹研制的步伐。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凭着为祖国争光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发挥聪明才智,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经过反复试验论证,于1963年3月,提出了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第一次核试验用的是先进的“内爆法”即用常规炸药把铀装药向内挤压超过临界质量而爆炸。这种爆炸方法装药利用率高,节约宝贵的浓缩铀,但是技术比较复杂。
日14时59分40秒,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主控站操作员按下了启动电钮,10秒钟后整个系统进入自控状态,记数器倒记开始。当它从10倒转到0时,按事先的设计,原子弹进行着爆轰、压缩、超临界、出中子、爆炸的全过程。火球凌空,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了!从此中国获得核大国地位。两年以后的第四次核试验时,两弹结合,从双城子向罗布泊发射了中程导弹,核弹头当量2万吨,中国由此具备了真正的核实战能力。
(本文来源: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独家战略合作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中国制造第一枚原子弹的全部代价 值吗?
&&&&日,中国第一枚爆炸。根据最近解秘的资料,为了这枚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结合早前公布的模糊资料,中国在截止80年代初的整个核计划上(第一代核武器的发展研制与工业体系建设),投资相当于一个宝钢规模的钢铁厂――据此估计是300亿人民币。&&&&&&&&日,中国启动代号为02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如果以此计算,十年间平均每年的原子弹发展费用是2.8亿。如果是596工程,即中国首枚原子弹研制工程,并于59年作为计算起点,每年的费用是4.7亿。如果极端计算,62年正式启动第一枚原子弹试验计划开始,三年间平均每年是9.3亿元。&&&&&&&&根据沈志华的《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一文的说明,“按当时价格统计,年苏联研制核武器的开支为145亿卢布,而在年期间,仅用于原子工业和火箭技术的科研和试验设计单位的计划开支就有648亿卢布”;“中国在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仅62.99亿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部工业投资实际完成额也只有250.26亿元,按1961年的汇率计算,分别约合22.5亿和56.4亿卢布,远远低于苏联研制核武器的经费。”由此可见,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虽然仅仅消耗了28亿人民币,却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估计这28亿人民币的代价,需要做一个必要分析。&&&&&&&&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0月16日15时,中国在西部地区爆发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根据彭德怀1957年发表的《军事建设概况》一文的解密:“一九五六年我国军费的开支是六十一亿一千六百万元,占国家总支出的百分之二十。在这里边,用于吃、穿、训练、装备修理、办公杂支、工程建筑、动员复员的费用,占去了大部分,而用于装备购置费用的只占一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想迅速提高军队的装备质量,是很困难的。一九五七年度的军费预算是五十五亿二千三百万元,较一九五六年度减少将近六亿元。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前两年中,还要准备进一步减少。”&&&&&&&&提供一些比较数据:&&&&&&&&1.三年朝鲜战争总费用62亿元人民币,其中苏联提供的装备费用是币30亿。(《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资料是100亿美元,错得离谱。)&&&&&&&&2.一九五九年国家预算中,国防费58亿元;债务支出11亿元;对外援助支出6亿元;其他支出2.7亿元。&&&&&&&&3.大跃进较普遍的估计损失为1200亿。&&&&&&&&4.偿还苏联债务总额是59亿,每年10亿。&&&&&&&&5.1956年,周恩来宣布无偿赠送越南8亿人民币。&&&&&&&&6.中国免除了朝鲜战争中对朝鲜援助的14.5亿卢布(折算)债务,54-57年援助16亿卢布。 中国的核计划在58年全面展开,到了62年,经过是否下马的讨论以后,转入决战阶段。中国的原子能工业建设目标是小而全,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前基本完成了工业体系的建设。第一枚原子弹动员了20个部(院)和20个省市自治区的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与人数达数十万人。根据另外的资料,从铀勘探到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按1957年的价格计算,约107亿元人民币,按1981年的价格计算,约128.6亿元人民币。如果这份资料可靠的话(孤证),每年耗资10.7亿元。&&&&&&&&毛泽东对来访的蒙哥马利元帅说过:“我们用很少的一点钱搞试验。我们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这句话含义应该是核试验的费用很少,核工业建设应该不属于核试验范畴以内。在军事系统内的投资属于国防开支的一部分,而周边建设,如用于铁路等的建设属于国家基础投资,按正常估计不在核计划费用计算之列。同样,中国科学院等非军事系统的原子能单位应该也不在核计划开支中被计算,但是核工厂等直接隶属于军事系统。总体来说,虽然核计划项目庞大,主要费用在国防开支中列出,一些基础建设则是中央政府的投资。中国当时的原子能计划绝大部分在军事系统内进行的,这对评估提供了便利。可以认为除了核计划的直接开支以外,中央政府在三年恢复时期每年的基础投资只有21亿人民币,不可能给与核计划更多的周边资金。另一个证据是:当年核计划的科学家与建设者们依然吃不饱,以至于要国务院与军队特调粮食供应。在军事体系以外,中央政府能够给与核计划的可调用资源没有通常想象中的那么多。&&&&&&&&但是不管是按照哪一种估计,原子弹试验是军费开支的沉重负担,为此挤占了其他装备的费用是明显的,海军甚至为此砍掉必须的装备计划,并包括下马核潜艇计划,以便集中力量完成596。&&&&&&&&根据以上资料综合估算,中国的爆炸第一枚原子弹直接耗资28亿;建设核工业体系与配套开支(如铀开采等)在数十亿人民币,最多达到80亿的规模;除此以外,包括核武装等其他开支,如核潜艇、导弹核武器开发等,总额是建设一个宝钢的代价。这是一个虽然沉重,却是可以承受的代价,而不是真的“当掉裤子”了。最大的估计是:为了核计划,中国在十年间等于又打了两场朝鲜战争,然而却不再有数十万生命的牺牲,并让中华民族永免外敌的大规模侵略!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更多 的相关消息
isBig5 = window.location.href.indexOf('big5') != -1;
if (isBig5)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
版权所有 中华网父亲肖伦:参与制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科学家(1)
■肖伦◆肖东
肖光小时候,我们家住宅对面楼顶上有一个烟囱,每到周末,烟囱上就冒烟,是锅炉工给住户烧家用热水。我们就趴在窗台上望着冒烟的烟囱叫,父亲回来了。父亲平时在单位,很忙,只有周末回家。他在忙什么,谁也不知道。母亲也不知道。只知道他在远郊房山的一个保密单位工作。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家里只有母亲、姨妈、表姨妈、婆婆(我们管姥姥叫婆婆)。父亲回来,把我们抱起来,非常温馨的感觉,于是总盼着他回来。也曾问过母亲,为什么我们不和父亲天天住在一起呢?她说,我也要工作,父亲工作的地方太远,去不了。1964年10月的一天,父亲把一张报纸贴在房间门里面,不记得贴了多久,发黄了还在那儿,成了家里的固定场景了。还是在我们长大、成家、变老了以后,才知道这张报纸对于父亲的重要性,原来他亲身参加制造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本文摘自《上海滩》2012年第4期)张澜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父亲名肖伦,原为萧伦,字纪常,日生于四川郫县一个书香世家。爷爷萧举皋为前清举人。我们的妈妈萧蓉春,1947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为什么爷爷的萧姓变成了父亲的肖呢?原来,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公布《汉字简化方案》,而我们祖宗姓氏的正体为蕭,笔画繁多,签名煞是麻烦。简化成了萧也还有不少笔画,父亲倾力支持文字改革,直接就把姓改为肖了。父亲是从私塾直接考入中学的。在私塾刚开笔时,就写过几百字的《论》。他的科学训练是从学习几何学开始的。念初中时他的学习成绩很好,高中入学考试名列榜首,名字还上了报纸。读高中时,刚从德国获博士学位归来、学过相对论的老师魏时珍博士讲的物理课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那时相对论创立才不过十几年。因读过私塾,父亲学习文科更游刃有余。中学毕业时,他本想报考大学文科,但考试那天他迟到了几分钟,被担任监考的中学校长拒绝入场。他一气之下回家,第二年报考了理科。这位改变了父亲的人生轨迹的中学校长,就是后来开国大典时站在毛主席旁边的长胡子老先生张澜。父亲于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其间,因肺结核休学了两年,于1939年毕业。学习期间,上过萨本栋教授的“普通物理”课,成绩很好,取得过“金钉钯”(E:Excellent)和“银钉钯”(S:Superior)成绩。清华大学毕业后,父亲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研究院,又因母逝弃学。随后,为了抗战前线的物资需求,父亲在家乡集资筹办酒精厂,试图用酒精取代汽油做燃料,在70年前就开始了的研发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震惊了世界,也震动了父亲的心,他立志要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中国也要有原子弹,才不会受欺辱。于是,1946年他决定出国留学,学习有关原子能科学技术,并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公费留美名额。1947年,他赴美国进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放射化学,一年后即获硕士学位。1951年,父亲以发现几个新的放射性同位素(核素)为论文内容,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他在研究工作中,发现了钨185m、钽183、钽185等几个新的放射性同位素。到目前为止,在人类发现的上千个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中,由中国人发现的屈指可数,父亲就发现了三个。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之后,父亲转到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做核科学研究。他当时在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上以γ射线轰击水银得到放射性的金子Au201,可谓中国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炼金师”。不久之后,他到美国矿务局从事应用放射性示踪剂与石油的二次开采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应用表面张力的研究中,父亲发现了非离子型洗涤剂的分子胶团在水溶液中带有正电荷这一重要反常现象,这一结果经常为专著及文献所引用。父亲因科学研究成绩优异、成果突出,在美国获得过1949年美国化学会荣誉会员称号及金钥匙,1951年入选美国科学研究会会员,1953年被载入《美国科学家》。劈风斩浪回到了祖国怀抱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家。正当父亲风华正茂、事业有成之时,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了大洋彼岸。在美期间,他时刻想着报效祖国。但是,当时要求回到中国大陆是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列入黑名单的。直到1955年9月,中国政府经过艰苦的谈判,以释放十几名被俘美国飞行员为代价,换回了一批旅美中国专家学者。父亲和妈妈、钱学森和蒋英、李整武等留美高级专家学者,一同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客轮,经由香港回到他久别而新生的祖国。回国之前,他们都随身携带了许多专业资料。父亲带了一套当时联合国出版的原子能和平利用的书籍,摞起来有一米多高。他当时很紧张,怕在出境时被刁难,但是海关人员只是翻了翻,大概被“和平利用”迷惑了,也不知道这个放射性意味着什么,就顺利放行了。在漂洋回国的航船上,父亲站在甲板上面对久别的祖国,向同船友人朗诵着他多日来以赤子之心、游子之情写成的步韵诗:破浪乘风赴国时,太平洋上雨如丝。去国八年余血泪,登舟廿宿见旌旗。精禽木石期填海,刑天干戚倩题诗。寄语同舟须努力,功成建设着班衣。轮船到达香港后,由于香港尚在英国的统治下,父亲、母亲和其他科学家们只能坐小船过境到了对岸的祖国大陆。父亲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原子能研究所前身,现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兼北京大学教授。1957年在国内首次开设“放射化学引论”大型讲座,培养了第一批未来的放射化学专家和核技术应用人才。同年,他在物理所第五研究室负责组建和领导同位素制备组。1957年10月,以他为首的同位素制备7人小组,赴苏联考察实习两个多月,回国后,立即组织指导中国堆照同位素的制备工作。这一年,我们的父母正式结婚,证婚人是郭沫若和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等科学家都参加了婚礼。新婚之后,他工作更加勤勉。1958年,在他的具体指导下,以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在重水实验反应堆中首次成功试制出钠24、钙45、钴60、钨185等33种堆照放射性同位素。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我国原子能科学的不少方面赶上世界水平;原子堆生产33种放射性同位素”为标题作了报道。几天后,其长子于北京儿童医院出生,接生的大夫是中国妇产科学开拓者之一的林巧稚医生。但是父亲由于工作忙,当时没有在场。为此,妈妈数落了他多年。父亲为他的长子取名肖东,取义于毛主席于前一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上讲话时那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名言。而且,长子生日恰为过去电报码中的“东日”。两年后的同一天,次子出生,开始名“双”,即为第二个东日。当时全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于是父亲根据毛主席“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说法,取名为肖光。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股票/基金&
父亲肖伦:参与制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科学家(1)
肖伦  肖东 肖光  小时候,我们家住宅对面楼顶上有一个烟囱,每到周末,烟囱上就冒烟,是锅炉工给住户烧家用热水。我们就趴在窗台上望着冒烟的烟囱叫,父亲回来了。父亲平时在单位,很忙,只有周末回家。他在忙什么,谁也不知道。母亲也不知道。只知道他在远郊房山的一个保密单位工作。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家里只有母亲、姨妈、表姨妈、婆婆(我们管姥姥叫婆婆)。父亲回来,把我们抱起来,非常温馨的感觉,于是总盼着他回来。也曾问过母亲,为什么我们不和父亲天天住在一起呢?她说,我也要工作,父亲工作的地方太远,去不了。  1964年10月的一天,父亲把一张报纸贴在房间门里面,不记得贴了多久,发黄了还在那儿,成了家里的固定场景了。还是在我们长大、成家、变老了以后,才知道这张报纸对于父亲的重要性,原来他亲身参加制造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本文摘自《上海滩》2012年第4期)  张澜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父亲名肖伦,原为萧伦,字纪常,日生于四川郫县一个书香世家。爷爷萧举皋为前清举人。我们的妈妈萧蓉春,1947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为什么爷爷的萧姓变成了父亲的肖呢?原来,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公布《汉字简化方案》,而我们祖宗姓氏的正体为,笔画繁多,签名煞是麻烦。简化成了萧也还有不少笔画,父亲倾力支持文字改革,直接就把姓改为肖了。  父亲是从私塾直接考入中学的。在私塾刚开笔时,就写过几百字的《秦始皇论》。他的科学训练是从学习几何学开始的。念初中时他的学习成绩很好,高中入学考试名列榜首,名字还上了报纸。读高中时,刚从德国获博士学位归来、学过相对论的老师魏时珍博士讲的物理课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那时相对论创立才不过十几年。  因读过私塾,父亲学习文科更游刃有余。中学毕业时,他本想报考大学文科,但考试那天他迟到了几分钟,被担任监考的中学校长拒绝入场。他一气之下回家,第二年报考了理科。这位改变了父亲的人生轨迹的中学校长,就是后来开国大典时站在毛主席旁边的长胡子老先生张澜。  父亲于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其间,因肺结核休学了两年,于1939年毕业。学习期间,上过萨本栋教授的“普通物理”课,成绩很好,取得过“金钉钯”(E:Excellent)和“银钉钯”(S:Superior)成绩。清华大学毕业后,父亲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研究院,又因母逝弃学。随后,为了抗战前线的物资需求,父亲在家乡集资筹办酒精厂,试图用酒精取代汽油做燃料,在70年前就开始了新能源的研发工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震惊了世界,也震动了父亲的心,他立志要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中国也要有原子弹,才不会受欺辱。于是,1946年他决定出国留学,学习有关原子能科学技术,并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公费留美名额。1947年,他赴美国进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放射化学,一年后即获硕士学位。1951年,父亲以发现几个新的放射性同位素(核素)为论文内容,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他在研究工作中,发现了钨185m、钽183、钽185等几个新的放射性同位素。到目前为止,在人类发现的上千个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中,由中国人发现的屈指可数,父亲就发现了三个。  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之后,父亲转到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做核科学研究。他当时在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上以射线轰击水银得到放射性的金子Au201,可谓中国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炼金师”。不久之后,他到美国矿务局从事应用放射性示踪剂与石油的二次开采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应用表面的研究中,父亲发现了非离子型洗涤剂的分子胶团在水溶液中带有正电荷这一重要反常现象,这一结果经常为专著及文献所引用。  父亲因科学研究成绩优异、成果突出,在美国获得过1949年美国化学会荣誉会员称号及金钥匙,1951年入选美国科学研究会会员,1953年被载入《美国科学家》。  劈风斩浪回到了祖国怀抱  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家。正当父亲风华正茂、事业有成之时,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了大洋彼岸。在美期间,他时刻想着报效祖国。但是,当时要求回到中国大陆是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列入黑名单的。直到1955年9月,中国政府经过艰苦的谈判,以释放十几名被俘美国飞行员为代价,换回了一批旅美中国专家学者。  父亲和妈妈、钱学森和蒋英、李整武等留美高级专家学者,一同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客轮,经由香港回到他久别而新生的祖国。回国之前,他们都随身携带了许多专业资料。父亲带了一套当时联合国出版的原子能和平利用的书籍,摞起来有一米多高。他当时很紧张,怕在出境时被刁难,但是人员只是翻了翻,大概被“和平利用”迷惑了,也不知道这个放射性意味着什么,就顺利放行了。  在漂洋回国的航船上,父亲站在甲板上面对久别的祖国,向同船友人朗诵着他多日来以赤子之心、游子之情写成的步鲁迅韵诗:  破浪乘风赴国时,(,)上雨如丝。  去国八年余血泪,登舟廿宿见旌旗。  精禽木石期填海,刑天干戚倩题诗。  寄语同舟须努力,功成建设着班衣。  轮船到达香港后,由于香港尚在英国的统治下,父亲、母亲和其他科学家们只能坐小船过境到了对岸的祖国大陆。  父亲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原子能研究所前身,现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兼北京大学教授。1957年在国内首次开设“放射化学引论”大型讲座,培养了第一批未来的放射化学专家和核技术应用人才。同年,他在物理所第五研究室负责组建和领导同位素制备组。1957年10月,以他为首的同位素制备7人小组,赴苏联考察实习两个多月,回国后,立即组织指导中国堆照同位素的制备工作。  这一年,我们的父母正式结婚,证婚人是郭沫若和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等科学家都参加了婚礼。  新婚之后,他工作更加勤勉。1958年,在他的具体指导下,以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在重水实验反应堆中首次成功试制出钠24、钙45、钴60、钨185等33种堆照放射性同位素。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我国原子能科学的不少方面赶上世界水平;原子堆生产33种放射性同位素”为标题作了报道。几天后,其长子于北京儿童医院出生,接生的大夫是中国妇产科学开拓者之一的林巧稚医生。但是父亲由于工作忙,当时没有在场。为此,妈妈数落了他多年。  父亲为他的长子取名肖东,取义于毛主席于前一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上讲话时那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名言。而且,长子生日恰为过去电报码中的“东日”。两年后的同一天,次子出生,开始名“双”,即为第二个东日。当时全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于是父亲根据毛主席“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说法,取名为肖光。
04/20 05:5604/19 00:1004/18 11:2204/16 12:4704/11 08:1404/10 10:4204/07 10:3304/05 17:08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下人物谁没有参与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