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相关脂蛋白磷脂酶a22与小儿密者的差别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检测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临床意义--《现代医学》2015年06期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检测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检测在老年心脑血管病防治的意义。方法:选取老年体检人群185例,收集资料包括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病史及一二级预防用药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Lp-PLA2水平,6个月后电话随访有无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血浆Lp-PLA2水平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19(P=0.003)和0.185(P=0.012);与口服降脂药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53(P=0.038)。随访6个月共有新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例(6.7%),其中冠心病8例(5.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0.67%),脑梗死1例(0.67%)。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Lp-PLA2异常是唯一对心脑血管发生有影响的重要危险因素(P=0.046)。结论:Lp-PLA2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在老年体检中开展Lp-PLA2检测有利于发现高危人群,对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43;R54【正文快照】: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phospholipase A2,Lp-PLA2)是磷脂酶A2超家族的一个亚型,主要由成熟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密切关系[1-2]。Lp-PLA2是否可以对相关的潜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智宏;任利群;马根山;冯毅;叶行舟;刘乃丰;;[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马树人;;[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6期
王大力;陈瑞英;郑清存;张江;高素玲;赵晓晶;彭延波;;[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晶;周波;;[J];重庆医学;2011年24期
沈彩云;;[J];当代医学;2012年23期
孙启玉;田亚平;贾兴旺;;[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付斌;陈文华;冯可样;;[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年01期
李琛瑛;陈兆善;;[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李宇;俞谦;;[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蒋珽;项阳;;[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5期
王强;王璟;;[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2期
祁瑞刚;刘海花;钱迅;周健;谢兵;王怀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年02期
沈潇;刘乃丰;;[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石;;[A];第二十八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一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集[C];2012年
陈俊伟;;[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C];2015年
秦琴保;吴小燕;;[A];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3 卒中的医疗质量改进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超彦;[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罗静;[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马骏;[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徐娜丽;[D];南华大学;2013年
马莎;[D];长江大学;2013年
吴倩;[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吴小优;[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张静;[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许霞;[D];南华大学;2014年
马速佳;[D];郑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宁;顾水明;魏盟;;[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4期
张绍艳;王滨有;;[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11期
钱琦;陈忠;马根山;冯毅;蒋益波;陈学军;孙彩琴;;[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莉延,梁标;[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0年06期
张鹭,张浩;[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高林;;[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杨耀;;[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87年01期
佟晓旭,赵京山,刘静芳;[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刘猛六,徐卉平,胡卓逸;[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1年04期
梁宁生,刘滔滔,蒙子卿;[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01期
,吴涛;[J];陕西医学杂志;2002年09期
张傅山;李荣秀;;[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何德明;梁宁生;;[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英;李春阳;;[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王锦群;苏秀容;黄守坚;;[A];第八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7年
林文珍;王秋雁;舒雨雁;;[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白晶;安学勤;朱银燕;;[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李海珍;李斌;张丽君;杨艳燕;李顺意;;[A];第十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李艳军;刘娟;刘雁勇;刘威;董之海;;[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袁海英;陈力耕;李疆;;[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韩黎;吴桂芝;朱士俊;殷伟;吴旭琴;陈世平;;[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苗俊英;张红卫;韩贻仁;;[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王克刚;;[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年
占剑峰;[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白洁;[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朱莹;[D];浙江大学;2003年
程洪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黄立峰;[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张霞;[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何睿林;[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蒋晓菲;[D];江南大学;2015年
刘宁;[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詹逸舒;[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高林;[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刘露;[D];武汉轻工大学;2013年
刘彬;[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杨艳艳;[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汪艳红;[D];江南大学;2014年
毛涛;[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何娜;[D];西北大学;2010年
刘菲菲;[D];江南大学;2012年
师文静;[D];西北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临床问题汇总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临床问题汇总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功能、新界面、新体验,扫描即可下载生物谷APP!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来源:见正文
来源: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脑血管病专家委员会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首要致死和致残原因。除血脂异常外,炎症和氧化应激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目前,国内外指南均建议采用传统危险因素为基础的模型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短期和长期风险[1,2] 。但是,仅采用传统危险因素仍存在不足,例如危险因素相同的个体发生心血管病事件风险存在差异 ,某些不具备传统危险因素的患者仍然发生心血管病事件,接受足量他汀治疗的患者仍有残留风险等。生物标志物被认为是传统危险评估的重要补充手段。与C-反应蛋白(CRP)不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是具有血管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研究发现Lp-PLA2为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近美国FDA批准其用于预测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风险。为了积极探索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使临床医生更好理解并合理使用Lp-PLA2,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脑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组织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和检验科等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并建议如下。
一、Lp-PLA2的生物学特性
Lp-PLA2是磷脂酶超家族中的亚型之一,也被称为是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由血管内膜中的巨噬细胞、T细胞和肥大细胞分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Lp-PLA2表达上调[3],并且在易损斑块纤维帽的巨噬细胞中强表达。Lp-PLA2可水解氧化 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中的氧化磷脂,生成脂类促炎物质,如溶血卵磷脂和氧化游离脂肪酸,进而产生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包括内皮细胞死亡和内皮功能异常,刺激粘附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物质可通过趋化炎症细胞进一步产生自我强化的循环,生成更多促炎物质[4]。
释放到血液循环中的Lp-PLA2主要与富含载脂蛋白(Apo)B的脂蛋白结合,低密度脂蛋白(LDL)占80%,其余与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Lp(a)]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结合[5]。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中,Lp-PLA2水平与LDL亚组分水平呈正相关[6]。
二、Lp-PLA2的临床检测
(一)Lp-PLA2测定方法
可通过测定血清(浆)Lp-PLA2活性及质量两种方式反映Lp-PLA2水平,临床上推荐测定血清Lp-PLA2质量,目前已有可供临床检测使用的商品化试剂盒。主要采用有发光免疫测定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前者以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为代表,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等特点;后者以PLAC法为代表,操作略显复杂,影响因素多,但作为高通量检测,可满足大样本检测需求。
Lp-PLA2受生理变异很小,基本不受体位改变和日常活动的影响,故标本采集时无需固定体位和时间,无需空腹,但测定前2h应避免剧烈运动。Lp-PLA2检测样本可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肝素抗凝血浆、枸橼酸钠抗凝血浆及血清均可。抽血后尽快分离出血浆(清)并及时测定,标本2-8℃可保存1周,-20℃可贮存3个月,-70°C可保存时间更长(最好用血清,可稳定保存5年以上)。
(二) Lp-PLA2的参考区间
Lp-PLA2水平受性别和种族影响[7-8],国外报道成人血清Lp-PLA2参考区间男性为131~376(平均251)μg/L(ng/mL),女性为120~342(平均为174)μg/L(ELISA)。女性低于男性,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正在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Lp-PLA2水平较低[9],但其差别尚不足以影响参考区间。建议Lp-PLA2&200μg/L为正常水平,200-223μg/L为中度升高,≥223μg/L为升高[3]。目前国内尚无大规模Lp-PLA2水平人群研究及适合国人的参考区间报道,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国内小规模研究[10]提示Lp-PLA2水平&175μg/L 为正常,如大于175μg/L提示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三) Lp-PLA2与冠心脏病的研究证据
研究提示随Lp-PLA2水平升高,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和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人群。32项前瞻性研究包括79036患者的荟萃分析纳入了无血管性疾病、稳定性血管疾病和急性血管疾病30d的患者[11],结果显示Lp-PLA2水平均与冠心病和血管性死亡呈线性对数相关。校正常规危险因素后,Lp-PLA2水平对冠心病、缺血性卒中、血管性死亡、非血管性死亡的风险比分别为1.11 (1.07~1.16)、1.14 (1.02~1.27) 、1.13 (1.05~1.22)、1.10 (1.03~1.18)。
1.无症状高危人群:Lp-PLA2对不同性别预测冠心病的价值不同。WOSCOPS 研究入选6000例血脂异常的男性,该研究的巢式病例对照分析显示[12],校正已知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其他炎症指标后,Lp-PLA2水平升高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RR为1.18(95%CI 1.05~1.33),Lp-PLA2水平在最高四分位数的患者冠心病风险增加2倍。单因素分析显示CRP、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和Lp-PLA2水平均与心脏事件危险相关,但是CRP和白细胞计数仅在最高水平与事件相关,而各不同水平Lp-PLA2均与心脏事件相关。但以女性为研究对象的WHS研究[13]发现Lp-PLA2水平与LDL-C相关(R=0.51),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最低。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Lp-PLA2水平不能预测心血管事件(冠心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卒中),但hs-CRP 水平与事件相关。这可能与患者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相关。
Lp-PLA2水平可预测健康中年人群冠心病的风险。ARIC研究[14]入选了12819例健康中年人,经过6年随访608例发生冠心病事件患者Lp-PLA2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p-PLA2最高四分数患者危险比为1.78[95%CI1.33~2.38],LDL-C水平较低患者(&3.38mmol/L)的Lp-PLA2和CRP水平均与冠心病事件相关,二者同时升高风险最高。
Lp-PLA2是老年人冠心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Rancho Bernardo研究对无冠心病史的1077 名老年社区居民随访16 年,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较高Lp-PLA2 水平预测冠心病风险的危险比分别为1.66、1.80 和1.89(p 均& 0.05)。校正CRP 与其它冠心病风险因素后仍然有意义[15]。
由于Lp-PLA2主要与LDL结合,调脂药物对Lp-PLA2影响最大,他汀类药物能显着降低Lp-PLA2血浆水平[16]。PRINCE研究 [17] 显示氟伐他汀治疗12周后,与安慰剂比较治疗组Lp-PLA2含量下降22.1%;Lp-PLA2含量变化与LDL-C水平变化呈中等程度正相关。而非诺贝特可提高HDL相关的Lp-PLA2[18]。他汀治疗可影响Lp-PLA2的预测价值。JUPITOR 研究[19]发现在随机治疗前测定的Lp-PLA2水平与LDL-C水平中等程度相关,瑞舒伐他汀组Lp-PLA2水平分别下降33%,LDL-C下降48.7%。安慰剂组患者Lp-PLA2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相关,而他汀治疗组患者Lp-PLA2水平不能预测心血管病事件风险。
2. 稳定性冠心病:Lp-PLA2 水平可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PEACE研究[20]入选了376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访4.8年后,随Lp-PLA2 水平升高,复合心血管病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心绞痛住院或卒中)发生率明显升高;且Lp-PLA2水平是非致死性心血管病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Brilakis等[21]研究中50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Lp-PLA2水平与病变程度相关,且Lp-PLA2升高与心血管事件的高发生率相关。Ludwigshafen危险和心血管健康研究[22]显示,24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的Lp-PLA2水平与LDL-C、ApoB 水平和非HDL-C水平高度相关,而与hs-CRP和纤维蛋白原无关。此外,Lp-PL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和病变支数相关。在未经他汀治疗患者中,Lp-PLA2水平与冠心病风险明确相关。
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血栓事件的主要机制,Lp-PLA2是导致斑块易损性增加的重要原因。对一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研究显示,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中Lp-PLA2水平较高[23]。朱雁洲等[24]分析ACS、稳定性冠心病及非冠心病者hs-CRP、Lp-PLA2 和血管内超声组织学特征,结果hs-CRP 和 Lp-PLA2 水平均与粥样斑块组织坏死的面积大小呈正相关。支持Lp-PLA2 是易损斑块的炎症标志物。
ACS急性期患者Lp-PLA2水平与预后相关性研究结果并不一致。PROVE-IT TIMI22研究亚组分析[25]发现急性期后30d测定的Lp-PLA2是独立于LDL和CRP的预后指标。一项社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26]提示急性期测定的Lp-PLA2与1年死亡率相关,提示Lp-PLA2可能不受急性炎症事件的影响,而是血管炎症的特异性指标。
但来自2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前瞻性研究(FRISC Ⅱ和GUSTOⅣ)[27]后续分析显示,尽管ACS患者Lp-PLA2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较高,但与已知的危险因素相关性较弱,且与ACS患者事件复发无关。同样,MIRACLE研究[28]中ACS患者入选时基线测定的Lp-PLA2水平与主要终点事件无关。同时发现,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Lp-PLA2水平,可溶性PLA2与死亡相关。
NOMAS研究[29]连续检测心肌梗死前后Lp-PLA2水平变化,与hs-CRP上升的趋势不同,Lp-PLA2水平在急性期后呈逐渐下降趋势(每年5%),由梗死前的平均233 ng/ml下降至平均153.9 ng/ml,Lp-PLA2含量受LDL-C水平的影响。加拿大的一项研究[30]观察ACS急性期(48h)含量【(143.13±60.88)ng/ml】明显高于恢复期(12周)【(88.74±39.12)ng/ml】,而稳定性冠心病【(121.72±31.11)ng/ml】也较ACS恢复期高。
综上,ACS患者Lp-PLA2水平与心血管病事件相关性结果并非一致,可能与ACS事件后Lp-PLA2的动态变化有关。其他原因还包括:人种不同导致Lp-PLA2基因多态性差异,测定时间窗不同,测定方法不同,不同研究的基线Lp-PLA2水平差别较大。
(四)Lp-PLA2与卒中的研究证据
Lp-PLA2水平与首次卒中风险相关。Rotterdam亚组研究 [31]入选1822例社区居民,平均随访6.4年,校正传统危险因子和hs-CRP后,Lp-PLA2水平最高四分位数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为最低四分位数者的2倍。ARIC研究[14]也证实即使经过hs-CRP等危险因素调整,Lp-PLA2水平最高四分位数者的卒中风险为最低者的2倍。针对老年高危人群的PROSPER研究[32]发现基线测定的Lp-PLA2水平与血管事件呈中等程度相关,但是与卒中事件无关。与Lp-PLA2水平最低四分位数患者比较,最高四分位患者风险增加(活性测定HR=1.25,95%CI1.02~1.54,质量测定HR=1.39 (CI 1.14~1.70)。
此外,Lp-PLA2水平还可预测卒中复发的风险。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后Lp-PLA2水平急剧降低,由卒中前平均210 ng/ml下降到169.4ng/ml。如卒中后Lp-PLA2水平仍高,预示卒中复发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29]。Hasan Kara等[33]检测102例急性卒中和98例非卒中患者的hs-CRP水平和Lp-PLA2水平,并通过磁共振成像估算病灶的体积。发现缺血病灶体积越大,hs-CRP水平和Lp-PLA2水平越高。一项美国研究发现,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n = 167)患者Lp-PLA2水平升高,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学相关,而Lp-PLA2与早期复发性卒中或死亡相关[34]。急性TIA西班牙患者人群研究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即Lp-PLA2与大血管疾病相关,也与7-30d内的早期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相关[35]。一项稍大的研究纳入急性卒中和TIA患者,发现Lp-PLA2与6个月时的复发性事件相关[36]。
一组首次发生卒中的患者研究[37]提示Lp-PLA2 浓度最高四分位的患者相较于浓度最低四分位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增大(校正风险比,2.08;95%CI,1.04-4.18),卒中复发、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事件风险增大(校正风险比,1.86;95%CI,1.01-3.42)。而同时测定的hs-CRP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相关。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卒中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相关的卒中和TIA复发风险显着较高[38]。因此,Lp-PLA2作为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标志物,可能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机制导致的TIA和卒中事件,Lp-PLA2水平较高代表疾病复发风险较高。
五、临床应用建议
危险因素协作组发表的荟萃分析纳入37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165544例患者,结果显示在传统临床危险因素和总胆固醇及HDL-C基础上,增加Lp-PLA2可轻微提高预测模型的效力,如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的成人治疗的专家组Ⅲ(NCEP-ATPⅢ)的危险分层,增加Lp-PLA2测定后,使2.7%的患者危险分层上升到高危而需要他汀治疗[39]。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2010无症状成人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2]建议:可考虑对中等风险的无症状成人进行Lp-PLA2检测以进一步评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推荐级别Ⅱb)。2013年ACCF/AHA心血管危险评估指南[40]建议:无症状的一级预防患者,经过危险评估后仍然不能确定是否需要治疗的患者可考虑采用新标志物评估。2011年AHA/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41]建议:检测炎症指标如hs-CRP或Lp-PLA2可以识别卒中高风险患者(推荐级别Ⅱb,证据水平B)。欧洲心脏病学学会2012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42]建议: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复发高风险患者可检测Lp-PLA2以进一步评估复发风险(推荐级别Ⅱb,证据水平B)。
基于上述研究证据和国际指南的建议,推荐以下人群可检测Lp-PLA2水平以预测心血管病事件风险:(1)无症状高危人群的筛查: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等危险的人群,在传统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检测Lp-PLA2以进一步评估未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已接受他汀治疗且胆固醇水平控制较好的患者,Lp-PLA2水平可提高心血管病事件风险预测价值。(3)发生急性血栓事件的患者,包括ACS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患者,Lp-PLA2有助于远期风险评估,如与hs-CRP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价值。
执笔者(姓氏拼音顺序):孙艺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鄢盛恺(中日友好医院)
专家组成员(姓氏拼音顺序):丛玉隆(解放军总医院),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康熙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胡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建军(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刘金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梅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孙艺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鄢盛恺(中日友好医院),张真路(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 异常防治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390-419 .
[2] Green1and P, A1pertJS, Be11erGA, eta1.2010 ACCF/AHA guide1ine for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1ar risk in asymptomatic adu1t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11ege of Cardio1ogy Foundation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Guide1ines[ J]
.J Am Co11 Cardio1,):e50-e103.
[3] Je11inger PS, Smith DA, MehtaAE, eta1.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1inica1 Endocrino1ogists'Guide1ines for Management of Dys1ipidemia and Prevention of Atherosc1erosis[ J].EndocrPract, 2012,18 Supp1 1:1-78.
[4] Sudhir K.C1inica1 review: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 A2,a nove1 inf1ammatory biomarker and independent risk predictor for cardiovascu1ar disease[J].J C1in Endocrino1 Metab,) :.
[5] Ghosh M,Tucker DE,Burchett SA,et a1. Properties of the Group 1V phospho1ipaseA2 fami1y[ J].ProgLipid Res,):487-510.
[6] Xu RX, ZhangY,Li XL, eta1.Re1ationship between p1asma phospho1ipaseA2& concentrationsand& 1ipoprotein& subfr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tab1e coronaryartery disease[ J] .C1in Chim Acta, 2o15, 446:1 5-2oo.
[7] 贾张蓉,赵冬,齐明,等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 活性水平的性 别差异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962-967.
[8] Bri1akisES, KheraA, McGuireDK, eta1.inf1uence of race and sex on 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 A2 1eve1s: observations from the Da11asHeartStudy[ J] .Atherosc1erosis, ) :110-115.
[9] Gregson J,Stirnade1-FarrantHA, Doobaree 1U, eta1.Variation of 1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2& acros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cardiovascu1ar risk factors: a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1iterature[ J].Atherosc1erosis, 2012, 225(1) :11-21.
[10] 宋冬林, 李春华, 王晓东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 在汉族人群 中的分布特点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 .武警医学院学报,) : 241-244.
[11] Lp-PLA( 2 ) StudiesCo11aboration, Thompson A,GaoP, et a1.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 2 ) and risk of coronary
disease, stroke, and morta1ity: co11aborative ana1ysis of32 prospective studies[J].Lancet,25) :.
[12] Packard CJ,O'Rei11y DS, Cas1ake MJ, et a1. 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1ipase A2 as an independ entpre dicto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st of Scot1and Coronary Prevention Study Group[ J].NEng1JMed,) :.
[13] B1ake GJ,Dada N,Fox JC,et a1.A prospectiveeva1uation of 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 2 ) 1eve1s and the risk of Future cardiovascu1ar events in women [ J] .J Am Co11Cardio1,2001, 38(5) :.
[14] Ba11antyneCM,Hoogeveen RC,Bang H,et a1. 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2,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and risk for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midd1e-aged men and women in theAtherosc1erosisRisk in Communities( AR1C) study[ J].Circu1ation,
(7) :837-842.
[15] Danie1sLB, Laugh1in GA, Sarno MJ, eta1. 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1ipase A2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an apparent1y hea1thy o1der popu1ation:the Rancho Bernardo Study[J].J Am Co11Cardio1,2008, 51(9):913-919.
[16]Davidson MH.C1inica1 significance of statin p1eiotropic effects: hypotheses versus evidence[J] .Circu1ation, 2005, 111 ( 18 ) :.
[17] A1bertMA, G1ynn RJ, Wo1fertRL,et a1.The effect of statin therapy on 1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2 1eve1s[J].Atherosc1erosis, ) :193-198.
[18]& Ba11antyneCM,Hoogeveen RC,BangH,eta1. 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2,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and risk for incident ischemic stroke in midd1e-aged men and women in theAtherosc1erosisRisk in Communities( AR1C) study [ J].Arch 1ntern Med,2005, 165(21) :.
[19] Ridker PM, MacFadyen JG, Wo1fert RL,et a1.Re1ationship of 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2 massand& activity with incidentvascu1ar events among primary prevention patients a11ocated top1aceboortostatin therapy: an ana1ysisfrom the JUP1TERtria1[ J].C1in Chem, 2012, 58(5) :877-886.
[20] SabatineMS, Morrow DA, o'DonoghueM, et a1. Prognostic uti1ity of 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 A2 for cardiovascu1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tab1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Arteriosc1er Thromb VascBio1,): .
[21] Bri1akis ES,McConne11JP, Lennon RJ,et a1. Association of 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2 1eve1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isk factors, angiograph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ajor adverse events at fo11ow-up[ J].Eur Heart J,):137-144.
[22] Wink1erK,Winke1mann BR,Scharnag1H,eta1.P1ate1et- activatingfactoracety1hydro1ase activity indicatesangiographic
coronaryarterydiseaseindependent1yofsystemicinf1ammation& and otherrisk factors: the Ludwigshafen Risk and& Cardiovascu1ar Hea1th Study[ J].Circu1ation, 2oo5, 111(8) : 980- 87.
[23]Herrmann J,Mannheim D,Woh1ertC,eta1. Expression of 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 A ( 2 )in carotid artery p1aquespredicts 1ong-term cardiac outcome[J] .EurHeartJ,2OO,30(23) :.
[24] 保雁|,陈良龙,罗育坤,等.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 与血管内 超声虚拟 组织学斑块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J] .临床心血 管病杂志,):287-290.
[25]O'DonoghueM,Morrow DA,SabatineMS et a1.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2 and itsassociation with cardiovascu1ar outcomesin patientswith acutecoronarysyndromesin the PROVE
1T-T1M122 ( PRavastatin oratorVastatin Eva1uation and Infection Therapy-Thrombo1ysis 1n Myocardia1 1nfarction ) tria1[J]
.Circu1ation,) :.
[26] GerberY, McConne11JP, JaffeAS, eta1.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2 and prognosisaftermyocardia1infarction in the community[J] .Arteriosc1erThromb VascBio1, 2006, 26 ( 11 ) :.
[27] O1dgren J, JamesSK, Siegbahn A, et a1.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 A2 does not predict morta1ity or new ischaemic events in acute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J] .Eur Heart J,) :6-704.
[28] Ryu SK, Ma11atZ, Benessiano J,eta1. Phospho1ipase A2 enzymes,high-doseatorvastatin, and prediction of is chemic events after acutecoronary syndromes[ J] .Circu1ation, 2o12, 125 ( 6 ) :757-766.[2] E1kind MS, Leon V, Moon YP, eta1.High-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 and 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 A2 stabi1ity before and after stroke and myocardia1infarction [ J] .Stroke, ) :.
[30] Jabor B, Choi H, Rue1 1, et a1.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2) ( Lp-PLA(2 ) ) in acutecoronary syndrome:re1ationship with 1ow-density1ipoprotein cho1estero1[ J] .Can J Cardio1, 2o13, 2 (12) :167 -1686.
[31] Oei HH,van der Meer IM,Hofman A,et a1.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1ipase A2 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s chemic stroke: the Rotterdam Study[J].Circu1ation, 2OO5, 111(5) :570-575.
[32]Cas1akeMJ,Packard CJ,Robertson M,et a1. 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 2 ) ,inf1ammatorybiomarkers,and risk of cardiovascu1ar disease in the Prospective Study of Pravastatin in the E1der1y at Risk (PROSPER)[J].Atherosc1erosis, ) :28-34.
[33]& KaraH,AkinciM,DegirmenciS,eta1. High-sensitivityC- reactiveprotein, 1ipoprotein-re1ated phospho1ipaseA2, and acute Is chemic stroke[ J]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51- 1457.
[34]Cucchiara BL,Messe SR,Sansing L,eta1. 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1ipase A2 and C-reactive protein& forrisk-stratification ofpatientswith T1A[ J] .Stroke, 200 ,40( 7 ) :.
[35] De1gadoP, Chacón P, Pena1baA, eta1.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 2 )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1arge-artery atherosc1eroticetio1ogyand recurrentstrokein T1A patients[J].CerebrovascDis,):150-158.
[36]FurieK, ParidesM, GreerD, CamargoE, Singha1A, Lederer M,Hagan N, DipietroA,B1issS,McCarthyC.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pho1ipase a2 activity predict sear1y stroke recurrence[J].Stroke.2oo7,38:457
[37] E1kind MS, TaiW, CoatesK, eta1.High-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 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1ipaseA2, and outcome after is chemic stroke[ J] .Arch 1ntern Med, ( 1 ) :.
[38] CouttsSB, ModiJ, Pate1SK, eta1.CT/CTangiographyand MR1 findings predict recurrent stroke after transient is chemic attack and minor stroke:resu1ts of the prospective CATCH study[ J].Stroke,2012, 43(4) :.
[39] DiAnge1antonioE, GaoP, Penne11sL, eta1. Lipid-re1ated markersand cardiovascu1ardiseaseprediction[ J] .JAMA, ) :24-2506.
[40] Andrus B,Lacai11e D. 2o13 ACC/AHA guide1ine on the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 J] .JAm Co11Cardio1, PtA) :2886.
[41] Go1dstein LB,Bushne11CD,AdamsRJ,eta1.Guide1inesfor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 guide1ine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 :517-584.
[42]& Perk J, DeBackerG, GohlkeH, eta1.European guide1ineson cardiovascu1ardisease prevention in c1inica1practice ( version2012):the fifth jointtask force of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1ogyand others ocietieson cardiovasculard 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1practice( constituted by representatives of nine societies and byinvited experts) [ J].1ntJBehavMed, 2o12, 1 (4) :403- 488.
温馨提示:87%用户都在上阅读,扫描立刻下载! 天天精彩!
...(全文约17681字)
旗下网站: |
Copyright&2001-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