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的作用与运用论文怎么写?家长的希望怎么写有大大帮我列个提纲

我要写一篇毕业论文《论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阿里巴巴为例》,谁能帮我列个提纲参考下呢?_百度知道议论文的提纲怎么列?
一、确定标题.标题可以是论点,也可以揭示论点.二、文章第一部分.揭示文章的中心论点.三.文章第二部分.论证部分.有几个表示并列关系或者递进关系的分论点组成.四.集中论述部分.为文章的精髓.五.结尾,点题,前后呼应皆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股权激励方案公告的市场反应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股权激励方案公告的市场反应研究
【摘要】:现代企业普遍存在这么一个问题: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同时高管人员为公司创造的巨大业绩也并没有为其带来相应的报酬。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委托——代理”关系,两者之间的矛盾越发加深。如何激励管理者最大限度的为所有者努力工作,为公司创造业绩,股权激励制度被认为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
20世纪中期,最先在美国出现了股权激励制度。它作为一种旨在解决由于两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期激励制度,之后在其他国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通过对激励对象分配一定的权利,例如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的短期行为,将公司与个人利益相统一,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20世纪90年代,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中开始实施,但是由于我国的制度环境和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当时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并未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另外与股权激励制度在西方国家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相比,国内关于股权激励制度理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过,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资本市场的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也开始呈现快速的发展。2005年年底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是我国首个有关股权激励的规章制度,也标志着我国股权激励的正式开始。希望借它的颁布加紧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同时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并健康、持续的发展。《办法》的颁布进一步为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指引,也进一步表明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006年—2011年期间共有388家上市公司提出了股权激励方案,在目前我国特殊环境,即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还不完善并且外部机制发挥作用也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研究股权激励方案公布的市场反应,包括有无反应、反应方向和程度是非常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同时在股权激励方案中,选择哪种激励标的物对激励对象产生的激励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本文研究了市场对激励标的物的反应,反应大小,以及激励标的物对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股权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并提高公司的股价。
本文首先对股权激励的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评述。从国内外有关股权激励制度的文献综述来看,主要文献包括股权激励方案公布的市场反应、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是否所有的公司都适用股权激励等方面。另外对股权激励的含义、特点、股权激励方案中的各要素定义、我国对股权激励制度的探索、股权激励制度相关的法规政策,特别是对现阶段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实施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这都有利于我们全面、完整了解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真实情况。然后通过对公司治理及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和激励双因素理论的详细阐述为本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为了考察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观察市场到底对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方案做出怎样的反应,文章在选择样本公司上主要是2007年至2011年底的上市公司,这些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在这个时间段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然后在研究市场对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方案到底有无反应、有什么样的反应上主要是采用事件研究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市场对股权激励方案中激励标的物的选择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然后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控制一些可能对股价会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以激励标的物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来研究激励标的物对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以下是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得出的一些结论:
市场在事件日当天,即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首日确实产生了比较显著的正向反应。特别是采用股票期权进行股权激励,市场的反应更为强烈。这也应证了相关的研究,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试图解决公司由于两权分离而产生不良后果的激励机制,其具有激励效应,而这种激励效应是被广大的投资者所认可的,由此也提高了公告当日的公司股价,产生了正的超额收益。但是,市场对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反应迅速,在事件日后比较显著的超额收益基本消失。
经研究证明在事件日之前,样本公司并不存在比较显著的正的超额收益,说明不存在信息泄露的情况,市场没有提前得知上司公司即将公告股权激励的消息,因此并没有产生正向的反应。
从选择的事件窗口来看,在事件公告日之前,存在显著的负的超额收益,因此说明在上市公司公布股权激励方案前可能存在管理层操纵股价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本文研究深度有限,事件窗口的选择还不够长,希望在今后能进行进一步的后续研究,例如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的方式、操作时间研究等。
从回归模型结果来看,市场对股权激励方案中不同的激励标的物的反应是不同的。采用股票增值权为激励标的物对累计超额收益率产生的积极反应最大,但是由于只有少量公司采用股票增值权这种方式,因此不具备代表性;以采用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相比,限制性股票对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相对较好。从授予权益占当时上市公司股本总额来看,所授予权益越多,对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越大。市场对上市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比较合适的方案。本文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建立有效经理人市场。股权激励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史,但是由于制度背景等各方面的原因,股权激励实施效果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不完全竞争的经理人市场导致企业不合理薪酬制度的存在,要想真正达到股权激励的效果,应该对经理人市场给予完善,并选择比较规范的高管约束和监督机制。
(2)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根据我国的情况完善股权激励的配套制度,主要包括:税收、会计制度的完善;股份来源方面的完善和其他的一些配套措施的完善。
(3)优化股权激励结果。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市场对授予权益占总股本的比例起正向反应,也就是说,市场肯定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虽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促进了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的实施,但是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构成来看,股权激励占的比例很小甚至是没有。
(4)上市公司不应盲目跟风,应设计适合自身公司发展的激励方案。上市公司应该从具体情况出发设计股权激励方案,不能盲目照搬和刻意模仿,设计合理、完善的方案;并且根据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整,不应该一成不变。
(5)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现有股权制度。上市公司只有从健全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约束、尝试建立专业中介机构在股权实施过程中的约束作用这几个方面入手,股权激励才能发挥其作用,也才能真正为广大员工谋福利。
(6)完善业绩评价体系。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促进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而我国企业中的实际情况是业绩评价体系中评价对象与目标不明、指标过于简单、标准单一等问题,难以实现对企业经营者的综合评价。
尽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市场反应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不同激励标的物对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时间以及所取得资料所限,而且我国股权激励制度正处于发展的初期,还未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成熟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因此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虽然现在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很多,但是真正实施的还是较少,部分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处于取消或者停止的状态,而本文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尚未研究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市场影响,今后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完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F272.92;F832.51;F224【目录】:
摘要4-8Abstract8-141. 导论14-18 1.1 研究背景14-15 1.2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预期贡献15-18
1.2.1 研究内容15
1.2.2 研究框架15-16
1.2.3 预期贡献16-182. 文献综述与股权激励制度概述18-37 2.1 文献综述18-24
2.1.1 股权激励方案公布的市场反应相关文献综述18-19
2.1.2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相关关系的文献综述19-23
2.1.3 其他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文献综述23-24
2.1.4 文献评价24 2.2 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24-29
2.2.1 股权激励的概念24-25
2.2.2 股权激励方案基本要素25-26
2.2.3 股权激励的特点26-27
2.2.4 股权激励标的物27-28
2.2.5 股权激励主要模式阐述28-29 2.3 我国股权激励探索29-32
2.3.1 2006年以前的探索29-32
2.3.2 2006年以来的快速发展32 2.4 我国股权激励实施现状32-36
2.4.1 近几年公布股权激励方案上市公司数量32-33
2.4.2 行业分布33-34
2.4.3 激励方式34-35
2.4.4 激励对象35
2.4.5 激励标的物来源与激励有效期35-36 2.5 我国股权激励相关法律法规36-373. 股权激励制度主要理论基础37-43 3.1 公司治理及委托代理理论37-39
3.1.1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37-38
3.1.2 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38
3.1.3 委托代理理论和股权激励38-39
3.1.4 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39 3.2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39-40
3.2.1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概述39-40
3.2.2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与股权激励40 3.3 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40-41 3.4 激励双因素理论41-434. 股权激励方案公告的市场效应分析43-54 4.1 事件研究法概述43-46
4.1.1 事件研究法的定义及应用43-44
4.1.2 事件研究法的步骤44-45
4.1.3 正常收益的模型设定45
4.1.4 超额收益率、累计超额收益率45-46 4.2 研究的有关事项说明46-47
4.2.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46
4.2.2 样本公司行业分布46-47
4.2.3 事件研究的相关事项47 4.3 市场反应研究分析47-54
4.3.1 研究假设48-49
4.3.2 全样本的研究结论与分析49-50
4.3.3 区分激励标的物样本的研究结论与分析50-53
4.3.4 本章小结53-545. 区分激励标的物对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分析54-63 5.1 研究假设54 5.2 激励标的物对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分析54-63
5.2.1 模型设计54-55
5.2.2 变量定义与计量55-58
5.2.3 相关性检验58
5.2.4 回归结果与分析58-61
5.2.5 本章小结61-636. 研究结论与建议63-67 6.1 研究结论63 6.2 相关对策及建议63-66
6.2.1 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建立有效经理人市场63-64
6.2.2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64-65
6.2.3 优化股权激励结果65
6.2.4 上市公司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股权激励方案65
6.2.5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现有股权制度65
6.2.6 完善业绩评价体系65-66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66-67参考文献67-70后记70-71致谢71-72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7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凯,曾伟娇,黄研;[J];商业研究;2004年13期
李曜;;[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石婷婷;[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3期
常健;[J];管理世界;2003年05期
黄洁;蔡根女;;[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3期
刘银国;张劲松;朱龙;;[J];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魏刚;[J];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夏纪军;张晏;;[J];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何顺文;[J];会计研究;2003年03期
杜兴强;王丽华;;[J];会计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玉华;[D];湖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敏;[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王昌锐;倪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姜利军,胡新文;[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唐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1期
方晓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杨珽;王征兵;张瑞;;[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朱蕾;;[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黄益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赵敬德;[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岳香;洪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郎永清;景莉;;[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李葳;郭鹏;;[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王丽;曾庆久;陈柳钦;;[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周方召;周正;尹龙;;[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孙凯;;[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时晋;吴锦宇;;[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严太华;李佩玻;;[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叶林祥;;[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肖剑忠;;[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岩;[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姜海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梁媛;[D];湖南大学;2010年
蒋德启;[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李国栋;[D];南开大学;2010年
韦颜秋;[D];南开大学;2010年
彭华伟;[D];南开大学;2010年
雷国雄;[D];暨南大学;2010年
苏斌;[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姜美华;[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艳华;[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贺幸;[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陈玉娟;[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刘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叶敬楠;[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沈巍宇;[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陈冲;[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李彩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马睿;[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郭欢;[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蛇,陈朝龙;[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谢军;[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张丹;赵爱良;;[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3期
奉立城;许伟河;;[J];当代财经;2006年02期
陈志广;[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5期
吴淑琨;[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毛蕴诗,蒋敦福,程艳萍;[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杜莹,刘立国;[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傅勇;张晏;;[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王克敏;王志超;;[J];管理世界;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迟明霞;[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耿玉新;[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管军;申兵;邓九生;;[J];商业研究;2006年04期
巩娜;;[J];财会通讯;2011年2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磊;[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股权激励论文范文内容摘要:目前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而且许多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国有控股企业等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甚至有不少企业把它当作搞活企业的“灵丹妙药”。那么究竟如何认识股权激励, 应该按照什么原则来设计股权激励?不同的股权激励计划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里,其内在机制和适用条件是什么?如何有效运用股权激励,防止走入股权激励的误区?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一、 股权激励的原理经理人和股…内容摘要:[摘 要] 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相关法规,部分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 股票      股权激励是指公司以发行的股票或其他股权性权益,对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制度。股权激励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被实践…内容摘要:一、股权激励制度的作用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股权激励包括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和管理层收购(MBO)等。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统一目标,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   股权激励的实施目的主要是为了建立长期激励机制,激励的对…内容摘要: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一系列的正面作用,它是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在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公司治理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的具体运用。1我国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起步较晚。200…内容摘要:【论文关键词】: 股票期权; 股权激励; 激励模式   【论文摘要】:激励问题是管理界一直在探索的话题,是一个世界性和永久性的课题,也是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理论和国外实践证明股权激励对于改善企业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的激发人力资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鉴于此,文章粗浅得分析了股权激…内容摘要: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契约集,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周其仁1996)。物权是指法律赋予某人拥有某物的排他性权利,只是物的法律意义上的归属标志,侧重所有者拥有物的状态描述;产权是指物进入实际的经济活动后所引发人与人间的利益关系的界定,侧重经济活动中人的行为,这一界定可能是明确指出的(如法律中规定),也可能是隐含的(如道德、风俗中体现)。依据契约的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望英语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