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专业是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但是我认为从事财政累有风险,请问,考研究生能转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3261|回复: 47
说说我的经验和教训(2014年财科所财政学考研)
中级战友, 积分 5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33 积分
在线时间145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33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33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小陶朱木凌云 于
01:18 编辑
几天前所里网站挂出了拟录取名单,总算是尘埃落定了吧。想想自己这一路走来,受惠于论坛颇多,这几天又还算清闲,所以就写写自己考研的经验和教训,算是小小的回馈论坛,同时也希望能给后来人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吧。
1.基本情况
楼主是二战。本科毕业于一所以工科著称的985,但学的是法学(当然我们学校的法学也不错),纯文科生。同时修了经管学院的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基本的经济学内容都涉猎过(中级微观、中级宏观、计量经济学等),算是比较热爱经济学的孩纸吧,然后英语很渣(六级低空飘过,哎。。)。一战考的是北大的国家发展研究院,没进复试,初试成绩385(政73英66数131专业115),二战就选择了财科所的财政学,初试成绩401(政72英81数148专业100)
2.关于报考财科所的动机
无非就是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这方面看:财科所的专业课还是比较简单的,虽然需要记忆理解的东西不少,但是只要是真正理解了,拿一个及格分应该是没有问题;同时复试刷人也少,初试成绩和最终录取有比较高的相关性。相较而言,国发院的专业课分数就没有那么稳定,而且貌似复试刷人也比较随意,故不太适合楼主这样的风险厌恶者。
收益这方面看:楼主考前也搜集了资料,财科所历年的就业还是很好的,硕士导师阵容也比较强大,应该说这个平台还是不错的,至于最终发展的如何,楼主以为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努力吧;另外,财政学在经济学里也算是一门激动人心的分支,值得深入探索。且不谈当代的公共经济学如何发展,中国的历次重大经济变革,诸如桑弘羊盐铁专卖,杨炎两税法,张居正一条鞭法,甚至是九四年的分税制改革,可以说均是以财政为核心,就是那句话——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3.关于初试的经验和教训
由于是二战,所以从8月中旬才开始着手,在校园里租了个房子,看书在图书馆,吃饭在食堂。当时的安排是,8,9月复习数学和英语,9月下旬开始看专业课,10月加上政治。每天复习的时间,如果状态比较好能到8-10个小时吧,状态不好就不一定了。当时楼主做了一个日期表格,每天学习时间超过8小时标红,否则标黑,最后统计下来,标红的大概有100天,标黑的大概40天吧。
政治:两次政治分数比较相近了,不好不坏。用的资料:红宝书,肖秀荣系列(1000题,命题人考点预测,8套题,4套题,19页的一份考前预测资料),蒋中挺5套题,风中劲草的3套押题卷。10月份的时候开始看红宝书,也就是粗略的过一下,看的不是很仔细。边看边做1000题,等红宝书扫了一遍,1000题也做得差不多了。然后红宝书就彻底成了一本工具书,没有再完整看,就是做题遇到不会的知识点翻翻,然后把相关的章节看看。后期就是大量的做客观题,窃以为政治就是得客观题者得天下,可以把市面上能找到的套题的客观题都做做,选择题力争40+。大题的话,楼主两年都是重点背了肖的命题人考点预测,再佐以肖四,风中劲草那几套押题卷中的大题。
英语:第一年66,第二年81,进步算是比较大。七月下旬上了一个新东方的考研英语强化班,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主要是阅读和作文两方面。阅读学了定位法,作文获得了比较好的模板,之后的训练基本上就是围绕这两大块展开。楼主认为,考研英语一的一套试卷中,分数最具伸缩性的恐怕就是阅读(四篇40分)和作文(大小作文30分)了,剩下三个题型,完型主要靠蒙,翻译主要看命(有时很难,比如去年;有时很简单,比如今年),新题型正常都6分以上吧,所以应当着重训练阅读和写作。当然在这之前单词关要过,用的资料就是俞敏洪的那本词根词缀联想记忆法,其实这本书的好处不在于什么新奇方法,仅在于它很全(词汇量和单词含义)。楼主在8月,9月其实是在用软件背单词(先用拓词,后用百词斩),但是这里并不推荐,最大的问题是软件总是着重强调一个单词的基本含义,而忽视其在考试中的引申义,而且仅是就词论词,缺乏搭配的词组。另外,背单词的方法也可以注意下,楼主认为大量泛背是王道,即“看单词”而不是“背单词”,就把一本单词书当小说读,一天看四分之一,把不熟的单词标注,第二次着重看不熟的单词,不用太在意这个单词是否记牢了(因为即便当时记牢了后来也会忘),只需要多次重复地看它(当然看的时候每个含义都要仔细阅读),自然会熟。一本单词书反复看上十几遍,大多数词想忘都难。当然,背单词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建议每天不要超过一小时,而且应该天天坚持直到考前。
单词需要实打实的积累,阅读和写作就更需要一些技巧吧。就阅读来说,楼主认为定位法是个不错的方法,其基本思路就是根据题目来定位文章中的某一句话,再仅根据这一句话来解出答案。这种方法的依据就在于,英语一阅读中的绝大多数题目都仅是针对文中的某一句话出题的,所以核心问题不在于读懂全文,而在于找到并读懂那句话,所以做阅读的路径可以如此:题目&文中定位的一句话&选项,而非传统的:通读全文&题目,后者自然要花费更多时间。当然,知易行难,要将定位法熟练运用,需要大量的训练,而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佳的训练材料自然是真题,可以将真题的每个题目都加以定位,寻找题眼及其逻辑,如果觉得不够,可以试试人大张锦芯的《考研英语阅读200篇》,这本书是新东方老师推荐的,楼主自己也做了大部分,其优点是每篇文章都给总结出了重点单词和词组(很全面,做的时候不认识的单词基本都有),而且这本书最后的部分是新题型,练阅读的是时候也就可以顺道把新题型练了。至于作文,笔者认为要做的就是模板化训练,找到合适的模板(太大众化的模板就不要选了,诸如As is vividly depicted in the...之类,楼主用的是新东方王兆飞和去年赵录学长推荐的金翅掠影),每天根据不同的题目仿写就是了。仿写的时候可以将不同模板加以糅合,争取体现出一些自己的风格。
数学:第一年131,第二年148。数学在笔者的准备过程中是投入时间最多的一门学科,平均每天3-4h吧,因为毕竟是文科生,不敢太大意,好在结果还凑合。用的资料就是:教材(同济高数,清华线代(《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俞正光,李永乐,詹汉生编),浙大概率论),李永乐系列(全书,真题解析,线代讲义,660题,400题,6+2),还有几套其他人编的模拟题(名字忘了)。教材是基础,应该对照大纲仔细的学习,关键是要通过学习教材对基本的公式定理有较深刻的印象,并且要会证明一些经典的命题(例如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这种证明在以往的考试中出现过,不可大意。另外,学习教材的时候也应该有些高屋建瓴的认识,比如,对于一阶可导的函数,中值定理就是沟通该函数本身和其一阶导函数的桥梁,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中值定理,利用该函数本身来研究它的导函数,或者利用它的导函数来研究该函数的性态,如果一道题目中,给出了一些关于该函数的条件,让求解关于导函数的结论,那么最优的方法可能就是中值定理,反之亦然,类似这样的认识可以通过研习教材而不断积累,这对于解题思路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教材只是第一步,个人认为在这方面不宜花费过多时间,因为对于考研来说,更重要的是运用教材的知识来求解具体的问题,这需要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数学全书是比较经典的资料,基本只要考数学的都会用这本书,笔者第一年考研把这本书刷了两遍吧,然后还买了数学的大纲解析,把上面的题目又做了两遍,总之是做了不少题目,但结果却不甚理想。考后仔细的思索了一下,窃以为问题在于只是做了大量的训练,但却没有进行有效的训练。毫无疑问,最有效的训练就是通过真题的训练,没有比真题更好的备考资料,但是笔者在第一年仅仅是把真题做了一遍。鉴于这一点,笔者在第二年把重点放在了真题上面,数学全书甚至连一遍都没有做完(只做了高数和概率部分,线代部分用的李永乐的讲义),8月,9月就是做全书,讲义和660题,进入10月就开始用真题做模拟(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基本上一天一套题,做完对答案并且总结,当时还报了一个新东方的十年真题精讲精练,李良老师讲的,收获可以说也是非常大,等于把真题又仔细过了一遍。进入11月就开始做400题,这个难度比较大,记得笔者最高分也就120多吧,不过个人认为真的不用太在意,因为考试根本不可能这么偏和难。接着又是再掐时间做真题,做完再给自己批改,总结,总之直到考试,笔者是用真题模拟了四遍,在12月再模拟了几套模拟题(套题的练习基本没有停止过)就直接上考场了。
考数学的时候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拿今年的试题为例,基本属于“头重脚轻”型,就是选择和填空难度稍大(尤其填空题),而解答题难度较小,应该说这种命题模式尤其考校心态,一两道选择填空不会做很可能会彻底影响你做大题的心情,最终该拿的分没有拿到。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稳住阵脚,尽量把自己会做的题做好,做完了会做的再去争取不会做得,多想想“尽人事,听天命”,切忌患得患失。
经济学综合:这门课笔者只考了100分,应该说最没有发言权,就不多说了,主要就是三点教训吧:(1)宋涛的那本《政治经济学》还是要仔细看的,包括后面的社会主义部分,因为其中牵扯到很多热点问题(2)准备初试可以花一点时间看看陈共的《财政学》,今年一道简答题(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区别)陈共的书中似乎就有答案(笔者是准备复试的时候发现的)(3)考场上答题的时间一定要安排好,按分值答题,类似于名词解释这样小分值题目就少写一些吧,笔者就是因为名词解释和简答扯多了直接导致最后一道论述题没多少时间答了。。。
4.关于复试的教训
如果说初试还有点经验的话,那复试就是满满的教训啊!复试的加权成绩排名算是很靠后了,下面就说说教训吧
(1)专业课笔试:分为共答题和各方向的题目,笔者是宏观调控与财政方向的(和投资与财政方向的试题相同),印象中题目是这样的:共答题(一)(五选四,每题10分):1.公共物品的类型及其特征。2.为什么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3.现代税收的原则及其内容。4.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区别。5.财政分权理论的要点。方向题(二)简答题(每题15分):1.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2.PPP模式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三)论述题(二选一,每题30分):1.论地方ZF的债务融资改革。2.论我国扩大内需的目的和途径?(时间久了,记不清了。。)
可以看出来,今年的专业笔试还是很看重热点的,而且听一位一起复试的同学说,几道题目和所里几位大牛的论文有关(主要是贾康所长和刘尚希所长,如共答题第二题,简答题第一题,论述题第一题),而可悲的是笔者在准备复试的时候根本没看论文,只看了陈共的那本《财政学》。当然,这本《财政学》是必读的,后来的同学除了看这本书以外,还应当关注财政方面的热点(可以从ZF工作报告和财科所网站中总结)以及几位所长的论文(可以从中国知网上下载)。
(2)英语面试:基本是三个流程,首先是简短的对话(笔者被问到为什么转专业,昨天的专业课考试感觉如何),其次是听一个小短文,一分钟左右,语速也不快,然后让retell,最后是让你翻译一个句子,大概两至三行的样子,是经济学方面的,句子结构算是比较复杂吧,会有一两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如今年笔者遇到的hallmark,the vested interest,笔者推断这些句子应该是从一些外媒上摘录下来的,所以以后准备复试的同学可以多读读经济学人,wsj什么的。
(3)专业课面试:三个老师,其中一个应该是苏明副所长,进去以后就开始问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让谈谈环境税,笔者华丽丽的说对这方面不是很熟悉能不能换一个问题,然后就问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税收的作用,笔者在说税收的作用的时候提到了间接税和直接税,老师就让我各举几个税种,本来以为之后几个问题答得还算顺畅,结果还是失算了。。。只给了78分,看来还是不能回避问题的,以后的同学可以注意下,对每个问题尽量认真作答吧,就不要和老师讨价还价了。
(4)经济学面试:五个老师,其中一个应该是刘尚希副所长,进去以后先问我为什么不学法学要学财政,上过什么经济学课程没有,之后就开始问问题,先问了什么是帕累托效率,又问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后让我谈一下什么是资本市场,笔者说了一堆以后又问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区别,最后看我是学法学的问我了不了解法经济学,这些问题笔者基本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了,结果还算可以吧,给了92。总的来说经济学综合问的问题还是挺宽泛的,基本涉及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听之前出来的同学说被问到了凯恩斯理论、阿罗不可能定理、科斯定理和交易成本、货币与资本的区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劳动价值论等等,所以以后的同学要准备复试还是尽量花些时间再熟悉一下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吧。
楼主也没想到,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是该收个尾了。怎么说呢,考研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单调,辛苦,而且要承受巨大的风险和压力,记得大四下看到那么多同学不是保研就是出国,而自己觉得自己只是一个loser,心里也曾一度相当苦闷。幸好没有放弃。第一年一个人复习,总是有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第二年结识了几个研友,大家平时说说笑笑,有时候还出去搓一顿,生活过的其实蛮充实快乐的,要楼主说,即便二战失败了,这段经历也给了楼主极大的财富——它让人成熟、坚强、懂得珍惜,这应该就足够了吧。
愿后来人如愿以偿。
一般战友, 积分 2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7 积分
在线时间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2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7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2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7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8 积分
在线时间277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8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8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2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 积分
在线时间3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2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2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 积分
课程预告,帮学堂出品
昂~我怎么觉得复试笔试的所有共答题目都是陈共那本书上的。。。。= =
中级战友, 积分 6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19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6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19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6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19 积分
楼主很厉害,尤其是英语,但是楼主介绍的不多,可以详细介绍下英语的方法和参考资料么?
中级战友, 积分 5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33 积分
在线时间145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33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33 积分
透明心墙 发表于
昂~我怎么觉得复试笔试的所有共答题目都是陈共那本书上的。。。。= =
嗯,共答题比较偏重陈共那本书,但也不全是,比如今年第二题。
中级战友, 积分 5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33 积分
在线时间145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33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33 积分
总是被模仿 发表于
楼主很厉害,尤其是英语,但是楼主介绍的不多,可以详细介绍下英语的方法和参考资料么? ...
方法帖子里介绍了一些,资料就是俞敏洪的那本单词红宝书,一套星火的历年真题,张锦芯的考研阅读200篇,还有新东方王兆飞写作讲义和金翅略影模版,外加一个高教社的五套模拟题吧
一般战友, 积分 2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2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2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2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2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2 积分
1024收了。很振奋人心。。。
一般战友, 积分 1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3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3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3 积分
(⊙o⊙)…你翻译的也是第一句啊。。我也是哎。。就直接说了I donot know the meaning of hallmark and&&the&&vested interest……然后老师最后说翻译没翻对
中级战友, 积分 27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6 积分
K币2084 元
在线时间492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7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6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7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6 积分
K币2084 元
不错,加精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在“我”中打开扫一扫,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
Powered by Discuz!http://553699.linqq.net哪些学校财政专业(税收方向)好啊?
我本科是税务专业,研究生想考本专业,但是学校让我挑花了眼,不知道哪个好,而且我的学习也不是特别的好,很多高分的学校很难考上,想找一个“性&分&比”比较高的,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啊?
热点关注:
提问者:shandong0664 -
我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
其他答案(2)
别人又不知道你到底实力怎么样?怎么帮你选学校呢?不过,你可以参照各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然后估摸一下自己的可能成绩,再选学校比较可取。同时,再考完后,及时关注各个学校的调剂信息,有机会就调剂。
回答者:tongji930 -
人大,央财,南开都还不错
回答者:zhouqq1219 -苹果/安卓/wp
积分 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权限: 设置帖子权限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本帖最后由 wanghaidong918 于
01:55 编辑
我是财政学专业研1的,但我本科读的是财务管理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感觉财政学不到什么东西,请问大虾们,这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呀???是不是很难找工作呀???
载入中......
我也想知道&&我也马上要读研一了&&同样是财政!
名牌大学经管实力大比拼
第一梯队:新世纪的中国国家级高校& & & & 2
1,清华大学& & & & 2
2,北京大学& & & & 2
第二梯队:新世纪的中国副国家级高校学& & & & 2
1,上海交大& & & & 2
2,复旦大学& & & & 3
第三梯队:国字号的中国顶尖大学及研究院& & & & 3
1,央行研究生部& & & & 3
2,中国人民大学& & & & 3
3,中央财经大学& & & & 3
4,上海财经大学& & & & 4
5,对外经贸大学& & & & 4
6,中国社会科院& & & & 4
第四梯队:综合性大学的商科高手& & & & 4
1,南开大学& & & & 4
2,厦门大学& & & & 5
3,中山大学& & & & 5
4,南京大学& & & & 5
5,武汉大学& & & & 5
第五梯队:老牌工科类大学的经管高手& & & & 6
1,西安交通大学& & & & 6
2,大连理工大学& & & & 6
3,华中科技大学& & & & 6
第六梯队:曾经的财院& & & & 6
1,西南财大& & & & 6
2,东北财大& & & & 7
3,中南财大& & & & 7
4,湖南大学& & & & 7
第七梯队:巨无霸级的航空母舰& & & & 7
1,浙江大学& & & & 7
2,山东大学& & & & 7
3,四川大学& & & & 7
4,吉林大学& & & & 8
第一梯队:新世纪的中国国家级高校&&
1,清华大学
高盛前全球副总裁曰:“清华经管有着全世界最好的生源,全世界最优秀的校友资源”,在前总理担任院长期间建立起了全世界阵容最豪华的顾问团,MBA,EMBA,EDP项目常年国内第一,教育部排名中:清华工商管理全国第一,管理科学第二。经济学也是历史强校,中国经济学泰斗陈岱孙,就是清华的资深教授,清华毕业,51年被调往北大。近年来引进很多顶级海龟如钱颖一,李稻葵等等。清华的就业常年稳居榜首,经管学院每年都有大量学生进入世界顶级咨询公司、投资银行,在业界有着极强的影响力,高盛中华区总裁胡祖六就是清华毕业。
2,北京大学
ccer,经院,光华,汇丰,北大的“四大学院”各具特色,师资在国内基本上无敌,两个MBA项目也是全国的佼佼者。CCER学术已经和世界接轨,明星云集,倘若中国20年后经济学能得诺贝尔,那CCER几率最大;经院感觉就是一群ZZ学家,除了ZZ他们还会啥?光华生源确实不错,只可惜名字太土了(全国不知有多少个学院叫光华了),院长张维迎的形象和学历(陕西西北大学)实在不敢恭维,而且一口不流利但纯正的陕北话,大大降低了光华的形象;汇丰商学院的学生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他们受的教育绝对是最好的,最具国际化潜力的。四个学院招生和清华经管(普硕每年招6人)比实在太多,影响了其声望。
第二梯队:新世纪的中国副国家级高校学
1,上海交大
上海高金,安泰,中欧在上交是三国鼎立之势。国人都知道中欧商学院是亚洲第一,但不知中欧原本就是上交和欧盟合作的学院,原本就是属于上交的直属学院(学校主页上就是将中欧放在院系目录上);上交的高级金融学院开了国内金融高端教育之先河(全国际师资,全国际培养方案);上交的安泰经管学院国际化程度,生源,师资也在国内首屈一指,管理学硕士项目也经常被FT排到全球前列。更难能可贵的是上交由于没有历史的包袱(51年后只有工科),学科设置中没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的束缚,给学校发展现代经济学很多方便。学生就业常年和清华并列全国第一,由于上交特别的理工人才培养背景和强大的商学教育使得每年世界各大投资银行、咨询公司都将上交作为主要人才招募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上交经管类毕业生进入国内的各大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外资商业银行。
2,复旦大学
凭借着江南第一名校的名气和众多杰出校友的光环,复旦在上海滩的实力无人出其右,生源全国第三,就业更是力压北大直逼清华。国际化程度也是与日俱增:管理学院和哈佛,MIT,LSE,WUST,UCLA等等顶级大学的合作MBA,和金融工程项目;经济学院和陆家嘴金融城,巴黎一大,等等合作金融学项目如火如荼。但由于复旦还有很大一批原政治经济学的老教师任活跃在教学研究第一线,给复旦的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毕业生几乎垄断了上海市各大金融机构的高管和中间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各大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基金公司。
第三梯队:国字号的中国顶尖大学及研究院
1,央行研究生部
很强,但没有传说中那么强。据说已被清华收购。
2,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部排名包揽了经济学的两个第一,工商管理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会计学实力全国前茅,社科实力有目共睹。生源也是和复旦争夺文科第三,和中科大争夺理科第五。但由于体制问题,其校友在现在资本市场表现不够突出,不多说。但人大校友大量活跃在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等核心权力部门。
3,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高校,中国财经黄埔军校,中国财经界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好的高校。培养了多位财经界举足轻重的政策制定者及执行者,培养了多位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各大金融机构高管数不胜数。是中国银行家的摇篮,中国CFO的摇篮。中财凭借最近10年的厚积薄发,取得了财经类高校中唯一一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本科生源稳居全国前十二,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创下了有史以来专业院校的报考人数纪录。财经三院拥有一批世界级的学者,相信假以时日必将是对抗综合性顶级名校的宙斯剑。
4,上海财经大学
虽然学科建设较差,国家重点学科在同类院校中处于倒数地位,上财的实力来自于上海的地理位置,且上财改革的力度和决心是国内高校少有的。校长亲自挂帅“赶走了”以政治经济学自居的各院长,请来诸如王能和田国强等等为代表的海归派,而且请来一大批美国顶尖大学毕业的博士,教学管理全部向美国看齐,而且上财的生源蒸蒸日上,稳居前二十。凭借着上海的地缘优势,和上财本身强大的人才培养,培养了上海市最多的基金经理,最多的上海市财政领域的干部,最多的上海市银行行长。可谓是上海市内的中央财大。
5,对外经贸大学
生源虽不如当年可以招文科状元的水平,但生源也算是顶级的,外经贸大学特色十分鲜明,常常被戏称为:“外语类大学中财经最好,财经类大学中外语最好”。由于曾是对外经济贸易部的独子,学校就业非常好,特别是外企(和中国知名外企有着密切联系),学生经常是和北大清华的学生在面试中PK,而且毫不逊色,每年有很多人去中金等国内顶级券商、咨询公司、外企管理培训。北大ccer,光华,五道口的统考第一常年是外经贸的毕业生。
6,中国社会科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料丰富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行创造性地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使命。
第四梯队:综合性大学的商科高手
1,南开大学
老牌名校,更是老牌经济学名校,数学全国前三,精算全国第一,没有并过校,学校规模非常小,是一所典型的精英大学,但是最近十几年不会炒作和宣传,使得南开在华南地区影响力日衰,生源都跌出了10名开外。但是国家的振兴天津政策势必会大大提高南开今后的发展潜力,南开钱途无量。
2,厦门大学
会计全国第一,经济金融也算顶级行列,学校更是大刀阔斧地改革,经济学院更是效仿ccer搞了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请来了世界计量经济学泰斗洪永淼和邹至庄前来任教,厦大的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研究实力也国内领先!虽说厦大经管类师资属于国内顶级水平,但是可悲的就是厦大本身一个很精华的学校(没并过校),为了图大,搞了一大批不该搞的工科如:机械工程,计算机,等等(分数极低,研究生290以上就可,而且还招不满);厦大还大幅扩招,严重影响了学校声誉和生源。厦门是个旅游的好地方,厦大是个非常美丽的学校,但是厦门绝不是一个商业城市,也不是金融中心,地理位置又是一大硬伤。
3,中山大学
华南老大,更是商学顶级强校,拥有经济管理类的众多国家重点学科,近年来,中大从国外引进了很多人才,大大地提高了中大的商学现代化。岭南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的两个MBA项目常年占据商业周刊排行榜前十名。而且和友邦保险合作的精算保险项目,为中国培养了众多保险界人才,中大学子常常在ACCA和其他国际财务大赛中获得佳绩。但中大的两个独立学院和庞大的学生规模(学校面积1万1千多亩,本科招8000多人)大大降低了中大生源和声望。
4,南京大学
中国顶级名校,学校文理实力超强,没有并过校,学校规模非常小(本科招生不到3000人),是一所精英大学,学风朴实。生源虽不如从前,但还可排在全国排前7,出国排在全国第5,商科算不上顶级,但学校也是有几个经管类的国家重点学科,加上生源和地理优势,今后肯定有更多的发展动力。
5,武汉大学
经济学传统名校,和南开一样有过曾经的辉煌,邹恒甫(78年后第一个拿到哈佛博士的大论人)是武大毕业的,武大的经管法结合的WTO学院,还有IAS都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力,就是武大毕业但现在由于学校规模太大(本科招8000多人),武汉地理位置不行等因素,学校还在走下坡路,令人惋惜。
第五梯队:老牌工科类大学的经管高手
1,西安交通大学
历史名校,江学长和钱学长盛名远播,是我国著名管理学家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教授一手创办!学校在工业工程、物流管理、技术经济管理方面实力极强,在教育部评估中: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常年排第一。学校又合并了实力很强的央行嫡系陕西财经学院,财经实力大增!但毕竟是西北方,商科再好也无用武之地。
2,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作为中国985重点大学,特色鲜明、精英办校,是国内最早建立管理学科的6个学校之一,也是国内最早成立管理与经济学部的单位之一。 其管理学院是国内最早引入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1980)和最早开展MBA教育(1984)的学院。学校拥有ZY特批的“一校五院”国家级培训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使得大工在高级经理(国有企业高级管理者)培养方面具有极强的实力,学校拥有管理类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大连市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3,华中科技大学
学校凭借着中国计量经济学泰斗林少宫(和钱学森做同一艘船回国)和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张培刚,培养了不少国际经济学顶级人才(田国强、艾春荣、谭国富等等),被称为“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学家群”现象,在世界经济学领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第六梯队:曾经的财院
1,西南财大
当年的西南财大就是现在的上海财大,得万千宠爱,但风水轮流转,现在的西财无论从生源还是师资都已掉队,而且规模过于庞大,学术研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东西。但西财最近的海龟引入计划,表现出西财与时俱进的决心。
2,东北财大
实力很强,但唯独没有进211的6大财院之一,但在东北影响力很大。
3,中南财大
如果不和中南政法合并,绝对进不了211,财经实力和东财差不多,生源一般,区域优势一般。
4,湖南大学
经济管理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实力比较强!
第七梯队:巨无霸级的航空母舰
1,浙江大学
农学实力超强的合并强校,学校规模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国大学中的巨无霸,有6个校区,2个独立学院,杭州人都说:美丽的杭州是坐落在浙江大学校内。充分体现了1+1+1+1&4的理论,博士点数量全国第一,硕士点数量全国第一,论文数量全国第一。但总感觉浙大就像中国的GDP一样,总量很多,但一平均就排在很后面了。而且浙大商科(经济管理)大部分师资来自于杭州大学,比如浙大经济学院院长(社会科学部主任,史晋川)就是杭大政治学本科,复旦经济学硕士,复旦在职博士。师资实在不能和其他强校相提并论。管理学院的农业经济管理全国第一,但很可惜是农科。就业也马马虎虎,主要是浙江的民企和国有银行,113年来没有应届毕业生去高盛,券商也是凤毛麟角。学校没有金融学博士点,其中会计居然没有会计硕士硕士点,而且只有一个政治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
2,山东大学
数学强校,金融学有一个院士坐镇,专门研究金融数学。
3,四川大学
政治经济学很强。
4,吉林大学
数量经济学是国家钦定的重点学校
LZ要是财科所就不用愁。。
财政学属于应用学科。主要研究财富在国家、企业及个人之间的分配和使用方式。具体来说:在宏观上,它研究如何合理分配国家财富,主要涉及国家的财政税收方面的问题,如:国家预算、税收政策的制订等;在微观上,它研究如何处理企业和个人的税务问题,如:企业的报税和合理避税等问题。通过学习财政学,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财政赤字“是什么,还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商业税务问题。& &
& && &&&财政学专业主干学科:经济学。&&
& && &&&财政学专业主要课程:
& &&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
& && &&&财政学专业培养方向:
& &&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财政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备财税及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 && && &财政学就业前景:
& && && &财政学专业培养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财政学属于宽口径就业的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范围比较广。可以到各级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等中介机构从事宏观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等工作,各种金融机构、基本建设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咨询公司也都是很好的选择。
读博做学术比较好。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加入我们,立即就学扫码下载「就学」app& Join us!& JoinLearn&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事税收征管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