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一定是同一物种。对吗?

浙江省温州中学学年上学期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解答】解:A、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A选项错误;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故B选项正确;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隐性,故C选项错误;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肯定为抗病(或感病),据此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D选项错误.
2.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
C.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D.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判断:控制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
&B、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窄叶,B错误;
&C、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C错误;
&D、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只有aaBB和aabb,所占比例为1/12+1/12=1/6,D正确.
3.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以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B.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6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1/4
C.这个种群中个体随机交配,CL基因频率会下降
D.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是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形状上,CL是显性;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隐性
【解答】解:A、根据题意,一只黑羽短腿鸡(BBCLC)与一只白羽短腿鸡(bbCLC)交配,F1基因型及比例为BbCLCL:BbCLC:BbCC=1:2:1,其中CLCL胚胎致死,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A正确;
&B、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交配,由于CLCL胚胎致死,所以F2中出现3&2=6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BbCLC)所占比例为1/2&2/3=1/3,B错误;
&C、CLCL胚胎致死,因此这个种群中个体随机交配,CL基因频率会下降,C正确;
&D、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显性;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隐性,D正确.
4.下列为果蝇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组成4个染色体组
B.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解答】解:A、图I表示精原细胞,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和一对XY染色体,共有8条染色体、组成2个染色体组,A不正确;
&B、图II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已分离,所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复制的两条子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染色体是相同的,C不正确;
&D、从图中可知,含有的性染色体为XY,是精原细胞,所以图Ⅲ只能是4个精细胞,不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D不正确.
5.蜜蜂中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n=16).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6条同源染色体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6个DNA分子
C.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含有的染色体始终为16条
D.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个类型的精子
【解答】解:A、一个染色体组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初级精母细胞是由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膨大形成的,因此DNA分子数是32,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染色体数目是32,C错误;
&D、由题图可知,雄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只产生一个精子,因此如果没有基因突变,雄蜂产生的精子相同,D正确.
6.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8和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Ⅲ10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Ⅰ1传来的
D.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
【解答】解:A、由Ⅱ5和Ⅱ6无病,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Ⅲ10,由此可推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由于Ⅲ7患病,可知Ⅱ3&与Ⅱ4均为杂合子Aa,则Ⅲ8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由于Ⅰ2患病,则Ⅱ5为aa,则Ⅲ8和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B正确;
&C、Ⅲ10的致病基因的传递规律为:Ⅰ2&Ⅱ5&Ⅲ10,C错误;
&D、由于Ⅲ7患病,可知Ⅱ3&与Ⅱ4均为杂合子Aa,则Ⅲ8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同理可知,Ⅲ9基因型也是1/3AA或2/3Aa.Ⅲ8和Ⅲ9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2/3&2/3&1/4=1/9,D错误.
7.如图是酵母菌细胞内某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示意图.已知AUG为起始密码子,UAA为终止密码子,该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为&&甲硫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合成上述多肽链时,转运亮氨酸的tRNA至少有3种
C.在转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该mRNA中的一个碱基(箭头处)缺失,则碱基缺失后的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的第5个氨基酸是半胱氨酸
D.若该基因中编码半胱氨酸的ACG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说明ACT也是终止密码
【解答】解:A、题图是mRNA,其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故A错误.
&B、根据题图结合题意可知,图中亮氨酸的密码子有:CUA、UUG,所以合成上述多肽链时,转运亮氨酸的tRNA至少有2种;故B错误.
&C、在转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该mRNA中的一个碱基(箭头处)缺失,则碱基缺失后的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的第5个密码子由UUG变成UGC,所以第五个氨基酸由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故C正确.
&D、密码子是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所以密码子中不可能出现碱基&T&;故D错误.
8.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被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C占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解旋酶作用于①②两处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若①处后T变为A,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D.该基因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4N的DNA分子占3/4
【解答】解:A、解旋酶的作用部位为②氢键,A错误;
&B、基因全部碱基中C占30%,那G也占该30%,A=T=20%.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乃至整个DNA中(C+G)/(A+T)都为3:2,B正确;
&C、若①处后T变为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C错误;
&D、该基因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所有的DNA分子均含14N,D错误.
&故选:B.
9.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示DNA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C.每个基因均由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由图可知染色体是生物体内基因的唯一载体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不连续的,染色体上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B正确;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基因均由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C正确;
&D、染色体是生物体内基因的主要载体,少数基因位于细胞质内,D错误.
10.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与育性如表.科学家发现,白眼雌果蝇(XrXr)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产生的F1中,偶尔也出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称&例外&).不考虑基因&突变和环境改变因素,对上述例外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亲本雄果蝇产生了XRXR的精子
B.亲本雌果蝇产生了Xr的卵细胞
C.子代中XRXr个体为红眼雌果蝇
D.子代中XRO个体为红眼雄果蝇
【解答】解:A、亲本雄果蝇只产生XR和Y的精子,A错误;
&B、个别白眼可育雌蝇的基因型为XrXrY,说明亲本雌果蝇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B错误;
&C、子代中XRXr个体为红眼雌果蝇,但属于正常后代,不属于例外,C错误;
&D、子代中不含性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R的正常精子结合,产生的XRO个体为红眼雄果蝇,D正确.
11.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使配子致死,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
C.由图判断乙植株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
D.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4
【解答】解:A、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甲可以产生4中不同的配子比例相等,而乙因为一条染色体发生了易位,Aac和BbC的胚子致死,所以只能产生2种配子,A错误;
&B、因为乙只能产生2中配子,所以测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而甲测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所以可以区分出甲乙植株,B正确;
&C、由图判断图乙为变异个体,但由于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所以甲乙两植株基因型没有改变.均为AaBbCc,C错误;
&D、甲植株自交后代高茎卷叶占9/16,乙自交后代中因为缺失一种配子,自交后代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三种,比例为1:2:1,高茎卷叶占1/2,D错误.
12.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  )
维生素K依赖性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Rr=1:1
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解答】解:A、由于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仍有基因型为Rr的个体活着,所以基因r的频率不可能下降至0,A错误;
&B、抗性个体中,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中度,而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高度,所以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主要是Rr的个体,B错误;
&C、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高度,所以RR和rr个体数量都在减少,C错误;
&D、抗性个体中,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中度,而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高度,所以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主要是Rr的个体,D正确.
13.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解答】解:A、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分别演化出b、d、c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
&B、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C错误;
&D、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仍是同一物种,D错误.
14.小麦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育种周期短
B.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
C.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④过程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3
【解答】解:A、过程①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其优点是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品种,故A错误;
&B、其中过程⑥常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是前期形成的,所以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前期发挥作用,故B错误;
&C、过程⑤是形成单倍体的过程,过程②⑤⑥表示单倍体育种,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故C错误;
&D、过程②③④表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中④过程亲本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BB、(2/3)aaBb,所以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3+(2/3)&(1/2)=2/3,故D正确.
15.报道称深圳某生物制品公司将人的乙肝抗原基因导入酵母菌,生产出的乙型肝炎疫苗,致使婴儿接种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并已出现死亡病例.下列关于此乙肝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肝抗原基因可从酵母菌基因文库中获得
B.转基因酵母菌生产乙肝疫苗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转基因过程中用到的质粒是一种类似于染色体上链状DNA的遗传物质
D.将乙肝抗原基因导入酵母菌时用CaCl2处理酵母菌,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
【解答】解:A、乙肝抗原基因应从乙肝病毒中获得,A错误;
&B、乙肝病毒的基因能到酵母菌中表达出乙肝病毒的蛋白质是因为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正确;
&C、质粒是位于细胞质中的环状DNA,C错误;
&D、用CaCl2处理酵母菌,使之变为感受态,D错误.
16.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
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
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解答】解:A、重组质粒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参与,DNA聚合酶一般用于DNA复制过程,A错误;
&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上,B错误;
&C、如果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但不代表该基因就一定成功表达,因此不能确定⑤是否表现出抗虫性状,C错误;
&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D正确.
17.(多选)胚胎干细胞介导法(转基因动物培育的途径之一)的主要操作过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ES细胞),然后将转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注射于受体动物胚胎后可参与宿主的胚胎构成,形成嵌合体,直至达到种系嵌合.如图是实验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的培养基中需加入动物血浆,并保持无菌、温度适宜、营养充足
B.与②相比,③的培养基中应加入有筛选作用物质
C.外源DNA导入的Es细胞产生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D.产出的嵌合体小鼠通过杂交育种就能获得纯合体转基因小鼠
【解答】解:A、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在无菌,温度、pH适宜,营养充足条件下进行,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营养物质还没有搞清楚,因此在培养动物细胞时还需加入适量的动物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A正确;
&B、图中②表示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但受体细胞不一定含有重组质粒,必须通过检测和鉴定才能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则与②相比,③的培养基中应加入有筛选作用的物质,B正确;
&C、外源DNA导入的ES细胞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D、产出的嵌合体小鼠属于杂合子,可通过杂交的方法获得纯合子,概率为,D正确.
故选:ABCD.
18.下图是利用三倍体香蕉的茎尖培养脱毒香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过程中发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①阶段需要生长素而③阶段仅需要细胞分裂素
C.①阶段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分化速度快
D.X阶段的细胞高度液泡化,排列疏松而无规则
【解答】解:A、①③过程中只发生了有丝分裂,没有发生减数分裂,A错误;
&B、③阶段需要细胞分裂素、生长素,B错误;
&C、①阶段仅有细胞增殖,C错误;
&D、X是经过①脱分化过程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高度液泡化,排列疏松而无规则,D正确.
19.胚胎工程中各种胚胎操作技术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小牛&的性别为雄性
B.胚胎体外培养需利用饲养层来抑制其分化
C.d可直接移植给受体
D.a的滋养层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与e相同
【解答】解:A、由于不知道受精形成的早期胚胎c的性别,所以图中&小牛&的性别可能为雄性或雌性,A错误;
&B、胚胎干细胞培养时需要制备饲养层来抑制其分化同时促进其生长,B错误;
&C、d是健康的胚胎,可直接移植给受体,C正确;
&D、三种早期囊胚由多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
20.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胚胎工程技术为优良种畜的快速繁殖带来了无限生机,下图为经体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外受精所需的成熟卵细胞可从母体中直接获取,但在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B.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原肠胚时期的胚胎进行操作
C.胚胎分割时只能用分割针在显微镜下将胚胎均等分割成若干份
D.受体母牛必须和供体牛属于同一物种,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
【解答】解:A、卵巢中获取的卵细胞必需在体外进行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与获能精子融合即可得到受精卵,A错误;
&B、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B错误;
&C、胚胎分割时可以在实体显微镜或显微操作仪下用切割针或切割刀进行分割,目前以二分胚的分割和移植效率最高,C错误;
&D、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D正确.
21.如图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
A.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B.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C.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综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解答】解:A、图示没有涉及废弃物的资源化,不是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A错误;
&B、图示没有造成污染,因此不可能是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该生态工程是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C正确;
&D、图中没有提及能量问题,不可能是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D错误.
22.如图所示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B.该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与能量多级循环利用等原理
C.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D.建沼气池和制作生态缸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一样的
【解答】解:A、该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A正确;
&B、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C、食物链延长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建沼气池和制作生态缸需要考虑的因素不是一样的,如沼气池不需要光照,而生态缸需要光照,D错误.
23.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时应反复冲洗葡萄以避免杂菌污染
B.制作果醋时应适时通入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正常代谢
C.制作腐乳时酒精的含量高于12%时会加快腐乳的成熟
D.三种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均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解答】解:A、果酒制作过程中不能反复冲洗葡萄,以免葡萄皮上的酵母菌丢失,A错误;
&B、醋酸菌是好氧菌,制作醋时应适时通入空气以保证醋酸菌菌种正常代谢,B正确;
&C、腐乳制作时酒精的含量高于12%时会延长腐乳的成熟期,C错误;
&D、制作果醋时的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
24.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旁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有可能得到所需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解答】解:A、进行平板划线操作之前,用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灭菌;A错误.
&B、平板划线操作应在火焰旁进行,不能在火焰上进行;B错误.
&C、由题图可知,5区域是最后一个区域,有可能在5区域获得所需要的菌落,在4区域也有可能得到所需要的菌落;C错误.
&D、在1、2、3、4区域中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保证每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区域的末端,5区域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1区域划线后进行灼烧灭菌是防止污染环境及操作者;D正确.
25.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其产物颜色是(  )
A.红黄色 B.橘黄色 C.紫红色 D.蓝色
【解答】解: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紫红色)染料.
26.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关于消毒和灭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操作者的双手可以不消毒
B.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
C.镊子等器械需用酒精灭菌
D.接种后培养基需用高压蒸汽灭菌
【解答】解:A、操作者双手需用酒精进行消毒,A错误;
&B、外植体不能进行灭菌处理,只能用酒精进行消毒,B正确;
&C、酒精用于消毒,而镊子等器械需进行灼烧灭菌,C错误;
&D、接种前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D错误.
27.在上述细菌培养过程中,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涂布器用火焰灼烧进行灭菌
B.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C.倒平板和取菌液都必须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D.分离得到的菌落应先接种在平板上,培养24h后,置于4℃冰箱保存
【解答】解:A、涂布器应该用酒精引燃灭菌,A错误;
&B、培养基应该先灭菌再倒平板,B错误;
&C、倒平板和取菌液都必须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
&D、分离得到的菌落应先接种后应该置于28℃的恒温箱培养24h,D错误.
28.紫甘薯匀浆流经&-淀粉酶柱后,取适量流出的液体,经脱色后加入KI-I2溶液,结果液体呈红色.表明该液体中含有(  )
A.淀粉 B.糊精 C.麦芽糖 D.葡萄糖
【解答】解:淀粉遇碘显蓝色,淀粉的初步水解产物糊精遇碘呈红色.
二、非选择题(44分)&
29.某工厂为了生产耐高温植酸酶饲料添加剂,开展了产该酶菌株的筛选、酶的固定化及其特性分析研究,其流程如下.请回答:
土样中的菌种筛选&菌种鉴定&优良菌株扩大培养&植酸酶提纯&植酸酶固定化&植酸酶特性分析
(1)上壤悬液泞先经80℃处理15分钟,其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_
(2)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过处理的土壤悬液进行_________,然后涂布于含有植酸钠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观察到_________,其周围出现透明水解圈,圈的直径大小与_________强弱相关.
(3)筛选获得的菌株经鉴定后,将优良菌株进行液体扩大培养.培养时斋要振荡,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相比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
(4)在合适条件下,将提纯的植酸酶与海藻酸钠混合后,滴加到一定浓度的钙离子溶液中,使液滴形成凝胶固体小球.该过程是对酶进行_________.
A.吸附B.包埋C.装柱D.洗涤
(5)温度与植酸酶相对酶活性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测试温度中,固定化与非固定化植酸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0℃和45℃
B.测试温度范围内,固定化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性波动低于非固定化植酸酶
C.固定化与非固定化植酸酶相比,相对酶活性在80%以上时的温度范围较宽
D.65℃时固定化与非固定化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性因蛋白质变性而位于最低点.
【解答】解:(1)土壤悬液首先经80℃处理15分钟,目的是使大多数的不耐高温的微生物死亡而筛选出耐高温菌株.
(2)土壤悬液悬液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梯度稀释,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涂布于含有植酸钠的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可以观察到单菌落的出现,且出现透明圈,透明圈的直径大小与植酸酶的活性强弱相关.
(3)振荡培养的目的是向培养液供氧,同时使微生物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与生长.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的区别是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琼脂.
(4)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方法主要有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题干所述方法是将提纯的植酸酶与海藻酸钠混合后,滴加到一定浓度的钙离子溶液中,使液滴形成凝胶固体小球,该过程属于包埋法.
(5)A、据图分析,固定化与非固定化植酸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0℃和45℃,A正确;
B、图中,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固定化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性波动较小,低于非固定化植酸酶的波动,B正确;
C、据图分析,固定化与非固定化植酸酶相比,相对酶活性在80%以上时的温度范围较宽,C正确;
D、根据题意,植酸酶属于耐高温酶,65℃时固定化与非固定化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性不是因蛋白质变性而位于最低点,D错误.
故答案为:
(1)耐高温菌株
(2)稀释&&&&单菌落&&&&&植酸酶的活性
(3)供氧&&&&琼脂
30.下面是关于植物克隆和生态工程的问题.请回答:
(1)为培育能高效吸收和富集重金属镉的转基因植物,将野外采得的某植物幼叶消毒后,用酶混合液处理,获得了原生质体.酶混合液中含有适宜浓度的甘露醇,其作用是_________.
(2)将目的基因导人到原生质体,经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再通过_________得到分散的胚性细胞,发育成_________,生长发育后获得转基因植株.
(3)愈伤组织继代次数过多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下列原因错误的是_________.
A.愈伤组织发生遗传变异B.愈伤组织不能分散成单细胞
C.愈伤组织中激素平衡发生改变D.愈伤组织对外源激素敏感性发生改变
(4)某农业生态工程基地按照生态和经济规律,对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套种、间种和_________等技术的应用,使种植的农作物为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食物.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施用农药,甚目的是_________.
A.减少水土流失B.减少土壤肥力
C.减少环境污染D.减少生物多样性.
【解答】解:(1)用酶混合液处理植物细胞时,酶混合液中含有适宜浓度的甘露醇,其作用是细胞内外的渗透压,防止细胞吸水胀破.
(2)愈伤组织可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得到分散的胚性细胞,发育成胚状体,生长发育后获得植株.
(3)由(2)可知,愈伤组织通过液体悬浮培养能分散成单细胞.
(4)某农业生态工程基地按照生态和经济规律,对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套种、间种和轮种等技术的应用,使种植的农作物为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食物.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施用农药,其目的是减少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维持渗透压
(2)液体悬浮培养&&&&胚状体
(4)轮种&&&&&&&&C
31.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见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
(1)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_________.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_________特性.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己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_多样性.
(3)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主要原因:_________,
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_________.
【解答】解:(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种群.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2)甲、乙两地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叫做遗传多样性.
(3)由于环境对变异的影响,加上两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导致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能进行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甲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
故答案为:
(1)种群 不定向(随机、不确定、多方向性)
(2)物种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或生殖隔离) 遗传
(3)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发生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 && 甲地大
32.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2n=20)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玉米籽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图表所示(注:各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并且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请回答问题:
丁&丙&乙&甲
酶1 酶2 酶3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
 相应的等位基因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1)现有纯合红色玉米粒,请在图2方框中画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注:方框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符号)._________
(2)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并用一个遗传图解解释.
(3)若某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_________.
(4)四倍体玉米中玉米色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玉米,低温处理野生型玉米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四倍体玉米与野生型玉米是否属于同一物种?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
33.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细胞凋亡.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实验材料:人肝癌细胞(HepG2),培养液,0.02%二甲亚砜溶液,用0.02%二甲亚砜溶解的0.5ug/mL、1ug/mL、1.5ug/mL的丹参酮溶液,培养瓶等.
①将等量的人肝癌细胞(HepG2)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将培养瓶放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掉上清液;
②_________,再加入等量的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③培养72h,每24h用细胞计数仪检测癌细胞数.
(1)请完善上述实验步骤中相关内容.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
(3)设对照组癌细胞增殖率为100%,用下面公式计算各用药组癌细胞增殖率:增殖率(%)=[(用药组各时段癌细胞数用药组开始癌细胞数)/(对照组各时段癌细胞数-对照组开始癌细胞数)]&100.得到以下数据:
表1 丹参酮对HepG2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培养时间/h
①请将表中前48h的数据转化为相应给药组细胞增殖率随时间变化的柱形图._________
②通过数据和柱形图分析可以得出丹参酮对HepG2细胞的作用效果的特点是:_________.
(4)将培养48h的培养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及分析,得到对照组和给药组48h细胞周期变化、凋亡率及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量如表所示:
表2 丹参酮对HepG2细胞周期、凋亡率及凋亡蛋白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的影响
据此推测,丹参酮使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_________期.丹参酮可能通过促进HepG2内_________的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5)顺铂(DDP)是一种DNA损伤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多种癌症化疗的首选药物.若要探究丹参酮联合顺铂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应还需设置_________给药组才能得出结论.
下载次数:0|
喜欢数:0|人气:4|评论数:0
阅读本话题的考友还阅读了以下话题:
我要模考网举报
如果您对此用户上传有任何意见,请填写以下相关的意见或建议给我们,我们会认真处理每个意见或建议,谢谢您的参与!
举报信息:
该上传内容答案有错
该上传侵犯版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殖隔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