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在2015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为什么学中文以及来华前后对中国的感受对比

分类学习站点
亲身感受韩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
  第一天到达首尔时找旅馆可费了不少劲,连本地人都分辨不大清楚究竟哪里是哪里.这两个姑娘在我的询问之下研究了半天,又用手机给旅馆打了电话还是没搞清楚.这个骑摩托的小伙子主动停下来询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最后还是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我的旅馆.他们三个人都没问我是哪国人-只知道我是老外-我的第一印象是:韩国人对外国人还是满热情的.
  入住以后放下笨重的行李,我背起相机准备离开旅馆,老板娘大概是不放心,把我送到门边再次给我指了指要去的方位-她的热情或许还可以理解成对客人的周到吧.
  我先是用英语问路,可这位大姐却改用流利的日语回答我,当我告诉她自己是中国人听不懂日语的时候,她连忙热情地和我说了句类似你好之类的中国话,最后还是用标准的美国口音给了我满意的回答,她不大好意思地解释自己实在不会讲中文.
  这个吹萨克斯的高手可不是什么音乐家,他不过是南大门市场里卖炸肉串的小贩,不过他也是语言天才,也是先对我崩出一串流利的日语,见我没反应又改说了中文,实际上他的中国话说的还满好呢.当我打开相机准备拍照的时候,他连忙说要吹首曲子送给我,说着就连生意都不顾拿出乐器吹起了好听的曲子,只可惜他吹的不是中国歌...南大门的人似乎全都会说日语,也喜欢和看起来不象是韩国人的黄面孔说日语,由此可见日本人在这里受欢迎的程度.这多少让我想起了在曼谷的经历-走在大街上时不时有人走过来和你可尼奇瓦一番.不过就在这个吹萨克斯老哥的附近,当四五个正在扎堆聊天的年轻小贩一边拉着我的衣服光顾他们的摊位一边滴沥呱啦地和我说着日语的时候,我用仅会的几句日语向他们解释自己不是日本人,是中国人.他们一听是中国人,就说道:中国人?那就再见吧!说着就放开了我的衣服...这个小小的插曲大概是我在首尔八天旅行期间遇到的对中国人最大的"不敬"了-如果非要把它说成不敬的话.
  在地铁里,我向售票员问好路后还是走错了方向,这时一个中年人追上来告诉我走错了.当他知道我要换另一趟线的时候还掏出手机找到电子地图为我找了条最佳路线.
  他问我来自哪个国家,我告诉他中国,北京.这位热情的韩国老兄连忙掏出纸笔给我写下了电话号码,并告诉我说韩国人不是都会说英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给他打个电话-其实他哪里知道中国的手机在韩国是根本就没有信号的-尽管如此我依然要感谢他,感谢他对中国人的热情与友好.
  这两个人很有意思.我在一家餐厅吃饭的时候刚好坐在他俩旁边,那个男的先是主动问我哪里人,我告诉他是中国人.他一听我是中国人立刻高兴地给我倒了一杯酒,并告诉我说这可是中国的酒-我一看竟然是二锅头.给我喝酒还不算,后来又居然用手抓起盘子里的锅包肉来要送给我尝一尝,我连忙说不吃-那个女士大概也觉得用手抓食品似乎不大卫生,就赶快制止了他.为了打破当时那小小的尴尬,我伸出手捏了一小块肉放进了嘴里,一边说好吃一边告诉他们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吃法...
  在一个生意兴隆的大排挡,当坐在我身边的这两位知道我是中国人的时候,左边的这位犹豫了一会儿后终于对我说到: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就尝尝我们韩国的酒吧.其实我也正好奇他们到底喝的是什么味道的酒呢,就接过他的话说:谢谢,真是太好了...喝完他递过来的酒以后我告诉他们这种酒的名字在中文里的发音,他们反过来也纠正我的韩文读法.可惜的是当我拍照的时候他以为我只想给那瓶子酒拍照,连忙往后跺了一下身体,所以这张照片里就只剩下了别人的半张脸.
  这两位的英语讲得极好-我当时正在询问饭店的服务员那牛肉是生的还是熟的,服务员当然听不懂.这位大哥马上接过我的问题告诉我说牛肉是生的,但好吃极了.见我犹豫着是否要买一份的时候,他问我是哪里人.我告诉他们是中国人,因为刚刚吃过晚饭,况且又从来没吃过生肉,请他们帮助问一下能否买半份尝尝-结果当时是被服务员拒绝了,我告诉他们等明天过来再吃,反正现在已经吃不下了.当我转身要走的时候这位老哥立马拉过一个凳子让我坐下和他们一起吃,我不好拒绝,就象征性地动了一筷子,那味道真可以说是美极了.
  这张照片是在首尔塔下拍的-也许是看到了我手里拿的中文书,一对情侣-确切地说是其中的那个姑娘主动用中文问我是不是中国人,问我需要什么帮助吗?我正好想和泰迪熊合个影,于是其中的那个小伙子就端起了我的照相机为我拍下了这张照片-遗憾的是当我道完谢以后却忘记给他俩来一张了,不过我已经记住了他们年轻的面孔,记住了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友好了...
  国内曾有人问我在日本以及韩国旅行期间是否因为是中国人而受到过歧视,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询问过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和首尔的中国打工仔,他们全都说几乎没有感受过什么歧视.在东京繁华的新宿,我巧遇到三个站在街头为本餐厅拉客的来自北京的留学生,他们的回答应该比我更"权威"吧,因为他们就生活学习在那里.来自北京的留学生说:所谓歧视不是没有,但也并不一定是针对你中国人的身份的.如果你在打工的时候能够和日本(韩国)人一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老板交代的工作做得一丝不苟,那么你怎么会感受到歧视呢?反过来说,如果你是个偷奸耍滑的人,是个不积极主动融合于当地习俗的人,是个时时处处都不拘小节的人,那么你又怎么可能不显得另类不受到所谓的歧视呢?
  我想,如果非要说什么歧视的话不如说是相互的了解还不够,而不了解又怎么能谈得上理解呢?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多数普通百姓都是善良而友好的吧...
相关热点:
加载更多评论
用实际行动回馈粉丝的韩国明星Top6!
这些韩国流行语原来出自爱豆之口?!
韩国爱豆界前后辈辈分到底如何制定?
48届TOPIK考前贴士:未来两天全国天气预报
沪江韩语微信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非常感谢!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军事新闻军事 &
韩学生来华后怒了:我们一直被国内媒体欺骗
导读:近日,小编发现一部视频。视频内容大致为韩国在华留学生为什么学中文以及来华前后对中国的感受对比。
近日,小编发现一部视频。视频内容大致为韩国在华留学生为什么学中文以及来华前后对中国的感受对比。
中国做过件极流氓的事 媒体不敢报
猜你感兴趣
印度当年被中国教训的有多惨 国内都看不到!
69楼CHENYUREN
26楼spikeZ2楼弓正官5楼huasan把南朝鲜高丽棒子赶出中国去!!!10楼krelianUriah 就像奥巴马一边拿着诺贝尔和平奖,一边把世界再一次推进了冷战。
点击加载更多
</军事新闻首页
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话题 更多
别看中国嘴上怂 背后下手可黑着呢!
视频:大陆列车太先进 台湾人彻底开眼界了
经典聚焦 更多关键词: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国别差异
  摘要:近年来本科和硕士学历层次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大,探讨体现留学生在华学习情况和综合水平的学位论文,有助于完善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培养体系。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三百余名东南亚留学生的毕业论文总体状况和选题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选题在横向的丰富性和纵向的深入性上都有提升,学术视野逐渐精细化和宽泛化。而且,选题方向与其国别、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就业选择、文化交融度等相关,选题得分率与母语、目的语的间距关系亦呈现正相关联系。因此指导论文时应根据留学生的国别背景采取优化策略,引导留学生扬长避短,以此提升学位论文的优秀率,实现培养方案有效度、科学化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成熟。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9-06   Analysis of the Choice of Dissertation Topics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among Overseas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Southeast Asian Students 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CAI MingHong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Key words: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dissertations; topic analysis;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Abstract: As the number of overseas students at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s degree level is increasing, the investigation reflecting their studies in China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dissertations can help build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the Chinese language students. A total of three hundred overseas students of Southeast Asian origin graduated fro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between 2008 and 2014. The wide range of topics for the dissertations and the depth of the researches have improved judging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overseas students papers and topic distribution, and the academic and liberal visions have been gradually refined. Meanwhile, the choice of dissertation topics relate positively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characters, learning styles, employment options, degree of cultural assimilation, and so it is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coring of dissertations and the gap between mother tongues and target languages. When supervising the preparation of dissertation, we should adopt the strategy of optimiz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nationality backgrounds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excellent dissertations and to promote the efficacy of the degree training programs. Therefore,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can be further upgraded and developed into a more mature one.   一、引言十余年来,伴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遍地开花,至2015年已有61个国家和欧盟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汉语学习者已达到1亿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不少国家与我国签署了双边学历、学位互认协定,来华留学生的规模逐年扩大。“我国在1978年正式为外国留学生单独设立了汉语言专业(当时为现代汉语专业),实施正规的本科学历教育”〔1〕。本科学历层次留学生比重和数量的增大,使学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完善问题浮上水面。毕业论文是留学生在华汉语学习的成绩总结和水平体现,也综合反映出国内所在院校的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毕业论文涉及教育管理层面、教师指导层面、学生写作层面,是一个综合立体的系统。然而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罗青松所言,我国除个别院校外,大部分高校进行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历史都不长〔2〕,毕业论文在留学生学历教育中的定位、标准、指导原则皆不十分明确,缺乏充分的教学实践与深厚的研究基础,在华留学生的毕业论文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福建师范大学是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自1984年起即先后接受了30多个国家近4000名来华留学生。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第一届至2014年第七届汉语言专业留学生7年内267篇本科毕业论文和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届留学生64篇硕士论文为调查样本,通过对历年在华留学生毕业论文细致、系统的梳理,结合“质化”和“量化”标准,从研究方法与评阅结果两个方面深入原文,探讨在华留学生毕业论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构建完善的汉语言专业留学生培养体系,促进留学生培养方案的完善和教学实践的改革。   二、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总体概况与国内诸多高校一样,福建师范大学近年在来华留学生人数、国别、层次、类别上有了显著提升。通过表1可知,2008年该校仅有6名学历毕业生,而到年则形成一个小高峰,学历毕业生分别达到79名、52名、54名。据2011年新生入学统计数据显示,留学生来自23个国家,本科层次的学历生约占总数的一半,留学生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此外,自2011年始,硕士学历层次的留学生开始出现,每年平均约有16名毕业生获得硕士文凭。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1期蔡明宏基于国别差异之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剖析表1在华留学生毕业论文篇数年度分布情况   年份2014总计本科篇数3267硕士篇数福建师范大学位处中国东南海滨,频临东南亚,由于地缘因素,东南亚留学生占据多数。从表2可知,留学生中以印尼、越南、菲律宾的学生居多,次之是韩国、日本、蒙古等国,还有少量土耳其、德国等欧亚国家的留学生。菲律宾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平均成绩名列前茅,印尼、日本、韩国留学生位居第二,蒙古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较低。但总体而言,各国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平均成绩相差不是太大,波动幅度基本维持在80分上下。虽然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性特征不尽相同,如菲律宾学生乐观而懒散,印尼学生拘谨而勤奋,韩国学生倨傲而聪慧,日本学生封闭而刻苦,越南学生谦恭而内敛,蒙古学生粗犷而离群,他们在汉语习得策略上虽有高下之分,但是通过表2毕业论文平均成绩数据可知,在华期间,通过一个阶段的系统的汉语言学习,各国留学生汉语水平能够达到总体较为均衡的状态。这一组数据也表明,在华留学生来自迥然相异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学习汉语的起点不同、水平参差,要在汉语教学中竭力降低国别差异带来的语言习得障碍,均衡不同国别的汉语学习者的总体水平,这确实是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的一个难点和重点。表2不同国别学生毕业论文成绩情况   国家越南印尼菲律宾日本韩国蒙古土耳其德国人数平均分7878三、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分布探析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论文选题具有特殊性,它虽以语言学习为起点,但并不集中于单一的专业范畴,而是涉及与汉语相关的各种领域,包含汉语言本体、文化对比、中外翻译、历史民俗等,具有广泛性和某种程度上的跨学科性。福建师范大学留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从2008年的2种类型逐渐递增到2014年的8种,选题类型的丰富反映出的是高校近年来华留学生汉语培养体系的成熟和完善。本文将该校历年论文的选题分为“汉外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语言本体研究”、“汉外翻译研究”、“文化研究”、“汉语教学研究”、“教材分析研究”、“海外汉语教育研究”等八个板块(见表3)。其中“汉外对比研究”又细分为词汇类、语法类、修辞类;“汉语习得研究”分为偏误分析类、习得心理类;“文化研究”包含文学类、哲学类;“汉语教学”包括课堂教学类、计算机辅助教学类。具体情况如下:   1.汉外对比研究:①词汇类,②语法类,③修辞类   2.汉语习得研究:①偏误分析类,②习得心理类   3.语言本体研究:①汉语言,②外国语言   4.汉外翻译研究   5.文化研究:①文学类,②哲学类,③文化类   6.汉语教学研究:①课堂教学类,②计算机辅助教学类   7.教材分析研究   8.海外汉语教育研究   有学者调查发现,汉语言留学生以前在论文选题上一直是文化类居于首位,如北京语言学院年汉语言留学生文化类选题占到70%以上;复旦大学留学生毕业论文也偏重于文化,语言类题目的论文数量极少,98届毕业生汉语方面的论文仅一篇,99届汉语方面论文仅5篇,其余均为文化选题;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留学生毕业论文语言类选题约占23%,文学文化类选题占到77%;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情况也基本如此〔3〕。   从表3可知,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留学生确实仅有两种论文选题:“汉外语言对比”和“汉语习得研究”。但此后选题逐步丰富,自2012年之后,选题类别便已达到六七种。并且,“汉外语言对比”方向的选题增添了修辞类,“汉语习得研究”方向增添了习得心理类,“文化研究”方向增添了文学类和哲学类,“汉语教学研究”方向增添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类。除此之外,自2012年起还出现了崭新的选题类型,即“汉语教材分析”和“海外汉语教育研究”,这都体现出了学术视野的精细化和宽泛化。早年有学者研究指出,高校留学生论文普遍存在选题失衡、不当、单一、表层化等问题〔4〕,而近年来随着学历教育的进一步规范和深入,留学生论文选题在横向的丰富性与纵向的深入性上显然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表3年论文选题类型分布情况   汉外   对比   研究语言   本体   研究汉外   翻译   研究文化   对比   研究汉语   习得   研究教材   分析   研究海外
  汉语   教育汉语   教学   研究选题   类型2种16种种种此外,据调研,历年选题较集中的汉外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与文化对比研究三个方面的比例分别占论文总篇数的32%、34%、18%(见表4)。这是符合汉语言专业的培训目标和方向的,留学生迥异的语言文化背景以及所接受的汉语言专业教育,必将使其产生强烈的对比意识和敏锐的跨文化视野。而文化类选题也不再占据多数,语言类的汉外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已然高居榜首,这也反映出近年来高校在汉语言专业培养体系上的完整和均衡。其实,学位论文是反映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的晴雨表,敢于挑战难度系数较高的选题,摆脱表4年论文选题比例和分数分布情况   类别汉外   对比   研究语言   本体   研究汉外   翻译   研究文化   对比   研究汉语   习得   研究教材   分析   研究海外   汉语   教育汉语   教学   研究篇数14百分比32%4%1%18%34%2%4%5%平均分8180最高分8688最低分7570文化选题的扎堆,敢于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丰富选题类别,这从某种程度而言,体现出的是留学生汉语水平和综合知识能力提升带来的学术自信。   表4还反映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被广大留学生认为生动形象、容易写作的文化类选题,论文平均成绩居然是倒数第一。这一现象充分说明,虽然鲜明、生动、活泼的文化现象研究表面上看起来比枯燥、繁琐的语言分析好操作得多,留学生避难就易,把目光聚焦在文化类选题上情有可原,但是,文化类的论文也易犯空泛、肤浅的毛病,如不少以“茶文化”、“酒文化”、“中国京剧”、“中国功夫”等为选题的论文,往往过于宽泛、缺乏焦点、欠缺深度。其实,“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作为留学生论文选题的两大母题可谓各有特点:文化类的题目貌似易写,高分难得;语言类的题目貌似难写,深度易显。在论文选题的引导方面,教师可以将不同选题的优劣所在告知学生,尽量消除选题扎堆现象,避免学生仅根据感性认识做出择易避难的主观判断。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历年选题中除了汉外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与文化对比研究这三个选题以外,其他选题所占的比例还是过小,皆在5%之下徘徊,这一点也应引起高校教学部门的重视,须多在教学设计和论文选题引导方面加以完善。   从表4还可知,不同的选题在论文成绩方面差距并不大,基本上在80分上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毕业生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即迷信所谓的“有些选题易得高分、有些选题易得低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通过历年选题分布呈现出的成绩对比可见,高校在学位论文的分数把控上还是比较到位的。尽管选题繁杂,8个板块的选题细分下去大约有15个子题,但是无论选题的丰富性如何提升,选题得分的倾斜性和失衡性其实并不存在。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可以发现,易得最高分的汉外对比、汉语习得与文化对比三种选题,恰恰又是最易得低分的选题,三类选题的最高分可以分别达到93、89、88,高于其他选题,但最低分也可以分别低至61、63、61,远低于其他选题。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值得深思的现象:同样的选题有人可以写成优秀论文,有人却仅达到及格的底线,这对于将注意力都集中在选题投巧上的学生来说应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可见,数据分析的方式也能为留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总体而言,越南留学生和菲律宾留学生在选题的广度上完成得最好,皆达到了8种选题,次之是印尼学生,而韩国学生和蒙古学生的选题范围则较狭窄(见表5)。如果将8种选题分为语言板块(汉外对比、偏误分析、汉语习得、汉语本体)、文化板块、教育教学板块(汉语教学、教材研究、海外汉教)三类的话,从表5的数据可见,印尼学生选择语言类的达到88%,文化类和教学教育类各占6%;越南学生语言类的达到67%,文化类的占27%,教育教学类为6%。很明显,大多数印尼学生选择语言类的选题,越南学生的选题情况也类似。这两个国家的学生在汉语习得方面一向以严谨、认真的学习风格著称,他们往往把汉语当成一门语言学问来认真研究。而菲律宾学生则完全相反,菲律宾学生选择语言类选题的占37%,文化类的占21%,教育教学类占42%。菲律宾学生通常不如印尼、越南学生表5不同国别留学生选题与分数分布情况   印尼平均分百分比   (%)韩国平均分百分比   (%)菲律宾平均分百分比   (%)越南平均分百分比   (%)日本平均分百分比   (%)蒙古平均分百分比   (%)汉外对比偏误分析1002083汉外翻译00汉语习得汉语本体127000文化研究汉语教学138000教材研究00海外汉教000总评勤奋沉静,他们活泼好动、懒散乐观,他们的兴趣点更加均匀和分散,选题分布的匀称度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但对教育教学类选题的关注又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这可能与福建师范大学长期与菲律宾中正大学签署的“2+2”协议有关,该协议要求学生在学成之后必须回到菲律宾的华校完成规定年限的汉语教学工作,很多菲律宾留学生很清楚自己毕业之后的工作去向,所以在论文选题方面也自然更加关注汉语教育教学方向。而韩国学生和蒙古学生对于教育教学类选题的关注度皆为零,韩国学生语言类的选题达到67%,文化类的占33%,教育教学类为0;蒙古学生则执拗地百分百选择语言类题目。两个国家的学生皆偏好于汉外对比选题,选择该类题目的韩国留学生达到了50%,蒙古留学生达到了60%。相比而言,对文化类选题较为关注的是韩国、越南与日本学生,三者对文化类的关注度分别为33%、27%、25%,远比其他国家高。这几个国家可以说是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可见文化的互通和共鸣确实激发了留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论文选题方向与留学生的国别、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就业去向、文化交融度等息息相关。
  从表5可知,在国别平均分方面,日、韩都在汉语言本体选题上得分最低,分别仅有70分和77分;这两个国家的母语与汉语皆有相通相似之处,但也许恰恰因为如此,他们对于汉语特征的敏感度则较低。但是韩国、菲律宾、日本在汉外对比方面得分又最高,分别是83分、84分与87分。与日韩学生一样,菲律宾留学生也与汉语渊源匪浅,约90%的菲律宾学生是祖籍为中国福建的华裔,也许当母语与目的语有着相似相近的历史源头时,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便较能游刃有余。印尼和越南在汉语习得方面得分最低,分别是79分和77分。这两个国家的母语与汉语差距较大,留学生在汉语学习方面的难度也更大,对汉语习得选题的失分也许恰恰反映了这种现象。由此可见,论文选题的得分率同母语、目的语的间距关系确实隐约呈现出某种正相关的联系。   四、结语毕业论文是在华留学生经过系统学习的理论总结和水平呈现,论文的总体质量和选题分布充分体现出高校对留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指向。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至2014年七届汉语言专业留学生267篇毕业论文及2011年至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届留学生64篇硕士论文的实证调查,笔者认为近年来在华留学生的学位论文存在以下几种特征,并对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   1.留学生在人数、国别、层次、类别上有了显著提升,学历教育的规模和比重在不断增大,但是留学生总量的增减并不一定对论文的整体质量带来正相关影响。相反,学历生数量的增多给导师指导、学校管理等诸多学位论文培养层面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在华留学的学历生总量应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内,尤应与所在院校的师资数量、行政资源相匹配。论文写作指导课也应与其他写作课程完成顺利衔接〔5〕。有鉴于此,我国不少高校也开始对盲目跟风、扩大招生名额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回归。   2.以国别作为考察变量可以发现,虽然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性特征等方面不尽相同,在汉语习得策略上的优劣势有所不同,但是其毕业论文平均成绩显示,在华期间,通过一个阶段的系统的汉语言学习,各国留学生基本上能够降低国别差异带来的语言习得障碍,汉语水平能达到总体较为均衡的状态。这一点充分反映出高校在教学中能够较好地把握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的重难点所在,实现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3.从选题类别的角度看,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论文选题在广泛性和跨学科性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论文选题已达到15个类别,体现出留学生学术视野的精细化和宽泛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2000年之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文化类选题占压倒性多数的状况,而今这种压倒性现象已得到较大改善,这体现出留学生汉语水平和综合知识能力提升带来的学术自信。   4.论文选题尽管实现了丰富性的提升,但是在平衡性上仍有所欠缺,不少选题所占比例过低。其实据数据分析可知,不同选题在平均成绩上并不存在倾斜性和失衡性,高校在学位论文的分数把控上还是比较到位。但不少留学生仅根据感性认识就做出择易避难的主观判断,则会造成选题扎堆的负面现象。这一点应引起高校教学部门的重视,须多在教学设计和选题引导方面加以改进,避免学生怀着投机心理进行论文主题的抉择。   5.据数据分析可知,论文选题方向与国别差异存在着正相关的趋势。留学生的国别、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就业去向、文化交融度等都会影响选题的方向,并且论文选题的得分率也同所在国的母语、目的语的间距关系具有一定的正向关系。因而在论文指导方面,导师可以根据留学生的国别背景采取优化策略,引导留学生扬长避短选取选题,同时鼓励学生多选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论文选题,这类具有应用价值的选题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在理论的启示下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后能够运用合适的理论进行解释”〔6〕,这样无疑会有助于提升学位论文的优秀率,实现培养方案有效度、科学化的整体提升。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是高校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实现和检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历年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的数据分析,将会对留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供更加鲜明立体的辅助与参考,从而在论文选题的科学性、论文质量的提升度、培养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更加合理的改革和完善,最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   参考文献:   〔1〕李冰.跨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本科留学生毕业论文特点研究〔C〕∥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编委会.第十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海南:海南大学出版社,.   〔2〕罗青松.汉语言专业留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初探――谈对外汉语学历教育高级阶段写作教学的原则与方法〔C〕∥ 陆俭明.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0.   〔3〕亓华.留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特点与规范化指导〔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1):6-11.   〔4〕吕军.留学生语言类学士论文选题问题研究〔J〕.人文丛刊,2006,(1):53-61.   〔5〕陈淑梅.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设置浅议〔J〕.海外华文教育,2012,(1):24-33.   〔6〕肖奚强,颜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质量分析〔C〕∥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会编委会.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论坛.北京: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9.   (责任编辑:杨珊)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