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学有必要进学生会吗学生的父母和导师拉关系吗?

「美国人带孩子的17个绝招」全部靠谱吗?
最近从网上看到这个,很多和我『想当然』的差不多,和普通中国照顾婴儿的方法有较大出入,谨慎起见,咨询一下专业人士。搜索标题即有很多结果。比如:或者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用太拘泥于具体的操作方式?
表明个人观点之前,首先要界定一个标准,就是婴儿的概念。婴儿主要是指不会说话,不会听人话,没有独立行动能力,大概一岁以前的婴儿。带婴儿和教育孩子是两个概念。这个所谓的十七招部分是站在育婴的角度说的,那我也站在育婴的角度说。教育会说话的孩子也将特别注明。一:「如何让小宝宝不哭」。无稽之谈!!!!@负二 第一点上的观点与我一致,这是其一。其二是,婴儿期哭闹无非一个字不舒服!这个不舒服如何引起?离开子宫后的不适;困了不会自己睡觉;饿了不会自己拿饭吃;屎尿糊着屁股自己不会洗;一天到晚躺着不能逛街很无聊;消化不好胀气肚子疼;生病了自己不会治;衣服穿多(少)了自己不会脱(穿);口渴了自己不会倒水喝......请问!有没有做错事?思想品德人格有没有出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个不舒服但是又没有解决能力的人你会如何?照顾没有行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孩子,妈妈不正是做这些的吗?原文中原话:「要排除四个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饿了,困了」。亲爱的,这就是婴儿哭的原因,只有没亲手带过孩子的人才会居然认为还有其他原因。有的妈妈说,她耍性子。如果别人来不及帮忙,你不舒服必须靠别人帮忙,你会着急吗?这个生气难道不合理吗?恰恰是孩子一哭就抱起来的妈妈最后总结出来,婴儿哭闹每一次都有合理的原因。这一点刚开始做父母和没做过父母的人是无法相信的,每次选择相信自己的孩子和甘于屈尊学习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在坚持每次抱孩子之后就会得出这个结果了。不要一厢情愿相信自己的判断,这是为人父母狠狠的第一课!!特别注明:有的孩子性格比较温顺,怠慢与否不会有明显的区别,这会导致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好带是因为自己不常抱她。事实上,每个孩子敏感度有高低,需求量也有高低。有的孩子特别敏感的,很爱哭,这更是对不想宠坏孩子的父母一个挑战,往往最后坚持不住就不去抱自己孩子了。事实上,越是爱哭越是因为对不舒适的敏感,更容易缺乏安全感,更需要爱护。是否宠孩子在于孩子开始有更多欲望之后调教和教育,而不是在这些孩子根本不独立的时候就发号施令。待到会听人话,有小主意的时候,那时候就是父母要选择什么哭要理什么哭要拒绝了。二:「让宝宝一睡到天亮」。不要相信童话。也请这些医生好好带带孩子再说话。这点本人还真是实验过,孩子晚上饿了醒过来,我不让她吃奶,哄哄睡吧。结果她哭一晚上。孩子还没到断奶时期,吃奶还是她的主食,胃小本来装的就不多,而且奶很好吸收,一泡尿一泡屎就饿了,饿了还不给人家吃。孩子饿了睡不着,妈妈也别想睡着。夜奶在固体摄入增多和对奶依赖削弱之后会自然不吃,有的孩子出于习惯一直没停止,可以在会听人话后通过沟通可以慢慢断掉。一下子睡大觉了,只是摊上个好带的,跟妈妈完全没有关系。三:「不要摇晃」。其实晃眠是模拟宫内环境促进孩子睡眠。有的孩子确实好带,我见过,吃完奶一放床上自己就睡着了。甚至放腿上掂着就能睡。但是我见到不少孩子没这么好对付。碰到好带的孩子,拍拍就能睡。如果孩子通过摇晃能睡着就摇吧,在你晚上还在为孩子无法睡觉而边哭边哄时,那些不腰疼的人睡得美美的。管他们说什么?我刚开始也知道不能摇的道理,只是她确实不能安睡,那怎么办?!为了不养成「坏习惯」大家别睡觉是吗?四:「睡出美人」扯!趴着睡觉确实刚开始比仰着安稳,但趴着睡比仰睡猝死几率高。你自己掂量吧。五:「抵抗力强十倍」孩子抵抗力比大人弱,但是火气旺。因此,穿衣服的标准是对的,孩子比大人耐寒,比大人少是有根据的。主要根据小脖子暖和为宜,我的孩子一直遵循这个规则,很少感冒。六:「拒绝抗生素」尽量避免抗生素,但不要说死了好不好。遵医嘱。七:「纯天然沐浴」没有意见。八:「没有奶不够吃的妈妈,只有不想喂奶的妈妈」方法没有意见。不过还有一些妈妈是因为身边没有纯母乳喂养经验的妈妈帮助,会质疑方法的。我觉得这种妈妈本性是伟大的,不怕苦的,只是不相信正确方法和信心不够,这种妈妈可以寻求有经验的纯母乳妈妈或者母乳协会的帮忙和鼓励。还有根本没奶的妈妈不在此列。但只要有奶都没有一下子就够的,是靠孩子吸够的。九:「宝宝吃奶睡着怎么办」最大而往往让人忽视的原因是妈妈的奶还没真正够。十:「母乳能消炎」保留意见。曾经治好了我宝宝脸上的湿疹,(不过这些存在医学上的争议,不推荐)。十一:「换尿布防漏招数」没有意见。十二:「拍嗝招数」没有意见。十三:「早点吃五谷杂粮」没有根据。深刻体会加上经验告诉我,孩子偏食的原因很多,早点吃大人食物不但和预防偏食没有关系,同时如果孩子肠胃发育不完善情况下过早摄入固体食物,会导致消化不良,从而厌食。十四:「别破坏宝宝的专注力」这个同意。十五:「慢慢走路,小声说话」这说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不是婴儿的问题了。这个因人而异,我个人喜欢自然就可以。年龄大一点之后,声音不影响到别人就可以。十六:「鼓励宝宝多尝试」同意。十七:「一天只能批评两次」婴儿期没有批评的可能,因为婴儿期不会做错事情,不该有批评。忍不住批评了自己打嘴巴!如果是会听人话的幼儿期开始,每天批评次数量化,那太作了。我觉得孩子要是犯第三个错误就不批评了?没有量的讲究的。自然最重要。孩子心理需要爱护,但不是玻璃,家长教育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可以了,过分「痛惜」心理,反而会让孩子心理承受力过低,说更实在一点,孩子必须是跟「人」在打交道。最后,希望被说成不是好妈妈的委屈妈妈们不要伤心,还请新妈妈们和未来妈妈们不要被童话左右。带孩子没有捷径的。孩子有好带不好带的,好带的欣慰一下,别动不动上纲上线去评判不好带的妈妈,你的经验缺着呢;摊上不好带的就慢慢熬,别听那些不腰疼的妈妈胡扯。带自己的孩子,让别人扯去吧!
用心觀察自己的孩子吧,這幫索命鬼小混蛋每一個屬性都不一樣,有自己的特殊技能,別指望哪個不相干的人能告訴你絕招,何況還是這麼十七句傻話。你也不要整天跟別人說你的絕招,對別人不見得適用。傳播這些東西的人,你們不要再害人了!還動不動搬「美國人」出來,有病!
同一个问题
好吧,复制过来 不好意思,大多数不清楚。 我知道正确的几条:8.没有奶不够吃的妈妈,只有不想喂奶的妈妈。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天然食物,优点很多,所以鼓励母乳喂养(包括不要用奶瓶,因为宝宝如果习惯了奶瓶的奶嘴,会拒绝吸吮乳头),至少母乳喂养半年。14.别破坏宝宝的专注力。16.只要没有生命危险,鼓励宝宝试试看,摸摸看。 错误的几条:5.宝宝的抵抗力比你强十倍。信口开河了,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成熟需要一定时间,怎么可能新生儿的免疫力比成人还强,还十倍?他说的不要捂衣服确实是一种现象,就是有些人发现孩子发烧了,以为就是感冒,赶紧把孩子里三层外三层的抱起来,其实这样更不容易散热,小孩子体温调节中枢还没发育好,容易高热,如果散热不好的话,更容易烧坏了,所以要解开衣被散热。但是不要捂衣服就是抵抗力强?这就太外行了。6.拒绝抗生素。作者肯定是个外行,中国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但不是说就要拒绝抗生素,这种做法显然是一根筋的脑残。还美国都是快要死的病才用抗生素,说的太不靠谱了。不能滥用,但是该用还是得用。 其他的是不是有循证医学依据,因为 不是儿科医生,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感觉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育儿经验罢了。
谢邀。很早就看到过这篇文章,当时将信将疑。我的宝宝在美国出生和成长,现在已经一岁多。所以终于可以来做一个评判了。简单地说,大部分不靠谱。总的来说这位妈妈是遇到了好养的宝宝,不是因为育儿方法得当。负二说的基本上都对。但也有我不同意的地方,逐条说吧,为了看得方便把原文也贴过来,诸位不要嫌长哦。绝招一 如何让小宝宝不哭爱哭的BABY都是爸妈教出来的。才出生的小BABY听不懂话,他们靠条件反射来做判断。中国的家长一听到孩子哭就抱起来。JANE GU医生反复告诫我:孩子一哭就放下来,不哭才抱起来,正好反过来。这样一来,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时候才有得抱,这招极灵。放下爱哭的孩子开始训练,看着时钟,不要抱让她哭,准备等10分钟再抱。第一次可以设定5分钟,以后一次比一次时间拉长,我的妞妞第一次就没有熬到5分钟,大约3分半的时候就停了,我已经心疼得肝肠寸断自己都快哭了,一定要忍住了。让孩子知道哭声是叫不来妈妈的。训练“不哭的孩子”要排除4个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饿了,困了。上帝保佑,我家两个孩子都不会无理由哭,偶尔哭一下当作运动也是极少数,妞妞和妙妙100%是快乐的宝宝,躺在床上都咯咯笑出声的孩子。错。新生儿还不知道条件反射。前三个月需要多抱,培养安全感。三个月以后,可以考虑等等再抱。绝招二 如何让刚出生的小宝宝一觉睡到天亮美国医生再三批评我:你不是好妈妈,隔壁的孩子一睡到天亮,隔壁的妈妈是好妈妈,你不是!每次去看家庭医生我都挨批评,原因是我晚上要喂奶1-2次,抱怨养孩子很累很辛苦。医生告诉我一个观念:人类晚上不需要进食!我傻乎乎问,为什么呢?医生没办法,只好大声说:因为我们是人类!我印象极深,妞爸早就笑弯腰了。很显然,我担心BABY晚上会饿根本是多余的,10-12小时的连续睡眠,对孩子来说比吃奶重要100倍!我们被老大妞妞折磨很惨,晚上吃一顿奶的坏习惯一直延续到快2岁。养老二的时候按照医生说的,彻底让我和老公解脱出来,从刚出生到一个礼拜我家妙妙被训练距离5个小时才吃奶,2个礼拜之后,孩子就能睡天亮了。晚上不需要吃奶!!!(三个感叹号是请妈妈们切记的意思)错。小宝宝胃很小,容纳不了太多食物,刚出生的婴儿每3个小时就喂比较合适。这个医生非常不靠谱。两三个月后可以考虑不叫醒喂奶,但是孩子如果吃得少,因为饿而醒来哭闹,不可能不喂,因为不喂他也不会自己睡的。我的儿科医生告诉我,6个月以上婴儿可以连睡6小时,9个月以上可以连睡8小时,一岁以上可以睡整晚。当然也有部分孩子很早就能睡。但是她一再强调,是不是要训练孩子睡觉,由妈妈决定!母亲对孩子的需要是最敏感的。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哭闹不睡,妈妈最有发言权。绝招三 如何让宝宝自己静静入睡,不要摇晃医生说,一个快乐的BABY会睡在床上唱歌的(不是真唱,是婴儿咿咿呀呀)!婴儿的大部分时光都需要在床上度过,这里请爸爸妈妈们记住,床是不会动的!所以,抱起婴儿的时候不要摇晃,不要来回走动,更不要这样哄孩子睡觉,轻轻放在床上让他自己睡就好。再说一次,床是不会动的。爸爸妈妈你们没有权利剥夺孩子躺在床上享受快乐的权利。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兴奋的家长不要用力和孩子“疯闹”,孩子的大脑在婴儿时期还是胶状的果冻状态,很容易受伤。错,会使孩子受伤的摇晃是指不固定头部的前后摇晃。不是指抱着摇,更不是指用摇篮摇。这一段非常没有逻辑。快乐的孩子确实会睡在床上唱歌,但是并不是指睡在床上的孩子就会快乐地唱起歌来!宝宝小的时候还不懂太多,放在床上可以睡。但是有大约20%的孩子有colic(肠绞痛),有更大比例的孩子有reflux (胃食道逆流)。对于这部分宝宝,平躺睡会很不舒服。需要大人竖着抱一会儿。关于有这些问题的宝宝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绝招四 趴着睡养美女个人经验,孩子趴着睡觉比仰着睡得安稳,才出生的孩子心脏朝下,几乎不会一惊一惊的状态,模仿子宫被包裹的状态。另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亚洲人的大饼脸,5天之内的婴儿需要1个小时帮忙翻脸,5天之后,我家妞就会自己左右转向自如了。妞是标准的小脸,和生出来的时候大方脸好像变了一个孩子,呵呵,得意。老二妙妙的脸没有刻意这样做,那时候妞妞需要人照顾,没有精力1个小时翻头的精力了,很可惜。这个机会只有在出生到3个月之内有效,大了就没用了。对但不提倡。仰睡可预防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SIDS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我查过很多资料以后形成了这样一个看法:SIDS发生的主因可能是呼吸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但是环境诱因会使发病率急剧上升。自从美国儿医开始建议采取仰睡方式以来,SIDS发病率降低了50%(注意:发病率就等于死亡率,否则就不叫猝死了)。没有人知道你的宝宝是不是一个呼吸系统没有发育完善的宝宝,所以唯一提倡的安全方式就是仰睡。因为我的宝宝仰睡非常不安稳,满月后白天让他趴睡(大人在旁边,可随时侦查到异常情况),直到会抬头翻身才让他夜里趴睡。但是,这样做也未必是安全的做法。所以不要因为睡脸这么轻微的理由这么做。顺便说一下:SIDS的其他诱因包括过高的环境温度和室内吸烟。美国提倡保持68华氏度,即20度室温。绝招五 宝宝的抵抗力比你强十倍爸爸妈妈穿2件,宝宝绝不能穿2件半,只能比你穿的少,不能比你穿的多。我家两个孩子都十分强壮,冷热其实很好控制,偶尔看到儿童医院发烧的孩子被花被子棉袄裹着一层一层的,可怜啊,孩子不会说话,都是家长害的。标题错误。新生儿抵抗力远不如大人。美国医生认为孩子应该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但是美国的“大人”比“我们这儿”人抗冻得多,摄氏零度只穿两件衣服很常见)。实际操作中要看孩子自身的感受。我的宝宝稍微穿多一点就出汗,白天烦躁,夜里睡不好。这种时候肯定不能穿太多。婴儿的末梢循环系统较差,所以体表微凉是正常的,不是受凉表现。但是发烧最好不要裹,会使得温度更高。绝招六 拒绝抗生素!感冒发烧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增强抵抗力的过程。我家宝宝发烧了最常用的就是用冰敷,用有拉链的保鲜袋装冰块,用干净毛巾裹了冰敷在全身,30分钟一定退烧。烧厉害了配点美林或泰诺。如果是着凉了感冒没有发烧,就让孩子吊着鼻涕没有事,几天就好。不要相信任何药能治疗感冒。到目前为止,除了去年的手足口被医院骗进去那一次之外,我家2个孩子从来没有挂过盐水和注射过抗生素。在美国,是那种要死的病才注射抗生素的,在中国注射室的景观,吓坏了妞妞的爸爸,那个景象让人发毛他说。一排一排的吊针,打手打头打脚的小孩子们在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的陪护下挂盐水。集中营莫过如此,很恐怖。花钱不说,更可怕的是体内的细菌大战存留的各种毒越来越多,周期性的需要挂盐水来压下去,常常听到妈妈们说,有一点症状马上挂水压下去,十分得意。我为她们的无知十分惋惜。我的孩子越来越健壮,从不生病,病了也几天自己好,基本不治疗。邻居的孩子半夜跑医院,累的人仰马翻乐此不疲,从这点看我是好妈妈。错。我为作者的无知十分惋惜。在美国,小儿抗生素用得十分普遍。并不是针对感冒发烧,而是针对中耳炎。基本上除了口服抗生素没有更好的办法。中耳炎经常以感冒发烧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知道“在美国,是那种要死的病才注射抗生素的”是从哪得出的结论。首先抗生素可以口服,不用注射抗生素不意味着拒绝抗生素。其次别的情况用抗生素我不了解,我了解到的是有30%的成年女性会感染一种细菌,生育时可能传染给孩子,所以在美国,这部分人生产时就会注射抗生素以防万一。这算是“要死的病”么?30%的产妇哦!绝招七 天天洗澡,用清水,少用沐浴露我的2个宝宝健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天天洗澡,天天洗澡是必要的。记得我生完孩子出来,准备听我妈妈的教诲躺着不动,打算熬到第二天才洗澡,护士惊讶地拉我起来洗澡“不管你什么传统,把汗水和细菌都洗掉才会健康”。我被误会成个脏妈妈被拖去洗澡,当然要说明的是我生两个都是顺产。产妇如此,何况小孩子?孩子每天运动量大,臭汗奶腥味便便尿尿什么味道都有,一定要洗澡,不能隔天才洗。这也是健康不生病的重要原因,他们不会着凉的,抵抗力比成人强十倍。医生交代:宝宝洗澡尽量用清水,再名牌的婴儿产品都不如清水好,不要用任何沐浴露、洗发水,清水最最好!医生说尽量不用,一定要用的话一个星期用一次沐浴露就好,我家是三天用一次(我觉得一周太长了,心理作用)。基本正确。但是有点太绝对化。“他们不会着凉的,抵抗力比成人强十倍”再度错误。绝招八 没有奶不够吃的妈妈,只有不想喂奶的妈妈能吃到2岁半是天下最幸福的宝宝。JANE GU医生说,没有奶不够吃的妈妈,只有不想喂奶的妈妈,孩子的食量多大,妈妈的奶就有多少,生双胞胎的妈妈的奶同样够两个孩子吃。这一点我很失败,尽管GU医生用笔画了一个圆圈,她告诉我,你的孩子吃多少,你就能生产多少,你觉得奶不够,加奶粉进去,奶就会真的不够,最后就没了,事实证明我后来真的越来越少直到没了。孩子不会说话,她吃饱没有很难知道,妈妈觉得奶少了就放弃母奶,就补奶粉,其实是告诉自己的身体,我只能生产这么多了。要相信自己能当头称职的奶牛。如果再生一个,一定要证明一下。生完小孩第三天就去医院参加“喂奶班”,几个妈妈带婴儿围成一圈,有黑妈妈白妈妈和亚洲妈妈,喂奶课用的是那种很舒服的沙发,脚下有垫脚的专用凳子。医生们将孩子脱光,包括尿布,然后称BABY的重量精确到小数点后面2位数。然后让我们抱孩子喂奶,不准穿衣服只穿尿布。医生一对一教妈妈们如何让孩子一口就咬准奶头,如何保护奶头,一次一次训练,期间有别的妈妈来用免费提供的吸奶机下奶,用塑料袋装回家。我刚开始的害羞和尴尬慢慢没有了,呵呵,我在家完全不知道妞妞吃了多少,这下好了,一堂课下来,马上称孩子份量,我妞妞吃了不少,好像是那天的第二名,前后数据证明,我有奶。错。产奶受很多因素影响:饮食,心情,睡眠。可能因为不想喂奶而放弃的妈妈比真正无法产奶的妈妈要多。但是“我有奶”不说明其他人一定有。美国畅销育儿书What to Expect The First Year上明确提到,有一定比例的母亲确实没有奶,比例大概是在1%-10%,我忘记具体的了。新生儿如果吃不到足够的奶会出现很多问题:脱水,黄疸,都是致命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死守母乳。当然,全母乳是值得尝试和追求的,但是要以宝宝的健康为底线。绝招九 宝宝吃奶睡着怎么办?BABY被妈妈抱着舒服又安全,没吃饱就睡着了,醒了又吃两口,折磨妈妈,宝宝也吃不饱睡不好,害人害己。训练班里学到最有用的一招,如何弄醒孩子让他们专心吃奶,就是脱衣服!脱得就剩尿布,医生告诉我,放心吧,你抱着她有妈妈的体温,这体温能保证婴儿不会着凉,温度刚刚好,BABY有一点凉意,他们会用心进餐(她说的真是进餐,呵呵)。放心吧,这些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小东西,从妈妈母体带出来的抵抗力比成人强10倍,喂奶的产妇也不容易病,这就是繁殖的力量。(当然室内的温度是有一定温暖的,国内无空调寒冷地区的人不要对照模仿误会)基本正确。可是怎么又有“比成人强10倍”??绝招十 母奶是最好的“抗生素”妞妞大概10来天的时候,一只眼睛发炎化脓了,我和妞爸吓得抱到医院,还是急诊,儿科的男医生问,你喂奶还是奶粉,我说母奶。他说挤点出来放进孩子眼睛,BABY就会好。What? 我排队等急诊老半天就这么打发我回家了。于是如法炮制,母奶当药,几天后妞妞果然见好,是否母奶的原因还是不清不楚,美国医生忽悠得或许有点道理吧。总之母奶是好东西。这个案例不知真假,无法评论。遵医嘱吧。绝招十一 你会换尿布吗?废话,养孩子的谁不会换尿布呢?不一定哦。你是否有被孩子喷到尿或臭便便的时候呢?一天洗5次床单是我的最高记录。换尿布的时候,每次来的新阿姨都要重新教一遍,窍门就是把干净尿布放在臭尿布下面,再打开尿布,擦干净抽出来,这样即使孩子正好那时候又便又尿,你的床单保住了。习惯这么做以后,永远没有意外发生。正确。但是养男宝宝的父母肯定明白,不可能“永远没有意外发生”??绝招十二 你会拍嗝吗?姿势一,趴在肩膀上轻拍孩子后背,这种是传统姿势,很多时候不太容易拍出来嗝。姿势二:让孩子侧坐在腿上,左手托着孩子的脖子,撑起下巴,右手拍后背,这样效率极高,通常十几下就拍出嗝了。临睡的最后一顿奶,一定要喂饱足了,拍完嗝继续喂,我家妙妙2礼拜就睡整晚就是用这招,拍完嗝还可以再喂2-3次,直到她真的不吃了,小嘴巴往外推奶瓶的状态,妙妙就能睡到天亮。要看拍的人如何掌握。能拍出来就行。再度反对“2礼拜睡到天亮”。绝招十三 早点吃五谷杂粮4个月吃米粉再大点跟大人一起吃东西,孩子长大不太会偏食,早点吃和成人一样的食物对孩子有好处。6颗牙的时候,JANE GU医生说,她已经可以用这几颗牙齿吃很多东西了,什么都可以喂,没有不能吃的。美国提倡6个月前完全母乳。一岁以前小孩不能喝蜂蜜(可能含一种对婴儿致命的病毒),最好不要喂蛋白,花生,海鲜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小儿过敏不仅会使得今后都无法吃这种东西,而且有可能引起呼吸障碍,是致命的。再说四个月的时候小孩的吞咽功能也不是特别完善,咀嚼功能的发育更是因人而异。这不称职医生又在误导了。看名字是个亚裔医生,能代表美国人的育儿方式吗?绝招十四 别破坏宝宝的专注力再小的宝宝玩玩具或看电视或看图画书的时候,请家里的阿姨或者任何人都别打断她们。即使是吃饭的时间到了,晚一点也没有关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等于培养她们长大了能注意力集中做任何事情。我家妞妞专注力很好,她喜欢的事,比如拼图,一个下午几个钟头不抬头,没有人叫她,除了尿尿之外。最怕那种大呼小叫逗孩子的长辈们,自以为聪明,边看电视边问问题。闭嘴,请安静。给孩子一个专注的环境吧。正确。绝招十五 慢慢走路,小声说话身体力行很重要,大人怎样的孩子都会学。难得遇到上海一位陆老师,教孩子慢慢走路,轻声说话,人家听得到就好了,别那么大声。回了家乡,小区的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扯起嗓门唱歌,我在一旁看,心想完了,培养了半天的小淑女被汉派文化同化了,哈哈,如今的妞妞热干面一样的个性十足,整个儿一辣妹。大环境很厉害,几乎没有不被同化的可能。入乡随俗吧。绝招十六 只要没有生命危险,鼓励宝宝试试看,摸摸看中国父母礼节有余,胆子太小。“别动,危险,站起来地上脏,别摸,会刺到。。。。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美国父母最常说的却是“Try it! ”试试看,摸摸看。鼓励宝宝,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不要阻止孩子用他们的小手尝试和认识世界。大不了衣服弄脏,地上滚来滚去的宝宝时光很短,饭粒菜汤翻了一地,大不了扫一下他们会早学会吃饭甚至用筷子,玩水大不了感冒,玩沙子大不了进鞋子难受难清洁。总之有很多阻碍孩子快乐的条条框框,促使我们的小天使们越来越快地变成成人,变成听话和懂事的孩子。快乐第一重要,衣服脏了不重要,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不要阻止我的孩子。对。绝招十七 也是最重要的一招,一天只能批评两次!父母也不可以随便批评宝宝,一天只能批评两次,两次用完了就等明天的配额吧。美国老师这么慎重交代的。于是,宝宝外婆说:“你的孩子一天10次都不够,2次的话我10分钟就用完了,这太难了。我大笑。在婴儿的时期,批评有用吗?拉个便便也被阿姨批评“宝宝又干坏事了”我会反问阿姨,你有哪天不拉屎吗? 错。错的就是错的,跟次数没关系。我不相信美国老师会慎重交代这个。拉屎不是坏事,不需要批评,跟次数依然无关。
我不关心育儿的那些技巧,但我觉得母乳滴眼是严重的误导宣传,有必要提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母乳没有什么像样的抗菌作用,早有人系统性地测试过了。Ibhanesebhor SE, Otobo ES. In vitro activity of human milk against the causative organisms of ophthalmia neonatorum in Benin City, Nigeria. J Trop Pediatr. ):327-9.其次,Baynham的调查发现母乳100%带有细菌,有些还是致病菌。Justin T L Baynham, M Allison Moorman, Catherine Donnellan, Vicky Cevallos, Jeremy D Keenan.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human milk for common causes of paediatric conjunctivitis. Br J Ophthalmol -379 doi:10.1136/bjophthalmol-而且母乳因为富含营养还容易额外招来细菌繁殖,有可能造成感染。说白了还不如超市的UHT牛奶安全呢。最后,大多数人看到的"婴儿眼睛发炎",实际上不是发炎,大多是"泪管堵塞",这是会自愈的,过一会自己通了,慢慢炎症也消退了,用不用母乳没区别。而滴加母乳还增加了额外感染的危险。如果有眼白发红、眼框溃破等情况更不可试图用母乳治疗,请立刻就医。
已经被人考证是假的吧。现在某些媒体、微博为了求眼球,不择手段。诅咒他们生儿子没屁眼吧。
1,婴儿时期苦哭闹得不到安抚,与成年之后性格冷漠独立,亲情疏远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不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这样的人,还是多加安抚为好。2,的确是这样,通常经过暖房喂养的早产儿生活比较规律,夜间哭闹较少,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孩子能安睡不代表你就能安睡,做父母的负责一点还是要轮流定时起来查看,最起码也要安一个婴儿监视器,自己一觉睡到大天亮是不负责任的做法。3,不要摇晃孩子,以免婴儿脑损伤是正确的,但这和用摇篮哄孩子入睡根本是两回事。4,胡扯,婴儿要避免仰卧是为了防止窒息。5,放P!婴儿的免疫力远弱于成人,且前四个月多半来自于母乳,奶粉喂养的孩子很容易生病,要注意保暖。6,滚蛋!要是血象证明细菌感染,你拒绝抗生素,看看有什么后果!去医院看病还是要遵医嘱,不要自作聪明。7,是不是天天洗澡其实无所谓,不要天天用沐浴乳洗是正确的,失去油脂保护的婴儿皮肤的确容易患皮肤病,沐浴乳本身也有可能引发过敏。8,正确。9,屁!宝宝睡着说明不饿,你还喂个毛啊!婴儿抵抗力比成人强10倍完全是胡扯蛋!10,标题正确,内容放P!11,请用优质尿布。12,拍嗝怎样拍都行,为了逃避夜里喂奶,睡前把孩子喂到撑不可取。13,正确,4个月后即可断奶,以全脂牛奶和辅食喂养。14,对。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禁止给婴儿看电视、电脑、手机、iPad等一切色彩丰富,画面快速变换的屏幕,对视力发育有害。15,无所谓。16,对!17,没这回事,孩子是要一直教,一直做规矩的。
首先我单纯想问,为什么这么多人默认“美国人这么养孩子” = “用正确的方法养孩子”我不是说题主哈,真不是。我就是看这个标题抓狂。真的受不了持续多年的这种文风!原来是读者啊知音啊特别关注啊上到处都是,现在是网上微博微信朋友圈铺天盖地:“美国妈妈这样对孩子说” ”一位英国爸爸对孩子的十条忠告“ ”日本妈妈的一句话让中国母亲反思“ “美国(日本)小学生和中国小学生在夏令营(或什么中外交流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当然国外的完胜,各种自立自律创造力超强,中国孩子就是一群自私的熊孩子)” 反正就是外国的父母都开明正确睿智宽容,教出来的孩子个个聪明勇敢有头脑懂生活够自立,国内的父母都是……哦咱看文章就知道了,一到国内父母,标题都是这色儿的:“十句不能对孩子说的话,看看你说过几句” “一句话毁了孩子一生”
“中国妈妈和日本(美国)妈妈对孩子常说的二十句话”(这个不用看就知道哪个说的高大上人生导师型,哪个说的功利短视小家子气“)掀桌子……咱教个育儿方法能不能好好说人话,别说教的那些有一些并不正确,有很多并不真实,还有一些并不一定适合国人,就算是都是对的,也别总一杆子打翻一船人,非要次次都要开着地图炮来才行?就直接说“正确的育儿方式”不行吗?而且这种东西十之八九都是国人写的,我真想问问你小子TM从小是谁教出来的?!呼——对不起题主了哈,每次看到这种标题就有小小的不爽,今天终于一吐为快了。
我不是专业人士,以个人的育儿经历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为方便,一条条来,当然首先得说,我很怀疑这是什么很专业的17条意见,顶多算是个人育儿心得,和“美国”更没有什么关系。育儿之道,人人有经,很难说那种方法放之四海皆准,如果把这十七条当宝贝照搬,绝对是不合适的,不过抛砖引玉集思广益,还是不错。我们的基本情况,小女现14个月,从出生起完全由我和妻子两人带,6个月后妈妈开始上班,白天交法国保姆看管。家里老人没有参与过。目前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性格开朗,独立性很强。
绝招一 如何让小宝宝不哭 我们基本同意这里面提到的方法,但是前提是作为父母,能够分析和理解导致宝宝哭闹的原因,一哭就抱,和一哭就不抱,都不合适,哭的时候完全不搭理,更加不合适。实际上最了解孩子的一般应该是父母,而不是长辈,所以怎么做,应该由父母来决定。多和宝宝交流,不要一味用抱去堵孩子的嘴,再小的孩子你也可以和他对话。至少我家小女,极少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因为她很清楚我们不会因为她哭闹就满足她的一切需求。我同意,一个快乐的宝宝不应该是一个用哭闹来索取的宝宝。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一个宝宝在没有哭闹的时候索求你的拥抱,那是100%需要满足的。 绝招二 如何让刚出生的小宝宝一觉睡到天亮 鼓励宝宝睡整覚,我们非常同意,但绝不应该针对对刚出生的宝宝,刚出生的宝宝是绝无可能一觉睡到天亮的,欧美的儿科医生也绝不会做这样的建议。一个月以内都是按需供应。宝宝成长以后,自然而然会具备睡整覚的能力,这个时候父母的做法就很重要了,时间点大致在4-6个月。我同意从这个时候开始,宝宝和所有人一样,夜里是用来睡觉而不是用来吃饭的,最起码作为父母应该做到不主动中断和干扰孩子的睡眠,这就涉及到夜奶和独睡的问题。小女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每天都是从晚7点睡到早7点,尤其是半夜十二点之后是绝不会醒来的,没有刻意训练,至于半夜醒来怎么办:看第三条。 绝招三 如何让宝宝自己静静入睡,不要摇晃 一个能自行入睡,和半夜醒来能自我安慰的宝宝,才是一个幸福的宝宝。尤其对于宝宝的早期生活来说,入睡环境和苏醒环境是不是有差别,是很影响情绪的。在怀里睡着的宝宝醒来发现自己在床里,往往会哭。所以应该鼓励宝宝在床里入睡,作为父母,要采用更丰富的手段,而不单纯只是抱着哄着。开始睡整覚以后,如果半夜醒来,最好不要用奶去安慰,轻柔的对话和舒缓的音乐,都很好,固定的安睡玩具也很有用。能自我安慰的宝宝,真的是会在床里唱歌的,哪怕是半夜,也会自己唱着歌重新入睡,你说,哪种宝宝更幸福?不过,宝宝会经历很多特殊的阶段,比如肠绞痛等,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安抚还是非常重要的。 绝招四 趴着睡养美女 我不知道别的国家,在法国,40年前很鼓励趴着睡,现在则一般不建议,也不反对。孩子生病的时候是绝对不能趴着睡的,不是怕口鼻堵塞,而是怕胸腔受压呼吸窘迫。其他时间,孩子想怎么睡怎么睡,在不使用枕头和被子的前提下,小宝宝是不会把自己窒息的。不过为了变美女要求孩子趴着睡,就非常的不靠谱了,美不美,比不上自由的魅力... 绝招五 宝宝的抵抗力比你强十倍 做法大致同意。姑娘从小就比我们穿得少,回国探亲的时候被所有人指责给她穿得太少。但是实际上,她的适应性非常强,怕热不怕冷,14个月从来没有严重感冒过。不过这不意味着她的抵抗力比我们强十倍,只意味着宝宝的御寒能力要超出我们的想象,过热对他们的伤害甚至要超过过冷。至于抵抗力,请看下条。 绝招六 拒绝抗生素! 拒绝本身不是一种合理的态度,就和滥用抗生素一样有害。我们个人的经验是,绝大多数小儿常见病是根本用不着动用抗生素的,一个谨慎的儿科医生也不会轻易让孩子去依赖抗生素。咳嗽发烧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有时是经历感冒增强抵抗力的过程,有时是一些非感染的正常反应比如长牙。我们一直有一种基本态度,如果你把宝宝当病人来养,动不动就干预治疗,时不时吃点补药,那么宝宝就真的会成为一个病人;适度的接触细菌(不要过度消毒),适度的依靠其自身抵御常见的疾病,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是有益无害的。另一方面,对于比较严重的症状(以医生的意见为参考,总体而言很少见),抗生素不应该被“拒绝”而是应该遵医嘱合理使用。 绝招七 天天洗澡,用清水,少用沐浴露 这是我们完全不理解的一条。新生儿的皮肤皮脂有所益处,这是我们在产院里面和从儿科医生那里得到的信息,所以,至少在头一个月,不要过于频繁的给宝宝洗澡,当然,不用沐浴露是正确的。至于更大的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当然还是必要的,如果条件允许,天天洗澡没有问题,但是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及早养成孩子刷牙的习惯,这个比用洗澡来提高“抵抗力”更重要。 绝招八 没有奶不够吃的妈妈,只有不想喂奶的妈妈 对于大多数的妈妈来说,自然规律赋予的能力,就是孩子的食量有多大,妈妈的奶就有多少,所以这点是同意的,至于你属不属于“大多数”,总得坚持尝试才会知道,新生儿头几天并不要求喝很多母乳,所以是非常理想的磨合期。夫人顺产,小女出生后一个小时就被要求尝试哺乳,初乳很少但是很珍贵,里面有对新生儿非常重要的天然抗原。之后连续三天,我们都是按照法国这边的方法,吃的是产院提供的营养配餐,我提供自制的酒酿鸡蛋,然后在护士的辅助下,妈妈和爸爸共同学习育儿,并且坚持母乳,很快就跟上了小宝宝的需求。我是觉得,只要爸爸们真正做到了为人父为人夫的职责,妈妈们大多都是不会落下月子病,奶量也一定会跟上的。所以,我想说的是,新晋妈妈一定要抵抗住所谓的“土专家”的意见,坚定的给宝宝喂初乳,坚定的给宝宝哺乳,不要轻易用替代品,头三天是磨合期,放弃的话很遗憾。 绝招九 宝宝吃奶睡着怎么办? 脱光了喝奶这个方法没有试过,我觉得不太靠谱的是,新生儿吃奶吃到睡着是正常现象,为什么一定要其“冷得清醒”呢?我们所得到的方法,是在此时轻轻的摸宝宝的脸颊,或者宝宝的手掌心,她就会很温和的醒来继续吸吮。对我们来说,百试不爽。题外话想说的是,当时小女刚出生的时候,就是血呼呼光溜溜直接放在妈妈胸口上的,护士现场清理,很神奇的是,第一,不用拍就哇的一声哭出来,第二,哭了几声就很安静,开始找奶吃...所以,对于初生儿来说,妈妈的体温比什么都强。 绝招十 母奶是最好的“抗生素” 母乳是好东西,同意。用母乳治眼疾这个方法是不是靠谱,求科普。 绝招十一 你会换尿布吗? 同意,方法大致相同,从来没有出过意外。 绝招十二 你会拍嗝吗? 各人有个人的方法,小孩的习惯也不一样,不过嗝这个东西,是东西方的父母都拍的,按照我们当时定下的育儿养儿原则,凡是中西方较一致的,可以直接采用。 绝招十三 早点吃五谷杂粮 这点我们是比较同意的,不过“五谷杂粮”,应该是泛指各种类型的食品,而且决定什么时候小孩开始吃辅食,绝不是越早越好,有些信号需要观察,大致在4-6个月。我们也不同意孩子吃和“成人一样”的食物,性状可以一样,固态的成块的等等,但是口味一定要清淡,少盐少糖,所谓“食淡方知味”,这才是不挑食的“诀窍”。另外,事物品种可以丰富,不要局限于米粉和面条,要多多锻炼宝宝的牙齿,对于没有过敏风险的宝宝来说,确实是“什么都可以试试”,当然,“除了工业食品和零食”。小女是较早就开始接触需要咀嚼的食物,不要低估宝宝的能力,她真的适应得很好,一岁之前就能啃成条的黄瓜和胡萝卜,自己吃成根的香蕉,甚至吃小鹌鹑蛋的时候也知道先咬一半再咬另一半(否则不安全),松子都会嚼碎了再吞咽,关键是,从来不挑食。 绝招十四 别破坏宝宝的专注力 这点非常同意,宝宝天生是有探索和学习的欲望的,很多技能,并不是大人“教会”的,而是他们“自学”会的,比如趴爬坐走和一些手指精细动作,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好客观环境。这个过程就需要他们的专注能力,而这个能力,往往容易被一个过于热心的“抚养者”所抹杀掉。在我们家里,如果姑娘一个人在做什么事情,只要没有危险,我们是不会去干扰她的;她研究什么东西,可能笨手笨脚,但是我们也不会去性急“指导”她,尽可能让她自己去解决,她解决不了的,自然会来找我们帮忙,所以她一直都属于那种心思很缜密,很愿意花时间去解决“难题”,并且花大量时间“观察”的宝宝,独立性非常强。不过,我不认为“看电视”是培养专注力,缺乏互动和思考的活动,不值得鼓励。 绝招十五 慢慢走路,小声说话 没说的,绝对同意,这是一个基本素养问题,但是关键中的关键,是大人自己做到而不是要求孩子做到,孩子不过是父母的模仿者而已。 绝招十六 只要没有生命危险,鼓励宝宝试试看,摸摸看 其实这条对父母的要求很高,那种凡事保护过度的,反而是省心的父母,因为只需要“禁止”就好了,就和我们的档中央一样...小女爬的时候,我们需要排除地面上有没有不能吞咽的危险品但是不要太介意是不是有细菌,14个月了,她从没有坏过肚子;小女在家里逡巡的时候,我们需要排除有没有危险的药品和物品她触手可及但除此之外她所见即所得;插头都保护起来了但是炖锅有意让她轻轻的碰过,有点烫,她皱了皱眉头但是之后再也没有主动去碰过了;在沙滩上更有意思,我们放任她吃了一口沙,显然不美味,不用说她也不会继续尝试。这个世界,教是一部分,尝试却更重要,她自己找到的边界,比我们强迫给她的边界更有效。 绝招十七 也是最重要的一招,一天只能批评两次! 这条有些形式主义,不过基本理念是对的,建立规矩需要更细致的方法,单纯批评是不够的, 批评只是一种方法,我们只是用得太滥而已。我们所有教育的目的,是把一些基本规范,内化成为本能,而不是靠惩罚和打骂而养成依赖“他律”的恶习。总的来说,我不认为2岁以内的宝宝有什么好批评的,你不能去要求这个阶段的宝宝按时大小便,不能要求她吃饭喝水不杯盘狼藉,不能要求她有和成人一样的行为举止,这都是需要时间培养和“内化”的,需要时间给她模仿我们的行为的,如果作为成人的我们,自己都做得不好,那再多的批评都是徒劳无功。但是,多和宝宝心平气和但是语气坚定的交流,是应该的。小女4个月刚开始吃辅食的时候,喜欢抢我们的勺子,我们从法国保姆那里学会的方法就是,不厌其烦的对她说,吃饭的时候不能抢勺子,以后等你长大了你就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饭,同时停止喂食直到她平静为之,她真的是可以明白和理解的,从4个月到现在,我们给她喂饭的时候,她再也没有抢过勺子。这个不是批评,而且又有什么好批评的呢?但是显然,这种耐心和对话是有效的。
「美国人带孩子的17个绝招」这标题的名字都透着一股子朋友圈胡编乱造的气味。应该是国人自己写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有必要进学生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