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忧不犯寡而犯不均忧不均

为何要忧道不忧贫
&&&&作者:
贵在安贫乐道 毕传国作
&&& 叔向的教诲:修德重于积财
  《叔向贺贫》是一篇有名的古文。叔向,晋国贤臣,春秋后期的政治家、外交家。他虽不曾官居高位,但以品格正直和富于才识而著称,孔子称赞他说:“叔向,古之遗直也。”
  据说,叔向“美而有勇力”,栾怀子非常赏识他。栾怀子是栾桓子和栾祁的儿子,栾武子的孙子,范宣子的外孙。他乐善好施,有很多名士追随他,叔向也是其中之一。后来栾桓子去世,栾祁和家宰州宾私通,私吞家产,担心栾怀子报复,便向当时的晋国正卿范宣子诬告栾怀子,说他畜养死士,要叛乱。范宣子对栾怀子宾客众多一事向来忌惮,正好借机打击栾怀子,遂放逐他去筑城。栾怀子逃亡楚国。随后,范宣子捕杀了栾怀子的众多门客,叔向也被牵连入狱,后在祁奚的营救下出狱。
  这番变故,使叔向深刻地认识到权力和财富都是“浮云”。若没有足够的德行相匹配,财富和权势有时反而会成为祸根。所以,叔向在见晋国正卿韩宣子时,便力劝他“忧德之不建”,而不要“患货之不足”。
  当时,韩宣子觉得自己徒有正卿之名,物质待遇却跟不上,连跟其他卿大夫交往所需的花费都不够。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说,从前栾武子做晋国的正卿,田产也很少,可他拥有美好的德行,结果他的美名传播到诸侯各国,就连戎、狄这样的少数民族都感念他。到了栾桓子,他没有继承父亲的品质,反而贪婪纵欲,奢侈腐化,按说是要倒霉的,但是凭借栾武子的美名,他得到了善终。栾桓子的儿子栾怀子力改父亲的毛病,继承祖父的美德,他本来可凭此免于灾祸,但由于受父亲的连累,他还是没有免于逃亡的命运。这是从正面说明修德重于积财的道理。
  接着,叔向又以S昭子家族的盛衰来从反面劝谏韩宣子。S氏家族的崛起源于晋军主帅S克。在S克当政时期,S昭子S至就跻身晋国高层,主要从事对楚国的外交工作。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崩卒,楚国霸业渐衰,晋楚开始和平外交,S至就此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升为卿士。后来,S昭子家族又与栾书联手打击赵家。赵家被灭族后,原来赵家人占据的政治职位几乎全被S氏家族所替代。鼎盛之际,S氏一族出了“三卿五大夫”,史书称“八S”。但S氏的显赫引起了晋国正卿栾书的不满,栾书诽谤S至通敌于楚。于是,公元前574年,晋厉公下令剿灭S氏。叔向对韩宣子说,“S昭子家族的财富有国家财产的一半那么多,他们倚仗财富和权势,在晋国横行,结果不仅S至本人被杀,他的宗族也被剿灭。这是为什么呀?‘惟无德也’,就是因为他们的德行不够呀。”
  有了正反两方的对比,叔向劝告韩宣子,“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意思是说,您现在有栾武子一样的贫穷,我认为您也能够有他一样的德行,所以祝贺您。然后又从反面说:“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如果您不操心美好德行的建立,却担心钱财不足,那么我要哀悼您还来不及,还有什么好祝贺的呢?
  韩宣子听后,感激涕零,拜倒在地,说:“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意思是,我韩起本来是要完蛋的,全仗您的开导才得以保全。不但我要感谢您的恩惠,从我祖先桓叔以下的整个家族,都要感谢您的恩惠呀。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大意是,君子要用心求道而不要把心思用在谋求奢华的衣食之上,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要担忧贫穷。《叔向贺贫》中所宣扬的,与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的教诲完全相同。
  为什么要“忧道不忧贫”?首先,“道”是可以靠个人努力来求得的,一个人只要肯于修德,并坚持不懈,就有望在“道业”上有所成就,正所谓“吾思仁,则仁至矣”;而贫富穷达则属于个人境遇,是外在的,非个人之力所能控制,必须因缘际会才能达成。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道”以及“道”的衍生物“德”都具有“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去求。而贫富穷达之类的个人际遇,则属于“求无益于得”的范畴,这类事情“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求也要遵守“道”,至于能否得到,那还要看主客观环境,不是个人所能掌控的。
  需要说明的是,古人所说的“认命”,并不是让人们消极地听天由命,而是一面要教人承认个人的有限性,另一面则让人把更多的心思用于可控的“求道”之上,做个“忧道不忧贫”的君子。
  老子曾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种祸福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叔向贺贫”,贺的其实并不是贫穷本身,而是说贫穷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善于学道,勤于养德,贫穷完全可以成为建立美德的起点。
  柳宗元的劝慰: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
  时光演进到唐朝,进士王参元家中失火,财物被烧光。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为此写了《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文,堪称《叔向贺贫》之唐朝版。
  一开篇,柳宗元先交代自己从朋友杨敬之处得到王家失火的消息,“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随后,从“始骇”“中疑”“终喜”三个方面,一一写来。
  王参元平时德行很好,“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按说,“好人一生平安,”王参元家不该遭受火灾。可火灾确实发生了,对此,柳宗元最初的情感表现就是“骇然”,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
  随后,柳宗元从祸福相依的原理出发讲“疑”,“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必是必信,是以中而疑也。”大意是,一个人要有大作为,往往先要受点磨难,这场火灾或许就是磨炼您的吧。可是,这种祸福相依的道理,非常深奥,就是圣贤也难以确切地相信,所以我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
  “骇”和“疑”都是铺垫,文章的主旨还是“贺”。柳宗元认为,王参元勤读古人书,擅长文字、音韵、训诂等学问,凭他的道德和才学,早就应该得到朝廷的重用了。可是由于他家里多财,官场上的人怕推荐他会被说成接受了贿赂,所以,王参元始终不能“出群士之上”,得到官职。就连柳宗元自己也不能免俗,虽担任“天子近臣”,也怕别人“窃笑”,没敢推荐王参元做官。如今一场大火,烧掉了王家的财产,却也让王参元摆脱了多财的拖累,官场中人再推荐王参元也就没有顾虑了。这才是柳宗元贺王参元的真正原因。
  最后,柳宗元引颜回、曾参的故事,再次勉励王参元,大火虽然烧光财物,但是,“君子忧道不忧贫”,对于志在求道的君子来说,物质上的匮乏又算得了什么呢?
  面对现实,超越现实
  从《叔向贺贫》到《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我们可以看出两篇文章在思维逻辑上的一致性。这种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超越性,即不让人完全陷于当下的利害与悲喜,而是在面对现实的同时又超越现实,用更多维的视角去寻求突破困局、提升境界的新路径。
  这种超越性思维的特点就是:看人不仅要看其当下,还要看其过去,并由其过去和当下预测他的未来;看事不仅看现在的局面,还要考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及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处顺境,我们要戒骄戒躁,不可盛气凌人、飞扬跋扈;处逆境,我们要坚韧顽强,不可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总之,要保持平常心。心态调整好了,身处顺境时内不生傲慢之心,外不逞跋扈之态,这样便可少埋祸根,进而广结善缘,种善因得善果。而在逆境中,良好的心态也能帮助我们发现机会、把握机会,从而转祸为福。这种既现实又超越的思维模式,可以说是中国古人生命智慧的一种体现。
  到了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正是将这种超越性思维发挥到了极致,它完全将个人的成败悲喜置之度外,而以天下人的忧乐为依归,这样的思想境界,完全没有了自私自利的想法,实乃圣贤境界。
网站编辑:&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 (选自唐·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岑文本(595~645)。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 【文学常识】&&& 说“《大唐新语》”:《大唐新语》撰者唐代刘肃﹐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此书记载唐代歷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迄於大历,多取材於《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等书。仿《世说新语》体例,分匡赞﹑规谏﹑聪敏﹑文章、隐逸﹑记异等30门类﹑13卷。内容多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意图是以前事为鉴戒。书中也记载了不少有关诗文的材料,尤其是“文章”门,录存初唐及开元初人所作诗歌多首,并叙其本事,间载时人评论,为后来编集和研究唐诗者所取材。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復原名,并列入小说家类。&&& 【译文】&&& 岑文本起初在萧铣部下做官。平定江陵后,任命他为秘书郎、直中书。担任检校中书省的李靖很是称赞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中书舍人,渐渐地得到皇帝的赏识。当时颜师古对旧例非常熟悉,擅长起草文书,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希望重新被起用。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就不再担任原职了。”于是让岑文本担任中书侍郎,专门参与枢密使的工作。后来升任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却有忧虑的表情。他的母亲感到奇怪并问他,岑文本回答说:“我没有功勋也跟皇上没有旧交,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这是我感到忧虑的原因啊。”有来向他庆贺的人,他就说:“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江东之战,几乎所有辎重运输的筹划,全部都委托岑文本来主持,导致他劳累过度,精力耗尽。唐太宗忧虑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回去了。”不久,岑文本就病死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平&&&&&& (2)称&&&&& (3)谙&&&& (4)竭&&&&& (5)返&&&&&& (6)卒&&& 2.翻译&&& (1)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2)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3。综观全文,直接表现岑文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后半生的句子是_____。&&& 【参考答案】&&& 1.(1)平定& (2)称赞& (3)熟练& (4)尽& (5)同“返”,返回& (6)死&&& 3.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 二:&&&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B.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C.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D.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于文诰,时无逮&&& 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其母怪而问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省李靖骤称其才称:称赞 B.及迁中书令,归 家却有忧色 迁:降职远调&&& C.恐不与我同反反:同“返”,返回 D.俄病卒矣 卒:死&&& 4、下列对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陵平,授秘书郎。&&& 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任秘书郎。&&& B.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译文: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C.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译文: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 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 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老朋友,却乱用职权得到了很多的恩宠。&&& 5、下列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并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 B.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 C.岑文本被提拔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D.综观全文,岑文本的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A学易语文航天桥校区(xyywhtq)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一年级:【要求掌握拼音的运用,难点把字母表背熟,重点字母的运用】  二年级:【要求认识简单的字,学习阅读高三历史主要是进行中国古代史学习,古代史记忆的内容多,古文材料的阅读有一定困难。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史论结合,因「昔人已乘白云去」,请不要再背错了。现在父母可以送给孩子的物质选择是越来越多了,但是孩子最想得到的东西并不只是物质,还需要:第一件爸爸妈妈的爱这作为必学名著,大家要好好做下这些题目哦!如果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哦!1、劝学类: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劝学》 2、惜时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据报道,今年开学之际,广东广州市小学生开始一年级新生报名,不少名校的地段生爆棚,可谓“一号难求”。众多家长为<img src="/Static/Img/loading.png" class="imglazy" data-original="/?url=/mmbiz_jpg/GefibnvWjuJNCsTibaUlNSwicUG1fMboco646fECCuV3MynsIwiaNbWYCFmUTXar2Pkfr23c5icwXFPlge0eY4IvQAg/0?wx_fmt=jpeg"
alt="素材来了:秋天的景色" title="素材来了:秋天的景色"
width="210" height="105"> 秋天的诗句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2、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和初高中的孩子不同,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们对文字的理解里有着较大的差别,而同年级之间也各有不同。在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之后,心怡老师找到了以下书目,希望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有所帮助。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奥运冠军,但唯有中国女排,让人们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叛逆的孩子怎样教育?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为人父母之后你就会知道,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并非是件容无论时间多久或是年华已去我们都将为梦想与希望张开坚实的翅膀!——题记  这一季已过大半,入秋,凉风拂面,很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用搜题软件完成作业,表面上孩子的作业完成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但是家长们挺担心词类活用,高中文言文知识点三大难点之一,下文为40道选择题,帮你复习巩固这个难点。关注本平台,回复“词类活用篇一:写在初夏  初夏,总是个美好的时节,景是充满魅力的,心境是满足的。每次出门去,定会看到公路两边的花儿在
明末崇祯几乎是一个“完美的领导”:极少近女色、衣服破了由皇后亲自补,在位 17年雷打不动早起晚《红楼梦》创造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交织在一起。人们从这个世界里看到了美的人,美的《骆驼祥子》主要情节概括1、一流车夫: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足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他立志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它体现出每位同学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首先先作文高分技巧?. ?~?..?文采飞扬借得佳句成华章一、引用句方法(一)直引式引用(多引式·明引式)例1
喜欢听冬的梦令。
尽管旷野中依然是纵绽的冰颜,沁雪的田园。香别后,思念笃玩,记取了曾经的最近有两件事引起了特别多的关注。 7月23日下午,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一家人自驾游,其中两名女游客,在猛兽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初二 【原文】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一杯酒,一轮月,一个怅然的转身,转出了盛唐的半壁江山;一首曲,一个决然的眼神,唱出了《广陵散》三十六天罡星宋江宋江,字公明,他面黑身矮,忠义双全,常替落魄江湖之人排忧解难,人唤“及时雨”。原为山东郓城县教育部的中考改革意见和北京市的中考改革有何关系?北京的孩子会面临怎样的中考改革?此文给你答案。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方面要特别注意,学习锻炼各种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有些事对于孩子来说不宜太早做。在适合的年龄文学经典,不可错过哦!· 雨后搭座桥,弯弯挂云霄,桥上闪七彩,桥下白云飘。 (打一自然现象)· · 听听会飞,细看不是,用心难过,人们有时会困惑,应该如何修身养性,提高修养?下面分享7个修身养性的经典哲理词汇,仅仅14个字,却一辈子也学不初三孩子中考前哪些考试是非常重要的呢?小编表示,除学校常规测验、期中等阶段性考试外,第一次月考、期末、“一模”、“二模”和中考可以归入初三这一年关键的5次大考。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自古 作文是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并通过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出来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除了要做到观察、思维中考语文作文得分也是很关键的,作文分高,会把整体成绩提高上去,所以同学们要重视中考作文的分数,作文开头和结尾这是中考作文五个得分要素,所以中学的你们一定要好好研究哦!朝代:两汉 作者:刘向 原文: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只要路是对的,就不害怕遥远。只要认准是值得的,就不在乎沧桑变化国庆小长假即将到来,很多父母会带上孩子出游,但是在车马劳顿中,孩子比大人更容易晕车。所以做好防晕工作至关重要【作品介绍】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91首。【原文】 故南阳夫
最近几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老师们正在忙着做一件事——提炼家访中发现的成功家庭教育典型,做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当当当!!!有一条关系广大学子升学的重磅政策上午出台了!教育部上午在通气会上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①蠢人的天堂(1981.01)艾·辛格某一时,某一处,有一个叫卡狄施的富人。他有一独子名阿特塞。卡狄施家中一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我本人是教育学博士、教授,但三十多年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体会,不及二十年伴随自己儿子成长中的体会多和深刻。1泰戈尔简介:
泰戈尔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著名印度诗人、作家、画家、作曲家等。他是一位天才1、常用语句2、兼语语句(前谓语为使令性动词)3、主观语句(谓语为感官心理方面的动词)注明 主干成份——主语xyywhtq学易语文是一家专业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培训的单位,专攻作文和阅读教学,自主创立了“万能作文”和“模式阅读”体系。本体系直接面向中高考作文和阅读,从模式出发,最终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拘囿,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热门文章最新文章xyywhtq学易语文是一家专业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培训的单位,专攻作文和阅读教学,自主创立了“万能作文”和“模式阅读”体系。本体系直接面向中高考作文和阅读,从模式出发,最终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拘囿,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寡”与“不均”同样令人忧患|界面新闻o天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人们关于不平等的讨论焦点,常常是关于社会各阶层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即所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过,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以及财富和资源越来越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大部分人的收入正在下降或者停滞不前。虽然这一趋势的破坏性与&不均&同样严重,却鲜少有人关注。
从二战结束到2000年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发达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实现强劲增长,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家庭的收入都能增加,无论是税前还是税后。因此,每一代人都认为自己将比父母一辈更加富裕。
但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最新显示,这种想法有可能不再正确。过去10年间,发达国家大部分家庭的收入增长都遭遇了停滞,那些单身母亲或学历较低的年轻工人,他们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报告指出,1993年至2005年间,这25个发达经济体中只有不到2%的家庭,或者说不到1000万人,其实际收入出现了下降。
但在2005年至2014年间,25个发达经济体中有65%至70%的家庭,相当于超过5.4亿人,其实际收入出现了下滑或停滞。
如果将政府转移支付和税率降低纳入考虑,上述趋势对居民可支配性收入的负面影响会得到缓解。但即便如此,在2005年至2014年间,仍20%至25%的家庭经历了可支配收入的下滑或者停滞。
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严重衰退、复苏迟缓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如工资占GDP比重的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家庭规模缩小等,都是背后的原因之一。
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劳拉&泰森(Laura Tyson)与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合伙人阿努&马德盖卡(Anu Madgavkar)一周前在Project Syndicate称,在经济衰退前,GDP扩张为美国和欧洲家庭收入增长中值平均贡献了大约18个百分点。而在衰退后的7年内,GDP的贡献降至4个百分点,即便这点贡献也还要受到劳动力市场和人口变化的侵蚀。
包括家庭结构的变化、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在内的人口变化,导致家庭规模缩小,家中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下降。与此同时,技术变革、中低技能工作全球化,以及兼职和临时工岗位增多等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使得工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而且任何上述这些趋势都不是短期内能够改善的。相反,有些可能还会加重。
人口和劳动力方面的长期趋势将让收入增长继续承压。麦肯锡的报告预计,即便未来10年发达经济体重新恢复至历史性的高速增长轨道,但若劳动力市场变化加快(如工厂进一步自动化等),30%至40%的收入领域将可能无法实现收入的增长。
如果2005年至2012年间的经济增长缓慢持续,那么未来10年,发达经济体中可能有高达70%至80%的收入群体将遭遇市场收入持平或下降。
不过最近也有好消息。美国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显示,该国2015年家庭收入中值同比上升5.2%,至56500美元,创下自1967年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年度涨幅。同时,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实现数十年来的最大降幅。
具体数据还显示,2015年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万人,失业率降至5%。经通胀调整后的时薪上涨了2%。
虽然如此,经通胀调整后的美国家庭收入中值依然比2007年低1.6%,比20世纪90年代末繁荣时期的最高收入中值低2.4%。
美国预算与政策缓急研究中心(Center on&Budget&and&Policy Priorities)经济学家、副总统拜登(Joseph R. Biden)前顾问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称:&好的一年并不能扭转过去数十年的停滞。中产阶级和低收入家庭所需的远多于一年好光景。我们必须将这个趋势保持下去。&
更多精彩新闻,更多专业报道,请前往各大App应用商店搜索下载&界面新闻&,或
0界面编辑Live curious.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_百度百科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赏析解读
,不患贫而患不安此句反映出的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孔子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但是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平均,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且“不患寡而患不均”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1]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均“,不是简单平均,而是各得其分,是在公正的分配制度下得到自己应得的份额。简单理解”均“为平均当然会导致消极影响。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基本信息
【原文】丘也闻,,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2]
【译文】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作者简介
《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并称“”。通行本《》共二十篇。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作品出处
“,不患贫而患不安”选自《论语·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第十六章。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的言论。《》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20篇,492章,其中记录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黄河出版社《解读论语》第90页
上海出版社《论语大全》第28页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忧犹寡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