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富士基地照金拓展基地小学生去有什么意思???

陕西照金新面貌:世外桃源般的红色小镇(图)
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战斗,留下照金精神至今激励照金人奋勇前进。杜旭涛摄原标题:【网络媒体走转改】照金新面貌:世外桃源般的红色小镇照金,历史悠久。相传隋炀帝曾巡游此地,身穿锦衣绣袍雨后映照金光,曰:&日照锦衣,遍地似金,此地应为照金&,故此得名。如今的照金,作为红色经典景区被人们所熟知。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建较早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从日红军陕甘游击队首次到达照金,照金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抒写了17年的峥嵘岁月。2012年8月,照金启动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镇容镇貌得到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9月26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照金,感受这座红色土地的历史变迁。照金精神代代相传照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地处桥山山脉南段,山峦起伏,沟壑交错,河溪纵横,高峰林立,雄奇险要,是人们对照金地貌描绘。照金也是古代战争的南北分水岭,有&石门关&之称。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据险筑寨,创建了这个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大西北民主革命烽火,为后来的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从日红军陕甘游击队首次到达照金算起,照金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抒写了17年的峥嵘岁月。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照金时期,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红军和人民群众形成了以&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创新勇气;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照金精神。照金精神代代相传。为了改善照金革命老区生活生存环境,解决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旅游配套匮乏等问题,剔除老区群众民生改善和产业发展的&绊脚石&。2012年8月,照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启动。照金人民继续发扬照金精神,&红色即民生&在照金开展的如火如荼,涉及民生工程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提升的系统工程等领域。经过一年的努力,照金的转型发展,已经全面改变照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今,走进照金街区,红砖青瓦,小楼林立,飘扬,泛黄的银杏叶相间其中,照金俨然一个世外桃源。矗立在山上的&照金&二字与火形的标识,见证着这座小镇的历史变迁。照金生态环境改善,让照金名号更响。杜旭涛摄环境改善让照金名声更响受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轻生活&、&先治坡、后治窝&等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造成了铜川环境污染严重。上世纪,铜川由于煤烟和水泥企业粉尘排放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一度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照金革命老区也未曾幸免。&走路打着伞,吃饭捂着嘴&,回忆起当年的环境状况,这是照金人民最直白的描绘。进入,铜川开始走转型之路,强治理、重生态,坚持以治理水泥粉尘为突破口,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宁可减少,不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铜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严维佳说,&十三五&是铜川市实现资源型城市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努力建设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时,铜川全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专项行动,改善水环境质量,一副欣欣向荣大美铜川的画卷正向世界展开。经过十多年努力,铜川环境得到大幅改善,2013年铜川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宜居生态示范城市。植被茂密,环境优美,人文荟萃。春夏看花海,秋冬赏红叶。照金抓住机遇,打造&生态休闲天然氧吧&之地,打造照金丹霞地质公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如今提起照金,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已经不再是红色小镇的单一旅游形象。照金正向生态旅游的方向努力,打造渭北&天然氧吧&,建设大的&后花园&。有人说,古代照金丹霞地貌以及美好的环境,被北宋山水画家范宽以一副《溪山行旅图》记录下来,被人所称赞。而今天照金的美景将被人们用相机纪录在册,被后世所称道。照金镇发展促进当地就业,图为照金镇安保人员,大多为当地人。杜旭涛摄村里人有班上早上七点整,照金镇的徐小侠站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前的广场上,查看广场卫生,到点准备上班。徐小侠说,2013年纪念馆建成后在镇上招聘,她应聘保洁岗位,通过三年的努力,如今升为领班。领了工资,住上小洋房。照金新型城镇化建设启动后,徐小侠家的老房子被拆除,家里五口人住上小洋房,&烧柴变烧天然气,旱厕变卫生间&&&,家里变化真不少。&周边的同事大部分都是镇里的&,照金镇像徐小侠一样的村民不仅住上了小洋房,而且纷纷上起了班,收入比原来增加了许多。据悉,2012年照金红色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以来,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就业,解决了照金当地及周边地区600多人的就业,60多户村民在商业街经营商铺,同时通过就业培训、农特产品开发销售、开展系列文化活动等举措,逐步改变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让老区群众真正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收益者。照金镇杨柳坪村的郑兰英,两年前通过应聘成为照金干部培训基地餐饮部一名工作人员,如今每月可以领到1600元。&家里有20多亩地,老伴在家负责种地,有时我休假,帮着种。&郑兰英说,上班地离她家有六七公里远,每天她都跑过来,下班再跑回去。尽管辛苦,但郭兰英对现在的生活似乎充满信心。铜川市常务副市长严维佳介绍,照金将围绕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名镇目标,坚持&民生为本、创意为魂、尊重历史、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强化&生态建镇、旅游兴镇、文化立镇、产业强镇、统筹富镇&发展,以开展服务老区百姓,努力建设产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实力照金,生态优美、环境友好的美丽照金,生活安康、社会和谐的幸福照金。新时期的照金人民再一次用照金精神抒写照金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lijh1]照金镇介绍_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地名网
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
地名:照金镇隶属:行政代码:代码前6位:610204长途区号:0919 邮政编码:727000车牌号码:陕B行政级别:镇人口数量:约1万人人口密度:49人/km2辖区面积:203.1平方公里 照金镇相关网站:????????????????
  耀县辖镇。1949年为照金区,1958年为管理区,1961建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203.1平方公里,人口0.8万。柳(林)照(金)公路横贯东西,耀(县)照(金)公路纵穿南北。辖尖坪、照金、田峪、芋园、北梁、胡巷、杨家、代子、台尔、高尔塬、崾岭、梨树、麻地13个村委会。农产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土特产有核桃、中药材、山货。工业以煤炭为主,有县办、联营、私营煤矿13个。1932年建立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0据地。.以下地名与照金镇面积相当:
照金镇区划 121 照金村
220 芋园村
220 杨山村
220 代子村
220 高尔塬村
220 台尔村
220 尖坪村
220 田峪村
220 北梁村
220 腰岭村
220 梨树村
220 麻底村
220 胡巷村
照金镇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照金镇怎么看? ---说两句吧!
9楼 网友123.151.139.156于 8:46:48发表:腰岭村的朋友大家好
我是甘肃人
我的奶奶在当年由于当时家庭和当时社会所逼迫,远离老家当时来在了 腰岭村
韩的贵家留下一女
名叫王爱香
老人家现在年过八旬,每天以泪洗面,想起自己女儿还留在陕西,到死不能忘记 ,老人的心愿,希望女儿可以理解母亲当时痛苦,愿腰岭大队庄子村,忘陕西好人相互转告能见一回女儿,我知道!
8楼 网友117.136.25.236于 2:52:57发表:谁知道照金有没有个土耳平村的?有这个村子
7楼 网友115.239.212.78于 15:39:23发表:谁知道照金有没有个土耳平村的?
6楼 网友115.239.212.200于 15:48:04发表:有人有照金镇的电话吗
5楼 网友115.239.212.203于 21:22:26发表:没有个庄子村的啊
4楼 网友202.101.164.30于 16:02:30发表:照金人真好.照金人热情
3楼 网友115.239.212.10于 12:23:09发表:我知道这地方
2楼 网友120.71.88.247于 0:06:07发表:联系电话
1楼 网友120.71.88.247于 23:58:39发表:腰岭村的朋友大家好
我是甘肃人
我的奶奶在当年由于当时家庭和当时社会所逼迫,远离老家当时来在了 腰岭村
韩的贵家留下一女
名叫王爱香
老人家现在年过八旬,每天以泪洗面,想起自己女儿还留在陕西,到死不能忘记 ,老人的心愿,希望女儿可以理解母亲当时痛苦,愿腰岭大队庄子村,忘陕西好人相互转告能见一回女儿,
全国地名搜索
区划: ? ? ?
??照金镇相关荣誉??耀州区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从西安开车去照金 只需1个多小时_凤凰资讯
从西安开车去照金 只需1个多小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从开车去照金 只需1个多小时<p class="detailPi已通车的铜旬高速公路 记者 窦翊明 摄本报讯 (记者 赵珍)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昨天下午15时,铜川至旬邑高速公路正式通车。铜旬高速全长约50公里,小车通行费用每公里0.6元。铜旬高速通车让关中北部地区交通更加便利。铜旬高速东起铜川新区关庄镇,与铜黄高速第二通道相连,途经革命根据地照金,在旬邑县土桥镇与咸旬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50.061公里。铜旬高速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全线设互通立交5处,匝道收费站3处,服务区1处。铜旬高速通车后,极大地方便了关中北部地区人们的出行,从铜川驱车前往旬邑仅需约40分钟。同时,西安市民前往照金也更加方便。“过去,从西安去照金需先走高速,再走县乡道,耗时2个多小时。现在,铜旬高速从照金南边通过,开车去照金仅需1个多小时。”负责该项目建设的陕西高速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900327
播放数:623185
播放数:6478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建设红色旅游名镇惠及民生――&
照金&让农民走上幸福路
本报记者&&王乐文&&方&&敏
&&&&来源:&&&&
  农村发展得好不好,打光棍的比例是个重要指标。  3月12日,记者来到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了解这里的红色旅游名镇建设情况,得知一个消息:几年前,照金镇的照金村还有13个光棍,现如今其中的11个人都娶了媳妇生了娃。  农村里娶不到媳妇,大多因为家里穷。如今他们日子过得好不好?  记者碰到30岁的照金村人卢建欢时,他正在照金公司修电机。卢建欢2003年出铜川,去西安、四川等地打工多年,没挣到多少钱,家里一直是几间土屋。长得虽然斯斯文文,可这么多年还是讨不到媳妇,成了村子里的老光棍。  照金镇是革命老区,坐落在黄土高原的南端,山高沟深,2011年人均纯收入5410元。“红色资源是个宝,可是如何用我们不知道。政府常说发展民生,往细了说,啥时候让我们也过上好日子,娶到媳妇才实在。”年纪渐长的卢建欢当时也发愁、郁闷。  2012年8月,照金红色旅游名镇一期项目全面启动。专门成立了照金景区管委会和照金公司,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推进照金镇的开发建设。  2013年春天,在西安打工的卢建欢回了趟照金,照金的变化让半年没回家的他吃了一惊!原来在推进照金景区镇区发展的一期项目中,80%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群众安置工程。照金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教育、文化、卫生、商业金融等配套服务一应俱全。  家里的土坯危房要拆了,卢建欢很高兴:外出打工期间,他曾陆续带过几个女朋友回来,可人家看了他的房子后,婚事就黄了。如今按照补偿标准,他将分到两套小区新房。  2013年9月份才能住进新家,5月份卢建欢的婚事就定了。他也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了。凭着机电维修的手艺,他来到照金公司上班。为了让村民就地城镇化,照金采取安排就业、发展产业、扶持创业的思路,解决了多数村民的就业创业问题。  回乡不久,卢建欢和340名老乡一起参加了铜川市人社局开办的照金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培训班,并获得了铜川市就业局颁发的《技能培训证》,有条件的村民在照金村旅游(集团)公司入股,既是股东,也是员工。  一系列的红色旅游产业、千余亩的照金牧场、西北一流的照金国际滑雪场……照金现如今的72家商户,2家大型酒店,直接带动村民就业600多人。不仅如此,这些产业的上马更是带动了照金周边村镇的发展。从失地农民就地转化成了景区员工,卢建欢和老乡们上着班,不用再背井离乡。  “少了大都市的繁华,这里的工资怎么样?”记者问道。  “目前工资2700元,家里的5亩土地租给公司,每年还能收2500元,妻子在镇上开了个文具店,商铺是成本价租的,镇上还补助了2000元创业资金。”&卢建欢给记者算着账:“照金村集体还占了照金公司的股份,村集体每年拿到入股分红后还会给村民进行二次分配。”每年都见到实实在在的分红,卢建欢在照金的日子过得蛮不错,如今孩子也一岁多了。  照金镇派出所提供的一份数据挺有意思:前些年照金镇每年都有10多个人迁出。近两年,每年都有好几个年轻人又回来问:我父母户口还在这里,我能不能再迁回来,在家乡好好发展?  渐渐地,外出打工的少了。之前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妇女,也都打心眼里高兴。  照金这几年飞速的变化,卢建欢老觉得有些像做梦:从日第一个基坑开挖,到2013年8月底建成运营,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的建设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听见卢建欢这么说,陕西照金公司的董事长赵文涛有点着急。他插话说:我希望大家不要只关注“照金速度”。“照金速度”的创造是“政企合作、企业主导、政府服务、市场化运作”的“照金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这种模式激发了活力,也保证了质量和方向。  “照金是革命老区,建设红色旅游名镇,必须和一般的景区不一样。它要传承红色基因,会努力走出一条改善民生、振兴老区经济的好路子。”赵文涛说。  走进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的建设还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不远处,卢建欢正在广场上工作,几百米外的文具店内,他的妻子在整理着货架。临近下午,这条红色文化创意街区上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街道两边的空地上,邻村的村民拎着鸡蛋、土豆等土特产赶过来,趁着客流想再多赚几个钱。
  《 人民日报 》( 日
(责编:王吉全)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文明标识之旅——
照金红色旅游写下新的一页
发布时间: 15:43
作者:陈小青
来源:转载《陕西日报》【字体:
  铜川市西北部峡谷区,丹霞耸立,山水形胜。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地——照金,如同一颗闪耀的明珠,镶嵌其间。在这片光荣的热土上,存留着丰富的革命遗迹,传承着丰厚的革命精神,既述说着那段光辉的历史,也昭示着当下与未来。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照金,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照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考察薛家寨革命旧址。他指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
  红色发展让百姓安居乐业
  照金是革命老区,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在这里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照金成为了西北革命的摇篮。但同很多革命老区一样,照金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地理位置远、群众就业率低、城乡差距大、发展步伐慢等难题。
  “红色即民生”,老一辈革命家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新时代下的照金,最终目的也是要改善民生,让人民更加幸福。
  2012年8月以来,照金以弘扬红色文化为宗旨,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发展文化旅游为支撑,以打造国内一流红色旅游名镇、建设全国红色城乡统筹典范为目标,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快照金经济社会发展、助推铜川提速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探索了一条以红色文化旅游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旅游振兴老区经济的新路。
  在照金的开发建设中,自始至终都在将“保障改善民生、提高老区群众生活水平”作为立足点和落脚点。景区镇区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就业创业渠道,使失地农民就地转化为景区从业人员,成为景区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管理者和最大受益者,直接安置群众就业300余人,名镇的72家商户,2家大型酒店,直接带动村民就业600多人。村民梁万里说,如今他们一家有四口人都在照金村红色旅游发展集团上班,每年收入累计超过13万元。照金红色小镇的建设,彻底改变了镇容镇貌、改善了旅游风貌,照金人的人居环境和生产方式也迅速改变。90岁的老红军潘西顺高兴地说:“照金镇已经变得跟城里一样,能住进这么好的单元楼,当初连做梦也不敢想。”
  功能布局合理、镇区景区融合发展、自然生态平衡优美、红色文化触动人心,照金的名镇格局初步形成。通过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梦想。照金不断荣获“最具投资价值小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最美丽小镇”等称号。自2013年8月底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3.2亿元。
  红色旅游让历史更加鲜活
  历史的启迪永在,精神的价值长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
  照金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随着陕甘边革命英雄纪念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1933广场等纪念设施的新建、扩建,以及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生活化、体验化,照金的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教育等实现了“递进式”发展,2014年,照金的爱国主义教育规模达到100万人次。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开发团队通过对照金革命历史的再研究、再挖掘、再梳理,进一步丰富照金的革命精神、革命传承和新时期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同时,加大力度保护薛家寨、陈家坡、红军洞等革命遗址,加大力度建设以红色资源为核心的纪念设施、培训设施建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提供更多的载体、更鲜活的时代价值。
  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是照金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场所。全馆共分两层,一层主展厅通过墙体展示、展柜展示与数字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手段,立体展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从初创到巩固、发展的光辉历程。二层由陕甘边革命英雄纪念展区、红色照金主题画展区等组成。与传统的纪念馆相比,照金纪念馆融合了历史的真实性、展示方式的艺术性、适度的科技性和参观空间的舒适性,有效提升了爱国教育的鲜活性。
  照金位于延安与西安旅游带之间,照金红色旅游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将延安、西安的红色旅游资源串珠成线,形成陕西红色旅游带,使红色旅游成为陕西旅游又一张新名片。
  红色核心支撑多元化发展
  红色文化是照金发展的支撑点,但不是全部,多元化的旅游形态才能让照金走得更远。照金自然风景独特,拥有雄阔连绵的丹霞山和茂密的原始森林,充分利用照金的红色资源、人文资源,结合生态资源,积极建设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其他旅游形态为支撑的旅游基地,使“溪山行旅,红色照金”的旅游形象和品牌深入人心。
  在稳固红色旅游的基础上,照金积极尝试、推进户外徒步、团队拓展、红色婚礼、写生创作等特色旅游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从单一景点向规模化旅游带、旅游景区的转变。陆续组织开展亲子踏青节、照金牧场集体婚礼、千人定向赛、青年音乐节等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让青少年在更加丰富的旅游活动中接受爱国教育、感受红色情怀。开发了户外徒步、探险、攀岩等旅游产品,逐渐形成了体育运动产业,尤其是2015年1月照金国际滑雪场的开放,进一步解决了照金冬季旅游的淡季问题,作为陕西规模最大的滑雪场,照金国际滑雪场已成为陕西冬季冰雪运动的重要基地。利用自然优势,做实绿色生态文章,建成了具有欧洲风情的1000余亩的照金牧场,占地200余亩的金银花基地等,为游客创造了优美舒适的休闲环境,打造出自然生态休闲观光产业。
  打好配套服务业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重点打造特色主题突出的红色文化创意街区,既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创业问题,又为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提供了方便,更繁荣了镇域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照金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导,在实现旅游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带动镇区商贸、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多元化产业布局。红色文化的支撑,红色精神的引领,照金通过红色旅游发展,在行进中写下新的一页。(记者:李卫、曹瑞)
  链接:&
[网络编辑:陈小青]
[信息审核:陈小青]
分享给好友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小学生学籍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