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反思、评课、专题讲座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反思、评课、专题讲座
&&&热&&&&&
【字体: 】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反思、评课、专题讲座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945&&&&更新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 & & & & & & & & & & & & & & &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1页例3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随着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师生计算比赛
&& 出示125×14=&&&&&&&&&&
125×28=&&&&&&& 125×56=
&& 生用计算器计算,老师笔算。
自主学习,探究规律:
某小学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全校学生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地震灾区小朋友购买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盒水彩笔6元,买2盒花多少钱?20盒呢?200盒呢?
1、学生思考后口答列出算式,师板演:
6&×&& 2&=&12(元)
6&×&20&= 120(元)
6&×&200&= 1200(元)
2、师提出问题:你能说说在这道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是什么?乘号后面的是什么?等号后面的是什么?(因数、积)
师: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呢?是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4、找各小组代表汇报。
得出规律: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揭示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照这样的规律写一些
通过自己写算式、比较,我们的发现也是一样,那就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相同的数。
& 三、继续探究:
出示算式:
&& 2 学生口头计算 : (教师板书)
& 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
& ①观察算式独立思考。
& ②同桌探索规律。
引导学生小结: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0除外),积也除以几。(生齐读一遍发现的规律)
4、概括规律: 让学生尝试用一句话来 概括。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成乘(或除以)几,积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5、把我们的重大发现读一读
6、揭题:今天我们学的就是“积的变化规律”
&师:你们知道老师获胜的秘诀是什么吗?
& 生再一次齐读积的变化规律
& 四、应用规律,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要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一次数学擂台,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计算大比拼
&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
12×3 =&&&&&&&&&& &&&&&&&8×50=&&
120×3& =&&& &&&&&&&&&&&&8×25=
120×30& =&&&&&&&&&& &&&&4×50=
第二关:打地鼠
第三关:大展身手
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答题纸上。反馈(展示台)
(1)生:200÷8=25(米) 25×24=600(平方米)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2)生:200×3=600(平方米)师(追问):说说你的想法?生:长不变,宽扩大3倍,面积也扩大3倍。
师:你的方法真巧妙,能运用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积的变化规律
6×2=12&&&
&&&&&&&20×4=80
6×20=120&&&&&&&&&
6×200=1200&&&&&&&&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 《积的变化规律》本节课教材以两组较为简单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两个因数相乘时,积随着其中的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 在本课教学中,我把课本表格的数字编成应用题,请学生列式计算,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充分地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观察算式,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从下往上观察算式,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将两个发现总结到一起形成积的变化规律,通过列举例子,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积的变化规律》评课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段数学教研组
&&& 江老师这节课的设计是按照“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规律,并进行验证与应用”这几个环节来开展教学的。教学过程清晰,科学,构建“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的教学主线,教学目标明确。&总的来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拓展思路,乐于质疑,乐于合作。
一、&复习导入时,江老师创设了看谁算的快的口算活动,这为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做好了铺垫。紧接着教师出示6×2=12,6×20=120,6×200=1200 让学生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后,教师直接总结出“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会怎样变化呢”引出课题。教师能引导学生从口算的式子中找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其中的一组算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发生了变化”从而顺势引出新课,这样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和猜想,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问题设计有渐进性,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江老师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和交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规律,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组内交流,交流中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规律来,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等活动中逐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积的变化规律。&
三、&在探索规律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想办法、找问题、找方法的过程,并能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和归纳规律。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 & & & & & & & & & & & & &&
摘要:“先学后教”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调节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本文根据对“先学后教”的分析说明了“先学后教”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先学后教”;数学教学;教师;学生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向课外、向生活拓展、延伸,甚至跟其他学科进行相互的渗透和关联,但由于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也出现了教学内容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具体表现:有的课堂上,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冷落;有的教师在学生对教材都没搞清楚、搞透彻的情况下,就盲目地找其他材料,盲目地补充、拓展,把教材抛在一边;有的课堂过多的联系实际、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的情境创设等等,花架子搞得很多,但实质内容却很少,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还有一些课堂在课堂气氛活跃的表面现象下,是学生没有目的性的自主和有形式却无实质的合作。以上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就成为目前全国中小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通过“先学后教,当堂练习”“以学定教”等方法在中学的教学实践中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能否将“先学后教”这样的教学模式推广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构建出高效课堂,提升教育质量,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呢?通过一年的实践,我认为我们基本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先学后教,高效课堂”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同样适用。
一、理论依据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它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先学后教”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改革与突破,它使课堂的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对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无疑是有效的。[1]它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一堂课总要从“先学后教”的“学”字开头,这个“学”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提出:先学后教的一般模式由三个主要环节构成。即:1.先学环节(“自学”环节);2.后教环节(“精讲”环节);3.练习环节(“精练”环节)。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五个主要特征:1.以阅读和探究(思考)为主要特征的个体自主学习;2.以交流(对话)和互助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3.以展示(表现)和分享为主要特征的班级互动学习;4.以深化和提升(拓展)为主要特征的教师启发与引导;5.以即时反馈和纠正为主要特征的当堂达标练习。[2]先学的类型、特点和要求1.先学(关系)教师指导下的先学现场指导;通过导学提纲进行指导;独立自主式的先学2.先学(时间)课内先学;课外先学。3.先学(任务)不含作业的先学;含作业的先学。4.先学(内容)文本性(理论性)的先学、教科书、课外书、活动性(实践性)的先学。5.先学(进程)一次性多次性。6.先学(方式)先读后讲;先思后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先练后评(作业、作文) 基本作业在教师眼皮度下完成。研究表明同样作业在课堂完成比在家庭完成至少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重要作业要当堂完成,马上反馈,当堂过关。课堂练习的几条建议:1.家庭作业(课外作业)也要限定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业跟考试一样要有时间限制,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并自我反馈订正。实践证明,这样能够有效节约时间并提高学业成绩。2.尽量使用一本作业本,当天作业当天批改反馈。3.建立“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反馈制度。
4.鼓励学生使用错误订正本,把学习、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误,收集起来。
二、具体做法
(一)“先学后教”的一般教学模式
通过一年的实践我基本形成了以“自学→课堂交流→课堂练习”三个环节为核心的课堂教教学模式。各环节在实践中的具体要求如下:
1. 先学的要求:
关系:独立自主式的先学
时间:课内先学
任务:含作业的先学
内容:文本性的先学(以课本为载体)
进程:每课时一次性
方式 :先思后启
教师方面:
⑴对学生的自学做必要的指导,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⑵对个别小组和个别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
⑶对自学活动整体的组织和调控。
学生方面:
本课题研究的学生在自学环节主要实践“四步自学法”。
所谓“四步自学法”即是学生的课前运用“读、试、思、问”四步的自学方法。第一步:读。通读、阅读、精读教材;第二步:试。尝试完成课后基本练习;第三步:思。反思尝试练习的完成情况,反思学习过程,思考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第四步:问。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及疑难问题即本节课我们应该学会哪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我已经学会了什么?还又哪些问题需要在课堂上解决?
在实际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始终遵循这样的四个步骤进行自学,并且变以往的课外预习为课上当堂自学,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四步自学法完成规定的自学内容。例如:在执教人教版,第七册《商的变化规律》一课我是这样呈现自学要求的:
自学要求(学习时间10分钟)
1.读:阅读课本第93页。
①看完整,试着回答书中的每一个问题;
②把你认为重要的划出来;
③不太懂的标上“?”
2.试:回顾“积的变化规律”的学习过程,结合你阅读课本的收获,尝试概括“商的变化规律”
3.思:反思学习过程。 “在除法里,商有怎样的变化规律?你是怎样发现这些规律的?”
4.问:提出你没有把握的问题。
在运用“四步自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教学生学会阅读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和基础是使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和学会
思考(提问和质疑)。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和“教为了不教”的关键和前提。教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科书,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四步自学法”的核心,也是“四步自学法”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学生阅读教材往往直奔结论,直奔所谓的书中的重点,囫囵吞枣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坚持以教学生学会“有序地阅读数学教科书”和“完整的阅读数学教科书”作为学生是否会阅读的重要标准。针对有序要求学生看书要坚持从上往下,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看,完整则体现在书中的每一个空格都有填,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想法。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中,如果是面对初试“四步自学法”的学生,我应用以下这样几个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进而完成自学。问题1:例题5对你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引导学生明白看到例5应该主动开展“画、量、算”这几个学习过程。问题2:在自学过程中怎样把“书读厚?”指导学生明白看到“你发现了什么?用什么实验来验证一下 。”这样的学习提示时,应主动思考,大胆总结自己的发现,并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我会要求学生把发现,把实验方法简要记录下来。学生的发现和实验的过程就是“把书读厚”的过程。问题3:在自学过程中怎样把“书读厚”又再把“书读薄”?这样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总结、梳理自学成果。
②坚持让学生独立学习
在实施“四步自学法”的过程中,我始终坚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从开始的老师“教着学”,逐步过渡到老师“带着学”,最后实现学生“独立学”。为了保证学生足够的独立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我一般把独立学习的时间安排在课始阶段。学生独立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教师讲解之前,应让学生尝试完成课后习题,也就是必须贯彻“四步自学法”的第二步骤:试。通过“试”学生可以对自学成果进行自我检查,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尝试练习是学习的过程,更是学习进行自我反思的重要依据。只要长期坚持,不断地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权还给学生;长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学生独立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独立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责任意识一定能得到有效的增强。
③ 坚持引导反思
引导反思是“四步自学法”的第三个步骤,这是一个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可我恰恰认为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学习过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反思,而且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我们要指导学生不仅从知识层面反思“学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我是怎么学会的?”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学会学习方法。
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 ;
令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是 ;
我不确定 ;
我需要进一步训练的地方是 ;
我已经了解 ,但是又进一步学到 ;
其他人对此(这个话题)的观点是 ;
是可以的;
当 时,我感到很有把握;
这是不同的,因为 ;
这时我想起了 ;
我能想象出 ;
明天我想复习
④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
在实施“四步自学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后的交流环节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四步自学法”的第四步骤:问。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组织有效的交流讨论,并进行必要的讲解。教师要努力做到“该讲的大胆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把教学用在刀刃上,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上,真正实现少教多学。让学生的问题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只有老师尊重了学生学习的成果,才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⑤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面对“自主学习”许多教师最担心的是“学困生”的问题,很多教师担心由于学困生能力有所欠缺,“自主学习”势必造成更大的两极分化, 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因此,在实施“四步自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在初始阶段一定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爱和关注,千万不要因为他学不会,就认定他不会学。对于学困生而言,只有教给他恰当的学习方法才是真正的提高他的“造血功能”也是真正改善他们学习能力的正道。当我们真正把学习建立在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引导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树立信心,激发兴趣,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 。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得,真正实现课堂公平。
2.课堂交流的要求
教师方面:
⑴针对性的讲解和点拨。
⑵对课题生成的信息和问题进行筛选和提炼。
⑶.对课堂交流活动整体组织和调控。
学生方面:
⑴展示自学成果:发表个人或小组的见解,学会说好两句话“这个问题我懂了,我来说。”“这个问题我还不懂。”
⑵交流讨论:接受的听、积极回应、学会宽容
⑶交流的基本顺序:先四人小组交流,在全班集体交流。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3.课堂练习的要求
教师方面:
⑴练习设计体现基础性和提高性。
⑵反馈、讲评要有及时性和针对性。
⑶对练习活动整体组织和调控。
学生方面:
⑴独立思考,如实答题。(要求紧凑、有序)
⑵分层次批改作业 。(教师批改大组组长;大组组长批改四人小组组长;四人小组组长批改其他成员)
⑶自我反思、订正。一般由各组长进行讲评组织订正,难点问题由教师参与讲解。(无法完成的课后要留下补课)
⑷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和问题。
三、反思与展望
1.长期以阅读课本为学生“先学”的主要方式,是否会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发展?
在一次次的教学研讨中,我不止一次的听到这样的声音:有些数学课是不适合“先学后教”的,因为有些结论就在书上,有些方法就在书上,“先学”之后学生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受到抑制。有些教师甚至旗帜鲜明地反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预习。我个人认为:让学生形成以看书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虽然有些结论直接呈现在课本中,但如果我们课堂追求的不仅仅是“是什么?”,而能够更多地关注“为什么?”,那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不会仅仅满足于得到结论,相信他会循着结论去探究“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即使有些方法已经写在书上,但孩子的创新往往是从模仿开始,先给些方法又何妨?如果我们的心灵深处真正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那他一定会有追求更新更好方法的愿望。开卷有益,阅读无罪!
2.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实现“堂堂清”,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 几乎没有一节课能真正实现堂堂清,我们离“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真的还很遥远!教学内容摆在那,教学目标必须要实现,我们该从哪里要时间?我纠结,我困惑!“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会不会是一个“乌托邦”?
3.“先学后教”的课堂是否适合于小学的各年级?
在最近几次的研讨中,有的教师提出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各个年级都适用。但在观察了众多“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后,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太适合。为了追求课堂的高效,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我们往往省略了许多情境的创设,故事不敢讲,游戏不敢做。课堂教学立足课本,围绕课本,需要更多的是思维的碰撞和交锋。这样的课堂对于6、7岁的孩子似乎过于沉重。我认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从第二学段开始实施比较合适。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像教练一样对学生给及时的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 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因此,先学后教的效果有多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有多高。
文章录入:xx891&&&&责任编辑:xx89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积的变化规律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积的变化规律课件ppt课件 -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 免费下载
您的位置: -&
本类热门课件
积的变化规律课件ppt课件
积的变化规律课件ppt|人教新课标|pep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课件免费下载,第一课件网是您免费下载课件的最佳网站!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评论人:华夏 发表时间: 18:15:35
? 太好了!!!&
评论人: 验证码:积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下册)
积的变化规律 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八册 积的变化规律 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是教材四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积的变化规律》不同于概念课需要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数学化的过程,也不同于应用课需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生活化的过程,它属于方法与规律这一课型,是纯数...1、 &思维要有动力,而动力来自于强大的势,势要有足够的量,有了量,才会冲,冲了才会动,是为冲动,有了探究的冲动,才可得出规律。&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重组,首...这堂课我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通过前置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学完后自己静静的坐下来想,发现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从在很多的不足之处:1、对于要求不明确。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发现了算式中从在一定的规律,然后通...本节课在教学中,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通过对算式的观察,在小组里讨论自己的发现,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主动地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乘除法计算方法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积的变化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用口算导入,其中口算中安排了一些因数变...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今天听了赵艳波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受益匪浅。赵老师在教学中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学生经历了研究问题&&mda...1.学生虽然掌握知识较好,但是感觉是在老师的精心预设下,一步一步问答式完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缺乏。2.建议课堂教学时,结合例题来认识扩大和缩小,学生在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时,可以引导学生...1.新课伊始,出现有趣的思维体操题目,来启迪学生思维,来诱发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扣住学生的心弦,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2.大胆地将教材提供的两组算式重新改编并打乱以口算...今天下午,我们全校数学老师参加了好课共享听课活动,听的是骆璇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骆璇老师的这堂课轻松精彩,使我有幸又一次见识了生本课堂上的数学魅力。《积的变化规律》这堂课是主动教育的...王老师这节课的设计是按照&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规律,并进行验证与应用&这几个环节来开展教学的。教学过程清晰,科学,构建&研究问题&m...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单价、速度的含义,会用&所花的钱/数量&表示单价,&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表示速度。(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单价、数量和总...《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学习过程●知识回顾列式计算(1)6扩大4倍是多少? (2)200缩小4倍是多少?◆学 积的变化规律●自学任务一:自学课本第58页的内容。快速口算这些题6&2= 8&125=6&20= 24&...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8、29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课题: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九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教学内容:p.83、84教材简析:这节课教学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只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时积的变化规律。之多仪作出这样的安排,除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有&ldquo...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首先设计了两位数乘 10、100和整百数除以10、100的两组口算题,介绍扩大和缩小的概念,为学习积、商的变化规律做铺垫。教学时,可增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的例4及相应的练习。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2、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58&5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2、过程与方法:初步获得...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尝试用简洁的...教材分析及重难点例[4]通过学生观察两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探索当其中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并从中归纳出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谈话,直接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也能用乘法进行计算。其实在乘法计算中,有个很好的的规律。只要发现这个规律,并进行运用,就可以让我们的计算变得更快更准确。...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5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2、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4,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教学目标1.知道&扩大&、&缩小&的含义.2.理解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的规律.3.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 上册第58页例四,59页练习九)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 上册第58页例四,59页练习九)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教学流程:流程1:基本练习流程2:反馈过渡 第一段:基本练习流程3:猜想流程4:初步验证流程5:反馈交流 第二段:探索规律流程6:深入验证流程7:得出结论流程8:想想做做1流程9:交流想想做做1流程10:想想做做2 第三...教学目的:1、知道扩大(或缩小)几倍的含义。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整数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3、能运用这一规律...教学目的:1、知道扩大(或缩小)几倍的含义。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整数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3、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