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上学需要盖个章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需要盖哪几个章_百度知道贫困学生上学艰难 一笔助学贷款竟要盖70多个章-搜狐财经
贫困学生上学艰难 一笔助学贷款竟要盖70多个章
【】【】【】【字体:大
】【】 【】
  新华网广州11月14日电 (郑天虹、黄玫)开学两个多月了,在广东省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部属高校的助学贷款至今还未全部到位。而广东省属高校助学贷款受理银行的招投标工作才刚刚开始,预计贷款到位要到学期末。贫困学生和家长们因为等不到助学贷款而焦虑。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学校和贫困学生普遍反映办理助学贷款的程序过于繁杂,有的学校为办好一笔助学贷款竟要盖70多个“章”。
  “再贷不到款,这学就上不下去了”
  小王是来自重庆市巫山县的三峡移民特困学生,他所在的广东工业大学不属于部属高校,至今还没有拿到助学贷款。他从家里仅仅带来800多元,开学将近两个月后度日艰难。目前,像小王一样境遇的人不是个别,广东省属98所高校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仍然没有着落。
  虽然已是10月底,广州的天气仍然闷热,28度气温下,小王却穿着一条厚厚的旧绒裤和一件红色短袖恤衫,显得不太协调。面对记者,小王有些不好意思:“我的裤子不多,而且也习惯了。”他从重庆来广东一直穿着这条裤子,现在又开始了大学生涯。
  小王的父亲因病在床丧失了劳动力,家里仅靠50多岁的母亲在广东省高要市莲塘镇打工维持,母亲每月300多元的收入难以负担小王在大学期间的费用。小王住的新楼一年的住宿费就需要1500元。宿舍里的家当很简单:32元新买的草席和蚊帐,一床棉被、一个小四方形枕头是从家里带过来的,曾陪他度过艰苦的高中生涯。
  6777元的学费对家徒四壁的王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现在的生活如何继续,明年的学费怎么办,小王眼里充满忧郁。他说,“再贷不到款,这学就上不下去了”。
  贫困学生迟迟送不来经济困难证明
  广东有一些高校在寄给新生的录取通知书里专门附有一张“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并说明可以申请助学贷款,不要因为家里的经济困难而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在这条“绿色通道”下,贫困新生可以先上学,后交费,但在申请助学贷款时须出具其所在乡镇一级政府开具的经济困难证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吴虹告诉记者,这样一张“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有的学校有,有的学校没有,各校的内容设计也不相同,往往有很多审核材料被银行退回重做。
  同时,很多贫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没有填表。中山大学学生处陈建群老师说,不少贫困生没有申请助学贷款的意识,他们认为,名额这么少,肯定没希望,干脆不申请了。
  一些高校教师反映,不少贫困生内向不爱说话,对于申请助学贷款,他们中的少数人甚至有伤及自尊的想法。申请助学贷款的贫困生需要自己去乡镇政府和当地教育部门办理经济困难的盖章证明,而一些贫困学生因心理障碍或性格原因大多缺乏这种办事能力。有些贫困生说,自己所在的村离乡很远,甚至要坐火车去,从来没去过,去了也不知找谁。
  助学贷款像个人商业贷款一样操作
  自今年实行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以来,学校须负审核责任,学校统一确认贫困生资格后,再上交经办银行最后核定。为防范风险,银行对助学贷款的操作程序与个人商业贷款程序相似。这些导致了助学贷款程序的繁杂。
  陈建群老师向记者介绍,确认一个贫困生需要大量书面材料,经过一套严密的程序,即个人申请→班级讨论→学院负责人签名盖章→公示三天→处理投诉→学生处汇总审核→网上公示→学校资助委员会确认→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签字→发文。
  华南理工大学是目前广东部属院校中助学贷款较快到位的高校。吴虹向记者介绍,为确保贷款学生申请资料的准确性,学校把所有经办环节都以“公章”的形式予以确认,包括经办人的签名。吴虹说,最多的时候办好一笔助学贷款要盖70多个“章”。
  吴虹说,这些章包括学生所在地基层部门公章、学生所在院系的公章、学校学生处公章、学校公章、银行公章、学校银行账号章以及所有经办人的姓名签章等。由于填写的表格多,经办人多,所以盖章的数量就多。
  华南理工大学自9月上旬开始办理助学贷款以来,学生处连续加班加点近两个月,每天工作至晚上12点,国庆期间不休息。即使这样,一些学校的贫困学生及家长还是没拿到贷款。
  政策交替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中山大学有四个校区,过去办理助学贷款与不同银行合作,各个银行所需材料各不相同,学校要准备四套不同的材料,工作相当复杂。今年国家通过招投标确定部属院校统一由中国银行与各高校合作办理助学贷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高校认为这一规定,为助学贷款办理提供了便捷。
  但是,高校与中国银行的全面合作协议却因为新的问题难以签订。很多高校与其他银行以前签订的协议还未到期,如果中止合约就涉嫌“违约”,但现在又要求学校与中国银行建立全面业务合作关系,学校左右为难。
  陈建群说,中山大学早在2000年就与工商银行签订了为期8年的“校园卡”业务,这项业务目前无法中止。中国银行发来了调查问卷,其中一项提出“中大能给中行多少存款?”学校对此表示理解,但历史遗留问题较难协调。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曹立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部属学校助学贷款的招投标工作结束已经是8月下旬,目前银行正在加快进度处理相关业务,广东四所部属院校的助学贷款正在逐步落实当中。华南理工大学共提交审批2100多人的材料,887名学生的第一批贷款10月8日到位,合计约451万元。中山大学北校区已有100多名学生获得贷款,其余1000多笔贷款也将于近日发放。暨南大学和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贷款申请、审批工作也正在进行中,预计11月中旬贷款可陆续到位。
  曹立聪呼吁,要保证国家助学贷款顺利高效的发放,学校和银行要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同时也需要村、乡镇和县等各级机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字体:大
】【】 【】
■相关链接
(11/08 10:56)(09/28 09:06)(09/21 19:31)(09/21 14:31)(09/20 11:44)(09/16 10:19)(09/15 16:36)(09/15 09:17)(09/13 15:01)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726112
Copyrigh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短信内容:
春风洋溢你;家人关心你;爱情滋润你;财神系着你;朋友忠于你;我这儿祝福你;幸运之星永远照着你!
和弦铃声原唱KTV彩色图片彩屏动画疯狂音效
•••
••2015年外地孩子在北京上小学需准备哪五证?
来源:e板会 人气指数:187713 时间:
  据最新的统计调查,2014年在北京的常住外来人口已达四成,占到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的近一半。而非京籍的人口越来越多,如何让非京籍的孩子在北京怎么能上个好小学,就成为“北漂”家长们的一件大事。非京籍的儿童想在北京上小学,首先需要准备最重要的“五证”:家长或监护人持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下面小编就对外地孩子在北京上小学所需的“五证”进行详细解读,希望可以对2015年幼升小的家长提供一些帮助。  以2014年北京幼升小为例:  1、适龄儿童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  1)务工就业证明的演变。  最早的时候A4打印一个就业证明,找个公司盖个章,就OK了。  2014年的政策是,要求必须有劳动合同和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期间在这个劳动合同所在公司缴纳的社保。  通过合同和社保证明你是就业的。  2)就业地点有严格要求。  2013年开始,北京个别区要求在本区无房产的,则必须在本区县就业才算就业。  2014年进一步严厉,几乎所有区都要求,无房产者必须在本区县就业才算就业。下到下面的乡镇,更是要求必须在本乡镇就业才算就业。  2014年,东城西城等区更是变本加厉,要求父母必须都在本区就业才行,只有一个都不行。  3)自有公司等同于就业证明。  自己有营业执照的,可以等同于就业证明,但同样对营业制造的注册所在地有要求。  而且要审核你的营业执照缴税情况,是否与实际注册地相符等。 &  2、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  1)居住证明演变。  最早这个证明是要到当地的街道或者乡镇政府办理的。  这些办事机构会根据你的租房合同或者你说是业主亲属也行,在业主陪同的情况下,看遍你们的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等等所有他想看的证件,然后根据他的文字表达能力给你写个证明。再盖上他们那的公章,就OK了。  但2014年这些都不好使了,居住证明被简化为有房的提供房产证明,没房的提供租房证明。  2)证明的时间越卡越早。  2014年卡的有房和租房手续,都必须要在日前完成。  比如买房子,必须日前过户完成,不然就不算数了。  相比租房还有点漏洞,签个假的租房协议把时间提前一点也许还能过。  3)对租房也有要求。  必须租能租的,比如军产、经济适用房、保障房这些就不能租。  必须租专门住人的,比如办公室、商住两用、地下室这些就不能租。  还要求出租业主必须提供身份证、房产证或购房合同。有的变态的还要求出租业主签安全责任合同。  3、全家户口簿。  1)是否符合上学时间要求。  孩子在满6周岁未满7周岁时上学,提前应该是肯定不行,延迟就必须说明延迟的原因。  2)是否是独生子女。  如果不是独生子女,属于超生的,还要提供社会抚养费缴纳证明(被罚过超生的钱没有?)。  3)相关其他证明。  户口人人都有,审核的时候可能还要身份证,这个应该也不是事。  但可能还需要孩子的医学出生证明(这个很关键,千万别弄丢了)。  4、在京暂住证。  1)证明你们生活地点的重要手段。  有的人买了房子,但因为暂住证没及时办,仍然不被承认居住地。这是年真实发生的情况。  按照公安局的要求,你到北京来,没有北京户口,那就必须老老实实的办暂住证。住哪就办哪。  2)暂住证的办理时间。  2013年,一些区县卡的暂住证还是当年3月30日之前办好,结果2014年大变脸,要求日前办好。  暂住证这东西没法补到原来的时间点去办,没有就不承认。  5、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  1)这个手续格式最混乱。  有的地方是打印盖章,有的地方还有手写盖章。这个东西北京这边承认不承认,全看管事人的心情。有的城区有固定的模板。  2)父母都有在京暂住证,可以没有这个证明。  父母都在京暂住,等于自动证明老家没法监护,这是我们能看到五证里最人性化的一个改变!  & & 进入2015年后,我国的教育政策将会在今年发生许多变化,非京籍的孩子在北京上学的新政策预计会在3-4月份公布。请随时关注e板会平台最新的,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更新北京各区的招生政策。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发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150字以内)
北京还首都呢 太差劲了
“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请问包容外地人了吗?外地牌照进五环办进京证,外地人上学办五证,为了省钱住地下室不让住。
首都你这是要驱赶我们外地人的节奏啊!买车限购,坐地跌公交涨钱,上学需要五证。我们外地人也是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外地人都走了,尼玛成为空城得了。
我们是守法公民,这样的政策也太没人性了,卡外地孩子在北京上学,就等于扼杀国家未来的花朵,无钱无势的老百姓还能活吗?
浙ICP备号&&Copyright &
ebh.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一年级学生上学要注意些什么
[转帖]一年级学生上学要注意些什么!
&&小学老师经验分享,比较实用,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入学是孩子一生当中,特别是学习生活当中,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
点,孩子是从幼儿向儿童转变,从游戏向学习转变,孩子入学以后会经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表现各不相
第一个时期是兴奋期。
孩子入学前心情激动,兴奋得睡不着觉,充满自豪感,有想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第二个时期是厌倦期。
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
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学生感到负担重而不想上学。
第三个时期是适应期。
开学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孩子的这些表
现,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他今后的学习、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帮孩子过好人生的这个转折点
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为孩子做点什么准备呢?大多数父母首先想到的问题是孩子的学习跟不上怎么办,和父母想象
的不同的是,我们小学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之间缺一段内容,这段内容指得不是知识的
缺乏,而是一些习惯的培养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一、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准备:
1、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
这包括: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学校要求学生7:30以前到校,而且要养成在家吃早餐的习惯;放学
后,回到家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另外,还要培养孩子养成按时起
床,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午,休息时间一般是50分钟,不能像幼儿园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午睡。所以
孩子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很困乏,听课质量可想而知。因此,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利用开学前的一个星期,
调整孩子的生物钟:要求孩子每天最晚9:30睡觉,早上6:30起床,每天保证一定的睡眠,开学后,有些学
生不适应,可能会上火,请家长注意让孩子多喝些水,以免生病。
2、 上学以后孩子要独立去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东西。
开学后我会给学生专门准备一个记事本,希望家长能够每天抽出点时间,对孩子是否完成老师交待的事
情进行指导,具体做法:一次提醒,一次检查 ,一次表扬,例如:下学接孩子的时候,问问他“今天老师
让你们回家做什么呀”,孩子做完了,家长要检查签字,完成的好,别忘了要肯定孩子,完成的不好或者没
完成,也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在努力。有过几次经验以后,孩子就会明白,记住老师交待
的任务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完成,这样他在听老师讲话和记事方面都会认真许多。
3、 上学以后,需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许多,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自己的东西由
自己保管的意识。
这样就造成有些孩子几乎每天都在丢文具,根据这种现象要求每种文具都用圆珠笔在纸上写上名字,用
胶条粘下来帖在文具上,让他自己认识自己的东西,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
钱,丢了再买就可以了,但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另一方面,开学初,每个同学准
备一个资料夹,让学生将老师下发的课程表、卷子等资料,分类整理在文件夹里面,交给他自己保管,逐步
培养他管理好自己东西的意识。
4、 开学以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会比较紧张,常常有事情不敢大声说出来,有的学生下
课只顾玩,忘了上厕所,上课后想去厕所不敢又举手,只好憋着,有的甚至尿裤子。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
子,下课要先去厕所,上课要去厕所,一定要告诉老师,在这一点上,胆子较小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特别注
意,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的环境,多和别人交往,鼓励他与不太熟悉的成人大声地讲话。
5、 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最初,让孩子自己整理
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再让他
学着做。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这种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竞争的是良好的生活与
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是要有一个养成过程的,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共同配合。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
惯有害终生。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家长不够尽
责。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双职工的父
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没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
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二、 物质准备:
1、书包1个:要给他准备一个合适的双肩式书包,大小宜跟孩子的身高以及教室格子大小相适宜。要求
是质料要轻、肩带要宽阔,功能不要太多,在上面显眼的地方写上孩子的班级、姓名。
2、铅笔盒一个:长20厘米左右,最好分上下两层。建议给孩子买功能最简单、色彩不鲜艳的铅笔盒或铅
笔袋。现在很多的铅笔盒,功能很多,样式花哨像玩具,按某个按钮就会弹出什么出来,这样的铅笔盒最容
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造成上课不听讲,建议不要买。
3、 直尺一把:直尺是小学生必备的,特别是刚进一年级的小学生,会经常用到直尺。买一个15厘米或
20厘米,普通的塑料直尺就可以了。
4、 铅笔:小学生以使用铅笔为主,每天带6支削好的3H的中华铅笔,(每天晚上,请家长帮助孩子把铅
笔削好,贴上名字或者做好标记。注意:不要把转笔刀或小刀一类的用具带到学校)
5、 橡皮一块:最好是长方形,高级绘图橡皮,比较好用擦得比较干净。
6、 包书皮和本皮:请家长帮助学生完成。所有的书和本都要用白色的纸包好,包好后在书和本上各写
好书名、本名、班级和姓名。
7、 家长尽力为孩子创设养成良好习惯的条件,如给孩子设置固定放书包、用具、图书等的地方。选择
合适的灯光照明,适合孩子高矮的桌椅,不要将孩子安排在与电视机同屋的房间,要给他们一个安静的学习
环境。在准备以上学习用具时,请家长注意要简单,功能不要太多,不要太复杂,以免在课堂上分散学生的
注意力,影响听讲效果。
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
共同准备,一是让孩子体验即将作学生这一快乐的过程,二是从现在开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
培养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成才的摇篮。那么父母就是哼唱这
成才摇篮曲的"歌手"。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
如今我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了,入学是孩子生活的新起点,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的里程。从孩子背
上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告别了无忧无虑的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幼儿时代,开
始正式跨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时代。这个时期既是孩子学习的知识含量大幅度增长、开启智慧之门的
黄金时期,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单是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也是我们做家长的一份责任。只有家校
双向配合,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使教育收到显著成效。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培养孩
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老师经验分享,比较实用,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证没盖注册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