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二中所有老师一中旁是不是要建分二中

学校简介/安徽省枞阳中学
前身是创立于1946年(35年)的私立四毅初级中学。1951年9月,县政府接办该校,改私立为公立:1958年9月增设高中部,时为全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从1979年开始,全校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1989年5月,城关地区学校布局调整,枞阳中学单设部后,加强教育和教学改革,注重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相结合”取得显著的效果。学生入选国家队,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得金牌和银牌。、王巍、、刘许4人分别于1990年、1995年、1997年、2010年考入科大少年班。 一大批学生被录取到北大、、科大等全国一流大学。学生任薇娜、汪琳先后在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中获得特等奖。任薇娜同学应邀出席举行的颁奖仪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校容校貌/安徽省枞阳中学
枞阳中学新校区地处县城银塘东路北侧,占地363.15亩,校园内建筑总面积7.9万平方米,可容纳120个教学班、6000名学生,总投资约1.5亿元。新校区规划方案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整个校区分为教学区、行政综合区、生活区、运动区、入口广场区和景观共享区六个片区。新校区拥有教学楼、科教楼、行政楼、宿舍楼、艺术楼、食堂、体育馆、天文馆、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标准田径场、人防工程等楼体场馆,全部建筑按抗震七级、消防二级耐火等级设防,硬件配置按照安徽省示范高中I类标准进行配套。枞阳中学新校区是一所规模宏大、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学校园,校园内各类建筑组团规划合理、功能明确、疏密有致、绿荫相辅,成为县城滨江新区东部标志性建筑群。 学校老校区(现已调整为枞阳二中教学区)地处县城腹地,北依苍松覆盖的,南临碧波荡漾的莲花湖,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达3.08万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行政区、生活区布局错落有致,协调合理。图书馆典雅别致,礼膳堂古色古香,教学楼宽敞明亮,科学馆巍峨壮观。科学馆内设有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活动室、微机室、语音室、教室、视听阅览室、电子软件资料室。图书馆内有八万册图书和近两千种书刊,堪称全县之最。学校拥有先进的校园网、有线广播通讯网、教学系统,每个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学生公寓、食堂、餐厅、教师住宿等生活设施齐全,能满足教学和师生生活需要。
师资力量/安徽省枞阳中学
学校有在校教职工267人,其中省特级教师3人,省级教坛新星2人,省优秀教师1人市级教坛新星4人,安庆市名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等22人,6人分别受到国家级、省级表彰。仅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中教研员队伍中就有我校刘振华、、王成虎、朱晓德、吴国平、、杨邦银、叶明开等8人。2007年以来,枞阳中学教师共发表、获奖各类论文76篇,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队伍业已形成,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援。
发展前景/安徽省枞阳中学
展望教育发展的明天,全体枞中人满怀信心,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决心牢记“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校训,努力实现“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身心求健”的办学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争取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为品质高尚、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兴趣广泛的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荣誉/安徽省枞阳中学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2007.1――2012.5),学校共获得部表彰1次(授予“教育科研示范校”称号)、省级以上表彰5次(由安徽省总工会等授予),市级表彰6次( 由安庆市总工会授予的“先进单位”、安庆市教育局授予的“高中教学特色贡献奖”等),县级表彰11次(“中小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全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 ‘培养优秀人才奖’”等),可谓硕果累累。
校园文化/安徽省枞阳中学
一所学校,有着宽广的校园,漂亮的建筑,过硬的教学生活设施并不能代表学校的办学成就,更不能佐证学校的办学理念,而文化,散发了独立魅力的才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才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源动力!枞阳中学藉搬迁东风,于传承中发展,在积淀中创新,将努力建设底蕴丰厚、精神丰盈、内涵丰富、物质丰足的全新校园文化,遵循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愿景,并助推学校各方面快速发展。 “”是枞中校园文化的核心,砺者,磨刀石也。后引申为钻研、磨练之意,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砺”是对吾乡枞阳坚忍不拔、弘毅自强民俗民风的彰显,枞阳素有“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之美誉,乡人倡学振教之风历来盛行,士民皆以砺志向学为追求。“砺”是对吾校枞中如剑磨砺、若梅苦寒的办学历程的概括,学校从初期的私立四毅初级中学,到如今省级示范高中,其间虽历经磨砺,然育人之志一直未变。 枞中以“尚和乐、竞一流”为学校精神。“和乐”即和睦快乐,语出《诗经?小雅?常棣》“,”。“和”是中国哲学中的最高境界,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该思维上互补,智慧上交融,工作上的合作,让师生在工作和学习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和幸福。我们并不欣赏有的学校“学校狠抓苦管,学生勤学苦练”的口号,学校可以理足气壮地不断追求和完善和谐快乐。但我们仍然倡导团结拼搏的精神,《》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激励师生力争上游,不断超越。 枞中以“弘毅”为。弘毅即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坚守。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大也,谓之抱负远大;毅,韧也,谓之意志坚强。想要有所作为,二者缺一不可,即朱熹所谓“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学校以“弘毅”为训,意在激励师生立鸿鹄之志,以百折不挠的坚韧毅力,踏实每一步,超越每一天,丰厚知识,完善品格。 枞中以“博采成趣、日新成习”为。博采即广泛涉猎,博采众长。语出自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欲求士之贤愚,在于精览博采而已。”枞中以综合素养与特长发展为切入点,培养“合格加特长”的现代人才,期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重视艺体特长的发展。日新,即日日更新,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语出《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枞中期望学生探索求新,努力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并在求新中感受创新的魅力和乐趣。 枞中以“存养省察、教学相长”为。存养省察为朱熹的教育观点,朱熹认为人都有气质之偏和物欲之弊,需要以存养来发扬人的善性,所谓“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不失其本心。”存养要求教师去除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省察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自觉性。教学相长语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校倡导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也获得自身的提高。 枞中以“诗书润智、艺采扬长”为。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秉承“对学生一生幸福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承传统文化之神韵、崇文重教之民风,全力构建文化校园,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浸书香,润智慧。在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能力发展、健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学校开展了多样的艺体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为未来的成功奠基。
大事年表/安徽省枞阳中学
1946年,安徽省枞阳中学的前身――桐城县私立四毅初级中学创办,校长张燕卿。 1949年,秋根据桐庐县人民政府决定,私立四毅初级中学与私立初级中学合并,校名为桐庐县私立枞阳初级中学,校长吴庆麟。 1951年9月,湖东县人民政府接办私立枞阳初级中学,改私立为公立,更名为“湖东县枞阳初级中学”,县政府任命为代理校长。 1953年,改校名为“安徽省枞阳初级中学”。 年,为扩大办学规模,在省、地、县关怀下筹款约30万元,选新址何家洼兴建校舍,55年迁入新校舍办学。 1958年,秋学校增设高中部,改名为“安徽省枞阳中学”。至此,枞中成为我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属安庆行署直管的五所完中之一。 1959年,学生盛瑞祥等初中毕业生8人选送东北航校,老师被评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 1961年,秋革命家、外交家、外交部副部长黄镇同志来枞中视察,并深入教、寝室看望师生。 1961年,高二学生施克如、陆南山、方选学选送长春航校。 1965年,高中毕业生吴成贵、王班英保送中共中央一局干部学校学习。 9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枞中许多师生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校产、仪器、图书、档案损失殆尽,初中部66~68连续三年停招,高中部66~69年连续四年停招。 1969年~1970年11月,初中部和高中部先后恢复招生。 1978.4,中共枞阳县委确定枞中为县重点中学。 1979年,在省四运会上,枞中学生等代表安庆地区队破4×400米接力赛省记录。 1982年,在省传统项目运动会上,枞中学生汪良杰获男子成年组800米,1500第一名;获女子成年组铅球铁饼第一名。 1983年,具有400米跑道的标准操场建成,并成功地承办了安庆地区田径传统项目运动会。 1985年,马茂书老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1986年,安徽省体委确定枞阳中学――安徽省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 1988年,全国数学联赛,学生王友农获二等奖。 1989年,学校实行高、初中分离,初中部全部并到枞阳二中,至此,枞中成为全县唯一的一所高级中学。 1990年10月,“首届安庆市数学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1991年12月,学生李响获全国少年写作竞赛二等奖 。 1993年,全国数学联赛,学生光宇获二等奖。 1995年,何念老师被评为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徐毅克老师获安徽省首届数学课堂教学评比大赛二等奖,枞中获全国青少年“中国精神”读书活动组织奖。 1996年,安庆市首届教坛新星”数学科评审会在我校举行,枞中获安徽省全民健身运动先进单位。 1997年,徐毅克老师荣获“安徽省首届教坛新星”光荣称号。安庆市高三化学、历史教研会在我校举行。 1998年,老师荣获“中学特级教师”光荣称号。学生汪琳获省青少年爱国读书竞赛特等奖。学生任薇娜获全国中学生读书演讲竞赛特等奖,并赴京参加颁奖大会。枞阳中学正式参加“皖中地区重点中学联谊会”。 1999年,丁文楚老师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学生左小端获全国中学化学竞赛一等奖。左鸣获全国数学联赛二等奖。枞中获安徽省青少年爱国读书活动特等奖。 2000年,高考达本科线数突破200大关。 12月,通过市专家组评估验收被批准为安庆市示范高中。 2001年元月,荣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5月,荣获市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教工之家称号。 11月,荣获市“三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2002年3月,荣获安庆市“花园式单位”。 5月,荣获市校务公开先进集体。 2003年4月,荣获县2002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4月,防“非典”工作动员大会。 2005年3月,推荐丁文楚同志为全国模范。 2006年3月,通过“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 2007年2月,召开枞阳中学三届二次教代会。 5月,3号教学楼竣工剪彩。 2008年3月,召开枞阳中学第四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 2009年4月,新校区开建 日,实习校园整体搬迁至新校区
历任校长/安徽省枞阳中学
张燕卿,第一任校长,任期1946年秋至1949年9月 吴庆麟,第二任校长,任期1949年10月至1950年10月 章建中,第三任校长,任期1950年10月至1952年2月 刘一民,第四任校长,任期1952年3月至1956年6月 李振恒,第五任校长,任期1956年6月至1957年6月 周乐韶,第六任校长,任期1957年7月至1960年7月 王之一,第七任校长,任期1960年8月至1965年1月 ,第八任校长,任期1965年2月至1972年7月 张裕民,第九任校长,任期1972年8月至1981年7月 胡雄德,第十任校长,任期1981年8月至1984年9月 ,第十一任校长,任期1984年9月至1997年7月 张启中,第十二任校长,任期1997年8月至2002年8月 韩泽平,第十三任校长,任期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 ,第十四任校长,任期2006年8月至当前
组织机构/安徽省枞阳中学
&周雪松 & 副校长&鲍官华 & 副校长&徐毅克 & 副校长&舒晓春 & 办公室主任&王一成 & 总务处主任&王爱民 & 总务处副主任&齐文 & 总务处副主任&何文彪 & 安全办主任&祖泽 & 安全办副主任&齐林 & 信息中心&葛刘邦 & 教科室主任&方寿堪 & 工会主席&王中胜 & 团委书记&龚欣 & 高一年级副主任&张文教 & 高二年级副主任&余晨 & 高三年级副主任&邹文雅&
办学特色/安徽省枞阳中学
以“尚和乐、竞一流”为精神,以“弘毅”为,秉承“博采成趣、日新成习”的校风、“存养省察、教学相长”的教风、“诗书润智、艺采扬长”的学风。学校办学强调“文化引领”,又注重“内涵发展”,既力争让社会满意,又同时兼顾学生的快乐与幸福,致力于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的协调发展、相得益彰,走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之路。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20:10
贡献光荣榜怀念的枞中_枞阳中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230贴子:
怀念的枞中收藏
好久没去过枞中了,感慨一下~不知枞中最近肿样,下雨天桥上是不是还会积水,西门是不是还要翻墙才能出去,食堂煲仔饭是不是还那么好吃,超市手机充电是不是还要排队,打水是不是还要排到女生宿舍,六路公交还那么挤么,教师公寓建好了么,周六晚上是不是还有许多人偷偷去食堂电视上看电影,老师会不会晚上还住在那小平房。还有曾经的老校区还有人去么,夜晚的操场还有人在跑步么,操场中央的土地还有人在踢球么,枞中那长长的梯还有人在爬么,小卖部还有开门么,曾经谈着女生骂着人生的老友们你们还好么-.-
私立中学好不,中西教育结合,国际化学习环境,注重艺术培养,丰富课外活动.全日制学校,双语教学,选择枫华,开启您孩子的启蒙教育.
这是一中老校区,现在成二中了
现在打开水的地方不会排到女生宿舍
老一中好神奇的样子……
七楼我的爱
我还记得食堂二楼小卖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次买日用品看到一堆女生用品和贴身衣物,都好尴尬
这是老枞阳中学啊
老一中还有感觉一点
老枞中感觉底蕴厚些
很荣幸在老校区待了一年,毕竟那是整个初中时代的期盼,梦想的起点。
下雨天桥上还是下雨天
额额 下雨天桥上还是会积水的
傍晚有人跑步,夜晚我不知道
学校的煲仔饭味道一直没变
凤凰山上的老一中。。。。
老校区一阵心酸
老一中三年时光
有幸在老一中带了一年,蛮怀念啊
句句都说到我心里去了
在老枞阳中学呆了三年,想念管理员张老
喜欢老一中
你发的是老枞中
每年回家都要去逛一遍 尽管已经物是人非了
这是我初中母校。
我上周末去了男生女生公寓都拆了综合楼重新粉刷了,变化蛮大,再不是那个老一中了。
好熟悉的地方,毕竟当年高一从寝室窗户就能看到操场的人儿
今年毕业,以后我会去多看看的
这是我的初中母校啊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29|回复: 15
真没想到,安徽的这些学校已办百年之久!看看你的母校可在...
收听听众帖子
本帖最后由 0052HL 于
12:17 编辑
始于1906年的六安城北小学,拥有百年历史的休宁县黄村小学、现已拆迁的合肥育新小学,她们都历经了百年风雨的洗礼,除了这些百年校史的小学,安徽这些中学也是走过了百年,这里面有没有你的母校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901.png (300.94 KB, 下载次数: 1)
17:36 上传
1906年,宁国府于宣城鳌峰(今宣城中学校址)创办“宁国府中学堂”,始为宣城新学之初。1913年1月,安徽省政府将宁国府中学堂改为“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1921年9月,经恽代英介绍,萧楚女来到四师担任国文教员。恽、肖两人为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创作了校歌歌词,由四师学生汪志达谱曲。
1946年,省立第十二临中,由泾县潘村营迁往宣城孙埠镇,更名为安徽省立宣城中学。
知名校友有章伯钧、任新民。
902.png (208.96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广德中学最早可追溯到广德州中学堂(清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坐落在安徽省广德县县城桃州镇横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1903年建校,2001年4月被命名为省示范高中。
903.png (252.13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898年的育德小学(1898年左右,由美籍基督教牧师古德创办,1933年由公馆巷迁至滁州市育新路122号,2012年元月迁至今址),是全市最早的一所“新式小学”。一九七二年二月,正式改名为普通中学,定名为滁县第三中学。
904.png (250.67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学校始建于1902年,其前身是始建于宋代崇宁年间(1105年)的全椒学宫和明代嘉靖年间的望阳书院。1958年定名为“安徽省全椒中学”。
1961年郭沫若为学校题写校名。
知名校友有周先庚、江树人、张贻惠等
905.png (105.44 KB, 下载次数: 1)
17:36 上传
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凤阳县城中央原凤阳府衙所在地,是一所有着120多年历史沉淀、文化气息浓厚的花园式学校,1893年建校,曾名淮南书院、凤阳府中学堂、安徽省立第四中学等。
906.png (100.81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亳州一中始建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1959年列入安徽省属重点中学,1999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级示范高中,现为亳州市唯一一所市直中学。
其中的佼佼者已成为两院院士、将军、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企业家等,知名校友有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仲星火先生等,仅知名大学校长就有十多位,被誉为“培养大学校长的摇篮”。
907.png (186.12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池州市第一中学原为“安徽省贵池中学”。
贵池县立初级中学是在1902年创办的贵池县立高等小学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省立贵池中学是1946年由湘西迁回贵池的国立八中组建成的。
两校合并后,时名“皖南区贵池中学”,1952年改名为“安徽省贵池中学”,2009年改为现名。
知名校友有左大建、吴英海等
908.png (254.96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始创于1902年,前身为“斌农中学堂”,与合肥庐州中学堂、桐城中学堂同为安徽省中等教育的三所源头学校,共同开创了安徽中等教育的先河。
1952年正式定名为“安徽省舒城中学”。200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为安徽省示范性高级中学。
王祖贤的曾祖父王仁峰先生是舒城中学首任校长,祖父王国璠先生,在舒城中学读书并任教。
909.png (323.05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如今舒中学子遍及五洲四海,专家名流各领风骚。
910_副本.png (161.19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你在嘉木的绿荫下春诵夏弦
我在趣廊的芳草旁潇湘枯砚
百一十年风雨中敦品励学
解放北路、55号永铭记……
小灰楼陪我走进你的心房
木闼飞甍刻录岁月沧桑
雕像下的教诲还在耳旁萦绕
同学少年我们方遒风华正茂……
——(《六安一中版南山南》词:张广顺)
六安一中,创建于1906年(光绪32年),是安徽省属重点中学、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安徽省级示范高中。
霍山上土市中学
911.png (230.29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上土市中学原名 “狮山中学”、 “淠源二高”,始建于1908年,创始人孙中山先生好友,同盟会会员李晴峰。
这里曾是著名的西镇暴动的策源地,又是英山、金寨、霍山三县人才的发祥地。沧桑百年,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内涵,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栋梁之材,原外交部部长余瓒、水利部部长陈礼民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学校保留了建于清朝末年具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玉玺楼,作为西镇暴动策源地之一的玉玺楼,不仅是上土市中学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皖西革命的见证,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912.png (162.04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前身可溯至1909年(宣统元年)的“乙种蚕桑学堂”,1969年学校更为现名,2003年,学校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阜阳一中&&
913.png (242.54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1917年,学校创立(近百年),初为安徽省立第六中学。1928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省立第三中学。1938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省立颍州中学。
1950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省立联合中学。
195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省阜阳第一高级中学。
知名校友有刘德培、解广润、张俊九、韩斌、谢毅等
914.png (228.64 KB, 下载次数: 1)
17:36 上传
阜阳市第三中学,前身为成立于1906年的清颍书院,1975年,学校被正式命名为“阜阳市第三中学”,日,阜阳市第三中学整体搬迁至位于阜阳城南的新校区。
该校为阜阳市教育局直属中学,曾获得“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安徽省文明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称号。
颍州中学& &
915.png (269.37 KB, 下载次数: 2)
17:36 上传
其前身系创办于1906年的清颍中学堂。2014年8月,根据阜阳市政府62号会议纪要精神,区委区政府作出决定:将原清颍中学整体搬迁至文德路阜阳三中老校区,同时面向全市公开招考校长,选聘优秀教师,并将学校更名为阜阳市颍州中学。
916.png (130.79 KB, 下载次数: 1)
17:36 上传
当涂一中创办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79年定名为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是皖南八校之一。
知名校友有徐大懋、吴泰昌、钱齐璈、侯晶晶等
917.png (169.18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和县第一中学为安徽省示范高中。据《皖政辑要》记载: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改原和阳书院为官立和州中学堂,标志着和县一中的建立,使之成为安徽省最早的5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校之一。
辛亥革命后和州中学堂更名为和县中学,几经变迁分合,1973年和县中学分校后在原址建校,正式定名为和县第一中。
918.png (250.58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始建于1903年,原名“庐江中学堂”,后几易其名, 1952年更名为“安徽省庐江中学”并沿用至今。
知名校友有吴婷、朱长虹等
919.png (146.36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学校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前身是庐州中学堂,全国解放后方定名为安徽省合肥一中,1952年秋,正式改名为合肥市第一中学。1955年,定为省重点中学,2000年,定为省级示范高中。
知名校友有杨振宁、杨元庆、苏平凡、许嵩等
920.png (182.08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九中的前身最早为清代知府张纯修于康熙四十四年(公元一七零五年)所创,始称“横渠书院”,继改“庐州书院”,历经七朝近两百年,逐渐成为合肥有名的学府。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一九零二年),李鸿章子侄、邮传部侍郎李经方改之为“庐州中学堂”,成为合肥教育史上第二个所谓“西为中用”、“除旧布新”的新型学堂。
新建制的合肥九中创办于1956年。
知名校友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建筑大师戴念慈、心血管病专家何国伟、电影表演艺术家王诗槐等。
合肥四十二中
921.png (225.11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学校始建于1906年,经历了满清、民国和新中国,跨越了三个时代。学校始名为“启明初等学堂”,1928年改称“合肥县立第八完全小学”,1932年为纪念庚戌广州新军起义将军合肥籍烈士倪映典,改为“合肥县映典小学”。
解放以后,学校的名称相继改为:“合肥市第四小学”、“合肥三牌楼小学”、“合肥长江路第一小学”。
1975年改为“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学校于1994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省级示范初中”,又被确定为“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
知名校友有著名影视演员王诗槐、巫刚、王笑梅等。
922.png (202.6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吴存荣在巢湖一中百年庆典大会上致辞】
学校创办于1911年,其前身为历经清、民两代的巢湖书院,1905年,改为“巢县高等小学堂”; 1911年,改为“巢县官立中学堂”,学校中学历史自此肇始,1947年,定名“巢县中学”;1984年,正式更名为巢湖市第一中学;1959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中学,2000年11月,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示范性高中。
知名校友:李克农、陈其五、刘乃敬、刘乃诚、杨维廉等
923.png (224.88 KB, 下载次数: 1)
17:36 上传
学校始建于1911年,原名蚌埠宝阴学堂,意为宝贵光阴读书之意。1957年,正式命名为蚌埠第五中学。
924.png (113.05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被誉为“淮上名校”的寿县一中,坐落在八公山下、淝水之滨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它始建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循理书院。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时任学部大臣的邑人孙家鼐捐资扩建循理书院,创办寿州公学,此为寿县新式公学的开端,也是安徽省最早的中等学校。
解放后,合并县中、十一临中、师范学校,成立皖北公立寿县中学,1951年易名为寿县中学。五十年代即以教学业绩蜚声全省,六十年代被定为实行“五十条”的学校之一,“文革”后更名为寿县第一中学(简称寿县一中)。
925.png (246.03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寿县第三中学伴随着寿县近现代教育发展的脚步,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依寿春镇总兵署旧址(位于县城东大街)兴办,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办学百余年,数易其名,1973年定名为寿县第三中学。
926.png (223.17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前身为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创办的安徽全省师范学堂,学堂由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倡议主办,首任监督为桐城派后学大师姚永概。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学校视察,是毛主席视察的唯一一所中学。
后经分合变迁,先后易名为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安徽省立第一中学等,至1956年始定为今名。1999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高中,2001年被确定为全省高中理科实验班承办学校。
、2011年安庆一中学生三次夺得安徽省理科高考状元。
927.png (349.26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地处宜城名胜之地百花亭,占地面积近百亩。清季安徽巡警学堂、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相继在此短暂办学。在这里,基督教会圣保罗中学(创办于1899年)、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创立于1912年)一墙之隔,长期并存。
1956年夏,两校合并成立了安庆市第二中学。2007年,原安庆市第六中学整体并入,掀开了初中、高中分区办学的新篇章。
928.png (260.38 KB, 下载次数: 1)
17:36 上传
是安徽省最早创办的初级中学之一。1877年(清光绪三年),由安徽省怀宁县知县彭广钟会商全县七乡士绅,募集捐款,就任家坡丰备仓旧址,建立“凤鸣书院”。
1901年,清政府废除八股取士制度,颁诏各省,设立县办小学堂,怀宁县筹备改“凤鸣书院”为“凤鸣小学堂”, 1902年,“凤鸣高等小学堂”正式成立,1903年,改办“凤鸣中学堂”, 1904年,定称“怀宁中学堂”。
1916年因经费支绌而停办,1921年继续复办。1935年,选定怀宁县学宫(现址)建造新校舍,1936年,迁入县学宫。抗战期间,曾迁往高河、三桥、卓湖等处坚持办学,1946年迁回安庆。
知名校友:周坚卫,丁士匡,丁厚慈等。
929.png (155.52 KB, 下载次数: 1)
17:36 上传
由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先生于1902年创办。
知名校友有黄镇、章伯钧、何其巩、朱光潜等
930.png (154.92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创建于1906年,原名太湖县立中学堂。1912年以后,学校几易其名,1952年正式定名“安徽省太湖中学”。
1958年被确定为安庆地区四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县城办学,这也是学校历史上的第四次搬迁。2001年4月,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怀宁中学& &
931.png (201.86 KB, 下载次数: 2)
17:36 上传
位于安徽省怀宁县的县城——高河镇,学校创建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前身是凤鸣书院,1958年由省教育厅定名为“安徽省怀宁中学”,2000年3月,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932.png (270.91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朴初中学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城区晋湖路10号,是在安徽省太湖师范学校基础上改制组建的一所完全中学。其前身是熙湖单级师范学堂,创立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迄今办学百年。
933.png (180.94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创建于1910年,1910年改高等小学堂为五年制中等学堂,名为“潜山县立中等学堂”,这是潜山中学的脉源,也是潜山县中学教育的发端。1923年始名为“潜山县立初级中学”,成为潜山县第一所初级中学。
934.png (151.6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1905年皖江中学堂的监督(校长)严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共早期党的领袖陈独秀(在皖江中学堂执教);
著名教育家、爱国知识分子、省立五中校长刘希平;“十月革命”思想的传播者、中共早期党员、省立五中教导主任高语罕、革命家恽代英、沈泽民;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文学家、省立五中的学生会主席蒋光慈;
北伐名将、省立五中的学生会干部曹渊;北大著名教授、红学家吴组缃等,无不在芜湖一中的历史上乃至中国的近现代史上留下光辉业绩。
它的前身系创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中江书院(1765年)。1903年,中西文明交汇,中江书院改制更名为皖江中学堂,开始进入办新学的历史过程。
935.png (230.86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学校创办于1897年,前身为“广益学堂”。1927年变校名为“广益中学”,这期间有王稼祥、阿英、李克农等杰出革命者与仁人志士在校就读,从事青年学生运动。1954年被命名为“安徽省芜湖市第三中学”。
知名校友有李克农、阿英、王稼祥等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936.png (254.42 KB, 下载次数: 2)
17:36 上传
创办于1903年,历经育英学堂、萃文书院、萃文中学、芜湖第四中学、安徽师院附中、皖南大学附中、安徽师大附中等办学时期。1978年,该校获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省属重点中学;2000年,该校被评为省示范高中。
知名校友有濮洪九、唐大森、丁学东、杨弋等
937.png (144.16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宿城第一中学的前身是1906年留日学生、中国同盟会早期会员王雪渔先生在旧时书院的基础上创办官立正宜中学堂,成为皖北地区第一所近代中学,1952年定名为“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
知名校友有汪洋、朱继民、杨在葆等
宿州六中&&
938.png (211.04 KB, 下载次数: 1)
17:36 上传
宿州第六中学,前身为宿城第一初级中学,再前身为宿城启秀女中。启秀女中创建于清末公元一九零九年,距今近百年历史。
她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即:一九零九年至一九五二年的启秀时期,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七九年的宿城一初中时期,一九八零年至今的宿州六中时期。&&2011年3月份,随着城市的发展需要。宿州六中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
939.png (245.28 KB, 下载次数: 0)
17:36 上传
黄山白岳,毓秀钟灵,缅前修,仰止弥殷。
旧学商量,新知融贯,且把文明种因。
紫阳、海阳、西欧、东美,一炉而冶,气象倍峥嵘。
从今抖擞,迈往无伦。
愿共勉,树全徽特有之先声!
创办时间于1912年。民国元年初,胡晋接先生开徽州中等教育之先河,在歙县紫阳书院创办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后迁往屯溪荷花池,7月购得休宁万安古镇新棠吴、任两氏故居,作为永久性校址。
学校数易其名,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省立二中、省立徽州中学、省立休宁中学、皖南区休宁中学。
1952年,由教育部定名为安徽省休宁中学,并定为省属重点中学。
各校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遗漏、不妥之处,敬请在下面写评论留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经百年的母校,我又想起了你!我为母校点个zan!!
收听听众帖子
?安庆市三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全日制。学校如命圣心公学,创办于清朝同治年间(1870年),继改名为。时值失败之后,中国闭关自守,“不知奋发为雄,忧心人见,国事日非”。于是创办学校,崇尚文明崇尚文化,造就济世时之英才。同期创办的还有,即现今的,他们冲破八股科举的禁锢,开创了中国办学的先河,成为中国兴学办校的灯塔和指南针。期间崇中提出了“以人格救中国”“读书不忘国”的校训,捐款捐物支援前方,罢课罢教
总体来说还可以,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安庆人吗!掀起浪潮。从创办人西班牙人倪怀伦到 最后一任校长,崇文八十多年的努力,桃李满天下。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1956年更名为。 位于安庆市繁华的人民路中段,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备的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现有班级36个(含艺术特长班3个),在校生1800多人。全校136名教职工中,有高级教师37人,一级教师53人。我校校园占地面积27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有教学主楼一座,实验楼一座,艺术楼一座,其中生理化实验室、网络中心、微机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艺术教室及仪器保管准备室共25间,还有多功能阶梯教室一个,图书室、阅览室各一间。“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普教为主,特长为辅”为我校办学方针,“以现代化教育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我校办学宗旨。98年我校获得了省级“装备工作先进集体”称号,99年被省教委命名为“电教设备省级一类达标学校”,2000年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被评为“省一级单位”,同年被市教委命名为“安庆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我校被命名为“市级示范中学”。楼主是什么意思?俱然故意抹掉安庆三中的历史排名!
收听听众帖子
本帖最后由 篝火红 于
13:40 编辑
数数看;创办于1870年的“公学”;全国有几所?!
收听听众帖子
数数看;创办于1870年的“公学”;全国有几所?!
可这张老照片有误。这明显是百年建筑‘劝业场’,民国时期旁边曾有儿童乐园。所以不会是崇文中学。
&&一张劝业场的图片对照一下:
53109.jpg (113.99 KB, 下载次数: 0)
16:25 上传
&&三中的老照片倒是有一张:
Screenshot_-06-25-50_com.tencent.mm_副本.png (416.07 KB, 下载次数: 0)
16:35 上传
收听听众帖子
三中不存在了,争有意思吗、
收听听众帖子
本帖最后由 篝火红 于
21:54 编辑
呵呵!还真是,没仔细观察照片就转过来了;我曾是三中学生,那时学校靠天主教堂前有一排教室也是欧式风格建筑。
三中不存在了,争有意思吗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是不容改写的!
收听听众帖子
三中那栋欧式风格建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两三岁在那里住过一小段时间。
收听听众帖子
我的母校不在!
收听听众帖子
我的也不在
官方微信号:aqwzw520
网络客服彤彤:
收听听众帖子
中文名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外文名 Tongcheng No.2 Middle School
简& & 称 桐城二中
校& & 训 学思诚礼
创办时间 1912年
类& & 别 初级高中
收听听众帖子
收听听众帖子
母校木有上榜
收听听众帖子
anqing no.10 middle school,1964年,没上榜,嘿嘿
收听听众帖子
收听听众帖子
这肯定知道……因为高二的时候百年校庆那阵势弄的,刚建好的体育场全是人……
收听听众帖子
枞阳浮山中学呢
官方新浪微博
官方腾讯微博
|||||||&&&
Powered by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枞阳二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