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哪儿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到底在哪里 - 佛弟子文库┊┊┊┊┊┊┊┊┊┊┊┊┊┊┊┊┊┊┊┊┊┊┊┊┊┊┊┊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到底在哪里有人曾经问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每天所追求的就是名利以及享受。每天忙忙碌碌,为的就是要多积蓄一点财富,争得地位。现代人确确实实正是谚语里头所说的&利令智昏&,真可怜!现代人钻到名利里面去了,智慧完全没有了,天天追求财富、享受、权力、地位,以为这个东西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错了!天天追求这一些物质上的享受、名闻利养的享受,以为这个东西是乐。实在讲这个乐是什么?这个乐是吸毒。
在佛法里面就看得特别清楚,佛告诉我们,世间最毒的是什么东西?现在一般社会讲病毒,最严重的病毒,最厉害的病毒,佛说是贪嗔痴三毒。你里面有三毒,外面有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些毒菌的诱惑,内外交感,你怎么会不生病?你怎么会不死?这个多么严重!几个人觉悟?几个人明白?唯有佛明白,唯有佛觉悟。我们天天想要自己身体健康,求健康长寿,你不把身心内外的严重病毒拔除,你怎么能得到健康长寿的身体?
只有迷惑颠倒的人,才会追求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些东西;追求这些东西是追求毁灭、追求死亡。如果讲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儒家跟佛家都讲得很好,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值得追求的是什么?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换句话说,这一生当中作一个明白人,不要作个糊涂人。作个明白人,自在了,幸福了。佛经里面讲得大利益,得真实的利益。
真实的利益并不是财富,并不是权力,并不是地位,你要以这些东西做为一个价值观,那你完全错误了。真实的利益是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因果报应的事实,然后就像诸佛菩萨一样,应化在这个世间,游戏神通。世界就像一个舞台一样,我们出现在这个舞台上,表演这个角色,真正能够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也就是我们讲的&自在随缘&,这就是人生真正的价值。作帝王的,就像唱戏一样,在戏台上扮演一个皇帝,扮得很逼真,扮得很像,让观众都喝彩,成功的演员。另外一个在舞台上扮乞丐的,也扮得很像,惟妙惟肖,也是成功的演员,也让大家喝彩。他们两个是相等的、平等的,没有高下,都是一流的演员,都是最成功的演出,都达到满分,这就真正懂得人生。
佛教给我们,要作一个明白人,作一个觉悟的人。没有改变我现前的生活,没有改变我现前的工作,就在我现前的工作上、生活上,作佛、作菩萨。你今天是一个国家的总统,你这个总统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模范总统,这就叫佛、叫菩萨。佛菩萨就是世间的典范、模范,你做成功了。那一个人是在街上开计程车的,计程车的一个司机,他在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上,也是全世界计程车司机里面的模范、榜样,他是司机菩萨,他是司机佛陀。他跟那个总统菩萨、总统佛陀没有两样,完全平等。
我举这两个例子,诸位细细去体会。如果你是家庭主妇,你是全世界家庭主妇的榜样。你的家庭整理得干干净净、清洁整齐,是所有一切家庭的榜样,菩萨家庭!佛陀主妇!所以教你作佛、作菩萨,并不是教你得富贵、得权力、得地位,而是教你把你的思想,把你的观念全部改变过来。你的生活、工作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作表率,为一切众生作榜样,这叫学佛。
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看《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法得度,就说什么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法,这是真正彻底觉悟的大法。
求佛菩萨保佑你升官发财,那是迷信,完全错误。佛菩萨教给你,在你现前的生活,现前的工作上,作一切众生的典范,没有自己,所做所为都是给人作好样子。就像唱戏一样,无论演那个角色,都要演得到家,都要演得成功,他的功德是平等的。佛法是讲清净、平等。无论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家统统都平等,没有高下之分。无论演那个角色,都是真实智慧,都是幸福美满,都是在普度众生。
你看经上佛常常讲,&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读诵&是教你每一天要温习,把佛的教训记住;&受持&就是要把佛的教训在生活当中完全做到;&为人演说&,就是表演给人看,做出一个样子给人看。佛教我们作师、作范。人人都作师,人人都作师范,这个社会多美好!这个社会多么吉祥!那个师范不是指学校老师,那个意思太窄小了,也不是专指这几个出家人,整个社会上出家人占的比例太少了。
出家人要作出家人的师范,在家人要作在家人的师范,从政要作从政人的师范,经商要作经商人的师范,学生要作学生的师范,乃至于乞丐要作乞丐的师范,这才叫大乘佛法。也许有人要问,乞丐怎么能作师范?我在出家受戒的时候,民国五十年,我在基隆八堵海会寺受戒。老和尚道源老法师给我们讲了个故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在民国初年,他那个时候出家当小和尚。他们家乡有一个乞丐,而乞丐的儿子以后经商发财了,在地方上很有声望、很有地位。老子在外头要饭,所以亲戚朋友都骂他:&你不孝,你发这么大的财,你怎么可以叫你的爸爸在外头讨饭?&受社会大众的责备,他当然心里很难过,所以他就派了很多人到外面去找。也是一番苦心,终于把他的父亲找回来了。
父亲找回来之后,他派了一些人伺候照顾,在家里好好供养。那里晓得,他父亲在家里住了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样子,看到人家不注意的时候,他又偷跑了。他跑出去,又去要饭去了。人家就问他:&你儿子发大财,在家里接受供养,你为什么还要作要饭的?&
他说:&你不懂,那个生活太苦了!处处有人伺候照顾,我过不习惯。我要饭,天天游山玩水,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只要肚子吃饱了,晚上随便找个破庙休息一下,天天游山玩水,我过的生活多自在!&乞丐菩萨!
你才晓得人生意义在哪里?他过那个生活,他觉得有意义,他快乐、他自在、他幸福。心里面无忧无愁,无牵无挂,不生烦恼。没有是非人我,没有利害得失,跟大自然合而为一,这种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所以我听道源老和尚讲这故事,我就知道那是佛菩萨示现的。应以乞丐身而得度者,即现乞丐身。佛菩萨哪一道不化身呢?哪一种身分不示现呢?这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真正的价值,应当去追求的。
懂得选择生活方式,懂得选择工作,你懂得在周边生活环境里面发心作模范、作典型,转移社会风气,令一切众生在名利里头醒悟过来,你就是佛菩萨,你是真正在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不一定要用语言。像道源老和尚讲的这个乞丐,他是以身作榜样,真正了不起。叫人知道一般人所讲的荣华富贵,在他觉得那不是生活、不是幸福。幸福是身心清净,无有烦恼,无有牵挂,得大自在,那是真正的幸福!这里面有大学问,几个人能懂?世尊当年在世,他所示现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乞丐。
我们出家人叫比丘,比丘是梵语,翻成中文叫乞士。乞就是乞丐,加一个士,士是读书人,这个乞丐有学问、有道德、有修养,不是一个普通的乞丐;换句话说,就是模范的乞丐!模范的乞丐,可以叫一切众生看到他的生活行为,有所警惕,有所领悟。
我们要认真去反省反省: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到底在哪里?下篇: 上篇: 欢迎转载 QQ: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人在俗世所做的一起努力又有何意义呢?所有的成就随着肉体的灭亡变得毫无意义。那人生的意义在于经历和过程吗?
按时间排序
213 个回答
其实人生本生是没意义的,意义都是人赋予的,非要说人生有什么意义那就是为了人类的进化,因此你所做的一切又都存在意义。
越来越多的人回答“人生没有意义”,真是怒赞,说明知道真相的人越来越多!宇宙有一天都会毁灭,人这么渺小的动物,这么短暂的一生,不管多么伟大的功业,最后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是宏观的角度。但是微观的角度,人生不同的道路会导致不同的结果,那么,你会选择哪条道路?所以,不要再瞎问什么人生意义,而是问你自己,你究竟想要什么?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你今天能做些什么事?今天你能做什么样的选择?
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本身。同理,生活的意义就是生活本身。
人类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一切生命的意义,都在于努力实现各自的愿望或梦想,或者仅仅只是生存的欲望也行。不要把生命看得很渺小。生命(能觉)=宇宙(所觉),好比镜=像。生命(=宇宙)没有最终目的地但是人都有各自的心愿即便是出世的和尚或道士也有其大愿所以你的问题其实不在于不明白人生的意义而在于你以为你的心愿或梦想是实现不了的人虽未死,心已经死了其实未必不要迷信任何理论(不要迷信任何权威,无论是zz的科学的还是宗教的)人的理性必然要简化现实,(不然的话,是无法思考的)然而现实是真的可以简化的吗?思维离不开概念名词,也被概念名词所框定禁锢  理性必然要简化现实,不然地话,是无法思考的  给万物起个名字,就是在简化现实  然而现实是真的可以被简化的吗?  树叶A=树叶B吗?1=1?  如果1不等于1,那么我们给他们起同一个名字是对的吗?  我们建立在1=1的基础上的逻辑思维真的可靠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所谓非常非恒,就是指在时间上1不等于1,处于变动中  再则,把现实概念化,会割裂万事万物之间的因缘之网  把多因生多果简化为单因生单果  当我们沾沾自喜于自己的逻辑的胜利时  完全意识不到,那是被我们忽略不计的其他因素暂时放任的胜利  我们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以为自己真掌握了什么永恒的普遍的真理  恐怕到摔跟头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某,非某,所以某  某之所以是某,是建立在一切非某之上,以一切非某为因缘的  理性,非理性,所以理性  思维,非思维,所以思维  只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理性思维也没什么错。  记住:摸着石头过河,如履薄冰,  别人的话听不得(教条主义要不得),  过去的经验也是靠不住的(经验主义也一样)。易经不是科学,但可能比科学更接近真理。  现在连我还是蒙童的儿子都会说:"这不科学"  言下之意,不科学就意味着不可能或不正确  好似,科学是等同与真理的。  其实不然  只有可证否的才是科学  所谓可证否,就是可以被检验,可以被推翻  在笔者看来,所有科学理论都注定要被推翻  因为它们是建立在1=1这个逻辑基础之上的  人的理性必然要简化现实,(不然的话,是无法思考的)  然而现实是真的可以简化的吗?  比如1=1,看起来很对,是基本的  但是我们能找到两片相同的树叶吗?  1个苹果+1个苹果真的等于两个苹果吗?  所谓相信科学,这个口号是说不通的  科学的精神就是怀疑  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  “相信科学”的潜台词是相信专家,相信权威,相信标准答案,……  这恰恰是反科学的  如果一定要让笔者选择的话,  笔者更愿意相信1=0的逻辑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阳生,阳极阴生,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苦尽甘来,乐极生悲……  实际,笔者任何理论都不会选择相信  迷信经典和迷信权威一样,会扼杀可能性,扼杀梦想  使人失去生活的目标,(常问: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  人虽未死,心先死了,直如行尸走肉一般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无论你的理想看起来多么不切实际,都是有可能实现的只要你有所行动信愿行是连在一起的只有中大奖之愿,而不去买,是不可能中的。镜=能=我
=自=性空=个体=生命
=心像=所=非我=他=缘起=集体=时空宇宙=物镜像不二,离镜无像,离像无镜生命=宇宙缘起是空间上的因果,因果是时间上的缘起,因果与缘起是一回事时间和空间也是一回事,空间上的距离就意味着时间上的久远或短暂(想一想什么叫“光年”,我们看到的星星是过去的,看到的人不也一样是过去的?只不过是刚过去而已)时间是从我们产生空间感时开始的,也就是从我们把平面看成立体时开始的要想开悟,就要反其道而行之你什么时候学会把立体的看成平面的,大约就离悟道不远了。(眼前三维外物=圆满平直的心镜)道即非道,非道即道。某即非某,非某即某。我(能觉)即非我(所觉),非我(所悟)即我(能悟)。自(生命/心)他(宇宙/物)不二。 缘起(宇宙/物)性空(生命/心)第一因(第一缘)就是欲观之心(对象化思维),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欲者,愿也当上帝以为自己的灵在水面之上,把平面看成外物(立体)时,他已经开始迷失了但是不如此,如何造物,如何如愿呢?天地(或圣人)不仁,没有自己的私愿,而要满足一切众生之愿(包括孽待狂与受孽狂之愿)由于所有看似单独孤立的个体都通过因缘连在一起所以不能一一如愿,只能一起如愿所谓心想事成的秘密,所谓吸引力法则,不是马上灵验的(恐惧也是一种愿,怕什么来什么,说曹操,曹操就到了)我相信大家的心愿,梦想……都能实现贪心永远填不满,生命(=宇宙)只有固定的前进方向,没有最终目的地其实,我们时刻都在“再组合”中,缘起缘灭,缘灭缘起,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关于“我是谁”,笔者曾经给人解说过三个比喻  其一,“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肉身好比工具或坐骑,身体与法性自性相比,就如桥面与水面相比  (注意:此偈虽有助破对身的执着,但没悟透水桥不二,人牛不二。  写此诗的所谓大士,日后带弟子一起焚身祀佛,显然是出偏了)  其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水面,镜面,也许是古人能找到最好的比喻  现代,则有显示屏,更好一些,因为不像镜面,没有另一个我在这屏幕前  请试试看,把眼前的三维立体的世界看成一个平面,非台无树,没有厚度,镜前无我,镜内无物。  “本来无一物”偏空,不如“佛性常清净”  严格讲来,此偈也没悟透,须知觉尘不二,尘埃也是清净的,烦恼就是菩提  所以慧能还需要五祖再跟他讲解《金刚经》方才真正觉悟  其三,“千江有水千江月”,其实只有一月  此月,可以是因果缘起,也可以是老天爷、上帝、真主的安排,也可以是客观存在  你信什么,它就是什么  这个比喻虽有助于破对个体的执着,但是没一滴滴水,哪来的大海呢?  真正的救度就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互帮互助中  如果有谁觉悟后行为一点也没改变,仍旧自私自利,甚至选择做恶,那就是没真正悟透  须知所有的角色都是一个演员演的,  不存在“同时”“同地”,地界和时区都是人为划定的,  实际,一点点空间距离,都意味着已经过去,只不过是刚过去而已  (释迦夜睹明星得悟,星星何其远,为何出现在你面前?)  在你对面的都是另一个“平行”时空的你  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  老天真是太公平了  生命即觉,觉即生命。(没有知觉的生命还能叫生命吗?)  我(能觉)即非我(所觉),非我(宇宙)即我(生命)。  自他不二,觉尘不二,离觉无尘,离尘无觉  好比镜像不二,离镜无像,离像无镜  什么时候学会把立体的看成平面的,大约就离悟道不远了。  (眼前三维外物=圆满平直的心镜)  镜=能=我=自=性空=个体=生命=心(灵)  像=所=非我=他=缘起=集体=时空宇宙=(事)物  镜=像,能=所,我=非我,个体=集体,生命=宇宙,心(灵)=(事)物  (把它们连起来的是什么?你我当下之觉也)  缘起是空间上的因果,因果是时间上的缘起,因果与缘起是一回事  时间和空间也是一回事,空间上的距离就意味着时间上的久远或短暂  (想一想什么叫“光年”,我们看到的星星是过去的,看到的人不也一样是过去的?  只不过是刚过去而已)  时间是从我们产生空间感时开始的,  也就是从我们把平面看成立体时开始的  要想开悟,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因果=时间=事件,缘起=空间=物体  时间=空间,因果=缘起,事件=物体  (把它们连起来的是什么?你我当下之觉也)  我是谁?觉也!(肉身不过觉镜之像中一小部分而已)  当下之觉,缘起缘灭,缘灭缘起,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无寿命可计。每一个当下都是新鲜的。  比如笔者年过四十,开始老了,但我从来也没老过,我觉得这老也是新鲜的。  有位朋友说“无寿者相”应是“无受者相”,以讹传讹了千百年。  这也说得通。  无身相,自无受者相。  无寿者相,是因为时间上的缘起性空(时间上的无我)  无受者相(无身相),是因为空间上的缘起性空(空间上的无我)  只因我无寿命可计,反成无量寿  只因我无身量之大小可计,山河大地,苍穹星河,皆成吾身  道德经: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生死中,  这一个当下的我已经不是上一个当下的我了,好比现在的我是过去的我的子孙  之所以我们以为还是那个我,其实是“遗传”带给我们的错觉,  好比视觉暂留,这一秒留下了上一秒的部分,似乎从上一秒中独立出部分来,但这一部分能带到下一秒去吗?  请注意,遗传与变异是同时进行的。  比如人们争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却不知,每一代鸡的基因都有极细微的不同,严格地讲都不能统称为鸡,顶多只能叫鸡某代  问:缘起性“空”?  答:每个看似单独孤立的事物都由无数因缘而来。这里面没有一个因或缘是此事物之“唯我独尊”之性,故曰“空”。  缘起性空是佛学的基本原理  所谓三法印(用来判断是真佛说还是魔说)其实都在说缘起性空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圆满寂灭=缘起性空  诸行=诸法=圆满=缘起,都是指无数无量无边因缘的整体集体全体而言  无常=无我=寂灭=性空,都是指某个个体的事物而言  个体只能是无常,无乐(有烦恼是真苦),无我,无净(有漏,漏即烦恼,漏即私心)  常乐我净只能是指集体而言  私心即是魔  无论是从三法印,还是从四法印(加一个“有漏皆苦”)来看  许许多多披着法衣在大谈特谈个人的解脱,个体如何得到常乐我净,都是魔。  人(乃至所谓智慧生命)大约都有两执:我执,法执。  (再次借用佛家概念,不喜勿看,免得添堵)  我执:被寿者相,相续相所惑。执着于独立的身或灵,不悟缘起性空,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法常转,常转法)  妄想、追求个体的单独的解脱  法执:被“同时”“同地”所惑,执着于同一片天空,同一个真理,唯一神……  不悟现在是过去的集合(时间上的缘起性空),见面如同联网,分处不同的时空宇宙世界  妄图统一思想,追求一同天下,(所谓紫薇圣人的预言,就是此类)  不知和而不同才是最理想的  我们要警惕我们对单因得单果的偏好  之所以有这个偏好,是因为可以简化现实  如果不简化现实,我们是无法思考的,  然而现实是可以被简化的吗?  楼主也依赖理性的思考,也要简化现实,比如我倾向于用因缘巧合解释一切  (碰巧也要至少二者相碰,也是一种因缘  上帝或老天爷或造化的安排,未尝不是一种碰巧  西方有幅名画,描写的就是造物主与被造者两者手指的相碰)  因果与缘起是一回事  缘起是空间上的因果,因果是时间上的缘起  (时间与空间也是一回事,空间上的远近同样意味着时间上的远近)  强调因果忽略缘起的朋友,往往说的是单因得单果,而不是众因和合而生,众因和合而灭  我在上文打过一个叠麻将牌的比喻,来说明即不能说有轮回,也不能说没有轮回  其实我们的一生似乎有寿命可计,很有可能,也不过就是(因缘巧合,造化自然之下)麻将牌叠得比较整齐而给我们的错觉  那个有一根绳串起每一个当下的觉这些明珠的念头,就是引诱我们自私自利的毒蛇  不要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迷惑了,没有大地,种什么都白搭记得早年,笔者对一位朋友说:关于未来,无非两种可能。一者你会死,二者你不会死。如果是前者,死都死了,一了百了,还担心什么呢?如果是后者,你都不会死了,自古艰难唯一死,除死无大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死并不可怕。试问,你可以看着自己死吗?如果可以,这还叫死吗?不是另一种活吗?真正的死亡是无法经历的。可以经历的都不是死亡,而是生活。有人说,死后会堕入黑暗。你还能看到黑暗,那你就还没死。活在黑暗中有人说,死后什么也没有,你还能感到什么也没有,那你还是没有死,活在什么也没有里。如果连什么都没有也没有,那么我们在怕什么呢?对于死亡,黑暗,未来/空旷的恐惧,都来自对于未知的恐惧按说这种恐惧是非理性的。因为不知就不知好了,应该好奇才对,为什么要害怕呢也许是因为原始人类的环境太恶劣了那些胆大的,莽撞的,不懂得如履薄冰,摸着石头过河的早死了没来得及把基因传下来其实完全可以换个角度看,不知道才有趣。剧透了就没意思了。不要迷信权威,专家,标准答案,经典,乃至任何理论,死亡有无数的可能性,未必一定断灭死后可能什么也没有,连什么都没有也没有,就叫断灭。也可能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比如原来是缸中之脑,或者某高级生命玩的大型游戏NPC。或者我们就是这种高级生命。之所以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为了玩得更投入,更有意思。当然也可能上天堂或轮回。可能性太多了。人的理性必然要简化现实,(不然的话,是无法思考的)  然而现实是真的可以简化的吗?  比如1=1,看起来很对,是基本的  但是我们能找到两片相同的树叶吗?  1个苹果+1个苹果真的等于两个苹果吗?所以,一切皆有可能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心愿,梦想,理想,志愿……以至于失去生活的目标,(常问: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人虽未死,心先死了,直如行尸走肉一般 除了对于未来(未知)的恐惧,怕死还夹杂着对于失去肉身这个外缘的恐惧这是因为我们迷失自性,难免攀缘妄想打个比方,当初上帝要造亚当,可能就是因为上帝害怕了他以为自己的灵行在水上,而在镜面里(水能反射=镜)找不到自己,害怕了,于是就拼命抓住镜中像这个“外”缘,慢慢形成了身体和安置它的宇宙明心见性(开悟)不是难事,请看下文。  道即非道,非道即道。某即非某,非某即某。  我(能觉)即非我(所觉),非我(所悟)即我(能悟)。  自(生命/心)他(宇宙/物)不二。  你什么时候学会把立体的看成平面的,大约就离悟道不远了。  (眼前三维外物=圆满平直的心镜)  觉尘不二,离觉无尘,离尘无觉  好比镜像不二,离镜无像,离像无镜  镜=能=我=自=性空=个体=生命=心  像=所=非我=他=缘起=集体=时空宇宙=物  缘起是空间上的因果,因果是时间上的缘起,因果与缘起是一回事  时间和空间也是一回事,空间上的距离就意味着时间上的久远或短暂  (想一想什么叫“光年”,我们看到的星星是过去的,看到的人不也一样是过去的?  只不过是刚过去而已)  时间是从我们产生空间感时开始的,  也就是从我们把平面看成立体时开始的  要想开悟,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开悟的根本在于转变对象化思维  对面的是谁?就是我们自己  好比照镜子,看到的都是自己  又与照镜子不同,并没有另一个自己在镜前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这样。糊糊涂涂地来了,又糊糊涂涂地去了。即使有些人能够在此生辉煌一番,功名利禄都得到了,甚至做成了很了不起的事业,但最后也还是无可奈何地去了。纵然如李白也只能感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伟大如孔老夫子,也只是说“未知生、焉知死”,就这样对人生和极其重大的生死问题做了交代。更多的人,那就是秋风中的一片落叶,随风而去,不知所以,不知所终。感恩佛法和现在社会佛缘殊胜的环境,自己幸运的得以知遇和了解了佛法。又经过多年来的苦苦修学和思索,跌跌撞撞,终于能够算是摸到了佛法的大门,因此,生命才算是真正的有了意义。就像是在人生长期的浮躁、癫狂、亢奋、苦闷、忧虑、失望和挣扎中,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地狱中,在蝇营狗苟、争权夺利的游戏中,在阳光普度却暗无天日的大梦中,突然醒来。哇!人生原来应该是这样的。自在、随缘、淡定、轻安。来了,去了;工作、事业、修行、生活,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佛法化的人生。再有,人生的归宿原来可以:明明白白地去了,成就佛缘之后,再明明白白地回来吧。为了有缘的众生。
曾以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止步地追寻,去掌控,去走向顶峰。现在认为人生的意义是发现,是感悟,是回归最初的宁静。人不可无聪明,但是过犹不及,太聪明的人容易不快乐。智慧地去生活,来得快乐,走得开心
很早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小的时候想做大侠,仗剑天涯,行侠仗义。那时候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锄强扶弱,是自由洒脱。然后长大了,发现自己成为不了大侠,携带管制刀具是要被抓起来坐牢的。于是我就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说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再找份工作,安稳渡过一生。那时候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随波逐流,安分守己。现在上了大学,一切又变得不一样了。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色彩斑斓的世界。于是开始有了欲望和野心。开始不喜欢既定的生活,想遇到不同的挑战,想看见不一样的天空。现在你若是问我。我想人生的意义大概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超越,永不满足,永远的更新自我,挑战自我。
人生乐趣就在于,总是有解决不好的难题,总会有求之不得的忧郁,总会有生生不息的盼望,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就像黑夜和白昼的循环,今天是这样,明天还会是这样。
在于追求不单纯的复杂的间接的快乐
极性尽命吧。现在的我,回答出一个我也不太懂解释的答案。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或现实自己的梦想。我有很多梦想。第一个是想长生不老,哪怕以最卑微的方式活着也行。可惜,我知道这不可能,所以我时常怅然。第二个是想去月球,哪怕到了那里就死。可惜,我知道这不可能,所以我时常怅然。第三个是想给中国的宪法加个序言,哪怕不以我张润森的名义。可惜,我知道这大概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时常还是很怅然。第四个是找一个自己喜欢又喜欢自己的人,甘心受她控制受她左右,哪怕一切只是幻梦。可惜,我现在觉得这也不太可能,因为我总是自以为是活在自己想象的欲念里,所以我真的时常很怅然。我由此推想,张润森现在的人生好像真的挺没有意义。当然,其实没有意义也可能充满欢笑,只是偶尔依然会怅然。如果你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你会觉得生活很充足,眼神也总是很坚定。虽然现实中你可能很悲苦。虽然,你可能会忽略别人的感受。我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但定下的目标总是很庞大,而且总是三分钟热情。比如,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当中国的总理或成为一个周星驰一样的电影人。如此巨大的意义,责任和路途一定很漫长曲折又坎坷。但到底哪个好呢,我得想想……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去追求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假如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根本不在乎这个问题,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在有些的长度争取无限的宽度
我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去感受生命的意义。
一是,对自己的意义:存在主义认为,存在是先于本质的,人的本质是由他的存在决定的。就是说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都是人们通过实际中的行动创造出来的。换而言之,在外的事物,或者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你去赋予它意义。《小王子》上曾经说过,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二是,对他人的意义:想象一下,你的生命就好像一幅画,画的基调就是你生命方向,你是选择要过一个灿烂的人生还是一个平和人生,当这个基调定了以后,你开始构建这幅画,画上有很多相关的因素,他们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等等,你们在同一副画上,你们对彼此的存在不可或缺,就好像父母照顾着你,而你离不开年迈的父母,你们对彼此都太重要了,这就是你们各自生命存在的对他人的意义。
我们活在世上,早起晚睡,不就是为了多做些事,让自己将死之时不至于太过后悔么。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找到人生的意义在哪。我相信很多人知道了答案,比如自古以来的那些名垂千古的人,他们都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虽然绝大多数人最终还是会浑浑噩噩终其一生,但万事万物都只是一个可能性而已,活着,你就有可能性知道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
你一定得认识到自己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一定要对准那个方向出发,要马上。你再也浪费不起多一秒的时间了,你浪费不起。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的活下去。——J.D.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生命是物质变迁的一种形式——质疑世界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是毫无意义的。
这一切的一切的意义只对于人来说——它不是被赋予的。
更好的活着应该是每个活着的人的追求,自生命伊始就是这样。
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利己是最基本的准则——一切的一切都基于他的感受
生命不是必然走向死亡的——只是目前是这样的。
人的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感受或者获得更好的感受的路上的。
人的一切的思考都是基于自己的局限的世界观——让自己好受些。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生的意义何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