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农419小麦品种特性种子987的特性有那些

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诉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耘丰种业分公司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一案
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诉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耘丰种业分公司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一案
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诉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耘丰种业分公司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一案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9)二中民初字第19663号
原告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12号寰太大厦6层608房间。
法定代表人罗全起,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孙兰英,北京市汉鼎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刘炜,男,日出生,汉族,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质量中心主管,住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南河路26号。
被告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耘丰种业分公司,住所地北京市顺义区顺平路南侧(种子公司)。
法定代表人宋玉杰,经理。
委托代理人李春芳,北京市青天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梁顺伟,北京市开越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农良种公司)诉被告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耘丰种业分公司(以下简称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一案,本院于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中农良种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孙兰英、刘炜,被告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春芳、梁顺伟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中农良种公司起诉称:原告系“轮选987”植物新品种权人,2009年9月,原告发现被告未经原告许可,为商业目的生产、销售了“轮选987”小麦种子,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植物新品种权,故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在《农民日报》上公开赔礼道歉,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因本案支出的合理费用共499900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被告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答辩称:目前市场上已经没有我公司销售的涉案种子,侵权行为已经停止;我公司没有侵权故意,并未恶意损害原告的利益,不同意公开赔礼道歉;我方没有生产“轮选987”小麦种子的行为,我公司销售的种子系从农户处收购的,我方销售种子的利润不足4000元,我们只同意赔偿原告4000元经济损失。
经审理查明:日,中农良种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就“轮选987”品种开发权的转让事宜签订《小麦“轮选987”转让协议书》,约定中农良种公司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支付转让费30万元;双方共同申请小麦新品种“轮选987”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共同拥有品种权;中农良种公司拥有“轮选987”普通小麦植物新品种的独家开发经营权并具有品种权保护的权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拥有该品种的发明、成果申报及以该品种为基础的科研项目申报的权益。
日,中农良种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向国家农业部申请了“轮选987”普通小麦植物新品种权,该品种来源为:以矮败小麦为母本,京411、农大139、北京837、BT881,南大011、丰抗13、BL5、长江3号、品34、品38共10个亲本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回交,各品种的种子按等量混合组成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经过3轮选择后,从群体中选择优良可育株,再经过系谱选育,在F6代时各种性状趋于稳定,命名为轮选987。日,国家农业部批准了上述申请,品种权号为:CNA。
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委托,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济南)分中心于2005年10月-2006年7月间对“轮选987”普通小麦的品种特征、特性进行了测试,试验设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第16条田,测试品种(“轮选987”)与近似品种(“京411”)相邻种植,行长4m,行距0.33m,株距0.05m,每小区6行,小区面积8m2,小区株树480株,重复2次。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济南)分中心出具测试报告,测试结果(性状:代码及描述,数据)为:1芽鞘色:1绿色;2幼苗习性:3半匍匐;3幼苗颜色:5绿色;4叶耳色:1绿(白)色;5抽穗期:7晚;6花药颜色:1黄色;7茎叶蜡质:1无;8穗蜡质:3少;9旗叶长度:3短,13.28cm;10旗叶宽度:3窄,1.46cm;11旗叶角度:5下披;12叶片茸毛:1无;13株高:3矮、半矮,69.08cm;14秆色:1黄色;15穗长度:5中,8.57cm;16全穗小穗数:5中,18.55个;17小穗着生密度:3中,22.39粒;18穗形状:1纺锤形;19芒有无:9有芒;20芒类型:2长芒;21芒颜色:1白色;22护颖颜色:1白色;23护颖茸毛:1无;24护颖形状:2卵形;25护颖肩形状:4丘肩;26护颖嘴形状:2锐形;27护颖脊:2明显;28穗粒数:9特多,46.35粒;29不育小穗数:3少,1.2个;30穗轴毛:9有;31籽粒形状:1卵形;32籽粒颜色:2红色;33籽粒质地:7硬质;34籽粒冠毛:3少;35千粒重:5中,42.9g;36容重:9特高,793g/l。测试报告结论为:测试品种具有特异性和一致性。特异性(项目:测试品种描述,近似品种描述)为:5抽穗期:7晚,5中;7茎叶蜡质:1无,5多;25护颖肩形状:4丘肩,3方肩。
日,中农良种公司的工作人员刘炜来到位于天津市蓟县邦均镇102国道邦均大街北侧的一家名为“中国农资蓟县生产资料公司邦均加盟店第012号”的门店(该门店门口挂有蓟县汇通农副产品购销公司标牌),购买了一袋小麦种子,销售人员出具了加盖有“天津市蓟县汇通农副产品购销公司发票专用章”的《种子经营行业统一销售凭证》,凭证上记载有“品名:轮选987;单价:1.80元;数量:50斤;金额:90元”。北京市长安公证处对上述过程进行了公证,并出具了(2009)京长安内经证字第16385号公证书。
上述麦种的包装袋上标注有“顺鑫农业小麦良种净含量:25kg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耘丰种业分公司地址:北京市顺义区东大桥环岛东800米路南邮编:101300电话:010-1187传真:010-”等字样,包装袋封口处所附的产品标签正面标注有“顺鑫农业种子标签作物种类及种子类型:冬小麦;品种名称:轮选987;审定号:国审麦200317;产地:北京顺义;生产年月:2009年8月;生产商名称: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耘丰种业分公司;生产商地址:北京顺义永久桥东800米”等字样,标签反面“品种简介(轮选987)”中标注有“审定情况”、“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宜范围”、“注意事项”等内容,其中“特征特性”表述为:“该品种冬性,生育期258天,株高80厘米左右,植株清秀,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长芒、纺垂穗、白壳、红粒、硬质、千粒重45克左右;拔节前生长缓慢,此后则生长迅速,两极分化快,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产量结构合理;抗白粉病和条锈病,中抗叶枯病,较抗干热风;轮选987后期籽粒灌浆速度快,叶功能期长,成熟落黄好,活秆带绿成熟。”
中农良种公司主张“轮选987”品种授权许可培育繁殖材料的费用为:20万斤以下0.1元/斤,20-50万斤0.08元/斤,50万斤以上0.06元/斤,包装由公司印制,每个袋子成本收取。同时主张“轮选987”品种小麦种子批发价为1.5元/斤,零售价为2.4元/斤;出库价为1.58元/斤,建议零售价为2.5元/斤。
中农良种公司主张,其2009年在市场维权打假及因本案支出的广告费、差旅费、燃油费、公证费等共28019.10元。
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主张,其于2009年7月,自北京市昌平区海?落村农户徐世录处收购了“轮选987”小麦种子11375公斤,收购价为每公斤2.04元,合计23205元。此后除种子损耗外,销售给天津市蓟县佳易丰种子有限公司5000公斤,单价为2.7元/公斤,合计13500元,其余种子已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南辛庄村基地播种,用以生产面粉,上述小麦秧苗正处于生长期。中农良种公司明确其在本案中对上述处于生长期的小麦秧苗不主张权利。
日,天津市蓟县汇通农副产品购销公司自天津市蓟县佳易丰种子有限公司处购买了“轮选987”小麦种子500斤,单价为1.6元/斤,合计800元。
上述事实,有原告中农良种公司提交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转让协议书、公证书、费用票据,被告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提交的支出凭证、销售小票,以及双方当事人的陈述等证据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中农良种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作为“轮选987”小麦的植物新品种权人,其所享有的植物新品种权应受到我国法律保护,他人未经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或者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根据中农良种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签订的《小麦“轮选987”转让协议书》,中农良种公司拥有“轮选987”普通小麦植物新品种的独家开发经营权并具有品种权保护的权益,其可以作为本案原告提起诉讼。
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销售的涉案种子明确标注“作物种类及种子类型:冬小麦;品种名称:轮选987”,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认可该种子的品种特征、特性与原告享有植物新品种权的“轮选987”普通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相同,同时,本院参考涉案种子标签上标注的“特征特性”内容,认定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销售的涉案种子的品种特征、特性与原告中农良种公司授权品种的特征、特性相同,该种子是“轮选987”普通小麦植物新品种的繁殖材料。
本案中,中农良种公司主张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生产、销售了“轮选987”普通小麦种子,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主张其系自农户处收购后销售的,其仅是种子的包装加工者和销售者,不是生产者。对此,本院认为,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销售的种子产品上标注有“顺鑫农业小麦良种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耘丰种业分公司”、“生产商名称: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耘丰种业分公司”等字样,明确向消费者表明了其作为种子生产者的身份,而且根据该标签上的标注,该小麦种子的产地为“北京顺义”,与其主张自北京市昌平区农户处收购种子的情况不符,故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主张涉案种子系自农户处收购,其不是种子生产者的主张,依据不足,本院不予采信。本院综合本案的具体情况,认定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在本案中实施的行为系我国法律规定的生产、销售植物品种的繁殖材料的行为。
综上,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未经许可,为商业目的生产、销售“轮选987”普通小麦品种的繁殖材料,侵犯了中农良种公司享有的植物新品种权,应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关于本案的赔偿数额,中农良种公司主张的赔偿数额过高,本院不予全额支持。本院将参考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生产、销售涉案种子的侵权期间、销售价格、利润率,考虑到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自认的侵权种子数量,以及其自认的种子来源地与其标注的产品来源不符等因素,参考原告主张的小麦种子生产成本、销售价格,以及授权许可培育繁殖材料的价格,酌情确定被告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应赔偿中农良种公司的经济损失的数额,并根据本案的具体情况,酌情确定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应赔偿中农良种公司因诉讼支出的合理费用的数额。中农良种公司还主张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应承担公开赔礼道歉的法律责任,鉴于植物新品种权系一种财产性的权利,顺鑫公司耘丰分公司的涉案行为未侵害中农良种公司的人身性权益,故中农良种公司的上述主张,依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七)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六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耘丰种业分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停止涉案侵犯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享有的“轮选987”普通小麦植物新品种权的行为;
二、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耘丰种业分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经济损失及因本案支出的合理费用八万元;
三、驳回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8798.50元,由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负担2298.50元(已交纳),由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耘丰种业分公司负担6500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刘薇
代理审判员:周晓冰
代理审判员:韩羽枫
二ΟΟ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详细内容__太行农网
≡ 山西省晋城市农业委员会主办
当前位置:首
页 >> 详细内容
如何选择小麦品种
发布时间:<font color="#16-9-20
 责任编辑:lby 点击:<font color='# 来源:市农委种子站
&&&一、确定目标进行选择
&&&&也就是说,你种植小麦的目的是干什么的?是要高产还是要自己吃的好吃?大多数人都会说,当然是要产量高的。可也不尽然。我在高都镇有个熟人,这几年小麦播种前都来和我要择优1号种子,我告诉他这个品种产量太低,那么多高产品种为什么不用?他说:泽优1号种了30多年了,从来没有卖过,全留下自己吃了,吃完面喝的面汤都是麦香味。不管产量高低,够自己吃就行了。其他品种不好吃。所以,他选择品种的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自用。
&&&&二、根据气候进行选择
&&&&小麦是低温长日照作物,即需要较低的温度和较长的日照时间才能通过春化阶段。因此,其选择应把握的要点是:同一生态区域或相接近的生态区域引种容易成功。为此,在小麦引种过程中,应认真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充分分析引种地和引入地生态环境的差异,尤其是温度、日照的差异情况,同时要考虑到品种生态类型和生态适应能力,做到在地区间气候越相近,引种成功的概率越高;其次要注意相近纬度进行引种,因为纬度不同,温度和日照就会形成差异;像我市的高平、泽州等地,引种的主要区域应该是北京、太原、长治等地的农业科研单位。而阳城、沁水的大部分地区,引种的主要区域应该是运城、临汾等黄淮区北片等地的农业科研单位。第三要考虑海拔因素,海拔高度不同,温度差异会变化,光照强度也明显不同,品种的应性也随之发生变化;第四要结合引入、引出地间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等差异,注重引入品种的生产需求适应能力(如间作套作则需要较早熟的小麦品种。现在大多是机器收割,品种的生育期也不能过于晚熟等)。
&&&&三、严格按区划进行选择
&&&&根据我市土壤、气候情况和小麦品种的特性,我市可划分二个区,即冬性品种生态区,归属为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国家划分为北部冬麦区),半冬性品种生态区,归属为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国家划分为黄淮冬麦区)。
1、冬性品种生态区。包括城区、泽州、高平、阳城,沁水的西南部山区乡镇和沁水的东北部山区乡镇,陵川的西部乡镇。该区≥10℃积温℃,海拔740―1200米,无霜期135―190天,极端最低气温-24℃。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必须种植抗寒性强的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不宜种植。适宜品种为:一般旱地主干品种为长6878,泽州搭配泽优1号、临旱536;肥旱地主干品种长6359,泽州搭配泽优2号、晋麦79号;水地中麦175,可搭配长4738。
2、半冬性品种生态区:包括阳城、沁水大部(除冬性区外),陵川县的马圪当乡和古郊乡的锡崖沟村,该区≥10℃积温℃,海拔540―800米,无霜期180―200天,极端最低气温-19.9℃。冬季气候较温暖,种植半冬性小麦品种一般能安全越冬。适宜种植的品种:旱地主干品种临旱536;水地主干品种烟农19。
3、强冬性品种生态区:主要指陵川县东部高寒山区。该区≥10℃积温℃,海拔米,无霜期120―130天,极端最低气温-24.8℃。必须种植抗寒性强的冬性小麦品种,应该采用地膜覆盖。适宜种植品种为:一般旱地:长6878;肥旱地长6359,水地以中麦175为主。(极少种植小麦,也不提倡)
&&&&四、根据地力进行选择
&&&&我市95%以上为旱地,土地投入中等。选择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是必需考虑的条件。一般抗旱小麦品种的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度适当偏高(必须有高度,在我市一般70-90厘米,过低一般抗旱性差,过高则易倒伏),叶片宽度偏窄,旗叶较窄、上举,节间较长,根系较深等等。
在小麦品种的选择上,第一不要盲目追求大穗型品种&,大穗型小麦一般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但并不是说种植大穗型小麦一定能高产,大穗型小麦品种包括大穗型玉米品种,往往适合搞示范展示,给外行人看,尤其是给行政领导看,大多数人往往只看个体,而忽视群体。第二不要片面追求高肥水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其适应的地力水平,高肥水品种只有种在高肥水地块才能发挥增产潜力;如果在中低产田种植,往往表现早衰、干枯、籽粒不饱满、出粉率低等,产量上不去。比如前年夏天我们在北京看小麦品种的时候,中国农科院的专家一直介绍“轮选987”这个品种如何如何好,我们也到田间看了,长势确实表现突出。我当时说这个品种不适合晋城,但城区还是调回2000多斤,到收麦的时候,北京的专家来晋城,在北石店开始看的水地,连声说好。后来再看到大面积的旱地时,专家再也不说话了。这个品种不光旱地不能种植,还晚熟。
所以,要根据地力条件,选用与产量水平相适应的品种。
&&&&五、抗倒性必须好
&&&&多年来,我市有些地区麦收期间易发生大风、连阴降雨等自然灾害。导致小麦丰产而不能丰收。像在城区和泽州种植的“泽优1号”小麦品种,做拉面很好吃。但它的抗倒性差,遇到丰水年份则倒得一塌糊涂。这几年,除了农户自己想吃面种植一些外,面积逐年下降。所以,选择抗倒伏的品种非常重要。倒伏一般有生育期间的倒伏和生育后期的倒伏,生育期间的倒伏危害较大,严重的可导致绝产。而生育后期或成熟后的倒伏自然对产量的影响较少,但常造成品质下降,籽粒腐烂,收获难度和收获成本增大。抗倒性好的小麦品种一般特征为根系发达较深,茎秆坚韧弹性好,植株高度适中,叶片宽度窄小,田间群体适中(群体过大是倒伏的重要原因)。
&&&&六、产量和品质要兼顾&
小麦籽粒品质直接关系到小麦生产的经济收益,影响面粉及其制品的质量和食品工业的效益。但不少地方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往往只看产量水平,不看品质指标,结果生产出来作为商品粮出售时,其价格与优质小麦相比差出一大截。但也不能只注重品质,不看产量。在我市,没有必要专门种植面包强筋小麦品种,因为大多是丘陵山区旱地,形不成生产规模。所以,在以面食为主的我市,应以选择抗旱专用面条品种为主。说到品质,提一下前几年发生在我市的晋麦47号和长6878的品质问题,因为这两个品种种植面积太大,粮食部门在库存压力太大时,竞说这两品种品质不好而拒绝收购。后来,我们专门取样到省种子站做品质化验,没有一点问题,这两品种仅仅是中筋类的品种,品质属于中等类型,完全能够满足日常食用。
&&&&七、 选择已经试验过的品种
&&&&现在市场上的新品种较多,在购买种子时,应尽量选择已经种植试验了几年的品种,作为大面积生产用种。对新品种,可和经营户索要或购买少量种子,在自已的地上种植几行,注意要种在大田的中间,不要种植在边上,因边行优势易造成错觉。经过试种,表现好的再大面积种植。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但对于小麦,而对于玉米、大豆、谷子等所有作物都适用。
&&&&&八、选择审定的品种
&&&&&对于玉米、小麦等主要作物(国家规定5种: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农业部规定7种:加了油菜和马铃薯,我省又加了2种即西瓜和向日葵为9种)的品种实行审定许可制度,只有通过审定才能推广种植。品种审定是对新育成或引进的品种,由专门组织(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审查、评定其推广价值和适应范围的工作。具体讲就是在种子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水平,安排多点比较试验,同当地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的主载品种(现我省玉米中晚熟区为先玉335、夏播区为郑单958。小麦中部区为长6878,南部区为晋麦47号),对同一类型的参试品种的优良性状进行比较试验。在第一年区试中表现突出的品种,第二年在区试的同时,安排较大面积的生产试验。经过连续且不少于两个生产周期的区域试验和一个生产试验周期,对在产量或其他性状表现比主栽品种优良的品种,提交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比如我市就承担了国家和省级的品种试验有45项68个点,承担的试验品种有400多个,每年向国家和省级品种审定办公室提交的试验报告有80多份,试验数据有3万多个。
所以,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看是否通过了审定,要有品种审定号。不要片面求新求异,新品种不一定是好品种,但是市场上一些单位和个人往往将刚培育出来、未经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的品系以新品种的名义进行宣传推销,对此应引以为戒。
还要看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是否适宜当地。如玉米品种的种植区域写的是:山西省南部夏播区,即便通过了审定,那也不适合晋城市的玉米中晚熟区,当然不能在春播区种植。小麦品种上,必须注意中部区和南部区的不同,南部区的半冬性品种绝对不能种植到中部区,否则越冬易造成死苗。
相关链接 §
网友评论 § 
暂时没有网友评论。
2015.(c)太行农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北京农信通科技设计制作
联系电话: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内蒙古草原的气候特征_百度知道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普通小麦穗发芽抗性和品质特性关系的研究.pdf5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四川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召劢 汐似年移月/U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四川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四川农业大学可以用不 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酥论文不保密。 口本论文保密,在一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 请在以上口内划“√” 研究生签名:
易历 沙/匕年厶月/24 1 导师签名: ≯/够年舌月/z/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四川省属于西南冬麦区,常年多阴雨,空气湿度高。在该区域,由于小麦收获期 常遇阴雨天气,易造成小麦穗萌甚至穗发芽而降低小麦的营养和加工品质。如何控制 小麦成熟期的穗发芽是目前国际小麦育种和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我国南方小 麦育种的重要目标。 因此,本研究利用小麦品种川农17与新品系R14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F9.10 , 崃市小麦育种基地。在小麦收获后用培养皿种子发芽法及降落值测定鉴定其穗发芽抗 性,对135对己发表的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SSR标记进行了有效性检测,测定了小 麦的主要品种性状 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籽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国小麦网
当前位置:&我国小麦品种现状与管理
我国小麦品种现状与管理
点击数:314 &&发布时间: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左右,小麦产量对稳定国内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以小麦为主体的夏粮总产超过1200亿kg,连续5年增产,在当前小麦播种面积总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总产的增加主要归功于单产的提高,其中品种的改良和更新换代起到了重要作用。1“十五”以来我国小麦品种区试审定情况“九五”我国农作物品种区试审定工作成效显著,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工作经费获得保障、品种审定滞后于推广的问题得到解决。《种子法》及其配套规章办法的实施确立了品种区试审定工作的法律地位。在此基础上,国家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工作进一步完善,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初步呈现。一是制定实施了系列标准和管理措施,先后制定颁布了《农作物品种(小麦)区域试验技术规程》和《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小麦》2个国家农业行业标准,使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工作在规范化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对规范品种命名、规范试验申请和报审材料、试验地封闭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管理措施。二是充实和完善了区域试验体系,2004年开始开展的小麦dna指纹检测工作对疑似品种和一些不良现象起到了很好的监管作用;2005年制定并不断完善的品种续试和推荐审定标准,使区试管理在品种筛选上更加科学、规范.实现了品种从选育到区试再到审定过程的三阶段管理模式;根据生产需要和区试实际,优化调整了试验组和试验点布局,目前在全国建立起了一个有13个试验组、覆盖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70多个相对稳定区试网点和9家权威单位承担品质、抗性、dna指纹检测任务的完备区域试验体系;采取了统一由指定单位抽送品质、抗性和dna指纹检测样品的措施,避免了由育种单位直接送样可能造成的样品不一致问题;2007年对个别试验组参试品种进行的密码编号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三是注重区试人员培训,组织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考察活动,提高试验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四是根据区试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对照品种,提高品种的选择压力和产量水平。几个主要麦区区试组的对照品种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都进行了适时更换.从而保证了通过审定品种的质量。近年来,国家审定的中筋品种要求产量比对照增产3%(含)以上,且60%(含)以上的试点增产,区试中要求单年增产不小于2.5%,从而保证了审定品种的增产潜力及年度间的稳产性。2008年黄淮麦区通过国家审定的7个小麦品种2年区试平均667m2产量达550.5kg,平均比对照增产6.18%。年共有186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其中冬麦品种149个、春麦品种37个,审定通过率10%左右。186个审定品种中强筋品种27个,占14.5%;弱筋品种6个,占3.2%;中筋品种153个,占82.3%。审定品种类型的比例基本和我国当前各类型小麦的消费量比例相符。国家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工作的不断完善,极大地引导和推动了省级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工作的发展,“十五”以来,品种审定速度明显加快。据统计,年全国共审定小麦品种880个,平均每年有120多个新品种投入生产。多年来一大批优良品种的审定推广,是小麦单产大幅提高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加强对审定后品种的管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委员会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于2007年开始开展已审小麦品种的清退工作,计划逐步将种性严重退化不宜在生产上继续使用的或存在不可克服缺陷的小麦品种退出生产,年共停止推广小麦品种65个。此举终止了农作物品种使用终身制,开始了品种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雏形,并进一步完善了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对解决当前品种相对较多、种子市场上存在的“老瓶装新酒”、“借壳”等不良现象将起到积极遏制作用。2当前我国小麦品种总体概况2.1品种更新速度加快,各主要麦区正处于新一轮品种更换中近年来,小麦品种更新速度明显加快,5~8年更换一次,搭配品种的更替尤为明显。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的的品种面积看,2000年和2006年统计面积在百万亩以上的品种分别为67个和62个,但2000年的67个百万亩品种中有47个在2006年统计中已退出了百万亩的行列,有的甚至退出了生产。尽管曾在各主要麦区居当家地位的一些品种如豫麦18、京冬8号、扬麦158等仍有较大面积,但目前各主要麦区的主体品种基本已完成更换,主要品种群逐步为新的品种群所代替。黄淮冬麦区已完成第8次品种更换,主要品种有郑麦9023、济麦20、邯6172、烟农19、新麦18、周麦18、石家庄8号、偃展4110等;北部冬麦区完成第6次品种更换,主要品种有京9428、轮选987、晋太170、北农9549等;长江中下游麦区基本完成第7次品种更换,主要品种有扬麦儿、扬麦13、扬麦15、扬麦16、郑麦9023等。西南麦区各省品种更换速度有差异,但也基本完成新一轮品种更换,主要品种有川麦107、绵阳31、内麦8号、川麦42、川农16等。与此同时,品种集中度有所提高(图1略)。2004年之前百万亩以上品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百分率不超过65%,2005年后的比重明显加大,2006年百万亩以上品种面积占到小麦总面积的69%以上。品种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我国商品小麦的品质。2.2优质小麦品种快速发展,品质明显改善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科研育种单位的定向育种取得显著成效,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不断增加,优质麦推广面积大幅度增长。据农业部统计,2002年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727万hm2,占小麦总面积的31%;到2006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已达1267万hm2,占小麦总面积的55%,强、中、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小麦优势区域集中度达88%,在加工品质方面也有了明显改善。当前我国商品小麦的质量分级基本在三级以上,适于机械加工我国传统蒸煮类食晶和制粉的强筋、中强筋品种明显增多,优质专用小麦按市场需求结构调整基本到位,可满足商业的收购、加工、销售的基本要求和市场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初步解决了专用小麦的进口替代问题。2.3品种产量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年,我国的小麦平均单产徘徊于250kg/667m2左右,近几年由于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和扶持,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小麦优良新品种的迅速推广,使我国小麦单产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6年全国小麦平均单产首次突破300kg/667m2(图2略)。达到303.3kg,其中河南、山东平均达3751kg以上;2007年和2008年在惠农政策的作用下,有利的气候因素更使小麦产量连年增产,单产水平稳定于300kg以上。2.4品种抗性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区试审定对品种抗性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如国家区试审定对长江上游组高感条锈病、长江中下游组高感赤霉病、东北春麦晚熟组中感秆锈病、北部冬麦组越冬死茎率高于25%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从源头上保证了生产用种的抗性水平。当前推广的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都具有一定的抗病性、耐病性,特别是四川省选育的很多品种对条锈病免疫。我国在抗赤霉病和纹枯病小麦品种选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长江中下游麦区已有多个中抗赤霉病和纹枯病的小麦品种应用于生产,有效地减轻了这一区域赤霉病和纹枯病的危害。近年来黄淮麦区赤霉病和纹枯病发病有加重趋势,在黄淮麦区南部春季冻害常有发生,造成冻害的原因较复杂,已引起了育种单位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对品种的上述病害和抗寒性加强研究。品种倒伏问题早已引起足够重视,通过矮化育种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由于大力推进机械化收获,抗倒性仍将是考察评价一个品种非常重要的指标。2.5小麦类型和品种结构发生变化一是冬小麦比重逐年上升,春小麦面积急剧萎缩。近年来,由于受比较效益的影响,东北玉米面积大幅增长,春小麦面积急剧萎缩,从最高年份的513万hm2缩减到2006年的153万hm2,缩减了70%;冬小麦面积和产量占小麦总面积和总产量的比重则越来越大,由20世纪70-80年代初的平均83%和85%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3%和94%左右(图3略)。春小麦面积的急剧萎缩影响到春小麦的科研育种,国家和地方在春小麦育种上的投入很少,很多春小麦育种单位举步维艰,品种选育多年没有大的突破,2008年国家西北春麦水地组因参试品种数不够而暂停试验。二是白麦品种迅速发展,红麦比例日益下降。无论在面积、产量还是品种数量上,近年来自麦均呈现迅速发展的势头,而红麦的比例则日益下降。一些历史上曾以种植红粒品种为主的地方都改种了白麦品种,如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湖北省和河南信阳地区,近年主要种植以郑麦9023为主的白粒小麦品种,红粒小麦品种所占的比重已较小;再加上原来以红麦为主的春麦区面积大大减少.更缩减了红麦所占的比重。据农业部编写的《2006中国小麦质量报告》对来自13个省区的938份小麦样品分析结果显示,白麦品种占品种总量的87.4%,白麦样品的面积占样品总面积的93.2%。白麦和红麦比重的变化与当前国家小麦收购价格政策也有很大关系,一直以来白麦的最低收购价都要高于红麦,2008年白麦最低收购价比2007年上涨0.1元,达到1.54元/kg,红麦最低收购价只比2007年上涨0.06元,为1.44元/kg,白麦和红麦最低收购价的差价进一步拉大,影响了农民种植红麦的积极性,许多地方只要能种白麦就不种红麦,甚至在容易出现穗发芽的江淮地区农民也改种易穗发芽的白麦品种,这给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3存在的主要问题3.1新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脱节农作物品种管理的核心部分是新品种保护和品种审定。世界多数国家要求新品种必须经过严格的“三性”测定(即品种特征特性上的特异性、生物形态上的相对一致性、遗传上的稳定性。英文缩写为dus试验),具备“三性”的品种才获准登记保护,并且品种保护和品种注册是相延续的一个整体。而我国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新品种保护和品种区试审定工作处于脱节状态,再加上育种者对新品种保护在认识和观念上的滞后,目前我国农作物新品种在区域试验前基本未进行dus测试。在新品种保护与品种区试审定工作脱节的情况下,个别育种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区试过程中出现参试品系遗传不稳定、中途自行更换品系、多个无显著差异的姊妹系同时参试、更换名称、品种侵权等不正常现象。近几年全国农技中心针对试验中出现相似品种的情况,对参加国家区试的小麦品种开展了dna指纹检测工作,每年都检测出遗传相似系数在0.98以上的品种,其中多数与已审定品种相似。这些现象严重干扰了品种管理,也影响了育种家对育种投入的积极性和种业竞争力的提高。3.2品种选育及生产与粮食收购脱节农业部门根据气候、土壤、自然生态条件等将我国小麦产区划分为不同的品质优势区域,以引导小麦生产和科研育种。但小麦商品粮收购中定价主要依据子粒硬度、粒色、容重等指标,与农业部门及育种单位看重和宣传的内在品质指标有较大出入。小麦品种选育、小麦生产、加工和销售部门相互脱节,造成真正的优质无法实现优价,农民发展专用小麦的积极性无法通过市场手段调动起来,优质品种区域布局发展放缓,标准化保优栽培技术等措施难以落实,影响了专用小麦产业化的发展。3.3参加区试的品种多,突破性的品种少《种子法》颁布实施后,种子市场放开,参与主体急剧增加,育种主体多元化,同时品种权保护使得品种成为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品种极大的经济效益显现,与此带来参加区试的品种数量骤增(图4略)。年间,年平均参加国家冬小麦区试的品种为112个次,年间,在控制参试品种数量的情况下,年平均参加国家冬小麦区试的品种达303个次,还有相当数量的品种由于受区试容量的限制不能参试。但众多参试品种中突破性的好品种很少,一般化品种、相似品种多,省级区试中也同样存在类似情况。这不仅给区试增加了工作压力和经费负担,并且导致了大量低层次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同时,随着审定品种增多和多年来品种“只进不出”,导致目前市场上小麦品种多,给管理工作带来难度。3.4品种侵权时有发生,假种子管理缺位当前,小麦品种被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侵权形式多样,有如前文所述的区试巾的侵权行为,更多的是种子销售中的品种侵权行为。种子市场上一些企业套用其他未保护的品种或表现一般的品种的名称和审定编号,销售已获保护的和生产上受欢迎的品种种子;更有甚者利用当前种子信息不对称和农民认知水平不高,以某个著名系列品种还未选育出来的后续品种名称和其他品种审定编号,销售该系列品种中当前最受农民欢迎的品种种子。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品种权单位的合法权益。上述假种子问题已是导致当前种子管理上系列问题的根源。由于假种子鉴定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加上当前种子执法体系不健全,因此品种维权面临着操作程序复杂、鉴定技术不足、举证难、涉及地方保护等诸多难题。4对策和建议4.1加强部门衔接,减少管理环节对小麦育种带来不利影响植物新品种保护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是当前我国品种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按照欧盟的管理模式,农作物品种在申请登记注册时,由同一机构安排品种同时参加dus(三性鉴定)和vcu(区试)两套试验,并有一套规范的要求程序。我们应该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至少在目前情况下应加强两个机构有效的合作和衔接,主要农作物品种在申请审定参加区试的同时进入品种dus测试程序,一次试验完成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所需的试验数据,同步完成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减少管理环节给育种单位带来的成本。同时,加强农业部门、科研育种单位、粮食部门、面粉企业、食品生产商之间的衔接与沟通,探索小麦外观商品品质与内在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的相关性,寻求相对统一且易于操作的小麦优劣等级评判指标,避免各自为战。4.2加强区试审定管理,完善品种指纹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品种区试审定管理,将试验地封闭管理、规范试验申请和报审材料、规范品种命名等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执行到位。加大培训考察力度,组织多区域、多形式培训,提高区试人员技术水平,增强做好区试工作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逐步完善审定委员会及主持人考察制度,加强对区试质量和参试品种的实地检查。进一步完善国家小麦品种区试网现有小麦品种dna指纹库建设,推动省级小麦品种指纹库建设,逐步完善小麦品种指纹检测体系,实现新品种保护、国家级品种审定、省级品种审定间指纹库共享,防范在品种保护和审定中“一种多名”及其他违规行为,加强对相似、雷同品种的监管。4.3适当提高品种入市门槛。引导突破性品种选育严格执行审定标准和续试标准,并不断完善。在审定标准的大框架下,充分发挥续试标准对区试把关的作用,对农业生产上新出现但审定标准中没有涉及的病害、倒伏、冻害等指标及时补充到续试标准中,让缺陷品种在区试中就淘汰。及时更换对照品种,适当提高品种人市门槛。同时加大品种退出力度,尽快退出在生产中已无利用价值或利用价值很小的品种,适时建立起适合我国实际的品种动态管理制度。加大小麦等常规作物育种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基层科研育种单位在育种上的优势,保证经费投入的持续性,鼓励材料创新,提升育种水平。品种管理部门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品种试验和审定工作的导向作用,为优良品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4.4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假种子执法力度依法进一步强化种子管理机构的行政许可、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权,明确各级种子执法主体,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市场督查。种子管理部门应借助当前新技术和品种指纹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采取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假种子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竞争,维护品种权人利益,促进种子产业发展。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辩假识假能力,抵御虚假广告宣传,引导农民适区适地的选择优良品种。
我国小麦品种现状与管理信息转载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苏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种子那些品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