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重点示范镇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庄里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情况  自2011年省委、省政府启动重点示范镇建设以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发改、住建、国土等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富平县紧抓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这一难得机遇,坚持“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扎实有序推进庄里重点示范镇建设,示范引领作用成效明显。2011年-2014年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考核为全省重点示范镇建设先进镇。一、重点示范镇建设情况11.高起点规划,科学编制发展蓝图富平县以打造县域副中心为出发点,高标准编制了《富平县庄里镇总体规划》、《庄里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局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庄里镇域居民区规划》、《排水专项规划》、《庄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性规划》等10多项规划,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在镇区南部规划658亩的新区模块,以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主,文体中心、养老院、幼儿园、医院、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同时,按照省上“五个一”要求,精心设计制作了沙盘、宣传册、广告牌、专题片,专门设立了庄里镇历史文化和城镇规划展示馆,宣传重点示范镇历史文化、规划思路及建设目标,营造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参与示范镇建设的良好氛围。22.高标准建设,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按照省级重点示范镇标准化建设、模块化推进的要求,庄里新区模块已基本建成,位居全省35个重点示范镇前列。结合各年度建设目标任务,五年来,庄里重点示范镇建设涉及三大类共57个项目,总投资14.24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4.25亿元 (其中2011年完成3.02亿元,2012年完成3.29亿元,2013年完成3.29亿元,2014年完成1.9亿元,2015年完成2.75亿元) 。其中:新区市政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友谊路、南环路、幸福一路、幸福二路、祥云路、冶金路南延等主干道路已建成通车,新区地下管网、天然气管网、雨污管网铺设、电力电缆、弱电入地工程等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新区4个广场全部完成并对外开放,安装路灯260盏、大型射灯6盏,公共绿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建设面积 48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庄里镇历史文化和城镇规划展示馆建成使用,现已成为展示重点示范镇建设的窗口。建成临街商铺6万平方米,庄里敬老院主体已完工,计划2016年投入使用;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国考项目、富平县2015年“十大民生工程”—庄里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进入试运营;标准化中心幼儿园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室外场地建设,2016年3月全面完工, 9月1日开院入学,工业园区管网、工业大道改造、石川河大桥、富安一路、富安二路等跨年度项目正在加紧实施。新区住房建设方面,祥云小区、东关小区31栋1200余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已全面建成,包括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村民安置房,目前东关小区入住率超过80%,祥云小区入住率达到40%。投资1.5亿、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美华物流综合体项目现已完成3A栋主体建设、3B栋进入基础开挖,计划年内完成两栋步行街主体建设。建成区改造提升方面,南北大街、人民路改造提升、富丽街改造提升、庄里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楼改造工程、老镇区地下管网改造、弱电入地、友谊花园小区、秦龙盛景商住楼等14个项目均已完工。全面启动城区创卫工作,加强对城区秩序整治力度,对镇区沿街立面、户外广告及门店牌匾进行了规范整治,已实施410户门店广告牌匾更换及安装工作。富觅路庄里过境段改造提升600米具备通车条件,其余386米正在加紧实施,建材路、庄北杨斜综合市场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二、主要措施:11.高强度投入,多措并举整合资源庄里重点示范镇建设从零起步,在用足用活省市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我们举全县之力,全力推进重点示范镇建设。一是在县财政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累计列支1. 1亿元用于支持重点示范镇建设;二是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先后整合住建、国土、文化、扶贫等项目资金3000万元,将项目资金集中捆绑投向重点示范镇建设;三是县政府批准设立了富平县庄里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新区建设项目打包捆绑、融资经营;四是充分发挥庄里企业集聚的优势,积极开展镇企合作,先后有中冶陕压、靖和地产、秦龙盛景、友谊公司等企业投资4.8亿元参与重点示范镇建设。22.强化产业支撑,产城融合富民强镇。产业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思路,在建好城镇、搭好平台上下功夫,强化产业支撑,着力增强重点示范镇建设的发展活动和动力。一是加快林果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5年来,以“频阳大地园林化”为契机,全镇栽植核桃9100亩,建设苹果示范园2320亩,形成了2.3万亩杂果林带、6200亩优质苹果带、1.3万亩柿子带的产业结构布局,林果面积占到全镇耕地面积的63%,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784元,比2010年净增7132元。二是依托庄里工业基础优势,做大做强庄里工业园区。截至目前,庄里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9平方公里,形成了5横6纵的道路骨架,吸纳企业6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2.1万个,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42.48亿元,占到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60%以上。三是搞活第三产业,聚集人气商气。目前全镇形成了物流、超市、酒店、商铺等商户1100余家,商业氛围浓厚,为推进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奠定了良好基础。33.加强城镇管理,标本兼治优化环境。找准当前制约庄里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城镇管理为突破点,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 后劲。一是加强城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相继出台了《庄里镇城区车辆管理制度》和《庄里镇卫生管理制度》,使城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建立健全城区长效化管理机制。启动实施了县交警、工商、卫生等部门联合执法体系,定期对城区秩序进行综合治理,庄里南北大街“严管一条街”已初具成效,同时积极推进庄北、东关两个农贸市场建设,着力解决庄里“有市无场”现状,有效改善镇区人居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三、存在问题:虽然我们在推进重点示范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兄弟示范镇的发展态势对照,我们还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一是新区聚集带动作用不明显,对镇区经济拉动作用不强;二是镇域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与加快跨越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三是现有规划与城市发展进程不相适应;四是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受体制机制制约引起的社会管理问题突出;六是失地农民安置、老城区改造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四、“十三五”计划安排(一)发展机遇“十三五”时期,是庄里镇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一是政策机遇前所未有。目前省级重点示范镇政策延续5年、陕西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5年为期,正好与庄里“十三五”发展相吻合,发展机遇千载难逢;二是要素资源聚集。按照镇村综合改革,庄里镇由原庄里乡、长春乡、庄里镇和觅子乡四个乡镇合并而成,要素资源前所未有;三是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当前庄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相对活跃,加快产业发展的时机比较成熟。(二)发展思路“十三五”时期,庄里镇将紧抓政策机遇,乘势而上,按照城市的发展理念,以“优化一产、做强二产、丰富三产”为发展目标,继续坚持“工业强镇、文化活镇、生态美镇”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三个融合”(即城市与产业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农民增收与生态优美融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形成以石川河生态廊道为主线,城区主干道路为轴线,新城区、老城区和工业园区组团发展的“大庄里”新格局,着力打造关中最美小城市。(三)发展重点按照赵书记6月11日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庄省长8月12日在全省城乡规划暨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工作要求,庄里镇将以小城市培育试点为标志,着眼长远、高点站位,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持续用力。2016年计划建设项目三大类24个,总投资3.88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项目七大类55个,总投资34.46亿元。一是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辐射多点的交通路网体系;二是加大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场馆、企业便民服务中心、镇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形成新区与老区的有机协调,彰显 “古今共鸣、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风貌;四是加强产城融合,以做好庄里工业园区配套服务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庄里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物流产业,辐射带动新区及周边镇村协同发展;五是设立富平县失地农民安置庄里试点区,通过完善预留地安置、政府购置、宅基地置换、进厂务工等补偿机制,有效解决当前农民因失地引发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投稿邮箱:美丽庄里(meilizhuangli)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庄里镇)陕西省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便民服务中心正式运行通告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柿饼是陕西富平县的名果,栽培历史悠久。 富平柿饼名扬四海,富平柿饼主要60年风雨历程,富平县庄里这个历史名镇随着时代洪流不断变迁。道路的里程不断延伸,楼宇的“个头”不断升高,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华商报讯(记者 贾凡)昨日上午,渭南市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在富平县薛庄里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情况  自2011年省委、省政府启动重点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庄里镇位于富平县城西北13公里处,是县域经济副中心,现辖1个县级工业园区,庄里是富平县的域副中心。也是渭北历史名镇和文化大镇。据《富平县志》《樊志》载,庄里镇原为唐代名将李光弼庄园所在地,因名庄里。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设集立镇,始称庄里镇。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西安至韩城城际铁路正线长209km。其中,新建线路(富平阎良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建议在wifi下观看投稿邮箱: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时间:8月11日(星期四)停电设备:126南午线路#68杆开关及刀闸;计划meilizhuangli宣传庄里文化、民俗、特产、人文风貌、推广庄里地方企业、产品热门文章最新文章meilizhuangli宣传庄里文化、民俗、特产、人文风貌、推广庄里地方企业、产品年月日&星期
  当前位置:
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2013年10月份,我镇被省上确定为省级重点示范镇、12月份又成功创建为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当前芝川迎来“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景区开发和重点示范镇建设的良好发展机遇,将芝川打造为市南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新区是市委、市政府对芝川发展的战略定位。机遇千载难逢,蓝图鼓舞人心,为了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重点示范镇建设的步伐,近期,我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了中、省城镇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入村组进行调研,结合芝川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基本情况
  芝川镇位于韩城市南10公里,东临黄河,西倚梁山,南接魏长城遗址(龙亭镇),北连韩城古城(金城办),是省政府确定的重点示范镇。全镇总面积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718亩。镇区总人口近3.6万,其中农业人口20312人,镇区人口1.5万人。2013年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31600万元,增加值达到43700万元,总产值达到136100万元,利润总额7700万元,上交税金249万元,劳动报酬达到77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5742人,非公企业达到1064个。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603元。
  芝川夏商称西河,春秋属梁地,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始称芝川,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修筑城墙。1948年成立芝川人民政府,1984年8月撤乡建镇。芝川自古以来为韩城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地、重要渡口(芝川古渡),现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核心区,镇境内大部分为平原,地势低洼,黄河、涺水、芝水三水交汇,湿地滩涂超过50%。黄河流经芝川3.3公里、涺水由北向南流经10.5公里、芝水由西向东流经7.3公里入黄河。
  芝川人文景观众多,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祠墓、魏长城和八路军东渡黄河抗日纪念碑、夏阳挟荔宫遗址等多处省市文物保护单位。
  芝川交通便利,阎禹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庙芝旅游专线横贯全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镇区建成面积1.33平方公里,包含有税务、工商、公安、交通、土地、食药监等政府机构和卫生、教育、电力、邮政、电信、移动、联通、金融等社会服务机构20余家,服务功能齐全。全镇共有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学三所,教职工500余人,在校学生3700余人。
  芝川是历史上传统的农业区,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产业机构调整力度,与陕文投联手合作打造“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相继建成司马迁祭祀广场、司马迁祠景观大道、游客服务中心、十二本纪园等一批项目。完成了涺河入黄口段防洪工程的征地和景区周边绿化,镇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镇区面貌大为改观。
  2012年韩城计划单列后,市委、市政府已确定芝川作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旅游名城的核心区及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芝川镇依托景区,充分发挥湿地和人文资源,努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城市副中心,聚集三产服务业、现代特色农业等,吸引全国各地人群到芝川休闲、旅游、创业和居住。镇区建设将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综合开发、旅游度假设施建设为主,拉开镇区框架,力争在2015年镇区规模达到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达到4万人。
  二、目前所做的工作及进展情况
  我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35个重点示范镇之一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相关的领导小组,充分调研,认真研究镇情,查阅相关文件和资料,汲取其他重点示范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梳理工作思路和计划,未雨绸缪,提前谋划,科学规划,以时不待我的紧迫使命感扎实稳妥地推进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的各项工作。一是芝川镇总体规划修编以及核心区控规和500亩新区修建性详规,目前基本完成初稿,近期报省住建厅技术审查;二是做好项目申报。按照省上要求,及时确定上报了司马迁大道、华池路道路建设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三是高标准,大手笔的编写了《韩城市芝川镇总体规划》、《芝川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全镇三级干部大会,人大代表会议等多层面会议上宣讲重点镇建设发展机遇对芝川开放开发的积极作用,思想发动,舆论造势,并为即将开始的征地拆迁工作做好舆论宣传准备;四是加强城管监察,提早预防和有效制止在重点镇规划区内乱搭乱建行为。日组织相关执法部门对景区一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在韩城电视台公开报道,对镇区广大干部群众起到警示教育作用,2014年元月8日,组织相关执法部门,对镇区内4户违规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五是配合景区完成司马迁景观大道改造工程土地租用和清表,目前正在进行道路两侧的绿化;六是完成涺河入黄口段防洪工程河堤拓宽加固工程土地征用,目前东少段工程已开工;七是着手老镇区提升改造准备工作,对街道规划黄线和停车位。对芝秀大街现设施状况进行了检查、登记,并提出改造升级具体意见,向市政府请示报告;八是自主开展“清洁芝川、提升形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108国道沿线、旅游路沿线、川道沿线和镇区景区环境为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为渭南市委项目观摩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卫生环境。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扎实开展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的环境卫生百日大会战;九是按照省级重点镇建设产业配套的发展要求,抓紧春丰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建设,该园区已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园区规划总面积5980亩,核心区面积1323亩,目前农耕文化体验区、莲藕基地观光区、名优时令水果展示种植区、畜禽生态养殖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其中畜禽生态养殖区已经开始建设;十是东少村移民搬迁小区建设顺利进行。目前建筑面积达21420㎡的二期3栋住宅楼已封顶竣工,可安置村民132户。三期工程规划建设建筑面积41027.2㎡,可安置228户,目前建设用地已协调到位,正在做开工前有关准备工作。
  三、下一步设想与建议
  1、以项目为抓手,加快镇域面貌的提升。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2014年,我镇已经确立了新建司马迁大道、华池路两条长1882.8米,投资2651万元新区主要街道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建设芝川污水处理厂和文体综合中心项目,同时还有给水管网、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为理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市政府能够尽快成立强有力的重点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召开重点示范镇建设启动会,明确各牵头部门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协调调度市住建局、国土局、经发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实施建设的牵头作用,审定重点示范镇建设计划以及重大项目、资金、用地计划;制定出台支持重点镇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将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向芝川倾斜,尽快启动拟建项目,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筹划实施项目工程,力争年底完成重点示范镇建设的框架和雏形。积极跑资金争项目实施一批水、电、路农村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以产业为抓手,推进人的城镇化。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将出现一部分失地群众,依托司马迁祠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出台更多优惠帮扶政策,宣传和引导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统筹城乡发展的“三个一”工程为抓手,抓好一个规模种植示范点(八仙国槐种植基地)、一个规模养殖示范点(北周村养殖小区)和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东少梁村移民搬迁建设小区),以春丰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促进景区、镇区和农业示范园区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同时加大对群众的技能培训,增强养殖、种植、务工等方面的技能,多渠道的促进群众增收。建议市政府研究出台吸纳民间资本投入重点镇建设的优惠政策,依据总规、控规和修建性详规,策划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住宅、酒店、商业步行街开发项目,鼓励和支持失地群众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快餐饮、住宿、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让群众失地而不失业,自主创业。彻底解决镇区农民生活、生产和养老等问题,真正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成立由市镇两级出资的建设投资公司,搭建重点镇建设融资平台,改变重点镇建设资金全部依赖财政筹措(融资),基础公共服务建设资金以财政投资为主,其它建设资金向金融机构、社会筹集。组织召开本市知名民营企业家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点镇建设项目推介座谈会,力争开春启动一批项目、再争取一批项目入驻芝川。
  3、统一尺度,开展好征地拆迁工作。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总结和运用古城改造征地拆迁过程中的经验,将新区建设与建成区的改造提升同步进行,与文化景区建设统筹考虑,一个规划管到底。尽快研究批复芝川重点示范镇集中区(新区)修建性规划,明确集中区基础设施(水、电、路、气、电信、污水垃圾等)、公共服务设施(卫生、教育、物业、养老、文体等)及居住区(安置房、保障房、商品房等)等的建设规划、实施主体和时间表。按照城中村宅基地、建筑物、耕地等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由财政局先期预拨(垫)付部分资金,用于重点示范镇建设宣传、项目策划和启动工作。做好对群众的政策解释工作,最大程度的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出台更加详细的补偿标准和补偿范围,对规划区内有批复而没有规划审批的群众,做好暂停建设的解释工作,并对将来在征地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此类群众利益的问题,给予明确的补偿答复,从而有效地化解群众思想顾虑和稳定群众情绪,便于在项目实施中得到广大干群的理解、配合及支持,保障项目的顺利进展。同时建议尽快为芝川镇选派一名懂规划懂建设的副镇长,增配1-2名副镇长,配齐领导班子成员,组织人事部门调配年轻得力的男性干部,加强重点镇干部力量。
  4、做好环境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建议市城建部门将芝川城镇监察管理纳入城市管理范围,成立芝川中队,派出一支20人左右的城管队伍常驻芝川,加强对现建成区提升改造期间的城镇管理,尤其要通过城建监察防范新区拟征地范围出现突击违章建房现象,提升重点镇管理水平。市住建局、国土局、公安局等相关的职能执法部门,牵头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将来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影响优化投资环境的不良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为重点镇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的强力带动,必将把芝川这座千年古镇打造成“文化旅游名镇、观光农业大镇、生态宜居靓镇、美丽幸福新镇”,不久的将来,富裕、美丽、幸福的芝川将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矗立在黄河岸边。
      浏览次数:次
& &Copyright2011 版权所有 韩城市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市政府大院609室&&&&电话:(8 5217338&&&&E_mail:hc_
陕ICP备号&&&&&&&&
总访问量:
&&&&举报中心电话:12377&&&&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投诉电话:029-&&&&中心传真:029-兴平西吴:一个正在崛起的省级重点示范镇
兴平西吴:一个正在崛起的省级重点示范镇
大项目实现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
兴平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支撑和带动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思路,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四大园区”发展规模,倾力打造产业聚集、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经济重镇。
食品工业园先后有世界500强企业金龙鱼、双汇集团和康师傅、西瑞粮油等33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2013年实现产值107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从业人员1.7万人。
新兴纺织工业园已有咸阳纺织集团搬迁入园,正南国际、汉普顿、经纬纺机等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投资370亿元的西北轻纺城项目将在11月份开工建设,5—10年后年可实现产值3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左右。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了1.1万亩西北地区最大的油桃、樱桃和白皮松育苗基地,成为集种植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仅以油桃种植为例,目前种植3300多亩,涉及500余户计2300多人,人均年收入1.5万元,已辐射带动周边群众200余户,发展油桃种植900多亩。2013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销售收入9300万元。兴平市决定下一步沿西吴坡塬地带7.3平方公里全部发展现代农业。
陕文投投资400亿元的高科技历史文化产业园,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预计2018年建成开园运营,未来5—10年游客将达到1000万人(次)。通过产业聚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吸引农民就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载体。
大投入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中,兴平市的决策者始终把群众放在首位,不断深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共识,着力解决人、地、钱三大问题,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社区转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群众安居乐业、共享发展成果。
为了让群众有一个舒适、安逸、幸福的宜居家园,兴平市按照“先行、就近、集中”的原则,投资近13亿元高标准建设农民进城安置小区、花园小区、西瑞生活区等三个新型社区,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可安置群众万人,其中农民进城安置小区已安置群众500户1800多人。
让农民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精彩的好日子,这是兴平市的决策者建设省级重点示范镇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他们突出抓好就业工作,专门建设农民技能培训中心,根据企业需求和群众意愿,免费进行工程机械、家政、厨师等就业技能培训,全面落实免息贷款、税收减免等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多途径解决群众就业创业问题,让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务工不离乡,实现了农民就地城镇化目标,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已培训13场(次),培训农民1.2万人(次)。其中,2000余名被培训者进入辖区企业,成为新型“技能”工人,月薪2000余元,企业为他们全部办理了“三金”;其余被培训者在市场十分走俏,平均月薪3000元左右。
同时,按照搞好基本民生、兜住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的原则,坚持稳定收入、稳定就业、稳定人心“三个稳定”,保障失地农民根本利益,对50岁以上的失地农民每人每月补助50元,被征土地每年每亩补助500元,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入”。认真落实各项惠民富民政策,确保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由于切实解决了就业、住房、养老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群众利益,解除了后顾之忧,先后顺利征用土地6000多亩,拆除建筑物21.5万平方米,流转土地5600亩,为城镇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大绿色让新城与人文生态相融共生
如果说“一区四园”是兴平市在建设西吴这个省级重点镇上一个最大亮点的话,那么,用大绿色让新城与人文生态相融共生,则是他们在建设中十分精彩的一笔。
兴平市牢固树立“文化立镇、生态优镇”的理念,注重传承历史文化,突出绿色生态建设。充分挖掘彰显以汉武帝茂陵为代表的汉文化底蕴,建成了仿汉一条街和具有汉建筑风格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特别是与陕文投合作投资60亿元规划建设占地65亩的“汉风小镇”,目前正在抓紧编制规划,计划三至五年建成,确保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他们投资1500万元建成全长9.3公里的咸兴大道百米绿化林带;投资3100万元建成占地500亩的茂陵植物园;综合利用渭河水资源、滩涂资源和生态资源,投资2.1亿元积极实施渭河综合整治工程;投资1100万元建成占地400亩的“十里荷香”渭河湿地公园,聘请一流团队编制沿渭重点镇规划,着力打造沿渭滨水景观,实现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