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三十三,下面三十三是,三七二十一电视剧,七六十三,按笔画在什么网络能找到这个字

梁羽生_梁羽生的意思_梁羽生是什么意思_梁羽生什么意思_梁羽生的解释_百科全书_911查询
输入词条名称进行查询,例如 梁羽生
梁羽生 梁羽生的意思 梁羽生是什么意思 梁羽生什么意思 梁羽生的解释
梁羽生人物简介梁羽生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后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宫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其“梁”实则由“宋齐梁陈”延进而出,即梁在陈之前,有往胜从前之意思)。梁羽生是公认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也被部分武侠迷称为真正的武林盟主暨“武林真主”)。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于1月22日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梁羽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创作生涯初入江湖梁羽生出身于书香门第,熟读古文、擅于对联,8岁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在广西桂林中学读完高中,在中学时就喜欢写词。因日军侵扰返乡,适逢数位粤籍学者避难蒙山,遂依礼拜简又文为师。而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曾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后随师返穗,考入岭南大学 (今广州市)国际经济专业。1949年定居香港,经校长介绍,于《大公报》任副刊助理编辑,迅即提正,并成为社评委员会之成员。次年底,调入附属《大公报》的《新晚报》工作。1954年初,因“吴公仪与陈克夫国术表演暨红伶义唱筹款大会”轰动非常,顺势撰写《龙虎斗京华》,是为“新派”武侠小说之源头伊始。此后笔耕不缀,至一九八三年《武当一剑》止,共连载武侠小说三十三部,又《绝塞传烽录》与《剑网尘丝》出版时均被一分而二 ,《武林三绝》仍在修订之故,今传者三十四部。封笔前后并曾推出部分小说的修订本,但均未得以出版。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视或电影,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代表作。 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是新武侠小说之始。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2005年在浸大演讲时,他首度公开解释笔名由来,指由于南北朝分“梁”先于“陈”,也是文人辈出时代,故取姓“梁”,结合台湾友人赠句“羽刻传高,万纸入胜”成名。退隐江湖从1954年开始,到1984年“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 1000万字。除武侠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活》、《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梁羽生先生于1987年移居澳大利亚,数年后归信基督教。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曾受聘为深圳市楹联学会的名誉会长。2006年12月回香港参加天地图书出版公司30周年活动时就曾突然中风,手脚活动不便。及后一直在陈秉达疗养院中疗养。在患病2年多后,梁羽生先生于日在悉尼逝世,享年85岁。作家地位梁羽生的功绩,在于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新派”不仅是他们自命的,也是得到社会承认的,旧武侠小说虽也热火朝天,但自始至终为新文学所瞧不起,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当时自命为大雅的报纸和自命为大报的报纸,都不屑于刊登,武侠的读者,还缺少知识分子,而主要是下层的“识字分子”。当时武侠小说的地位,犹如流浪江湖的卖解艺人,看的人虽多,却始终算不得名门正派,梁、金一出,局面顿时改观,各大报也都以重金作稿酬,争相刊登,读者也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港、台、新、马,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随后,关于武侠小说的专门研究也渐成热潮,与纯文学相比美。梁羽生在评武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过一篇署名佟硕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其实就是梁羽生所写,他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至今仍响。 1977年,他在新加坡写作人协会讲《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提出了 “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观点。1979年,他在英国伯明翰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遇,华老刚刚看完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便当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侠小说无非是“成人童话”的观点。梁羽生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出席过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慷慨陈辞。为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大声疾呼。有人为梁羽生作过一首诗:金田有奇士,侠影说羽生。南国棋中意,东坡竹外情。横刀百岳峙,还剑一身轻。别有千秋业,文星料更明。“金田”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乡蒙山附近。“侠影”是《萍踪侠影录》。“棋中意”说他善于写棋话。“竹外情”取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说梁羽生爱吃肉,而且爱吃肥肉,一反东坡诗意,正是“竹外”之情。“还剑”取自他的《还剑奇情录》,也说他金盆洗手,封刀挂剑,不写武侠了。“别有千秋业” 说他准备写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小说。 另外,梁羽生在散文、杂文的创作上已有很深的造诣,曾与金庸、陈凡(百剑堂主)合著《三剑楼随笔》。梁羽生作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是以一腔正气创造了武侠小说新的格调,后来,他移居澳大利亚,潜心于历史。作品年表 
梁羽生作品(共35部)经典人物(作者:梁羽生家园练霓裳)论梁书中最爱的十大人物一、张丹枫张公子被列为第一,可谓是众望所归,他亦狂亦侠,潇洒不羁的气质,他的胸襟抱负与痴情,以及一画卷山河的霸气都令人怦然心动,在十年前初读萍踪时,便深深迷恋于他,直至今日,这份爱依然不减。只可惜云蕾的表现实在太过逊色,无论在机智、性格、还是思想上,都显得比张丹枫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萍踪的结局也令人感觉极为突兀。二、白发魔女梁老的思想总体来看,应该是正统得近乎古板,笔下多的是千篇一律的共产主义战士般的侠士,但偶尔也会出现几个变异。白发魔女便是其中之一,开篇处一出场便显出了震慑群雄的气白发魔女势,其后故事发展,行侠时也不像其他正统大侠一般定要表现的温良宽容,令人乏味,而是赏罚分明,当断则断,畅快淋漓,令人直欲高呼痛快!全书的最大看点是她与卓一航的恋爱纠葛,也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面对情人的一次次软弱、动摇、伤害与背叛,应如何去作?这是一个从古到今永恒的问题。白发魔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天下一切相信男人,苦待男人回心转意的痴情软弱女子作出了表率:一刀两断,绝不回头!不错,爱一个人可以排除一切外界险阻,冒天下之大不韪,向整个社会挑战,但决不能容忍原谅情人的软弱与背叛,人格无价,尊严无价,白发魔女以青丝变白发的代价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任尔千呼万唤,决不回心转意。白发魔女与白发这部书彻底影响了我的爱情观,让我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低下自己的头颅,丢掉自己的尊严。三、武玄霜一剑在手,扶持朝纲,纵横江湖,这是何等的豪气,何等的快意!在武姐姐面前,书中其他女子都成了庸脂俗粉,不值一提。尤其令我动容的是,武姐姐在十年后重逢李逸时,虽知他已有妻儿,却仍给予他一家无私的援助,甚至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这是何等胸怀,何等气度!全书到了最后,是她陪伴着李到了最后一刻,也是她成了李遗嘱托孤之人,这等知己之情,却是要比所谓的神仙侠侣,双剑合璧一类要深刻,值得回味得多了。 四、凌云凤一凤凌云独自飞,在散花女侠中初见她的身影,眼前顿为之一亮。巾帼英雄,舍我其谁?这等豪气,这等魄力,其他女子绝难望其项背。到了联剑风云录,她最终为了自己的事业与抱负,毅然与深爱的丈夫分手,这种决断只怕连现代人也未必能及罢!倘若人人都似凌云凤,妇女解放之日近矣! 五、缪长风读武侠最受不了的便是千篇一律的少侠面孔,如何英俊潇洒,如何行侠仗义,云云,看到后来,不过是一个个画着漂亮面孔的纸偶,脂粉气十足,令人生厌。梁老本喜欢采用这种手法,但他在游剑江湖中打破了思维定势,塑造了缪长风这样一个真正的热血男儿。他第一次出场,是以一个历尽沧桑的江湖豪客身份出现在女主角和读者的视线中,仰天长啸,扣舷狂歌,这等豪迈气派较众多内敛而面目模糊的少侠自然不同。而他与云的相识、相交、相知,更是一波三折,回肠荡气,令人扼腕。在明知云意不在己的情况下,还肯与她相扶相携,不离不弃,为所爱之人提供坚实的肩膀,遮风挡雨,甘心为她牺牲生命,并接受了她临死前的抚孤重托,这才是真正的男人!与他相比,孟元超顿显委琐虚伪,根本不值一提。 六、飞红巾草原女英雄,飒爽英姿,红巾碧草黄沙,书写一段塞外传奇。可惜她的感情之路太过艰辛,先爱上了一个叛徒,又爱上了一个薄情寡义的伪大侠,以致一夜白头。看到她对明慧的仗义相救,以及对易兰珠的母性呵护,令人真实的感到,真正的塞外奇侠是她,而绝非杨云骢。 七、冰川天女独居离世,不染尘垢,心地纯净无瑕,冷面热心,当真是人间仙女。 八、史夫人大唐游侠传中武功高强的侠客众多,而她一个全无武功的弱女,竟能卧薪尝胆,矢志复仇,终于成功策动了一次兵变,得复大仇,可称无武之侠。九、唐经天许多人喜欢将金世遗与唐少掌门比较,将金捧上天,将唐贬得一文不值,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金的性格为人若细细推究起来,不过是一个仇恨社会,处处报复社会的精神扭曲变态者,他不喜欢别人轻视他,侮辱他,但他的所作所为,又是在到处侮辱、伤害、攻击别人,甚至连并未对他如何的小姑娘邹绛霞都要欺负,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可爱而言?相比之下,唐的个性并非这般棱角分明,但飘逸潇洒,文采风流,儒雅而不拘谨,自有翩翩佳公子的风采,冰川天女选择了他,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十、上官天野敢于打破虚伪的名门正派教条,不畏人言,我行我素,走自己理想的道路,这等魄力,当令人击节一赞!武侠作品系统表唐朝:(共4部) 《女帝奇英传》、《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 《大》《龙》《慧》三部为大唐系列宋朝:(共6部) 《武林天骄》、《飞凤潜龙》、《狂侠·天骄·魔女》——《瀚海雄风》、《鸣镝风云录》——《风云雷电》 《武》《狂》有冲突,《狂》《鸣》联系紧密,《翰》《风》联系紧密,宋朝年代与情节混乱明朝:(共8部) 《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武林三绝》(只是报纸连载,未出版成书)——《广陵剑》 萍踪系列(计6部),为天山系列上半支《武当一剑》 不属于天山系列,独立成篇,年代故事和《白发魔女传》有冲突正宗天山系列: (计14部) 《白发魔女传》 (明万历年间起,〈白〉为天山系列下半支首篇) 清朝:(共17部) 《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 为姊妹篇,与天山派无关,但有部分人物在《绝塞》中出现过《草莽龙蛇传》——《龙虎斗京华》 为姊妹篇,太极篇,讲述义和团年间故事注:梁羽生武侠小说存在部分联系①“萍踪”系列:《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广陵剑》②“天山”系列:《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①②系列也可以合在一起③“大唐游侠”系列:《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此系列融合一些唐人传奇及历史,为梁氏武侠上乘佳作④“天骄”系列:《武林天骄》《飞凤潜龙》《狂侠天骄魔女》《瀚海雄风》《鸣镝风云录》《风云雷电》⑤“牧野流星”系列:《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⑥《武林三绝》前后涉及自唐到清近千年历史,几乎涉及整个梁氏武侠世界、江湖派系及人物,为梁学总结性著作。其他作品《三剑楼随笔》:与金庸、百剑堂主在大公报的专栏结集。 《笔花六照》:香港天地图书,ISBN 。 《名联观止》:香港天地图书、台湾古籍出版社。 《笔剑书》:香港天地图书。 《梁羽生散文》:台湾远流,2008年,ISBN 5。 《统览孤怀——梁羽生诗词、对联选辑》:杨健思编,香港天地图书,2008年12月,ISBN 1。 《梁羽生闲说金瓶梅》:孙立川校编,香港天地图书,2009年,ISBN 2。武侠理念首先,梁羽生对武侠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价值给予明确肯定。他指出,作为一种小说流派,武侠小说无疑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奇异的鲜花,“应当允许武侠小说存在”。其次,他认为,武侠小说必须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再次,他认为,写好武侠小说 ,作者只有具备相当的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识,并有相当的艺术手段、古文底子,而且还要懂得中国武术的三招两式,才能期望成功 。 撰写者的创作态度应当端正。他在1977年应新加坡写作人协会的邀情作演讲时,介绍了自己创作武侠小说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时代的历史真实;二是着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他对武侠小说的态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他曾对大陆一度兴起的盲目的泛滥的“武侠热”泼过冷水。亲友回忆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梁羽生胞妹陈文珠透露,哥哥小时候很怪,他有两大喜好。一是非常喜欢吃肉,去上学口袋里经常装着好几个鸡腿,一下课就拿着啃;二是非常喜欢看书,平常伙伴们在村子里玩,他独独一个人躲在楼上看书,叫他也不下来。亲友们在回忆时还都对梁羽生的简朴生活印象深刻,据说他平时特别朴素,1978年在广州被邓小平接见的时候,还穿着一套旧西装,脚上的皮鞋烂了鞋尖。当时一个陪同人员问:“您老就穿成这样去见小平同志吗?”梁羽生不好意思,才去买了一套西装和一双新皮鞋。梁羽生与金庸金庸、梁羽生一直被并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创始人,但是,两人境遇颇不相同。虽然两人曾一起在香港《大公报》做副刊编辑,并因为投入武侠小说创作而一举成名,但是,金庸创立《明报》,在事业上成就斐然;其十几部武侠小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被改编电视剧次数之多,梁羽生都难以与其比肩,尽管根据梁羽生作品改编的电视剧《萍踪侠影》、电影《七剑下天山》影响巨大。数年前,两人先后封笔。 所不同的是,封笔之后的金庸并不寂寞,修改原作、赴英国读博士等事件屡屡成为媒体的关注点,而梁羽生先生则更像是淡泊名利之后的归隐。 曾几何时,梁羽生和金庸的关系,一度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此前曾有报道称,梁羽生对于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让宋人黄蓉唱元曲的写法不以为然。 而梁羽生1994年在雪梨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表示,“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嘉宾金庸先生……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时隔10年之后,梁羽生在香港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陈静的采访。在那次采访中,他回忆说,1966年,《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让自己写了《金庸梁羽生合论》,后来用“佟硕之”的笔名发表。这篇文章谈到了两人的不同: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较重。“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其时,“文革”刚刚爆发,香港的左右翼对立,让他承受了莫大的压力。而最大的压力来自左翼的高层,他们认为梁羽生对金庸评价过高。 梁羽生也再次评点了两人的写作,“金庸写‘恶’、写坏人比写好人成功,写邪派比写正派成功,《书剑恩仇录》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张召重,写四大恶人,一个比一个精彩,但写好人君子,段誉啊,不够精彩。我自己写邪派怎么样写,都不够金庸那么精彩,我写名士风流比较有一手。”在《笔花六照》中,梁羽生先生多次谈到了自己写武侠小说缘起,新旧武侠小说的差异等等。但是对于“侠”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定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梁羽生表示,“我与金庸先生都同意‘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至于怎么定义‘侠’这个概念,并不是三言二语能解释清楚的。你们可以从我的作品中去理解我的想法。”对于两人写作手法和写作风格的区别,梁羽生说,“关于这个问题,内地武侠文学研究家陈墨先生的专论中有过阐述,我建议您去找出陈先生这篇文章读读,当有启发。”有人问到,在他和金庸之后的古龙、卧龙生、温瑞安、黄易等武侠小说家中,他最喜欢谁的作品时,梁羽生说,“我自从在武侠文学写作上‘封笔’之后,就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譬如撰写聊话,最近刚刚推出的《名联观止》修订版就是我写作的文集,近年来因身体的原因,注重休息,静养,没有心情与精神去读您说的这些作品,所以未敢言评。”梁翁羽生之事迹年表梁羽生 (日—日)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另有笔名陈鲁、冯瑜宁、梁慧如、李夫人、冯显华、幻萍、佟硕之、凤雏生。梁羽生本名陈文统,日出生,因病于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后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宫竹心)的文字功力,据他本人解释,“梁羽生”的“梁”是取“宋齐梁陈”中陈是继承梁之意,“羽”是由于喜欢宫白羽的武侠小说而来的。幼 年一九二四年 出生;3月22日,生于广西蒙山县文圩乡屯治村,名陈文统。 一九二五年 一岁; 一九二六年 二岁 ;一九二七年 三岁 ; 一九二八年 四岁 ; 一九二九年 五岁 ;年间,随外祖父刘瑞球学习传统文化。 一九三〇年 六岁 ;年间,祖父仕康公去世,享年八十。年间,至文圩小学读书。童 年一九三一年 七岁 ,9月18日,日军大举侵华。 一九三二年 八岁 ;4月,母刘淑贞去世,享年廿八。年间,随外祖父学习围棋、对联、填词。 一九三三年 九岁 ;年间,外祖父刘瑞球去世。 一九三四年 十岁 ; 一九三五年 十一岁 ;少 年一九三六年 十二岁 ;春季,因成绩优异,仅读了五年小学便跳级考入蒙山县初级中学,被编在第十班。年间,父陈品瑞续娶李氏。年间,期末考试的英语、数学不及格,留级。 一九三七年 十三岁 一九三八年 十四岁 ;下半年间,因患疟疾腹泻,休学半年。阅读了大量的名家词集和两份象棋棋谱,并补习数学。 一九三九年 十五岁 ;春季,再度回校,开始阅读《救亡日报》等进步报刊。青 年一九四〇年 十六岁 ;夏季,初中毕业。考入平乐高中,对新诗产生兴趣。 一九四一年 十七岁 ;夏季,转学到桂林高中,广泛接触新文学,喜爱看电影。作〈扬州慢?龙出深渊〉、〈蝶恋花?春梦香城浑未醒〉。 一九四二年 十八岁;年间,向《力报》投稿。作〈水龙吟?天边飘渺奇峰〉。 一九四三年 十九岁;冬季,中学毕业,作〈蝶恋花?盈盈最是漓江苦〉、〈金人捧露盘?引离杯〉。到良丰租房自修,准备报考广西大学。 一九四四年 二十岁;5月,湘桂战役失利,作〈水龙吟?洞庭湖畔斜阳〉。7月(疑),因战况变化,被迫返回家中。9月中旬,简又文、饶宗颐等人来到蒙山避难。不久,拜简又文为师。10月,桂林沦陷,作〈哀榕城〉。 一九四五年 二十一岁;月15日,日寇入据蒙山县城;16日,陈家上下同简又文等人,出发前往六排山暂避,次日清晨抵达目的地;住约半月,返回。4月,日寇血洗文圩镇;16日,众人出发前往鹏汉村暂避,次日晚七时抵达。5月50日下午,日军及汉奸全部退出蒙山。6月1日,蒙山全县治安恢复,众人返回陈家。8月8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6日,随简又文返回广东,作〈木兰花慢?谢西江万顷〉。不久,考入岭南大学化学系。 一九四六年 二十二岁 ;年间,转入经济系,结识金应熙。加入中文系“艺文社”。一九四七年 二十三岁 秋季,任校报《岭南周报》编辑。 年间,夺得岭南大学象棋比赛冠军,作〈鹧鸪天?天马行空信不羁〉。 一九四八年 二十四岁 ;元旦,担任《岭南周报》总编辑,开始以“幻萍”、“冯显华”的笔名发表左倾文章。作〈迎春曲〉、〈嫦娥夜访冯显华先生〉、〈孤独者〉等。 一九四九年 二十五岁;年初,解放军准备发动渡江战役。6月,只身前往香港谋职。经校长陈序经推荐,至香港《大公报》任英文翻译,不久,回蒙山县参加文艺座谈会,向学校捐钱。8月,工作转正。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和家乡的消息断绝。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年底,调副刊科任助理编辑。 一九五〇年 二十六岁;2月,任副刊编辑,负责《学习》、《文综》等等周刊。6月,中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8月,任《大公报》社评委员会成员,是其中最年轻者。不久,社评委员会解散,改任撰述员。向大陆的朋友寄回一些《大公报》。10月5日,香港《新晚报》创刊,被罗孚调至《新晚报》。年底,因父亲受诬告被拘押,赶回蒙山,至荔浦县被彭荣康劝阻,返港。不久,父亲被错杀,享年五十六。年间,任香港“南方学院”讲师,负责经济学。年间,以“陈鲁”、“梁慧如”之名,创作棋评和历史小品。 一九五一年 二十七岁 ;3月(至迟5月),任《新晚报》副刊“天方夜谭”编辑;查良镛(金庸)调至《新晚报》编辑副刊“下午茶座”,两人成为同事。 一九五二年 二十八岁 ;年间,香港“南方学院”被迫关闭。壮 年一九五三年 二十九岁;3月14日,以“冯瑜宁”笔名,开《新晚报》“茶座文谈”专栏;24日,以“李夫人”笔名,开《新晚报》“李夫人信箱”专栏。年底,吴公仪和陈克夫决定打擂。 年间开《新晚报》“一日一联”专栏。 一九五四年 三十岁 ;1月17日,吴公仪与陈克夫国术表演暨红伶义唱筹款大会;18日,被罗孚说服,决定创作武侠小说;19日,《新晚报》预告“本报增刊武侠小说”;20日,《新晚报》发表《龙虎斗京华》,署名“梁羽生”。8月1日,《龙虎斗京华》刊毕;11日,《新晚报》发表《草莽龙蛇传》。9月,(香港)文宗出版社《龙虎斗京华》,梁羽生小说的第一个版本。年底,(香港)伟青书店成立。 一九五五年 三十一岁;2月5日,《草莽龙蛇传》刊毕,不久,和陈凡同为之题诗,署“中宵看剑楼主”;8日,《新晚报》发表金庸《书剑恩仇录》。9月,以“陈鲁”笔名,负责《大公报》象棋专栏。 一九五六年 三十二岁;2月15日,以“冯瑜宁”笔名,和众人同开《大公报》“上下古今谈”专栏。《大公报》发表《七剑下天山》。6月,(香港)晨风出版社《七剑下天山》,小说的出版权交给沈本瑛。8月18日,《周末报》发表《塞外奇侠传》。9月3日,《新晚报》发表舒巷城〈问李夫人〉。9月7日,《新晚报》发表〈武侠小说的内幕〉;9日,《新晚报》发表百剑堂主《风虎云龙传》。10月23日,和百剑堂主、金庸同开《大公报》“三剑楼随笔”专栏。 一九五七年 三十三岁 ;1月30日,“三剑楼随笔”专栏结束。2月23日,《塞外奇侠传》刊毕。3月31日,《七剑下天山》刊毕。4月8日,《大公报》发表《江湖三女侠》。5月1日,和林萃如结婚,不久,回大陆蜜月旅行;月间,文宗出版社《三剑楼随笔》。8月5日,《新晚报》发表《白发魔女传》。一九五八年 三十四岁 ;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7月,峨嵋电影公司的《白发魔女传》开镜。9月8日,《白发魔女传》刊毕。12月10日,《江湖三女侠》刊毕。年间,结识刘伯端。 一九五九年 三十五岁 ;1月1日,《大公报》发表《萍踪侠影录》。3月10日,西藏开始叛乱;18日,峨嵋电影公司《白发魔女传》上集公映。4月22日,峨嵋电影公司《白发魔女传》下集公映。5月20日,金庸的《明报》创刊。8月6日,《新晚报》发表《冰川天女传》;19日,峨嵋电影公司《七剑下天山》公映。11月12日,《香港商报》发表《还剑奇情录》。12月16日,峨嵋电影公司《白发魔女传》大结局公映。 一九六〇年 三十六岁 ;2月23日,《大公报》发表《散花女侠》。5月17日,《还剑奇情录》刊毕;月间,郭沫若发表《武则天》。11月16日,峨嵋电影公司《江湖三女侠》上集公映;23日,峨嵋电影公司《江湖三女侠》下集公映。12月18日,《冰川天女传》刊毕。 年间,《民报》开始转载梁羽生小说,是首份获得授权的新加坡报纸。 一九六一年 三十七岁;3月1日,《武侠与历史》发表《冰魄寒光剑》,署名“凤雏生”,后改为“梁羽生”。6月22日,《散花女侠》刊毕。7月1日,《香港商报》发表《女帝奇英传》;3日,《大公报》发表《联剑风云录》。10月3日,《新晚报》预告“梁羽生新作《冰川天女后传》后天起刊出”;5日,《新晚报》发表《云海玉弓缘》。9月29日,《冰魄寒光剑》刊毕。 一九六二年 三十八岁;5月,前往北京;和聂绀弩碰面。8月6日,《女帝奇英传》刊毕。9月24日,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强调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11月25日,《联剑风云录》刊毕。 年间,游南京玄武湖。年间,随香港记者代表团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以《大公报》报社代表身份出席人民大会堂的国宴酒会。(疑) 一九六三年 三十九岁;1月1日,《大公报》发表《大唐游侠传》。3月23日,邵氏兄弟公司《原野奇侠传》(改《萍踪侠影录》)公映,轰动港台两地。8月9日,《云海玉弓缘》刊毕;24日,《新晚报》发表《冰河洗剑录》。年间,回广西游玩漓江。 一九六四年 四十岁;1月,主编《大公报》文史周刊“古与今”,至1966年5月结束。6月14日,《大唐游侠传》刊毕;25日,《大公报》发表《龙凤宝钗缘》。7月1日,《香港商报》发表《狂侠天骄魔女》。 一九六五年 四十一岁;5月,〈中国武侠小说略谈〉,论点颇受唯物史观的影响。8月22日,《冰河洗剑录》刊毕。9月22日,《新晚报》发表《风雷震九州》。11月,至香港大会堂演讲“十五年来中国象棋之发展”。一九六六年 四十二岁;1月,《海光文艺》发表〈金庸梁羽生合论〉,署名“佟硕之”,至三月刊毕。4月,《海光文艺》发表金庸〈一个讲故事人的“自白”〉。5月23日,《大公报》发表《慧剑心魔》;月间,《海光文艺》发表〈著书半为稻梁谋〉。6月,完全解除报社职务,保留“撰述员”头衔,此后只创作武侠小说和期评。11月(疑),《正午报》发表《飞凤潜龙》,不知终于何时。 年间,长城电影公司《云海玉弓缘》公映,开“彩色武侠世纪”之先河。 一九六七年 四十三岁;9月28日,《风雷震九州》刊毕。10月5日,《新晚报》发表《侠骨丹心》。年间,香港发生“六七暴动”,左派报纸的销量狂跌。 一九六八年 四十四岁;3月14日,《慧剑心魔》刊毕;15日,《大公报》发表《瀚海雄风》。6月23日,《狂侠天骄魔女》刊毕;24日,《香港商报》发表《鸣镝风云录》。10月1日,马来西亚《国际时报》创刊,发表题词。中 年一九六九年 四十五岁 ;6月20日,《侠骨丹心》刊毕。7月1日,《新晚报》发表《弹铗歌》。 一九七〇年 四十六岁 ;1月21日,《瀚海雄风》刊毕。2月9日,《大公报》发表《风云雷电》。 一九七一年 四十七岁 ;2月25日,长城电影公司《侠骨丹心》公映。 一九七二年 四十八岁 2月4日,《弹铗歌》刊毕,后以“游剑江湖”之名出版;16日,《新晚报》发表《折戟沉沙录》。5月19日,《鸣镝风云录》刊毕。6月3日,《香港商报》发表《广陵剑》。9月15日,《风云雷电》刊毕。10月1日,《大公报》发表《武林三绝》。 一九七三年 四十九岁; 一九七四年 五十岁; 一九七五年 五十一岁;1月13日,《折戟沉沙录》刊毕,后以“牧野流星”之名出版。2月12日,《新晚报》发表《绝塞传烽录》。4月22日,《大公报》发表〈悼沙枫〉,是“文革”期间唯一的随笔文章。 一九七六年 五十二岁;7月31日,《广陵剑》刊毕。8月16日,《武林三绝》刊毕。9月1日,《大公报》发表《剑网尘丝》;9日,毛泽东病逝。11月,赴马尼拉观看第六届亚洲象棋锦标赛。12月16日,《绝塞传烽录》中《弹指惊雷》的内容结束。年底,香港的天地图书有限公司成立。 一九七七年 五十三岁;3月5日,参加“春季港日围棋对抗赛”,力克日本初段棋手松元福雄。年间,香港佳视《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 一九七八年 五十四岁;4月10日,《绝塞传烽录》刊毕。5月2日,《香港商报》发表《武林天骄》。6月7日,在新加坡接受《南洋商报》的采访;8日,至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演讲“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7月初,回中山大学康乐校园(岭南大学旧址)参观。9月15日,《新晚报》发表《飞凤潜龙(修订本)》。10月20日,《剑网尘丝》中《幻剑灵旗》的内容开始。11月26日,《飞凤潜龙(修订本)》刊毕;27日,《新晚报》发表《还剑奇情录(修订本)》;下旬,赴马来西亚观看第七届亚洲象棋锦标赛,并为亚洲象棋会创作会歌。一九七九年 五十五岁;4月28日,《还剑奇情录(修订本)》刊毕;29日,《新晚报》发表《塞外奇侠传(修订本)》。8月15日,《塞外奇侠传(修订本)》刊毕;16日,《新晚报》发表《冰魄寒光剑(修订本)》;月间,在欧洲结识华罗庚,后者提出“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10月,同意为新加坡的《星洲日报》开专栏。12月30日,《冰魄寒光剑(修订本)》刊毕;31日,《新晚报》发表《冰川天女传(修订本)》。年间,为送幼子陈心颖去英国读书,变卖家中藏画。 一九八〇年 五十六岁;1月26日,《剑网尘丝》刊毕;月间,赴广州观看五羊杯中国象棋冠军赛。3月17日,开《星洲日报》“笔?剑?书”专栏。5月9日,《大公报》发表《武当一剑》。年间,伟青书店《梁羽生及其武侠小说》,首种有关梁羽生小说的资料书籍;同年11月再版,增订一篇文章。 一九八一年 五十七岁;2月1日,广州《南风》刊出《白发魔女传》,大陆最早登载梁羽生小说的报刊。6月,广东人民出版社《萍踪侠影》,大陆出版的首部“新派”武侠小说。8月11日,《冰川天女传(修订本)》刊毕;12日,《新晚报》发表《武林三绝(修订本)》。10月15日,长城电影公司《飞凤潜龙》公映。 一九八二年 五十八岁;3月9日,《武林天骄》刊毕。 一九八三年 五十九岁;3月15日,开《大公报》“联趣”专栏。8月2日,《武当一剑》刊毕,不再创作新的武侠小说。9月1日,《大公报》发表《江湖三女侠(修订本)》。 一九八四年 六十岁;8月31日,新加坡国际图书展召开,天地图书有限公司以“梁羽生系列”参加,随行并为读者签名;月间,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古今名联谈趣》。9月1日,至新加坡的南洋客属会总礼堂,演讲“从武侠小说到历史小说”;3日,至新加坡的海世界活海鲜酒楼,演讲“武侠小说与现代社会”。10月5日,广州《羊城晚报》刊出《七剑下天山》(修订本),武侠小说首次见诸大陆的官方报纸;月间,天地图书有限公司《七剑下天山》,通行修订本之始。11月,北京的风雷京剧团公演改编《萍踪侠影录》的京剧。12月29日,以“新派”武侠小说创始人身份,出席北京的全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并和“美国间谍”罗孚碰面;31日,《武林三绝(修订本)》刊毕。 年间,香港亚视《云海玉弓缘》。老 年一九八五年 六十一岁;1月1日,《新晚报》发表《广陵剑(修订本)》。10月17日,《江湖三女侠(修订本)》刊毕;18日,《大公报》发表《狂侠天骄魔女(修订本)》。冬季,赴海南岛旅游。年间,香港亚视《萍踪侠影录》。年间,台湾中视《神州侠侣》(改《白发魔女传》)。年间,天地图书有限公司《笔?剑?书》。年间,查出糖尿病。 一九八六年 六十二岁;5月,至深圳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党委书记陈辉光、梧州地委书记彭贵康碰面,谈到回乡事宜;作家出版社《古今名联谈趣》。6月,自《大公报》退休;花城出版社《笔不花》。7月31日,《大公报》“联趣”结束。10月,湖南《团结报》发布了给父亲陈品瑞平反的消息,决定回乡一行。年间,香港亚视《白发魔女传》。年间,珠江电影制片场《还剑奇情》公映。 一九八七年 六十三岁;2月15日,回到蒙山县,受热烈欢迎,停留三天。7月15日,台湾解除戒严状态。9月,偕夫人赴澳大利亚定居。11月10日,和台湾的风云时代出版公司签约,授权出版武侠小说与散文集。12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和中国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香港国际中国武侠小说研讨会”,武侠小说受学界肯定。一九八八年 六十四岁;元旦,台湾解除报禁,《台湾日报》刊出《女帝奇英传》;2日,台湾《中央日报》刊出《还剑奇情录》,掀起台湾报刊登载梁羽生小说的热潮;18日,风云时代出版公司“梁羽生作品集”首批四部小说开始发售,台湾文学界举行“解禁之后的文学与戏剧”研讨会;月间,《读书》发表柳苏〈侠影下的梁羽生〉,揭开“佟硕之”的秘密。2月3日,台湾中视播出改编《云海玉弓缘》的《天山英雄传》,收视率甚低。3月22日,《广陵剑(修订本)》刊毕;23日,《新晚报》发表《武林天骄(修订本)》。7月,湖南文艺出版社《笔?剑?书》;下旬,出席台湾《中央日报》主办的“武侠小说算不算文学”座谈会。8月18日,台湾《中国时报》发表《武林天骄》(修订本),因故中断。10月3日,〈与武侠小说的不解缘〉;月间,北岳文艺出版社《中国武侠小说史略》(王海林),大陆首部研究武侠小说的专著。年间,风云时代出版公司“梁学研究系列”,包括《梁羽生的武侠文学》(柳苏等著)、《三剑楼随笔》、《笔?剑?书》。年间,香港亚视《狂侠天骄魔女》、《侠女传奇》(改编《龙凤宝钗缘》)。 一九八九年 六十五岁;5月10日,台湾《青年日报》发表《武当一剑》(修订本)。年间,香港三联书店《笔不花》。 一九九〇年 六十六岁;5月21日,《狂侠天骄魔女(修订本)》刊毕;22日,《大公报》发表《弹铗歌(修订本)》。7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笔不花》。 一九九一年 六十七岁;2月,回香港暂住,和金应熙碰面。3月,返澳。7月,风云时代出版公司“梁羽生新作系列”。11月26日,《武当一剑》(修订本)刊毕。 一九九二年 六十八岁;6月,文化艺术出版社《新武侠二十家》(陈墨),大陆首部详论梁羽生的书籍。12月17日,《武林天骄(修订本)》刊毕。年间,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和(深圳)海天出版社“梁羽生系列”,大陆首套有授权的梁羽生小说集。 一九九三年 六十九岁;4月,赴北京观看第三届世界象棋锦标赛,离京前作现代诗〈上帝死了〉。夏季,东方电影出品有限公司《白发魔女传》公映,轰动异常。7月19日,《弹铗歌(修订本)》刊毕;20日,《大公报》发表《牧野流星(修订本)》;月间,上海古籍出版社《名联谈趣》。 一九九四年 七十岁;1月,悉尼作家节安排“中国武侠小说专题研讨”,演讲“中国的武与侠”,并称“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我们的嘉宾金庸先生”。6月,查出膀胱癌。9月18日,至Chatswood地区的基督教堂受洗。10月,癌细胞复发,再度住院手术。年间,风云时代出版公司“梁羽生武侠作品精选”。 一九九五年 七十一岁;2月23日,《明报》发表倪匡〈读后闲笔〉,猛烈批评梁羽生,罗孚出面平息。3月,癌细胞全部消失。5月31日,《牧野流星(修订本)》因《大公报》撤销“小说林”版面而中止。7月22日,至悉尼图书馆举行关于武侠小说的讲座。9月22日,北京举行“首届武侠文学研讨会”,和金庸同获“金剑奖”;下旬,为黄苗子夫妻即将举行的书画联展致辞。11月20日,以评委身份,出席“澳洲华文作家协会首届杰出青年奖”颁奖仪式。一九九六年 七十二岁;1月,广东人民出版社《梁羽生传奇》(费勇、钟晓毅),大陆首种介绍梁羽生的专著;学林出版社《梁羽生小说艺术谈》(罗立群),大陆首种评论梁羽生小说的专著。2月6日,新加坡新视《塞外奇侠》(改《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11月8日,向刚成立的悉尼中华文化中心赠联。年底,风云时代出版公司“梁羽生新派武侠精选”。年间,广东旅游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梁羽生小说全集”,缺《武林三绝》。 一九九七年 七十三岁;1月,学林出版社《三剑楼随笔》。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月间,〈金应熙的博学与迷惘〉。9月,百剑堂主病逝,向《大公报》寄挽联。  一九九八年 七十四岁;12月30日,为来澳的中国象棋协会的新闻发布会致辞。年间,心脏手术,康复后撰联:“散木樗材,笑看云霄飘一羽;人闲境异,曾经沧海慨平生。”解读梁羽生“以侠胜武”是梁氏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梁氏武侠的基本出发点,由此而产生的结果也是梁氏始料不及的。梁氏的“侠”是一个和当时政治观念联系很紧密的概念,不是单单的行侠仗义。梁氏受左派思想影响很深,尤其是抗日救亡时那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梁氏任职于《大公报》,属于左派报纸而且基本上与大陆政府保持一致,梁本身在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属于左派。所以梁氏小说中强烈的左派阶级斗争的思想就不奇怪了,况且六十年代的香港的政治气味很浓,金庸小说和政治往往也有很多的联系。左派的文艺创作思想的得失暂不去考虑,梁氏很强的政治与时代责任意识决定了“以侠胜武”。对侠义的宣扬是一种时代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一种积极的创作态度,梁氏三十载牢守这个理念,证明他是一个极其有责任感的作家,而且证明他在试图开拓一条提升武侠境界的道路。只局限于江湖恩怨的武侠,没有一个积极的思想理念的武侠,永远不能突破武侠的平庸。 梁氏前期作品中侠义的宣扬还是比较成功的。尽管梁氏过于沿用左派“史论”,把侠义理解为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但天山七剑驰骋草原反抗异族的侵略,玉罗刹岳明柯等人反抗魏忠贤的鹰犬,营救忠良,尤其张丹枫的大侠之风,南霁云段圭璋在安史之乱为国死难的豪杰之气,真正把侠义与时代责任联系起来,开拓了武侠的境界。 梁羽生曾为自己撰写了一副对联:侠骨文心笑看云霄飘一羽,孤怀统揽曾经沧海慨平生。此联既含有书的名字,又在联尾暗嵌自己的名字,正是一生淡泊名利的写照。金庸、梁羽生、古龙武侠风格比较一、小说内容选取的比较: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都注重历史事件的重现,就这一点而言,金庸的表现尤为突出;梁羽生则是把虚构的人物来强化历史氛围;古龙的小说却是基本抛开了历史背景,用感性来直探人生。二、小说武功特点的比较:金庸小说的武功,融中国武术和诸子百家文化等传统文化于一炉,境界高深、神奇莫测;而梁羽生小说的武功,一招一式,细腻逼真;古龙小说的武功则以“怪招”取胜,重境界而轻招式。三、小说人物性格特点的比较:金庸小说人物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矛盾复杂性格;梁羽生小说的人物性格则更贴近生活,凸显真实人性;古龙小说多写变态人格,体现神秘怪异的人物性格。四、故事情节构思的比较:金庸小说往往开篇平平,随着事件的发展,而神奇莫测地展开,故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梁羽生小说是开篇引人,中间则是暴风雨前的平淡,结局而荡气回肠;古龙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而动人。五、作家语言风格的比较:金庸小说的语言,典雅古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且又诙谐逗趣;梁羽生小说的语言,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来陈述,多用诗词歌赋和民歌俗语,富有神采;古龙小说的语言则是多采用短句,力避平铺直叙,挥洒肆纵。悼念梁羽生五律 悼梁羽生先生 翩跹乐未央,明珠暗楼堂。白发水东去,红巾飞北邙。残弦难成曲,落木总断肠。侠影何处觅,丹心照八荒。七绝 悼梁羽生京华虎斗复龙争,武侠新派自羽生。白发悲歌东逝水,要待江湖后人评。悼梁公诗二首(一)绝塞惊闻变,牧野陨大星。萍踪随逝水,侠影永存心。 云海锁玉弓,广陵萦余音。挑灯看剑处, 长留天骄名。 (二)南国消剑气,青天坠长星。 文成三足鼎,笔开一代风。长歌惊宇内,浩气传古今。桐枯凤已逝,抚书更伤情。七绝 挽梁羽生东燕斋主人说侠慕羽有陈公,廿百千字卅六冬。星沉西海成绝响,侠影何处觅萍踪。吊梁羽生——白狼流水惊闻噩耗泪涔涔,牧野流星划血痕。弹指惊雷犹未尽,萍踪侠影尚余温。冰川天女悲不止,塞外奇侠意更沉。云海玉弓忽已断,霓裳白发落纷纷。金庸悼梁羽生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 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 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金庸出生于日,稍年长于梁羽生,此处自称“同年弟”当是以逝者为大之谦词)梁羽生与作协金庸加入中国作协备受关注,成为文化界热点。而记者获悉,在金庸先生之前,梁羽生已捷足先登,于30年前加入中国作协。近日,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陈崎嵘向本报记者独家披露了梁羽生加入中国作协的幕后故事。 金庸和梁羽生曾是香港《大公报》的同事,两人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号称“金梁并称,一时瑜亮”。金庸加入中国作协引起广泛关注,而梁羽生的中国作协会员身份却鲜为人知,这一对比悬殊的现象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和争论。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陈崎嵘告诉记者,早在1979年9月已有第一批香港地区作家加入中国作协,与金庸齐名的梁羽生就在其中。与金庸加入作协的方式相似,当时由广东省作协推荐梁羽生等八人进入中国作协。香港地区作家开始参加中国作协的采风活动,梁羽生等也以嘉宾的身份出席中国作协举办的研讨会。梁羽生公园梁羽生公园位于广西梧州市蒙山县城东南角。距梧州市186千米,距桂林市143千米。经323国道可达。该地原名鳌山公园,因形似巨鳌而得名。始建于公元1762年,“文革”期间被毁,2005年10月重建,少年时代的梁羽生曾常在此处游玩。主体建筑“鳌山宝塔”为1985年在原址上恢复,塔联“文光映日,到最高外开阔心胸,看乡邦又翻新页;笔势凌云,是真才人自有眼界,望来者更胜前贤。”是梁羽生先生1987年2月回乡探亲时所作。新建建筑“天风堂”点明了梁羽生先生写武侠小说是纯属“忽遇天风”的偶然因缘。“连雾山庄”(又名棋艺馆)暗喻着武林中人武艺和棋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元素。“梁羽生旧居”设有横廊、药园、佐酒亭等,展现出青少年时期的梁羽生风流倜傥的“梁大侠”形象。梁羽生家园梁羽生家园是武侠作家梁羽生爱好者建立的公益性网站,是梁迷的后花园。虽成立于2006年11月,历史却能追溯到上世纪。梁羽生家园由书库和论坛两个部分组成。论坛立足原创,分享,交友,以讨论梁羽生小说为主要话题。品纯梁评论,赏梁影视改编,舞梁迷创作,谈梁迷所读之书,聊梁迷所喜……汇集了数代梁迷粉丝,创作众多精品.汇编有《梁迷杂志》、《天山剑谱》。赏版三十余部梁羽生影视改编的资料整理,视频的收集为网络最全。书库梁著则由梁迷自发校对,提供最全面、错字最少的在线阅读和电子书下载;并分享梁迷杂志在线和梁迷多年成果。
声明: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百科全书为您提供梁羽生,梁羽生的意思,梁羽生是什么意思,梁羽生什么意思,梁羽生的解释
别人正在查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20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6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8个)身体健康
&2016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三笔画的繁体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