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汇报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强调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并立足新形势新要求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教育内容、途径方法作出全面部署。这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中,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之后的又一纲领性文件,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学习贯彻《意见》精神,着力于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着力于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仰者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正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所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1](P247)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与信念辩证统一,互为统摄,共同构建起支配人们行为的恒久精神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2]“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3](P190)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进而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中国共产党90多年艰苦奋斗,始终激励共产党人不畏流血牺牲奋力前行的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民族意志,激发精神动力。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理想信念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国家民族的未来。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价值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为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面貌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实践证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法宝和政治优势。然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各种思想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各种社会思潮在这里交锋较量,各种信息资讯在这里交汇扩散,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使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在如此时代背景下,《意见》将“坚定理想信念”置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主要任务之首,强调: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其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因此,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必须着力于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认清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华民族追求梦想进程中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深刻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唯有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希望和前景;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二、着力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4]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撑。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集中反映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大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5]大学生正处于立学、立德、立志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价值观不仅影响一生,而且决定着民族、社会的未来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着力于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现实所需,更是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大正能量、巩固实现中国梦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战略要求。着力于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紧密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密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密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内容,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政策制定、制度保障等方式,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教育各领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受教育者。为此,要注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阐释、广泛宣传,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讲明白“三个倡导”的深刻内涵,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澄清模糊认识、匡正失范行为;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实践,辨别真善美、假恶丑,提升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筑牢实现中国梦共同思想的道德基础。三、着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将其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理论创新成果的主渠道。早在1984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1998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要求“两课”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编写出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教材等。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切实发挥了主渠道作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情况、新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方面,就是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第一,统一使用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材是教学之本,高质量的教材解决的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的前提。应加大统一使用重点教材的推广和监督力度,将其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把使用情况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组织编写、制作“学习精要”、“精彩一课”、“教学热点难点解析”等行之有效的辅助教材系列,形成包括基本教材、配套教材和电子音像类教材等在内的立体化教材体系。第二,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即是说,教师不但要知道教什么,而且要会教什么,教好、教会、教对学生。应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本质规律,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聚焦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回应大学生思想困惑和精神诉求。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生动鲜活的事例佐证,启发大学生思考,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尤其强调的是,应下功夫、花力气实现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学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所传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选择和行为指导,达到进头脑的目的。第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纪律,绝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课堂上出现;绝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课堂上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四、着力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贯穿在教育管理服务过程之中自1984年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发展为主阵地、主渠道,即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的思想理论教育两部分构成。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党团组织、社团活动、班级建设、校园文化等为载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择业等方面的教育管理服务,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的引导、感染和熏陶。抓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须臾离不开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等。尤其是在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国内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的新形势下,要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贯穿在教育管理服务过程之中。第一,积极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观念、鲜明特色,集中进行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爱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培育大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第二,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的衔接互动,推进理论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协同配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做好就业指导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既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又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大学生在奉献他人、服务社会中升华思想认知。第三,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深入开展反浪费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学雷锋和道德模范、各行各业先进模范校园巡讲活动,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善于结合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组织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第四,聚力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校园网开办贴近大学生的网络名站名栏,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交友的服务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打造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示范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唱响主旋律,集聚正能量,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EB/OL]./politics//c_.htm,/.[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5] 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责任编辑:任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当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对策思考
2013年1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当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理念没有及时转变、理念与实践存在一定的距离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方法:加强领导,合理布局、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理念更新、加强队伍建设等等。 中国论文网 /9/view-4976633.htm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必须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随着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没有随之调整改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不足,是当前的主要问题,甚至可说是最大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一些高校并没有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位置   部分院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上依然有欠缺,对其重要性、严肃性没有充分认识,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摆在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首位,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整体工作布置和结构的合理性也不尽如人意。   2.教育理念和方法也有待改善   由于社会、个人的各种原因,当代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在一些方面和某些环节也有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这给大学生思政教育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现在的很多高校教育中,部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并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育对象也了解不够,尊重不够,因此管理多服务少、命令多引导少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不能有效地保证青年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也不容易激发学生消化和践行。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在一些高校,“两课”往往和其他的一般专业课程教学一样,过于注重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对学生思想以及社会现实不够关注,也不能有效地解决和回答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没有体现出自身的特征,进而也不能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也常常出现教育内容空洞、没有吸引力的情形。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满足于自身的理论水平和陈旧的教育观念,照本宣科,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不予注意或刻意回避,对紧密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也是点到即止,不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些现象,自然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拉远了。   二、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的现象十分显著,面对这些问题,要积极展开思考,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构建良性的、适合时代需要的运行模式。   1.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工作布局,形成发展的合力   高校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的、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各岗位教职工紧密配合的、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一定要周密设计,相互配合,所有教职工都应该承担育人职责。高校要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全面分析大学生思想状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以及关注社会形势,制订总体规划,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各部门、各职位教职工都要明确各自责任,相互协作,要切实把具体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2.坚持科学发展观,端正教育思想,努力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更新,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为前提。“以生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为学生的成才服务。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要正视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空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正当权利,确保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   3.要切实加强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层的实施者,是保证各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认识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对思想教育的成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建立和健全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增强他们自身的使命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以身作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感染力,以更好的吸引学生,加强工作效果。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重要的一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深思、探讨、追求。   参考文献:   [1]王宇波,李春林,陈磊,张雪霞.研究生第二课堂——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C].2010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长论坛   [2]陈来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马军.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建设[C].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论坛论文选编   作者简介:   李友谊(1985~),女,湖南湘乡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上传用户:tbiwpublpm资料价格:5财富值&&『』文档下载 :『』&&『』所属分类:机构: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分类号:G641文献出处:关 键 词 :&&&&权力声明: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不仅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为今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主要从德育观、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育人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等方面,探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Abstract: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on Further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opinions &) made it clear to emancipating the mi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close to reality, close to life, close to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pertinence, effectiveness and attractiveness, appeal, cultiva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This not only clear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also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are the key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e art of mainly from the aspec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environ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way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正文快照: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环境、对象等都有了较大改变,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分享到:相关文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加强德育实效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