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针头总厂有蒋付伟这个人他是老师

《扬州时报》介绍宝应实中蒋建国老师_翔宇教育集团
《扬州时报》介绍宝应实中蒋建国老师
[&来源:宝应实中校办 |&作者:阮姝秀 |&时间: 09:04 |&浏览:
|&责任编辑:石书贵]
赏识教育是他的教学风格,甘为人梯是他的生活写照
&&《扬州时报》介绍蒋建国和他的初一(6)班
  日,《扬州时报&扬州教育》第2版专门介绍了蒋建国和他的初一(6)班,全篇重点介绍了蒋建国老师&333&合作小组建设的实践过程以及他创办的第一份班级简报。蒋建国老师用赏识教育把一批批的学子送往更高的学府,学生手中的《记录薄》成为一座桥梁,连接了他和学生的心灵。
  扬州时报记者王小亮来宝应专门采访了蒋建国老师,对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赞不绝口。他从&学生的课外辅导员&、&创办第一份班级简报&、&&点石成金&的赏识教育&三个角度介绍了蒋老师一丝不苟的班主任工作。
  &在宝应县实验中学,有这样一位班主任:他心怀淡泊,勤勤恳恳,用青春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他甘为人梯,默默无闻,用脊梁支撑着祖国的未来。他很平凡,他爱三尺讲台,他爱自己的学生。他就是初一(6)班班主任蒋建国老师。&王记者高度评价说。(阮姝秀)错误(可在服务器上查看具体错误信息)数字报刊平台
宝应县“十佳老人”、“十大孝星”评选活动
阅读数:691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促进&幸福宝应&建设,我县于2015年4月正式启动&十佳老人&、&十大孝星&评选活动。经过层层选拔,产生候选人各20名,现已进入投票考察阶段,欢迎您推选出心中的&十佳老人&和&十大孝星&。投票截止日期日。投票邮寄地址:宝应县民政局老龄工作科。
&十佳老人&候选名单
刁伯辉,1944年生。退休后的十多年中,坚持每天打扫一个垃圾箱,坚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撰写宣传材料,使7000多名党员、3000多名群众受教育。帮扶27名贫困生,38名重症困难病人,为资助贫困生,个人捐款5万多元,为重病患者募捐21.07万元。他先后被评为市、县优秀党员、县&十佳文明市民&、&十佳公益之星&、&十佳共产党员&、&江苏好人&和&宝应好人&,他创作的三首红歌获国家金奖、世界杯金奖。
李万银,1941年生。他是一位直肠癌患者,在同病魔作斗争的同时,他一心扑在公益事业上。开辟&社情民意&、&健康指南&和&关心下一代&等内容的社区专栏,让市民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他自作车篷,供居民使用,自掏腰包修理破损路面,收集各类读物,开办读书处。组建一支由800多名老人组成的&不老松&志愿者服务队,分布全城巡视网吧,关心着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他多次受省、市、县表彰。
李春桂,1947年生。该同志对工作兢兢业业、勤政务实,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谋发展,为民办实事,经过努力,2014年村级总产值超亿元,工业产值8000多万元,实现地国税320多万元,村级集体经营收入近90万元,使全村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稳步发展,2014年创建成扬州市经济百强村。多次受到市县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先后被评为&十佳优秀党员&,氾水镇&我们的好榜样&等荣誉称号。
刁人俊,1944年生。家住氾水镇龙河村双沟组。该同志与邻居及家人和睦相处,从来不与人争吵。平时邻居及本生产组的群众遇到困难找他帮忙,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他都不回绝,遇到刮大风、下大雨、下大雪,他都会上门看望本生产组的留守老人生活是否安好,该同志在龙河村群众口碑十分好。
周金元,1948年生。退休后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编写的地方志和《古镇泾河》,受到相关部门领导的好评。热心宣传泾河,除常接受省市县媒体的采访外,还自己写稿,讲泾河人文历史、地方名胜古迹和特色产品。利用法律知识,常年开展免费法律咨询,为老年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积极参与社会各类纠纷调解。坚持参加各类有益身体的文体活动。
卜学德,1934年生。2004年春节,老多管局大院一居民家中因烧斗香起火。他发现后,不顾个人安危参与救火,火被及时扑灭,避免了经济损失。2005年的一天,他拾到七万元现金,几经周折把钱还给焦急万分的失主,失主感激地要现金酬谢他,他婉言谢绝。卜学德退休后一直参与社区工作,关心社区的孤寡老人。现年89岁的徐正美、88岁的姜顺美是他常年帮扶对象,因此他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
徐俊,1945年生。他,离开教育岗位已11年却以一名老教师的境界在奉献的道路上永不停步;他,退而不休,真情呵护村里的孩子,践行着一位老园丁的教育情怀;他,为社区更加温馨和谐尽情地发挥着余热。虽年过七旬,却犹不言老,&桑榆虽晚,夕阳更红&正是他&&黄塍镇徐甸村退休老教师徐俊的真实写照!
退休后的10多年来,他又一次焕发青春,谱写了夕阳鲜红的乐章。
周兰英,1943年生。17年前丈夫去世。10多年来,一直和一个被父母遗弃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孩子李建平相依为命。李建平脑瘫不懂人语,不会讲话,不会行走,吃饭靠人喂,衣服要人穿,大小便不能自控,无论冬夏春秋,每天衣服要换洗好几套。李建平如有头疼感冒,都是奶奶背着去医院。奶奶现在年老体衰,但她仍在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孙子。周兰英,为了照顾一个脆弱的生命,把自己晚年的一切都奉献了出去。
华少卿,1934年生。华老先生现已八十多岁,十多年前患癌症,但他自病自医,乐观豁达,助人为乐,最终战胜了病魔。他退休前是个老中医,退休后热心为大家服务,只要有患者找他,从不推辞,再苦再累都尽量医治病患。与此同时,他非常关注村级公益事业,村内造路建站资金缺乏,他带头捐款,谁家有个急事难事,他热心帮忙,他的一举一动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好评。
刘金莲,1951年生。在夏集镇王营村苗东组,人们每天都能够看见一位老人用她那双微颤的手给她痴呆的儿子喂饭、洗澡、洗衣服和被褥,眼神中饱含着伟大的母爱。
28年来,这一幕每天都在上演,她照顾的是个痴呆的儿子。刘金莲用全部的母爱为痴呆儿子挑起爱的一片天,她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了28年,在当地传为佳话。
衡步光,1947年生。西安丰镇天亭村退休老主任。曾荣获县抗洪救灾模范,在普法、残疾人事业、两个文明建设中屡次被镇表彰为先进个人,多次荣获镇&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衡步光坚持数年如一日义务做村民调解员,帮助问题少年和困难群众的事迹经村民一传十,十传百,他的模范事迹更是深深地感染着、影响着身边的一群人。
潘永喜,1944年生。朱斗村的一名保洁员,工作中从不叫苦喊累,在全村干群中有较好的评论。2011年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每天凌晨三点半左右他就清扫厕所,为了给村里节省开支,他从不用自来水,而是用水桶下河边拎水。每天上午拖运垃圾来回六趟,晚上打扫路面一直干到9点,他负责的10座公厕,20个垃圾池,三里多的路面一直都保持清洁卫生,受到镇村多次表扬。
杨庆忠,1955年生。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1978年参加工作,历年来,门诊工作都是早上班,晚下班,除了农忙,平时基本上都不休假。病人随叫随到,态度和蔼、诚信待人。对老弱病残的患者都是用自行车或电瓶车接到卫生室,治疗后再送回家,危重病人需转院时主动替病人联系车辆,并护送到上级医院,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从不说一声苦,从不叫一句累。用他自己的话:&我热爱这份事业。&
高建础,1946年生。退休后,他成立了&建础调解工作室&。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了社会上各类纠纷并形成文字协议的有77件,帮助撰写各类文书资料29件。
建础调解工作室所调解的大多数是左邻右舍、乡里乡亲鸡毛蒜皮的纠纷。有了他这个平台的化解,就可以把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化为无形,把矛盾处置在萌芽状态。近年来,高建础为创造一方安宁与和谐作出了贡献。
郑自薇,1947年生。退休后热衷于手工艺制作研究,从做丝网花开始,到串珠,再到十字绣、珠绣、钻石锈。十年来,累计制作手工作品200多件,于 2014年初在老干部局二楼举办了个人手工作品展,参观者络绎不绝。她还编写了四套教材,将丝网花、串珠40多个作品的制作步骤,一步一步详尽阐述,使初 学者能尽快入门,填补了这方面教材的空白,所编教材被省老年大学收集。
刘有仁,1940年生。今年75岁的农民刘有仁早在50多年前就开始做民间调解工作,10多年前虽然退休了,仍矢志不移。他曾有效地制止了一起邻里&抬尸&闹事的恶性事件的发生;他为村民去浙江依法讨回26000元的误工费、医疗费和营养费后却不收分文报酬;他在安徽蚌埠参与调处一起经济合同纠纷时险些&挨揍&。因此,刘有仁被新闻媒体誉为矛盾调处热心人和民间纠纷的&调解高手&。
郝名玲,1946年生。退休前,在曹甸当了10多年的工商所长,当地干群都了解他,夸他是个乐于助人、从德行善、很投人缘的人。平时邻居关系紧张,找他去劝解;子女婚姻纠纷,请他去调解;甚至医疗、交通事故也要请他到场。郝名玲年年受县委宣传部表彰,连续两年被授予县&十星级文明标兵户&,2014年获宝应县&书香家庭&称号,同年还被评为&扬州市&十型百佳千户&特色家庭&。
芦廷凤,1942年生。自退休后,一直为社区服务,长年帮助照顾社区五保老人王大爷。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定期巡逻,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宣传 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监督管护小区卫生,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沟通,为社会营造了一个团结协作的气氛,为建设和谐 社区作出了贡献。
郑恒礼,1943年生。依法维护村民利益,愿做群众的代言人。对资源发包纠纷重证据调查,主张正义,反对腐败,仅一份合同就为集体多收入64.8万元。依 法维权,甘做群众的贴心人。有矛盾找老郑,要评理找恒礼,他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关注特殊人群,甘愿担当有心人。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排忧解难。他 退而不休,坚守奉献,不显山不露水,以老黄牛的精神脚踏实地为民服务,使夕阳更加绚丽多彩。
蔡春道,1944年生。宝应法院退休法官,原全国法院系统劳动模范。2010年6月,宝应法院在该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蔡春道调解工作室&,并将其作为法院前移矛盾纠纷化解关口,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渠道,作为诉讼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室设立以来,累计调解各类案件950件,接待群众来访6000余人次,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十大孝星&候选名单
陈鹤琴,1954年生。她先后服侍了8位与她无亲无故的老人。不怕脏、不怕累、不收老人的一分钱,为他们买食品、做衣服。她的善举赢得村民的敬佩和赞扬,受到上级的鼓励和表扬,先后被授予&宝应县孝亲敬老之星&、宝应首届&十佳文明市民&、&十佳文明标兵户&、宝应县&三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宝应县&十佳道德模范&、&扬州好人&和&扬州市十大孝星&等称号。
田启秀,1972年生。她是一位家庭主妇。七年前还在打工的田启秀得知婆婆得了脑中风瘫痪在床后,毅然辞去工作在家服侍婆婆。她八方求医,四处打听偏方, 为婆婆煎药熬汤、喂药、按摩、搓身,一日三餐端到床前。婆婆的吃喝拉撒、洗浆治疗全由她一人承担,凭着自己的孝心、诚心和恒心,她整整花去七年时间,终于 让婆婆能站起来。
朱玉梅,1962年生。她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倾注在常年瘫痪在床的婆婆身上。婆婆今年75岁,多年来,朱玉梅起 早贪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婆婆,婆婆醒了就帮她洗漱,没醒就去做早饭;隔三差五,还要给婆婆晒晒被子,勤换衣服,把婆婆照顾得清清爽爽。朱玉梅的 孝心,家人和邻居看在眼里,大家从内心里敬重她。
马翠琴,1971年生。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媳;她以勤劳善良之心,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身旁,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 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沟通默契;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关怀倍至,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 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道。
葛兆会,1950年生。葛兆会成家40多年来,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在他们悉心经营下,四代人亲情交融,敬老爱幼,人人有个共同的心声:&我爱我家。&在这个大家庭中,四处洋溢着坦诚、礼貌、关爱与幸福。葛兆会夫妇一直秉承&家和万事兴&的理念,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他们以自己的言行感染着大家庭,以完美的品质熏陶着后辈人。
徐鹤英,1948年生。望直港镇北河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现年67岁的她是一名食道癌患者,但她侍奉90岁的婆婆和93岁的母亲已经数十年。不管是 承受着病魔的折磨,还是侍奉两个年近百岁的母亲,徐鹤英无怨无悔,坚强的面对生活,用躬行孝义谱写了一曲人间的大爱之歌。
蒋长凤,1961年生。15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家里的重担落在了蒋长凤一个人身上。种了8亩田,农忙时,她忙不过来,就半夜起床去干活。婆婆患有哮喘 病,每年冬天都会发作,家境贫困,她依然为婆婆买各种止哮喘药。在她的照料下,婆婆的身体渐渐恢复了。小姑子自幼脑瘫,常年卧床不起,蒋长凤把她当亲妹 妹。虽然忙点,可蒋长凤觉得过得特别踏实。
朱三宝,1951年生。养母潘弯全因病十五年卧床不起,吃喝拉撒都是朱三宝担当。他精心侍候,科学护理,并及时给予就医,先 后花了近7万元。对养母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无微不至,从无半点怨言。2014年,95岁高龄的养母与世长辞,朱三宝把养母当亲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赵寿英,1962年生。赵寿英的公爹年逾八旬,下肢残疾瘫痪在床近十年,她把公爹当父亲,洗衣浆刮,吃喝拉撒,细心照料。也许是遗传的缘故,她家还有两位叔公爹,也和公爹一样,先天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她同样把他们当作父亲一样照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十多年来,赵寿英用无声的行动,为十口之家撑起一片蓝天的动人故事,成为大家的美谈。
陈冬霞,1978年生。公婆先后生病,她毅然辞去工作,服侍老人。公公病情加重,大小便失禁,她不顾恶臭,精心换洗被单衣裤,公公卧床不起,她经常为老人 翻身,细心照料直至老人安详离世。她对严重智障的婆婆也是照顾有加,婆媳关系胜似母女关系。陈冬霞孝老爱亲感人事迹,不仅被村民点赞,而且多次被评为&三 和杯&先进个人,&好媳妇&榜上有名。
刘汝琴,1975年生。6年前,她为了先后患病导致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爸妈,果断辞掉工作,义无反顾地回到兰亭村老家来护理爸妈。妈妈渐渐地失去了语 言功能,她精心服侍;爸爸时常夜间便秘,她就天天和着睡衣伴在父亲脚下,夜深人静时帮助掏大便。去年,刘汝琴登上了&宝应好人榜&。前不久,她已将爸妈带 到婆家,无怨无悔地继续尽着儿女的孝心。
陈光明,1976年生。陈光明老家在湖北省,她与高长松在福州打工时相爱,共筑爱巢来到了广洋湖。10年来,她无怨无悔地精心服侍着腿脚不便并患有严重风 湿性心脏病的公公和大脑曾受过强烈刺激而时常发病的婆婆。她的善良之心和孝敬之德赢得了社会的广泛称颂,不仅被镇妇联表彰为孝敬公婆的&好媳妇&,还光荣 地登上了&宝应好人榜&。
李桂兰,1960年生。射阳湖镇射南村响堂组一名普通家庭妇女,但也是射南村乃至周边村家喻户晓的好人。她的家庭里有三个痴呆人,她为他们延续生命所做的一切感人肺腑。她也是孝敬公婆、相夫教子的典范。一提到她,大家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夸奖一番,她是一名了不起的农村家庭妇女。
赵阳,1982年生。婚后丈夫一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她和祖婆婆以及年幼的儿子,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人身上,洗衣、煮饭、接送孩子、家务、农田,她一人 忙里忙外。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祖婆婆年岁已大,双目失明,且患有老年痴呆症,她更加小心翼翼,精心侍候。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的回答:&孝敬老人是 我们做晚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梁永芳,1967年生。她二十多岁时失去丈夫,按当时各方面因素来说,完全可以另嫁。但她考虑到家庭中的特殊遭遇,想到刚刚失去心爱儿子的公婆,家里还有 不足八个月的女儿,硬是自己留了下来,接过丈夫肩上的重担,撑起这个家。目前公婆均已八十多岁,身体很好,爹爹患老年痴呆都是她里里外外照料,受到广大群 众的一致称赞。
王正香,1974年生。十年前婆母因肝癌病逝。五年前,丈夫同样患肝癌去世。婆母病重期间,她一直守候在身边,除喂饭倒水,每天坚持为婆母按摩,帮老人减 轻痛苦。丈夫去世后,她精心抚养女儿,照料公爹。2011年秋季大忙,公爹阑尾炎开刀住院,她家中、医院两头忙,再苦再累决不让老人被耽误受委屈。别人都 羡慕她公爹是前世修来了一个好儿媳。
王永祥,1957年生。老母亲今年85岁高龄,先天性驼背。几年前又突患重病,只能24小时坐于床上,一刻不能躺着入睡,妻子是一个精神病人,女儿在外读书,王永祥忙里又忙外,白天既要外出挣钱养家糊口,又要赶回家做饭洗衣忙家务,服侍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他真情无私的付出,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朱长梅,1978年生。2006年夏,她的丈夫因意外突然离世,公婆一病不起,孩子还在蹒跚学步,当时的朱长梅未到三十岁。然而,她没有被悲痛击垮,而是 承担起照料年迈公婆、培育年幼儿子的重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用孱弱的肩膀支撑起了一个家庭。2012年当选为十佳&宝应好媳妇&;2015年当选为 &宝应好人&。
卜同飞,1962年生。他既是宝应县益寿养老院院长,也是一名优秀的护理员。白天,他为老人们喂饭洗衣,按摩调理;晚上,加班值守,巡回查房。自打创办养 老院,卜同飞就把&小家&抛到了脑后,他把全部心血洒在了养老院,一汪深情倾注在老人们身上。在他的无声带动下,全院护工不讲待遇讲奉献,替天下儿女敬 孝,传递着温暖与亲情。
周枚芹,1982年生。城北初中优秀英语教师,县学科带头人、扬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她以自己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得到了学校和有关部 门的肯定。同时她还是一位孝顺的儿媳,五年来无微不至地照料瘫痪的公公、羸弱的婆婆。因为有爱心,有责任感,周老师始终让这个家与其他家庭一样的和谐与美满。
宝应县&十佳老人&选票
宝应县&十大孝星&选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宝应县县南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