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姓凌的莫姓有多少人口口

肥西县_百度百科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西南部,东116°40′52″-117°21′39″、北纬31°30′22″-32°00′21″。东连合肥市郊区,隔巢湖与市相望;西与接壤;南沿丰乐河与、庐江县为邻;北抵寿县、长丰县。县境西宽东窄,南北长55千米,东西宽64千米,总面积1961平方公里,至2007年,总人口91万人。[1]
肥西素有“故里、首县、之乡、明珠”之美誉,地跨之间,临淝水之南,滨巢湖西岸,为全国之一,中部十强县,是安徽省经济强县之一。[2]
肥西县历史沿革
肥西县古代
历史悠久,商、周为“淮夷”之地,战国时为楚国地,汉为九江郡合肥、成德二
合肥行政区划
县地,东晋后全属合肥县。
1948年12月,析、取合肥县西、南乡建立的,以位于淝水之西得名。
肥西境内很早就有人类活动,考古部门发掘鉴定,共发现新石器晚期人类居住遗址4处,商、周时期人类遗址100多处。
商周时期,肥西为“淮夷”之地。西周时,县境北边有“虎方”,南面有“群舒”部落,西边有“六”国。春秋时期,肥西为吴、楚交争。战国时属楚国。[3]
秦代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肥西属九江郡。
汉初,肥西先后属英布的九江王国,刘长、刘安的淮南王国。公元前122年(武帝元狩元年),分天下为十三州 ,淮河以南属扬州;淮南王国废,设九江郡;郡下设县,肥西东南部属合肥县、西北部属成德县。[3]
东汉,刘秀封坚镡为合肥侯,肥西分属合肥侯国和成德县。
三国时,合肥、成德二县属魏国淮南郡,魏扬州刺史驻合肥。
西晋,合肥、成德县皆属扬州淮南郡。[3]
东晋,成德县废,其地分入寿县、合肥县,肥西全属合肥县。
南北朝时,江淮间为南北政权反复争占,归属屡变,但肥西主要属南朝。
宋:合肥侨置南汝阴郡及汝阴县,隶于南豫州。
齐:合肥仍宋制。
梁:初,合肥为北魏所占。公元506年(梁天监五年)合肥归梁,先后置豫州、南豫州,郡县仍宋、齐制。547年(梁太清元年),南豫州迁寿阳,改合肥为合州,辖合肥至江北之地。太清三年,合州为东魏所占。
陈:573年(宣帝太建五年),合州入陈。郡县仍旧。后废汝阴郡,汝阴县属合州北陈郡。579年,合州为北周所占。[3]
隋代,改合州为庐州,“庐州“之名,是由汉、晋时“庐江郡”而来。北陈郡及汝阴县皆废,恢复合肥县,属庐州。大业三年,改庐州为庐江郡。[3]
唐初,改庐江郡为庐州;627年(贞观元年),全国分十道,庐州属淮南道;742年(天宝元年),又改庐州为庐江郡;758年(乾元初年),复改郡为州。合肥县属之。
五代十国时期,合肥先后属吴、南唐、后周。
宋代,庐州隶淮南道,后改为淮南路。1072年(熙宁五年),淮南路分东、西两路,庐州属淮南西路,隶于保信军节度使。肥西有段寨、山南、新仓三镇。南宋时,淮西制置使驻庐州,合肥县属之。
元代,初置淮西总管府于合肥,不久改为庐州路,隶属于淮西江北道。后创行省,庐州路属河南江北行省,肥西有长城镇巡检司,至明代裁撤。[3]
明代,梁县并入合肥县。合肥初置江淮行省,后撤,领于南直隶。
清初,庐州府合肥县隶于江南省,1667年(康熙六年),分置安徽省。合肥县隶之。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肥西设官亭巡检司辖西乡,青阳巡检司辖南乡。[3]
肥西县近代
中华民国:1912年(民国元年),撤庐州府,合肥县直属安徽省。1915年设道,合肥属安庆道,1929年撤道。1933年设行政专员督察区,合肥县属三专区。1938年6月,合肥县城被日军侵占,县政府迁至肥西潜山乡鸽子笼圩子。1945年抗战胜利后,县政府迁回合肥城内。[3]
1948年12月底,肥西民主县政府在杨新圩成立,肥西建县,属中共皖西三地委领导。1949年1月初, 肥西民主县政府移驻农兴乡小梁岗、周新圩。1949年4月,成立皖北行署驻合肥市。肥西民主县政府改称肥西县民主政府,直属皖北行署。6月,县民主政府移驻上派河镇。另外,三河镇自1949年1月解放后设市,属巢湖专区。[3]
肥西县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肥西县民主政府改称肥西县人民政府。1950年,肥西县隶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4月,三河撤市设区,并入肥西县。1952年2月,肥西县改属皖北行署专区。1952年8月,皖南、皖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肥西县隶属安徽省六安专区。1958年9月,肥西县划属合肥市。1961年4月,肥西县又划归六安专区。1983年7月,肥西县复属合肥市辖。[3]
肥西县行政区划
1948年析合肥县地置肥西县,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肥西县辖:上派镇、三河镇、花岗镇、高刘镇、官亭镇、小庙镇、、丰乐镇、桃花镇、农兴镇、新仓镇、肥光乡、长岗乡、高店乡、聚星乡、烟墩乡、北张乡、袁店乡、孙集乡、严店乡、清平乡、大柏乡、金牛乡、金桥乡、洪桥乡、四合乡、董岗乡、刘河乡、柿树岗乡、江夏店乡南分路乡、防虎乡、南岗乡、雷麻乡、城西桥乡、河东乡、青山乡、洪店乡。[4]
1998年,肥西县辖12个镇、19个乡,27个居委会、560个村委会:(其余缺)北张乡、、袁店乡、孙集乡、严店乡、清平乡、大柏乡、金牛乡、洪桥乡、四合乡、董岗乡、金桥乡、刘河乡。面积2186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33人/平方千米。[4]
2000年,肥西县辖12个镇、19个乡。
2002年,肥西县辖12个镇、19个乡:、三河镇、、花岗镇、高刘镇、官亭镇、小庙镇、山南镇、丰乐镇、南岗镇、农兴镇、新仓镇、长岗乡、高店乡、江夏店乡、南分路乡、聚星乡、烟墩乡、北张乡、柿树岗乡、袁店乡、孙集乡、严店乡、清平乡、大柏乡、金牛乡、洪桥乡、四合乡、董岗乡、金桥乡、刘河乡。[4]
2004年,肥西县乡镇由31个调整为29个:清平乡并入三河镇,北张乡并入上派镇。调整后,上派镇常住人口12.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等达15万多人。2004年底,肥西县辖12个镇、17个乡。[4]
2013年,全县辖9个镇、4个乡:、三河镇、桃花镇、花岗镇、高刘镇(合经区托管)、、山南镇(金牛乡与洪桥乡并入)[5]
、丰乐镇、紫蓬镇、高店乡、铭传乡、柿树岗乡、严店乡。有1个开发区、2个合作园区。县境西宽东窄,南北长55千米,东西宽64千米,总面积1961平方千米。总人口87.57万人,全县耕地面积为90万亩。全县共有14个乡镇、2个管委会,共辖村295个,居委会29个,社区10个,总计334个基层自治组织。
肥西县地理环境
肥西县地形地貌
肥西县广为第四系土壤堆积物覆盖,仅在中西部部分有较多基岩出露,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全境大部分为中
新生代陆相地层。县境西北高,东南低。中北部属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北横穿而过,中西部有一系列低山,低山绵延25千米,大潜山海拔289米,为全县最高点。地形起伏多变,岗冲相间,落差较大。东南为巢湖盆地,湖河沿岸有狭长的冲积平原。[6]
肥西县气候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1000毫升,平均湿度70%。[1]
肥西县区位优势
肥西县处于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地带,与合肥滨湖新城、高新区、经开区、科学城和政务文化新区无缝对接,是合肥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交通便捷,合九、宁西、合武铁路,合宁、合芜、合界、合叶高速和206、312国道穿境而过,4E级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坐落肥西北部,建设中的1000吨级派河航道经巢湖可通江达海。
肥西县资源
肥西县林业资源丰富,县境植被以农作物为主,遍布全县。农隙地、山地、湖河滩地及浅水广布野生草本、灌木等植物。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以大潜山、圆通山、紫蓬山、英山等国营林场作业区和部分乡村林场较集中。此外,小蜀山、孤山、部分高岗以及集镇、村庄、道路、渠道等处有成片或成行树木分布。[6]
1982年林业资源调查:全县森林覆被率·5.69%。全县有树种100多种,主要有:用材林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湿地松、麻栎、栓柏、栓皮栎、小叶栎等。[6]
肥西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山区较多;其次为混生少量常绿阔叶树种。木本植物有61科231种(含变种)。[6]
肥西县人口
肥西居江淮之间,元末明初,迁入大量外籍人口,移民多来自江西、江南等地。肥西县人口增减幅度较大,除正常出生、死亡、迁移等因素外,区划变动频繁,对人口变动有较大影响。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6月,全县总人口808663人,男426913人,女381750人,性别比为111:83,[6]
至2007年,总人口91万人。
现有、、、、、、、、、、、、、、、、、、、、、、、、、、、、等民族分布。
肥西县经济
肥西县综合
年,综合实力连续4年位居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一类县前两名,年,连续3年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并位居第89位。
2009年肥西县域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6亿元,已超2008年全国百强县后十位平均水平(200.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其绝对量和增幅均居全省之首。[7]
2012年,肥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7亿元、增长13.8%;财政收入45.1亿元、增长1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3亿元、增长13%;规上工业总产值895.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04.5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6.5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投资208.7亿元、增长4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1亿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9787元、增长15.6%。
肥西县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4.62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44亿元,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26亿元,增长17.3%;GDP476亿元,财政收入50.06亿元。
月份,全县经济保持平衡运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总量高位运行,增速稳中有升态势。全县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63.3亿元,实现增加值38.6亿元,同比增长2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工业投资26.9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财政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36.8%;累计到位省外资金41.6亿元,同比增长3.3%,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972万美元,同比增长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同比增长11.3%。
肥西县产业
肥西县形成汽车、家电、装备制造、化工塑胶、生物医药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其中家电、汽车产业年产值已突破200亿元;形成苗木花卉、畜禽、水产、蔬菜园艺、蚕桑、花生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三岗苗木、巢湖银鱼、肥西老母鸡、皖中花生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8]
1991年通过自主开发,在全省率先创建第一个县办工业园区——桃花工业园;2006年和2008年,通过合作开发,分别与合肥高新区共建柏堰科技园,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新港工业园。全县形成以桃花工业园为龙头,两个县区合作园区为两翼、新型工业示范园为拓展、9个乡镇工业聚集区为支撑的县域工业大平台,顺利实现从“一园擎天”向“多园共兴”的战略性转变。[8]
2010年,全年新开工项目110个;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7家,总数达287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6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添加值94亿元,分别增进60.7%、52.2%。科学开展全省抢先。 2008年荣获全省科学开展一类县第一名,2009年跻身全国百强,2010年持续进位,名列第90位、中部第7位,是全省独一获此殊荣的县。
肥西县农业
肥西县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省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顺利建成,出栏家禽7500万只,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新增苗木基地8000亩,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县;新认定“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22个,廖渡村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示范村。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农副产品加工项目8个,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2个、市级以上示范组织7家,成立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社;新评定安徽省农产品著名商标1个;新认证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9]
肥西县社会
肥西县科技
肥西县科技发展迅速,2012年,全县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累计达4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3%;专利授权1370件,居全省前列。肥西已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家、企业技术中心10家。[8]
肥西县教育
肥西县2008年荣获全省首批“教育强县”称号,2012年荣获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残疾儿童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指导县、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县、全省县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试点县、全省学陶师陶实验县、全省无线城域网工程试点县、全省数字图书馆试验县、校园数字资源全覆盖试点县和数字化校园在线课堂试点县。
至2013年,肥西县全县有小学112(含28所学区中心学校)、教学点39个,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完全中学6所(其中肥西中学、农兴中学为省级示范高中,肥西三中、山南中学为市级示范高中),职业高中4所(其中公办2所),五年制师范1所, 特教学校1所。公办园23所、附属园(3个班)12个、幼教点29个;民办园67所,看护点45个(其中A类13个、B类27个、C类5个)。有4所市级一类园(县直幼儿园、上派镇幼儿园、小天使幼儿园、新年余幼儿园)、2所市级农村示范园(高刘镇中心幼儿园、官亭镇中心幼儿园)。学历教育学校7所,非学历短培学校21所。全县现有中小学生9.2万人,其中小学生44000人、初中生27000人、高中生16000人、职教学生5000人。在园幼儿23851人。在职教师6035人,离退休教师3000人。
肥西县文化
央视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走进肥西,举办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动128场。至2013年已建成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5个农家书屋和161个村级广播网。广播电视外宣工作全市第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埂岗遗址、三河大捷遗迹及古民居、三县桥、唐五房圩转心楼
肥西县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址:毛墩头遗址、、王古城遗址、白庵庙墩遗址、、瞿家城遗址、大墩遗址、大面积遗址、张马墩遗址、郑大墩遗址、霸王墩遗址、、黄花墩遗址、 高店城墩遗址、贞祥寺大墩遗址、北张 城墩遗址、枣树棵城墩遗址、袁小墩遗址
古墓葬:、宋墩东汉墓、乱墩子古墓群、马鞍墩古墓葬、乱墩古 墓群、曹操河遗 迹及汉墓群
古建筑:董氏宗祠、、龙潭寺碑刻、西庐寺大王殿、清真寺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周老圩旧房、张老圩旧房、童祠堂门厅、三县桥、马子中烈士墓、 张璋烈士墓、周味韶墓、解正新墓
肥西县卫生
肥西县建设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县医院住院病区、县妇幼保健所住院综合楼主体工程竣工,花岗、山南、铭传、柿树、小庙等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全面建成,新建、改扩建60个农村卫生站,农村居民就医条件明显改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6.7%,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有序推进。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被列为全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
肥西县交通
合肥市辖四县之一,交通便捷,沪蓉、合宁和合六高速公路以及206国道、312国道、合铜公路、 合界高速 、合铜黄高速穿境而过,宁西铁路、合九铁路、合武铁路贯穿全境。派河、丰乐河经巢湖通达长江,铁路、公路、水路、机场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1]
2010年新建桥梁6座,城市道路47条,总里程220多公里,城区骨干路网体系形成。先后实施李湾片、金寨南路、老中街等改造。
肥西县旅游
肥西县AAAAA级景区
三河古镇:此地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等,后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历史上农民起义战争史之中著名的发生于此。获得全国文明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旅游景区等荣誉。
肥西县AAAA级景区
合肥紫蓬山:创4A景区圆满成功,紫蓬镇荣获全省最佳旅行乡镇,山南镇、铭传乡荣获全省优异旅行乡镇,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总量持续坚持全市第一。紫蓬山腹地公路全线贯穿,西庐寺复建、三河美食城等一批旅行项目推进。
 紫蓬山层峦叠嶂,连绵不绝,山环水绕,森林茂密,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尤以怪石、奇树、碧水、珍禽为四大特色,构成了庐阳一幅得天独厚的立体风景画卷。
肥西老母鸡家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2200亩,位于肥西县境内三岗区域,距合肥市区仅40分钟的车程。园区山清水秀,林木茂密,是一座自然的生态植物园。
肥西县AAA级景区
肥西小井庄:1978年,小井庄人率先实行了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的小井庄按照“改革发祥地,生态农业区,旅游观光点,小康文明村”的发展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努力建设成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访小井,方知小井水深;探访源头,方知源头壮观。日,小井庄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1]
中国中部花木城:中国中部花木城规划总面积为1174亩,是一个集苗木花卉交易、展示、科研、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苗木花卉专业市场,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12]
小团山香草农庄:小团山香草农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合肥市五星级农家乐,位于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紧邻紫蓬山风景区,风光秀丽,距离合肥市40公里,距刘铭传故居800米。 小团山香草农庄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国际会议接待等为一体,开展深度生态旅游、休闲渡假村、 有机绿色农业体验、有机环保生态营、有机农产品展销 、花果茶点、台湾特色小吃、自产自采现做即食野菜山产、采就跑,新鲜带回家土产、垂钓、观星。[13]
喜洋洋生态农庄:喜洋洋生态农庄是于1999年由回乡创业的吴正仓先生投资建设的,2005年,农庄被《合肥市乡村旅游规划》列为合肥市10个重点乡村旅游项目之一。2007年12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农庄占地200多亩,是一个集农家餐饮、蔬菜瓜果采摘、农业科普知识、垂钓休闲、棋牌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景区。[14]
肥西县AA级景区
金三合农业科技示范园:金三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肥西县莲花山森林公园旁,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觉污染”,追求实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高效农业、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15]
堰湾山庄:堰湾休闲山庄坐落于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大堰湾水库旁。山庄依山环水而建,环境幽雅宁静,空气清新怡人,将人性化的悠然空间与大自然完美结合,融为一体。[16]
肥西县其他景区
刘铭传故居:刘铭传故居——刘老圩,作为肥西圩堡群的代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1868年刘铭传回乡时所兴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圩内四周是深壕和石围墙,大潜山汇流的金河水绕圩而过。[17]
三岗梨园春乡村旅游区:三岗位于肥西县城西南,与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相连,三岗近几年的发展比较迅速,先后是被国家授予“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国家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国中部花木城”的称号,它还是“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巾帼示范村”。此外,三岗村因优美的田园风光被评为安徽省十大旅游度假基地之一,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18]
古埂岗古文化遗址:在肥西县上派镇东1.5公里处,遗址呈台形,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2007年,在古埂遗址附近,建设了肥西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园----古埂公园。
肥西县特产
肥西老母鸡(麻黄鸡)、三河麻鸭、高刘白鹅、巢湖银鱼、白米虾等名特产著称省内外。[19]
三河水豆腐,三河水质清辙、冷冽,无杂质,源于大别山脉。用这种水做豆腐,肉嫩,质腻,色白。在制作技艺上有一顺口溜是:“选料要精,虫、砂、瘪壳要去净;泡豆要勤翻洗,换水按时分;豆浆一条流;磨浆精细要适度;点浆识水性,甜、咸、淡水要分清;压板按规定,先轻后重豆腐成。”这样做出来的豆腐,色鲜量足,味美可口,吃起来适口清爽,久食不腻,并具有丰简随意,调味从心,可荤可素之特点。其汤呈乳白色,人称“奶汤”豆腐块漂在汤上,又称漂汤,汤味甚鲜,也称鲜汤。冬季冰冻天气,将豆腐置于室外,水份即出,能撕成条,用于炒肉丝,鸡丝别有风味。三河水豆腐“滋味似鸡豚,鸡豚无此美”,经过烹饪大师之手做成的豆腐菜肴美味无比。 豆腐以其独有的品味,赢得绿色素食第一品的不凡身价。豆腐的味胜燕窝,集美味与营养于一身的豆腐,可以烹饪出美味佳肴。三河水豆腐历经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它的发明,发展,制作,食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水乡三河,有丰富的资源,也有加工羽毛制品的悠久传统。羽毛扇的制作十分讲究,要经过分检、配料、清洗、染色、刷整、剪修、扎把、串丝、包角、缝线、绘画、装潢等10多道工序。型号有仙桃型、人字型、微弧型、圆月型、金瓜型等多种。品种有平光月、圆元月、大元月、汉光月、大白月、小白元、中白元、小彩元、佛手、鸡心扇等。[20]
肥西县人物
肥西县古代人物
(),民国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首领。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号称“六不理”,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
(),字曙青。从刘铭传镇压捻军起义,积功至总兵。光绪十五年,擢直隶提督。
()字省三。将领,洋务派骨干,台湾第一任巡抚,不但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而且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1867)字荩臣,安徽合肥人,清朝将领。咸丰十年,巡抚檄率乡团援寿州,力解城围。又从克合肥三河汛,解六安围,叙千总。
()字海舲,清朝将领。
(),字荫普,参加太平天国,被任命为杭州守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入山为僧,重修庙宇,求取真经,被尊为“中兴始祖”。
(),字振轩,廪生出身,清末淮军将领。历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等职,是地主阶级开明派代表人物。
()字海柯,清朝将领。
(?—1891)字建侯,张树声四弟。1875年率军镇压甘肃回民起义。1877年授太原镇总兵。
(?—1874)字尔荩,张树声二弟。授盐运使衔、山东候补知府。
(),谱名建勋,号平轩。参加太平军李秀成部,以战功授将军。后随李鸿章在湖北、山东、河北等地镇压捻军,授道员衔。
,字统立,南宋抗金将领。
肥西县当代名人
(),名家骥。先后任合肥市军管会主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省民政厅厅长、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安徽省副省长等职。
(),革命烈士。
,首任合肥县委书记。
,原名安贫,字淑方,又名李味酸、李履平、李桂荣,革命烈士。1903年生于寿县南乡高刘集北李冲洼(今属肥西县)。父李少庵,系清末秀才,精通数学,善绘山水,曾创办传心小学。
,革命烈士。[22]
(09.6.23),爱国侨领,社会活动家。中央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致公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革命烈士。日,中央军委授予“爱民模范”称号,并号召全军向其学习。
,第一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
,1956年7月出生,安徽肥西人, 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植物分子遗传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3]
,1939年出生于安徽肥西,2011年12月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24]
,1965年3月生,安徽肥西人,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师,现任浙江副省长。[25]
肥西县荣誉
全国百强县、全国三大苗木基地[26]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安徽省文化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一事一议”规范管理县。[27]
.合肥政府网[引用日期]
.知网[引用日期]
.安徽文化网[引用日期]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
肥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肥西县志. 合肥市:黄山书社,1994:46-120
.合肥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新华网安徽频道[引用日期]
.中国经济新闻网 .[引用日期]
.合肥新闻网[引用日期]
.安徽山南[引用日期]
.合肥旅游局[引用日期]
.合肥市旅游局[引用日期]
.合肥旅游局[引用日期]
.合肥旅游局[引用日期]
.合肥旅游局[引用日期]
.合肥旅游局[引用日期]
.合肥旅游局[引用日期]
.中国肥西[引用日期]
.安徽省肥西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msn[引用日期]
.肥西县党史研究办公室[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引用日期]
.南京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合肥新闻网[引用日期]
.合肥在线[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肥西各镇人口有多少啊?_百度知道中国姓氏人口数量----查你的姓排第几?人口多少?_平遥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中国姓氏人口数量----查你的姓排第几?人口多少?收藏
现在中国正在使用的姓有4000多个,其中占人口前三位的是李、王、张,这三大姓的人口有近2.7亿,占了中国总人口的21%。占人口千分之一以上的有129个姓,占人口万分之一以上的有325个(总人数为11.8亿,占了中国总人口的94%)。以下给出人口排名在前300位的姓,排名第一的是姓李的,2006年初的人口有9200万,现在可能达到了1亿人,排在第300位的是姓满的,人口是14万,没有在名单中的姓,那么人口数是少于14万。
注意:前面的是名次,后面的是人口,单位:万 第1—100名01.李9200 02.王9000 03.张8500 04.刘6700 05.陈5800 06.杨4000 07.黄3100 08.孙2600 09.周2500 10.吴240011.徐1900 12.赵1800 13.朱1500 14.马1500 15.胡1400 16.郭1400 17.林1300 18.何1300 19.高1200 20.梁110021.郑1100 22.罗1000 23.宋900 24.谢900 25.唐780 26.韩760 27.曹730 28.许730 29.邓730 30.萧73031.冯700 32.曾680 33.程660 34.蔡650 35.彭640 36.潘620 37.袁620 38.于600 39.董590 40.余58041.苏580 42.叶580 43.吕570 44.魏570 45.蒋540 46.田520 47.杜520 48.丁470 49.沈470 50.姜46051.范460 52.江450 53.傅450 54.钟440 55.卢440 56.汪430 57.戴430 58.崔420 59.任420 60.陆42061.廖420 62.姚410 63.方410 64.金380 65.邱(丘)380 66.夏370 67.谭370 68.韦370 69.贾370 70.邹36071.石360 72.熊360 73.孟330 74.秦320 75.阎310 76.薛310 77.侯300 78.雷300 79.白280 80.龙28081.段270 82.郝270 83.孔270 84.邵270 85.史250 86.毛250 87.常240 88.万240 89.顾230 90.赖23091.武220 92.康220 93.贺220 94.严220 95.尹220 96.钱220 97.施210 98.牛200 99.洪200 100.龚200
第101—200名101.汤200 102.陶200 103.黎200 104.温190 105.莫190 106.易170 107.樊170 108.乔170 109.文170 110.安170111.殷170 112.颜170 113.庄160 114.章150 115.鲁150 116.倪140 117.庞140 118.邢140 119.俞140 120.翟140121.蓝140 122.聂140 123.齐140 124.向140 125.申140 126.葛140 127.柴135 128.伍130 129.覃130 130.骆118131.关117 132.焦115 133.柳114 134.欧113 135.祝111 136.纪110 137.尚102 138.毕99 139.耿99 140.芦98141.左97 142.季96 143.管95 144.符94 145.辛90 146.苗89 147.詹89 148.曲88 149.欧阳88 150.靳88151.祁86 152.路85 153.涂85 154.兰84 155.甘84 156.裴83 157.梅83 158.童83 159.翁82 160.霍81161.游81 162.阮81 163.尤80 164.舒80 165.柯80 166.牟80 167.滕78 168.谷75 169.岳72 170.卜72171.成72 172.饶72 173.宁71 174.凌71 175.盛70 176.查68 177.单68 178.冉67 179.鲍67 180.华67181.包65 182.屈62 183.房60 184.喻58 185.解55 186.蒲55 187.卫55 188.简55 189.时54 190.连54191.车54 192.项53 193.闵52 194.邬52 195.吉49 196.党49 197.阳49 198.司48 199.费47 200.蒙47
第201—300名201.席47 202.晏47 203.隋46 204.古46 205.强46 206.穆45 207.姬44 208.宫44 209.景44 210.米43211.麦42 212.谈41 213.柏41 214.瞿40 215.艾40 216.沙40 217.鄢39 218.桂39 219.窦38 220.郁38221.缪38 222.畅37 223.巩37 224.卓36 225.褚36 226.栾36 227.戚36 228.全36 229.娄35 230.甄35231.郎34 232.池34 233.丛34 234.边34 235.岑34 236.农33 237.苟33 238.迟33 239.保33 240.商32241.臧31 242.佘31 243.卞31 244.虞31 245.刁30 246.冷30 247.应30 248.匡30 249.栗30 250.仇29251.练29 252.楚28 253.揭28 254.师28 255.官28 256.佟28 257.封27 258.燕26 259.桑26 260.巫25261.敖25 262.原25 263.植24 264.邝24 265.仲23 266.荆23 267.储23 268.宗22 269.楼22 270.干22271.苑22 272.寇21 273.盖20 274.南20 275.屠20 276.鞠20 277.荣20 278.井19 279.乐19 280.银19281.奚19 282.明19 283.麻19 284.雍18 285.花18 286.闻17 287.冼17 288.木17 289.郜17 290.廉16291.衣16 292.蔺16 293.和16 294.冀16 295.占16 296.公15 297.门15 298.帅15 299.利15 300.满14
倒数第三:山。这个姓在这里读亚,是在安徽发现的,只有两千多人。这个姓氏的来源是当年岳飞遭秦桧的迫害,岳飞的后人就改姓山。特色名字:山洲、山军。倒数第二:死。这个姓氏是从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来的,不过他们为什么不发展成活呢?(姓这个姓的人数现在呈减少趋势,是不是因为太恐怖?)特色名字:死不了、死神、死魂灵。倒数第一:难(读去声)古代有个部落的人(现在的河南省)崇拜一种鸟,这种鸟的名字就叫难,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原本是一种鸟类的名字,由于当时人崇尚鸟类,把姓起成了“难”,后北迁,大部分迁徙到了朝鲜半岛,中国已经极少存在这个姓了。特色名字:难题、难不倒。
好吧。第172位。七十二万人。。
姓习的有多少
欧阳的多少人
李姓。。骄傲!
第92位,有220万人口
李氏家族请举手
姓扇的有多少?
冀才16万人??
好一把洛阳铲
没找到我闫姓
沐姓排多少位?
登录百度帐号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习姓全国的人口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