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罗浮山中心学校三中校前身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博罗:田野上崛起区域经济强县_新闻_电子报_惠州_惠州日报_东江时报_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博罗:田野上崛起区域经济强县
2004年~2006年连续3年获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奖
美丽的东江像一条项链,环绕在日益富饶的博罗县城。
舞龙表演。
今年,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古县博罗建县历史已达2222年。改革开放3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沐浴了富饶的东江河畔,滋润了80万博罗人民。博罗历届党委、政府和博罗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书写了博罗新的篇章:农业大县美丽嬗变,县域经济发展崛起;从麻布衣到时尚服装,从“11”号车再到小汽车,从泥泞小路到康庄大道……在这里,将为你细数过去的点滴,唤醒你那尘封的记忆,展现博罗三十年来的辉煌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博罗县经济由以传统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业为主导,在全省67个县 (市)的经济地位日益攀升。2007年,该县经济总量在全省67个县(市)中排名第四,2004年~2006年连续三年获得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奖。
全县拥有16宗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培育出8个航天育种品牌
该县农村经济由单一传统农业经济逐步朝多元化综合发展的现代农村经济转变。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2.17亿元,比1977年翻了4.4番,年均增长10.8%。近几年来,博罗先后获得 “全国粮食生产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等荣誉称号。
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品牌特色强、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农业基地化不断推进,全县去年拥有16宗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拥有优质甜玉米基地和其它水果、蔬菜基地。此外,成功注册“罗浮山牌”、“博航”牌农产品系列品牌,培育了8个航天育种品牌,打造出36个特色农产品品牌,还培育出市韭黄之乡、菜心之乡等。同时,拥有17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21个无公害产品,并完成首个国家“绿色食品”(安多果场)的认证。
拥有4800家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产值达44.48亿元
近年来,博罗实施了“外资民资富县”等战略,工业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工业已由原来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资源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共同发展的模式。目前,该县拥有30个行业,4800家各种经济类型企业,200多个产品系列,初步形成外向度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其中,建材、制药、制糖及农产品深加工等四大传统产业得到改善,电子、服装、医药等新行业逐步成为工业支柱。
2000年以来,该县发展了1家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4家省级“两个密集型”企业。2004年,博罗被评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华通电脑多层线路板、创国五金机构精密钻头等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含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7年,全县高新技术产值达44.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1.5%,比1999年提高5.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县体育中心正加紧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该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县内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07年,全县通车里程2737.5公里,比1977年增长1.4倍。目前,通过该县境内的高速公路有107公里和10个互通出口,广惠高速和惠河高速分别贯穿博罗东西和东南。惠博沿江路拓宽、中部大道规划设计、金龙大道和观杨公路改造正在进行。供电方面,博罗城乡电网得到全面改造,进入广东电力强县行列。2007年,拥有50万伏变电站2座,22万伏变电站3座,11万伏变电站18座,广东第二座水蓄能电站和麻陂红围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
城建步伐不断加大,2007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近年来,完成了葫芦岭改造、中园休闲广场、县城文化广场、东山森林公园北门广场以及主要街道的美化亮化工程等重点项目。建造了日处理垃圾200吨的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目前,总投资3亿元的体育中心正在建设,同时启动了博罗新城建设,把县城水西片建设成集商住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新区,并以县文化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行政新区。
去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达56.99万
近10多年来,“普九”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学校危房改造和“改薄工程”卓有成效。其中,高中阶段教育是该县教育的一大亮点,2000年博罗中专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06年和2007年华侨中学、高级中学、杨侨中学先后被评为省一级学校,2008年博罗中学创建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美术、音乐、体育成为高中教育特色,其中美术教育成为博罗教育名片,高考连续几年来90%以上考生上本科线。同时,更是成为粤东惟一的高考美术考点。
卫生建设中,“一村一站”建立并纳入镇村一体化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跃入全省前列。在全市率先对村级卫生站进行规范化建设,设置村卫生站343个,建站率达100%。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参合人口达56.99万,参合率为常住人口的100%。
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07年,全县举办广场文化活动144场,文艺创作作品近400个。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群众文化艺术节,120多个民间艺术节目登台亮相,10多万群众共赏了群众艺术文化的盛况。科技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728人,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增多。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2.1%,3镇污水处理厂合计处理量为6万吨/日
博罗县于2007年被评为省级林业生态县,相继建成4个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2.1%,创建了1个省级生态示范村和6个市级生态示范村(园)。今年,博罗县还被定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3个试点单位之一。环境工程方面,目前,该县有环境监测站1个,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污水处理率为65%,3个镇的污水处理厂运行,合计处理量为6万吨/日。
全县村道硬底化改造达1200公里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上升,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007年提高至17893元,增长34.8倍,年均增长12%。居民商品性消费比重下降,服务性消费比重上升。农民生活奔小康,博罗农民人均纯收从1977年的101元上升到2007年的5755元。部分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房。到今年9月底,全县已有11087户泥砖房动工改造,已完工9328户。出行从步行到摩托车,从沙石路到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全县硬底化改造了1200多公里通行政村公路,基本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收入渠道也从由农业收入为主转变为农业收入为辅,税费、读书、医疗负担都减轻了。
近年来,该县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和供养标准。2007年农村低保由原来125元/月提高到138元/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则增加到240元/人/月,五保供养标准由原来的163元/月提高到180元/月。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在2007年末达8.14万,各类社会救济对象总人数达2.4万人。
相关阅读:
已有条评论> 查看版本
历史版本:29
编辑时间: 07:05:25
内容长度:20125字
图片数:18个
目录数:26个
修改原因:全文编辑
评审意见:
博罗县&-&基本内容
博罗县广东省博罗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东江中下游北岸。东邻惠州,南接深圳,西邻广州、东莞,毗邻港澳,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全县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辖17个镇1个管委会,户籍人口80万,外来人口40万。博罗是珠三角最大的可连片开发的县区,是广东省两个全国百强县之一。全县通行客家话。
博罗县&-&基本概况
博罗,自秦始皇33年设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博罗,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北岸,辖区面积29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万,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15万人;东与惠州市区相接,南与东莞隔江相望,西连增城,北靠龙门、河源,毗邻港澳,在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有广州、香港、深圳、惠州、东莞、河源等6座大中城市和惠州机场、深圳机场、广州白云机场以及大亚湾港口;是珠三角和穗港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京九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咽喉地带。博罗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博罗山川秀美,人文苍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中国岭南风光和文化。境内的罗浮山,集道、佛两教于一山,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岭南第一山”和“中国道教圣地”之美称。博罗土地肥沃,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发展“三高”农业条件优越,是广东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水力资源和土地资源都非常丰富,具备发展大工业的条件。优良的投资环境。近10年来,全县共投入了近50亿元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05国道、324国道和京九、广梅汕铁路,以及正在兴建的广惠、惠河高速公路都在博罗境内交汇,水泥大道贯连22个镇,是全国交通先进县。博罗超前发展了通信、供电、供水事业,早在1994年已进入全国通信百强县。博罗不断整顿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全县对外资企业实行“一个窗口”收费制度制度,对外商的投资项目实行“一条龙”服务。可以说,博罗县已构筑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投资环境。扎实的经济基础。目前,博罗县已有来自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家外资企业。在外资强有力的牵动下,博罗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方面,一批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得到培育,已形成了建材、制药、纺织、化工、服装、电子等30多个行业,拥有工业企业5000多家,电脑配件、电子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崛起;农业方面,已形成了一批优质粮、油料、水果、蔬菜、水产、三鸟等外向型“三高”农业基地,有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总的看,博罗已经建立起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贸、工、农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已成为一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热土,成为充满商机的风水宝地。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博罗将继续努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外商的各项工作;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深化对外商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特别希望能与广大商家在高科技产业、旅游、“三高”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资源开发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博罗县&-&历史沿革
214年,置县,名傅罗,县治梁化(今惠东梁化),属南海郡。280年,傅罗县改称博罗县,属南海郡。331年,博罗县划出海丰县、欣乐县和怀安县,县属南海郡。479年,博罗县划出新丰县和罗阳县,县属南海郡。503年,南海郡划出梁化郡,博罗县治迁到浮碇岗之西,县属南海郡。591年,废梁化郡设循州(今惠州),县属之。605年,废循州设龙川郡,县改属龙川辖。陈金江622年,废龙川郡复改循州,县复属循州。627年,罗阳县并入博罗县,属岭南道循州辖。690年,循州改称雷乡,县属雷乡辖。742年,雷乡县改称海丰郡,县属岭南道海丰郡。758年,复改海丰郡为循州,县属岭南道循州郡。917年,循州改称祯州,县属岭南东道祯州。1021年,祯州改称惠州,县属广南东路惠州。1120年,惠州改称博罗郡,博罗县名不变,属广南路博罗郡。1132年,博罗郡改称惠州郡,县属惠州郡。1271年,惠州郡改称惠州路,县属之。博罗县行政区划1369年,惠州路改称惠州府,博罗属之。1376年,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1912年,民国元年,未设惠州府,县属惠阳。1914年,县属广东省潮循道。1926年,县属广东革命委员会东江行政委员会。1949年,10月14日博罗解放,属东江专区。1952年,12月县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复属惠阳专区。1959年,01月惠阳专区并入佛山专区,县改属之。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县复属之。1988年,01月改惠阳专区为惠州市,县属惠州至今。2000年,博罗县辖22个镇。2002年,博罗县辖22个镇(罗阳、平安、公庄、柏塘、杨村、麻陂、石坝、泰美、仍图、龙溪、园洲、石湾、九潭、龙华、福田、长宁、湖镇、横河、响水、蓝田、义和、观音阁),366个村委会、22个居委会。2003年,03月06日将博罗县的仍图镇划归惠城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博罗县辖21个镇(罗阳、平安、公庄、柏塘、杨村、麻陂、石坝、泰美、龙溪、园洲、石湾、九潭、龙华、福田、长宁、湖镇、横河、响水、蓝田、义和、观音阁)。2003年,06月惠州市将杨村华侨农场下放博罗县改制为杨侨镇,全县共辖22个镇。2005年,05月博罗县辖18个镇(罗阳、公庄、柏塘、杨村、麻陂、石坝、泰美、龙溪、园洲、石湾、龙华、福田、长宁、湖镇、横河、响水、观音阁、杨侨)。2005年,12月09日撤销响水镇,并入湖镇镇。2005年,12月31日,博罗县辖16个镇(罗阳、公庄、柏塘、杨村、麻陂、石坝、泰美、龙溪、园洲、石湾、龙华、福田、长宁、湖镇、观音阁、杨侨)。其中撤销九谭并入园洲。
博罗县&-&乡镇介绍
截至2011年8月,博罗县辖17个镇,一个管委会(罗阳镇、龙溪镇、龙华镇、园洲镇、石湾镇、福田镇、长宁镇、湖镇镇、横河镇、柏塘镇、公庄镇、观音阁镇、杨侨镇、麻陂镇、石坝镇、泰美镇、杨村镇、罗浮山管委会。罗阳镇:地处东江中下游,位于岭南第一山 罗浮山东麓,处于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辐射区,是博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广东省重点工业卫星镇之一。全镇辖区总面积 168.8 平方公里。辖 21 个村委会、 6 个居委会、 1 个办事处。公庄镇:位于博罗县东北部,东与河源市相连,北与龙门县相接,总面积 299.5 平方公里,有山地 24 万多亩,耕地 51202 亩,辖 20 个村委会, 2 个居委会,总人口约 5 万人。柏塘镇:地处博罗县东北部,是博罗县食品加工基地,也是惠州未来的旅游大镇,主要景点有平安生态旅游风景区,宏兴茶山休闲谷,柏塘古榄园,绿野仙踪农业观光园等。全镇总面积 264.24平方公里,总人口 5.67万多人,柏塘历来是博罗的农业大镇,主要特产有柏塘山茶,光华凉果,平安大桔。麻陂镇:位于博罗县东部。石坝镇:位于惠州市北部,襟博罗、河源、紫金等县市相接地带,总面积 182 平方公里, 4.2 万人口,是广东省农牧业最发达的乡镇之一,历史上被称为经济贸易的“金三角”。泰美镇:位于博罗县东部,东临东江河,西靠象头山,南与惠城区小金口镇接壤,北跟本县杨村、柏塘两镇相连。全镇总面积为 183.5 平方公里,辖 21 个村(居)委会。龙溪镇:位于广东省博罗县西部。全镇现有人口8 万多人。园洲镇:坐落在珠三角洲东部,东江之滨,跟东莞石排镇、企石镇隔江相望,与石龙镇一脉相连,总面积 110 平方公里。石湾镇:位于广东省惠州市西南端,地处惠州、东莞、增城三市交界。面积 83 平方公里,辖 12 个村委会和 1 个居委会, 47 个村民小组。龙华镇:位于惠州西部,全镇总面积 62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2.2 万。福田镇:地处罗浮山下,位于博罗县西部。全镇有常住人口 3 万多人,管辖区占地 86.7 平方公里,其中有农田 1700 公顷 ,山林 4330 公顷 ,有 9 个山塘水库。长宁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博罗县西部。全镇总面积 117 平方公里。辖有 1 个居委会、 14 个村委会、 173 个村民小组。杨侨镇:前身是广东省杨村华侨柑桔场,是博罗县管辖的一个新建充满活力的镇 , 是博罗县提出 “ 一城兴起,三区带动 ” 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开发区之一。杨侨镇总面积为 89 平方公里,辖 12 个办事处、 2 个居委会。观音阁镇:北纬 23 ° 24 ′,东经 114 ° 36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观音阁镇地处惠州博罗东北面的东江河北岸,是博罗县、惠城区、河源市三市交界处,西南与博罗县杨村镇、杨侨镇、麻陂镇相连,北面与博罗县石坝镇、河源紫金古竹镇相邻,南与惠城区芦岚镇一江相望。观音阁镇辖区有:棠下、南坑、砂岭、伍塘、联星、彭村、南村、柏湖、十字路、菱湖、杨村、塘角、桂岭、泳新等 14 个自然村和 1 个居委会。全镇常住人口 22484 人,其中居民人口 2273 人。湖镇镇:位于博罗中部,包括以前的湖镇和响水两镇,是博罗县的电子制造重镇,特产有著名的航天育种“湖镇冬瓜”等,著名景区有中国客家文化村,响水漂流等。杨村镇:杨村镇位于博罗县东部,是一个以工业为主体,农业及第三产业并举的的新型现代化城镇,也是广东省中心镇之一。杨村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万多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柑桔、番石榴、甜木瓜闻名遐迩。 交通:杨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惠州、博罗40公里,广州125公里,深圳、东莞120公里。东邻河源、北接龙门。京九铁路、205国道和金龙大道、惠河高速公路横穿全境。其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是粤东地区陆路交通的咽喉要道。
博罗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博罗县位于北纬23°03′50″至23°43′20″,东经113°49′50″至114°45′50″。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2007年底总面积2858.36平方公里。东北接河源市源城区的东源县和紫金县,东南与惠阳区、惠城区相连,南隔东江与东莞市相望,西连增城市,北邻龙门县。距广州110公里,距深圳97公里,距惠州18公里。县政府位于罗阳镇博惠路中段。地形地貌博罗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北部山地丘陵,间有山谷平原,中部丘陵台地,南部沿东江自东向西有三个小冲积平原。山峰有罗浮山、象头山、太阳峰。水文气候惠州博罗县广东三大水系之一的东江环绕博罗近百公里,境内有较大河流29条,有大中小型水库453座,地表水流量77亿立方米,水能蓄藏量达5.73万千瓦。东江,珠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干流河道长523千米,流域面积占全珠江流域的6.3%。发源于粤北、赣南,主流寻乌水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的大竹岭,属山区性河流。下游在石龙以下分东江北干流,在汇入增水和绥福水后,西流至增城,从虎门注入狮子洋入南海。东江南支流,在汇寒溪水后分许多汊流,经狮子洋入南海。东江流经的城市有河源、惠州、东莞。东江河源以南河段可通航,水质优良,是香港淡水的主要供应源。北回归线中部偏北穿过,水源充沛,气候温和,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21.8℃,年降雨量1932.7毫米,平均日照2023小时,无霜期长达345天。1月均温12.8℃,7月均温28.4℃,年均降水量1814毫米。
博罗县&-&自然地理
博罗县西北为罗浮山地,西南部为平原,东江从南部县境流过。博罗县
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它位于广东中部的东江之滨,在惠州博罗县境内,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景区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罗浮山势雄伟挺拔,风光清静幽秀。罗浮山主峰飞云顶海拔1296米,峰顶盘圆平坦,花草并茂,云雾缭绕,日出可与泰山媲美。
象头山形成于白垩纪的火成岩,具有岩壁耸立,雄伟奇峻的山势。区内层峦叠嶂,峻峭山峰多达165座,主峰蟹眼顶海拔1023米。山体基岩形成花岗岩特有的“石蛋”景观,垒叠奇妙,物象逼真,遍布山坡、山顶、河床。
该峰地处广东省博罗县石坝镇黄山湖畔。其突起的山峰在夕阳的辉映下,形似毛泽东的静卧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头像。长约1.5公里的山峰突立在群山之中,格外醒目。山峰东西向,由东向西稍稍下斜,依次是宛如人形的下巴、嘴唇、鼻梁、眼睛、眉毛、额头和向后梳理的头发,最为传神的是高挺的鼻梁和宽阔饱满的额头。广东三大水系之一的东江环绕博罗近百公里,境内有较大河流29条,有大中小型水库453座,地表水流量77亿立方米,水能蓄藏量达5.73万千瓦。 东江,珠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干流河道长523千米,流域面积占全珠江流域的6.3%。发源于粤北、赣南,主流寻乌水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的大竹岭,属山区性河流。下游在石龙以下分东江北干流,在汇入增水和绥福水后,西流至增城,从虎门注入狮子洋入南海。东江南支流,在汇寒溪水后分许多汊流,经狮子洋入南海。东江流经的城市有河源、惠州、东莞。东江河源以南河段可通航,水质优良,是香港淡水的主要供应源。北回归线中部偏北穿过,水源充沛,气候温和,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21.8℃,年降雨量1932.7毫米,平均日照2023小时,无霜期长达345天。 1月均温12.8℃,7月均温28.4℃,年均降水量1814毫米。博罗自然资源丰富。是广东重要的农产区,拥有近百万亩可耕地,是著名的渔米之乡,优质大米、荔枝、龙眼、柑桔、中国黑糖、红糖、酥醪菜等名扬海内外。自然资源有石灰石、铁、钨、锡、钽、铌、硅、煤花、岗岩、石英、水晶、磁铁、金、银、铜、云母、红石、等20多种矿藏;有巴戟、鸡血藤、沙仁等10多种名贵药材;有金钱龟、穿山甲、云豹等珍稀野生动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博罗,催生了一大批以花卉、水果、蔬菜、生猪、三鸟为主产品的外向型“三高”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农业不断迈向产业化、现代化。罗浮山风景幽美,气候宜人。山峰林立,有铁桥、玉女、骆驼和上界等大小山峰432座。可谓“满山皆奇石”,“峰峰有灵境”。罗浮山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山上有980多个飞瀑名泉,其中著名的有“薄雾炎天犹飘渺,十里吹来毛骨寒”的白漓瀑布,“跌宕千尽响如雷”的白水门瀑布,以及“峰头两道瀑布水,飞作满天风雨声”的黄龙洞瀑布。山下有微波荡漾的白莲湖和芙蓉池。泉井如“泉涌而出,满而不溢,汲而不涸,清洌甘甜”、为苏东坡所推崇的卓锡泉。罗浮山中石室洞穴也比比皆是。如通天、罗汉、伏虎和滴水等72个石室幽岩和朱明、蓬莱、桃源、蝴蝶和夜乐等18个洞天奇景。朱明洞是山上最大的洞穴。汉置,《后汉书郡国志注》傅罗县有浮山,自会稽浮来,傅于罗山,遂置博罗县,《宋书州郡志》“南海太守博罗男相,汉书县,二汉皆作傅,晋太康地志始作博,”即今广东博罗县。 博罗历史悠久,秦时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客家文化、南粤文化在此相互辉映交融,使博罗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博罗县&-&交通概况
国家高速G35济广高速公路、S27博深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全县共投入了近50亿元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05国道、324国道和京九、广梅汕铁路,以及正在兴建的广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都在博罗境内交汇,水泥大道贯连22个镇,是全国交通先进县。博罗超前发展了通信、供电、供水事业,早在1994年已进入全国通信百强县。博罗不断整顿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全县对外资企业实行“一个窗口”收费制度,对外商的投资项目实行“一条龙”服务。可以说,博罗县已构筑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投资环境。扎实的经济基础。2009年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主,加大了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对接力度。广河高速博罗段已动工建设,博深高速、莞从高速博罗段建设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罗浮山旅游大道升级改造和酥醪公路、观杨公路改造基本完成,惠州大道五期三标段、中部通道改造、北环一路等道路建设全面启动,东江景观大道、县城东江大桥北引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强力推进。连接东莞的石湾沙河大桥建设和园(洲)石(龙)公路改造加紧进行,园洲龙江东江大桥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就绪,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珠三角九市共同签署了关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罗浮山宣言》,开展了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对接工作,各项对接全面启动。
博罗县&-&人口
一、全县常住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为103819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日零时的 7633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4898人,增长36.01%。年平均增长率为3.12%。二、家庭户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53909户,家庭户人口为 87365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3.4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减少 0.32人。三、性别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47040人,占 52.69%;女性人口为491158人,占47.3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04.15上升为111.38。四、年龄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92277人,占18.52 %;15-64岁人口为773862人,占74.54 %;65岁及以上人口为 72059人,占6.9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20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5.3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0.14个百分点。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456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 129823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53729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3876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416人上升为332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9937人上升为1250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40511人上升为 5175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2910人下降为22998人。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2318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382人,文盲率由5.06%下降为 2.15 %,下降2.91个百分点。六、分镇人口分布
人口数(人)
罗浮山管委会
博罗县&-&经济
博罗县博罗县已有来自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家外资企业。在外资强有力的牵动下,博罗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批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得到培育,已形成了建材、制药、纺织、化工、服装、电子等30多个行业,拥有工业企业5000多家,电脑配件、电子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崛起;农业方面,已形成了一批优质粮、油料、水果、蔬菜、水产、三鸟等外向型“三高”农业基地,有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总的看,博罗已经建立起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贸、工、农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已成为一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热土,成为充满商机的风水宝地。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博罗将继续努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外商的各项工作;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深化对外商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特别希望能与广大商家在高科技产业、旅游、“三高”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资源开发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发展。201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0.28亿元,增长13.7%,首次突破400亿大关,实现“十七大”以来经济总量翻一番。
改革开放后,博罗县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科技兴农”,改进农业耕作技术,大搞多种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至1989年,全县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商品农业发展迅速,农业商品率达56.9%,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25.9万吨增至32.6万吨,增长26%;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98亿元增至6.62亿元,增长2.34倍(其中,种植业4.08亿元,林业0.38亿元,牧业1.51亿元,副业0.39亿元,渔业0.26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至987元,增长6.37倍。进入90年代,博罗县委县政府把握发展机遇,抓住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政治社会稳定等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人缘和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农业,先后引进香港、台湾等地区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投资商,及外县的投资者,参与农业开发,兴办农业项目。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县内实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两水一牧一菜”为主的“三高”农业,扎实开展各类农业基地建设,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大力推广科学技术,致力于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农业现代化综合示范区。至2000年,全县引进农业项目35宗,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粮食总产量增至33.94万吨,比1978年增长31%;农业总产值31.91亿元,比1978年增长15.1倍(其中,种植业16.65亿元,林业1.23亿元,牧业9.38亿元,副业2.31亿元,渔业2.34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566元,比1978年增长25.6倍。2000年,全县农业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发展迅速,“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扩展,建成一批优质粮、水果、水产、花卉、蔬菜、畜牧业和速生丰产林等“三高”农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博罗农业稳步向现代化农业迈进。博罗县博罗县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建成一批现代农业基地,成功举办第四届广东(博罗)农业良种示范展示会暨优质农产品推介会,博罗县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农业科技示范县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县。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总数达41家;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27家,总数增至49家。航天育种试验示范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有力推进。工业新型产业体系初成,鸿达工业园的LED项目陆续上马建设,其中全面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40亿元的伟志电子项目主体工程竣工,联合导达项目建成投产,LED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的泰山石膏项目顺利推进,新型材料产业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惠州蓄能电站四台机组建成投产,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以IT产业为主的龙溪富士康项目动工建设,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增添新力量。传统产业不断升级,红墙化工、佳德威油漆、福和纸业等正筹备上市,总投资2亿元的罗阳奥美特再生能源项目部分建成投产,园洲镇荣获“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称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博罗贯彻落实党的改革开放方针和政策,坚持“工业立县”指导思想,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办实业,打基础,采取有力措施,引进外资兴办工业企业,“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和“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以外向型工业企业为重点,以乡镇工业企业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到1990年,全县拥有工业企业4458家,其中,集体工业企业262家,国营工业企业53家,外资企业631家,个体工业企业3056家;涵盖电力、电子、机械、机电、化工、纺织、毛纺、服装、塑料、鞋类、印刷、造纸、制药、制糖、食品加工、建材、陶瓷、五金制品、光学玻璃、灯饰、工艺玩具、冶炼、采掘等多种工业行业。90年代后,继续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不断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和体制,加快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步伐,相继兴建39个工业园(区),促使工业朝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大招商引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和拓展产品市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促使工业综合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产品品种不断增加,全县工业稳步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主导地位显着增强。1999年7月,联合铜箔(惠州)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18微米镀锌铜箔,通过国家鉴定,打破了日本、美国等国长达30年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市场竞争力极强。是年11月,华通电脑(惠州)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结束了县内没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历史。到2000年,全县拥有工业企业3402家,其中,国有工业企业59家(法人单位19家,产业活动单位40家),集体工业企业553家(其中规模以上23家),“三资”企业317家,其他工业企业24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企业和当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157家。涵盖电子、机电、五金、印刷、服装、纺织、医药、皮革、塑料、建材、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制糖、食品、饮料、竹木藤草加工等30多个工业行业。建材、制药、制糖及农产品深加工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培育了电子、服装、皮革、有色金属冶炼等14个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支柱产业。形成以外商(含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主体,国有、集体、民营、“三资”、混合型经济等多元化发展的工业新格局。拥有200多个工业产品系列,比1978年增加150多种,培育了九天观矿泉水,固力、罗浮山、华进牌水泥,中国黑糖,罗浮山百草油,车轮牌皮鞋,无齿带锯,东美牌凉果,精环烷酸,铜箔,铜面基板,多层线路板等一大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名优新产品。
商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内商业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多种经营方式,扩大企业和集体经济的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企业实行承包、租赁;农副产品开放市场,摒弃统购统销;职工工资福利与经营效益挂钩;引进外资兴办实业等改革改制。全县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员,从1979年前的5650人增加到1990年的2.2万人。至1990年,县内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跃升至4.56亿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3.83倍,比1985年增长1.32倍。9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商品市场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激烈,国有商业经营管理制度滞后,企业连年亏损,部分劣势企业先后退出市场。个体私营商业占据市场主体地位。投资贸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博罗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扩大利用外资成果。年间,引进利用外资项目2260宗,合同利用外资16.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外贸出口27.6亿美元。至2000年,有外资企业1000多家,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博西片各乡镇。外商投资涉及多个行业,以电子、五金、塑胶、服装、鞋类、化工等行业较为突出。博罗金龙羽集团随着外资企业数量的逐年增多,来自外资企业的税收逐年增加,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在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逐年提高。1990年,“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7.3%,2000年上升到86.6%。1998年,外资企业上缴各种税收总额1474万元,2000年上升到6644万元,分别占当年全县税收总额的11.6%和24.2%。在外资企业的牵动下,县内的工农业生产、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贸、工、农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2009年争取中央投资重点项目18宗,总投资3.86亿元。全年32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67亿元,其中显岗水库、黄山洞水库安全加固工程大力推进,铭盛、旭升等4座11万伏输变电站建成投产。全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亿美元,增长4.3%。新增民营企业543家,注册资金7.83亿元。与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签订了共同建设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框架协议,引进了总投资80亿元的罗浮山横河·长宁旅游开发项目、投资20亿元的保利项目、投资5亿元的泰山石膏项目、投资2亿元的茂硕电源项目、好时代挂车项目以及一批现代农业项目、旅游项目和高科技项目。认真落实“家电下乡”等鼓励消费政策,积极组织参与“惠货北上”等大型经贸活动,有力推动消费需求扩张。博罗榕城华庭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罗浮山创国家5A级景区工作全面展开,明丰旅游度假、柏塘天堂山旅游等项目初步建成,汤泉春天国际酒店投入使用,生态旅游和农家乐迅速发展。全县接待游客304.27万人次,增长32.2%;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增长51.5%。房地产销售畅旺,商品房销售面积50.52万平方米、销售额13.34亿元,分别增长30%和39.9%。商贸物流繁荣活跃,县城中心市场高标准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大胆探索各种有效融资方式推动建设,采取土地整理合作开发模式筹资整理北区土地和建设县城北环一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示范工作在长宁、麻陂两镇推开。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罗阳镇被认定为“省技术创新专业镇”。据初步统计,2012年博罗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04亿元,增长14.6%;旅游接待人数613.59万人次,增长18.2%,旅游综合收入15.89亿元,增长43.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92亿美元,增长16.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03亿元,增长20%,实现超两个“20”;税收总额37.29亿元,增长15.3%。此外,月,全县外贸出口总额24.63亿美金,增长30.3%,增幅居惠州市首位。
博罗县&-&政治
政府部门单位
政府组成部门
县政府办公室
县发展和改革局
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监察和审计局
县国土资源局
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局
县交通运输局
县农业和林业局
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县文体旅游局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县直有关单位
罗浮山风景区管委会
县外事侨务局
县交警大队
县公用事业管理局
县畜牧兽医局
县中小企业管理局
县行政服务中心
县房产管理局
县卫生监督所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县市场物业管理局
县城监大队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供水发展总公司
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省市垂直单位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县烟草专卖局
县消防大队
县社保基金管理博罗分局
博罗县&-&文化
博罗本地汉族人里,大多数讲客家话,部分讲闽方言、粤方言。通用客家话。博罗的语言分布非常复杂,分为:客家话:博罗本地话:属客家话惠中片,亦是东江本地话的一种。与东部客家话一起构成了博罗方言的主要成分。博罗本地话和普通客家话相比差异很大,和惠城话有近似之处但有一定的区别,从语音特点上语言界普遍的解释是“一种兼具粤方言特点的客家话”。但有些语言学家则有其它的看法。博罗本地话使用者的民系认同分两种,一种认同客家,有的只认同本地,主要分布于南部东江北岸,如罗阳(县城)、龙溪、龙华、湖镇、横河、杨村、公庄、观音阁等镇少数村落。东部客家话:属客家话惠中片,但和新惠小片的惠阳话十分接近。与东部客家话一起构成了博罗方言的主要成分。平婆话:属客家话惠中片。实际上来源福建的漳潮客家话群,属闽南客家话的一种。受闽方言的影响颇深。闽语:鹤佬话:在靠近惠城的地区有较大范围的分布。鹤佬话使用者兼用客家话。粤语:广府话:属粤语广府片,与从化、增城的粤语接近,而与广州话有所不同。广府话分布于靠近东莞的园州、石湾。非汉语: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不是汉语,亦不是畲族普遍使用的类似于客家话的畲话。分布于畲族地区。
博罗传统民间音乐是山歌,它是博罗最具群众性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流行于客家人居住的农村、山区。博罗的显村山歌就是客家山歌的一种。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武举板,在博罗县客家地区盛行。五句板的曲调是固定的,五句一段,所以叫五句板。另外,演唱五句板时要用到三片竹板,所以也叫竹板歌。它开始时是穷人沿街丐讨时唱的歌子,所以也叫“叫化歌”,后来,逐渐发展成演唱长篇故事的专用曲子,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句板登上了大雅之堂,其中的《山村新风》还进京调演,受到好评。
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在惠州亦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且延续至今,尚有方兴未艾之势。中国不是狮的产地,故舞狮应该是舶来品。相传汉代道教天师派鼻祖张天师居龙虎山,坐骑是虎,故汉代百姓是舞虎而不舞狮。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佛教大兴,据说佛教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狮,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影响,狮子受民间崇敬,所以舞狮便逐步代替舞虎。据记,南北朝以后,舞狮在民间日益盛行,盛唐时期更是发展到了锣鼓伴舞。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就记曰:“西凉伎,假面胡子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明清以后,逐步分成南北两派,北派全身包裹,俨然真狮模样;南派以广东狮为主,一人舞狮头,一人舞弊狮尾,舞狮者往往着唐装、灯笼裤,人外露,主要显示武功。惠州民间的舞狮当属广东狮,近现代在惠州流行的狮主要有4种,一是“大头狗”,谓“大头狗狮”;二是“麒麟”,谓“麒麟狮”;三是扁鼻狮;四是斗牛狮;这4种兽类与西域传入的狮子,在种类上已起了变化。已完全没有了狮的影子了。4种狮中,“大头狗”疑从开平、南雄、顺德、中山等地传入;“麒麟狮”属客家狮,而“斗牛”、“扁鼻”等狮种,以淡水、龙川等地居多。从一些资料看,惠州的土狮种应该是“大头狗”和“麒麟”。惠州民间舞狮活动亦和舞龙有相同特点,均是自己扎造,平时以街(村)为单位自发组织狮队。旧时在新狮扎造好后,往往到元妙观点睛,谓“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春节期间是舞狮活动最多的时候。除此外,一些大户在喜事及店铺的开张之日,为“驱邪保安”,经常也请狮往舞。惠州民间舞狮的特点是,狮爷携匣领路,继而是狮子,之后是锣鼓镲钹,持刀、棍、矛等冷兵器的武术队殿后。舞狮的传统动作有行进、瞌睡、抓痒、登高抢青、抢炮仗等。鼓点分快板、中板、慢板和煞板,多打七声鼓节奏。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往往就是狮队穿家过巷的时候,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狮队则在家居中的门庭中舞耍,给户人带来吉祥好运,完后居民鞭炮相送。春节舞狮之习,往往也要延至正月十五方止。春节舞狮延续至今,博罗县一些镇、村的醒狮队相当有名,并经常组织一些舞狮比赛活动。
农历正月初七,博罗县罗浮山脚下的澜石村敲锣打鼓,鞭炮震天。该村延续了几百年的上灯民俗又隆重举行。据传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每年的正月初七当地都要举行上灯民俗。周边几个同姓的村庄,谁家添了男丁,长者在这一天就带着村人敲锣打鼓,到那家接灯,然后再上到自家祠堂。以澜石村为中心,周边的下朗村、酥寮村、郭前村同一姓氏的村民聚集在一起举行仪式。以前上灯民俗有重男轻女的意思,上灯节有所不同了,更多的意义是大家聚集在一起,以一种古老的方式迎接一个个新生命的到来,祈祷大家平安,事业顺利。这一天几乎成了村中的欢乐节,在外工作的人都要赶回来。
【痳陂肉丸】痳陂肉丸麻陂肉丸相传有100多年历史,因选料制作独特,采用祖传秘笈,口感爽滑、肉质鲜美而远近闻名,主要分布在博罗县县城及和博东地区各镇,还远销深港澳等地。2008年,麻陂肉丸已经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惠阳区首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痳陂肉丸肉美汤鲜、口感独特、韧劲十足而闻名遐迩,堪称为当地民间美食中的极品佳味,在惠州地区东江流域享有盛名和广泛流传,对研究传统美食文化,特别是“客家人”的美食文化起到推动作用。【罗浮山土窑鸡】罗浮山土窑鸡罗浮山的“土窑鸡”有独特制作秘方,必须用罗浮山上吃虫长大、运动充足的走地鸡。制做“土窑鸡”的专用土窑建在小土坡上,这种土窑有三个窑口,每只窑一次能烤八只“土窑鸡”,内里的土砖都是从博罗当地乡下专用砖,具有其特殊的泥土异香。【客家盐焗鸡】咸香是客家菜的特色,而盐焗鸡最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皮爽肉滑骨出味,故有天下第一鸡的称道。东江菜也因为有盐焗鸡而在以食鸡闻名的广东与潮州菜、广州菜齐名。【酿苦瓜】红焖肉酿苦瓜、酿辣椒、酿茄子、酿豆芽、酿冬菇等等,广泛分布于客家地区,是家常菜。有把酿苦瓜辣椒茄子为“酿三宝”的讲法。其中,酿苦瓜为经典中的经典,甘香可口,回味绵长。【红焖肉】红焖肉是客家十大特色菜之一,其特点是色泽金黄、爽口软滑、肥而不腻,是客家人摆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不可缺少的一道地方菜。【柏塘白切鹅】柏塘白切鹅已成为博罗县特色美食之一,早已名声在外,也成为博罗县成行成市、规模经营的特色美食。柏塘白切鹅选用本地放养鹅,肥而不腻,香滑可口。【客家酿豆腐】柏塘白切鹅酿豆腐是客家菜的代表,鲜嫩滑香,营养丰富。一家煮,十家香,是客家逢年过节的保留菜式。
博罗县&-&旅游
元音古寺元音古寺位于广东省博罗县天堂山,亦处于国家一级森林公园象头山下,并与驰名海内外的罗浮山毗邻。古寺始建于唐宋年间,历史悠久;明清年间,佛教道场鼎盛。这里曾有“万家田”之美誉,古寺坐落在山势宏伟的风水宝地之中。名胜有观音洞、天然达摩像、杨梅亭、转水泉、三线布等。银岗古窑场遗址位于博罗县龙溪镇银岗村,年代为西周、春秋至战国时期,窑场总面积10万平方米。已发掘龙窑四座,长10、宽2米。出土器物有:陶器、青铜器、铁器、石器等,以陶器为主,器形主要有:罐、釜、盒、杯、碗、鼎、豆、瓿等,纹饰有:纹、米字纹、方格纹、素面等。是一处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2002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九天观原明福观,距朱明洞冲虚观2公里处,南汉时期建,距今有七百余年历史。宋时由苏东坡书写观名(已佚)。明《一统志》载:其内有西华道院,乃张远庵退居之所,观在宋、元、明各代俱存。明末,邝露读书观中,自号明福洞主。清初观渐衰,西华道院亦废。乾隆年间重修建,名九天观。民国时期重修,建筑面积约壹仟平方米。正殿为金阙宝殿,下殿为王灵宫殿,左殿为吕祖殿、地母殿,右为客堂。观前有放生池,池旁有七棵水梦松。旧志称:“基奇古,殆千百年物。”观侧有著名的九天观矿泉水。1985年重新开放,被博罗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墙日,在博罗县城榕溪西段河堤施工现场挖掘出一段古城墙,经考证,确认为明朝时期古城墙,与博罗中学内唯一保留较为完整的明代古城墙是同期建筑。考古人员经过2天的考察和测量,发现这段古城墙长约80米,因为常年埋藏在泥土下面,大部分墙壁已经残缺不完整,城墙的高度从30厘米到300厘米不等。整个古城墙分为两层,墙基由红砂岩石砌成,长短不一,有的长50厘米,有的长80厘米,其中最厚的一段墙基由8条红砂岩石组成。城墙上部的材料是青砖,每一块青砖大小相似,约长30厘米和宽15厘米。为避免这段古城墙遭到破坏,工人们已经在城墙外部修建河堤,把城墙掩盖在河堤内面。根据博罗县志记载,明朝以前,博罗县城由于受到战事影响,民间四处是断壁残垣,城沿十分简陋。明成化23年(约1465年),有一位都御史官员到县城视察,看到城沿破落,就下了一道檄文,让按察史陶鲁在当地修建城墙保护民居。陶鲁与当时的知县欧阳楷接受命令后,用红砂岩做墙基,在县城范围内兴建了周长近2000米,高近5米,厚3米多的古城墙,还在重要关口设计了东南西北中5个城门。多年以后当地洪水泛滥,城墙多处被冲毁。按照乾隆28年(1763年)编纂的《博罗县志》记载,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古城墙经过不断修复,已经高达8米,共有10座城楼和城门。黄观礼说,上个世纪抗日战争时期,古城墙因为连年战火和自然灾害,大部分被摧毁了,只有位于博罗中学内一段长34米的明代古城墙保留较为完整。黄观礼说:“根据发现古城墙的位置,城砖尺寸等,可以认定这段古城墙就是当年明城墙的大西门钜光段,与现存的古城墙遥相呼应。”宁济桥博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江东村宁济桥。江东村宁济桥宁济桥又名学湖桥,后称江东桥。始建于明代,为里人曾舜渔捐资建造。桥为东西向,为石砌二拱墩柱式平桥,长18.5米,宽4.2米,高7米。均用红石条砌筑。明代万历年初,乡人曾舜渔年轻时在江东槐园“青龙书院”就读,上学须绕葫芦岭山脚涉水过河,甚为不便。更有甚者,一次上学见一少妇手拿镰刀,挑担过河,不慎落水,曾急忙上前救起。曾决心日后成名必在河上建桥,以方便老百姓。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舜渔中进士,授官监察御使。为了却昔年夙愿,捐资在此河上建起这座“学湖桥”。冲虚观冲虚观,始建于晋,现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重修,是全国重点道教寺观之一。总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平面呈四合院布局,主体建筑由平台、山门、天井、三清殿、葛仙祠、两庑及膳堂组成。山门、三清殿、两庑斋堂均为悬山式屋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屋脊、内外博风、墙体均饰以大量的灰雕、陶塑、壁画,题材包括人物、花、山水、博古、书法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79年12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罗浮山摩崖石刻罗浮山摩崖石刻位于博罗县罗浮山,主要分布于朱明洞、白鹤观、九天观、黄龙观、华首台、酥醪观、宝积寺、朝元洞等八处景区,已勘明有132处,年代上至宋朝,下至民国,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和诗、联、记、铭等各类文体具全,有祖无择、湛若水、梁启超、邱逢甲等名人题刻。罗浮山摩崖石刻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横岭山古墓葬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在博罗县罗阳镇朗头横岭山8000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古墓葬300多座,少量属于商时期,大多数属于两周时期,并从古墓葬中发现了方格纹、夔纹等印纹硬陶碎片,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玉石器、铁器等,其中首次在广东两周时期的墓葬中发掘出土了铜甬钟。这是广东迄今所发现和发掘的同类墓葬中数量最多、出土物最精美、品种最丰富的青铜时代墓葬群。据此不仅证实了岭南历史上确曾存在过文明程度相当高的青铜时代,同时也提供了古缚娄国存在的可能性,从而使经过考古认证的岭南文明史得以上溯至3000年前。洗药池洗药池是由青砖砌成,面积约15平方米,是葛洪和妻子鲍姑平时洗制采集中草药的地方,池旁有一苍劲巨石,呈椭圆形,宽4米,高3米,这是古钓鱼台,临池的巨石上有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题咏:“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洗药仙人去不返,古池冷浸梅花月”,下署“庚戌秋为冲虚观主题。”另外在此诗上角有毛鹤翔刻“祁子隐居”四字,在1988年,洗药池被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坡亭东坡亭位于冲虚观右侧洗药池上端,建于清道光年间。亭为四角,两条高2.2米的石柱刻楹联:“丹灶药池留胜迹;鸟声花影得仙机。”亭内梁上挂“花香静处寒天月”回文单句题咏木匾。传说苏东坡当年在此搭建山房,拟学葛洪修炼丹灶。在附近植梅千株,梅花盛开,与日争丽。后人就地建“东坡亭”纪念。该亭为博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罗县&-&地区名人
陈金江:南闯王,柏塘洋景村人,生于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曾领导1802年天地会博罗洋景起义和1854年洪兵三水范湖起义。在他的带领下,洪兵起义军的足迹遍及粤、桂、湘42个市县,特别是在位于粤西北的清远山区,有过长期的活动。1857年8月,起义军攻克肇庆市怀集县,称“南兴王”,建立“大洪国(也有称太洪国)”政权。在起义军失败后,陈金江带领天地会会众,秘密活动在粤西北两广边周继续抗清与传播天地会。张宋卿:生卒年不祥,宋朝绍兴二十七年(1157)以“春秋魁为天下第一”,擢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调肇庆当州守,不久卒于任内。为官清廉,平时连俸禄都捐去修桥筑路,赈灾救民,因而病逝时只剩布衣几套。肇庆人为之立祠纪念。灵柩葬于罗浮山麻姑峰下,面对白莲池。后人在白莲池上修建九曲桥及白莲轩纪念他。黄流芳(),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韩荣光(),清朝道光八年(1828)举人。年四十归乡不仕。擅诗、书、画,人称“三绝”。邓子瑜(),麻陂乡丰门村人。兴中会会员。曾是归善(惠阳)、博罗等县三点会首领。葛洪,自号抱朴子,人称“葛仙”。东晋丹阳句容人。岭南道教开创者,著名化学家、见识卓着医学家,一生着述甚丰,撰写的《抱朴子》确定了战国以来的道教理论体系,对道教的丹鼎派有重大影响;在罗浮山设庵授徒,开岭南道教一派。其着作《肘后备急方》被后世称为古代的中医诊疗手册,书中关于天花、恙虫病的治疗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对肺痨病的认识也比国外早1000余年。此外,在机械制造、美学、文学方面也有成就。张萱(),明万历十年(1582)举人,曾参与编修国史,以画论着称。韩日瓒:明代博罗人。韩鸣凤之子。明崇祯任申(1632),任礼部尚书。关镇国:清代博罗龙华人,著名将领梁慕光:兴中会员,博罗等地三合会首领,是孙中山、郑士良部署在博罗的起义军首领。李源,1904年出生于博罗县。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上,李源当选中共中央委员。熊继光(1940-),公庄镇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在计算机集成线路设计方面颇有建树。徐子珊:祖籍博罗,2004年度香港小姐四料冠军,TVB签约艺人,香港电影明星。钟楚红:祖籍博罗,日出生于香港。香港著名演员,香港小姐出道,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台湾地区“十大性感女人”之首。黄日华:祖籍博罗,香港著名艺人,“tvb五虎将”之一。
博罗县&-&社会发展
博罗县地处惠州市西部,有非常独特的优势:毗邻广州、深圳、东莞等大中城市,交通发达,极有利于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特别是全县拥有35KV以上的输变电站15座,水力发电站66座,总容量达80.6万KVA,年总供电量为11.3亿千瓦时,再加上包括“西电东送广东第一站”等多个立项在建的项目,可谓名副其实的电力大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大的供电能力、充足的工业用地、优裕的水质水源一同构成投资综合优势,非常适合新型工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需要。水陆交通便利,国道广梅、广汕公路从西到东横穿县境;京九铁路贯通东南部6镇,使博罗成为大京九经济增长带的重要区域;建成了龙溪宏兴码头、石湾红海港1000吨级的泊位3个,其中石湾红海港已成为东江流域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船只可直航香港。博罗县以县城建设为龙头的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县城建成了休闲广场,全面整治了城内景区,完成了多条主要街道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启动了东江大桥路、240KW抽水蓄能电站、一江两岸整治前期工程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城的整体形象和城市功能大为改观。博罗县改革开放以来,博罗县已有来自韩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21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博罗县,实际利用外资逾11亿美元。华通电脑、保利得层压板、勤达印刷、联合铜箔、南亚塑胶等一批大企业已相继在博罗县落户投产。占地近30万平方米的宝盛电子城、宏博工业城、梅花工业园等规模颇大,已有多家外资企业落户并投产。规模更大、档次更高的罗县镇侨兴工业城、福田镇福兴工业城、石湾镇哧工业城已初具雏形。农业方面,至今已引进外资农业项目205宗,利用外资近2亿美元,形成了花卉、水果、蔬菜、生猪、三乌等外向型"三高"农业项目基地。目前还有3万多公顷25度坡以下的山坡地有待开发。工业门类已成体系,工业基础初具规模;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华通、亚化科技、联合铜箔、创国机械、三菱重工、冠业铝箔、侨兴电子、康佳和南亚塑胶等已成为博罗优势企业。全县农业总产值32亿元。商品流通渠道畅通,集市贸易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拥有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近3000家,实际利用外资达16亿多美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罗县实验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