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陕西自驾游路线自治区的越姓人是哪个区域迁移去的(陝西的吗)

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越姓聚居地 老人写书为姓氏寻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依靠最原始的手写,越步生已完成8本《徜徉在神秘的越氏丛林》书稿的撰写。此事让越步生萌生重修族谱的决心,他花了近20年时间,深入研究越姓的渊源,写出8本《徜徉在神秘的越氏丛林》书稿。
原标题:姓越不姓赵写书来正名
依靠最原始的手写,越步生已完成8本《徜徉在神秘的越氏丛林》书稿的撰写。
六旬老人研究越姓渊源廿载成书8本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越姓聚居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珍惜、重视亲情和族情的传统,而族谱则是怀念祖先、激励后人的桥梁和载体。虽然彼此或不曾相识,或天各一方,但因为有着共同的祖先,大家会顿时亲切起来。
白云区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20多年前,该村村民越步生去税务所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错把&越&写成了&赵&。此事让越步生萌生重修族谱的决心,他花了近20年时间,深入研究越姓的渊源,写出8本《徜徉在神秘的越氏丛林》书稿。今年67岁的越步生盼望此书稿可以出版,为越姓寻根溯源,把珍贵的宗族亲情联系起来。
为了考证越姓历史,越步生翻阅了许多历史书籍。
办证时&越&被写成&赵&
老人萌生重修族谱决心
越步生今年67岁了,作为村里的&越氏通&,越步生被称为嘉禾街新村&族长&,这个称谓并非因为越步生年纪大、资历深,而是源于他对越姓的深入研究。他说,催促他重修族谱的&导火线&是20多年前的一件事,当时,他去税务所、银行办理有关业务时,出现工作人员&越&&赵&分不清楚的情况。
&当时工作人员打单子把我名字变成了赵步生,我和他们说是越,他们还不相信,我觉得,再不做这个事情,越氏会越来越鲜为人知。&越步生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开始了越氏族谱重修、越氏历史的撰写工作。
在最新的百家姓排名中,越姓排在500名之后,而全中国越姓人数仅有10多万人。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据新村村志记载,新村可以追溯到明朝孝宗皇帝弘治八年,该村越氏始祖元杰从南雄珠玑巷迁徙到新村定居。
因为越姓较为少见,记载其发展历史的史料也很少,有越氏后人说:&别说外人了,连后人都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来源与历史。&越步生说,看到越来越多的越氏后人对家族历史不了解时,他更加坚定了重修越氏族谱、编撰越氏历史书籍的想法。
[责任编辑:彭浣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手机腾讯>>
手机门户>>
热门点击>>
电脑上wap网:越姓_越姓起源_越姓名人_越姓地区_百家姓_高分网百家姓
越姓_越姓起源_越姓名人_越姓地区_百家姓_高分网百家姓
haodewap.net大学生网 版权所有越南姓氏大多来自中国(转)
越南姓氏大多来自中国(转)
越南姓氏大多来自中国,例如阮、范、陈、吴、黎、郑、李、丁等等。越南几个王朝的开国国王本人或其始祖全为华裔,例如吴朝的吴权(冀人)、丁朝的丁部领(粤人)、前黎朝的黎桓(蜀人)、李朝的李公蕴(闽人)、陈朝的陈日煚(闽人)(煚读jiong3声)、胡朝的胡季犛(浙人)、莫朝的莫登庸(粤人)、后黎朝的黎利(闽人)、郑朝的郑检(闽人)、阮朝的阮福映(闽人)等等。同时也有古代安南征服南方占婆族、真腊族国家后引入的姓氏,数量比较少。赵姓: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将赵姓列为中国首姓,是因为赵姓是宋朝的“国姓”,实际上以人口和望族排列并非如此。赵姓在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挂姓氏中为第7大姓,分布极广。赵姓最早的一支是夏桀臣赵梁的后代,出自河南。赵姓主要的一支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始祖是 中国秦末汉初时的南越赵佗后裔之中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如: 越南赵夫人赵氏贞和其兄赵国达,兄妹二人为九真郡军安县(今越南清化省赵山县纳山一带)有势力的首领。公元248年,越南爆发了由赵夫人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反对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的统治。东吴派名将陆胤做交州刺史,率军镇压,赵夫人死于松山(清化省厚禄县富田一带),越南人民在松山上修筑了赵夫人的墓和庙,并称其为"女皇帝"。赵肃和赵光复父子,为朱鸢县贵族,公元544年助李贲创建万春国。李贲为感谢赵肃父子的相助之功,特在京城建一新庙宇,取名为"开国寺",册封赵氏赵夫人为神。后来,李贲逝世,赵光复自称赵越王(公元548--571年)。公元917年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广州节度使/河南上蔡人刘安仁子/刘隐弟刘龚称越帝于广州,翌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历55年。南汉军与交趾军相攻,其时曲颢已死,其子在位,因作战不利,为南汉所并,不久南汉静海军节都使杨廷艺被南汉委任为交趾节度使。公元937年杨廷艺被部将矫公羡杀害,杨的牙将和女婿吴权于次年从爱州(今越南清化省)起兵击杀公羡,接着又在白藤江打败南汉军队,并仿南诏例,于939年自称为王,建立起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吴权是中国江苏延陵吴氏季札的50世孙。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立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逃到延陵(今江苏常州市南淹城),在乡下种田当农夫。他的三位兄长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被后世奉为“至德第三人”,因其封邑为延陵,后形成延陵吴氏。《新编百家姓》说吴姓是当今中华姓氏中第10大姓,越南第6大姓,朝鲜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吴姓源于姬姓吴国,始祖是太伯和仲雍,形成于战国初期。殷商时姬姓周部落的首领古公(周太王)有三子:太伯/仲雍/季历。小儿子季历贤而有才干,生子姬昌(周文王),“有圣瑞”,古公把周部落的兴旺发达寄希望于姬昌。太伯和仲雍明白父亲想让弟弟季历当继承人,以便将来再传位给姬昌,便自动让贤,远奔到东南沿海一带的吴越地区,不再返回陕西。当时江南还很落后,由于太伯和仲雍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当地土著拥立太伯为领袖,建立姬姓吴国,称为句吴,也作“勾吴”。太伯无子,死后由其弟仲雍继承君位,以后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姬昌死后,其子姬发(周武王)联合诸侯灭掉商朝,建立周朝。西周初,姬发寻求太伯/仲雍的后代,当时仲雍的曾孙周章是吴君,因而封周章为吴子,追封太伯为吴伯,另封周章和弟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并把他们正式列为诸侯。公元前585年,仲雍的19代孙寿梦正式称王,至春秋后期开始强盛,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灭亡。吴国王族子孙避难四散,为不忘故国,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清人《姓氏寻源》及《姓氏考略》则认为最早的吴姓是上古颛顼帝时人吴权的后代,因颛顼建都帝丘(今河南濮阳),故此支吴姓祖根在濮阳。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即越灭吴之后,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并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吴氏在东渡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加入越人队伍,后由于任官或经商等原因,有更多的人迁入今越南。唐朝中期,渤海吴氏有吴纳南任安州(今越南清化省)刺史,因而迁居于越南北部。吴权建立吴朝后的一千多年,越南的吴姓宗祖不断发展壮大,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是吴权之后。吴氏入朝鲜的历史也比较悠久,但见于史书记载最早的是东汉时陈留(今河南开封)吴氏家族中的吴凤,他因任汉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平壤市)太守而迁至朝鲜。中国藩属时期:(公元968-1884年)五代末/北宋初人丁部领为獾州(治所在今贵州晴隆县北部)刺史丁公著之子,初属陈明公部下。公元968年,丁部领与其子丁琏削平十二使君,创建越南丁朝,取国号为“大癯越国”,建立了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了越南历史的新时期,历时12年。公元975年,宋太祖封丁部领为“安南都护检校太师交趾郡王”,也即承认越南作为中国的“藩属”而不再是郡县。这是越南脱离中国独立的开端。丁姓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46位,源于姜姓齐太公吕尚之子“丁公吕及”,支孙以谥为姓。公元980年,广西人黎桓创建越南前黎朝,建都华闾,年号天福。黎姓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92位,在越南是10大姓氏之一。源于商朝时的两个方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境,也称耆国;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都以国为氏。黎氏在古代已有徙居越南者,而且在清化一带形成望族。公元971年,统一南汉的潘美将军没有乘势南下,坐视交趾独立。973年,当丁琏向中国进贡时,宋朝政府正式承认越南的独立。可是,到了980年,迷迷糊糊的宋朝政府忽然记起交趾是中国的,派出侯仁宝将军进攻越南,理由是丁琏之子被越南大臣黎恒软禁。可惜的是,981年,毫无战斗力的宋军大败,侯仁宝被杀。至此,越南的独立才真正的变为现实。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瞿越国黎恒死后,“安南大乱,久无酋长,其后国人共立闽人李公蕴(泉州东石人)为主”,创立安南李氏 ... 陈承之子陈日煚,于1225年当了越南皇帝,建立陈朝。北宋重新统一中原后,越南统治者表面上向宋廷纳贡称臣,实际上却与大理(南诏)互成犄交之势,共同对抗中央政权,尤以越南为甚,从北宋开始,越南历代统治者屡屡侵扰中央政权,并常南下侵占中国属国占城。公元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唐太宗子曹王李明的后裔/黎朝权臣李公蕴发动政变,建立李朝,定都升龙(今河内),向真宗上表请求册封,真宗迫于北方压力,承认其独立地位,封其为静海军留守/检校太傅/安南都护/交趾郡王/御史大夫上柱国。李朝历8主216年。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源于河南鹿邑。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在唐至五代形成越南和朝鲜李姓。但李氏强大后积极对外扩张,北犯大宋/南侵占城/西掠哀牢,称霸南疆,多次侵入钦州等地杀掠。宋皇佑年间,李氏挑拨广源壮族首领侬志高叛宋,率兵攻克邕州(今南宁),挥师沿郁江东下,围攻广州,被宋将狄青领军击败。此站对大宋影响非小,武将们相互倾轧/争功夺权/犯了仁宗大忌,使其整军治国/富国强兵的计划中途夭折,直接导致神宗熙宁年间对安南之战。公元年,宋朝联合占城国和高棉国进攻李朝大越,越南人被打败,李朝统治者把边界5省割让给中国。后来根据1084年条约,这5省又回归于大越。公元1228年(宝庆二年),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安南驸马陈日jiong取代李氏,建立大越陈朝,两国关系这才缓和。陈氏篡权推翻李朝建立陈朝后,担心李氏亲族反抗,强迫所有姓李的人一律改为姓阮。陈氏迁入安南的时间较久远,宋代时人最多,有的成为安南王朝的重臣。安南大越陈国国主为汉人,自称祖籍江浙会稽,本姓谢,后南迁福建时改姓陈,闻大宋国祚繁盛,便遣使上表请求加封,愿与大宋世代交好,承为西南藩篱。胡姓与陈姓同源,都源于河南淮阳西周初期的古陈国,陈国开国之君死后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其子孙有的以谥为姓,就是胡氏。以国为姓,就是陈氏。胡公满是舜的后裔,舜死传位给禹,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县北),后虞国“或失或续”。商均的33代孙即胡公满。越南胡朝改国号为大虞,是否有纪念先祖故国之意?公元1400年,胡季犛(li)推翻越南陈朝,自立为帝,国号大虞。1406年,明出兵攻安南。1407年,大虞为明所灭,明在安南访陈氏后裔,不得,以安南为中国“故土”,因此并入明朝版图,改安南为交趾布政使司。1427年黎利迫使明军撤走,立陈朝后裔陈暠,明军撤出交趾。1428年,黎利自立,国号大越。1431年,明承认大越黎氏政权。自此越南独立至今。(但仍奉我国为正朔,每年上缴岁银供品,直到中法战争中法条约签定,中国承认越南彻底独立。)莫朝:莫太祖(M&s841;c Thái T&s893;,约1483年-1541年)本名莫登庸(M&s841;c &&72;&&59;ng Dung),是越南莫朝开国君主。先祖为中国广东移民,父名莫萍,乃陈朝状元莫挺之后裔。 莫登庸是宜阳古斋人,自小从事渔业,长大后,以健壮成为勇士。在襄翼皇帝时,他被封都指挥使。 莫家世代为渔民,明朝中叶,许多渔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大部分定居在安南(今印度支那三国:越南、柬埔寨、老挝),莫登庸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莫登庸很有勇气,成年后为安南皇帝。莫登庸为后黎朝太尉,杀黎恭帝建立莫朝。但是郑氏扶黎朝后裔複国于南方,莫朝即为南北朝之北朝。1592年莫朝为郑氏所灭,但是莫氏仍盘踞高平一地,直到1677年。莫氏甚为畏惧明朝,莫登庸曾经带数人北上请降,同时安南国被降为安南都统使司。莫登庸(?~1541),公元1527——1529年安南国王(今越南),原籍东莞中堂蕉利北坊(望牛墩路口左),莫宣卿七世孙莫钝后裔。莫登庸先祖为蕉利 ... 莫登庸废黎氏政权,即安南国王位,越南(安南)自此分为南北朝。莫登庸病卒后,莫氏宗室争权内拱,国势日衰。 莫太宗(M&s841;c Thái T?ng,?-1540年)本名莫登瀛(M&s841;c &&72;&&59;ng Doanh),是越南莫朝第二代君主。他是莫太祖莫登庸之長子,即位後改元大正。 莫登瀛在位時,清化人黎意起兵於揶州,其父莫登庸領兵攻黎意在馬江,莫朝軍隊屢戰屢敗,被迫退回昇龍。 大越郑朝(1545——1787) 共242年国运郑世祖:谥号明康王,名郑检,公元1545年-1570年在位25年。统治越南北方的“北朝”莫氏政权,与1545年由郑检专权的“南朝”,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直至1592年初郑氏军队占领升龙,基本上结束了南北割据局面。从此又开始了“黎氏为王郑氏执政时期”。但是,这时镇守顺化的阮淦之子阮潢却打算建立自己的政权与郑氏对抗。后来阮郑两大封建主集团,终于在1627年爆发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给越南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阮氏封建主集团主要以顺化—广南为基地,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越史称“广南国”。阮氏集团为了扩张势力,不断向南方发动侵略,不仅侵占了占婆的残余领土,而且还乘柬埔寨的衰落,在18世纪下半叶把越南南方当时属于柬埔寨的国土(下柬埔寨)完全并入了越南的版图。阮郑之间连年不断的战火,使越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因而18世纪的越南,从南到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西山农民起义。1783年,南方的阮氏封建主集团在西山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1785年打败2万暹罗侵略军。1786年北方的郑氏封建主集团也被西山军消灭,整个越南为西山军所控制。1771年,越南平定省发生阮文岳兄弟领导的农民起义。当时越南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阮氏王朝,北方是郑氏政权。经过一年多的战斗,西山军消灭了阮军的大部分主力。这时,北方郑氏统治者郑森想趁机捞一把,派黄五福带兵南下,攻占了阮朝首都富顺(今顺化)。阮氏朝廷逃跑后,西山军和郑军直接发生接触。两军开始交战,互有胜负。后来黄五福打了一次胜仗,西山军遭到很大损失,退回归仁。北方郑军乘胜南下,这时阮军力量有所恢复,再次派兵北上,西山军腹背受敌、形势极为不利。起义军要想摆脱这种困难的处境,最好是利用郑阮之间的矛盾。因此,阮文岳决定和郑军讲和,专门对付已经削弱的阮军。黄五福占领富春后,郑军中瘟疫流行,失去了战斗力,不能再打下去。为了让西山军和阮氏作战,使他们互相消耗力量,也愿意讲和。起义军领袖表面上接受了郑森的封号,阮文岳作了郑氏的“壮节将军”,阮文惠也接受了“前锋将军”的头衔,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投降和交出自己军队的领导权。西山军和郑军讲和以后,得到了休整恢复的机会,着手巩固归仁根据地,一边积蓄粮草,一边修筑城池。由于北方暂时停战,消除了后顾之忧,起义军的主力调向南方,专门去打击阮氏的残余力量。1776年和1778年,西山军两次南讨阮军,都取得了很大胜利。阮文岳自称西山王,表示完全独立,取消郑氏所加的各种封号;后阮文岳又自称为皇帝。1786年,西山军北上,消灭了郑氏政权。郑怀德(年),原籍福建长乐县,生于越南。父亲郑庆在越南朝廷任六品官,因而随入仕途,历任内政、外 交、文教、军务要职。明命元年(1820年),编纂成《嘉定通志》,记叙越南南圻地区疆域沿革、城池建设、物产交易、水利交通,风土民情等。其中对华侨开拓该地区记载尤详,成为研究17~19世纪越南南圻社会、经济、地理及华侨历史的重要著作。郑怀德的著作是:《历代纪年》、《康济录》、《北使诗集》、《华程录》、《嘉定三家诗集》、《嘉定通志》和《艮斋诗集》等。他是阮氏两朝大臣,善文工诗,他的《嘉定通志》是一部史地著作,详述南圻各镇之建置、疆域、风俗、土产、城池及华侨事迹。在1863年就有法文译本。他编撰的(嘉定通志》是一部史地著作.详述了南沂各镇之建制,疆域,风俗,土产,及城市,所志多涉及历代沿革及华侨事迹,是我们今天研究南沂历史,地理及华侨史的宾贵材料.据传,自明命朝以后,凡在南沂任重要职位的越南官员,无不先读此书,然后上任,显而易见本书的重要性.而且此书实际上是阮朝新编&大南实录》,《大南列传》以及(大南一统志》的重要资料来源,早在1863年就有法文译本[[811w.其创新在于他打破了传统的作法,广泛地收集材料,对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亦作了记录,从而保存了大量史料.从文献资料看,有关红木的最早记载当推由华侨郑怀德()撰写的《嘉定通志》。这是一部有关越南南方的地方志。在物产志中写到:“红木,叶如枣,花白,所产甚多,最宜几案柜椟之用,商舶常满载以归。”华裔,组织“平阳诗社”,后改称“嘉定山会”。其诗作富于时代气息,显示了阮朝初叶南方诗风,为世所推重。师友之中,以郑怀德、吴仁静、黎定光最负盛名,称“嘉定三家”。黎利()越南后黎朝国王黎利原为越南地方豪绅,在明朝统治北越后,于1418年举行蓝山起义,自称平定王,号召各地反明独立。各阶层、各民族人民纷纷参加,人数达数十万。黎利起义后,遭到明军镇压,转战十年。1426年,多次打败明朝大军。1427年,击破柳升率领的明军,柳升战死。后连续击败明军,迫使明军撤离越南。1428年,统一越南后,黎利称大王,在东京(河内)建立大越国,史称后黎朝。黎利在反明战争中,以弱敌强,屡胜明军,维护了越南的独立。阮朝: 阮姓为越南第一大姓,乃晋汝南人阮敷为交州刺史时。清朝中期,阮福映统一越南,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氏王朝。当时不少官员都被赐姓阮,阮姓成为越南最大的姓氏。1802年建立了阮朝,完成全国统一,取国号为“南越”。1803年(嘉庆八年)清朝政府将安南国改为越南国,封阮福映为国王,越南由此得名。姓氏:阮祖宗:皋陶氏之后分类:以国为姓姓氏起源:   1、以国为氏,是皋陶氏之后。商代有阮国,是商的诸侯国,汽笛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商末,西岐诸侯王姬昌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成为阮姓。后来,阮姓族人为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偃姓,亦属皋陶之后。据传,皋陶生于曲阜,偃姓,其后亦有人以阮为姓。   3、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 郡 望:    太原郡:战国时秦国初置,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陈留郡:武帝元狩元年置。属兗州(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 迁徙分布:   阮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台湾阮是第九十三大姓。远祖起源于商代。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阮氏是商朝的诸侯之国,在岐山与渭水之间,后代子孙以国为姓。而根据《千家姓查源》上说,殷商时有一个阮国,偃姓,位置就在今天的甘肃省泾川县东南一带,后来被周文王所灭,阮国的子孙就以国为姓。全国各地阮氏人家的起源就在那里,后繁衍分布到全国。因此陈留阮氏身价大增,特别是在三国两晋这样讲究门阀制度的朝代,陈留阮姓一下子就成为望族。后来,陈留就成为阮氏的一大郡望。古越南有阮氏王朝,因此,今天越南多有阮姓者。
发表评论:
馆藏&10798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越姓_越姓名人_越姓起源_越姓家谱_百家姓查询 -北京时间
输入姓氏的汉字或拼音,如查找王姓起源,输入王或wang后按Enter即可
越姓上一个:  下一个:
一、姓氏源流越(Yuè)姓源出有三: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国名为氏。远古时大禹治水有功,成为禹王。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启不经“四岳”选举,就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开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四岳”选举的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传了五代到少康时,少康将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无余的后人建立了越国。春秋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的公族子孙有的便以原国名命姓,称越氏。2、出自越王勾践之后,以国名为姓,称越氏。3、出自北方鲜卑族越勒氏、越质诘氏所改。北魏孝文帝时,鲜卑族有越勒氏、越质诘氏,入中原后有的改为越氏。得姓始祖:夏禹。根据《国语·贾逵注》上的记载,越氏出自夔姓和华姓,实际上是夏朝后的苗裔,夏帝少康的庶子被封于会稽,自号为越国,他的后代以国为姓,望族出于晋阳。因此,现代的越姓中国人是春秋时代越国公族的后裔,始祖是距今大约4200年前的圣君夏禹。越国历史极为悠久,古代的越国的所在地,就在现在的浙江省杭县以东海滨之地,当时国都设在会稽,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少康的这一支子孙,就这样在浙江繁衍了一二千年,历经商、周两代,到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被吴王夫差所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雪耻复国。勾践灭吴国之后,又称霸诸侯,把越国的领地扩展到江、浙两省,以及山东省的南部。望族居于晋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附近。越氏后人奉夏禹为越姓的始祖。二、迁徙分布(缺)越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根据《万姓统谱》的记载,越氏有三支,第一支是越王勾践的后代,是一个以国为氏的姓氏;第二支越氏是由越强氏改为单姓越氏;第三支越氏是由越质氏改为越氏。越姓出自姒姓。夏朝时,帝少康封他的庶子无余在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让他负责祭祀祖先的各项事宜。后来,无余便在会稽山一带建立起小国,自号为越,国民就以越为姓氏越国发展非常迅速,也出现过如越王勾践的伟人,因此越姓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时,鲜卑族越勒氏、越质诘氏进入中原时,为适应汉族文化,也改为越氏。三、历史名人越 姬:春秋时楚昭王姬妾,越王勾践之女。楚昭王救陈时,越姬跟随,后为顾全大局,保全忠臣将相而自杀。越 升:越其杰的同乡,也是贵州人,在朝廷中当文官,他的学问很好。越 英:字德充,贵阳人,明代泸州知州。越升的玄孙,中洪治乡举,初任衡阳教谕,后擢泸州知州。他心地仁爱,喜欢良善,嫉恶如仇,做州官时刚正不阿,地方上风气清正,后弃官而归。他以道义自持,素为乡里所畏服。卒年八十余。越石父:春秋时齐国人。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越其杰:字卓凡,贵阳人。明朝万历年间举人,为人倜傥,工诗词文章,又善骑射,文武兼备。天启年间任夔州知府,奢崇明围攻成都,越其杰率兵大破,升为河南巡抚。著有《蓟门》、《屡非》、《横槊集》等书。四、郡望堂号1、郡望晋阳郡:春秋战国时为晋阳邑,秦汉时为晋阳县,是太原郡的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2、堂号伸知堂:伸知,意思是在别人面前难伸,在知己面前要伸。春秋时,齐国贤人越石父被人陷害,因罪被拘为人劳役。齐国相国晏婴到晋国去,在路上遇到了越石父,就卖掉自己拉车的左骖(车左边的马)把他赎罪释放,又用车载他回家。到家后,晏婴没有向他说一声,就进入内室。过了很久,晏婴尚未出来,越石父请求离去,晏婴感到很惊异,他说:“晏婴虽然德行不好,可是也把您从困厄中解救出来,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离去呢?”越石父说:“我听说道德高尚的君子,在不知道自己的人面前可以受委屈,但对于知己的人,意志应该得到伸展。我被人拘役为奴仆,那是他们不知道我,您既然因为了解我而把我赎出来,便是我的知己。知己的人对我仍不以礼待,还不如为人奴仆呢!”于是晏婴把他请入内室,待为上宾。============================================================【越姓宗祠通用对联】〖越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宗开越国;秀毓晋阳。——佚名撰越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越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相国宾客;马背诗文。——佚名撰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时齐国人越石父,有贤良的名声,因故被囚禁。相国晏婴把他赎出来,并聘为上客。下联典指明代贵阳人越其杰,字卓凡,万历年间举人,后历官夔州府同知、河南巡抚。为人倜傥,工诗文,善骑射,著有《横槊集》等。相国上客;太守廉名。——佚名撰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越石父,有贤名,为晏婴上客。下联典指汉·越椒为北海太守。-----------------------------------------------------------------〖越姓宗祠五言通用联〗越姬有节气;石义留贤名。——佚名撰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时楚昭王姬越姬,越王句践女,昭王救陈,越姬从,为保全将相而自杀。下联典指春秋时齐国有名贤越石义。-----------------------------------------------------------------〖越姓宗祠六言通用联〗北海循良之誉;梁州政绩之声。——佚名撰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汉·越椒事典。下联典指南朝梁·越质事典。-----------------------------------------------------------------〖越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守正不阿,以道义自恃;嫉恶好善,为乡闾所服。——佚名撰越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明代泸州知府越英,字德充,贵阳人,中洪治乡举,初任衡阳教谕,后擢泸州知州。好善嫉恶,守正不阿,弃官归。以道以自持,为乡里所畏服。卒年八十余。乐隐山林,捐资财济贫困;甘辞爵禄,用道义教子孙。——佚名撰越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明代泸州知府越英事典。============================================================附录:【越姓典故、趣事】〖越石父不领赎身情〗齐国的相国晏子出使晋国完成公务以后,在返国途中,路过赵国的中牟,远远地瞧见有一个人头戴破毡帽,身穿反皮衣,正从背上卸下一捆柴草,停在路边歇息。走近一看,晏子觉得此人的神态、气质、举止都不像个粗野之人,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寒碜的地步呢?于是,晏子让车大停止前行,并亲自下车询问:“你是谁?是怎么到这儿来的?”那人如实相告:“我是齐国的越石父,三年前被卖到赵国的中牟,给人家当奴仆,失去了人身自由。”晏子又问:“那么,我可以用钱物把你赎出来吗?”越石父说:“当然可以。”于是,晏子就用自己车左侧的一匹马作代价,赎出了越石父,并同他一道回到了齐国。晏子到家以后,没有跟越石父告别,就一个人下车径直进屋去了。这件事使越石父十分生气,他要求与晏子绝交。晏子百思不得其解,派人出来对越石父说:“我过去与你并不相识,你在赵国当了三年奴仆,是我将你赎了回来,使你重新获得了自由。应该说我对你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你这么快就要与我绝交呢?”越石父回答说:“一个自尊而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不知底细的人的轻慢,是不必生气的;可是,他如果得不到知书识理的朋友的平等相待,他必然会愤怒!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就可以不尊重对方;同样,一个人也不必因受惠而卑躬屈膝,丧失尊严。晏子用自己的财产赎我出来,是他的好意。可是,他在回国的途中,一直没有给我让座,我以为这不过是一时的疏忽,没有计较;现在他到家了,却只管自己进屋,竟连招呼也不跟我打一声,这不说明他依然在把我当奴仆看待吗?因此,我还是去做我的奴仆好,请晏子再次把我卖了吧!”晏子听了越石父的这番话,赶紧出来对越石父施礼道歉。他诚恳地说:“我在中牟时只是看到了您不俗的外表,现在才真正发现了您非凡的气节和高贵的内心。请您原谅我的过失,不要弃我而去,行吗?”从此,晏子将越石父尊为上宾,以礼相待,渐渐地,两人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晏子与越石父结交的过程说明:为别人做了好事时,不能自恃有功,傲慢无礼;受人恩惠的人,也不应谦卑过度,丧失尊严。谁都有帮助别人的机会,谁也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难题,只有大家真诚相处,平等相待,人间才有温暖与和谐。
别人正在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到内蒙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