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视频的共同运动模式

共同运动 -
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不可控制的特定的运动模式。但其运动的模式是定型的,在同一时间点、以同样的努力试图进行某项活动时,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映的强度都是相同的,不能选择的。也就是说,从由意志诱发这一点来看,其是随意的,但从运动模式不能随意改变这一点来看,其又不是随意的。例如,在同一时间点,偏瘫患者欲抬上臂或欲用手触摸嘴时,均会出现屈肌共同运动模式中相同的某一关节运动或几个关节运动的组合。共同运动是脊髓水平的原始粗大运动,是脊髓中支配屈肌的神经元和支配伸肌的神经元之间的交互抑制关系失衡的表现。患侧的上下肢都可以表现为屈曲共同运动模式和伸展共同运动模式。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01:51:27
贡献光荣榜& 偏瘫患者的行走训练
&&& 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到痉挛阶段时,其运动模式就具有共同运动的特点;当达到共同运动阶段时,其刻板、固定的运动模式达到高峰。此种刻板的、肢体的整体性运动是由于脑损伤使高位中枢对低位中枢脊髓的抑制减弱或消失所致,下肢表现为以伸肌共同运动占主体的异常动模式,踝关节跖屈、内翻。给患者的步行能力造成很大的障碍。&&&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Bechterev反射法、Rood疗法及仰卧位、坐位和立位的踝关节背屈诱发训练法,辅之以低频脉冲电刺激,提高胫骨前肌的兴奋性,增强肌肉收缩能力。同时也利用了神经系统的交互抑制作用,降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肉张力,促进踝部肌群协同运动的产生;另外采用踝关节的持续被动活动器(CPM)维持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并产生易化作用,采用解痉挛治疗仪降低小腿后侧肌群的肌肉张力。这两个方面既能够增强小腿前侧肌群的收缩能力,同时又能够缓解小腿后侧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过度紧张,做到双管齐下。患者在踝关节背屈功能改善后,其患肢的负重能力和行走的步态得到较好的进步。行走中由于足尖能够抬起.髋关节所需要屈曲的角度相应减小,体力的消耗也随之减小,相对治疗前能够行走的距离更长,同时行进过程中的安全感也随之增强。【典型病例】&&& 黄先生日下午骑车后感觉右上肢乏力,未予重视,晚上9点多起床时感觉右侧上下肢均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行走。急送地方医院就诊,查头部CT:左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后口角歪斜好转,仍遗留有右侧偏身麻木及右侧肢体乏力,步态异常。&&& 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训练期间,接受常规功能训练,具体包括关节被动活动、肌力训练、坐到站位及站位平衡训练、 步行功能训练及A DL训练,30分钟/次,1次/天 ,5天/周。同时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诱发踝关节背屈功能的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 1 、Beehterev反射法:仰卧位,治疗师手握患足的足趾被动屈曲的同时令患者踝关节背屈。应用此法时需要注意手法的力度,防止治疗师的指甲刺伤患者足趾或引起疼痛 。& &&& 2、仰卧位和坐位的踝关节背屈诱发训练:取仰卧位或坐位,治疗师在患侧膝关节上方施加压力,使髋关节屈肌与胫前肌收缩,随着肌力的增大,治疗师亦增加阻力,使其进行等长性收缩,目的是诱发踝关节背屈的运动。& &&& 3、应用CPM踝关节背屈训练器诱发踝关节背屈功能,并逐渐增加踝关节背屈角度。& &&& 4、在胫前肌肌腹的表面皮肤或是通过踝关节的肌腱处进行扣打,首先作离心性收缩或等长性 收缩,然后再作向心性收缩。当患者仰卧位时可以逐渐减少髋关节屈曲的角度,反复练习, 渐渐达到伸展时踝关节背屈的随意运动。& &&& 5、立位的踝关节背屈训练:当可以完成坐位踝关节背屈的随意运动时,可以用逐渐提高椅子的高度逐渐靠墙壁呈立位姿势下完成规定动作。如立位完成有困治疗师可以施加局部刺 激.随着随意控制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少,达到无辅助的立位踝关节背屈运动。& &&& 6、使用冰块、毛刷、震动器或治疗师手指的叩击刺激踝关节背屈,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刺激量逐渐减少。&&& 7、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诱发踝关节的背屈。& &&& 8、运用解痉挛治疗仪降低小腿后肌群肌张力。&&& 一个月的住院康复治疗,黄先生的肌力增加,踝关节跖屈、内翻得以改善,行走步态好转。
【我要咨询】:& &
【了解更多】:
【神经康复QQ群】:
----------暂无记录----------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
1、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网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您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偏瘫步态的表现形式及训练方法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偏瘫步态的表现形式及训练方法
上传于||文档简介
&&偏​瘫​步​态​的​表​现​形​式​及​训​练​方​法
大小:78.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造成偏瘫异常运动模式的因素——代偿动作
文:邓凯元
偏瘫后遗症患者肢体常见的情况是:一侧肢体活动功能正常,另一侧肢体活动功能有障碍。偏瘫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代偿运动的含义:因为患侧肢体生病了,原本应该由患侧肢体完成的动作,现在由健侧肢体代替它去做了,利用健侧的随意运动来实现功能性目标,从而形成代偿动作。
日常生活中与偏瘫患者有密切关系的两类代偿运动:
一、坐位到立位的代偿运动:
&&&&&&患者从坐位到立位的代偿运动,首先是身体重心向健侧偏移,原来的躯干与双侧下肢对称性的活动遭到破坏。仅由健侧完成的动作稳定性降低。正常的平衡反应受到抑制,这种不对称的动作形成,虽然可以完成从座位到立位的运动目的,但会导致患者经过训练可以掌握的动作,被异常的运动模式所替代,从而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运动功能。
二、步行的代偿动作
步行的代偿动作是将身体重心向健侧转移,使身体中线向健侧偏移,即使在患侧下肢处于支撑相时,身体重心也不能充分的向患侧转移。导致患侧支撑相明显缩短,健侧下肢快速完成摆动相动作,造成身体稳定性差,步态异常,运动功能进一步受到影响。
代偿动作的发展对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如下影响:
1、&&&&&&&&&
动作不对称。
2、&&&&&&&&&
重心转移至健侧。
3、&&&&&&&&&
重心转移能力降低。
4、&&&&&&&&&
稳定性降低。
5、&&&&&&&&&
出现身体中线向健侧偏移的异常感觉。
6、&&&&&&&&&
平衡反应受到抑制。
7、&&&&&&&&&
运动功能进一步下降。
代偿可导致比最初损伤更大的功能丧失。因此,在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要注意预防代偿动作的出现,尽最大可能利用正常模式进行训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康复三基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康复三基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偏瘫患者运动疗法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