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陆地和海洋比例东经160度有没有通过陆地

您现在所在位置:>>浏览作业
作业:《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作业标题:《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作业内容: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怀化市鹤城区第二中学 吴 洋&&所教年级&七年级所教册次、单元&&&&&&&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
&设计主题3.1海陆分布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教学难点:1.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2.&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人新课&&&(屏幕展示杨利伟的太空照片。)同学们,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吗?&
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的名字吗?&他说:&
“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
而不应叫‘地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的海陆分布》。(展示课题)&学生回答:(不是)&&(加加林)&出示宇航员加加林的照片&&由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同时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组织辩论(出示地球的卫星照片)1.提出问题:观点A: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观点B: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为准确?2.把全班分两大组3.(出示地球仪)印证观点:(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双方的观点)顺利进入下一教学环节学生辩论:双方展开辩论,并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以宇航员加加林关于为地球起错名字的感叹来让学生进行辩论,一方面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地球空间的理解也就更深刻观察总结&&&&&1.(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同时出示地球仪)提问:东西半球分界线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说明了什么?观察东半球和西半球的海洋与陆地比例。提问: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多一些?是否陆地面积多于海洋面积?2.(再展示:&
“南北半球”图)观察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多一些?是否陆地面积多于海洋面积?&
小结: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所以人们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
。(多媒体设施应用于教学,具有高效、直观、形象等特点)&学生回答: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东经160度和西经20度所组成的经线圈2.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蓝色3.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通过课件和地球仪展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一方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让他们学会观察地图,从中提取相关信息。&
&设问答疑设疑:&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有什么特点?(出示地球陆半球与水半球的图片)&学生读教材“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总结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通过以上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和阅读总结教材内容,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从而总结出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情感升华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是无数的科学家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地球还有很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你们不断努力学习,为将来去发现和探究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读图观察讨论交流问题总结1.教师进行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景观图2.(1)说出大陆、岛屿、半岛和大洲区别。&
(2)说出大洋、海和海峡的区别。3.课件出示世界地形图学生将动手剪好的各大洲简单轮廓在小组内辨别&&学生开始分组讨论各大洲位置界限4.课件依问题讨论来出示世界地图中各大洲的界限&&5.让学生在填充图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出各大洲大洋相应的位置。&1.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有关大陆、大洲、岛屿、大洋、海以及海峡的有关概念。2.学生分组讨论大陆、大洲、岛屿、大洋、海以及海峡的区别,各组代表提问本组成员进行抢答3.各组选一名代表,将上课前剪好的大洲轮廓,在组内进行辨别,加深学生对大洲轮廓的印象。4.以“分组讨论”形式完成下列问题。(1)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2)分别说出亚欧、亚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学生看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讨论后各组代表订正答案,并选出优秀小组)①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②分别说出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③分别说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④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顺序排列。&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大陆、大洲、岛屿、大洋、海以及海峡的有关概念;进而通过课件展示景观图,让学生从直观形象上进一步加深理解。再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进行辨别。多媒体设施应用于教学,具有高效、直观、形象等特点,通过课件展示有关概念的景观图,为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其不同建立了形象化思维。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让学生动手剪出各大洲的简单轮廓,再在小组内辨别并讨论其位置界限。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自己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来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并以此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课堂小结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况,有关地球的知识还很多,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学习和探索。看板书巩固本节知识巩固复习加深理解,对本节内容有整体框架认识课后探究1.请归纳各大洲轮廓形状的主要特点,并推测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作好预习,你会在下节课找到答案。作为课外作业要学生课下完成进一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6.教学评价设计评价内容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自学的目标和方向,学生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体现先学后教。通过对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在组织辩论、小组学习、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读图、看图的细心程度上来检查和评价其学习效果。同时也从课堂教学中①课堂上提问、②媒体展示习题、&
③学生自带的地理填充图册和课时达标演练的完成效果上来检验其学习效果。教学之中学生活动较多,而且以学习小组形式组成,因此每个学习小组需要记录下组内成员的发言情况及讨论观点内容,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发言时要照顾到认知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和表现型评价相结合在学习小组的分配策略上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特征进行合理分配,同时也兼顾学生意愿。&&&
作业分数:
推荐状态:
作业题目:(仅限初中地理学员选择)初中地理专家邹邵林老师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选择一个题目完成
1.研制一节初中地理课的教学设计(1000字左右),并说明你是怎样突出“先学后教”和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理念,以及如何体现课标中内容标准的相关条目(600-1000字)。
2.在学习近年来我省各市州中考试题和2012年湖南省中考试题评析报告的基础上,命制一套中考试题(选择题25道、综合题5道)。
作者姓名:吴洋
所属班级:怀化初中地理班
所属地区:/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
创建时间:2.1 认识地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7)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1 认识地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7)
||文档简介
总评分3.9|
浏览量9386041
&&2​.​1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
大家还关注东经_百度百科
[dōng jīng]
是东经度的。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度量的经度,叫东经度,简称 “东经”。符号“E”
经度是指通过某地的面与所成的二面角。在以东的经度叫东经,在本初子午线以西的叫,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东西半球以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这两条经线组成的为分割线,分成东西半球。
经度的每一度被分为60角分,每一分被分为60秒。一个经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这样的:东经23°27′30&。更精确的经度位置中秒被表示为分的小数,比如:东经23°27.500′,但也有使用度和它的小数的:东经23.45833°。有时西经被写做负数:-23.45833°。但偶尔也有人把东经写为负数,但这相当不是常规。
一个地点的经度一般与它于协调之间的时差相应:每天有24小时,而一个圆圈有360度,因此地球每小时自转15度。因此假如一个人的比早3小时的话,那么他在东经45度左右。不过由于时区的分划也有政治因素在里面,因此一个人所在的时区不一定与上面的计算相符。但通过对地方时的测量一个人可以算得出他所在的地点的经度。为了计算这个数据,他需要一个指示协调世界时的钟和需要观察对太阳经过子午圈的时间。由于地球在一个上绕太阳旋转,这个计算和观察比上面叙述的还要复杂些。
版式:| 炫彩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陆地面积占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