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与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原的关系

初中地理 |
【题文】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都是东北平原的一部分。(  )
 试题类型:
 试题难度:
 试题内容:
【题文】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都是东北平原的一部分。(  )
试题答案:
【答案】正确
试题解析 :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中,北方只有两个,都位于东北平原,一个是松嫩平原,另一个是三江平原,两个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一部分,故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对东北平原的有关知识.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中,北方只有两个,都位于东北平原,一个是松嫩平原,另一个是三江平原,两个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一部分,故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对东北平原的有关知识.
更多与文本相关内容,请查看 【
】 栏目    
------分隔线----------------------------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中国东北地区_百度百科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职方氏》。“东北曰,其镇山曰。”《山海经》中,“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元朝《大元一统志》说:“,南镇长白之山,北浸鲸川之海,三京故国,五国旧城,亦东北一都会也。”清朝康熙说“东北”是“中国地方”——《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谕朕前特差能算善画之人、将 东北一带地里、俱照天上度数推算、详加绘图视之。此皆系中国地方。1945年至1954年中共中央设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以辖、、、内蒙古自治区、、、7个省区。东北地区本身不是 。只有个别时期,东北地区才与东北所处的行政区重合。比如元朝、清朝年总管、年东北人民政府管辖的7省区就是现在东北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的、,东北地区是文化地理区域,相对于东北文化区的地理范围[1]
四季分明的东北地区坐拥中国最大的平原,是资源丰富、文化繁荣、经济实力雄厚、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区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东北地区历史沿革
东北民族体系由四大古族构成,东胡鲜卑、夫余高句丽、肃慎女真、商族燕人,奠定了东北的朝代更迭和历史变迁,还有东北四大民族行政区的布局,春秋时期东北西部东胡、北部秽貊、东北部肃慎、南部古燕族,逐步演变为汉晋时期东北西部鲜卑柔然、中部夫余高句丽沃沮、东北部挹娄勿吉、南部幽州辽西辽东郡,隋唐时期东北西部室韦契丹、东北部靺鞨渤海、东南部高句丽百济、南部安东都护府,以后辽金元清民国北洋奉系东北四省,东北四大民族轮流坐庄统一东北,7次入主中原
中国东北地区先秦时期
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当推《》,把远古中国划分“”,其中“”,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则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相传“九州”为禹治水后所设,而舜又析“九州”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东北”为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
尚书·禹贡
辽西东之分,大抵以今辽河为限隔。除《禹贡》,还有《》、《·职方》及《·有始览》等书,都做了相类似的记载。其实,所谓“九州”、“十二州”之设,不过是之际或稍晚时文化人把远古时代的理想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地理概念。
因 为三代还不具备形成国家的条件,自然也就不会有“州”的行政区划与设置。尽管如此,至少在春秋战国之际,在人们的地理概念中,已把今辽宁省境分别概 括在、、、的辖境之内。此四州之设,并不包括今吉林与黑龙江两省之地,仅以方位“东北”指称今辽宁省地。
考之史,春秋以前,尚未在东北地区设制,仅以边疆民族朝贡来确认其土地与居民同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据《史记·五帝本记》载:早在舜时,北方朝贡的民族有“山戎、北发、息慎”。息慎即肃慎,在尧舜时代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
所 以,周继承了尧舜时的遗产,称:“隶慎、燕、毫,吾北土也。”周时,肃慎继续朝贡,孔子曾亲眼见过其贡品――楛矢石砮,并为陈国惠公做了鉴定。《· 大荒北经》也有关于肃慎的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即今长白山,肃慎族居于长白山地区又得到了确证。
以上所证,已超出冀州等四州的地理概念,把它扩展至白山黑水即相当今之吉林、黑龙江两省之境。此时,因无明确的行政区划,仍以方位“东北”代称本地区,同时,又把民族作为地区的代名称。
东北是的传统聚居地,在中国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周天子分封诸侯以屏藩王畿,赐周召公姬奭以东北之地,是为的始祖。周召公(前十一世纪 又作“邵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是」shì),的儿子,的弟弟。
燕国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封国。关于它的始封,《》卷34《》有明确的记载,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史记》卷4《周本纪》也说武王伐纣之后,“封召公奭于燕”。召公名奭,姬姓,是与周室同姓的贵族,因食邑于召,称为召公。他和、,都是西周开国奠业的重臣,也是周文王、武王最为信任、倚重的人。燕昭襄王(?—前279年)在位的时候,向东袭破修筑长城,向南讨伐齐国,燕国达到极盛。
燕王喜三十三年(公元前222年), 秦灭韩、魏、楚后,再遣攻燕辽东,燕军战败,燕王喜被俘,燕国灭亡。秦军回师攻代,代王嘉被俘。燕辽东故地和代地被秦分别设为和。汉四郡(公元前108年~公元313年),汉武帝在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108年间剿灭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设立的、、、四个郡的总称,对朝鲜半岛南部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国东北地区高句丽渤海国
公元前37年,在西汉建立政权,创建者是夫余王子,都城是(今辽宁省桓仁县),后迁都和(均在今吉林省)。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共历705年),统治最盛时一度将大半纳入版图,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对东北地区东部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句丽的位置
西晋时,迁到辽西地区,公元337年称燕王,建乎府于(今),史称,前燕亦重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规定租税,非工商人口归农等等。使辽西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公元668年(元年),高句丽在唐军和新罗(今天朝鲜、韩国祖先)的夹击之下灭亡,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军俘虏,高句丽人口余众绝大部被唐朝政府内迁中原融于中土,融入渤海国的人民里。
668年高句丽灭亡后,王国七部之一的部首领于698年在今吉林省建立(后改称),初为唐朝的一个,后改为唐朝的藩属国。渤海国鼎盛时,疆土方圆5000里,人口十万户,胜兵数万人,史称“”。
中国东北地区辽金元时期
辽金元时期,先后有居住在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建立(907年~1125年);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入主中原建立金朝(1115年~1234年)。这对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契丹国地理图
唐朝末年,契丹在首领把两大部落统一起来,自立为王。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阿保机逝世后,其子继位,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辽朝鼎盛时的疆域,东至当今的、一带;东北到和;南抵今天的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一带,与北宋对峙。
,此为营州、平州之地。梁和唐时,在卢龙城设平州、卢龙县治。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契丹占据了营、平等州,晋、汉、周时,一直为契丹所据,后契丹改国号辽。
公元1113年,肃慎族系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举兵夺取松花江流域,南下占领。1115年称帝,国号金,建都(今黑龙江以南)。建国后继续征战,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大金最盛时超过极盛时期的,囊有当时的北方。大金骑兵向亚洲东北部海岸线纵横驰骋几乎拥有肃慎族系全部故地,西以河套、陕西、甘肃东部和西夏交界,向南一直到秦岭淮河与南宋对峙。
1287年,元朝设立,统辖东北全境。
中国东北地区明代
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市)称帝,建立明朝,同年灭元。在,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辽阳地区,明朝时是“岁有羡余,数千里阡陌相连,屯堡相望的富饶地方。当时,辽东都司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也很发达。辽东的与四川的、顺天的,是当时全国闻名的三大冶铁中心。吉林市是明朝设在东北的造船基地。
明代东北地区图(上北下南)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即北京),元朝灭亡。为了消灭盘踞东北,负隅顽抗的故元残余势力,一方面派黄俦等人前往辽东,“诏谕辽阳诸处官民率众归附”;另一方面派兵从山东渡海,向辽东进军,迫使故元平章刘益投降。于是洪武四年(1371年)明在辽东设置定辽卫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定辽卫都卫为,管辖辽东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
朱元璋为了向北推进,在“慎固边防,翼卫王室”的思想指导下,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在北方和东北,如封燕王于北平、封韩王于开原、封宁王于(今赤峰宁城)、封于, 其目的是“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当时故元太尉纳哈出占据金山(即吉林省农安县)一带,与辽东高家奴、哈喇张、也速之等故元残余势力,“彼此相 依,互为声援”,企图继续顽抗。明朝要统一东北,就必须消灭东北境内的“故元遗兵”。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派、率领明军进攻金山,纳哈出兵败投降,其他“故元遗兵”也纷纷归降,蒙元在东北地区的残余势力被肃清。
“卫所”是按照明朝政治制度设置的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它和内地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军事职能外,还要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所谓“抚绥属部”,“看守地方”。“卫所” 官员都是明朝中央政府直接委任的,采取“因其部族,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的政策。他们的官职 是世袭的,父死子继、父老子替都必须得到明政府的批准。如果要求晋升官爵、更换(委任状)、增加赏赐等,则要呈报明朝政府,不得擅自行动,否则要受到处罚。明朝授给属下卫所的官印,不断有所发现,如有《毛怜卫指挥使司之印》、《木答里山卫指挥使司印》、《禾屯吉卫指挥使司印》、《囊哈儿卫指挥使司印》、《塔山左卫之印》以上的“印信”,清楚表明了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置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管理最好的历史物证。
由于女真和明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密切,因此东北地区的水陆交通也随之发展起来了。明朝在蒙元设置驿站的基础上,大力扩建和新建驿站,延长或新辟驿站的线路,据《》记载,当时从辽东通往东北各地区共有六条交通干线,开原城是六条干线的起点。东到朝鲜,西达蒙古,东北抵达特林地区的满泾;西北通往满洲里以北,形成四通八达的驿站交通网。
特别是对黑龙江、一 带,明廷为了保证辽东同奴儿干地区的交通运输,永乐十年(1412年)自松花江到黑龙江下游,就设了满泾等四十五站。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在今吉林 市的松花江畔建立了造船厂,担负“造船运粮”和运送军队的任务。正因为明朝积极发展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增设驿站,建立船厂,更加强了女真和辽东及中原地 区的联系。
然而明朝中期以后国力衰退,无力再维持对北方边疆的统治,1435年(明宣德十年),被撤销,但下属的卫所则继续存在。随着和女真的兴起,明朝在东北地区的有效控制区退缩到辽东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清代
16世纪末,女真再次崛起强大。1616年领袖在称大汗,重建大金国,史称“后金”。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改国号为“大清”,改号为“满洲”。1644年李自成军队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清军趁机入关,经过血腥屠杀攻伐统一全国。为了巩固满洲贵族的统治,清朝实施“”政策严防汉人,使得迅速。为了从外表上防止汉人知识分子产生和思想,清政府广泛实行和,对的民族自尊心造成空前摧残,中国社会思想文化更加封闭保守,客观上造成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倒退,形成近代积贫积弱的局面
清取得政权以后,以东北为“龙兴之地”,定盛京为“陪都”,对东北实行“特别之制”的治理办法。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之后清军与俄罗斯多次爆发冲突或战争,直到1685年后,在的授意下清军乘胜求和签约。于 1689年签定《》(尼布楚议界条约),在条约签订之前,清朝在东北地区疆域西括内外蒙古,尽有中、东,东临太平洋,包括、,北滨,东北方向直到和。1689年《
尼布楚议界条约签订以后的东北
》后东北地区疆域逐渐退至外兴安岭、、南岸一线以南地域。清末民初中国衰弱,、丧失,独立,东北版图最后缩至今日模样。
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开垦,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东北农业生产的基本轮廓大致形成。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商业、手工业随之兴起,出现了、、、辽阳、锦州、长春、宁安、辽源、哈尔滨等。
清军入关后,于清朝初年,在东北设置了、(吉林)将军和,三将军的辖区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别于中原地区。就 在1644年下令严令禁止汉人进入所谓的“龙兴之地”垦殖。这就是“禁关令”。虽然清朝于1692年开始向东北地区派遣八旗及汉军移民,但清初满族人倾族 入关后东北人口更加稀少,清朝统治者视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借口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
与“禁关令”相关的词汇除了“禁关令”外,还有两个:“”和“”。为了严格执行“禁关令”,从顺治年间开始,清朝政府不惜代价于东北境内分段修筑了一千多公里名为“柳条边”的篱笆墙,也称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至康熙中期完成。
从经开原、新宾至南的柳条边为“老边”;自东北至至今吉林北的为“新边”。边墙以东的东北严禁越界垦殖,边墙以西则作为清朝的同盟者的驻牧地。清朝对东北的封禁造成了东北人口稀薄,最终为俄国对中国东北的蚕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晚清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牧场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并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
前引《周礼》中的幽州为辽宁北镇,管辖河北省东部及今辽宁,统称为“东北”。
辽东,关外,是在明初修成山海关及相连的长城,人们便有了内外之分的新的概念:把山海关以东的地方所称辽东,即今辽宁省境,统称〃关外〃,而把山海关以西亦即长城内侧,统称〃关内〃,后又渐称〃关里〃,有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乃至江南地区的人流寓关外,往往不直说省名,而泛称为〃关里人〃。在明代官方文件及官书如《》中,又把关外称为〃畿东〃、〃京东〃,与〃关外〃具有同等的含义。明朝辽宁的行政区也是辽东都司,所以明朝多用辽东代指东北;秦皇岛历史上行政区和地理一直属于东北,山海关只是分割的行政区,把秦皇岛从大宁路划归京师北直隶永平府,而秦皇岛的地理文化人员民族构成仍然属于东北;
关东,关东这一称为来至清朝民国时期的闯关东,清朝废长城,却不废山海关。这座雄关,对于清朝来说,仍有重大的意义。它保留山海关,一是稽察往来商旅,抽取税收,对国家有利,二是为保护它的〃龙兴之地〃,严禁内地人通过山海关进入东北,免致破坏了它的风水〃龙脉〃。自康熙时就实行封禁,为后世的遵循,厉行封禁长达200年左右。山海关就成了清朝封禁东北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关口。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老黄河故道下游的山西、河南、皖北、山东、苏北的中原百姓开始闯入东北,大部分需要经过山海关放行,所以叫闯关东,关东这个称为才流行起来,闯关东到关外,只是闯关东的关东指代东北,而山海关以东的地理关东,并不能代表东北全境,因为蒙东和秦皇岛并不在山海关外;
1945年至1954年的东北人民政府,管辖包括原察哈尔省的内蒙古自治区、热河省、辽西省、辽东省、吉林省、松江省、黑龙江省7省区
中国东北地区大事
100万年前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哈拉毛都乡王府屯的王府遗址,是东北最古老的人类遗址,属于东北唯一、中国9处百万年以上的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存之一,标志着早在100万年前,东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
东北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第一人是本溪“”,距今4、50万年前
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是中华第一道文明曙光,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夏以前将不是只有传说
公元前4000年,族系新开流文化和文化
舜帝(约公元前2277-公元前2178)时把中国分为十二州,闾山被封为东北的镇山即北镇
两周时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东北和中原开始交流
公元前300年,燕将破东胡,开辟辽东
前226年,秦将王翦攻克燕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河因此得名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遂亡。秦在东北地区设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公元前2世纪,扶余国建立,都合龙城(扶余王城,即长春)
公元前37年,高句丽建立政权
698年,大祚荣联合靺鞨、高句丽人建立渤海国
926年,辽国灭渤海国统一东北。
907年~1125年,辽朝。东京道、上京道,东北路招讨司、东北路统军司、东北路女直兵马司,长春路诸司控制东北诸国。
1115年~1234年,金朝。上京会宁府、东京管辖东北地区
1287年,元朝设立辽阳行省,统辖东北全境
1371年,明朝在辽东设置辽东卫指挥使司(后更名为辽东都司),管辖东北地区南部
1388年,朱元璋准备在元双城总管府地区立铁岭卫,后在朝鲜抗拒下放弃
1416年~1449年,李氏朝鲜在鸭绿江东岸地区设置“西北四郡”,在图们江南岸地区设置“东北六镇”,鸭绿江以东图 们江以南的中国领土完全丧失。
1583年,建州女真后裔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部众三十人起兵,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建立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县)自立为汗,建元天命,国号大金(史称)
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誓师伐明
1619年,明朝在萨尔浒之战惨败,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改称“”
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崩溃
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清朝正式入主中原。
1644年清军入关后为保护清朝皇室“龙兴之地”,在辽宁和内蒙古修建柳条边,禁止汉人进入东北。清朝对东北的封禁政策造成东北边疆空虚,为后来沙俄入侵、大片领土丧失埋下祸根。
年,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中国对外东北的主权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沙俄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割占了中国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呼吁开禁放垦,鼓励移民,获得采纳。闯关东移民潮开始。
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侵占辽东半岛
1894年,日军攻陷旅顺后制造旅顺大屠杀,短短4天就杀害了中国居民两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
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
1898年,沙俄强租旅大,为期25年
1900年,沙俄血洗,被屠杀的中国人达五六千人;同时制造惨案,被枪杀、烧杀、淹毙的中国居民达2000多人。从此沙俄永久霸占中国领土江东六十四屯
1900年,沙俄出兵侵占东北
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战后日俄共同瓜分东北
1906年,日本成立“满铁”
1909年,《》,明确中国对间岛(吉林延边)主权,中韩以图们江为界
1911年,中俄《》,沙俄割占中国1400平方公里领土
1928年,皇姑屯事件,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东北易帜,张学良归顺中华民国政府。
1929年,中东路事件,苏联占领黑瞎子岛。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
1932年,日本扶持傀儡政权“”,改长春为“新京”。
1934年,溥仪即位伪。
1945年,苏军进入东北歼灭关东军,日本战败,伪满州国崩溃,东北光复。
1946年,四平保卫战。
1948年,东北野战军围困国民党据守的长春五个月,长春成为“白骨之城”,史称“困长春”。
1949年,成立
1955年,苏联将旅顺海军基地归还中国。
1964年,《中朝边界条约》,长白山主峰及一半被划归朝鲜
1969年,中苏
1969年, 8月1日,原内蒙古自治区(现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归黑龙江省管辖,一部分(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大部分)划归吉林省管辖。。1969年7月,(通辽市)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赤峰市)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1年,《》
2004年,《》,中俄平分黑瞎子岛
中国东北地区行政区划
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省
辽宁省,简称“辽”,辖14个,省会沈阳,南临、,东与朝鲜
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辖10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辖7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辖4个市辖区、1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辖4个市辖区、1个县、2个自治县  (较大的市)辖4个市辖区、2个自治县   辖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   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辖4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
 辖5个市辖区、1个县、1个自治县   辖5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辖3个市辖区、1个县   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辖2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
 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2]
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
吉林省,简称“吉”,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省会长春,前省会吉林。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地带。北接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
()辖7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辖5个市辖区(未来规划扩至8个)、1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   辖2个市辖区
、1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   辖2个市辖区、2个县   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辖2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辖6个县级市、2个县[3]
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简称“黑”,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黑龙江省东部和北部以黑龙江为界河与俄罗斯为邻,与俄罗斯的水陆边界长约3045公里;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吉林省。介于43°26′~53°33′,121°11′~135°05′,南北长约1120公里,东西宽约930公里,面积47.3万平方公里。黑龙江辖1个副省级市、1个、10个地级市、1个地区,以及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黑龙江西部属,东北部为,北部、东南部为山地,多处平原海拔50~200米。黑龙江是中国基地,工业以机械、石油、煤炭、木材和为主,省会哈尔滨市。
()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7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4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
 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5个市辖区、3个县、1个自治县
 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4个市辖区、4个县
 15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
 6个市辖区、2个县
 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4个市辖区、3个县[4]
中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蒙东)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 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 公里。
内蒙古(蒙东)
蒙东地区,属于,行政区划上归属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东”,辖5个盟市:、兴安盟、市、市、市,位于东北地区西部;下辖51个旗县市区,总面积66.49万平方公里,占东北地区总土地面积的45.2%,地处内蒙古的东北部,东南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河北省毗邻,北与俄罗斯、接壤蒙东地区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干旱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温热,秋季霜冻早,冬季寒冷漫长。
2000年后,中国政府提出的政策,位于内蒙古东部的、、和、5盟市被正式纳入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总体规划。
 3区2县7旗
 2区1县5旗1县级市。
1区 4旗 3个自治旗 5县级市
2县级市1县 3旗
2县级市 1县 9旗 1管理区
13街道 2镇
中国东北地区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
,简称热,省会承德市,是民国时期的省份之一,是关外东北
四省之一。民国三年()1月设置,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明令改制为省。日撤销。辖区分布在现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辽宁省。
承德是河北省省辖市,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地带,西南与南分别挨着北京与天津,背靠蒙辽,省内与、唐山两个沿海城市以及相邻,是国家甲类开放城市。承德是首批,民国和解放初期为原省会。位于承德市的及其周围寺庙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1994年被批准为,同时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也是国家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承德属区,风向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虽因山地地形影响,但滤掉地方性因素引起的变化,仍具有其主导特征。
秦皇岛,简称,又称,地级市,第二大城市,世界级汽车轮毂制造基地和中国最大生产加工基地,北方最大粮油加工基地,中国首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地处中心地带,西端,是与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秦皇岛因求仙驻跸而得名,曾协办和,是中国唯一协办过和的地级市,拥有河北省唯一完好地保留着朝鲜族语言文化的朝鲜族聚居村(西河南村)[5]
,是最受俄罗斯游客欢迎的中国东北城市[6]
。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温带
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辖区内地势多变,但气候影响不大。
历史上关内外的分界线位于今秦皇岛市区以西(秦皇岛市东部地区),秦皇岛地处关外。1381年明朝修建长城时将榆关东移,形成后来的,才使秦皇岛与东北本土分开[7]
,而之前从6000年前红山文化商族开始的4000多年历史中,秦皇岛都归属辽西[8]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第二次会议通过撤销热河省
承德市和秦皇岛分别划归河
1952年山海关市划归河北省,1953年撤消山海关市设立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承德市、秦皇岛市在文化地理区域和属于东北。
3区 5县 3自治县
4区 2县 1自治县
中国东北地区地理气候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与,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自东南
东北地区气候
而西北,年降水量自1000mm降至300mm以下,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东北地区高,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及。
中国东北地区自然资源
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自然基础。南面是黄、渤二海,东和北面有、、和黑龙江环绕,仅西面为陆界。内侧是大、和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中心部分是辽阔的松辽大平原和渤海凹陷。东北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面积的比重,(具体可分为、、)、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面积合计,和山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之大国内少有。
广 大的山区,蕴育着丰富的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仍是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38.4%。农业上从农林区、农耕区、 半农半牧区过渡到纯牧区。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
东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主要有铁、锰、铜、、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属矿产有、石油、、石墨、、、、石棉等。这些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一带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的1/4,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探明矿区之一。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已探明储量占中国的一半左右,(中国最大油田)、和三大油田为全中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东北煤炭资源的保有储量约723亿吨,煤种虽比较,但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匀,60%在内蒙古东部,27%在黑龙江,13%在辽吉两省。东北油页岩储量占全国第一位,3省都有分布,具有开发潜力。南部沿海的,东部山地的石灰石也极其丰富,发展化学工业和水泥工业条件有利。
东北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径流总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本区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有1200万千瓦,充分利用后不仅可以节约煤炭和石油资源,而且对东北电网的调峰、调频将起重大作用。 东北区南部濒临、,沿海渔场面积为5.6万平方海里。另外,还有水库、湖泊淡水面积1358万亩,为发展海运和水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的资源对建立冶金、燃料动力、化学以及建材等基础工业有比较充分的保证。 总之,东北区除矿产与工业外,其土地、热量、水分、海洋、植物资源等条件,对建成为全国性的大型农业(粮豆、甜菜等)基地、林业基地、牧业基地以及渔业基地、特产基地提供了可能。
中国东北地区土地
【东北全境土地面积】:152.0784万平方公里(辽吉黑+内蒙古东部+承德秦皇岛)
【东北全境耕地面积】:4.0068亿亩(辽吉黑+内蒙古东部+承德秦皇岛)
【东北全境草原面积】:6.915953亿亩(辽吉黑+内蒙古东部)
: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和松岭区),全省耕地面积1198.95万公顷(约合1.798425亿亩),草原面积216.23万公顷(约合3240万亩)。
:土地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全省耕地面积553.78万公顷(约合8306.7万亩),草原面积584.22万公顷(约合8763.3万亩)。
:陆地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9.29万公顷(约合6139.35万亩),草原面积35.01万公顷 约合525.15万亩)。
:25.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91万亩,草原面积1.49亿亩
:598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万亩,草原面积5100万亩
:595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78万公顷(约合1556.7万亩),草原面积327.4万亩
:900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0万亩,草原面积8900万亩
:20.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8平方公里,草原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约合2.7亿亩)
:301平方公里
承德:土地总面积3916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04.43万亩,牧草地403.68万亩
秦皇岛:土地总面积78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7.51万亩
中国东北地区铁路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承德秦皇岛
/漠河站、呼中站  
中国东北地区航空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承德秦皇岛
(在建)  
(在建)  山海关机
(即将通航) 
 吉林二台子机场(改扩建)
     吉林北大壶通用航空机场
霍林河机场(在建) //(即将开通)扎兰屯成吉思汗机场(在建)   /// //建三江米都民用机
中国东北地区轨道交通
城市运营/在建线路首条线路通车时间运营里程  
长春地铁1号线(在建)
日48.2公里
日49.15公里
沈阳地铁2号线北延线
沈阳地铁二号线南延线(桃仙机场线)
日54.96公里沈阳1号线
沈阳有轨电车2号线
沈阳有轨电车3号线
沈阳有轨电车5号线
沈阳有轨电车6号线(在建)
2013年/  
日27.3公里南干线、北干线、青台子、机修、刘山5条线
路(1904年10月建成中国第一条轻轨)
日对外客运暂停,抚顺公共交通规划(2016---2020)近期恢复2条旅游线路[9]
城区80公里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
中国东北地区概述
东北三省经济起步较早,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东北以沈阳、大连两个为突破口,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十六大提出了“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 业”、“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等政策,确立为东北三省新的发展战略,并继续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更加促进东北三省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2002年, 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1603.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1.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765.4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4346.7亿元。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12.9:49.7:37.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833.5元。
中国东北地区工业
东北地区在三十年代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
成立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紧邻苏联的关系,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也都被安排在东北。
东北地区一度占有中国98%的重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主要有沈大工业带、长吉工业带、哈大齐工业带三个工业带。 形成了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两大城市群 。主要工业城市有、、鞍山市、本溪市、抚顺市、吉林市、长春市、哈尔滨市、、。
: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以秦皇岛为核心,辐射葫芦岛、锦州、朝阳、承德、赤峰等地的经济圈。
:“五点”即:辽宁沿海岸线上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等五个重点区域、丹东临港产业园区、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一线”即:辽宁将建设1443公里的滨海路。通过打造沿海公路网,连接沿黄海和渤海的“五点”。[10]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
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使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皆为农业大省,其中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多年全国第一,吉林省粮食单产多年全国第一。
东北的盛产大米、玉米、大豆、马铃薯、甜菜、高粱以及温带瓜果蔬菜等。“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 即说明了当地的农作物分布现象。沿海地区还盛产海参、鲍鱼、牡蛎、对虾及各种鱼类。
中国东北地区旅游
中国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草原、湿地、冰雪、工业、农业旅游资源在全国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越,是中国重要的冰雪旅游和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据统 计,2008年东北地区旅游总收入达到3400多亿人民币,旅游总人数达到3.5亿人次,国际旅游人数66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30亿美元。
旅游业正在成为中国东北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进一步开放开发的先导产业;中国东北地区也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区域,正在成为国际冰雪旅游胜地和东北亚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省份景点辽宁省、、、、、、、清永陵、沈阳方特欢乐世界、大连发现王国、抚顺乐高乐园、
、、、、北普陀山、红海滩、金沙湾、白沙滩、辽河老街
吉林省、、吉林松花湖、延边防川、、吉林高句丽王城、、、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伪满皇宫、向海自然保护区、吉林雾凇岛、五女峰
 黑龙江省、、、、、、、、、、、、、、、、大庆、、林甸县景区、杜尔伯特景区、牡丹江、、蒙东5盟市锡林郭勒、、平顶山、东草原、赤峰黄岗梁、、、、热水镇温泉,通辽风景区,乌兰浩特,、图木吉湿地、、、、、、、、、承德  、、、、、丰宁、、、  、、、、、、、、、、、、度假区、、、、、、、、、、、、、、、、、、、、、、、、、、
中国东北地区文化
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特质完全一致。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从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一些部族的共同生活到现代(21世纪);
东北文明起源100万年前吉林前郭王府遗址,而后4、50万年前的庙后山文化、2、30万年前的金牛山、鸽子洞文化,5至1万年前的青头山人、榆树人、安图人、哈尔滨人、前阳人等古人类,9000年前的海拉尔扎拉诺尔人,7000年前沈阳新乐下层文化,年前的吉林大安县长新南山遗址、辽东半岛小珠山文化,6000年前的海拉尔西沙岗文化、昂昂溪文化、密山新开流文化、饶河小南山文化,年前的长春氏族部落、奈曼旗大沁他拉遗址、霍林河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西辽河红山文化,东北文化薪火相传,是后来形成的商族、肃慎、东胡、秽貊(扶余、高句丽)等东北各民族、部落共同的文明起源。[11]
东北地区各民族文化区划分为:1.汉满农耕文化区;2.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区;3.北方渔猎文化带(区);朝鲜族丘陵稻作文化区。
汉满农耕文化区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到北部的广大区域内,包括黑、吉、辽三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民族文化区。  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区位于东北地区西部,包括内蒙古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及黑、吉、辽三省西部的部分地区.是东北地区第二大民族文化区  北方渔猎文化区位于汉满农耕文化区和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区之间,沿嫩江、大兴安岭由南向北延伸.在大兴安岭最北端折向东南,沿黑龙江、小兴安岭一直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处。越过中俄两国的边界.这个文化区一直延伸到俄罗斯从贝加尔湖到鄂霍次克海的广大地区,包括说通古斯语和古亚细亚语的各民族。  朝鲜族丘陵稻作文化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并且以这一地区为中心呈扇形向北、东、南三面扩散;[12]
发源于东北乡土的戏曲有、等。其中踩高跷在古代文献有关的记述中就有描绘。东北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是有代表意义的一首。
东北话包括东北百姓广泛使用的和大连、丹东等少数地区使用的胶辽官话。其中东北官话细分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几小片。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调查,1988年中国大陆的东北官话使用者为8200万人,如果使用者的数量增长与人口增长相当,那么截至2010年,大陆的东北官话使用者超过1.2亿人。
中国东北地区人口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东北地区总人口约122 191 792人,约占全国人口的9.12%。黑龙江省38 312 224人,吉林省27 462 297人,辽宁省43 746 323人,内蒙古自治区“东五盟市”12 975 948人。承德市395万人人口307.32万人(2015年数据)
中国东北地区教育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蒙东承德秦皇岛(沈阳)
(通辽)  (沈阳)
(哈尔滨)
(哈尔滨)
  (沈阳)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
(哈尔滨)(赤峰)
  (大连)
(秦皇岛)  (沈阳)
 (沈阳)
 河北科技师范学(秦皇岛)
(秦皇岛)  
 (秦皇岛)  
大连外语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四平)   
中国东北地区名人
与公元前1140年商末东北古国孤竹国君的长子和三子  和辽宁西南部  ()  元太祖,,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内蒙古自治区  (371—409)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  蒙古兀良哈人,名将,喀剌沁部始祖蒙古国大肯特山,后裔分封在、()蒙古族,成吉思汗二弟,始祖  内蒙古 不详蒙古帝国开国功臣、首领,成吉思汗,女儿内蒙古南,后裔分封在赤峰应昌、全宁
清太宗,在称帝,建大清
,在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满洲国皇帝,全国吉林省()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清朝辽宁省()  蒙古族,杰出女政治家内蒙古自治区  ()  大清国,清末著名女政治家  吉林省(公元前59—公元前19)始祖吉林省(?—719)创始人辽宁省()创始人、、辽宁省  ()    黑龙江省市东南(?—1148)  金代著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21—367)政治家、  辽宁省  (708—764)唐朝军事家辽宁省约14世纪  辽宁省  (?—756)人,唐朝中期名将  吉林省  (872——926)内蒙古市阿鲁克尔沁旗东  (703—757)  唐代将领,祸首  辽宁省(703—761)唐代将领,祸首辽宁省()  (953—1006)辽朝内蒙古()  主席内蒙古()()  蒙古族,内蒙古哲里木盟()
中华民国陆海军、奉系首领
()奉系元老、吉林省主席辽宁省锦州()乾嘉时期“关东才子”辽宁省()清代著名满族文学家、《》作者辽宁省  (1904---2009)开国上将辽宁省
抗日民族英雄,打响抗日第一枪
()  奉系元老、中华民国热河省主席辽宁省()  蒙古族、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副主席辽宁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辽宁省
爱国将领、东北军首领
()原副主席吉林省()  现代女作家吉林省
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著名作家辽宁省
现代著名满族作家
()  清代著名满族词人  吉林省  (1943—)蒙古族察哈尔明安旗,中国著名散文家、诗人  内蒙古宝勒根道海苏木  (1955—)著名作家、获得者吉林省
(1964—)
(1944—)
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1931—
解放军上将辽宁省
(1920—)
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
(1966—)  中国航天员、太空摄像师辽宁省
(1945—)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
(1963—)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
(1966—)
中国第一人
(1984—)
最美女教师
(1968—)  蒙古族,著名主持人内蒙古
(1939—)
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1948—)
节目主持人、表演艺术家
(1957—)著名笑星辽宁省(1957—)著名笑星黑龙江省
(1957—)
喜剧表演艺术家
(1944—)蒙古族,国家一级演奏家、世界马头琴大师内蒙古    (1958—)蒙古族,国家一级作曲家内蒙古  (1960—)蒙古族,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  (1968—)蒙古族,歌手内蒙古  (1984—)蒙古族,歌手内蒙古  (1982—)蒙古族,2008年奥运会81公斤级拳击冠军内蒙古(1958—)军委国防动员部部长辽宁省(1975—)羽毛球世界冠军,中国羽毛球队女队教练辽宁省
(1957—)
表演艺术家
(1970—)
(1973—)
(1984—)
(1972—)
影视演员、武术家
(1978—)
歌手、演员、第二位登上悉尼歌剧院的华人
演员、企业家、87版《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
(1978—)
(1967—)
青年歌唱家
(1982—)
青年钢琴家
(1979—)
(1971—)影视演员辽宁省
(1984—)
歌手、影视演员
(1977—)
青年歌唱家
(1959—)
著名主持人
(1968—)著名主持人  河北省
(1972—)
媒体评论人、学者
(1975—)
演员、制片人、投资人
(1984—)
(1980—)著名女演员黑龙江省
(1964—)著名女演员黑龙江省
(1941—)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吉林省  (1958—)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吉林省  (1951—)喜剧演员吉林省  (1986—)著名主持人吉林省  (1958—)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  吉林省  (1950—)蒙古族,中国著名演员  内蒙古赤峰市  (1984—)中国著名演员内蒙古(1983—)乒乓球运动员吉林省(1964—)女子速滑运动员  吉林省(1978—)  乒乓球运动员,24次世界冠军辽宁省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辽宁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吉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河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抚顺巴士网.[引用日期]
.新浪黑龙江.[引用日期]
黄斌 黄瑞.走进东北古国.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3--10页
.百度贴吧. [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江平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