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橡胶绝缘子的耐摩擦能力不足,该怎么提高?

有机硅橡胶耐温多少度?怎么提高有机硅橡胶耐温?_百度知道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硬度硅橡胶耐热性与压缩回弹性的改善
下载积分:1600
内容提示:高硬度硅橡胶耐热性与压缩回弹性的改善,硅橡胶硬度,硅橡胶弹性防水涂料,弹性模量和硬度,704硅橡胶,硅橡胶制品,硬度 弹性模量 关系,硅橡胶,耐热性,硅橡胶和硅胶,硅橡胶性能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4|
上传日期: 23:06:3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硬度硅橡胶耐热性与压缩回弹性的改善
官方公共微信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乙烯基硅橡胶的耐油性
各位大神们,有做过耐油硅橡胶的么?我现在耐3#油已经做到了33%,但是就是强度不行,只有5.0左右,请问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提高其强度又不使其耐油性下降呢?
硅藻土,氧化镁,氧化铈都加了,还加了聚四氟,可还是不行,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那要怎么解决呢
加点功能填充,会好很多。
能想到的都加了,还有呢?
相溶性呢?
还可以,加了偶联剂
不用想氟硅胶那样耐油性好,只要可以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了
通过添加填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P
不是,用的双二五
可不可以进行表面涂覆呢,PVA等等
就是在橡胶表面涂其他材料
你的意思是胶料硫化好之后,再在其表面涂点耐油的东西?但是硅橡胶的表面能很低啊,要怎么涂上去呢
通过改善固化剂、结构化控制剂、添加耐油助剂能有效
提高 RTV 的耐油性。
通过降低基料 α,ω- 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分子量
能对 RTV 的耐油性有所改善。而添加耐油助剂对提高耐油性
的效果更为明显,尤其是前期,随着耐油助剂添加量的增加
耐油性能也随之增大
那一般添加的耐油助剂都有什么呢
我查阅的资料讲的是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不过我觉得原理应该基本相近,这是资料部分字句,“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炼胶中添加甲基苯基硅油、含氢硅油、MgO、CaO、Ca(OH)2,也可使其渗油量及耐油性得到明显改善[6]”。我把网址给你,你自己去看看,OK?耐油硅橡胶的研究进展 --:::化工联盟:::
/isoc-zl/shownews.asp?id=4564
我看过这篇文献的,我现在的配方里这写东西基本上都加了,貌似二甲基硅油比苯基硅油耐油的效果好一点,苯基 硅油可能是耐高温更好一点,谢谢你
不客气,嘿嘿
楼主姐姐可不可以发些你这项研究的文献资料给我看看啊,我比较感兴趣
怎么发给你啊
我邮箱,,谢谢咯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登录小木虫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耐油硅橡胶的研究进展--中国橡胶助剂网
耐油硅橡胶的研究进展
资讯类型:助剂信息
加入时间:日15:30
&&&&&&&&&&&&&&&&&&&&&&&&&&&&&&&&&&耐油硅橡胶的研究进展
&&&&&&&&&&&&&&&&&&&&&&&&&&&&&&&周汴香,蔡含宙,詹学贵,胡盛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建德311600)
&&&&摘要:介绍了硅橡胶的发展现状,综述了如何改善硅橡胶耐油性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今后提高硅橡胶耐油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硅橡胶;耐油性;共混
&&&&硅橡胶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稳定性、耐候性、绝缘性及惰性等优异性能,&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硅橡胶产品的应用数量和品种还在持续增长,市场潜力仍在不断开发。但一般硅橡胶本身对非极性溶剂、燃料油及矿物油的抗膨润能力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硅橡胶在汽车、油田等与溶剂接触较多的工业领域的使用,虽然现在出现了氟硅橡胶、腈硅橡胶等耐非极性溶剂比较良好的品种,但是由于生产成本和技术要求高,使其不能大面积使用,只能限制在特殊部件上使用。所以如何能够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一般硅橡胶的耐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由于其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小,呈弱极性,因此其Si-O&键容易在极少量酸、碱等介质的作用下发生键的重排与裂解,&从而使耐热性能降低,&进而也会使得其在热油环境中的耐油性能下降。在室温条件下,天然橡胶和氯丁橡胶等的耐油性能也要优于硅橡胶,&硫化硅橡胶在矿物油等非极性油中浸泡的过程中,油分子能够渗入硅橡胶的交联网络之中,&从中溶解掉部分可溶性的硅橡胶助剂,&改变其网状结构,并发生溶胀作用,从而降低了硫化硅橡胶的物理性能[1]。从相似相容原理中我们知道,硅橡胶耐油性的改善可以从引入极性基团入手,但是通过硫化剂的改进、耐油助剂的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硅橡胶共混等方法亦可以改善硅橡胶的耐油性能[2]。
&&&&目前用以改进一般硅橡胶耐油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改变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炼胶生产配方或工艺,并加入部分耐油助剂或填料,而另一种则为通过采用共混方法制得共混胶。本文主要以这两种方法为主题进行阐述。
&&&&1&?通过改变配方改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耐油性能
&&&&镇江东辰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08&年提交的专利[3]中显示,当在普通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中添加部分氢氧化镁、硅藻土、氧化铈和硅微粉作为耐油填料,&能够获得满足一般耐油要求的耐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表1&为添加耐油填料后测得的硅橡胶物理性能指标。
&&&&&&&&&&&&&&
&&&&2012&年上海旭创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提交的专利[4]中显示,当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中添加少量二甲基硅油、陶土和聚四氟乙烯时,其耐油性能也相应提升。表2为该专利中所测得的硅橡胶耐油试验后的性能指标。
&&&&&&&&&&&&&&&&&表2按照旭创公司专利所示工艺测得的物理性能指标
&&&&&&&&&&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按照专利配方所制得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其硬度变化率和体积变化率均较小,而当不添加这些耐油填料,仅以白炭黑和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为原料混炼制得的硅橡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该硅橡胶在ASTM&1#油中的体积变化率在10&%&左右,&硬度下降5&度左右,ASTM&3#&油中的体积变化率在40&%&以上,硬度下降15&度以上。
&&&&以上两个专利所涉及的耐油填料或助剂主要为陶土、聚四氟乙烯、二甲基硅油、氢氧化镁、硅藻土等,因此通过这两个专利可以看出,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炼胶中加入部分填料或助剂,&能够显著改善硅橡胶的耐油性能,&且这些填料能够较好地与硅橡胶均匀混合。
&&&&青岛科技大学肖建斌[5]研究了氧化铈用量对硅橡胶耐油性的影响。其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铈用量的增加,&硅橡胶的耐油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当氧化铈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氧化铈的用量,对硅橡胶耐油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当氧化铈用量在5&份时,其性能提升最为明显。
&&&&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炼胶中添加甲基苯基硅油、含氢硅油、MgO、CaO、Ca(OH)2,也可使其渗油量及耐油性得到明显改善[6]。
&&&&2?&采用共混改性的方法改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耐油性能
&&&&硅橡胶由于在物理拉伸方面的性能并不理想,&且在矿物油等非极性油环境中极易被渗透,从而破坏其内部交联结构,因此为了克服这些弱点,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如何通过共混改性的方法来改善硅橡胶力学性能和耐油性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乙丙橡胶、丁腈橡胶、聚氨酯、氟橡胶等橡塑材料与硅橡胶的共混[7-11]。
&&&&2.1&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与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共混改性
&&&&EVM&是一种分子链完全饱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当其中醋酸乙烯酯(VA)的质量分数高于40&%&时,该共聚物呈现为高弹态,形成弹性体。
&&&&申迎军等人[12]的研究表明,在EVM&分子链中,由于其中有极性酯基的存在,因此能够很好地阻止非极性或弱极性油分子渗入到共混弹性体的交联网络之中,&从而较好地避免了溶胀作用的产生,表现出较好的耐油性能。谢尊虎等人[13]的实验采用VA&质量分数为70&%&的EVM&来提高硅橡胶的耐油性。硅橡胶并用EVM&后,随着EVM&在整个并用体系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共混胶的机械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ASTM&1#&和ASTM&3#&油中进行耐油性实验后,&其体积变化率和硬度变化率均减小了,这表明在硅橡胶与EVM&的共混改性中,&整个共混体系的耐油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EVM&有助于改善硅橡胶的耐油性能。
&&&&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与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共混改性提高耐油性的机理,&主要是由于乙烯-醋酸乙烯酯是由非极性、结晶性的乙烯单体和强极性、非结晶性的醋酸乙烯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经高压本体聚合而成高弹态弹性体。因此,由于强极性的醋酸乙烯的存在使得非极性油分子不易渗入胶料中,从而改善了胶料的耐油性能。
&&&&2.2&氟橡胶(FKM)与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共混改性
&&&&氟橡胶(FKM)是特种合成弹性体,由于其主链或侧链上的氟原子电负性极强,&使得其表现出强极性的特点。也正因为强极性的特点,使FKM具有其他橡胶不可比拟的优势,如耐油、耐化学腐蚀、耐候性、电绝缘性和抗辐射性等优异性能,在所有合成橡胶中,由于其综合性能最佳,因此在机械、化工和汽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有取代传统的NBR&和ACM&的趋势[14,15]。但是氟橡胶的加工性能并不好,弹性和耐低温性能也不理想,且制造成本高,而氟硅橡胶则不同,它既有如硅橡胶一样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和回弹性,&也有如氟橡胶一般的耐油、耐溶剂、耐饱和蒸汽的特性,而且它是目前唯一一种能够在-68&~&230&℃&这一温度范围内的燃油介质中使用的弹性体,&但氟硅橡胶也有强度差,与其它材料的粘接较困难,加工性不佳,价格高等缺点[16]。因此通过将硅橡胶/&氟橡胶共混来代替氟橡胶与氟硅橡胶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由于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间的极性很小,矿物油等非极性或弱极性的油分子由于相似相容性,比较容易进入分子链之间破坏其交联结构,使其溶胀,从而在造成质量和体积大幅增加的同时,降低了硫化硅橡胶的硬度、拉伸强度等性能。华南理工大学郭建华等[17]的研究显示,增加氟/&硅橡胶共混弹性体中FKM&使用量,&并将该弹性体在ASTM&3#&油中进行耐油性实验之后,发现其质量变化率和体积变化率均有所减小,&这表明随着FKM&在共混胶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该胶料的耐油性能也就越好,&这是因为随着该共混弹性体中FKM&的使用量的增加,FKM&主导了这一共混体系,使得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被FKM&构成的连续相包裹,由于FKM&分子的强极性作用,从而有效阻止了矿物油的渗入,&进而提高了该共混胶的耐油性。他们同时也对氟/&硅共混胶中白色填料及气相白炭黑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8,19]。其结果表明,有填料的共混胶的力学性能、耐油性能和脆性温度比无填料时有明显的提升;&填充气相法白炭黑的共混胶的力学性能、耐热老化性能和耐油性能最好,&这是由于耐油性能的好坏与橡胶分子极性、填料的粒径和形态、填料网络的形成等密切相关。白炭黑所形成的填料网络较密,&能够有效阻止非极性或弱极性的油分子渗入共混硫化胶中,&因此使用白炭黑作为填料能够改善共混胶的耐油性能。
&&&&马欢等[11]的研究显示,不同工艺对FKM&/&硅橡胶并用胶的耐油性能的影响也有不同,将FKM与预硫化的硅橡胶并用,能获得更好的耐油性能,这可能是由于预硫化使得硅橡胶中形成了较为发达的交联网络,&且其研究亦表明双硫化体系有利于耐油性能的改善。
&&&&2.3&丙烯酸酯橡胶(ACM)与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共混改性
&&&&丙烯酸酯橡胶是由丙烯酸酯为主要单体,与少量带有可提供交联反应的活性基团的单体共聚而成的一类弹性体。丙烯酸酯橡胶(ACM)具有良好的耐油性,属于高温耐油特种橡胶,且由于其主链为饱和结构,&因此它也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和耐臭氧性,&而极性酯基的存在又使得它具有优良的耐油性能。因此,将其与硅橡胶混用,能够获得加工性能与耐油性能均满足要求的共混弹性体。
&&&&凌维丰等[20]采用乙烯丙烯酸酯橡胶与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进行共混研究,&其结果显示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与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共混胶的耐油性能有一定提升,&其主要原因为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为丙烯酸酯与乙烯的共聚物,而丙烯酸酯中极性酯基的存在阻止了非极性或弱极性油分子的渗透,&从而使其在耐油性能方面较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更好。
&&&&3?&结束语
&&&&硅橡胶性能优异,能耐高低温,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和生理惰性。目前,随着生产、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硅橡胶生产制造技术日益成熟,且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硅橡胶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填补其本身的缺陷,需要开发出新的填料、助剂和复合共混技术,不断提升生产工艺,以适应各种需求。而在耐油硅橡胶领域,通过对各种耐油添加剂及填料的开发和加工工艺的改进,以及对橡胶共混技术的不断探索,为生产、生活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的耐油硅橡胶也是今后这一领域发展的重点。
[1]&黄强.提高室温硫化硅橡胶耐油性初探[J].科技天地,2009,(&19):66-&66.
[2]&谢尊虎,曾凡伟,肖建斌.硅橡胶性能及其研究进展[J].特种橡胶制品,):69-72.
[3]&镇江东辰新材料有限公司.&耐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及其制造方法:中国,&A[P].&.
[4]&上海旭创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耐油硅橡胶:&中国,A[P].&.
[5]&肖建斌.氧化铈对硅橡胶耐热性和耐油性的影响[J].有机硅材料,):28-31.
[6]&黄文润.热硫化硅橡胶[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7]&李远.硅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共混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1.
[8]&贾双琳,&沈德新,&张巧莲.&硅橡胶/&丁腈橡胶(MVQ/NBR)共混改性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18-19.
[9]&谭岱云,任梵,刘保龄.混炼型PU&/&硅橡胶共混物性能的研究[J].特种橡胶制品,):11-13.
[10]&李青山,王新伟,殷永传.硅橡胶氟橡胶及其共混物阻燃热稳定和耐热油性的研究[J].&世界橡胶工业,):&40-44.
[11]&马欢,等.氟橡胶/&硅橡胶并用胶性能的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16-19.
[12]&申迎军,陈波,李小强.HNBR&与EVM&的并用研究[J].特种橡胶制品,):19-22.
[13]&谢尊虎,李天天,蒋文,肖建斌.EVM&改性硅橡胶耐油性和耐热性的研究[J].特种橡胶制品,):31-33.
[14]&谢忠麟.汽车用橡胶密封制品的技术进展[J].橡胶工业,):367-377.
[15]&盛官,薛桢,徐元利,等.大功率柴油机曲轴油封的研制[J].特种橡胶制品,&):35-37.
[16]&边俊峰,王珍,谭志光,等.高性能系列氟橡胶[J].橡胶工业,):211.
[17]&郭建华,曾幸荣,罗权j,宋国胜.氟橡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共混弹性体的性能[J].&合成橡胶工业,):114-117.
[18]&郭建华,曾幸荣,李红强,罗权j.白色填料对氟橡胶/硅橡胶共混胶性能的影响[J].有机硅材料,):337-341.
[19]&郭建华,曾幸荣,李红强,罗权j.气相白炭黑对氟橡胶/&硅橡胶共混胶性能的影响[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9,38&(3):4-8.
[20]&凌维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乙烯丙烯酸酯橡胶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1.
文章来自:中国橡胶助剂网
文章作者:网络管理员
电话:7 传真:7-8001 QQ群:
版权说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橡胶助剂网能力不足的海词问答与网友补充:
能力不足的相关资料:
相关词典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模具硅橡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