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类似鲁滨逊的美剧故事?

有好看的野外生存故事书介绍吗?特别是丛林历险故事,类似《鲁滨逊漂流记》之类,谢谢!_百度知道小编说& & &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只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才能笔有千钧任翕张,胸藏万汇凭吞吐。今天为我们荐书的是刘伟镇长,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鲁滨逊的冒险世界吧!& & & & & 刘伟& & & &我们无法对自己的生命长度丈量,却可以通过阅读让自己的生命宽度和深度拓展、延宕。因为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呈现给你,使你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驰骋古今,经天纬地。推荐的书& & & &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其作品可读性强,主要构架为:主人公个人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创造了与困难抗争的典型人物乐观有勇气的鲁滨逊。推荐理由& & &&《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的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主人公漂流海岛,战胜困难,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训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晒面做面包,但想回人间的心使他着迷般地只想到如何走出这个鬼地方,最后于1868年回到阔别28年的英国。  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滨逊的性格。他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决不气馁。就这样,鲁滨逊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现在,在西方,“鲁滨逊”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 &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富于冒险精神,敢于尝试别人不敢触碰的东西,这种敢于冒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出生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从来没有想过离开了这个社会我们会生活得怎样,今天鲁滨逊给了我们答案。天底下没有什么人类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人类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我最近读了一本书,特别有感悟,我也可以分享给大家吗?当然当然,欢迎您的投稿,直接在我们公众号的对话框内输入“我要投稿”四个字就可以参加活动哟~我要投稿“微阅读”欢迎你的参加~看看其它的文章吧!------------------『关于我们』喜欢我就把我分享给小伙伴们吧东疏镇微信号:ningyangdongshuzhen东疏镇政府门户网站:http://dsz.东疏镇网上交易平台:美丽东疏(ningyangdongshuzhe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我的师承文/王小波 我终于有了勇气来谈谈我在文学上的师承。小时候,有一次我哥哥给我念过查良铮先生译的《青铜骑小编说
读书有法,但无定法。博览全书的人,往往知识丰富,能集众家之所长于其身。今天纪委刘宗平小编说
不可一日无书。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今天档案室魏春梅主任为大家带来了新的书小编说今天为我们荐书的是组织室胡瀚主任,他为我们推荐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朴实的语言一个和谐温馨、健康有序的校园,不只是传播知识的殿堂,还应该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而关爱呵护师9月13日,法国思想家蒙田逝世424年纪念日。如何令余生过得丰盈饱满?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灵导师”指路:你小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人》的一句话感动了万千人。今天李永兵主任为我们带来了这本《追风筝的人》与时偕行——粉色的树枝上,G20的蓝色蝶翼破茧而出,开出新的花朵,极其切合“破茧新生”的G20 杭州峰会主题我们从未被专门训练过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便匆匆成为了父母,因而心中常常充满疑惑:怎么做才是对的?什么才对孩子好?这样的忧思真是亘古难题。即便是洞察童稚之趣的丰子恺先生也不例外。小编说
有言道,藏书不难,难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总而言之,好书是人类初秋时正好,一起来学习,抓着夏天的小尾巴,我们发布了新一期的学习内容。大家认真学习,积极回复,还有一大秋天文/费尔南多.佩索阿 茫然的黄昏里,飘在辽阔天空中的一抹轻柔云彩,还有晚夏初秋时节一阵寒风苏醒,都宣布了小编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今天党政办李冬生散文的声音节奏文/朱光潜咬文嚼字应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着眼。上篇我们只谈推敲字义,没有提到声音。声音与意义本不小编说读书如做人,只有坦坦荡荡淡泊名利,才能品出其中的乐趣,获得愉快的享受。今天为我们荐书的是党政办许振昶,疏新社区现有6个村,分别是小王庄、王楼集、庞庄、郭村、围子里、义和庄。 村居档案 1、小王庄:位于镇驻地西星星文/ 贾平凹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但我们也乐意;;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小编说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今天为我们荐书的是组织室张晓林主任,一起从书中仲秋八月文/朱伟八月南宋洪适的八月词:“紫莼浮绿水。细鳞巨口鲈鱼美。画舫问渔篙暂舣。欣然喜。金齑顷刻尝珍珠。小编说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小伙伴们如果你老家是我们东疏农村的话…那就对了,你就是我们所需要找的那个人!下面这些东疏人小时候爱玩的小游戏青春 文/白先勇太阳已经升到正中了,老画家还没有在画布上涂下他的第一笔,日光像烧得白热的熔浆,一块块甩下来,旅行文/ 梁实秋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闹饥荒的时候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乡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近日,东疏镇耿庄村新建的文化广场上格外热闹,一台以“美丽耿庄·共建共享暨2016年莘莘学子颁奖欢送”为主题的作者: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文/ 余光中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In me the tige王桥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就像《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谈到的读书体验:“好读书,不求甚解近日,东疏镇中心卫生院投资近300万元,新购置了数字胃肠DR一体机、飞利浦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保障城乡居民健康的民生工程,越来越多的东疏镇群众正分享着基本公共在刚刚结束里约奥运女排半决赛上,中国女排面对小组赛曾战胜过自己的荷兰队,打出精神、打出气势,3:1力克对手,天才梦文/ 张爱玲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小编说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今天为我们推荐图书的是我们的柳自上期我们回顾了2016年上半年东疏管理区工作成绩单后,本期我们来看一下花园管理区的成绩吧!1961年4月酸梅汤与糖葫芦文/梁实秋 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在北平是各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过东西也有精粗之别。小编说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只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才能笔有千钧任翕张,胸藏大伯管理区位于东疏镇驻地北部,管辖大伯集、冯张、侯楼、胡大伯、刘张、柳园、前张村、滩头、张大伯、赵刘10个村1.撤!不能躺在荣誉上1986年,我正式退役了,先去北师大学英语,半年后,有一个机会,我决定公派自费去美国留今天,我们“微阅读”栏目又迎来两位新小编,这两位美女的加入,直接把我们小编队伍的颜值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呢,不过当洁白的冰面变绿流淌后,他们却收获了温暖的春天。当满园的葡萄变红落架后,他们却收获了甜甜的果实。在这初秋收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东疏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两疏文化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东工作与人生文/王小波 我现在已经活到了人生的中途,拿一日来比喻人的一生,现在正是中午。人在童年时从朦胧中醒来小编说
一群人匆匆的赶路,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得太快20日,东疏镇隆重召开了2016年“东疏学子励志奖暨东疏园丁质量奖”颁奖典礼,这次颁奖典礼不仅是发奖、不仅是独自的时候文/
戴望舒房里曾充满过清朗的笑声, 正如花园里曾充满过蔷薇, 人在满积着梦的灰尘中抽烟, 沉想小编说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老海棠树文/史铁生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奶奶小编说等风来,等的是一种心情;候雨来,候的是一场邂逅。林梢刚有风,流云天边过,雨犹在半途,小作秋藤下。斑驳流上个星期我的家乡发布了上半年工作成绩单,看见家乡的变化,我感觉可自豪了!听说今年是我家乡—西疏管理区呢,不给今日,正式走出“三伏天”,暑去凉来,秋意渐起。“碧云天,黄叶地”是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秋ningyangdongshuzhen政务公开、政民互动、公众服务热门文章最新文章ningyangdongshuzhen政务公开、政民互动、公众服务那些年,英国人瞎掰的中国故事
那些年,英国人瞎掰的中国故事
前一阵子,英国国会辩论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中国国内的广泛关注。盖因英国反对党工党的影子财政大臣麦克唐纳尔,在下议院拿出了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引用了“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一句。当然,麦克唐纳尔引用语录且口称“同志”的本意,是对执政党允许中国大量投资英国尤其是投资一些重要领域的行为表示不满。对于这一事件,中国国内的主要关注点,没有集中在吐槽“英国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故乡,也曾在国际上大肆宣扬之,作为轰开他国大门的理由,而自己却往往执行的是保护主义政策”。经历了网络时代的娱乐化洗礼,很多中国人不过将此视作一件好玩事儿而已,就像看到一些外国人唱着中文歌,乃至说着中国地方方言一般。自然也有少数人在急急争辩中国影响力的问题,大概是由于相较扑朔迷离的西点军校雷锋像、或者虚无缥缈的海湾战争美军士兵行囊中的《孙子兵法》,这次引用事件本身是切切实实的。所谓切切实实,一来麦克唐纳尔的发言,通过视频保留下来,证据是确凿的;二来麦氏没有胡编乱造,这句话确实出自语录中,是《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的原话。要专门找寻出来,想必麦氏和他的团队成员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如若有人说笔者的要求是否太低了,正确引用一句中国人的话,有何必要专门提出来?那是因为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人们太习以为常了,肯定难以想象在东西方交流不那么发达的时候,正确的信息传递并不容易。彼时,中国的事情历经万里传到欧洲,无意的误传误导已很难避免,有意地去编造远方故事也不少见。其中麦克唐纳尔的祖先们,近代以前和近代的英国人也“贡献”良多。曼德维尔游记中译本13、14世纪,以马可·波罗为代表的一批欧洲旅行家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们所留下的游记,为欧洲的读者带来了比较直接的中国记录。这一时期,不少涉及中国的旅行记录问世,不过其中也不乏以假乱真,鱼目混珠者,比如署名为约翰·曼德维尔的《曼德维尔游记》(The Travels of Sir John Mandeville)。该书的原作者已经不详,据推测为一位英国骑士,其写作时间当在14世纪中叶,最初用拉丁文写成,后方译为英文,以飨“同胞”读者。在被彻底证实为一本伪书之前,尽管有不少人对《游记》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但是直到其面世之后的四五百年,仍有不少人相信确实存在过这样一次旅行。在16世纪以前,《游记》已经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流传,其各种版本多达300多种,远远超过今天更为著名、也更真实的《马可波罗行纪》(70余种)。故而有人认为《曼德维尔游记》是当时最为畅销的非宗教类作品,也是欧洲人对于世界认识和想象的重要来源。《游记》中的曼德维尔爵士,出生于英国的圣奥尔本斯,自1322年启程,至返回家乡记录下一切,已经是1356年,旅途消耗30余年。基本路线大致是一路向东,由欧洲入地中海,游历了君士坦丁堡、埃及、耶路撒冷等地,进入阿拉伯地区,再经印度、东南亚到达中国,此后再向东,来到传说中东方祭祀王约翰的国家。此处已经是大陆的尽头,一片黑暗之区,即是与天庭乐园的毗连处,再往前就是伊甸园之所在,凡人无法入内。东方的伊甸园、伊甸园中泉水造就的四条大河的描述全部来自《创世纪》。曼德维尔由此折回,返乡并完成了这一部游记。书中最后言之凿凿地宣称,蒙教宗特许,此书被上交到一个专门委员会审批,并证实了其“所言非虚”。不过,当代的读者肯定能够判断,这个传说中的委员会是无法对《游记》中的光怪陆离和南辕北辙的地理描述负责的。鄂多立克修士据学者通过文献比对研究分析,《游记》的作者大量参考了文森特编撰的《世界镜鉴》,而作品的东方尤其是中国部分,主要来源是鄂多立克的《东游录》。从行程和叙述次第来看,鄂多立克先是由海路经印度洋来到中国,复走陆路返回欧洲,从地图上来看,其路线呈一U字型,中国正在U字拐点上,也是最东之处,其叙述严格按照行程顺序,先西(中东、印度),后东(中国、东南亚),再西(中东)。曼德维尔的游记虽然连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照搬了过来,但显然对于实际的地理位置不甚了了,故而在其叙述中,曼德维尔是一路向东的,导致了地理上的错乱。最明显的例子是两书都提到了山中老人哈桑建立“恐怖组织”的方式,在山中建造乐园,诓骗人们将之视为天国,并许诺执行了暗杀任务之后,便能永享其乐,以及其组织被剿灭之事。不过《东游录》中,鄂多立克是在离开了大汗之都(汗八里,即元大都)后,向西先到所谓约翰长老之国(当日西方盛传的东方基督教国家,鄂多立克将之定位为今中国陕甘一带),再向西来到山中老人营造的“天国乐园”旧址。《游记》中,曼德维尔却是一路向东行走,所以只能让约翰长老之国坐落在大陆的尽头和海岛上,山中老人更是也屈居一岛,虽保留“山中”名号,但实际上成为了岛上老人。方位路线示意图,左为《东游记》,右为《游记》,红、绿、蓝点分别表示大汗国都、约翰长老国及山中老人从内容上来看,《游记》所述也多袭自《东游录》,比如关于大汗的狩猎、宴席乃至皇后、皇子的座次等等,基本完全一致,只是描述极尽夸张之能事。鄂多立克是圣方济会的修士,游记颇多关注各地宗教信仰情况,他曾注意到杭州有一和尚给数千动物喂食,并将这些动物视作是贵人灵魂之宿主,如此离奇的故事自然也被《游记》收录。值得一提的是,鄂多立克记述了长江边上的一个矮人国,国人身高仅仅三拃(拃:手掌张开时大拇指尖至中指尖的距离),善种棉花,当地正常身高者的子孙也往往是矮人。《游记》里则添油加醋了不少内容,比如矮人只能活六七岁,还有开采金银的技能等,添加的内容有两点当引起重视,一是矮人会与鸟类发生战争,二是矮人由正常身高者帮忙干活,大汗还需要保证其繁盛。1481年版插图,给动物喂食的和尚在人类对于稀奇古怪民族的想象中,矮人或者巨人大概是最为常见的了,相当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观察的夸大和简单的推衍想象。东西方各地都有关于矮人(小人、侏儒等)民族或国家的大量传说,其起源可能各不相同,但矮人与鸟类之间的恩怨和寻求正常身高者的帮助,这样的说法就比单纯的矮人传说要值得考究。中国方面最早提到人鸟战争的是成书于汉末六朝的《神异经》,说西海外有鹄国,人身高七寸,“百物不敢犯之,唯畏海鹄,过辄吞之”。不过鹄国人不但不短命,还很长寿,能活三百岁,且能日行千里。成书于唐代的《括地志》中的小人更高大,但也怕鹤来啄食,要靠大秦即罗马人来保卫之。这和《游记》所述颇为接近,只是小矮人们的保护者由罗马帝国变为了元帝国。在西方,鸟类吞食侏儒的记载更早,在史诗《伊利亚特》中,有飞禽“给侏儒种族带去屠杀和死亡的命运”之说,此后类似记述颇多。故而学者推测,中国斗鹤小人国的传说来自于西方,这是很有可能的,毕竟《伊利亚特》比《神异经》成书年代早了数百年甚至一千多年。不过自西徂东的传说,经过包装传回西方,地域由罗马之南变而为长江之滨,保护者由大秦变而为大汗,足见中西文化交流之妙趣横生。马格努斯《北方民族史》(1555)转引自王永杰:《利玛窦 、艾儒略世界地图所记几则传说考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3期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后,随着西方航海家和传教士的东来,将中国历史、现状等种种情况传回,由此,欧洲各国的上层人士开始比较集中地讨论中国。在各国知识阶层和思想界中,对于中国的评价和论述层出不穷,出版过一定数量的相关论著。尤其是与欧洲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生态以及教化方式,更是引起了思想家、学者们的关注和点评。当然,这些评论大多有借中国杯酒,浇自家块垒的醉翁之意。法国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对中国认识的不一,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贵族传统与绝对主义王权之间的竞争。德国莱布尼茨和之后的康德、黑格尔等对华评价的变化,实际上也牵涉到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演化。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不少虚构作品,借助“外人”之口,言说内心所想。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是此中高手,孟氏《波斯人信札》自不必多论,伏氏也有虚构中国人对话录的行径。在伏尔泰《哲学辞典》一书中,有《中国教理问答》一篇,内容是孔子的弟子榖俶与鲁公子虢之间的对话,主要涉及宗教和政治,其中充满了地球、佛教和喇嘛等穿越词汇。这次对话的时间被定位于公元前417年周安王时代,不过实际上该年掌权的是安王之父周威烈王,自然孔子的弟子和鲁国也都找不出榖俶、公子虢这般人物。相比欧陆人士,英国人在虚构中国故事这方面也不遑多让。除了上述的《曼德维尔游记》,还有国人熟知的《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20年代的续集。在《续集》中,鲁滨逊没有再去未开化的无人岛,而是来到了“半开化”的印度、东南亚和中国。作者笛福借着鲁滨逊之口,对中国大加贬损,表现得极不以为然。早在1705年,笛福曾于《丛录;杂忆月球之行》(The Cor Memoirs of Sundry Transactions from the World in the Moon)中讽刺性地盛赞了中国。在《续集》中,笛福不再使用反讽的口吻,而是直言中国政治糟糕,军事落后,百姓也缺乏教养。《漂流记》最初的中译者林纾曾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不过出于警醒同胞的目的,还是将之翻译出版。另外,有学者注意到正、续两部漂流记中,对中国瓷器表现出的极大恶感,甚至让鲁滨逊在小说中单枪匹马发明了瓷器,这很可能与笛福不成功的砖瓦厂经营受到中国瓷器的冲击有关。笛福、鲁滨逊漂流续记、林纾近代欧洲,通过幻想类小说或者虚构异域故事表达政治意见和观感是一种常见的手法,笛福的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皆是如此。不过好歹作者们并不像《曼德维尔游记》一般,强烈主张作品中的旅行为千真万确。不过就在18世纪初,笛福写作月球故事的差不多同时,一部署名撒玛纳札(George Psalmanaazaar)的《台湾史地概览》(An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Description of Formosa)横空出世,轰动一时。相比作伪界前辈“曼德维尔”的脑补旅行,“撒玛纳札”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索性宣称自己来自台湾岛,是当地的土著居民,被传教士带到了欧洲。如同曼氏一样,今日已难以搞清撒玛纳札究竟是何人,只知其出生于法国南部,早年接受过神学教育,因生活所迫,在欧陆多国流浪,最后来到英国,写作出版了《概览》,由于书中大力赞扬英国圣公教,而把天主教、新教路德宗、加尔文宗抨击了个遍,也可算作是个“精神英国人”。撒玛纳札《概览》一书分两卷,第一卷从地理、历史、信仰、习俗、生活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台湾的大致情况。第二卷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作者来到欧洲的“经历”,其次是冗长的宗教认识和观点。由于作者本人原先是打算冒充归信基督宗教的日本人,但是协助他去英国的牧师英尼斯觉得这一身份不够劲爆,就对外号称来自于更显神秘色彩的中国台湾,为了说得通,他不得不辩解称台湾被日本占领了。不过此时康熙皇帝已经收复台湾并设官管辖二十余年,消息也传到了欧洲。为了避免穿帮,谎言必须用谎言来掩盖,撒玛纳札充分发挥想象力,编造了一套跌宕起伏的东亚历史。先是台湾被鞑靼皇帝入侵,历经三朝统治,鞑靼皇帝逼迫台湾人信伊斯兰教,引起人们的反抗,终于打败了鞑靼人,实行了自治。此后又面临荷兰人和英国人的到来以及荷兰势力的蚕食,最终还是驱逐了荷兰人。此时,故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莫里安大奴(Meryaandanoo)登场了,他还是一个中国人,去到日本为官,深得日本国王和王后的欢心。此人是个大野心家,他一面讨好国王和王后,一面在军队里培植自己的势力。在时机成熟后,他挑拨王、后关系,谎称王后与贵族私通,用喂毒的兵器杀死了王、后。因国王的儿子都是庶出,而莫里安大奴有军队的支持,遂在混乱中窃取了王位。此后,莫里安大奴打起了台湾的主意,他假称生病需要到台湾祭祀,在运送祭祀物品时,悄悄把士兵埋伏在大象驮的轿笼里。埋伏的士兵同时突然发难,逼迫台湾人投降,遂占领了全境,台湾由此被日本派来的“邦主”统治。日本木马计——大象轿笼,话说日本哪有大象以上这段“历史”,信奉伊斯兰教的鞑靼皇帝、成为日本国王的中国人、有如特洛伊木马的大象轿笼等,放在今日受过最基本教育者看来,估计都会发出感叹: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尽管如此,撒玛纳札还是各种反复强调,言之凿凿。此后他又将道听途说与想象相结合,编造了台湾的风土人情信仰习俗等等,最难为他的是还编出了一套台湾字母表,可称英国仓颉,不过却也载在上面,因为别人让他用这种“文字”写同一段话,不同时间写出来的竟然不同,想必其还没有运用纯熟。撒氏字母及对照表在撒玛纳札之后,1760年代,奥利佛·哥尔斯密写下了《世界公民》(原名《中国人信札》),1820年代沃尔特·兰多写下了《想象的对话》,前者显然模仿《波斯人信札》以中国人李安济的名义写信,后者虚构了中国皇帝和出使过英国的中国大臣清蒂的对话。两书都用“中国”旁观者的视角批评了欧洲,尤其是英国在政治、礼俗等方面弊端。1840年代后,五口通商,中西交往更加密切,敢于明晃晃出来吹牛的人几乎消失,以虚构异域故事来针砭时弊的风气也逐渐消散,此类胡编乱抄的中国故事才不再以宣称为亲身经历的方式出现。总而言之,中英订约以前,英国人瞎编的中国经历和中国故事,大体用意有二。其一,实说白了就是图个乐子,以光怪陆离的神秘异域风光和奇闻异事引起读者的兴趣,搏名图利。其二,则是借他者之口,述自家心事,借杯酒,浇磊块。这两种情况下,真实的中国究竟如何,实际并不重要,只要达到言说者的意图即可。“中国”成为了一个符号和意义的容器,或者装载着奇异可怪,满足英国人的异文化想象,或者装载着冷静的旁观者、榜样抑或是负面典型等等各种身份,当然这些都不一定与真实的中国有关。仍然回到开篇的“小红书”事件。今日的交流,洵非当日可比。《毛主席语录》上的话在英国国会出现,撒切尔夫人的名言也在中国网络上流布,中国资本来到了英伦三岛,中国的教师也走上了英国学校的课堂,似乎真正的中国和真正的英国之间,在全球村的架构下沟通无碍,然而果真如此么?以对方为符号容器,借杯酒浇垒块的情形并没有消失,只是不似往日那般嚣张与肆无忌惮,而是如同幽灵一般,隐藏在各种“真实”的身后(“我亲自去过,我看原版书”云云),闪烁着狡黠的目光。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学中“鲁滨逊的故事”
——马克思的讽刺与布坎南的延续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日第407期
作者:高嵩
&&& 【核心提示】虽然与斯密的观点存在出入,但布坎南的分析的确可以被看作是&鲁滨逊的故事&在一个方向上的延续。不过,布坎南对自己坚持的&经济人&假设以及由此出发续写的&鲁滨逊的故事&,还表现得小心而又固执。
  马克思看到,以斯密为首的古典经济学家在对个人进行抽象时,不曾注意人们对彼此的依赖和制约。马克思将斯密等人否定个人社会性的错误认识,讽刺为&鲁滨逊&,把他们从这种错误的个人观念出发构造的理论体系,讽刺为&鲁滨逊的故事&,意在强调其不符合现实。
  相隔两个世纪,公共选择学派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却不排斥用&鲁滨逊&比喻自己笔下的个人。他将在市场上进行私人决策的个人,看作&星期五&出现以前的&鲁滨逊&,并且在探究制度的理性选择问题以及分析不同个人参与的政治过程时,也将忽视人们彼此依赖和制约的&经济人&当作出发点。他的研究可以被看作&鲁滨逊的故事&的延续。
  马克思强调人们对彼此的相互依赖和制约
  马克思曾批评卢梭借由契约确定彼此独立的个人之间的关系,把他的社会契约论与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学说并列,讽刺他们都在虚构&鲁滨逊的故事&。马克思引领我们从&鲁滨逊的故事&回到现实世界,提醒我们人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每个人自身利益的实现,还取决于其他个人的行为选择。每个人都付出成本,尽力促使其他个人选择对他有利的行为,尽力阻止其他个人选择对他不利的行为。因此,即使在分析市场上的单个商品所有者时,马克思也强调,单个商品所有者还要付出成本制约其他个人,并受到其他个人的制约。由此结成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包括单个商品所有者在内,每个人行为选择的约束。在市场上进行私人决策的个人,也不能被视为&鲁滨逊&。正如恩格斯所说,最终的结果是各种行为合力的产物。
  在马克思笔下,人们对彼此的依赖和制约,促使每个人都&被迫自愿&地接受某一社会关系的约束。一方面,每个人都付出成本制约其他个人的行为选择,尽力促使其他个人&同意&社会关系朝着他所向往的方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是每个人&自愿&促成的。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行为选择都受到其他个人的制约。这使得个人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促使其他个人&接受&看似对他更有利的社会关系,这样高的成本付出迫使个人选择放弃。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又是每个人&被迫&同意的。
  马克思承认人们对彼此的依赖和制约,由此出发审视不同个人结成的某种社会关系,借以约束彼此行为选择的现实。在他看来,如果借助政府和立法机构的力量,能够帮助个人更有力地制约其他个人,个人就会设法让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写进&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不止一次地论及法律遭到违反的情况,在他心中,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约束的是社会关系,而不是作为上层建筑的制度。
  布坎南续写的&鲁滨逊的故事&
  与马克思不同,很多西方学者不承认人们对彼此的依赖和制约,因此无法理解不同人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结成某种社会关系,借以约束彼此行为选择的观点。在他们笔下,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约束的是制度。布坎南就是其中之一。他将制度看作个人选择变量,试图从&经济人&出发解释制度的形成和变迁。
  按照布坎南的分析,人们进行行为选择时受到某项制度的约束,而该项制度也是之前人们在其他制度约束下选择的结果。他关于制度的解释,在这里陷入&无限回归&的尴尬。为避开这一问题,布坎南引入一项关键假设:在初始阶段不受任何制度约束的个人,对未来处于无知状态,他不知道接受某一制度约束在未来的政治过程中,哪一个可能的结果会成为现实。通过引入这一关键假设,布坎南让所有个人一致同意,在初始阶段接受一项不偏不倚的制度。正如布坎南本人所承认的,他深受社会契约思想的影响。与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契约论境况相同,布坎南的分析框架,也被批评为不符合现实。对此,他辩解道:&即便现行规则不是以契约方式形成的,也可能用这种方式对它们加以改变。&
  另外,布坎南承认,在分析初始制度确立以后的政治过程时,拥有不同偏好的个人提出的不同意见中,只有一个能够付诸实施;&当个人的利益相互冲突时,意见一致便只能通过某种形式的交换或交易来达成&。但是,他不愿引入人们彼此间的&交换或交易&,以便允许他们相互制约着接受一个结果,毕竟这样一来就得承认人们对彼此的依赖和制约,不得不背弃&经济人&假设。布坎南固执地认为,&如果不引入额外的支付,在单个决策行动范围内,交易是不可能的&,相关论述充分表现出他对&经济人&假设的小心维护。
  其实,布坎南把制度当作个人选择变量的做法,以及他接受的社会契约思想,都是斯密所不赞同的。而且,布坎南不承认人们对彼此的依赖和制约。从他明确接受&经济人&作为出发点的做法来看,他并没有偏离传承自斯密的理论框架太远。由此看来,虽然与斯密的观点存在出入,但布坎南的分析的确可以被看作是&鲁滨逊的故事&在一个方向上的延续。不过,布坎南对自己坚持的&经济人&假设以及由此出发续写的&鲁滨逊的故事&,还表现得小心而又固执。
  (本文系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B1005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文言
编者按:&东亚&是一个涉及历史文化、政治…
欢迎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新闻邮件产品
为会员可免费享受更多新闻邮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类似鲁滨逊的美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